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上帝

Grâce à Dieu,以恩宠之名(港),By the Grace of God

主演:梅尔维尔·珀波,德尼·梅诺谢,斯万·阿劳德,若西安·巴拉斯科,埃里克·卡拉瓦卡,弗朗索瓦·夏托特,阿米利·多尔,奥拉利亚·佩蒂特,弗雷德里克·皮耶罗,贝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8

《感谢上帝》剧照

感谢上帝 剧照 NO.1感谢上帝 剧照 NO.2感谢上帝 剧照 NO.3感谢上帝 剧照 NO.4感谢上帝 剧照 NO.5感谢上帝 剧照 NO.6感谢上帝 剧照 NO.13感谢上帝 剧照 NO.14感谢上帝 剧照 NO.15感谢上帝 剧照 NO.16感谢上帝 剧照 NO.17感谢上帝 剧照 NO.18感谢上帝 剧照 NO.19感谢上帝 剧照 NO.20

《感谢上帝》剧情介绍

感谢上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亚历山大(梅尔维尔·珀波 Melvil Poupaud 饰)和妻子玛丽(奥拉利亚·佩蒂特 Aurélia Petit 饰)结婚多年,一家人在里昂定居,小小的四口之家充满了幸福的欢声笑语。然而,亚历山大有着一段灰暗的过去,他在当童子军期间,曾经被他深深信赖的神父所猥亵。这段遭遇给亚历山大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打击,但他只能选择将这段记忆深深的封印在心底。 一次偶然中,亚历山大震惊的得知,当年猥亵他的神父现在仍然和孩子们有着接触,这也就意味着,他依然有可能威胁到那些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于是,亚历山大和同他一样也是受害者的弗朗索瓦(丹尼斯·门诺切特 Denis Menochet 饰)和伊曼纽尔(斯万·阿劳德 Swann Arlaud 饰)决定联手站出来,揭开神父伪善的假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诡拼车肇事逃逸志愿军:存亡之战特工626单恋大作战你的未来已签收奇妙萌可大电影亡命天涯路桃花小妹大河之舞:动画大冒险告别练习特工艾米拉口红桃花源战纪错过你的那些年致命主妇猛鬼故事这个世界不看脸本尼迪特天才秘社第一季青谷子酒酿的爱情第三天玩命交易画师天目危机叶问之九龙城寨笑脸杀手期待幸福厨房之厨王争霸赛青春划痕

《感谢上帝》长篇影评

 1 ) 感谢上帝还不如感谢自己

虽然我知道教宗的承继把方济各洗的白白胖胖的,但是确实两个片子都有点伪记录片形式,但是还是前者胜出,本片虽然克制,但是还是会让人在改编还是真实事件映照两者之间抽离来抽离去。

当然,片子的主题仍然还是离不开恋童癖的受害者与神职之间的抗争,但又因为已经落在这个框架里了,是在上帝的审视下去抗争上帝代表的下属,不知道有何意义。

与《年轻的教宗》里所批判的那样,如果什么问题都是上帝的宽恕就能有效的话,那用《流行花园》里的一句话依然套用,“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要警察干什么?

”宗教是精神追求,但是秩序仍然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社会的社会准则,只是这个准则受精神追求或者信仰的影响有多少,影响多的,信上帝则一切会得到眷顾,影响少的,一样信仰只是摆设。

但是无论多少,在这样的一个信仰体系里,为什么永远都是先靠信仰和信任解决问题,到实在没有办法了,才诉诸于法律,这样的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或者固有存在的社会存在意识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适合不适合自己,值得我思考。

爱、性、理解、陪伴这些措辞和概念,本就不应该混为一谈,如何做好隔离以及如何理性地看待他们之间的关联,也许会是很多人人生最大的课题。

但,最后,当所有的人(包括上帝)都“看似”抛弃自己之时,感谢的仍然只有自己,依赖的也仍然只有自己。

 2 ) 社会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做出改变

看到里昂的街景特别特别特别亲切,但电影的内容真的很压抑。

恋童癖这个词最近经常出现在大众视野--国内,鲍毓明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收养”、囚禁、精神控制,面对一个精通法律的狡猾老男人和不愿插手的“其他人”,十几岁的小孩子怎么逃得掉?

