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穿越宇宙》在世纪之交,对二十世纪进行各种各样的总结是最流行的时尚。
我还记得一本杂志在提到六十年代欧美音乐的时候这样写道:“披头士发明了旋律,鲍勃·迪伦发明了歌词。
”四十多年前,正是他们,和许多其他天才的年轻人们一起,创作了无数出色的歌曲,重新定义了流行音乐的含义,并给整整一代人注入了梦想和活力。
今天,在欧洲红五月过去整整四十年后,我们有了一部完全由他们的音乐构成的超过两个小时的电影,朱利·泰莫尔(Julie Taymor)的《穿越宇宙》(Across the Universe)。
它开始于一个叫Jude的年轻人的自述,结束于一个乐队在摩天大厦楼顶上的露天演出。
为什么?
为什么我会花上八个美元去看对六十年代流行歌曲化了的诠释?
当年在街上掷燃烧瓶和分送鲜花的年轻人已经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坐在国会山和总裁室里,听着新世纪的抗议者们哼唱着《风中回响》(Blowing in the wind);他们并不需要一部这样的电影,恐怕也早已过了看电影的年龄。
而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他们最厌倦看到的事情,或许就莫过于一部重现他们父母青年时代的电影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好莱坞就曾用四十年之前的音乐制作过大量的怀旧电影,因为那些歌曲让人们在核大战的威胁中想起从前安逸与纯真的好时光。
而今天人们用六十年代的音乐制作电影,恐怕是因为在这个雅痞与互联网的时代,它们让我们回忆起那些真正动荡、真正激动人心的日子。
那个时候的毛头小子们真的试图去改变世界。
“披头士发明了旋律!
”“鲍勃·迪伦发明了歌词!
”在欧洲,索邦大学的学生拒绝去上课——“在人行道下就是海滩!
”——他们拾起人行道上的地砖砸向全副武装的警察。
美国的年轻人也都在游行,反对战争,争取民权,叛逆一切可以被叛逆的价值观念;他们挺起胸膛,朝黑洞洞的枪口里插进鲜花。
和今天的年轻人不同,他们理想主义,他们不顾一切,他们冲动而诗意,他们很酷。
或许这就是泰莫尔拍摄《穿越宇宙》的全部原因:我们有披头士的全集,我们还有一个很酷的六十年代——示威、暗杀、切·格瓦拉,等等等等。
为什么我们不去掉那些恼人的严肃而不悦的部分,然后把剩下的东西和奶油巧克力混在一起,制作一部人人都喜爱的电影呢?
泰莫尔制作过百老汇音乐剧、歌剧和电影;他手下的团队里包括T-波恩·波奈特(T-Bone Burnett)——一个曾经把《哦,兄弟,你在哪儿?
》(O Brother, Where Art Thou?
)打造成白金唱片的天才;我们还有一群年轻、帅气的男女演员。
这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作品。
然后,我们就有了《穿越宇宙》,一场极为罕见的完美灾难。
它就像一只在二十一世纪都市出现的恐龙,在每个方面都拥有完美的细节,同时又在每个方面展示着自身的错位与格格不入。
事实上,尽管影片并不缺少现代名人的客串——其中萨尔玛·海耶克(Salma Hayek)的演出要比博洛(Bono)有趣许多——《穿越宇宙》中却并没有出现披头士或任何其他真实六十年代音乐人的形象,而是充满了符号化的名字与事件。
Jude是来自利物浦的一名船厂工人。
他只身一人来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寻找父亲,结识了马上就要退学的Max以及他美丽的妹妹Lucy。
他们来到纽约,遇到性感的房东兼摇滚歌手Sadie,然后接着出场的是黑人吉他手Jojo和女同性恋Prudence。
我们将看到这些角色在纽约一起经历那个年代发生的一切大事件:学生运动、种族骚乱、反越战、黑豹、同性恋风潮,当然还有流行音乐。
单相思Sadie的Prudence会在某一天把自己锁在壁橱里,Jude、Max和Lucy会唱起一首歌劝说她出来——除了“Dear Prudence”还能有什么呢?
而且,还有什么能比“Hey Jude”更能总结一部充满了披头士歌曲、主角叫做Jude的电影呢?
哦,对了。
事实上他们有个更好的主意。
什么标志了披头士时代的结束?
他们的最后一场在摩天大厦楼顶的露天演出。
为什么我们不以一场露天演出结束影片,让Jude向Lucy唱起他们的爱情呢?
“你所需要的就是爱情”,我们大家都知道Jude会唱起哪一首歌,“All you need is love”。
爱情与落幕,影片伴随着那个年代一起结束。
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到了琐碎的影像片段描绘着示威、游行和动乱;我们还看到了33首被重新录制演绎的披头士歌曲MTV(其中两首没有带歌词)。
这四个英国人和在美国发生的这一切有什么关系么?
