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贤齐我中学的超级偶像的电影我是一定要看的,我喜欢这电影,比《边缘行者》好太多,比《树大招风》差,我个人觉得这电影就是这个水平区间了,那些打一星两星的反正我是不太想了解他们心中的好电影是什么标准。
本片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司机佬林家栋饰演的阿怂面对生活家庭的一地鸡毛,说:“全都有病。
”任贤齐饰演的慕容辉做着“废物中的废物”的社工工作,说:“我要疯了。
”然后他么两个吵架,慕容辉对阿怂说你只懂得逃避,自己也陷入极度的迷惘,问怎么办?
这一切,难道我们和他们不一样吗?
看完电影的晚上我和扣我押金的房东撕逼,有病!
一回忆起我原单位压抑郁闷的环境,我居然没被逼疯!
面对各种工作生活和情感的失利,我也只懂得逃避!
我也曾陷入过极度的迷惘,怎么办!
慕容辉想过抢劫,郭富城饰演的梅蓝天最终被雷劈死。
怎么办?
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被雷劈死吗?
不,我要冷静下来,追逐自己的梦想,继续追求真善美。
这就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一个小小的思考,如果每一个艺术都能使人想到什么,那么就不是一个特别差的艺术。
我是这么觉得的。
电影给我感觉有一点点烧脑,就是那些钱转来转去的,感觉如果能更清晰一点,觉得会好一点。
搞不懂那些给差评的人,到底是黑粉还是同期竞争影片花钱请的水军呀?
这么耐看的港片已经是久违了,好不容易出一部精品,又要被这些充满恶意的评论们带节奏,实在是令人气愤。
在没去电影院观影之前,就去豆瓣APP翻看了很多评论,真的是差点就令我放弃去影院观影的想法。
最终还是止不住想要去影院一探究竟。
实话实说:这部港片可以说是最近段时间最有趣最轻松的港产商业片,制作质量也不差,三位主演也演得很给劲,特别是郭富城,估计又要得影帝啦。
实在是令人满意,又一次大胆的突破。
真正的黑色幽默,看得很是过瘾。
唯一遗憾就是还没看够,觉得时长太短,还没看过瘾啦。
本人由衷的觉得:此片在豆瓣的评分应该在7分到8分之间,是最客观公正的评判水平。
如果正在犹豫要不要去影院观看此片的影迷朋友们,希望我的客观分析能够给到你一定的帮助,谢谢收看!
近些年来郭富城最好的表演,没有之一。
近些年来最好看最值得看的港片,之一!
从故事情节上来讲,更好看过《毒舌律师》,因为有设计,有巧合,有反转,有矛盾,有戏剧性的冲突和转变。
港片其实很擅长讲底层人物的挣扎,比如《桃姐》,但近些年,地道的表达几乎看不到了。
郭富城一直帅,这次扮丑,结巴,龅牙,大背头,却收获了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
他不是来搞笑的,但真的很好笑,好笑之余,却是回味无穷的辛酸。
当然,不是谁扮丑都能收获同样的效果,比如我的古仔,《暗杀风暴》中再次扮丑,却远不如当年的《门徒》。
之前看《低智商犯罪》的时候,我就很喜欢,这部电影,给了我类似的感觉。
梅蓝天是20年前的摔跤冠军,却改变不了自己的困境,更眼看着儿子在眼前被雷劈死。
为改变窘迫的生活,走上了打劫的道路。
慕容辉是一家老人中心的负责人,欠了一屁股的债也舍不得关掉老人中心让老人们没去处。
阿怂,人如其名,各方面都特别怂,养不了家发不了财,连昧掉好朋友两万块的胆都不够。
就这么三个人,因为梅蓝天的一场打劫,搅合到了一块。
这一次,郭富城把一个从过气的摔跤冠军到抢劫的悍匪,那种焊在骨子里的规矩,那种坚持原则,落魄仍然讲道理,盗亦有道的劲儿演绎得非常好。
“我们是悍匪不是杀手!
”“别苦了兄弟,补一枪。
”“说谢谢!
”“sorry。
”“GO!
”“我打劫,你打劫我。
”这些台词太有趣了!
他打劫了出租车,却让女司机打表;女司机遇到红灯紧急刹车,他怒了,女司机抱怨会被扣分,他居然表示认同:“那倒是。
”他打劫抢到的钱,被提供支援的黑社会老大一通勒索,各种扣钱,险些抢不敷出,好容易掰扯回来点,却还要再为一只死虾再掏一卷钱。
他问阿怂和没用辉的职业,阿怂说是干出租的,他说“废物!
