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emi的儿子是意外死亡吗2.Angus7年前死了,新出现的Angus是另一个人和Sharon她们串通好假扮的吗?3.如果和Demi上床的人是假扮的Angus,他在灯塔1层准备假装杀死Sharon的时候,Demi在天台上看到和Angus一模一样的人又是谁?
晚上跟著女友們又去影院噌了部免費電影看,Demi Moore的新片"神秘群島".一開始以為是恐怖片,到影院的時候看到海報大大地寫著"希區柯克式的驚慄愛情片",心裏便想,沒戲了.加了愛情兩字,估計衹是一般電影.看完之後,跟朋友說,什麼都被我預計到了,惟一沒想到的,是片中真的出現了鬼魂.四十來歲的Demi Moore真的顯老了,但還是很喜歡她,像初初看"GHOST"一樣地喜歡她.她把一個女作家的自由/散漫/神經質很好地表現了出來.也演出了一個母親痛失兒子之後的自責/懊悔.海邊的小木屋,對岸的燈塔,燈塔內的迴旋樓梯,凱爾特音樂,小酒館,一切極美.美得全不現實.衹是為什麼又是背叛.這個故事已經被演繹得這麼多這麼濫,為什麼還要選這個故事,丈夫嫉妒妻子的文學成就,女友也嫉妒她的成就,嫉妒會令人發狂,於是她的丈夫勾結了她的女友,步步為營小心翼翼地想要置她於死地並繼承她的四百萬遺產.關於丈夫勾結女友迫害妻子的故事,不是已經夠多了嗎.都是背叛.她的女友第二次出場,我已經知道了故事的發展.衹是沒想到,真的會出現鬼魂.真的是她的兒子,真的是死去的燈塔守護者,出現/救了她/處罰了那對男女,重現了燈塔內七年前的背叛血案.這也是惟一,與其它同類故事稍微不同的地方.但這個不同,並不能成為影片的亮點.鬼不可怕.最可怕的,永遠是人心.P.S. 大量的管弦樂,原意是為了加深那種驚慄氛圍吧,卻更讓人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又P.S.爲什麼譯成這樣的中文名,莫明其妙.
偶尔看的这部片子,看之前完全不晓得剧情。
刚开始觉得是纯粹的的爱情片,看到一半觉得想灵异片,到结尾前才发觉原来可以算惊悚片了;原来是女主角的丈夫串通了她的女友来谋财害命了(不免俗套)。
个人觉得这片子的结尾真是有够烂的,要是是我导演,我肯定会拍成一切都在女主角的计算之中,最后剧情就是她写的小说。
half light翻译成神秘群岛显得虚弱无力。
另一种译法是直译成黄昏。
可是怎么会是黄昏呢?
明明是灯塔穿透迷雾的光亮,只是那闪烁充满了不确定,所以给它一个half, 不是光明,但是又好过完全的黑夜--我如此孤独,只有你的注视才能给我温暖--所以我认为应该翻译成明暗之间,即便傻不啦叽的直译为半点光也好。
有些关键的情节没有交待清楚,让人感觉有很多疑问,不知这是否也是导演的本意,总体来说比较困惑。
女主角确实可以叫做票房毒药了,演技确实让人不敢恭维。
雷切尔是一名喜爱神秘题材的小说家。
她在缀有红叶的白屋子里写书。
午前的阳光照在开花的园中和园外安静的河上。
打字机奏出干净的声响。
5岁的儿子托马斯打开了铁栏。
独自在河边玩。
雷切尔做完午饭。
发现儿子溺死在河里。
一年后。
雷切尔来到海边的小镇。
在筑于山岩上的一座空屋里住下。
她梦见儿子在望景的栈道尽头抱着自己坠入海中。
冰箱上无序的字母拼出了托马斯来过的字句。
海风撩开窗帘。
她看见了闪现红光的灯塔。
她在灯塔下流连于古老的景色。
那些颓败的砖堤和木桩依然保持暖色。
蓝天下有嬉戏的马匹飘摇的植物和发亮的珍珠母。
这时她遇见了英俊的灯塔守门人。
他们一起骑马和拍照。
他们沿着螺旋形的阶梯站到了塔顶。
在风雨之夜他们听着久远的音乐做爱。
忘记了悲伤。
某一天。
雷切尔去镇上参加一个聚会。
酒吧里坐满了朴实的当地人。