电影中的事件更让人恶心,神职人员(虽然自始至终教会也不是个什么清净之地吧,mais enfin...)多年间性侵无数男童,有的人走出来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但阴影久久挥之不去;有的人走上歧路,人生轨迹从此改变;更有人因之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然而,犯罪者却一直逍遥法外,教会毫无作为。

鲍人渣事件爆出后,一些网友和演艺界人士勇敢地站出来分享自己曾经的经历,但这也足以看出,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究竟有多少?

有多少孩子受到了伤害却不敢声张?

国内也好国外也罢,家长、老师对这些事情有正视吗?

是不是因为怕丢脸选择默不作声?

利益相关者呢,怕是更要选择息事宁人甚至视而不见吧。

我们都是长大的小孩,大部分人也会有自己的小孩,小孩还会再有小孩。

其实也不只是恋童癖的问题了,还有各类性侵猥亵事件。

总该有人站出来,就像电影中一样,哪怕只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希望真的可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有所改变吧。

 3 ) 沉默的受害者,被神父侵犯的男孩

《感谢上帝》是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自编自导的一部剧情片,在2019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银熊奖评审团大奖。

感谢上帝 Grâce à Dieu (2018)导演: 弗朗索瓦·欧容编剧: 弗朗索瓦·欧容主演: 梅尔维尔·珀波 / 德尼·梅诺谢 / 斯万·阿劳德 / 若西安·巴拉斯科类型: 剧情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取材于法国里昂一位名叫普雷纳的神职人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对童子军中的男孩性侵事件。

2014年法国里昂,40岁的亚历山大已经是五个孩子的父亲,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童年时曾经被神父性侵的经历,像一片阴云始终笼罩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

在遇到一位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童年朋友之后,亚历山大发现当年侵犯多位男孩的普雷纳神父,直到如今仍然从事和幼童有关的神职工作,气愤无比的亚历山大给里昂教区主教巴尔巴兰写了一封举报信,并希望教区在教会范围内惩罚普雷纳神父。

教会对亚历山大的来信做出了回应,并且在神职人员的监督下安排了普雷纳神父与亚历山大的会面。

普雷纳神父对当年的罪行供认不讳,并且坦然承认自己是一名恋童癖患者,但是普雷纳并没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向亚历山大表示歉意。

在这次见面之后,亚历山大多次给主教巴尔巴兰去信,要求惩罚普雷纳的罪行,可惜教会始终没有正面回应,普雷纳仍旧可以和教区的孩子亲密接触。

面对教会的推诿和搪塞,亚历山大忍无可忍,虽然明知二十年的刑事追诉时效期已过,还是向警方报案,控告普雷纳的罪行。

随着警方的介入,越来越多当年被普雷纳神父侵犯的男孩被找到,虽然二十多年的时间已过,这些男孩早已长大成人,可童年的阴影还是以不同方式干扰着受害者成年之后的生活。

随着这一事件在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曝光和不断发酵,一个当年的受害者发起了名叫“不再沉默”的受害者联盟,把受害者组织到一起,一起寻找迟来的正义。

感谢上帝,即使是迟来的正义也还是正义,只是这条路会很漫长。

法国导演弗朗索瓦·欧容之前的作品,大多剑走偏锋且具有极强的颠覆性。

可能是年龄的缘故,最近的几部作品在风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16年的《弗兰兹》他非常有耐心的讲了一个传统的爱情故事,而《感谢上帝》这部他还是选择了以克制的方式,用极其冷静的视角,客观的再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既没有选择强化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刻意强调电影的批判性,难得欧容能拍的这么稳。

因为都是真实事件改编,又都是神职人员性侵儿童事件,这部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15年上映的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

虽然两部电影在题材上有近似之处,但是从创作风格上两部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个人觉得欧容的创作意图并不在于事件本身,而是想通过电影引发观众画面之外的思考。

