导演:洪伯豪
主演:小戽斗,喜翔,黄嘉千,曹晏豪,李友珊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简介:八旬老翁金茂独自住在平溪的透天厝里,老伴已先行离世,儿女皆已各自安身立命于台北。尽管健康走下坡,台北仍是一个金茂永远都亲近不了的地方,医院几乎是他对这城市的唯一印象。某日,金茂又因胃痛住院。病房里,步入壮年的儿女再度因他的照护问题争吵。然而,一场意外让金茂辗转住进了安养院,就算孙子凯凯捎来结婚喜讯,也丝毫没有消弭..详细 >
- 我老了, 我活着, 我走了
平实、克制~
演员演技都不错,父亲在养老院病友灵堂里大哭那一段很动人。怎么才能体面地老去?不敢想。
越老越固执,越老越像小孩,夜空中漫天的天灯有点好看
融入不了的环境里,也是时代抛弃了一些人,住进养老院的心酸,和喜悦不起来的晚年,这个情感抒发上,多少少了点灵魂,可能还是因为演技问题,导致了情感上的不足
节奏太慢,几次都要睡着了,我老了以后,可能也会像这老头一样,不情愿地在养老院了此残生吧
除了让人关注到独居老人这个群体,作为一个电影,这个电影的问题很大啊,后期音效不处理,导致每个场景现场的很多杂音都还在,让人很难融入到情绪中。
属于应该有的主题,但演绎过于松弛了,不是所有的看似“平淡”就是真诚,导演有点不够实在
在孩子們還在為如何照料父親的晚年爭執時,父親已經提前為自己拍好了遺照,並且西裝革履地躺下,獨自排練了一遍告別式,他已經見證了太多同齡人的離開,他很清楚,死亡有時候是解脫,偏執著,也通透著。在兒子已經決定將父親送去養老院時,女兒還在想方設法要盡孝道,卻被重男輕女的父親一再推開,再心甘情願,也難免會有一刻付之以蜜糖、回之以毒藥的刺痛。在兒子將父親留在養老院開車離開時,兒子哭了,他很清楚,即便每月付出幾萬新台幣,在諸多的中年煩惱中,父親終究是被選擇拋棄放下的一個問題。三個人各自的問題最終都沒能說開,那也就不了了之吧,而父親發現即便自己不在了,家還是會繼續溫柔延續時,嘴角那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最美好,而電影最後,兄妹倆一步步爬台階去祭拜父母時的背影,則是最好哭的一個鏡頭。
#台北#临终关怀,亲情纽带,在生命终将逝去之时,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懂你。
表演没得说,湾湾随便拎出一个演员可以吊打中原。但是受不了脱离现实的桥段。影片开始老人家浇菜,那是粪便啊,哪有直接泼的,都是对根部浇的,否则你吃起来不恶心吗……所以打三星。
养老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共性问题。就老人个人而言,到了丧失自理能力的阶段,生命只是累赘,早走晚走没有区别。如果在走的时候能得到人道的优雅的对待,那就是万福了。
人生啊就是这么真实
不能說完全無趣,但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表演挺好。
农村老人的孤独生活
拍得也太真实了,堪称台湾版《樽山节考》,黄嘉千演得很好,曹晏豪这里看上去很幼齿嘛。只是看得让人忧伤,养老问题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看完我只有两个想法:想去平溪放天灯;活到多少岁比较好?
一部除了表现方式稍微有些陈旧,没有太多缺点的电影。没有白眼狼的子女,没有顽固不化的家长,所要面对的问题仅仅是:我们要如何面对变老,也就是如何对待必然的生活。电影拍的蛮人文温馨的,但西装/丧服,喜事/丧事,衰老/新生,在导演艺术的表现上,稍微浅尝则止点。
透過父親與兒女、孫子間的親情故事,帶出當今高齡化的台灣社會下,關於照護、生死議題中不同層次的問題。是枝裕和的痕跡有些重啊
老一辈的那种执拗,黄嘉千的表现也不错,老头有点意思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 我老了, 我活着, 我走了
平实、克制~
演员演技都不错,父亲在养老院病友灵堂里大哭那一段很动人。怎么才能体面地老去?不敢想。
越老越固执,越老越像小孩,夜空中漫天的天灯有点好看
融入不了的环境里,也是时代抛弃了一些人,住进养老院的心酸,和喜悦不起来的晚年,这个情感抒发上,多少少了点灵魂,可能还是因为演技问题,导致了情感上的不足
节奏太慢,几次都要睡着了,我老了以后,可能也会像这老头一样,不情愿地在养老院了此残生吧
除了让人关注到独居老人这个群体,作为一个电影,这个电影的问题很大啊,后期音效不处理,导致每个场景现场的很多杂音都还在,让人很难融入到情绪中。
属于应该有的主题,但演绎过于松弛了,不是所有的看似“平淡”就是真诚,导演有点不够实在
在孩子們還在為如何照料父親的晚年爭執時,父親已經提前為自己拍好了遺照,並且西裝革履地躺下,獨自排練了一遍告別式,他已經見證了太多同齡人的離開,他很清楚,死亡有時候是解脫,偏執著,也通透著。在兒子已經決定將父親送去養老院時,女兒還在想方設法要盡孝道,卻被重男輕女的父親一再推開,再心甘情願,也難免會有一刻付之以蜜糖、回之以毒藥的刺痛。在兒子將父親留在養老院開車離開時,兒子哭了,他很清楚,即便每月付出幾萬新台幣,在諸多的中年煩惱中,父親終究是被選擇拋棄放下的一個問題。三個人各自的問題最終都沒能說開,那也就不了了之吧,而父親發現即便自己不在了,家還是會繼續溫柔延續時,嘴角那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最美好,而電影最後,兄妹倆一步步爬台階去祭拜父母時的背影,則是最好哭的一個鏡頭。
#台北#临终关怀,亲情纽带,在生命终将逝去之时,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懂你。
表演没得说,湾湾随便拎出一个演员可以吊打中原。但是受不了脱离现实的桥段。影片开始老人家浇菜,那是粪便啊,哪有直接泼的,都是对根部浇的,否则你吃起来不恶心吗……所以打三星。
养老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共性问题。就老人个人而言,到了丧失自理能力的阶段,生命只是累赘,早走晚走没有区别。如果在走的时候能得到人道的优雅的对待,那就是万福了。
人生啊就是这么真实
不能說完全無趣,但不是我喜歡的類型。表演挺好。
农村老人的孤独生活
拍得也太真实了,堪称台湾版《樽山节考》,黄嘉千演得很好,曹晏豪这里看上去很幼齿嘛。只是看得让人忧伤,养老问题真是让人无可奈何。
看完我只有两个想法:想去平溪放天灯;活到多少岁比较好?
一部除了表现方式稍微有些陈旧,没有太多缺点的电影。没有白眼狼的子女,没有顽固不化的家长,所要面对的问题仅仅是:我们要如何面对变老,也就是如何对待必然的生活。电影拍的蛮人文温馨的,但西装/丧服,喜事/丧事,衰老/新生,在导演艺术的表现上,稍微浅尝则止点。
透過父親與兒女、孫子間的親情故事,帶出當今高齡化的台灣社會下,關於照護、生死議題中不同層次的問題。是枝裕和的痕跡有些重啊
老一辈的那种执拗,黄嘉千的表现也不错,老头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