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情人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火线有情天,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上尉的曼陀铃,Capitaine Corelli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佩内洛普·克鲁兹,约翰·赫特,克里斯蒂安·贝尔,大卫·莫瑞瑟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希腊语,德语,意大利语年份:2001

《战地情人》剧照

战地情人 剧照 NO.1战地情人 剧照 NO.2战地情人 剧照 NO.3战地情人 剧照 NO.4战地情人 剧照 NO.5战地情人 剧照 NO.6战地情人 剧照 NO.13战地情人 剧照 NO.14战地情人 剧照 NO.15战地情人 剧照 NO.16战地情人 剧照 NO.17战地情人 剧照 NO.18战地情人 剧照 NO.19战地情人 剧照 NO.20

《战地情人》剧情介绍

战地情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希腊小岛塞佛伦尼亚岛,纯美恬静,仿若世外桃源。岛民世代居住生活在这里,与世无争。然而二战烽烟很快打破了这份宁静祥和。意大利军团上尉安东尼奥·柯莱利(尼古拉斯·凯奇饰)带领士兵驻扎进小岛,双方都保持着敌对的距离。跟随柯莱利的唯有一把排遣孤寂的曼陀林琴。一次偶然的机会,柯莱利邂逅当地姑娘佩拉吉娅(佩内洛普·克鲁兹饰)。两人在最初的相处中格格不入,但佩拉吉娅优雅的举止与坚韧的性格很快打动了柯莱利的心,柯莱利天籁般的琴声也令佩拉吉娅神往不已。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随着战事的日益临近,坠入爱河的两人不得不做出最后的抉择。 这部发生在二战硝烟战火中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战地情人》,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路易斯·德·伯尔涅斯的畅销小说《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女主角佩内洛普·克鲁兹凭借此片荣获2001年第14届欧洲电影奖“观众-最佳女演员”提名。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鬼学校吕正操1942未来之人失踪女孩禁区魅影危程与贼同屋秘密离婚律师恋爱中合租男女爱笑种梦室之龙在江湖影王少帅的新娘最后的讲座第19分部闹鬼城堡更年期的幸福生活雷加利亚三圣星够胆你就杀了我西南联大伪装者极秘搜查篮中弃婴追凶三少年荒岛余生胡桃夹子行动非枪人生第二季河谷镇第三季少女洛荷太空小子杰特之太空营地千万别睡着

《战地情人》长篇影评

 1 ) 给你,我的曼陀铃

不知是怎样的伤心让天哭了一个多星期了,现在,终于喘口气,不哭了。

不知是怎样的郁结让我介怀许久,雨停时分想起,是你,《上尉的曼陀铃》。

开机的空挡里翻了下手边的书,看到这么几行字:“如果说幸福是一个悖论,那么,这个悖论的解决正存在于争取幸福的过程之中。

其中有斗争,有苦恼,但只要希望尚存,就有幸福。

若将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时,亦可见它是由斗争与苦恼形成的,为此斗争和苦恼永远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上尉或许还不明白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或许还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而战的。

占领岛屿对他来说不过意味着度假。

当佩拉吉尔质问上尉:“和我一起长大的人,正为他们的生命而奋斗,为他们的理想而舍命。

而你却在唱歌,到底有什么好唱的?

”上尉说:“到底有什么好唱的?

当小孩受洗礼时,在结婚宴会上,在人们工作时,军人在行军时,甚至在死人的时候也会唱歌,生命里充满了歌声,我无法为这个而道歉。

而我所知道的,在战争里,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欢乐。

”歌乐就是他的希望。

欢乐,不仅是在战争中尽可能的寻找的,发自内心的欢乐,该是终身的追求吧。

但我却无法像上尉一样轻松的面对佩拉吉尔的质问。

想起某日在群里说到的一个话题,只要太阳还会升起我们就该感到幸福,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太阳就不会再升起了。

那是为理想,为更多的人的生命而奋斗而舍命,还是为自己的快乐享受的阳光,沙滩,歌声,舞蹈?

小我,大我,该如何选择,又该何去何从?

最心痛的是那个给没有死绝的意军最后一枪的德国军官看到奄奄一息的上尉时那挣扎的眼神。

上尉给了他战争中唯一的一抹亮色,而战争却要他不得不亲手杀死自己的朋友。

理性和感性的折磨让他最终放下枪,带着痛苦,愧疚,牵挂离开。

最让人心疼的人是佩拉吉尔的未婚夫,为了保家卫国的理想离开了心爱的未婚妻,而因为自己不会写字而让未婚妻总是等不到音讯。

当爱情只剩下无望的等待,爱情也被烧尽了。

拯救自己的情敌,上尉,仅仅只是为了让未婚妻能够再次的爱上自己。

虽然上尉会回到自己的家乡,也许再也不会回来了,也许他们再也不会见面了,而未婚夫却可以永远留在岛上。

可是爱情走了就是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佩拉吉尔还是拿下了戒指。

还记得佩拉吉尔的父亲这么对她说过:“爱情只是一时的冲动的爱,就像地震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当它去时就是做决定的时候。

要做到形影不离,永不分开,这才是真真的爱。

爱,不带予刺激和兴奋,不是活下去的主动力,也不是想象着被吻的感觉,这种爱情的方式谁都会,可是当爱情燃烧完后,剩下的才是真正的爱。

”影片的结尾老人对一个报怨妻子唠叨的人说:“你爱你的妻子吗?