他们一遍遍的告诉她。
她正在等着的灯塔守门人在7年前就死了。
这是黛米·摩尔的电影《黄昏》的上半部。
昨天夜里。
我沉醉于苏格兰迷人的海景和温暖舒缓的配乐。
那一头乱发被海风吹起露出的苍白的面庞让我心动。
之所以不把故事说完是因为下半部是一个漏洞百出的连环谋杀。
不值得复述。
电影是别人拍的我们的遗憾无可挽救。
我想到了去年冬天看过的茱迪·福斯特的《空中危机》。
也是一个漂亮的开头和遗憾的结局。
她带着5岁的女儿坐飞机把丈夫的遗体从柏林运回纽约。
途中她睡着了。
醒来时发现女儿不在身边。
她找遍了整个机舱。
地面控制室传来的核对报告认为她女儿根本没有上飞机。
我知道每一部电影都是用来娱乐的。
我们不能要求它舍弃娱乐性而把宝贵的灵感贯穿始终。
好在。
我们遇到了黛米·摩尔和茱迪·福斯特。
在她们的脸上写着岁月的语言和对生命的理解。
她们忠实于孤独有力的内心她们的美丽如此坚决不顾一切。
很难用“好看”或者“不好看”来形容《神秘群岛》,现有评判类型片的标准对它来说都不很恰当。
说它是心理剧,偏偏其中一段爱情戏拍得相当缠绵绯色;说它是爱情片,那段爱情又纯属子虚乌有,杀身之祸直接由此而来;说它是悬疑片,影片前半部分却优美和舒缓的让人心旷神怡;但要说它是风光片,也不合适,帮助瑞秋(黛咪•摩尔饰)治疗心理伤痛的宁静大海,转瞬间即可变成狂暴易怒的杀手帮凶。
不过《神秘群岛》精彩就精彩在这里,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它不断地转换着观众的观影预期。
它不惜用长得近乎奢侈的篇幅来描绘瑞秋在海边渔村的宁静生活,爱情和风景不仅渐渐平复了瑞秋的伤痛,而且也让观众的心情放松下来。
而当所有人以为影片将沿着这种温情而宁静的风格走向故事终点的时候,情节奇峰突起,瑞秋爱上的男人,竟然是7年前就已经死亡的当地人,这背后到底是阴谋还是超自然力量?
几乎是一瞬间,那种虚幻的宁静和幸福便被打破,强烈的好奇伴随着担心受怕,支撑着观众看完电影。
类型片是商业电影的福音,那些被证明过的、行之有效的情节模式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法宝。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不断重复的情节模式使得观众能够非常方便地猜测出剧情走向。
没有意外,就没有好奇;没有好奇,就不再谈得上兴趣。
但彻底抛弃类型,对于大多数电影来说,既没有这个胆量(票房如何保证),也没有这个智慧(谁能创造出新的类型)。
然而《神秘群岛》用在不同类型间跳跃的方式,兼得了“鱼”和“熊掌”,既运用了类型片的叙事技巧,又成功地避免了单一类型片剧情老套的问题,可谓聪明。
刚看完,觉得这个片子拍的很不错,有些出乎意料。
画面很美,岛屿上的风景很唯美,灯塔、岛屿、海边的马、草地……镜头感很强。
个人觉得整个故事的叙述手法也很独特,随着影片的推进,很多疑团慢慢得以解开,一步一步都扣人心弦,越到结尾越发吸引人,可以说这个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很完美。
影片的背景音乐超好听,那首《暴风雨中的女孩》,旋律优美,看完后就找了下载来听,越听越有味道。
钱,这个东西真害人不浅,不论是朋友还是情人,居然都因此出卖她,不得不让人心酸。
周末看的电影,很推荐《half light》(黄昏),“希区柯克式”惊悚片。
著名作家在隔世创作的过程中遭遇的惊悚诡异事件。
以假象乱人思路,梦中梦,计中计,还有无法相信任何人的恐怖心理。
但是片中没有任何恐怖的鬼影,它结合了孤岛上七年前凶杀案的传说,从另外一个背叛的故事作为巨大背景,背叛还是背叛,到头来结局悲惨。