至于这部电影究竟让观众去思考什么,欧容并不在意电影没有引导观众思考方向的企图,或者说欧容不持立场,只要观众进行思考这部电影就已经成功了。

我看完这部之后心情是沉重的,这里我说说自己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

沉默的受害者看过的电影之后我想的最多的就是:为什么受害者要沉默将近三十年。

如果当年的性侵事件只是孩子自己心中秘密,这种沉默我可以理解,这可能是孩子不能充分认清普雷纳神父的真正意图,很多事要到成年以后才会明白,而那时记忆又成为了最大的障碍。

这里推荐一部美国女导演珍妮芬·福克斯自传性质的《信笺故事》。

《感谢上帝》这部不同,整部电影三次转换了叙述视角,从事件的曝光者亚历山大,到“不在沉默”组织的创立者弗朗索瓦,再到追随者伊曼纽尔。

当年三个孩子都曾经将神父的怪异行为告知父母,所以说沉默的不是孩子,而是受害者的监护人选择了沉默。

电影中三位主人公的父母,都选择了沉默,可沉默的方式各有不同。

向父母说出事情经过最晚的是亚历山大,此时他已经十七岁了。

而其父母的态度是我最不能理解的,为了颜面?

为了信仰?

为了尊重教会?

还是因为亚历山大已经成年可以自行决定?

无论如何这对父母面对儿子被性侵之后的反应,让我感觉莫名其妙,这可能是我的思维模式和天主教文明的思维模式存在巨大的差异吧。

弗朗索瓦父母是三个家庭中反应最积极的,最初他们没有选择沉默,在教会和法律两个层面都站出来为自己的孩子表达了应有的态度。

可是在伸张正义的过程中,这对夫妇在遇到强大的阻力之后,也还是选择了沉默。

如果他们像秋菊打官司一样,自始至终都要有个说法,而不是沉默的接受不公正的结果,可能事件早已发生了本质上的逆转。

伊曼努尔的母亲是疏忽造成的沉默,这种方式是非常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也是身为父母的成年人必须警醒的。

不只是在性侵这一个方面,孩子在很多受到伤害的时候,自己并不能认清事情的本质,与此同时大部分孩子在表达时,往往不能复述事件的全貌。

父母没有留意孩子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伤害,这种疏忽让父母错失了保护自己孩子的机会。

里昂教区主教巴尔巴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句话耐人寻味。

“感谢上帝,陈年旧案已过追诉期。

”这句话改成这样我觉得更加恰当。

“感谢上帝,大家都是沉默的羔羊。

”这部电影中男孩们被性侵的时间已经到了90年代的初期,而地点是法国,在国旗上对全世界宣扬“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法国。

这里的沉默不是大多数,是全部,面对罪行选择沉默,从另一角度思考意味着成为了帮凶。

因为选择了沉默,神父普雷纳的双手才有机会伸向下一个男孩。

这个题材的电影,精品不少,除了前面说过的《聚焦》《信笺故事》,美国的《一级恐惧》,德国的《M就是凶手》,韩国的《素媛》《熔炉》,我国的《嘉年华》都是非常出色的作品。

在人类所有的罪行中,我最憎恨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在人性层面上我甚至觉得比谋杀更令人发指。

孩子太脆弱了,没有丝毫保护自己的能力。

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年轻人,真的是不要孩子最好,人口出生率高低干你什么事,没有父母保护的孩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4 ) 该如何负重前行?

这是一部没有任何煽情情节的电影,但当影片结束,电影院的灯光重新亮起的时候,往回家的车站走的路上,我竟流下了眼泪。

并不是出于感动,而是一种共情反应。

当所有的事情被暴露在阳光下,得到了媒体的报道,大众的关注,神父被调查,进入司法程序,可是然后呢?

这些曾经受到过伤害的男孩,大多都到了为人父的年龄,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的痛苦真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减了吗?