一点也没有。
当美国的这一切事件发生的同时,他们正在录音棚制作他们的音乐,他们正在印度吸他们的大麻。
披头士的辩护者们当然可以争辩说,披头士的音乐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与灵魂;但问题是,这部影片除了那个时代的音乐之外,却没有任何精神与灵魂。
整个故事除了演员漂亮的面孔之外基本上就是无聊的陈词滥调。
将这个故事配上披头士的音乐,几乎就像是给三个火枪手配上爵士乐一样不着边际。
整部《穿越宇宙》似乎都在不断地打破你的预期:每当你怀疑导演是否能够更加矫揉造作、更加玩弄字眼的时候,泰莫尔的下一个镜头都会超出你的想象。
用不了多少时间,即使最挑剔的观众也不得不开始加入泰莫尔的游戏——因为影片的影像和音乐无可置疑地都展现出绝对大师级的水准。
在俄亥俄的家乡,Prudence望着她可望而不可及的拉拉队长,穿越过一群在空中飞舞的橄榄球队员,痴情地唱着“I wanna hold your hand”。
Max到达征兵所时,带着山姆大叔面具的宪兵们在新兵身边大声地宣布“I want you”。
或许最为大胆、也最为出色的改编,是在一个保龄球馆中快节奏而绚烂多彩的“I have just seen a face”。
这些正在歌唱着的年轻人究竟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
没有人知道。
也没有人关心。
米兰·昆德拉曾经这样描写过1968年的巴黎。
“大学生掘开马路的路面,掀翻汽车,设置路障;他们闯入这个世界的方式是那么美丽与喧闹,在催泪弹和火焰的照耀陪伴下。
……但是就在距离一公里远的地方,在塞纳河另一边,这个世界的旧主人仍然在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拉丁区的喧闹在他们看来是那么遥远。
梦想是现实,大学生在墙上写道,但仿佛事实正相反:这所谓的现实(路障,砍断的树木,红旗),才是梦想。
”1968年过去四十年后,在《穿越宇宙》面前,这段残酷的评论都几乎显得太过温情。
无论是当年的现实、梦想、激情、思考甚至是生命,都演化成几段旋律、一些影像、抗议的口号和性爱的借口,都不过变成一场音乐秀的调味料罢了。
“在人行道下就是海滩。
”说这话的盖尔·迪波德(Guy Debord)在1994年用一把手枪射穿了自己的心脏;他死的时候,不仅仅他的梦想破灭,他当年奋斗的战场本身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朱利·泰莫尔的《穿越宇宙》,继承并发扬了那个年代音乐的精华,同时又完全剥离了它们所代表的全部时代意义;或许它可以成为对盖尔·迪波德一出反讽的挽歌http://maxsnoopy.spaces.live.com/blog/cns!8C82EDA920C2E20C!1442.entry
这部充满了浓郁纽约百老汇舞台剧风格的歌舞剧《穿越苍穹》由Tony奖获奖导演,以编导百老汇舞台剧及电影而著称的Julie Taymor导演,故事灵感来源于享誉全球的甲壳虫乐队的经典曲目,通过一条主线三条辅线把32首脍炙人口的甲壳虫乐队歌曲连接起来,青春、梦想、爱情、理想主义,当然还有动听的音乐,与色彩鲜艳的画面一起,带观众经历了一场MTV般的梦幻之旅。
电影的主线是英国小伙子Jude与美国典型中产家庭女儿Lucy的曲折爱情故事,电影人物的名字均取自甲壳虫乐队歌曲中提到的人名。
这条线本身可以说中规中矩,但60年代的反越战背景正好与当前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相呼应,在大背景上相当有共鸣;至于故事本身的逻辑性观众却不能深究,中间一部分情节甚至完全采取了音乐电视的唯美拍摄手法,脱离了叙事电影的范畴——毕竟,歌舞剧电影的大主题永远都是音乐为主,情节为辅,所以在故事性上不能要求过高。
尽管如此,《穿越苍穹》在故事发展上仍然有一条辅线是相当精彩的。
在刻画黑人吉他手与摇滚女歌手的爱情一线时,故事从黑人吉他手的故乡底特律开篇,以60年代的底特律骚乱为背景,通过一个藏身在汽车之后面对暴力惊惶无助的黑人小孩来带出“Let It Be”这首经典名曲,之后镜头在两个葬礼场景中来回跳跃,与歌词有机结合在一起,完成了影片第一次情感高潮。
随后黑人吉他手离开故乡带着吉他来到纽约,辅线与主线交汇,两相呼应。
而另一条辅线,女孩Prudence的故事却是彻头彻尾的牵强,除了引出歌曲“Dear Prudence”这唯一的目的,对情节发展内容丰富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纯属多余。
电影中的三大唱将,扮演Jude的英国演员Jim Sturgess可以说是通过这部电影唱开了他的星途,从此好莱坞偶像派男演员列表中又多了一颗初升的新星;饰演Lucy的Evan Rachel Wood在同期录制“If I Fell”时更是一遍成功,这位20岁的年轻演员表演声乐兼能,2007年她出任女主角与Michael Douglas合作的独立制片电影《加州之王》也同时在北美部分地区上映,评论对其表演颇为肯定;而饰演片中摇滚女歌手Sadie的演员/歌手Dana Fuchs在纽约拥有自己的乐队,嗓音充满磁性,声音具有强大的力量感与穿透性,是片中我最喜爱的歌手。
整体说,歌舞电影《穿越苍穹》仿佛一部加长版的精美MTV,充满了乡愁的意味与怀旧触感,尽管情节上硬伤颇多,但对于喜爱甲壳虫乐队的观众来说,仍极有回味。
刊登于《电影世界》杂志,转载请注明。
##我错了我原来给1分因为我没有认真看也不喜欢音乐剧##5分!
