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片名其实是会马上觉得不想看的。
完全是因为看了预告片,引发了好奇心。
题材倒是一早知道不是我感兴趣的类型。
尼森大叔虽然演技过硬,但也不是我喜欢的型。
影片的气氛和节奏都非常喜欢。
也就是说,故事内容我并不喜欢,但是讲故事的风格实在是深得我心。
大概是不甘心打4分,但是3分又觉得委屈了此片的水平。
此片动作很少,主要还是悬疑和惊悚。
悬疑方面还可以,惊悚方面的话,最后部分还算是有高潮,但也没有说要起鸡皮疙瘩或是肾上腺素飚升的感觉。
小说我没有看过。
但看影评,似乎南竹也是个经典的英雄角色。
其实本片的处理主要照顾情节发展,没花大力气塑造人物,所以南竹的形象也淡了。
小男孩TJ与南竹的奇缘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支线,我非常喜欢。
配乐也很带感。
整体并不像海报那样的阴郁。
环境色调和背景音乐都不错,故事性比较差。
跟龙纹身比相差很大,人家也是小说改编。
导演想说明什么呢?
一定要周围的人死光,主角才会下定除恶务尽的决心吗?
心理转变太牵强。
还有这个结尾是怎么回事啊?
我没看过原著,但是一定要让变态杀人狂逆袭一下才玩完吗?
这又不是十三号星期五!
看完后我还希望那个沉默者也和杰森一样永远杀不死得了,画蛇添足啊!
烂结尾啊烂结尾!
冲这个结尾减半星。
还有中间那段DEA出现的也突兀,消失的也突兀,本来我还以为结尾会有个前后呼应呢。
就是为了显示有辆相同颜色的车吗?
剧情真不搭调。
空灵的背景音乐、紧张的电影节奏,还有灰暗的纽约基调,让这个片子光荣的进入了R级影片。
相比其他高科技大片的不同,这部片子应该算是小成本制作了。
星光相对黯淡,但是每个人都在用力表演。
连森大叔又充当了孤胆英雄的角色。
大隐隐于世的陌路强人。
毒贩的妻子们被绑架、凌辱、然后肢解。
如果抛开手段不谈,两个反派变态的角色立足于替天行道的侠客。
大表哥英气逼人,但是最后结局让很多影迷降低了本片的评分。
看着这个电影,想着越来越多女孩子被绑架杀害的案件,想着当初蹭别人法学学生的案宗看,这个电影虽然可怕,但现实更加不堪。
作为女孩子,你不知道危险时时刻刻地离你如此之近;作为男人,你的妻子、孩子遭遇这样的事故会是怎样的无奈和痛心。
好好保护自己、好好保护家人。
“行过死荫之地”是其1992年的冷阴暗的推理小说。
在当时来说是很不错的题材,绑架杀人,基佬,肢解,各种猎奇,把纽约的阴暗和人性的扭曲表现出来。
不过,我其实对推理小说也不是完全了解,不是属于考证党的那种。
当代美剧很多手法,各类人性的阐释,很多都来自于前辈们的杰作。
对这部电影我还是有较高的评价。
不过,在比这部电影还要猎奇的电影,美剧,动漫等作品,觉得还是有些平平。
(请大家不要喷我,我知道电影的目的不是表现画面,可能是猎奇向看的有些多了)
连续出演动作片的连姆.尼森大叔在选材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识别力,虽然有一种被固定类型化表演的趋势,但不妨碍他精彩的演出,在以往的动作片里,连姆大叔的表演看重于动作的干净利落,而这部电影,电影很明显让他有了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即便是披上了一个动作片的外衣,电影时时刻刻的都营造出来了一个精心编制的剧情,在这个剧情里,电影不但不停的给予主角施加压力,也连带着给电影之外的观众们施加压力,电影以一种道德上的压力来压迫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理,不但营造出来了一个极为自私且阴暗的人物内心心理,也将正义滑落到黑暗的边缘,站在边缘化的现实世界里,为我们讲述什么才是真正的难以抉择,我们看到的是特别阴暗的现实,是真正的黑白相混的混乱,你找不到自己真正所处的位置,也就意味着不可能把自己简单的定义成善良和邪恶的人。
电影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了所谓的现实,没有人会简简单单的处在一个绝对的位置,即便是正义与邪恶对立的双方,都有可能互换身份成为被人同情又谴责的对象。
电影就是讲述的这样一个故事,让观众无法选定自己认可的立场,因为电影中根本就不存在立场,也就意味着这里面发生的一切事都谈不上是绝对好的还是绝对坏的,你内心存在的正义感在这种环境之下难以发挥出来,因为你知道电影里面的每个人都值得同情又不值得同情,纠结伴随着整个影片,让电影夹杂的走在人性的边缘。
电影的叙事手法很是新颖,夹杂着纪录片与侦探片的形式,为人们打造出来了一个精彩与刺激的事件,而且电影主打人性阴暗的方面,剖入人心的将那些看似正义却罪恶十足的残忍表现出来,加深了对人物心理上细微详细的描写,并在这种近乎病态的环境里显现一丝温情,让英雄变得更难为,让坏人变得更罪恶。
电影前半段用几个镜头就表现出了连姆.尼森的冷酷干练,也用醉鬼的方式体现出了在他内心深处的压抑与愤怒,而后接手的一系列的事情,都让这个看似冷酷无情干练直接的角色,变得举步维艰处处难为,不得不说导演用故事的方式影射出来了现时代里的英雄,不再是以往的英雄豪迈,更多的是英雄气短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