这一切抗争,并不是为了复仇,更多的是一种愤怒的质疑,对于神权的质疑。

相比于中国的观众在观影后的点评,欧容的这部新片显然在法国本土得到了更多影评人和观众的认同。

我想这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

欧容选择将这个真实的社会事件改编成电影就好比是文学作品里的介入文学一般,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拷问。

当红衣主教在记者发布会上说出:“Grâce à Dieu”(感谢上帝)这句颇具讽刺意味的短语时,有记者愤怒地发出了质疑,在法语里,这也是"Heureusement"的意思,“幸好”的意思。

我不禁在想,这个“口误”是否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把上帝当做了一种推脱罪责的方式呢?

电影中以三位主人公为主线,描述了他们人生轨迹,目前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如何应对这二十几年后“突然的”发声。

Emmanuel说比起Alexandre自己一无所有。

他的身心都受到了永远无法消散的创伤,无法像个普通人一样处理亲密关系,靠药物维系镇静,甚至还会有一些暴力倾向。

当他向她妈妈问出为什么曾经在小时候吐露过这些事以后她并没有所作为时,他妈妈说的是,“我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

” 在听到这一段对话以后我忽然明白了一些事情。

这个细节也许解释了为什么他的母亲愿意承担下这个团体的电话接线员的“苦差事”,去聆听更多有过类似遭遇的“受害者”的倾诉,这大概也是出于愧疚的一种自我宽慰和救赎。

相比于Emmanuel, Alexandre和François过上了看似圆满的生活,有分担自己的痛苦的妻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出于对下一代的保护(当年的神父如今仍在参与宗教活动),让他们选择了不再沉默,这也使得更多人站了出来,选择了不再沉默,这所有的发声可能都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后续的影响,甚至给家人带来困扰。

他们的痛苦和受到的创伤并不会就此消失。

该如何背负这些沉重的回忆前行?

Emmanuel一直反复说的是:“我发现我不是一个人,真好”。

也许当有人可以分担苦痛的时候,他们所背负的包袱真的能不再如此沉重。

如果当初Emmanuel的任何一个家人能表现出对于他的理解,他可能不会如此“扭曲”地生活着。

电影结尾的时候,Alexandre的儿子问他,爸爸,你还相信上帝吗?

我们并不知道答案。

对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来说,神父对他们的侵犯也是一种背叛,背叛了他们对于神父,对于上帝的信任。

神父作为一个个体来说,也是神权的化身。

红衣教主说他不喜欢Alexandre反复提到的pédophile这个词,因为在教义里(纠正一点,后来经朋友提醒,电影里说的应该是从词源学的角度这个词的意思,我没记清楚),神父就是应该爱孩子的,这一切是多么的讽刺。

上帝究竟赐予了我们什么?

感谢上帝,无论如何,生活都要继续。

 5 ) 撕掉受害者的标签

前几年的聚焦里几个怀揣使命感的媒体人撕开了百年圣教的遮羞布,虽冰山一角,却影响可怖。

这次视角转向踏上漫漫追诉途的受害者,镜头克制,情绪平稳,亚历山大线的往来书信算是提振了节奏吧,提告引出的弗朗索瓦让我看到了法兰西人民的自由精神,由其引入的媒体发酵让片子热闹了一会儿,出离了欧洲味道,最后因“不再沉默”走出来的伊曼纽尔才真正呈现了一个立体更有张力的“受害者”形象,无论是暧昧情欲的暗房还是丛林隐蔽的营地,黑处冒出的猥琐的神父真是让人身心不适,瞬间跳出趴在厕所门的大头。

上帝的至上赋予了传教者凌驾于教众的绝对权力,有时想想欧美人士的自由民主又有几分是打着上帝之名?

神权和人权在其世俗社会里如何平衡?

从斗争走出教会走向更普世的道德法律,早该审视这个运转百年的庞大机器哪里失灵了,少数教徒的叛教倒逼整改显然是蚍蜉撼树,寄希望于教会内部审视也收效甚微,从受害者联盟到监督性社会组织,不晓得多少个年后这个体系会轰然倒塌呢?