如果你爱她,我建议你对她好点。

在她未叫你之前,自动的把柴带进来。

当她冷的时候,为她披上披肩。

每次从田里回来时,送她一朵花。

”爱情是时光打磨后留下的细致的温暖。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的父亲从地震的废墟中站起来的那一刻,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顽强,看到了佩拉吉尔担心近乎绝望后看到父亲的欣喜。

一个人的生命对于灾害来说可以脆弱可以渺小,但对在乎的人来说那就是天,就是世界。

今天是父亲节,祝天下的父亲父亲节快乐。

清亮的曼陀铃浪漫的曼陀铃我的曼陀铃是对生命的弹唱是对真情的颂扬给你,我的曼陀铃给你我的曼陀铃

 2 ) 上帝让他们在一起

战争中最见真情:那一段探戈之后佩雷吉亚那疯狂的眼神已把她对科莱利上尉的爱宣泄得无法用言语表达。

还有就是上尉的战友对佩雷吉亚说的,你放心,我会看住他的。

最终他用自己的身体践行了承诺,保护了上尉。

战争又最是残酷: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佩雷吉亚的未婚夫曼德拉斯希望上尉在撤离小岛前把武器留给游击队时所说:现在还真说不好该相信谁。

战争表面是残酷的,而战争后面的阴谋更让人不寒而栗。

德军要求意军缴械,然后送意军回国。

可是没了武器的意军士兵却被一车车拉去枪杀。

老父亲说的对:上帝让你活下来,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相信一个人有他的道理,离开一个人也有他的道理,活下来坚持下来也有自己的道理。

 3 ) 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战地情人》观影笔记

近期印象最深的一部电影,当属一部老片《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可能是片名过长不好念的缘故,国内通常译作《战地情人》。

但后者的译名,总感觉透着一股俗劲,会影响在观影前的第一印象分。

看完全片后,很显然我更中意于前者直译,因为曼陀林这个奇妙的乐器,是本片中最重要的道具没有之一,所以还是直译的味道更好一些。

为了尽量减少剧透,这篇观影笔记将直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段落。

我没读过这本据说在英语世界不是一般畅销的原著小说,所以一切点评分析,都是基于电影中的人设,与原著无关。

1. 曼卓斯为什么输掉爱情?

当影片进行到四分之一,柯莱利上尉将要住进医生父女家里时,相信观众都能预感到,这位从亮相伊始就自带魅力光环的柯莱利上尉很可能会与女主佩拉吉娅发生点什么剧情。

但毕竟佩拉吉娅与同村的参军小伙儿曼卓斯有婚约在先,所以在期待剧情推进的同时,又不禁替本片捏了一把汗,三角恋的故事不好讲啊!

很有趣的开头,可千万别被烂俗的三角恋桥段给拖后腿演砸咯!

这种故事要想讲好,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处理从女主这个角出发的两条边如何此消彼长的细微过程。

因为,如果与未婚夫曼卓斯的感情消褪没有合理的缘由,那么与柯莱利上尉感情线的进展就会显得孟浪而冒犯观众。

电影不像原著小说,没有那么多时长可以铺陈细节,更不合适以大量旁白方式凸显人物内心体验的变化,那么本片是如何处理的呢?

聪明地从人设出发,让女主佩拉吉娅与未婚夫曼卓斯天然就具备一种不谐感。

作为一个海岛小渔村,故事发生的塞佛伦尼亚岛在1940年代战争爆发前还是一个比较与世隔绝的地方。

这里的希腊岛民质朴而粗粝,渔民的儿子曼卓斯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容易热血冲动,当意大利对希腊宣战时,征兵官简单的几句号召,就让曼卓斯对素未谋面的敌军怒不可遏,争先报名远赴异国他乡阿尔巴尼亚的前线赴死。

他又有一些顽皮中二,影片开头时岛民们庆祝圣耶拉西莫斯节时的尬舞、在节日礼炮第二响之后夸张的诈伤、在出征前一晚村里的践行宴会上对佩拉吉娅一番深情表白背后暗藏的整蛊恶作剧,这些生动的段落又让这个人物显得有几分滑稽可爱。

佩拉吉娅是怎样一个人设呢?

她自小随父亲学医,父亲在片中是当地村里唯一一位大夫,而且一直立志要为本地修史,文化程度相当高。

有此家学渊源,佩拉吉娅的文化素养在村中应该也是罕逢其匹,从影片稍后部分展现出来的佩拉吉娅写给曼卓斯的100封信中的文字段落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与滑稽、闹腾、热血的曼卓斯相反,佩拉吉娅的性格相当沉稳安静,几乎从来没有很夸张的表情和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印象中影片中两次不那么沉稳安静的时候,一次是得知希腊军在阿尔巴尼亚打了胜仗逼退意大利军,当时以为马上就能和未婚夫曼卓斯团聚;一次就是看到已经浑身是血在鬼门关不知走了几遭的柯莱利上尉被扛了回来)。

仅仅是人设上的差异,还不足够营造这对未婚夫妻间所固有的不谐感;未婚夫在由夏转冬长达100封信的时间间隔里都生死未卜杳无音信,无疑会大大加深他们之间的感情裂痕,但还不够致命。

真正压垮这头感情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在精神世界的高度不同频。

在曼卓斯返乡与佩拉吉娅第一次重逢的时候,佩拉吉娅问:“每天我都写信给你,写了有上百封,可是你却一封也没回过?

”曼卓斯表情痛苦地从怀中掏出用橡皮筋捆好的那上百封信,答道:“我从没学过阅读、写字……”

于是在之后的几天里,佩拉吉娅为曼卓斯把信一封封地念出来,念到最后一封信,也就是佩拉吉娅自述自己对未婚夫的感情是如何发生至为关键的转折时,却被曼卓斯打断。

原来此时他听到一队意大利占领军列队前进的声音,进而感慨他不应该待在村子里,他应该去的是战场,是前线。

此时有一个演技爆发的小片段令人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当念最后一封信被打断时,佩拉吉娅微微地眉头一蹙,这个细微的表情被女主演佩内洛普·克鲁兹拿捏得极为精到,堪称此时无声胜有声,标志着此二人在精神世界彻底的分道扬镳。

曼卓斯对佩拉吉娅的感情,是宏大的、笼统的。

此时他的脑海里,已经被家国情怀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不可能满足佩拉吉娅这个角色对内心精神世界极为丰富细腻的需求,而佩拉吉娅对于感情,是细致入微的、高分辨率的体验,在这个问题上,二者几乎找不到共同点可言。

影片进展到这里,可以说无论有没有柯莱利上尉这个角色的存在,至少佩拉吉娅对曼卓斯的感情,是再也回不到影片开始时两人在海边嬉戏的时光了。

也许有些朋友会为曼卓斯叫屈,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在那样一个抵抗外族侵略的特殊时刻,曼卓斯心怀家国,宁舍温柔乡也要千里赴戎机,他何错之有?

