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慈善是努力捐钱更好,还是冲上一线救死扶伤更好?
为了拯救弱小的人,是否牺牲道德和立场,以违法换取生存的物质?
在困境中发生的爱情,是否比平淡的家庭生活更值得不顾一切?
很惊讶这样一部好片,评论如此之少,朱莉是充满力量的女性,无论影片角色还是她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为帮助难民而做的种种,都值得钦佩。
在帝都天天为大小事儿闹心和堵心的人,常净化一下心灵是非常必要的。
克利夫·欧文,我迄今所见的最具男性美的面孔,由这样一张脸,出现在《超越边界》里是最合适不过。
安吉丽娜·朱莉扮演一位锦衣玉食的伦敦上流社会已婚女子莎拉,在一场豪华派对上,被骤然闯入的尼克医生一番拯救非洲灾民的激情演说深深打动,潸然泪下。
拣起有人恶作剧扔上的一只香蕉,尼克说道:“谢谢,这只香蕉提供300卡路里,超过这个非洲孩子一天的热量了。
”作为观众,我不由得心一紧,我们熟视无睹之下,确有多少活生生的生命嗷嗷待哺!
莎拉的人生轨迹从此改变,如同泰戈尔诗句描绘:“唉,我不能留在这所屋子里,因为这个家已经不是我的家,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呼唤,他正沿着大路走来。
”她毅然带着捐助的物资向赤贫而战乱的非洲进发。
一只大鸟停在一个饿得无力逃避的孩子面前,虎视眈眈,这取材于一张著名的新闻照片,电影把此镜头也真实再现。
莎拉和尼克的爱情仿佛天定,而电影却经过了较长的铺垫,经过美好的压抑,才让他们之间激情迸发,共赴爱河。
家庭责任感驱使他们选择了离开对方,莎拉默默在世界各地的人道主义援助消息里,搜集着尼克的点滴消息。
她也成长为英国著名的慈善大使。
在最危险的地方,永远有尼克。
这个全身心投身人道援助事业的男人,具有舍生忘死的执拗品质,也正因为此,让莎拉不能释怀,为营救他深入虎穴,直至茫茫雪地上被恐怖分子追杀,一个劝对方逃走,一个为救对方不惜踏雷身死,像一切伟大而悲剧的爱情一样,一定是死亡,才能在终止爱情,也才能延续爱情。
两鬓染霜的尼克找到他和莎拉的女儿,小女孩像她母亲一样弹着舒曼钢琴曲,尼克陷入深深的怀念之中。
感人至深的人道主义情怀,精神高度一致的美好爱情,构成了这部片子的深厚底蕴,让我产生童话般的幻觉——或许,这俗世里,真的存在命运交汇的一瞬?
现在才发现大四下学期窝在342寝室看了很多电影。
今天(2006年3月17)刚看的电影,Angelina Jolie和Martin Campbell 主演。
其实一直不太喜欢Angelia Jolie,不喜欢她太厚的唇以及和Bradley Pitt的婚外情。
但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心还是揪得紧紧的,不是为他们的love,而是那群无奈而又顽强生存的我们的同类,还有那些同样无奈而又坚强存在的志愿者。
还有导演的安排,在优雅的英国是灰黑的单调衣服,而在那些地区却是一身清爽的白或直接的黑。
知道自己不可能像他们那样,毫无顾忌地付出,抛弃那么多的东西,真正的置身事外,只是为了生命的存在。
但是也真的很想很想能那样活着,觉得很有价值。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很理想化的人,就像去支教。
瞒着父母就报名了,等一切都定下来了才打电话告诉他们。
知道他们不理解也不同意,可生米煮成熟饭了,他们只能接受。
因为真的很想去,觉得很美好很纯粹,虽然现在发生的事情让这一切没有原来想象中的那么完美,我仍然期待我的云南。
最后是片尾的话The film is dedicated to al relief workersl and the millions of people who are victims of war and persecution.They still inspire us all with their courage and will to survive.