突然想到19世纪中期马恩提及的徘徊在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以科学社会主义之姿扛起了无神论的大旗,之于宗教也是一只拦路虎了。

虽不在同一个信仰体系下,但片中一些受害者遭遇的来自亲人的背叛让人抖然想到几个疯狂时点,尽管他们释放出的最大恶意只是冷漠而已,但沉默也是致命的罪行吧。

当然从头至尾阴冷昏暗色调让人感觉温暖的也是家人的支持和爱呀,虽然之后又牵连出一堆苦涩。

片里有关神教的建筑、仪式镜头都让人倍感压抑,如亚历山大叙述走上右边旋转的楼梯,弗朗索瓦走在旋转的楼梯,伊曼纽尔在教堂高耸彩绘窗的掩映下向上步入黑暗。

可笑的是施暴者态度“诚恳”地全盘接受所有指控,揣着受害者的标签,以不幸的病患之名,不受控地持续施暴多年,最后再借追溯期满做令箭,企图逃脱所有法律的追责,想必他的上帝早早地宽恕了他。

 6 ) 神父性侵事件的被害者个体视角

同一题材,不同于「聚焦」的媒体视角,本片从个体出发呈现了神父对儿童的侵犯对被害者们的成长、家庭以及信仰的影响。

两部影片的叙事均冷静克制,「聚焦」通过呈现记者对于线索的深挖揭露出普遍存在于全球的神父娈童现象,带给观众震惊与愤怒,本片则从个体视角出发,通过对三个主角个人和家庭现状的呈现,让观众对被害者的经历和此事对他们产生的影响更多了一些理解与共情。

主角一:虔诚的天主教徒,父母冷漠,依靠自己拥有了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支持陪伴,孩子懂事可爱。

多年后发现童年时神父的恶行不止在自己身上发生,为了正义开始执着但体面地与教会周旋,期望此事可以在教会内部予以解决,但历时两年仍然无果,不得已向司法机关告发。

案件的调查引出主角二,家庭幸福,因为童年遭遇得到父母格外的关爱和支持,父母也因此忽视了哥哥的成长,导致哥哥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受害者。

热爱架子鼓的主角得知神父仍然在职可以不断接触孩子时热血被激发,不但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还将此事披露给媒体,同时成立了非营利组织寻找其他被害者,积极推进事件进程。

(本片关于非营利组织的部分让我不断想起「每分钟120击」,体现了NGO在社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媒体的曝光引出主角三,单亲天才儿童,童年遭遇对其生理心理均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成年后生活潦倒,感情不顺。

在神父被揭发后积极参与调查,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支持与救赎,人生就此发生改变。

曾经未及时保护儿子的妈妈活在自责中,因此一直陪伴在儿子身边,退休后的她在事件被曝光后积极参与和陪伴,以弥补对儿子的亏欠。

三个主角的经历分别代表了三种类型的受害者,也让观众从三种不同的角度看到童年的不幸遭遇会给受害者身心和家庭带来何种影响。

同时通过表现受害者追寻正义过程的艰辛揭露出教会背后虚伪的一面。

影片最后亚历山大儿子的提问给了主角和观众一记灵魂拷问:代表信仰的教会已然失信,那么我的信仰是否依旧虔诚?

 7 ) 感谢上帝

向以奇情故事取胜的法国导演欧容,这次令人大跌眼镜地转向批判现实主义,描述三名年少时遭遇神父性侵犯的男性受害者,成年后先后主动揭开难以启齿的悲惨经历,批判矛头直指天主教会里的恋童癖神父。

这种严肃正统的社会及宗教题材不太像是欧容导演擅长的范畴,所以他以往那种活色生香或者骇人听闻的意象全无用武之地。

他这次将功力发挥在剧本设计上,一位恋童癖神父的性侵事件先后引出三位男性受害者主角的故事,貌似传统的编剧手法,实则用沉重的现实锋利地剖开受害者的内心世界,由点到面去刻画性侵对受害者的成年生活带来种种不可预计的影响。

受害者总是相似的,然而他们却有不同的隐衷。

第一位是事业有成的中产精英,成熟内敛稳重,担心孩子受影响;第二位是情绪化的普通中年IT男,擅长用媒体炒作;最后一位是来自社会底层人士,瘾君子兼有性心理障碍,这位则最有看点也演绎得最出色。