这些预谋不是女作家笔下的故事,布莱恩说“这不是你笔下的故事,不会有好结局”,最终自己还是死在不忠者的利器下。
不洁者的头部撞在墙上,和七年前背着丈夫偷情的女子死法一样。
女作家的儿子只是过场,小镇上能见到鬼魂的姑娘只是旁衬,揭露事实真相的是爱人的心。
好久终于看完此片了,看了不少人总是对部分情节纠结与坏,还有说本片挺差的,我觉得是没看懂的人才这样说的,对于本片,重要的是在你脑海中留下了什么,而不是纠结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总之留在我脑海中的是她与灯塔守护者在一起的美好回忆,很美很美,但是现实总 是能抹杀一切,现实里的金钱跟残酷竞争,其实女人的孩子死后丈夫的离婚就觉得丈夫肯定不爱她,本片能把一个阴谋排成这样唯美的电影实属男的,看的我痛哭流涕,本片很美,孤寂的灯塔,有艺术才华的女作家,死去的孩子,貌似很平静祥和的小岛,还有本片里的音乐,生日聚会的音乐很美,苏格兰风格的音乐,只是本片的女主太悲惨了,貌似有着幸福的家庭,工作,孩子,这一切,都只是表面,在一瞬间崩塌,所以本片的英文名是光的另一半,表面是光,其实隐藏着邪恶跟黑暗,我感受挺深刻的,因为曾经我也有貌似幸福的一切,一瞬间崩塌后才知道现实里的残酷,我对本片感同身受。
片中救了女主的是死去的孩子的灵魂,本片不是鬼片,但是想说明孩子跟母亲是多么的心有灵犀,母亲又是多么的想念死去的孩子,一直在自责自己,多么纯洁的女作家,又是多么险恶的社会。
为了金钱不惜一切手段,我想灯塔守护者在跟她一起的日子里是真的,虽然是演戏,但是那人总是有感情的,多少都会有一些动真情。
本片拍的相当真实动人,唯美艺术,神秘。
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本片揭露了现实里的残酷,比如女主求救她的医生去帮助她的时候,医生只是敷衍推脱,总之,在你突然失忆的时候,你又会遇见突然的奇遇,这总是令人疑惑的,现实里可以说不应该这两样都同时存在的,要是发生了,我们就要注意了。
绝望的女主,在孤岛上遇见令人感动的灯塔,互相亮灯来表示默契,又遇见很好很好的灯塔守护者,这一切相当唯美,也只有艺术家才会相信,呵呵,自己入戏太深,不过还好,最后的结局不算太差也不算好,毕竟她还是一个人。
最后,我真的喜欢那里,灯塔,海洋,孤岛和两个人的默契,可惜太虚幻了吧艺术家跟作家才会信有那种地方存在吧突然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小偷在鸡窝偷了只鸡,逃跑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鸡舍里的油灯,鸡舍着火了,这时候鸡明白了,小偷是在救它,小偷把鸡养起来,喂它时它以为小偷疼它,逃跑的时候把鸡揣怀里,鸡以为爱它,当小偷举起菜刀杀鸡时,鸡以为小偷要自杀,自愿迎上去为主人献身,幸福的死在了小偷刀下。
本片差不多这意思。
还原故事其实很简单。
剧透有一个很有才华又爱做梦浪漫幻想的女作家,发表了一本书获得巨额稿费,但是在一次写作中儿子不小心被淹死了,丈夫貌似对她感情已淡漠,儿子一死就想离婚换新,其实另有隐情。
就是本片的故事。
首先这个女主的同事是个整天上班的现实派,比较喜欢女主的老公,嫉妒女主,主要原因是因为女主的老公其实是为了想出名才跟女主结婚的,以为他是知名女作家的丈夫别人就会优待,结果他发现人们并没有因为他是知名女作家的丈夫而收他的稿子就起了歹心。
但是他表面上跟人家说他是为了支持她。
所以引起不知原因的女同事喜欢上了女主丈夫,以为是她丈夫的支持她才获得了成就。