把自己喜欢的关于在我之前发表评论的朋友的文字拿出来:泰戈尔诗句描绘:“唉,我不能留在这所屋子里,因为这个家已经不是我的家,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呼唤,他正沿着大路走来。
”对那些热爱生命并用生命去捍卫生存权利的勇者们致敬。
不是他们,或许很多人都已经忘了“在死神手里偷生命的家伙”这个词。
也许生存的意义就是,你能珍惜每一个生命,包括你自己的。
给我记忆最深的有这样的一段对白:A(女主人公):为什么你从来没有叫过我的名字?B(男主人公):当你感冒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A:maybe 鸡汤 阿司匹林 威士忌B:你只得过感冒!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感冒B:隔离任何感觉,你知道我以前在伦敦是个医生,从来没有人叫我玛坦内(他从死神手里偷取生命),他们不象这里的人一样感激你.因为在这里他们能感受到所有的事情,直接从上帝那里来的,没有药品,没有止,疼药!他们能做的事情只有忍受,当你看到这样的勇气,从一个孩子的眼中,你怎么能不抛弃一切来照顾他们呢?你还记得伦敦的小孩子吗,周周A:是的B:他是我救过的第一个孩子,他才10岁,他太虚弱了几乎站不起来,但他仍然坚持埋葬了他的亲人.我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勇气,他以前会给我写些小条子,他在诊所里帮手,他很优秀,很好,就象我想象的一样,我喜欢他!我想说这有点蠢,有点孩子气!但是这样使我自己感觉很好. 所以我带他去了伦敦,你知道我把他当成我的护身符,勇敢的非洲!为什么我这么笨?为什么我怎么自私?关键是:他是我的朋友,他有一个名字,所以我现在不得不记起他,如果每一个我失去的人都有一个名字的话...在一个只有上帝才能眷顾到的地方,要么是人间的天堂,要么是人间的地狱!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但是为了给自己的爱找到出口,把对生命的尊重放到心里,却不愿意记住他们的名字!爱的深了,宁愿忘却,也不愿意承受失去的痛苦和回忆的折磨!世界需要我们每个人多点关爱...
对这部电影评分很矛盾,一方面一星都嫌多,一方面看到五星是推荐,又想推荐力荐,让所有人都看看,不能只有我一个人瞎。
这片子的慈善是男主拽着非洲儿童逼着当地的富人捐款,你们竟然还有心情喝红酒?!
真是为富不仁!
女主拿着丈夫家的金钱和资源做自己的慈善,并由衷的抱怨丈夫对自己不够好。
这片子的爱情是女主已婚有孩了和男主乱搞,然后怀孕了生了孩子,所有人都以为是丈夫的。
这野杂种享有丈夫这个英国富人家的一切资源,不用跟着他那个大爱的男主父亲居无定所的乱跑,在这个富有的大宅子里优雅的弹钢琴。
别怪我使用野杂种这个词,婚外情生的孩子不是野杂种是什么。
野杂种这个词就是为这种情况产生的。
女主的姐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姐姐一样的三观不正,还把本来还算正常的女主带歪了。
外国坏姐姐的榜样。
然后此片说是慈善片,爱情片,大爱片,超越边界。
在我看来,此片才是安吉丽娜朱莉一生的黑点。
这么奇葩的三观的片子,在这片子里那么烂的演技。
专门去烂番茄看了下,烂番茄指数14,很好。
IMDB6.5,评分的人不多。
这是个没多少人看的烂片。
此片真的很烂,很烂,很烂,很烂。
看此片,是我看的影视最后悔的之一。
是海报吸引我的,是她。
ANGELINA JOLIE。
I LIKE HER。
事实上,这也是个感人的故事。
俗套也可以感人。
这是事实。
Sarah是个富家名媛。
Nick是个援救难民的医生,HE IS MAN WITH HIS HEART,THAT IS ALL.LOVE.LOVE.LOVE.AND MISS.爱可以超越一切。
前提是上帝也确定那是爱,而不是别的,比如虚荣。
我也想和爱的人经历一场磨难,确定自己真的有勇气可以付出生命和他在一起。
然后死掉。
这是结尾Sarah写给Nick的信:"I hope when you're reading this letter, that I'm sitting there next to you,and you're telling me that I'm stupid for writing it,and crazy for trying to find you.But how could I not.It's you.All this time,so many years apart...I've missed you,but I have never been without you.I've worken up with you every morningand gone to sleep with you every night.You have always been with me.Your courage,your smile...your damn stubbornness.There has never been any distance between us,and there never will be.I love you,Nick.I love you."