精彩。
60'S的人与事。
鲜艳嬉皮的画面。
不靠谱青年的故事是我的菜。
##几段舞蹈编排精彩。
音乐还可以##草莓的比喻很精彩##总的来说蛮艺术有情调 适合小资多于文青##好电影 尤其推荐给尤其喜欢音乐、60‘S、喜爱垮掉派得人
無論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這部電影都會顯得笨拙與生硬.只有親身去看一次,才能夠感受到音樂和愛情的美好與喜悅.在電視上看到trailer的時候就已經愛上這部電影,而當自己真正坐下來安靜地看的時候,心裡那種潛伏已久,一直默默騷動的莫名激動更是噴湧而出.Across the universe,璀璨年華在無際的繁星中燃燒.一輩子珍惜的友情.以及不可能忘記與放手的愛情.還有心底深深呼喚的世界和平與自由.在越南戰爭這個宏大的背景舞台上,溫情與冷暴力交織縱錯.觀看這部電影彷彿是在讓耳多進行一次奇異而華麗的旅行,Beatles的經典歌曲被主角們獨特的嗓音以另一種方式演繹,儘管有時候歌曲的選擇顯得有點怪異,但卻恰到好處地使電影在殘酷冷峻的時候顯得輕鬆與有趣.像Max被選去當兵時所有士兵一本正經的唱I Want You, I Want You So Bad,把那個時期所有嚴肅沉重的氣氛顯得不再那麼恐怖,幽默的諷刺讓人會心.故事很簡單,就像是發生在我們身邊那些平凡的事.儘管會看到繁亂的戰爭,暴力,等等等等,使這個小小的愛情故事變得複雜.但相遇,相愛,分離,掙扎,想念,再重逢.團聚,相擁.每一段美好的愛情都簡單卻閃耀著暖色的光芒.最後一幕Jude唱著All You Need Is Love,然後看到Lucy的笑容.畫面乾淨純粹而溫暖.其實有時候我想,我真的願意交換所有一切.來換取單純的為愛而愛
这是一部由33首披头士经典歌曲串起来的音乐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受反战抗议、精神诉求和摇滚乐影响很深的爱情故事。
裘德(吉姆·斯特加斯Jim Sturgess 饰)是来自利物浦的一名船厂工人,他孤身一人来到美国的普林斯顿寻找父亲,结识了马上就要退学的马克思(乔·安德森Joe Anderson 饰)以及他美丽的妹妹露西(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饰)。
马克思和露西相爱了,他们来到纽约,遇到了摇滚歌手桑迪(丹娜·弗齐丝 Dana Fuchs 饰),然后又认识了黑人吉他手乔乔(马丁·卢瑟 Martin Luther 饰) 和女同性恋普鲁登斯(梅天悦T.V. Carpio 饰),他们的生活随着动荡的岁月发生着改变。
本片的人名都来自于披头士的经典歌曲。
听说这个片子是因为甲壳虫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甲壳虫情结因为在很小的时候 母亲就一直播放他们的歌 直到现在家里播放次数最多的专辑仍然是那张“1” 朋友极力推荐这个片子及原声所以就看了电影的海报让我误以为这个片子是科幻爱情片于是带着这样的心态进入片子两对英国美国的恋人又让我想到了 HOLIDAY于是觉得除了甲壳虫的曲子 也许就没什么了真正开始让我兴奋起来是从BONO出场开始着实没有想到那会是BONO 那个造型实在是...胡子很像列侬然后影片开始渐入高潮 开始进入甲壳虫专属迷幻领域一直延续到片尾的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这部片子的风格有点接近the wall但又不及那么压抑 是部好片子 个人认为比ONCE要好很多 作为音乐片来说影片很多小细节非常有趣 比如角色的名字JUDE,LUCY,JOJO...再比如神似JANIS JOPLIN和JIMI HENDRIX的歌手和吉他手非常有趣甲壳虫的音乐对于现在的摇滚乐来说太简单了 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但就像那个颜色简简单单的草莓 绿色的叶子 红色的果子传递出的却是最鲜活的东西all you need is love...strawberry field forever...这个片子值得一看 不会失望
It is really interesting when you are a outsider.You always seeing the fun,but when you gets into the pro aspect,you will analyse the scenes,you gets so picky about the details and it is not a good thing acturally.Nothing gonna be perfect,you had to admit it and suck into it.PS:i love their accent and the blonde singer,she is crazy.