”;没用辉说自己是社工,他极其不屑的评价“废物中的废物!
”作为一个前社工专业毕业的人,我看到这真的快要笑死了!
评价得太中肯了!
还有他时不时的wink,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太逗了!
“我原来也不是啊!
”当梅蓝天用这句无奈之语回应怂辉二人“我们不是悍匪”的时候,梅蓝天知道曾经的自己何尝不是眼前这两个被现实逼入绝境的废物中的废物!
这部电影并不是搞笑片,枪战动作戏残忍写实充斥着暴力与死亡,故事阴暗黑色尔虞我诈坑蒙拐骗,人物压抑狡诈懦弱虚伪。
电影从头到尾唯一搞笑的来源就是梅蓝天,搞笑是因为他的原则,他的言语,他的行为,这些看似搞笑的格格不入,更加凸显梅蓝天的可悲!
梅蓝天必须明确让他人知道自己是悍匪不是贼,如果中枪必须补枪不添别人负担哪怕是自己,为弱势群体争取安家费哪怕是只死虾,给家里报平安向老婆关心着早已死去的西瓜,等红灯交罚款说谢谢答 sorry 等等,这些不正常的逻辑与行为都告诉我们梅蓝天不是悍匪其实是病人,是被现实逼疯了的精神病人!
练了多年摔跤获得金牌拥有一对值得炫耀的摔跤耳,然而这一切荣耀在现实面前一文不值,在现实面前就是废物中的废物,穷苦的自己与家庭被压抑被迫害,最终,孩子在暴力的恐惧中奔跑被雷劈成了一具黑尸,此刻,梅蓝天神经的弦终于绷断了,雷劈变成了彩虹变成了启示,从今天开始梅蓝天不再是废物中的废物,而是悍匪中的悍匪!
当梅蓝天让二人打电话报平安的时候,他看到了两人就是曾经的自己,有嘴硬心软老婆,有聪明可爱的女儿,而且同样被现实压抑在了崩溃边缘,好吧让我来救赎你们“我请你们打劫!
”当梅蓝天真诚的对二人说出最后的两个字“谢谢” ,二人真挚的回答“ sorry ”,此时此刻,双方是角色定位的互换,是互相救赎的完结!
梅蓝天拖着撒了一地钱的挎包终于倒在了血泊中,眼泪流下一切释然,曾经的自己何尝不也是一个正常人!
怂辉二人经历过后回归家庭看似幸福圆满,但是谁知道现实会不会在未来再把他们压垮,或者,把电影之外的你我压垮!
雷电带来的是死亡?
还是彩虹?!
整部电影给我这样的感觉:情节和情绪都多有起伏,然而太零碎,缺一场能令观众印象深刻的重头戏。
能大致感觉到,导演是希望“三劫匪推车”的场面来充当这场重头戏,但太短了。
音乐都来不及唱完,梅蓝天还在跑调。
于是直到电影结束,他就永远都在跑调了。
但如果换个角度,这也可以是《临时劫案》的优点之一:它令各种充满戏剧性的角色都落到地上,变成更贴近生活的“普通人”。
优秀的群像剧本会给每个人安排到闪光点,导演和编剧做到了,演员也做到了。
这群人可以用一句“他是我九年的同桌”唤起我的共鸣,用一句“我们不会是警匪片里的主角”去立一个坚韧的女警形象。
方言的运用也使剧情增色不少。
仅这一点,至少已经够我打出及格分。
普通,不是特别成熟,但有发展余地。
如果你愿意琢磨,它会给人很宽广的联想空间。
我向来不介意给能启发我的东西一个好评。
梅蓝天在电影中的表现很出彩,已经状似疯癫。
立在弹雨中还能临危不惧一枪一个;腿疼得不行还一定要坚持到黑老大在自己面前先跪先死。
说sorry,说谢谢,还有他对所谓“账才对”的纠结,也许是在渴求着一些在“悍匪的世界”中从未存在过的规则,和公平。
然而他只能说sorry,送人去死,和说谢谢,送人钱。
不得不说,他吻尸体额头的时候,也许已经接近自己所创造世界里的godfather,然而导演安排的那道雷劈告诉我们,世界不允许自己有“代言人”,一个接地气的,讲安南话的代言人。
(有也只能是“导演”)慕容辉,和从始至终甚至没有暴露过真名的“阿怂”,则更像是一对信徒。
他们被香港精神病人用枪弹短暂地洗礼,然而教父死了,所以信徒最终,又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电话这边潮汕方言和粤语的叮嘱,为这三人的分道扬镳奠定了基础。
慕容辉和阿怂的叮嘱以自己的死亡为假设,为前提,正说明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肯定。