超越边界,看到题目,会认为是故事讲述的一个在边境来回争斗、穿过树林、沼泽地之类的,最后跨过了边界,一片祥和的电影。
直到看完电影,听到在莎拉脚下的地雷爆炸的声音时,我才恍然大悟,该片超越的何止是地域,更多的是爱的超越,更准确的讲是超越爱的边界。
“爱”,有广义的爱,在伦敦的慈善晚会上,当她听到尼克讲述难民营救地的难民是如何的饥饿,如何的无人问津,如何的需要大家真正的救援时,莎拉的心为之所动。
后来集资,第一次踏上了非洲的地界,运送医药和食品。
一路上漫沙飞扬,一排长长的队伍在无精打采的、顶着烈日的缓慢移动着。
路边一个瘦弱到几乎被野鹤的吃掉的男孩……看到此,不禁震撼。
竟能瘦到如此地步!
胳膊的粗细相当于壮年男子的两根手指的粗细。
在皮包骨头的身躯上,是极不协调的大脑袋,深陷的眼睛,无力的低垂。
亲眼所见这些,莎拉的善心似乎再也收不住。
接下来一次又一次的运送物资,和那些救援人员一起帮助难民。
当然,这里面也有另一种“爱”,情爱。
或许是尼克在那次慈善晚宴上的激情演说,或者是尼克的固执,又或是他的执着,总之,她被他深深的吸引了。
以至于在每一个清晨,她和他是一起起床;每一个夜晚,她和他是一起入睡。
尽管这只是一种思念。
对,是四年来不曾改变的思念。
莎拉过生日,她的小女儿为她弹奏一首生日歌,她的小儿子为她点上蜡烛,一家人热闹的祝贺她生日。
但只有自己知道,心早已不在眼前。
尼克无时无刻不在莎拉的脑海里。
莎拉的一次升职演说,作为联合国难民组织的发言人,叙述到世界有多少需要帮助的难民时,在她眼前的一幕幕都是尼克的身影,是尼克为了难民难过的眼神。
这使得朱莉不得不终止演说。
此时此刻,她必须马上知道尼克的下落,她要知道尼克的生死!
对尼克的爱,让莎拉勇敢走向深山的基地组织。
为了找到尼克,不顾姐姐的劝说,毅然决然的踏上车臣的深林。
四处透风的小房间里,看到了半昏迷的尼克。
此时外面一阵硝烟,莎拉决心要带走尼克。
趴在尼克的耳旁说,她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是爸爸……白茫茫的雪地上,两个人互相搀扶朝着救援组织的基地跑去。
满以为皆大欢喜,满以为就此结束……谁知,又起波澜。
后面的武装官兵穷追不舍。
我不知道为什么还要让这两个几经受折磨的人再次经受离别的痛苦。
尼克对朱莉说,你先走,他们不会杀我,我还有价值。
这又一次给我希望,我期待莎拉先逃出去,然后如尼克所说找到救援,她们俩就能再见面。
可是,可是……莎拉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右脚不是一般的僵硬。
哦,天啊!
真是不愿相信自己的猜测,果真是地雷!
我开始双手合十祈祷,希望还有奇迹,或许地雷不会爆,或许有人推开了莎拉,或许……“嘣!
”……一切已然成为过往……爱的代价必须要如此壮烈吗?
爱的边界必须要如此超越吗?
爱,必须要如此沉痛吗?
实在不忍,实在不舍……
无疑,影片围绕着茱莉展开。
据IMDB介绍,茱莉自从参与了在柬埔寨取景的《古墓丽影》之后,目睹了柬埔寨当地的饥民,开始书写她人生中慈善的一页。
坐着越野车,在非洲沙漠中,茱莉穿着素白的丝质衣服;在热带柬埔寨,茱莉身着净色的短袖T恤;在冰天雪地的车臣,茱莉裹着高领毛衣头戴绒毛帽子。
如果换一下配乐,把刚才几个镜头组接起来,会不会又是一个《古墓丽影》呢?