的确,对于二战这段历史和救亡这个情境更加感同身受的我们,很自然容易更同情曼卓斯这个角色。

但是,历史和生活,并不总是由宏大叙事构成的。

读史的后人,所处的是上帝视角,眼中尽是时代的脉搏、历史的潮流;但是对于生活于其中的微观个体,大时代和大历史,与平常老百姓隔了太多重人和事,时代的一粒粒灰就足以形成每人面前的一座座山。

身处佩拉吉娅的境地,我们不可能苛求这个人物去硬要理解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斗争的历史潮流,也不能苛求她去对曼卓斯近乎于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家国情怀无条件理解。

这样一个人物,在此时此境,感受到的就是她对于感情的体验,很久以来都没有得到对方合乎预期的共振,以至于对这个人究竟是不是真正对的那个人产生了怀疑,仅此而已。

2. 佩拉吉娅的情感成长恋爱需要学习吗?

有人认为不用,因为这是人类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必然具备的动物本能。

但从本片中佩拉吉娅的经历看来,恋爱是需要学习,而且可以学习和成长的。

影片前半段她和曼卓斯的爱是真的,后半段她和柯莱利上尉的爱也是真的。

只不过爱有深浅,爱也会结束。

年少的时候我们都对爱情有过特别美好的憧憬和幻想。

少年初识情滋味之际,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爱的诱因——对方长得帅/美、性格可爱、在一起玩得开心、对自己关心爱护等等,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找到了爱情。

佩拉吉娅也是这样,她和曼卓斯青梅竹马,一起跳舞、一起在海边嬉戏,这个过程中,两个人自己的内心体验都非常美好,对相互的彼此感觉同样美好,在彼时的他俩看来,这些不正是爱吗?

正处于感情上升期的他们,看到的都是对方最美好的一面,他们相信,各自性格的差异都不足以成为白头偕老的阻力。

此时的爱情,青涩、美好、又盲目。

盲目到什么程度呢?

曼卓斯出征前,两人在各自长辈的陪同下,在神父的见证下完成了神圣的订婚礼。

到了第二天临行时,佩拉吉娅承诺要经常写信给曼卓斯,也叮嘱曼卓斯要记得回信。

曼卓斯没有给予正面回应,以一个帅气的飞吻作为无言的回应。

到了影片后来我们知道,曼卓斯从来都不识字,连读信都不会,更不可能写回信。

然而这么重要的信息,身为未婚妻的佩拉吉娅竟然一无所知,可见他们的感情有多么青涩盲目,也可见得,大家在此前的相处过程中,都是尽力呈现给对方美好的一面,隐去自己的短板不足。

尽管盲目,但当曼卓斯要去前线参军离开,两个人面临长时间的分离甚至可能天人永隔,外在环境的急剧变化成为了二人关系的催化剂,从好感阶段直接大跨步迈入订婚状态。

这一段让我不由想起了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和范柳原,同样是战争时期,香港的沦陷成全了这一对本不会走到一起的恋人。

有时候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两个人的关系走得比爱情本身更快,也会掩盖一些原本就存在的问题。

一段感情,无论起点多么高亢激昂,总会进入激情消褪的平缓期,各自的短板缺点不可能向对方一辈子隐藏。

在平缓期你眼中看到的对方,一定不如上升期眼中的对方,两人性格、阅历、才华上的差异逐步显现,对感情的考验才真正到来。

更大的考验还来自于对比。

就在佩拉吉娅对曼卓斯的感情发生了质变的同时,柯莱利上尉出现了。

柯莱利上尉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也是轻佻而滑稽的,身为基层军官的他,走在炮兵方队的外侧,于本地观望的人群中,一眼就扫到了佩拉吉娅,喊不正经的口号、行挑逗意味的军礼,然后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背影——他身后背着被包裹住的曼陀林琴,就仿佛背了一个巨型鸡腿。

随着柯莱利上尉住进医生父女家,二人的互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佩拉吉娅和柯莱利上尉,一开始就充满了矛盾,一个是被征服方的民女,一个是征服者军官。

对一个攻占了自己家乡的敌军将领,她预期对方是野蛮的、耀武扬威充满敌意的,但真实的柯莱利上尉却是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一个在曼陀林弹奏和歌剧演唱方面造诣甚高的音乐家、一个富有思想底蕴的哲人,总之,这是一个入伍以来竟然从没拿枪指过别人的另类的“敌人”。

如果不考虑战争中敌我双方的关系,单就人本身的素质而论,前面说过,整个塞佛伦尼亚岛上可能都找不到一个能在精神世界和佩拉吉娅匹敌的年轻人,但如今,这个不仅匹敌、而且足以胜出一筹的柯莱利上尉出现在眼前,而且还自带BGM和魅力光环。

在精神世界和文艺素养这方面,柯莱利上尉填补了佩拉吉娅生命中的真空地带,他对于佩拉吉娅毫无疑问是唯一的存在,也是没有竞争对手和参照物的存在。

他们之间的感情进展是那样的顺理成章,以至于能够对感情形成阻力因素的,只有感情以外的世俗世界的东西——与曼卓斯的婚约如何处理?

敌我关系的大是大非如何对待?

在第一部分曼卓斯为什么会输掉爱情里讲过,念最后一封信被打断之时,也就是他俩的婚约在佩拉吉娅的内心中死亡之日,内心的这一层束缚在此之后不复存在,剩下的就是在人情世故层面上如何息事宁人。

敌我关系的大是大非,也因柯莱利上尉这帮“敌军”的过于非典型而逐步得到消解。

如果影片中只有“敌军”与“我民”的歌舞联欢,消解会苍白无力,因为姜文的《鬼子来了》里同样有类似的片段,但那里的联欢之后伴随的是血腥屠杀。

好在影片里对柯莱利上尉这帮另类的敌人之塑造,充满了浪漫和喜剧色彩:作为占领军的他们,在本地的强梁“刁民”的嘲讽面前左支右绌全无征服者的威风;入伍新兵可以不会开枪开炮,但一定要会一门音乐才艺;整个炮兵连队的音乐造诣明显在战斗造诣之上,重音阶甚于军阶;想为本地岛民做件好事排掉一战时期遗留的旧炸弹,结果出现各种逗比乌龙;甚至当得知母国意大利投降之时,全军官兵第一反应不是痛苦、愤怒或羞愧,而是狂喜,因为终于可以结束战争回家了!