而梅蓝天呢,虽然也讲安南话,但他比起“叮嘱”更像是“相信”。
他相信自己可以回去,而且必须相信,甚至“强迫”妻子相信。
所以最后梅蓝天“必须死”。
即使他的尸体就那么原地复活,慕容辉和阿怂也绝对会回到各自的生活中去——失去信徒的教父是没有存在意义的。
所以他必须死。
结局镜头,在天桥上补刷颜色的两人并非没有收获。
也许他们曾经被逼得在好与坏之间摆荡,但现在,普通的日子好像更加容易忍受了。
因为正常,所以忍受。
所以才能活着,所以还能活着。
即使没有姓名。
最近上映的港片数量还挺多的:《潜行》、《金手指》、《怒潮》、《爆裂点》……大部分影片的评价都比较一般,这部《临时劫案》算是一部平均水准之上的作品,比较适合娱乐,但经不起细究。
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郭富城的装扮。
他完全没有偶像包袱,主动提出来给自己装一个龅牙牙套,给这个反派加上了喜感和乡土气息。
他认为这样的装扮更符合电影中的东南亚大反派形象。
而许多观众却觉得,这个颇具喜感的造型撞脸了皇后乐队的Freddie,以及《波西米亚狂想曲》中的扮演者牙叔。
从荧幕效果来说,他的选择是成功的。
虽然牺牲了自己的颜值,但是龅牙牙套让这个角色脱胎换骨,凭借邪恶中透露的一丝喜感和土气,第一时间夺走了观众的注意力,也引起了影院中众多观众的讨论。
除了外在形象,影片也致力于从众多的细节中塑造大反派的人物形象。
整体来看导演是想要塑造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反派,突出其两面性,但是总透露出一种刻意感。
一方面,梅蓝天不喜欢杀生,如果目的已经达到,就会放人一条生路。
另一方面他又非常杀伐果决,如果是自己的兄弟中弹了,他会毫不犹豫地补上一枪,只为不让其痛苦,全然不考虑有没有救治的机会。
他本质上是一个极端的个人主义者,虽然爱子心切,爱妻心切,但他却并不考虑他们内心真正的感受,遇事总是以暴制暴。
他习惯性地运用暴力,因为这是他认定的反抗命运的方式,他想要反抗命运洪流的压迫,所以他当悍匪,他抢劫,他杀人,他不择手段。
他好像把自己当成了教父,所以我们能看出他遵循的原则和他所信奉的道理。
在送别人上西天之前,他会说一句【sorry】;在给人报酬的时候,他会强迫别人说【谢谢】;在同黑帮老大交谈的时候,他也一直在反复地强调【账对不对】。
因为他已经不再相信命运,所以他选择自己成为自己世界的上帝。
他用用暴力、胁迫的方式让世界在自己的规则下运转。
掌控的感觉让他感到安心,但也让他沉沦于此,他就像一位教父。
塑造一位有难言之隐的邪恶的反派,或许是导演的初衷。
但是影片中组织的情节的逻辑并不通顺,看完电影总有一种吃西瓜连带着把瓜皮也吃了的感觉。
逻辑问题很直观地成为表达人物的障碍,体现的不仅是在有关梅蓝天的情节上,还有其他配角的身上。
例如任贤齐饰演的慕容辉,他的行为逻辑,对于观众来说有点无厘头和莫名其妙。
慕容辉想要打劫,却没有前因后果,换言之,他没有强烈的、迫切的打劫动机。
他是一个社工,用梅蓝天的话说就是【废物中的废物】,这样的废物在目睹了抢劫和枪战的live现场后,在目睹了血流成河和众多的牺牲之后,生出的念头不是【当街发生枪战好可怕】而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一句【我要打劫】。
但是当他真正付诸行动去购买枪支的时候,却显得非常的胆小懦弱。
就像叶公好龙一样,他其实并没有具备罪犯那种变态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但还选择去尝试。
他只看到了短时间内获得的巨大利益,却没有看到伴随而来的后果,以及先决条件。
总的来说,剧情的安排有刻意突出人物形象而忽视逻辑的嫌疑。
