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描述的是一个坚强的女子。
其实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每个人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
只是命运早早的就夺走了她的生命。
虽有不甘,年纪轻轻就过着为家庭而奔波辛苦的生活。
可是她更多的是选择坚强面对,看着自己的女儿,即使再辛苦也觉得很快乐,即使是面对死亡。
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不会像女主角那么年轻就要面对死亡。
电影给我们传递的或许是让人们坚强的面对生活,并且享受现在,珍惜所有。
可是现实中很多人却不满足现状,如果让一个人给出对生活的满意度,很少有人会100%满意。
很多人都走的太快了忘记了沿途的风景。
人类除了生命力比别的动物略强一些意外,其他的都基本处于异常脆弱的状态,你比如这部片子里描述的那样。
人类之所以容易变得脆弱,大概因为思考和认知带来的情绪复杂化。
有所感悟所以有所感悟所以有所感悟...所以最终总能联系到关于自己的生命或者痛苦或者遗憾或者总总林林的命运啊这三个字上面来。
其他的动物并不像(据我们人类所探知)并不像我们人类这样脆弱---用某个评论过
我以前看过动物世界这类节目中总有麋鹿或者斑马之类的被狮子捕捉的情景:动物尽自己做能逃逸,逃不掉的,就最后踢几脚,然后用水灵灵的大眼睛安逸地环视、最后一次环视这个并不美满的World,然后就Go了。
人类就不一样了。
不过这也不代表人类就高尚伟大很多---很显然能被关心到的也不过仅仅是自己群居过程中接触到的同类而已---比如父母亲啊,配偶啊等等。
人类怎可能脱离动物本性呢?
却只能装丫般略显临终前的“情系四方”而已!
很多人都以为人过世就代表一切的终结,我不这么认为。
如“村上春树”的看法---某种意义上你可以理解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越是有影响力的人,往往他的‘整体存活时间’越是漫长---乃至不朽。
不朽了的生命最终演变成文化的一部分,被其他完全不相干的人类保留下来;反之、也只有做着利于超越‘自己能接触到的同类’范围的事业的人才会有机会被人们留存在记忆里长存乃至升程至文化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叫做“world”就是告诉你“卧而得”的意思,呵呵。
倒下来了的时候,你才开始被重新分类,进六循环也好,被人们记住也好忘记也罢,基本上取决于你生前干了些什么事情,对谁干了...而已。
中国人比较早地竖立起来的善有善报的观念不谋而合地与佛教的理念重合并闪光。
而西方人比较关注所谓人文世界。
你可以看看这样的电影,借机会把最近的郁闷都哭出来,但不需要太过难受。
(其实你哭过了、也就很难真的难受起来了。
)毕竟,我们要过好自己的日子,这不过是部‘故事会’而已。
有一个被我称作师傅的佛学人士说过:人哭的时候不管因为什么,皆因联想到自己才会哭,因此人哭的时候其实都在哭自己。
与其哭,不如微笑。
然后从容地环顾四周,从容地安排着还能触及到的一切的,真实。
P.S.1,经常流眼泪已经被证明对健康有益处。
2,我对电影的看法:“一切皆可能”---你能看到的甚至想到的故事、肯定发生过不致一遍 ,因此你有理由对着不知名的方向,致敬。
问题是你永远做不到他们那样,既如此,看看就算了,表太难过以至于更糟糕。
那样的话,原创人员的激励你的目的就算泡汤了。
如果换作是我可能找个风景好的疗养院写回忆录、写小说、给朋友们写信等等,写一切所想写的。
把所有藏在心里的一吐为快,都快要走了,应该没有什么顾虑了吧。
短暂的一生但也算充实,经历了不少。
所以没有什么想特别去做的事,因为那是无止境的,遗憾总是有的。
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我是谁,那就重新好好活一次。
其实未尝不可看作是一种解脱,没有悲伤,带着期许。
很多电影,常常是随着情节的推移默默流泪,电影过后,擦干眼泪,也就过去了。
这部电影,叙事平实,从头到尾我留下的眼泪可以不超过十颗,看完的那一瞬间只是觉得很悲伤。
然而五分钟过后,我却毫无预兆的几近嚎啕大哭,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哭泣的确切原因,或许是那一个半小时的悲伤慢慢堆积起来,现在终于崩溃。
是的,这是一部很悲伤的电影。