那股喜悦和庆祝的气息洋溢于荧屏,真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到底是谁打了胜仗谁要投降……所以经过影片中这么多细节的铺陈处理,观影的我们看不到大是大非的存在感,敌与我的界限也随着德意两方后来的决裂而变得益发模糊,我们能看到能感受到的,就是两个同样充满文艺气息、精神世界也同样多姿多彩的这对男女,一步步相爱了。

有了曼卓斯那段失败感情的前车之鉴,有了老父亲关于人生情感经历的点拨,虽然此时仍然处于感情的上升期和盲目期,但相比和曼卓斯在海边嬉戏和从军前的订婚那时候,佩拉吉娅成长了,她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清醒地认识到了,当上升期的激情退潮之后,她会迎来怎样的体验,以及到那个时候,她是否还能像此时这般捍卫这段感情。

当她真正想清楚之后,她面临着人生感情经历中最大的一个选择的十字路口——前未婚夫曼卓斯背着奄奄一息的柯莱利上尉出现在她面前!

前者明知道后者是他致命的情敌,也明知道佩拉吉娅早已“变心”,但仍然有此君子之举,把情敌从鬼门关前奋力抢救回来,只是为了重新争得一次选择的机会,希望佩拉吉娅能够为此而感动,并重新爱上自己。

这一关,一般人很难很难过。

如果我们身处佩拉吉娅当时的境地,道义上的感激、青梅竹马的回忆、民族大义的赞赏……这些感情之外的东西,都会和感情掺杂在一起,变成一种复杂的混合物,让我们难以判断和抉择。

但此时的佩拉吉娅,对感情的认知,已经完成了从朦胧到清晰的进阶,她只听从于内心,只从最纯粹感情的角度去做选择取舍,她还给了曼卓斯当初的订婚戒指。

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这就是佩拉吉娅在成长后给我们展示的答卷。

3. 迷人的柯莱利上尉关于柯莱利上尉这个角色的人设,在前一部分讨论了不少。

这一部分想首先结合尼古拉斯·凯奇这位演员的演绎来谈谈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

印象中在豆瓣和海外影评都看到过一些批评的声音,有些批评者们认为这部影片中的凯奇,以临时抱佛脚现学的意大利语口音英语来演绎这么一位军官,不是最佳选择。

有的国外影评人甚至直接毒舌:“凯奇演的更像是一个美国人,而不是意大利人。

”但我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口音问题没让我感到是个问题。

相反,我个人认为凯奇的加持为柯莱利上尉这个角色增色了不少。

首先声明,我只是凯奇大叔的一位曾经的路人粉,对凯奇巅峰年代的作品赞赏有加,对成为烂片之王以后的凯奇完全无感。

我一直有种感觉,凯奇这位演员具备某种混合的气质,一种能把悲剧感和喜剧感毫不违和地混合在同一张脸上的那种气质。

在某些微表情的状态下,他会给人一种宿命般的悲剧感;然而在很多电影里,他又有那种嚣张、轻佻、甚至有些欠扁的桥段。

所以他相当适合去饰演那种不太正经的、常常会走霉运的非典型正面人物或者非典型反面人物,前者如《勇闯夺命岛》,后者如《战争之王》,而两者结合到一起,既正且反的角色,除了那部经典的《变脸》,就当属本片中的柯莱利上尉了。

柯莱利上尉最初出现的时候是更像反面角色的定位,侵略者的身份、初见佩拉吉娅时轻佻的举动,让人不禁担心会发生一段侵略军强抢民女的故事,也让人为正义凛然的未婚夫曼卓斯而捏了一把汗。

这个角色在观众心目中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去反面化,是因为一次次对心理预期的打破。

熟悉心理学的都知道,对一个人的评价,实在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我们认为一个人好或者不好,往往不是因ta本人的客观状态决定,而是因ta的客观表现与我们对ta的心理预期之间的差值而决定。

古谚所谓的“声妓晚景从良,半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首失节,一生之清苦俱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柯莱利上尉也是如此。

在我们思维定式中,侵略者会做的事情,他一件都没做。

他的言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作为占领军军官却在市政府门前的受降谈判中碰壁,欢迎新战友的破冰沟通变成了他的即兴清口歌剧秀,在医生的数落面前没有以势压人而是像法庭辩论中那样提出抗议,各种有趣的桥段与反差萌,让这个有关侵略与征服的故事显得一点沉重感都没有,也一步步地烘托出这个角色的独有魅力。

真正让柯莱利从有魅力升格为迷人、进而彻底“洗白”变成正面角色的,还是那个经典的桥段,也是剧中最重要的道具——柯莱利上尉的那把曼陀林首次隆重登场的那一幕。

医生父女期待的曼陀林琴声迟迟没有响起,只能听到空荡荡的节奏敲击声,画面上分别是沉醉于“演奏”中的柯莱利、一脸懵逼的医生,和安静等待的佩拉吉娅,三人的表情神态同现于一幕显得十分有趣。

不耐烦的医生终于忍不住发问,好容易从陶醉中回归神来的柯莱利道明了原委,此刻的他,已经置身于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团,前面的节奏敲击声,是为管弦乐队留出的四十五分半小节,是一段轻松优雅的前奏乐章。

当曼陀林琴声终于响起,医生已经离开,镜头给了佩拉吉娅几个特写,此时她的微表情在片中相当少见,眼神游移闪动,仿佛在思考什么,也像是在寻找什么。

也许像此时屏幕前的我一样在想着,如果不是这场战争,眼前的这位演奏者,会是怎样一个人生状态?