而对于逻辑的忽视,恰恰是导演和编剧极其偷懒的一个选择——只考虑了如何让故事变得精彩而忽视了故事发展的合理性。
对于观影的观众来说,这就像心里烙下了一个疙瘩。
虽然观众可以千方百计、掩耳盗铃地忽视它,但是它总是在那里,用异样感来提醒观众——不管你纠结与否,它都事实上存在。
影片的打戏也是一个让人比较失望的点,开场就是长达十多分钟的枪战和抢劫环节。
但是导演却选择了用非常颠簸的运镜来拍摄这一画面,并且摄像机的机位总是能精准找到每一个让观众不舒服的视角。
打斗的混乱感是足够了,但是作为武打场面来说,它没有足够的爽感,也没有足够的流畅感,没有达到娱乐的效果。
相反,这些画面还非常耗费观众精力。
虽然说好莱坞最近的动作大片的评价也都不尽如人意,但是至少他们的打戏还是流畅的,精彩的。
错置元素是喜剧中很常用的套路,甚至成为了想要影片好笑的首要套路选择,本片也毫不例外。
观众对于这样的情节喜闻乐见,所以显而易见的是,不管是几年前的《唐人街探案3》,还是最近刚上映的《年会不能停》……各种各样的喜剧电影,总会有错置的情节出现。
本片中的错置情节就是通过两起案件、两波罪犯、n次掉包构成。
这是一种套路,就算用了也无可厚非,不过再过几年,这样的套路剧情应该也会让观众陷入审美疲劳了。
电影最后,阿怂和慕容辉都活了下来,他们因为涉及案件成了被迫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工。
他们间的交谈不再充满沮丧和绝望——因为好像经历了更加窒息和癫狂的事情之后,曾经的一切,在对比之下似乎都不值得担心,也不值得绝望。
这似乎也是时代洪流中小人物最终的宿命。
无法知道这究竟是一种庆幸还是一种悲哀——当平凡的我们在被命运的洪流冲刷得体无完肤之时,却庆幸着自己没有陷入更糟糕的局面。
电影结局或许是一个happy ending,但在我看来,却更像是一个哄骗的牢笼。
先说观感,四个字,一言难尽。
这是一个关于老汉推车的故事。
红色的士(TAXI)是港产片的标配,而没用的“的士佬”+没钱的养老院老板+亡命的过气摔跤手共同组成了这部片子的主角。
我看见豆瓣有人评论说这部片子没有主角,都是配角,我不认同。
主角很明显就是三个老汉+车。
一切的阴差阳错,巧妙安排,都是为了在片子高潮部分——老汉推车,那一刻爆发。
看的过程中我也在想,的士(TAXI)没油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把车放好,然后再坐另一辆车去龙虾湾?
后来我发现,导演在这段安排了四个主角最重要的一场戏,所有真相都在老汉推车的过程中爆发了。
首先是郭富城,他用安南话给老婆打了个电话报平安。
于是我们都知道他是安南的旅游大使了。
她还有个老婆等他回家吃饭。
还有很崇拜他的儿子。
他其实不是走搞笑路线的,他也不是一直这么心狠手辣的。
然后是林家栋,他再用潮州话给老婆通风报信,然后我们也知道了他老婆和老爸其实还是挺爱他的。
最后是任贤齐,他跟女儿说,他坏人不会做,好人做不好。
然后他们就一起推车,推车这个动作,也代表了他们四个主角,终于完成了生命的大大和谐,他们彻底地成为了废柴四人组。
郭富城没钱,林家栋没钱,任贤齐没钱,的士还没油。
就挺废的。
看完回家我在想,其实导演没必要构思这样一个阴差阳错,临时械劫的老汉推车故事告诉我:他们没钱,他们很废。
浪费我30多块,再加90分钟。
其他我想吐槽的包括但不限于:1. 短视频化的情节,拼凑故事。
2. 人物动机不明,配角细分过多。
3. 反智情节:孩子被雷劈死,郭富城抱着孩子摆拍上新闻。。。。。
算了,这也不是我第一次被草台班子骗进电影院看电影了。
希望我能吸取这次教训,以后不要再上当了。
令人眼前一亮的港片,没有要做饕餮盛宴的野心,而是着眼于精致点心的定位,是成功的。
影片以人狠话不多的叙事方式,开宗明义,三下五除二交代了人物背景与性格特点,然后用比较多的巧合(感觉略多),将三位个性迥异的主角绑定在一起,加之其他一众努力挣扎着的配角,共同刻画了背负沉重负担的都市社会人面临的普遍困境。