这一次茱莉的角色完全没有雄性的阳刚,取而代之的是女性柔美的倔强。
她被饥荒的事实震惊之后的那个表情,眉头紧皱,眼中泛有泪光。
这些都是茱莉的基本功。
在灾难和慈善的舞台上,这样的表情几乎是规定动作。
而该片的感人之处,是本来就以身体力行的茱莉。
据说这片的拍摄在导演和演员的物色上都一波三折。
我却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个片子是为茱莉而生的。
因为她萤幕之外的在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Refugees (UNHCR)的工作身份就比得上任何一个演员的演技。
茱莉真的就去过难民营,而电影中那些被截肢的人的确是地雷炸伤的受害者。
不知道那些场景是不是都是搭建的。
我更愿意把这片看做是纪录片。
因为如果是在拍电影,导演喊一声Cut,这个场景是结束了,但是难民的饥饿和痛苦却无法停止。
那些茱莉的反打镜头不需要喊Action才能开始拍摄,它们时刻在茱莉脸上。
茱莉是好样的,因为此片收养了自己的孩子。
电影还引用了那张经典的普利策奖新闻照片的场景。
要表现痛苦和饥饿,不愁没有证明。
同寝的人说,那些穷人和挨饿的根本不值得同情。
他们只会生孩子。
去扶贫、去支教有什么用?
世界上那么多这样的人,能帮得完吗?
这是个现实的问题,浪漫的电影是无法解决的。
并不是Nick在喝了High Energy Milk之后回复体力的胸前听听心跳,回头意味深长地说一句:One Life.那么让人看后产生去拯救他们的冲动。
而这浪漫的电影让我想起那个故事:一个哲学家清晨看见海滩上一个小孩在把被海水冲到沙滩上的海星一只只扔回去。
哲学家说那么多你是扔不完的。
小孩说,我仍得一只是一只。
2004, changsha我们守护的世界, 我们真爱的生命, part part , something greater, something more, when i look my children, I see deeply 生存的hope 和勇气,并且我知道这值得我去奋斗电影周记 10现在是 11:15pm 我刚刚看完这部电影,又看哭了,心里好难受啊, 好感动,但说不清是为了那些可怜的孩子和难民还是白衣飘飘的sara 的三次爱情。
一次比一次震撼。
1986 年 那个富家少妇在难民营弹钢琴, “我梦想和我的爱人...”那个少妇会用手指点 p.e.n 来换一个奇迹one- alife。
那些若有若无的感情。
1989, 富家少妇家里出现了经济危机,为了见一面她去了柬埔寨,和他一起经历了一次生死从柬埔寨跨越到了泰国,在泰国两个高傲的人终于透露了心声 “lose but proud” 可他们没有在一起,也不能在一起, 正如tony 所说, “如果有下辈子, 我一分钟也不离开你,可现在你要回去,你的家人需要你, 而我也要去我该去的地方”1995,第三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从俄国到车城 ,是什么让她从埃赛俄比亚追到柬埔寨又到这样一个动乱的地方。
是爱,是10年不变的爱。
当tony 喊“go , go ” 雪都要崩了,可sara 还是义无反顾的踩了她脚下的雷,引来红十字会去酒tony . 那一霎那我哭得, 女主角在信件里说, “我知道你会说我有点宝,去车城那么远,那么乱的地方,可你要我怎么不去,那个被困的人是你, 是你啊, 这么多年来, 你的smile, your courage, 和那该死的倔强!
都在我脑海你,一天天,我们之间从未有过距离。
”后来,小女还的琴声再次响起,这次是人间到天堂。
还有活下去的勇气, 非洲来的勇气!
beyondb.jpg2019:我还记得这部电影,和当时看这部电影时的感动。
后来2009 年的时候,我和andy 又看过一遍,当时好像没有那么感动了,andy 好像一点也不喜欢, 我总觉得我和他的隔阂就是这部电影开始的. 我觉得那么感动的电影,他觉得好好笑...
救援物资被贪污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依据常识和经验,应该非常大,即便在和平地区,有严刑峻法。
而战乱之时,法律失语,救援财物属于有限资源,会引发相互残杀,最弱的是抢不到的。
电影里的现场救援人员,他们介入了救援最后一公里的行动,物资屡遭政府盘剥和武装势力抢劫,略强壮的灾民也会哄抢。
人道救援的宣传形象多为儿童,医生男主拽着骨瘦如柴的JoJo大闹慈善捐款晚会问责为什么要停止救助最弱的儿童,JoJo遣返途中逃跑,第二天冻死在高架桥下。
女主从秃鹫嘴下抢回一个男婴,那男婴已脱形如骸骨,只一息尚存,所有救援人员要求她放弃。
女主说我带来了物资,换你们救他一命。
其他救援人员同意了,这交换很合理,告诉女主方法:持续喂一晚上高浓度牛奶。
第二天男婴活下来了。
假设没有女主,救援人员会放弃救最弱的吧?