时代并不需要匡复正义的英雄,而是需要敢于杀戮的屠夫,只有在血与枪的较量中,才能真正的诠释正义,而所谓的正义也不止是单纯的正义,它包含着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那其中掩埋罪恶的成分,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没有什么事是能够真正的说清楚的,往往事情的背后只有一个让我们去选择的结果,而我们往往选择的是人们能够接受的那一部分。
故事少了很多打斗的场景却换来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剧情设计,电影打造出来了一种悬疑的恐怖气氛,营造出了强烈的阴谋味道,即便是电影已经突出了犯罪分子们的一举一动,但仍然能够让我们时时刻刻绷紧神经,感知随时都可能发生让我们感到不适的事情,而且导演将这种气氛拿捏的恰到好处,让电影向悬疑片的方向靠拢。
年过六旬的连姆.尼森在电影里的表演相对的有些乏力,而且那种几乎描述酒鬼的表演,更显得他有一种格外的沧桑,好在电影还是以剧情为主,并没有太多的将连姆大叔置于拳打脚踢的处境之下,虽然少了很多动作戏,但剧情的内容也是相当出色的,让连姆大叔的表演,实打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特别现实感觉不到一点做作,而且镜头有时也是一镜到底,记录下了故事的发生过程,一气呵成的感觉让人觉得十分真实有感。
而且电影还加入了黑人小孩的角色,原本让冷酷无情的角色一下子多了很多柔情,更为突出了颇为悲怅的英雄主义,让人唏嘘不已。
电影作为小说的改编,将气氛刻画的更加冰冷阴郁,让原本就让人感觉到心里有堵那种氛围,更为突出了整个事件的发生,不但没有感到畅快淋漓,反而给人堵上加堵的感觉,连姆.尼森不在是一个强硬刚正的硬汉形象,转而演绎成了酗酒如命但穷追不舍的侦探形象,不得不说这样的转变看的出连姆大叔针对角色拿捏的精准。
电影何尝又不是在宣扬罪恶与救赎的主题,用犯罪的形式来升级为对罪恶的救赎,看似毫无道理,但深究起来貌似还有那么一点点说的过去。
连姆尼森的片子一直都是这么硬朗的风格,不错。
这个片带有悬疑色彩,先是有一个女子被杀继而引起同类案件。
和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电影相同,正规警察往往办不了案,只能是这些已经退役的或是有警察或是服役背景的人才能惩恶扬善。
不过看完之后真让人担心美国的社会治安问题,且不说贩毒持枪常见,关键是还时不时有一两个变态在那为非作歹,而警察又经常不管,这点就很让人头疼。
还记得之前的那个十二宫杀手,到现在也没抓到凶手,唉,自由的国度,往往也有了变态狂们发挥的自由空间。
还是推荐这部片子,虽然没有之前的《飓风营救》那么让人过瘾,但也不失是连姆尼森的风格片。
语言是一种很神奇的事情,有些时候中文电影,英文翻译不来,另一些时候英文电影,中文翻译不来,A Walk Among the Tombstones是那种中文翻译不来的英文名字。
也许新加坡对电影限制比较严格,这部电影直接被标上了NC16的标签,就是16岁以下不得独自观看。
听说是根据一个系列的小说改编的,我没看过,估计原著应该很血腥,从我的角度来看,完全可以拍的更阴暗,色调更灰色一些,更压抑一些,不过估计导演和编剧还没有这个胆量,或者拍成那个样子可能会导致电影小众化。
或者怕吓坏了各位美女观众??
虽然以上两点我有点小失望,不过总体来说,这还是一部可以打70分的悬疑片。
整部片子节奏感不错,偶尔拖沓的情节,如TJ和主角的互动貌似也挺有趣的。
以前看什么电锯惊魂都是没感觉的,比较血腥不断出现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些东西很假,就当情节看了。
但是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由于整个电影都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说白了一种欺骗感,看到某些血腥的场面的时候倒是有点慎得慌,尤其某漂亮美眉的什么什么被铁丝直接弄掉的时候。
其实我看的时候一直没认出来大表哥,只是觉得这角色很眼熟,不过可能我的目光都放在连森大叔神上了,话说连森大叔越来越帅了。
貌似大表哥最后死的有点。。。
不剧透了,各位自己到时候看吧。
其实整个电影的手法有点老套了,甚至还不如以前老电影的处理手段,想当年沉默羔羊也是那种血腥恐怖悬疑的片子,大获成功,原因在于人物性格被挖掘的一针见血,而本片只抓住了原著的悬疑部分,没有能更出彩。
但是有一点,连森大叔走路的步伐真心帅,这片子完全是靠着连森大叔一个人的演技在支撑,好在连森大叔比较有范,加上本片情节不拖沓,加上现在的电影要么卖萌,要么浮躁,要么是狗血大片,要么是各种情节不合理。
这种老式的纯情节走向的悬疑片子越来越少,好的警匪片子也是越来越少。
一直纠结本片何以起名为《行过死荫之地》,全片阴暗压抑残酷的叙事哪里有萌可言?