音乐上的天赋暂且不论,这里的柯莱利上尉,是一个走到哪里都背着曼陀林,在战争中也要脑补出并享受着一整场音乐会的人;是一个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为自己营造一个独立、完整的内心世界的人。

从后面逗小女孩玩耍的片段、炮兵官兵忘情投入地合唱那首经典的桑塔露琪亚的片段等等太多地方都可以印证这一点。

柯莱利上尉是不完美的,有时候甚至是相当笨拙不靠谱的。

亲自指挥爆破一战遗留旧炸弹那一段,作为一个失败的军事操作案例简直是太成功了。

到了影片后段,放下武器准备回家的意军官兵,目睹战友被德军杀害决定倒向游击队同德国人奋力一搏时,也看不到任何主角光环的加持。

作为专业的炮兵部队,在炮位和伏击掩体都提前准备完毕的情况下,面对无论是远距离的敌军军舰,还是中近距离的敌军坦克与步兵,精心瞄准连发数炮竟然全部打偏无一命中;当火炮已经无能为力不得不举枪巷战时,柯莱利的举枪射击姿势又是活脱脱一个军事小白,与网上常被调侃的黑叔叔怪异射击姿势相比也专业不到哪里去,敢情儿这帮人的天赋树技能点全点在了音乐上!

这种不完美,并非刻意为之的喜剧化处理,它是这个故事本身对战争的一种控诉态度。

这帮人技能点的点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战争的错。

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代表的总体战,几乎把主要参战国的所有青壮年人口都裹挟进了战争机器,一群本来有着各自人生轨迹的不同民族的青壮年,被迫在战场相逢,无论你过去的专长是种田、烹饪还是音乐,到了这里评判标准只剩下杀人的技巧。

然而即便在这种战争修罗场的局面下,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影片中的柯莱利上尉,始终保持了他痴迷沉醉于音乐世界的文艺、善良的本色,以及能够随时把周围的人们带入音乐世界享受美妙音乐所带来快乐的奇特感染力。

对于战争,他可能是个差劲的不专业的军人;但对于生活,对于长期与世隔绝缺乏新鲜事物体验的塞佛伦尼亚岛民,对于身边早就厌烦了战争渴望回家的战友,对于同样注重内心世界丰富体验的佩拉吉娅:柯莱利上尉,足够迷人。

影片最后,战争结束,渡尽劫波的柯莱利和佩拉吉娅终于重逢走到了一起。

有人说这个结尾相对于原著过于happy ending,但我想说,只有这样的happy ending,才配得上柯莱利这样迷人的和可爱的人。

4. 洞见人生百态的老父亲从影片一开始,老父亲就好像电影的旁白叙事者一样出现在我们面前。

没错,旁观者清,这位老医生一直都是影片中看人情世事看得最门儿清的那个人。

在佩拉吉娅与曼卓斯的热恋期,当女儿试探性地谈及嫁娶时,老医生就当头泼上一盆冷水:“你们俩都太年轻。

大家都结婚得太早。

我常想你只有嫁给外国人才会幸福。

”这三句台词仿佛三句预言,分别印证了之后的故事进展。

从电影拍摄技法看,影片设置这么一位带着上帝视角的角色提前埋下各种伏笔,为这段故事增添几分宿命般的厚重感;从这个角色的内生逻辑来看,老医生仿佛先知那样料事如神,也不算出格。

这位老医生熟知本岛历史,对历史上本地发生过的战争屠杀和地震了然于胸,他的台词里多次提到这一点。

屠杀与地震,事关生死,是比爱情分量更重一个层级的母题。

沉浸在故纸堆里的老医生,经历了两千多年诸多次生死命题的洗礼,在精神世界里仿佛走过了普通人多少辈子的轮回。

以这样的精神体验回头看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和女儿的感情之路,那么老医生表现出来的豁达通透的人生智慧,也就不是无源之水。

影片中,老医生的金句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摘录。

老医生对女儿的感情,其态度也不是一成不变,一直随着剧情进展而调整。

在曼卓斯这条线,最初泼冷水,然后接纳、配合参加完订婚礼,然后又为女儿的感情设置一道保险阀(力主婚期后推,等曼卓斯打仗回来再完婚;要是没有这波操作,女儿见到柯莱利上尉就只能恨不相逢未嫁时),最后为女儿指明怎样体面地结束这段感情,给曼卓斯母子一个交代。

在柯莱利这条线,老医生总体以鼓励和推动的态度为主,但也不忘适时地泼上一桶冷水,不对,是两桶。

第一桶是泼在柯莱利上尉头上,当时柯莱利对佩拉吉娅刚刚完成第一次表白,佩拉吉娅动心却不松口,柯莱利不得要领怏怏而回。

老头子幽幽地旁敲侧击,说自己当初追佩拉吉娅母亲时,人家也是有未婚夫滴。

加完这把柴,就紧跟着泼冷水,借历史上这片土地发生的屠杀和地震告诉柯莱利,世事无常,尤其是在这个乱世中,少做计划为妙。

第二桶是泼向再次进入热恋中的女儿,告诉她真正的感情,看的不是在感情的上升期两个人有多么激情燃烧,而是到了激情褪去之后二人还能保持怎样的状态。

老医生在这两条感情线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看似有些反复摇摆,但是背后遵循的是完全统一的逻辑。

看多了太多的人间生死世态无常,老父亲的智慧已经足够将感情提纯,把感情中掺杂的其他杂质剥离,还原出最纯粹本真的感情来。

他的推动鼓励、接受现实和泼冷水,背后的驱动力都是鼓励女儿从最纯粹的感情出发而做各种决策。

他希望女儿体验到的爱,完全遵从于内心最本真的声音,不掺杂民族大义、世俗评判,不被激情澎湃的热恋期迷惑双眼,也不因外部世界的急剧变化而不得不做出可能有违于本心的选择,总之,是那种剔除掉一切杂质、而且当各种绚彩幻化于乌有一切复归于平淡之后真正纯粹的爱。

这是多么的理想主义啊!

现实生活中的婚配嫁娶,要考量的因素太多太多,能到达这重境界的,有几人欤?