Ann,二十三岁,小时候父亲就进了监狱,从此再也没有见过他;母亲痛恨并且咒骂整个世界;十七岁的时候,为现在的丈夫生了第一个女儿;十九岁的时候,为同一个男人生了第二个女儿;现在一家人住在妈妈后院的房车里,每天晚上做大学的打扫工作;在医院查出卵巢有肿瘤,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胃,只剩下两三个月的生命。
于是她列了张表,列出自己必须做的所有事情: 1. Tell my daughters I love them several times. 2. Find Don a new wife who the girls like. 3. Record birthday messages for the girls for every year until they're 18. 4. Go to Whalebay Beach together and have a big picnic. 5. Smoke and drink as much as I want. 6. Say what I'm thinking. 7. Make love with other men to see what it's like. 8. Make someone fall in love with me. 9. Go and see Dad in Jail. 10. Get false nails. And do something with my hair.为了不破坏原文的感觉,我没有翻译。
在电影里,这十件事情ann有的完成了,有的没有完成。
她送孩子们去上学,在孩子转身离去后自言自语的说i love you;她对着录音机说话,说着那一年一年的生日祝福,说着对每个人的歉意,说着一遍又一遍的i love you;她邀请隔壁的另一个ann来家里吃饭,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喜欢她;她直言不讳地说出想对别人说的话,包括赞扬和批评;她为自己做了一次漂亮的假指甲;她去监狱看了自己的父亲;她和另一个男人坠入了爱河。
她一件一件地做着单子上的事情,却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即将死去。
电影甚至没有讲述她最后的故事,而是在那一瞬间,她就已经不在了。
my life without me,我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确切的理解这个名字,我想它说的是,ann的生活还在继续,只是ann已经不在了。
那女人的生活不可能地被切成两半请在她神圣子宫外面,小心拉她的手在每一个出现的超市门口尽量和时间赛跑要完成的十件事,阳光下第一次做的水晶指甲她观察着它们,像是要筛洗自己的骨灰只是希望可以为女儿一直录下所有的生日歌等到她十八岁时那女人早已经死了监狱里的父亲耐心编织着所有的结尾爱,不是所有人所期望的那样你爱她了,像母亲习惯的烟和茶叶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懂那女人的生活黑暗中睁大双眼,用来看清自己的酣睡虽然她确信不久就会听到另一个女人的钥匙或是这个午夜怎样无人而沉静那女人和男人在冰冷的水泥地板上做爱当她死去,他们也一同死去……
当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个月,你会怎么做?
我不知道,也不敢想象。
或许那时候我们挣扎的要活下去,尝试所有的可能的希望。
当所有的希望都已经失去,余下的只是屈指可数的日子,只有真正热爱生命的人,才会那么真实虔诚而后卑微的过为数不多的最后时光。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尝试每一次都可能已经是最后一次的希望。
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人,才会亲人爱人前满不在乎的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微笑的一如往昔。
而自己在心理默默地承受。
母亲偷偷一人在车里给孩子们留言的时候,那些希望和期盼。
她是多么希望能够陪着孩子一起长大,多么希望和孩子的父亲一起走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看完片子,很难过的感觉。
年龄渐长,唯一有长进的怕就是能够敏锐地捕捉那些刻意的煽情,或者说是对生活周遭日渐麻木也不一定。