后来男主与各方“丛林势力”周旋妥协陷入道德两难,也是展开菩萨心肠金刚手段的好题材。
但电影突然转成爱情片了,可惜了。
估计作为商业电影,也不得不有票房的考量与妥协吧。
多数援助,都考虑利益回报,如开篇一带而过的慈善资金给谁不给谁的标准,那是一个更大更难的话题了。
7.9
以前总觉得去非洲救助难民是一种作秀行为,看到本片中埃塞俄比亚难免的画面后,不禁为自己的狭隘感到深深懊悔,任何有同情心的人看到如此凄惨的画面,也一定会停下脚步略尽绵力的吧,管它为名为利还是为什么所谓的爱情,只要付出过实际的行动都值得世人的尊敬。唯愿世界上再也没有贫穷、饥饿和战乱!
现实中的比电影中表现得更残酷
幼稚的电影,看看诺格罗夫得到了什么。
2个人都喜欢的片子~
2
6年前看的,“45年前他們因為要結束戰爭投了原子彈,可是今天他們還在戰爭殺人。”—黑澤明的八月狂想曲里的臺詞。他們的人道主義是放屁!
我真的相信一个女人的爱可以到这种程度,即便到现在我还是信,只是我知道这种程度真的只有上帝创造女人才能达到,男人还是洗洗睡吧。 #早几年看这种浪迹天涯做慈善的事我肯定魂都跳出来,现在不会了#
稀烂
比起爱情,更让人动容的是埃塞俄比亚的难民,柬埔寨里被迫拿着手榴弹玩耍的婴儿,还有车臣里漫天的战火,"比饥饿更可怕更痛苦的是死亡",虽然能做的很有限,但还是有人在努力做点什么。
片子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从贫瘠干旱的埃塞俄比亚,到红色高棉控制下的柬埔寨,再到战火份飞的车臣。一切都是我们不曾接触和知道的。
1.相似题材电影对比:“英国病人”比此片更加澎湃大气。“面纱”比此片更深层地剖析人性。2.总觉得朱莉和欧文不适合这倆角色,即便眼神再如何努力地表现诚恳,也难掩其玩世不恭(前者)老谋深算(后者)的气质,两人都用力过头,有些假惺惺的3.最后Owen大叔洗刷完毕回来认女儿的那幕萌翻了,加一星~
圣母圣父宣传片?圣母个人的特写镜头太多了,并且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而没顾及周边的环境;圣父炯炯有神,身手敏捷,油嘴滑舌,危险情况下还想着泡妞。为突出圣母圣父的伟大,好多场景都用孩子的惨状这一招,主创太不用心了
朱莉演爱情片,怎么感觉怎么别扭,呵呵,扮相也不好看,最后的地雷升华了。
faith and passion. what keep us viable. 永不妥协。
欧文哥这里好帅啊等着我去非洲解救苦难的人民吧
看到电影中一只秃鹰等在瘦弱的小婴孩旁边,我心情无比难过,饥饿让人失去感受疼痛的神经,这样活着太残忍了。。。。我一直觉得,如果妈妈无法让自己的孩子活的开心,又何必要带他们来这个世界受苦?那些孩子,瘦的只剩下骨头,站都站不起来,孩子有什么过错呢?为什么一出生就要受到这样的苦难?
大眼大嘴美人安吉丽娜·朱莉是女主。除了婚外的爱情戏实在接受无能,有些剧情其实挺动人的,体现了能牺牲小我的大爱。但个体努力对群体悲剧的无力感仍然无法避免。
面对着苦难、贫困、饥饿、战争、风险,总是有人义无反顾的从事国际慈善事业,放弃眼前的所有,牺牲自己的一切,究竟什么是动力? 安吉丽娜·朱莉、克里夫·欧文的表演似乎稍微欠缺了一些重大事件经历对人改变的诠释。看这部影片要有承受不适镜头的心理准备。
i think it's called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