就只为了Beatles,也该看完它。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灵魂该向往的地方。
片中昂扬着青年的热血与激情,American Style。
不论爱情亲情友情,都那么洒脱执着。
生命不就该这样红色、多汁、性感。
参杂其中的音乐自然是很爱,片子里饱含的反抗约莫也该赞下。
总结这中心大概可以叫做爱与和平。
红地与蓝天。
越战自然是苦逼了当时的年轻人,和思念他们的人。
嬉皮士的年代,希望他们代表的不只是异类、堕落和毒品。
All you need is love。
喜欢的果断追,梦想的果断逐。
不然岂不是很遗憾。
我的十八岁,希望不会遗憾。
他们过得恣意,纵情,那似乎是我们太难完成的。
不过,至少跟着心走。
Do what u want to do,be what u want to be. Across the Universe。
相信我们可以穿越苍穹。
beatles同時擁有偉大和平易近人,在他們身上完美體現雅俗共賞。
不知道beatles迷會如何看待這部電影?彩色絢爛奇幻的畫面,超現實的段落穿插,動人的音樂配合故事。
最喜歡三個部份,男女主角在湖中的相擁,超唯美又神話般的畫面。
jude用草苺創作發洩心中創傷,鮮紅的汁液,顏料,鮮血混雜中的越戰。
在美國酒吧marx唱著hey jude,和英國酒吧失意的jude,跨越空間坐在一起的畫面,真摯的友情讓人感動。
maybe love really is all we need.
对Beatles几乎没什么了解。
但是当let it be,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revolution, 这些熟悉的歌曲响起时,还是禁不住一阵激动。
尤其后来Max唱起hey Jude时,完全抑制不住颤动的心了。
决定要好好去了解一下Beatles。
排除Beatles,电影本身眼花缭乱的表现形式,也相当可以当成一场奇幻旅程了。
相当多魔幻、意识流、象征主义的画面和场景,很是刺激感官。
本来担心这种方式会把电影碎片化,弄成混乱的不知所云、故弄玄虚的东西。
事实却恰恰相反主副线都很明晰利落,除了音乐就是干脆的故事剪辑,绝没有废话。
一般歌舞类电影,情节都比较简单,会吧重点放在俊男美女的高清或励志主题上,最后一场决战或汇演。
这一部电影却是我看过的情节最丰富,信息量最大的歌舞片,而且最神奇的是,也是歌曲最多的电影,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唱。
场面调度真的非常强悍了!
同时,这里也充满了帅哥美女,而且都特能唱。
看好看的人,听好听的歌,就这两点就已满足!
是冲着介绍里的披头士的歌曲来看这部片子的,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一定要好好听听它的OST
很赞的一部电影尤其是里面对的几首BGM,开头就被Hold me tight吸引了...
Hey Jude, all you need is love..
电影看不看两可~· 喜欢的话,买个D9听原声去~ 还有,这个电影也太长了
依托答辩,答辩中的答辩,用爆闪炫酷糖果纸包着的答辩,你们这些啥笔披头士粉拍这种东西能不能自嗨别走公开发行圈钱恶心人🧠❓
只能用wtf来形容...原以为是音乐剧形式的 原以为beatles自己拍的片子够烂了 原以为...当然有几段当MV还真挺不错 但整体这是个啥...糟糕透了 不过作为beatles粉还是要承认这片子的翻唱版本大部分还是在有意贴近原版的感觉 斯特吉斯唱的还可以
玄幻如MTV的电影.
好听不好看。可能我真不会欣赏歌舞片。
Jim小哥唱歌不好听啊……Bono洗耳
这编剧真扯 听听歌还是不错的
damn fucking good
“披头士MTV之奇幻青春”
好听的 好看的
亨德里克斯和乔普林凑成一对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至少电影给了我这样遐想的空间。32首披头士的歌首首动听用得恰到好处。歌舞场面也激动人心~如果排除中间总价的拖沓和最后的烂俗。。。草莓商标很有型~
10 mins and i quited...another high school musical featured beatles?= =
关于离开…回归…以及无止境的寻找。……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可看性不是很强。。。
都是大爱的beatles歌曲
看在Beatles的份儿上。。。
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