所以他们有了共同的心愿,就是搞死女主,于是狼狈为奸,然后此女同事便找到了这个孤岛,孤岛上曾经发生过一起命案死了3个人,原因是灯塔员安格斯的老婆与对岸房子里的渔民通过亮灯来私会偷情最后被安格斯杀死的悲剧,对于这些岛上的人比较忌讳,都远离事发的灯塔跟渔民住的屋子。
并且岛上的人基本不愿意提起此事。
此女找到曾经的案发现场之一的渔夫居住的屋子推荐给了女主住,说是为了女主方便写作,女主不知中计就住进去了,结果后面遇见村里人问起她住的地方感觉大家对她都很奇怪,关于她儿子的灵魂确实一直在保护她,但是她不知道,所以她也比较害怕,毕竟她是一个人 。
她住的屋子对面有一个灯塔,就是另一个案发杀人现场,她为了写作去了解的时候遇见个陌生帅哥,帅哥说是灯塔守护者安格斯, 于是就与他来往好久,并产生了感情。
但是有一次她去镇子里参加生日聚会的时候打听到原来那个灯塔帅哥早死了,大家都知道的,她迷糊了,又去找,结果怎么也不见了那帅哥,还有灯塔也是空的,然后女主询问打听,别人都觉得她疯了,正好达到他丈夫的目的,这时候丈夫把她搞晕想弄死,结果没死,是他儿子的灵魂救了她,关于那个伪装安格斯的人,本来也是坏蛋,看到女主是个富婆,准备在敲诈勒索一笔,为了得到证据,他就回去又找回来胶卷跟贝壳,准备事发以后敲诈丈夫跟女同事一笔,谁知道这时候灯塔亮了,他以为是女主,就进去了,谁知道他看到了安格斯的灵魂,并且被附身了,(其实真安格斯在他们表演杀人的时候就出现过一次,因为那时候的安格斯也是浑身湿淋淋的。
)这时候刚刚害死沉水女主的两傻逼也看到灯塔亮了,以为是伪装者也过来了,这时候被附身的假安格斯重演了当年的一幕,最后跳落灯塔而死。
女主被儿子跟真安格斯的灵魂获救了。
越看越熟悉,原来N年前已经看过一遍了
开篇即利用氛围来营造期望式悬念,引导观众移情小男孩并迅速入戏,之后女主的际遇,秀丽的风光,以及悠扬的配乐,综合而言值得推荐一把。遗憾谜底揭开过早,感觉提前泄了气一般,真没必要处处借鉴希老爷子。
除了配乐,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就连那么美丽的风景,也因为摄影师的平庸,完全浪费了。。。
太文艺的悬疑片
看前1个小时决定给2星,之后半个小时决定给3星,看完最后半个小时还是决定给2星。当风景片看看差不多。英国人和德国人还是务正业多拍点纪录片吧。
乱七八糟
以为有鬼→有人装鬼→真的有鬼!伤感恐怖片。
值得推荐的一部片子,一直以为令自己感到恐慌的是鬼,结果却发现,那些掩盖在衣冠楚楚外表下的人才是最恐怖的……
在大陆曾以《人鬼情未了2》的假名上映……那时候批片宣传不是很有章法。片子太次,没看完就走了。狄菲菲做的配音导演。
一般一般
没那么差。从让观众怀疑有鬼到确定是人在捣鬼,又到确定鬼魂参与。也算有波澜。何况片中出现的两个鬼魂又都是那么善良,更平添了温情。但是有疑问,假安格尔为啥最后要自杀?如果只是为了呼应7年前的惨剧,会不会太刻意了?
20061107@中华广场 同某人看得暧昧之极的一场电影, 但当时及后来什么都没有发生....情节什么的烂得要命.
一点都想不起来剧情了,明明看过的。大概太平淡了。
我喜欢有故事的恐怖~因果报应我觉得是最好的。。。咒怨那种乱七八糟乱杀人的。。我有点接受不了。。。
demi比20岁的时候美了二十倍不止
与父母同看,剧情不记得了
很温情的故事
摘去背景时代,简直就是完美的哥特小说故事。虽然剧情上没有出人意料之处,但是从配乐到节奏都很好,如果是古典惊悚悬疑故事爱好者的话(譬如我),这部电影简直正中红心啊。五星虽然够不上,可谁叫我好这一口呢。。。
情节扯淡
很美的电影。2024/3/3大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