也正因其稀缺可贵,我要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领略到这世间罕有的、不掺杂质的纯粹感情,原来是这个样子。

好好欣赏这部影片吧,让感情的归感情,其它的归其它。

 4 ) 《战地情人》观后

前半部分,意大利和德军占领希腊小岛,居民和敌军友好相处。

意大利军简直跟旅游度假是的,唱歌跳舞👯海滩晒太阳。

女主还和意大利军官谈起了恋爱。

后半部分,德军开打。

女主未婚夫和意大利军联合与德军对抗,可惜德军太强大。

意大利军官险些被打死,被未婚夫救了。

结局,战后,意大利军官回岛上找女主。

不了解德意希腊之间的二战史,所以看着突然德军打起意大利有些不懂。

前半部分能拍出敌军和占领区和谐相处,也是战争片中的另类。

我怀疑这样的和谐是否存在,但有可能吧,这是这部片子中我看到的新的一点。

片中的意大利人似乎不愿意打仗,听说要回家了,比当地居民还开心。

其实我觉得女主未婚夫挺好的,我站他俩。

战前,未婚夫不成熟,没分清场合的恶作剧,的确不太成熟。

去为国而战,没毛病。

中途回家,暴露不识字和女主的差异,以及经历过战争的男人和身处后方的女主之间的差异。

战争中,他加入游击队。

面对既是敌人也是情敌的意大利军官,他考虑的是国家的战争,联合他获得武器,打德军。

后来,又从死人堆里找出意大利军官,又帮助他逃跑。

也和女主坦白,订婚前是他不懂情感,在前线他也曾让战友一遍遍地读信,渴望女主的来信,也为她心碎过。

可是女主不爱他了。

女主和意大利军官的爱情。

军官有音乐才华,热情开朗。

在占领区唱歌🎤弹琴,领着士兵海滩晒太阳,自由而随性。

女主大概就是喜欢这样热情开朗随性的男人吧,未婚夫和她谈恋爱时也是这样的大男孩。

有一个片段,在海边发现一个炸弹(算是吧,我也不知道那是个啥),意大利军要引爆它。

结果,刚开始搭好防御塔,因为引线太短,又只得把防御塔往前重建,引爆后还伤了自己人。

导演是想要展示意大利人不会打仗吗?

我不知道。

反正对于塑造意大利军官而言,想表达他不善于战争,不喜欢战争,和希腊人间没有杀害关系?

女主爸爸挺睿智冷静的。

片中的造型还真挺像鲁迅的,除去两片小胡子。

开片是女主爸爸帮一个“聋子”取出他耳朵里塞着的豌豆,然后去看小岛传统的宗教仪式。

结尾又回到“聋子”抱怨妻子和宗教仪式上。

一切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小岛恢复了热闹。

一切的灾难在小岛漫长的时间里上演又消失。

片中音乐很好听。

 5 ) 战争片给我们带来什么?

战争给我们带来什么?

战争片又给我们带来什么?

有灾难,也可能有着改变;有爱情,也可能会有其他的激情。

但我们还应该去关注战争后面文化的撞击,也许有时能从其中悟出积极的生活态度的改变!

生活不能没有激情,哪怕是在战乱的年代!

 6 ) 小岛上的爱情

那首淡淡的曼陀铃曲始终贯穿全片,伴着它的是帕拉吉亚和安托尼奥宠辱不惊的爱情。

乐天派的意大利上尉结识上恬静的希腊少女,两个人的生活与思想方式都在对方的融入中发生改变。

之前一直很疑惑,帕拉吉亚是否爱过曼德拉斯。

直到后来,从帕拉吉亚看安托尼奥弹曼陀铃的眼神中才渐渐明白,在她遇上安托尼奥之前,曼德拉斯始终是她单调、孤寂生活的衬托与依靠,直到安托尼奥为她的内心世界打开了一扇门,从中她正真明白谁,是可以和她的灵魂交融的。

也渐渐回味过来,那种和我们看过的肥皂剧迥然不同的西式爱情:不是一见钟情,也不是细水长流,而是在一个眼神,一种举动,一句话语中即可以萌生出来的轻缓却浓郁的爱。

 7 ) 最好的岁月过去了

小说早拜读过了。

影响深刻的是曼德拉斯一身黝黑地在海水里嬉戏,像个海神,或是“金童海豚”--早几十年前索菲亚.罗兰主演的一部电影,以及受伤后令人无法忍耐的“作闹”,寡母娇儿,这个情节真实得让人无奈。

还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故事的最后,战争结束,又逢希腊地震,苦难像是没完没了,考验着的耐性。

科莱利上尉一直没回来,直到八十年代,塞佛罗尼亚岛成了旅游观光圣地,他才在老去之后,拥抱不再年轻的佩拉吉娅。

几十年最好的岁月过去了,科莱利上尉干什么去了?

原来他回来过,看见佩拉吉娅抱着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小婴儿,以为她已经嫁人了,便离开了。

多么狗血的情节,看得人怒火三丈。

但看到电影中的结尾,看到地震后岛民又抬出神像出来接受祈祷,为民众赐福救病,灾难过后一切又回到从前的生活,科莱利上尉应声出现--是的,应声,应的是观众的心声,和心爱的女子相拥,说“我忘不了你”的时候,才觉得书中的情节才是更好。

小说不是好莱坞电影,不需要银幕上打出The end字样的时候,是打在男女主角相吻的脸上。

好莱坞的爱情电影从不让人失望,王子和公主一定会过着幸福的生活,小说反映的是写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对事物的看法。

读者只要接受就好。

而电影改编,是另一个问题。

 8 ) 可惜了

可惜了风景如画的希腊小岛和彼时漂亮的两人故事本也不错,可是被拍得支离破碎主旨不明。

有人说像《色戒》希腊版,还是有那么一点意思,故事本身有暧昧和微妙的感觉,但电影没有。

当年二战时,希腊、德国、意大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上爱情,本是一个不错的题材。

片子总在你认为有那么一点意思、有那么一点集中思想时,又飘走了……即使是说一个宁静的希腊小岛,不管历经战火还是地震,依然平静、快乐的生活的影片,可能也比现在好只能说可惜了ps:片中那段曼陀林蛮好听的

 9 )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色•戒》的希腊先驱

《科莱利上尉的曼陀林》(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改编自路易斯•德•伯尔尼埃1993年的同名小说,这是他最有名的一部小说,在电影《诺丁山》中,有个镜头就是休•格兰特在读这本书。