还不如台译的铁血神探来的直白。
本着有困难找度娘的原则,我才发现该片是改编自美国侦探小说大师劳伦斯·布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因此片名就从了书名。
片中尼森大叔一改《飓风营救》里武林高手的形象,扮演了一名有血有肉(主要是经常被人打出血)、深沉且略带颓废的戒酒中的私家侦探。
虽然大叔的战斗力下降了,但智商依然不俗,凭借过人的经验和毅力,最终把罪犯放翻在地。
全片气氛营造较为成功,阴暗残忍混乱的纽约让人略感不快;配乐亦较好的衬托出了影片的氛围,但没有了期待中的打斗设计让喜爱大叔的粉丝们有些小失望。
既然是系列小说,这部不过不失的答卷应该会为我们带来续作么?
让我们拭目以待!
谁都没有想到史泰龙召集的一帮黄昏孤胆英雄大制作《敢死队2》却在商业上输给连姆·尼森的《空中营救》,也许是他的背影和声音观众一种沧桑感和黄昏的怀旧和忧伤。
这一点内心的表达式其他孤胆英雄不具备的这也是连姆·尼森迎来演绎生涯作为主角的春天,虽然他在蝙蝠侠系列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本片是侦探片的节奏,另外的一条线是这位退休警探的内心的救赎。
11.2我真是 把影评当日记写了考完midterm大脑疲累 感觉看不了色彩斑斓的电影 就选了这片看 果然合眼缘 躺在暖风口下也是舒服matt在墓园里徘徊时看得我心情真平静啊女配角都好tm美 特别是红衣女孩 帽子被风吹掉的瞬间 dan演的也好 trafficker的痛苦与忍耐(瘦好多!!!
躺沙发上手执一本纳博科夫 别提多自在了好笑的地方:matt躲在门后打算偷袭跟踪者 结果他看了一眼走了 matt不得不敲门把他引回来hhh 还有小黑哥一接电话说啥啥investigation 自称daunte(之前提过的棒球明星名字)我就笑了 有点想看布洛克的小说了 想看看他笔下阴暗颓废的纽约 之前只知道蓝莓之夜跟他有关 没想到写出了这么变态的人物 那两个人到底是咋想的呢 电影到最后也没有明说
7.3
节奏舒服
结尾有点弱..穿着红色斗篷的少女帽子被风吹开的一个瞬间.我和ray一起看呆了
不值得浪费时间。连姆·尼森作品中较烂的一部。
感觉原著小说应该不错。。。电影略屎。。。
比康纳利的Bosch系列要好看,可能跟把地理环境有关吧。
一个烂编剧客串了一把烂导演拍了一个烂电影,毁了一部好小说。这个傻逼是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的吗?!他完全没有读懂布洛克的小说精髓,也不明白什么是硬汉派侦探。小说的黑暗气质,马修复杂性格荡然无存。当然也拜尼森的僵尸派表演,戒酒后的马修更像是吃安定吃傻了的马修。
白开水
这不是在乱改吗 不看小说真的不知道到底发生了啥 如此经典的一个老牌侦探形象在电影里根本没任何特别之处。。。大表哥挺好看的 I love u too那段挺好笑的 其他。。TJ一脸马修欠他钱的态度是搞什么啦!有病
留着弹孔的高领风衣,阴郁晦暗的街头独行。靠,如此的怀旧范儿被最后的结局毁了。
可怜大表哥就这么死在了编剧刻意为悬疑而悬疑的手下了~
这片子想说啥。。大表哥你还是演大表哥比较好。。。。
AA酒会入会任务-谋杀碎尸案
光线太亮,BGM太扯淡,结尾太过硬扯。导演完全没有get到原著当中的氤氲气味,硬生生地把纽约拍出一股摄影棚的感觉,用自己狭隘的理解方式成功地拉低了马修斯卡德和纽约的逼格。不伦不类的二次创作。
看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动作片”
可怜的大表哥,就为了给连姆尼森加最后那几分钟的打戏,白白挂了。
《行过死荫之地》名字比电影好。作为知名小说改编,大概是尽量想还原原著那种阴郁的感觉,但效果不甚理想,除了阴郁做的还不错,故事节奏一塌糊涂,好多该有的情节反而故意省略,结尾甚至有了一丝逗逼的色彩。。整体感觉装逼过头失去了观赏性也失去了逼格。或许拍成《真探》那样十集左右的迷你剧会更好
开头很惊艳,摄影好特别,后面的节奏就。。。
看得我打瞌睡~
说好的从车里飞出去的一只新鲜收割的乳房,变成了原著里没有的一个夺门而逃后等着给男主提供完线索再自杀的胖子。其他改动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