三人的阶层属性差异不仅体现在他们与教会及神父的抗争手段,更重要地还体现出他们身边家人的迥异态度。

有的家人得知真相后表示理解全力支持,有的家人则选择继续充耳不闻,或者逃避现实。

这里面最主要是出于宗教的巨大影响力,绝大多数当地民众都是天主教徒,一方面不肯接受信仰的崩溃,另一方面则乐意充当无声的帮凶,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这个剧本的野心相当大,批判的内容由表面上的恋童癖神父,到宗教制度,再到媒体影响力,最终落到人心之不可测之上。

面对如此不堪的性侵丑闻,即便亲如自己的父母妻儿,还是有难以调和统一的对策和应对方式。

然而,三段故事内容有不少重复的嫌疑,尤其是关于父母关系的交待,以及他们婚姻生活的情节,令整个篇幅变得冗长,节奏也愈加丧失掉

 8 ) 杂糅的试探

开场定格移动出旁白,这还不欧容?你们对欧容一无所知在诉讼期的两位角色,从接受到拒绝,有些太程式化了,节奏不太对,那种所谓的《聚焦》感也不强,欧容强在编剧,离了编剧,风格便立不住脚。

沙发上的镜头和《登堂入室》中的很像,也许是同个人演的缘故吧每次做爱,都是三人性,我,老婆,还有普雷纳,恰恰验证了我的初次影响理论。

似乎作为一个讨回公道事件的过程,反派(如果有)设置的过于微弱或不够迷人。

餐桌上吵架那场还不错,是长子与小儿子的“超越自卑。

”暗房这种地方,也忒刺激了吧直到斑马病和他女朋那段,才进入状态。

说到“在空中画个屌”的时候,我旁边好看的姑娘笑了起来。

如果很快进入节奏,把这个变成有相同遭遇的人的聚会,再产生角色之间的关系,不是暴风雪山庄那种,也许还蛮有趣的你组建了一个很幸福的家庭,我很佩服夫妻同被性侵,只有共同经验相同,才能真正感同身受生活除了面包店外,一片空白最后的分段煽情,大概就是想进行探讨,是否应该相信上帝,应该以怎样的立场相信上帝吧。

 9 ) Grâce à Dieu est-il égal à malheur

很喜欢这种展示事件操作和推进过程的影片。

这些受害者在站出来揭发神父恶行的过程中,有外在的阻力,有内心的挣扎,有再见到神父时的仇恨,有受害者见面时的互相慰藉,有母亲的支持,也有伴侣的理解,这些都被细致的展现出来了。

很神奇的是,这些受害者都正常长大了,虽然有着很深层的内心阴影,但至少他们turn out to be ok,而不是像在其他关于性侵的影片中那样一辈子被毁了抬不起头。

我觉得这要归功于两点,一是父母的重视和理解,二是在一个性开放的国家,娈童行为带来的生理伤害居多,羞耻感相对于亚洲文化来说更少一些。

看完这部影片,才理解me too运动的意义,一定需要有人第一个站出来,受害者的抱团非常关键,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孤独且弱势的。

星星之火慢慢燎原,看着一个人点亮另一个人、一个人拯救另一个人,这种勇气和力量的传递是本片最动人的部分。

不知为何,感觉法国人对待任何人事都有一种既认真又潇洒的态度,每个人都拥有完整的人格和自己独立的逻辑体系,做对自己负责的决定,对自己真诚。

另外,对我们隐晦的东亚文化来说,法国人亲友间的坦诚也是让人羡慕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吧。

看影片之前不理解片名的含义,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一语双关,“grâce à Dieu(感谢上帝)”本代表“heureusement(幸运地)”,而在这些受害者身上却成了malheureusement(不幸)的同义词,实为讽刺。