电影上映于2001年,故事发生在二战中被意大利占领的希腊塞弗伦尼亚岛(Cephallonia),这里战前田园牧歌般宁静美丽,被爱琴海的蔚蓝包围着,一派恬然。

一直致力于要写一部关于这座小岛历史的当地医生Iannis知道,战争很快会燃烧到这里来的,在历史上,这座岛就被战争和地震破坏过多次。

意德盟军开过来了,很顺利地接管了这座小岛,背着曼陀铃来到这里的意大利占领军的科莱利上尉和Iannis 的女儿佩雷吉娅(Pelagia)产生了缠绵的爱情,是小说与电影中关于爱情与战争的永恒主题。

如果没有读过原著,不了解那段历史,不了解二战中希腊的政治,不了解小说在希腊境内激起的口水和争议,普通观众完全可以把电影当成战争中的爱情或者三角恋爱故事,类似于看《日瓦格医生》或《英国病人》的感觉,大的背景是一回事,个人的选择欲望与情感是另一回事,可能外国人看《色•戒》也是这样看的,不觉得有受到刺激或伤害的地方。

但太近的历史往往比较敏感,特别涉及到政治立场,黑与白的问题时,所以电影去掉了政治比较敏感的部分。

即使这样,电影中科莱利和佩雷吉娅的爱情是不可以被当时当地的伦理道德所接受的。

他们逐渐了解对方,互相吸引,我们觉得他们产生感情很自然。

但希腊人不是这样感觉,他们本应是敌对的双方,尽管科莱利是从没有把枪指向过希腊人的占领军。

就像我们有人接受不了王佳芝爱上汉奸易先生一样。

当然那个双手沾满革命者鲜血的汉奸易先生和从不拿枪指向任何人的科莱利上尉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

电影中Pelagia是幸运的,岛上另一个与德国军官相爱的女孩就被游击队给吊死了,这样政治不正确睡错了人最后被清算的女孩在电影中还有很多,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莫尼卡•贝鲁奇扮演的玛莲娜,《巴黎烟云》中查理兹•塞隆扮演的吉尔达,战后都难逃被羞辱或处死的命运。

我以为这会是一场没有杀戮的不一样的战争,开始也确实不一样,意大利占领军完全像是来岛上度假的,他们唱歌,跳舞,还带来了一车妓女,没有枪弹,只有音乐和party。

他们在沙滩上演唱歌剧,德国军官过来打招呼,先敬礼:Heil Hitler! 科莱利上尉的回应是:Heil Puccini! 很有意思的一幕,音乐是他们的至高统帅。

德国军官对他们有些嘲讽的话他也毫不介意,很无辜地回答:We are Italian, famous for the singing, eating, making love.科莱利上尉如此热爱生活和音乐,他不能想象没有音乐的人生,面对佩雷吉娅的质问,他也说:I have always found something in life worth singing about and for that I cannot apologize.是呀,即使在最残酷的战争中,人们也有理由发现美和寻找快乐,特别发现战争是如此荒唐的时候。

佩雷吉娅的质问也有道理,他们自己的男人们在前线作战,在牺牲着,而这些人,却在这里寻欢作乐,她应该做的,也许像她未婚夫所说,找机会杀掉科莱利,毕竟科莱利住在她家里。

她也可以压抑自己,不去爱上科莱利,然而共同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她还是渐渐喜欢上了他。

在把他从家中赶走后,军民联欢party上,佩雷吉娅主动跳起了舞蹈,她的舞姿让其他人都黯然失色,音乐与舞蹈都是感情的表达,当话无法说出口时,毕竟还有音乐,还有舞蹈,她用舞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如同科莱利上尉用音乐表达了对她的情感。

然而战争毕竟是战争,总有它狰狞的一面,盟军投降,但德军却要集体枪决掉缴械了的意军,即便不愿意拿起枪,科莱利上尉还是选择了与当地游击队合作,抵抗德军。

幸存下来的科莱利被送回意大利,战后佩雷吉娅成了一名医生,在孤独与绝望中等待着科莱利的消息。

她的父亲看着女儿受苦,写信给克莱利上尉:I would like to say that Pelagia is happy, but she is full of tears she will not let fall, and of a grief no doctor can mend. She blames herself for the pain we have suffered, and perhaps the same is true for you. You know I am not a religious man, but I believe this: if there is a wound, we must try to heal it. If there is someone whose pain we can cure, we must search till we find them. If the gods have chosen that we should survive, it will be for a reason.他在写这封信时,岛上又发生了地震。

佩雷吉娅跑回家寻找父亲的一段非常感人,那种抱头痛苦分不清是因为亲人幸存劫后重生的喜悦还是大灾难面前的无力悲伤。

是的,经历了战争与地震,依然幸存,一定是有理由让你活下来的。

科莱利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又回来了,给了观众一个圆满的结局。

而小说并不是这样,小说中佩雷吉娅一直是处女身,终身未嫁。

科莱利上尉后来成了著名的音乐家。

他们到老才再相见。

这种相见,真的不如怀念了,太残酷。

片中父亲Dr.Iannis 的角色设置得很好,他是没有执照的医生,相当于中国乡村以前赤脚医生的角色,是这里少数受过教育的人,深受当地人的尊敬,他智慧,幽默,总用看穿世事的哲人的眼光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曾告诉女儿,爱情是激情燃烧过后留下的东西,这一主题也确实贯穿在了电影中,他们在激情过后,依然发现最爱的还是彼此。

小说出版加上电影的放映,塞弗伦尼亚岛很快成了旅游胜地,小说作者对电影的改编非常不满意,亦非常恼火岛上本来有着很完美的希腊名字的咖啡馆改成了Captain Corelli。

但毕竟,作者还是活人,还能为小说引发的口水作辩护,电影的演员也不是希腊人,即使敏感到在希腊遭禁,也影响不到尼古拉斯﹒凯奇和佩内洛普﹒克鲁兹的演艺生涯。

张爱玲如果活着,不知对李安拍的《色•戒》满意否,但死人是没有嘴巴的,不可能为别人一厢情愿的东西作辩护,汤唯也只有另寻出路了。

 10 ) 爱上曼陀铃

当看到女主人公与即将上战场的未婚夫诀别,我以为这又是一部魂断蓝桥。

当上尉的军队开进美丽的小渔村,看到美丽的佩拉吉娅,吹一声口哨,并向“漂亮宝贝”“2点钟方向,敬礼!