只是,敏锐的心灵不会以年龄为刀刃,切割成泾渭分明的冰块。
生活本无趣,但也不是冰层,我们这一代人没有那么多苦难,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冰一样坚硬的沧桑写在心上。
说到底,煽情是再也煽不红我们锐利的双眼了,只是,到底还是有些浓得化不开的硬块儿塞于心中,那究竟是什么,无解。
《没有我的日子(My Life Without Me)》讲述的是冰天雪地的北美,一个叫安的女孩的故事。
23岁,带着两个女儿,和丈夫生活在母亲家后院的房车里,丈夫是整天在外面奔波,安每晚去大学做清洁工。
安的父亲入狱10年,于是你能在安的眼神里看到23岁的年轻人没有的坚定。
安与丈夫在Nirvana最后的演唱会上相识,安知道,这个男人总是那个扔过T恤为她擦去眼泪的人,就像他们在Nirvana演唱会上相识时的情形。
影片开始,雨里安的独白就已经给后面的风云突变做了铺垫,在雨里安说:这是你。
双眼紧闭,站在雨中。
你从未想过你会这样做。
你从没有看到过自己这样。
我不知道如何描述。
就如同那些人,他们喜欢仰望明月或者整天凝视着波涛和日落。
我想你知道我说的是哪种人。
也可能你不知道。
无论如何,你有点喜欢,就让它这样。
在冷风中飞翔,感受着水气渗透你的衬衫,滑过你的皮肤。
大地的感觉,在你的足下缓缓舒张。
还有那些气息,那些细雨敲打着树叶的声音。
所有那些你从未在书中读到的东西,这就是你。
谁曾经猜测过,你。
果然,安收到了死亡通知,医生告诉她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安在一家咖啡馆写下了死前要做的N件事。
然后开始一件件去做,日子貌似如常,丈夫浑然不知。
她在死前想做的事情被手写在银幕上:1.每天对女儿们说若干遍我爱你;2.给唐(安的丈夫)找一个他喜欢的女孩;3.给女儿们18岁前的每个生日录好生日祝福;4.全家去海滨野餐;5.随心所欲地吸烟、喝酒;6.说我所想;7.和其他男人做爱,体验一下那是什么感觉;8.让某人爱上我;9.去监狱探望爸爸;10.美甲、做头发。
这10个临终心愿不免让人凄然,正如片中安的内心独白所交待的,童年父亲入狱,母亲从此仇视这个世界,17岁为人夫、为人母,失去了所有少女该有的梦想与快乐。
安和丈夫的日子过得不能说不安宁,只是这样的安宁对那么年轻漂亮的女孩来说,来得似乎早了些。
即便如此,上帝连这样的安宁也要夺走。
因缘际会,安这些愿望一一实现了。
爸爸在监狱里说,人总是不能按照所爱的人的方式去爱,安说她想摸摸父亲的脸,他们回忆起安小时候爸爸在家的快乐日子。
母亲孤身一人,生日之际,是一个酒保的生日礼物让她老泪纵横。
给女儿们的生日留言录好了,一小箱子磁带,安托付给医生嘱咐他每年孩子生日时寄出。
安遇到了一个男人,那个只了解她5%的男人义无反顾爱上了她。
甚至新来的女邻居与安的丈夫和女儿也是那么和谐……只是海滨之行成了她未遂的心愿。
安最后给丈夫留言说,她不想在最后的时刻让家人在医院里揪心奔忙,她想丈夫会理解她的决定和一片苦心的。
最后一段,安躺在床上,安的丈夫和应邀前来就餐的女邻居与两个孩子一起忙着做饭,安看到了自己死后他们的生活,她微笑着欣慰于这“没有我的日子”。
这是一部很淡的电影,画面却偶见突兀,一些大胆的构图勾勒出背后的惊心动魄。
安的表演十分贴切,眼神中流露的淡然的哀伤与嘴角的笑意与这个人物的性格浑然天成。
她几乎毫不费力地把各种细节于不经意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死亡,已经很久未在电影里如此直入心灵地体验死亡了。
安面对死亡的平静让人窒息,电影中穿插的音乐让人动容。
我们对生的贪恋何以应对猝不及防的死亡。
安在光怪陆离的街市行走,她忽然悟出,这琳琅满目、贵得这辈子也买不起的商品不过是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离死亡很远的玩意。
可实际呢,安用她的最后经历告诉我们,它就在那里。
该怎样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珍念生的每一次际遇呢。
假若有一天死亡悄然来临,我们能否向安那样坚毅?
那些在内心拥塞的浓得化不开的硬块儿会不会瞬间融化呢?
喜欢里面的音乐,里面的画面,一开头淋雨的女人就很美很美,喜欢那种被雨水淋净的感觉,脚趾上再戴着一个戒指,让雨水渗进自己的身体,然后让雨水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那一刻自己世界都是最干净的!