 10 ) 挺真实的,想起童年往事

小学,在人大校园住。

校园的公共澡堂男部有个大池子。

我特喜欢在里面玩。

有一次,我自己去洗澡,在大池子里泡澡。

一个成年男子靠过来,跟我套近乎。

寒暄几句,就说“给我看看你的小鸡鸡,我给你做做健康检查”。

我心想,他也不能干嘛,就给他看呗。

他尝试扒开包皮,那会儿我应该做完了包皮黏连手术,小鸡鸡还挺健康哒。

看完我的小鸡鸡,他说“你摸摸我的”,说完把我手拉过去,摸他的生殖器。

我捏了捏也没觉得有啥不同,也觉得有些尴尬,就说,我得冲澡去了,再见叔叔。

这人之后我没在见过。

而这段不好不坏的经历,却如你所见,清晰的留在了记忆里。

那么,是不是我年龄再大点,场所再隐秘点,就可以互相帮助了呢?

我觉得是肯定的。

我这段在现在看来也没什么的健康检查,其实心里感觉也是有点恶心的。

更不用说电影中描述的不同程度受到性侵犯男孩们了。

由我的经历,我可以非常肯定1.他们的记忆会非常清晰2.隔代中老年男人,触碰少男的身体和生殖器官,会非常恶心。

(这和父亲帮忙洗澡,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3.对他们往后的生活,必然会有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基本这辈子就被毁掉了。

那为什么会对少男的心里甚至生理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呢?

以我寥寥的那么一丁点感受分析,首先,和陌生的、隔代的中老年男人之间,没有感情情感作为性行为的基础,那么,请给个理由先,我为什么喜欢和你在一起,并互相摆弄生殖器?

不是你情我愿、霸王硬上弓,导致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性。

第二,心理阴影从何而来?

为何提起往事会流泪?

影片中给出了一些答案,但并不够深刻。

首先对神职人员,是100%信赖的。

而当发现自己被控制、精神和肉体都不再属于自己,而是任人摆布、任人摧残,甚至被人利用且无处沟通时,这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最相信的信仰和人的好印象,一瞬间就被完全瓦解,不疯即死,或者变得极度抑郁。

提起往事,就会想起那种无法逃脱的无助感。

第三,为什么会影响成年后的生活?

性教育的缺失+童年错误的引导,会让受害者抵触性,抵触异性,封闭自己,有软肋压在心底,并且对性,包括与异性和同性相处,都会自卑。

由于小时候受过刺激,导致从内心深处抵制性方面的交往。

再有就是,由于小时候接触有关的事情是非常态的、甚至变态的,因此自己根本不知道应该怎样面对周围的异性,从而自卑。

这个自卑不会忘掉,因为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感谢上帝》短评

@2024-06-02 15:15:16

3分钟前
  • 虾仁🐷心
  • 很差

20/1/12:毫无特点的反基督片

8分钟前
  • 2046小马
  • 较差

Le sujet est presque trop fort pour qu'on remarque autre chose. Ce côté sang-froid et documenté fait perdre le charme de la pure fiction qui est toujours enchanté et qu'on aurait pu trouver dans un film d'Ozon.

9分钟前
  • É
  • 还行

两星半,觉得自己成熟了,上影节的时候看到这部,一看主题就知道不会好看,所以也没抢票。果然,主题不甚新鲜,全片平淡没有起伏且boring,现状也不会有任何改善,唯一的优点大概就是还在持续发声吧

14分钟前
  • 木木
  • 较差

善恶有报

17分钟前
  • 零℃逆風
  • 较差

再有光的教堂也会有黑暗的楼阁,披着神衣的也可能是恶魔!在背负痛苦秘密生活三十多年后,揭露罪行并作证,过程是痛苦的。

21分钟前
  • 我家有头小马驹
  • 还行

今年法国电影真是大放光彩。一切美好,都值得等待。一个人,一星期。终于完成了翻译,看着台词,一起哭,一起笑。感受到了其中特有的魅力。就算阶级不同,宗教信仰各异,但是情感是相同的,心是向连的。感谢上帝。

22分钟前
  • 橙子
  • 力荐

错怪聚焦了!