”时,我才知道,原来他才是故事的主角。

若想象一下,敌人的领导带领部队驻扎到自己的村庄,并向同村的姑娘吹口哨,是否会让人深恶痛绝!

的确,佩拉吉娅对被安排住在自己家的上尉冷若冰霜,这是和自己,和自己国家势不两立的人,是自己的仇人。

可是上尉虽然领导着炮兵连,却“从没有将枪口对着别人”,他的朋友不是德国,而是和他一起长大的自己家乡的人,他和他的战友们的军衔都是通过音符表示。

当上尉的曼陀铃在夜中响起,一切都寂静下来,清脆婉转的声音从他的指尖流淌开来,我不得不屏住呼吸,生怕漏掉一个音符,空气里,心里,流淌的都是感动和柔情,不小心会淌下泪来。

在这样的琴声中,她爱上了他,可是战争却让他们的爱情变得遥不可及,就像那琴声一样,美丽却脆弱,稍不留神就消失在夜空中。

可是没有他,她的生活也就不在继续。

在昔日的“盟友”枪口下幸存下来的上尉被佩拉吉娅的未婚夫派人送走,从此是死是活再也没有消息。

不知从什么地方寄来的那张唱片她也没有听完,里面没有他的只言片语,一切都没有意义。

美丽的小岛除了地震一无所有,可上帝让我们活下来一定有他的理由,劫后余生的人们相拥哭泣,转身又重建家园,依然吵架,依然跳舞。

成为医生的佩拉吉娅为人们解除病痛,却没有人能治疗她的忧伤,如果他没有回来,也许她就将这样终此一生,也许是等待,也许是埋葬。

美好的是,他活着,而且回来了,而且她在等待。

《战地情人》短评

標注了近10年終於睇了 不明白為何男主要嘗試過沒有女主的生活 而不是戰爭一結束就回來找她呢?死折磨人 那段tango還是相當美的雖然動作完成度不算完美 題外:好死不如賴活著 人之本能不丟人啊!

7分钟前
  • Chapelle L.
  • 推荐

太慢了就是电视剧,讲了恶灵骑士绿了蝙蝠侠的故事

12分钟前
  • 豆友J_A-5jiElo
  • 较差

欧阳推荐的,对这部电影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总会在午夜想起他说:“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Bale演了一个挺欠打的人物。

15分钟前
  • MaxZ 等等等等
  • 推荐

成年之后再看男主一身美国味,不像个意大利军官,外国琵琶也不惊艳,男女主独处对白单场不超过五分钟,正经交流都没有是咋相爱的?最不能理解的是,女主情意绵绵给未婚夫写了一百封信,突然就移情别恋了,回头还说根本没爱过未婚夫,未婚夫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选手,转头宽容大度救情敌,这个剧情走向非常迷,战争打斗场面小气,地震和大团圆结局狗血生硬,一张两小时的卷子,深情全靠脑补。

20分钟前
  • 莱昂疾努
  • 较差

曼陀林演奏歌曲感觉还真是不错。风景真的很美!这一对似乎不是那么有火花啊,哈哈哈。

21分钟前
  • 麦小其
  • 推荐

无论是在任何场景中出现,佩内洛普都始终会成为万绿丛中的那一点红。

24分钟前
  • Tony
  • 还行

细腻动人,情感真挚,又能表现德军的残酷嗜杀本性

29分钟前
  • 月白
  • 推荐

男主一身美国味,不像个意大利军官,外国琵琶也不惊艳,男女主独处对白单场不超过五分钟,正经交流都没有是咋相爱的?最不能理解的是,女主情意绵绵给未婚夫写了一百封信,突然就移情别恋了,回头还说根本没爱过未婚夫,未婚夫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选手,转头宽容大度救情敌,这个剧情走向非常迷,战争打斗场面小气,地震和大团圆结局狗血生硬,一张两小时的卷子,深情全靠脑补。

30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较差

谈谈恋爱,打打仗。而德军和意军的恩怨真是…当然从反战角度来说片里的意军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棒棒哒。而以德军角度来看著名的意呆利猪队友事迹也是得好想静静:一万多意军被八千希军干跑,墨索里尼一下子就投降了,最后还联合当地游击队打德军(这个自作孽)…德军委屈脸“不是说好做彼此的盟友吗?”

32分钟前
  • flyfly
  • 还行

英国人拍摄,“尼古拉斯·凯奇”主演,意大利占领者和希腊女人的情感故事。

35分钟前
  • 小猫小虎
  • 很差

咋会有这么高的评分……

36分钟前
  • 🤏
  • 很差

节奏有问题

40分钟前
  • Jason Zard
  • 很差

他们俩根本就不搭好不好???

41分钟前
  • 百代过客
  • 较差

西班牙小花佩内洛普演希腊岛上为爱迷茫的姑娘,美国尼古拉斯影帝饰意大利深情上尉:欲望发电重新解读战争,再加上投降前后,一众高唱威尔第的精神小伙,对比本地大字不识的民兵……果然歌剧这样的艺术才是人类智慧精华,能模糊敌我。

42分钟前
  • 三点少
  • 还行

NicolasCage的那双眼睛哟,任他不帅也动人。

45分钟前
  • Ruby超人小姐
  • 还行

从田间干活回来时,记得给她捎回一朵野花

48分钟前
  • K2·豆壳青
  • 推荐

编剧真的很一般 也浪费了这组cast 只不过 漂亮宝贝 两点钟方向 向她致敬 这句不错

52分钟前
  • 豆腐脑敢死队
  • 较差

就贝尔是正常人吗说要下毒毒死凯奇。其他人歌舞升平在度假自古渣男得人心会弹琴。

53分钟前
  • 小法
  • 较差

弹个曼陀林琴,女主就爱上男主了?男女主男配都是现在大牌,可惜搭在一起没有一点般配。

56分钟前
  • Jifferney
  • 还行

意大利打希腊

60分钟前
  • 丝雨飞花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