被两个男人爱着是幸福的,完全没有条件地爱是最纯净的,发现国外人结婚一般都不会看什么硬件条件的,澳洲的总理也可以和一个理发师结婚,我爱你爱得纯粹爱得没有杂质,我向往这种爱情。
很欣赏很欣赏里面的音乐,沉浸在其中的时候就是一种享受,再配合里面的KISS画面,忽然和想和他KISS了,真的很美,在这里婚外恋都没觉得是罪恶,反而是一种美。
也忽然领悟其实在爱情里面你不能太贪婪,你不能要求太多,就那样随其自然就好,其实说到底你能付出多少你就会得到多少,不要可以去追求那么多,那只能最终让自己失望和伤心,所以在爱情里一定要不心态放平,能怎样就怎样不去强求......最后我好喜欢女主角以及和她同名的Ann,好干净好美Love all of them
因为题目“没有我的日子”这几个字而看的电影。
因为自己和许多人一样,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冒出类似的念头——“要是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会怎么样呢,自己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会怎么样呢。。。
”纵使有千般无奈,思索的结果却还是有着万般不舍。
女主角Ann在日复一日平凡而又幸福的生活中,突然被宣布“死刑”将至,在只剩2个多月的日子里,她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在一个点什么没什么的咖啡馆里认真地为短暂的生命列下了几项看似简单的人生目标(对女儿每天表达爱意;老公找个新老婆;剪个新发型;去看看监狱里的老爸;与另一个男人ML。。。。
),并用卡带为自己身边的每个人录下自己的心里话以及最美好的祝福.只是她没想到这对爱她的人是多么的残忍,自己最爱的人消失后,陪伴的只有她的声音,这无疑加深并延续了失去最爱的人的巨大伤痛,甚至会将伴其一生。
电影的结尾没有像其他电影一样直接触及Ann的死亡,而是在她虚弱的声音中展现出遗愿中所有她希望的事:重新打扮的妈妈开始约会了,情人粉刷着自己的房子或者说他们曾经幽会的房子,老公和带着两个可爱的女儿以及他们都喜欢的隔壁阿姨准备驱车出游。。。
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实现了。
看完后自己心里好像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为什么人们总是等到知道自己将不久于这繁华人世时,才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才真正知道原来许多事情做起来并不是那么难,才学会怎样原谅那些其实并不那么可恶的人。。。
想想每天都在思索该如何生活却不敢或者说懒于改变的人,似乎就应该像ANN一样彻底感受生命的脆弱与生活的馨香。
改一句阿信的歌“如果一个人将每天当成世界末日来生活”那该是怎样的热爱生命,他的生活该是有多充实啊。
简单来说,就是要活在当下。
又是青春与死亡的碰撞。
十七岁生下第一个孩子,十九岁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二十三岁准备离开这个世界……太多没有经历的事需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未来的一切都需要做好打算,并且永不可更改。
坚韧的小女子,据说演员是一个左翼分子,小小的坚毅,小小的调皮,小小的叛逆……片中的第二个“安”,也就是他们后来的护士邻居,我觉得很可爱。
生命周而复始,面对死亡谁又能真的准备好呢?
她不是一個自私的人,臨終前所有的夢想大都關乎身邊所眷戀的人,正如她說過的:死亡,我从不害怕;我真正害怕的是,没有我的日子,你该怎么办。
oh。。真难过,基本上,我会做同样的事。08年的时候,我参加过一个葬礼,那好像一个分水岭,此后我对死亡没有那么深刻的恐惧和悲伤了。
不要看坏电影了 为什么分还这么高 显然是假的
三星半吧,不晓得为啥IC总是让人有期待却最终多少还是失望,《挽歌》也是如此
女主好漂亮
不是遗愿清单,只是换种眼光与自己相处。big c第一季结尾灵感是来自于这个吗?喜欢里面的Mark还有他的家,没有家具,只有台灯和散落的一些书,文艺到死。
一个年轻却又即将消亡的生命在《没有我的日子》里最终意识到了“我” 的存在。这部常被小资们视为古典爱情故事的作品恰恰是一个悲观的现代城市寓言。濒死的体验给予了女主角质疑世俗的目光,这让她在机械的无我生活中洞见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幻觉(广告)剥夺(取代)了人们自由选择的能力,故而影片最美的一幕发生在堆满商品的超市。柯赛特这种想象另一种可能的灵感显然源自约翰伯格,因此她在这部探索“我是谁”的处女作以及《言语的秘密生活》中都特意感谢了他。
【我们无法总是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去爱他们】难忘那把伴着飒飒风声的出奇平静温柔的声音。
简单感人的故事。一个年轻的母亲,发现自己不久于人世,震惊之外她开始着手对人生查漏补缺。找一个情人体会另一个男人的体温,替中学时代就在一起的老公找个新老婆,自然也是为了孩子着想。还要给自己的孩子每年录下生日祝福一直到18岁……
不忍归不忍 电影很一般
ps;细节最后可看可记
Leonor Watling 在 片子 里面 这么 这么胖? 囧~ 一直 以为 Alfred Molina是 墨西哥人! 中Frida毒 太深 鸟~
最后的人生如此美好。Ann很美,有点像朱丽安摩尔。车里的kiss和最后的分手把我感动哭了。。。。
要死的人临终前都喜欢玩会儿出轨吗
那个极具诗意的开头让我强烈的感到这是一部法国电影——当然,实际上并不是。以临死之前作为题材的作品总含有一种特别的魄力,我想起《时光驻留》中那片海滩以及渐渐沉去的夕阳。
惨淡人生,绝望中的坚强,最后时刻以自己的方式活出“新我.”
我以为看过的人不多,我高估自己了= =
这题材稍微走偏一丁点就会引来无数厌恶的情感,不过实际处理地还不错,这点算是挺成功的。
不怎么好看 台词生硬了点 音乐好听 倒是发现了不做作的Mark 总之不是我的菜
感觉结尾好仓促。不过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