24分钟前
  • crislian
  • 较差

非常主旋律本本分分不同于以往的一部,随着主角的变换层层递进,也终于看到了希望,就像一束光打在角落里又折射出去。前两天看到网易男员工被强奸未遂的事,这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路,请坚持别放弃。

29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欧容又一部令人失望的力作,像裹脚布。

33分钟前
  • 肌肉达人王小帅
  • 还行

赞一下欧容的叙事,三个性格迥异的主角,在不同的时间段出场,深深诠释了何谓“性格决定命运”。同为童年被性侵者,有的人用一生去修补童年的阴影,有的人却能在生活中越战越勇,人生就是这般残酷,这般无常啊。感谢上帝,更要感谢欧容。

3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欧容抛开了美真是扔掉了自己的天赋

42分钟前
  • RS
  • 还行

冷淡跟冷静是两码事

45分钟前
  • 这可如何是好啊
  • 较差

2.5. 不好就要说,不能因为是真实事件改编就不敢批评。想不到欧容这部作品在影像层面竟会如此乏善可陈。所有矛盾结点的爆发(Alexandre与母亲,François与哥哥,Emmanuel与父亲),所有人物决定迈出的那一步,以及迈出之后又退后的那一步,在片中都只是“发生”了,经由一场对话轻轻地发生了,至于为什么发生、如何发生、发生之前和之后人物经历了何种转变,电影均未作探索,而我认为这才是电影应该完成的首要任务。片中涵盖的事件其实展示出了多种探讨的可能,如个体抗争向集体抗争的过渡,同为受害者的信仰者与非信仰者的分歧,下一代如何面对父母的创伤,教会方面的诡辩逻辑等;但一切都只有最基本的呈现。如果电影只满足于纪实,我们何不去看纪录片呢?(纪录片往往也不止这点抱负…

49分钟前
  • 林文清
  • 较差

拍的只能说是拳头打棉花

54分钟前
  • 南瑾
  • 很差

欧容看得上的主旋律,一定不是运动,是运动里的人

56分钟前
  • 推荐

欧容的现实主义题材,改编自普雷纳神父性侵一案。电影以三个男性的视觉依次展开叙事,节奏四平八稳,井然有序地将他们的困境,也就是当他们联合起来向媒体披露出被神父性侵之后,所要面临的与自我,与家人,与他人眼光,与庞大的宗教组织所相持的那个困境拍摄了出来。此间导演完全站在受害者一方,以电影的方式向公众再次揭露了真相,描述了抗争,表达了批评,提出了对上帝的怀疑,是一部具有纪实性社会意义并且充满勇气的作品。

58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这部片不只是在说神父娈童,而是社会上任何的加害者的统一说辞,神父一边说“你也要保护我啊,避免对我的讨伐和伤害,娈童是一种病,我也深受其害,我在用各种方法在避免”,一边不断故技重施娈童,甚至在主教承认恋童症时,这时候梵蒂冈文学教育起作用了,大主教用拉丁语的词根学解释恋童症是爱护儿童的意思。用宗教拉着你的手用圣经洗脑,这是顶级pua了/曾经猥亵过自己的神父主教给自己两个儿子受洗,莫大的讽刺。男主为了不让更多像自己的受害者出现所以决定要改变些什么,但是家人不支持反而觉得儿子在“打扰”主教。/现在梵蒂冈的处理方法也最多只是把“犯错”神父调离教区,去新教区重新娈童罢了,

60分钟前
  • 🎐Jamie_x🐇
  • 还行

欧荣变了,放弃了猜谜式叙事,用信的形式作为旁白来介绍一个故事的背景,但到了中段却变得无趣了,情节的推进没什么冲突并都是可预知的。最后一个受害者的角色处理的很不错,结尾也不错。虽然题材好,却是不太完美的电影。中段需要裁剪一下,可惜了。

1小时前
  • Ben笨熊
  • 还行

原来还有一种剪刀手叫毛玻璃遮挡镜头……因为过于难以置信,一度努力怀疑是导演在讽刺教会自欺欺人……

1小时前
  • Mumu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