郭富城在安南有头有脸,即使生活变故使他沦为港漂悍匪,也谨守盗亦有道的底线。
这代表着风险承受能力薄弱的外来移居群体;林家栋在老娘小娘中夹缝求生,房子是不可逾越的天堑,扮演的出租车司机圆滑精明,能捞一票算一票,熟人也不放过,这代表着普通升斗小民群体;任贤齐胸怀大爱,濒临破产依然致力于老年康养,终于难以为继,畏畏缩缩铤而走险,代表了被劣币驱逐的良币群体。
这三个群体已经很大,算上“你抢银行我抢你”的姜大卫代表的大资本阶级、王敏德代表的灰色产业阶级、林雪代表的服务业从业人员群体、两个修车工代表的青年劳工群体、以及张可颐代表的公务员群体,几乎涵盖了社会方方面面。
在这么一个宏大的背景里,用略复杂的诙谐和戏剧化的夸张,影射了可歌可泣苟延残喘秋风萧瑟的社会与群众百态,可以感到导演的博爱慈悲与情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郭富城,龅牙悍匪行事磊落,有错要认挨打立正,受人恩惠红包必给。
以后盘点时,这会是他的经典角色。
就以为他要唱起来“Mama just killed a man,Put a gun against his head,Pulled my trigger now he’s dead”。。。
波西米亚狂想曲很适合他是不是!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中国悍匪版牙叔!
不过,与其说像牙叔,不如说更像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里的牙叔!
郭富城饰银行劫匪,林家栋饰出租车司机,任贤齐饰开养老院的社工。
当前者劫持后两者,由刚开始的害怕,到因相似的家庭困境而相怜相惜,老戏骨间飙戏,应该产生更多奇妙的火花。
片子过度塑造郭富城,除了龅牙造型,还有他的各种怪癖。
喜剧色彩不够,动作也一般。
故事是悲剧底色,郭富城抱钱死亡,给人一种无力的宿命感,就像他眼见自己儿子被雷劈死,却什么都做不了。
不错不错
“我打劫,你打劫我”…
真的好无聊啊,虽然只有97分钟还一堆水时长的,笑点也好老好尴尬。
证明牙齿真的很重要,郭富城这么帅但龅牙立马就猥琐了
片尾那道雷,劈出了电影最底层的表达。对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底层而言,活着就是一种天谴,做好人还是坏人都没有出路。
我很爱港片,港片启蒙了我的电影梦。这部电影也喜欢,推荐!很少在影院看粤语版港片,让我粤语又进步了一点点。
一心想体面,命运不体面
20240116杭州路演场。电影8分,比潜行好看1000倍级别,喜欢银河映像和宿命论的可以冲。满分给全宇宙第一美的张可颐,这么多年终于见到真人了!好适合大荧幕的一张建模脸,伟大的,答应我别退休好吗。
连吐槽都觉得费时间
有被雷到,说抱歉!这么强的卡司,这么有趣的角色,这么精彩的故事,竟然能拍得如此雷人,如此乏味,如此琐碎?多线叙事≠胡拼八凑,幽默感≠神经质,巧合≠刻意。前半程铺垫,后半程崩垮,整体是对银河拙劣的模仿。唯一能看的,是郭富城从未塑造过的悍匪形象。
看完感想1.港片现在是真的拉,白日之下年少日记这种毕竟是少数,2.阿王演技基本上是四大之首了
兩人説:我們不是做賊的料。梅藍天:我也不是!小人物最終死於那點僅存的道德底線——不殺人。
不知该说什么好
不是很好看,主要是没get到什么笑点,唯一的笑点就是郭富城的龅牙
郭富城这龅牙和发型确定不是cos皇后乐队Freddie吗
最近一批港片里算可以的,以及终于看到一次原版
颇有银河印象的调调,可惜未摹出精髓。一句谢谢说明本非如此,一句抱歉展现同病相怜。人生荒诞一场,天雷落下又该如何。
2024第一雷片
实验 有些银河的黑色味,郭富城扮相刻意,不过动情的部分还是比较到位。
有点昆丁的味道,郭富城怕是要拿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