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nding love, amazing grace. 永无止尽的爱,我非教徒,却仍然感受得到这奇异的恩典。
也许它并非来自上帝,而是源于那些像William一样,善良而勇敢的灵魂。
就像任何一个凡人一样,他们放弃过,逃避过,但也重新拥有了站起来,一无所有地再次出发的勇气。
曾在国会议厅被众人当作笑话的William,一次又一次拖着病重的身体,用憔悴却坚定的面容面对着所有的质疑和诬蔑。
那一刻我第一次开始相信,最爱世人的或许并非他们所创造并信仰的上帝,而是他们自己和所有像William一样的人。
上帝没有在非洲无辜人们饱受苦难折磨的时候出现,也没有用闪电和雷鸣惩罚那些用奴隶鲜血牟利的贵族。
而这个瘦弱而病重的男人,一次又一次地为素未谋面的人们四处奔波,为他们站出来奋斗。
或许全世界的教徒们可以辩解道,是上帝派William来拯救受苦的非洲人民,可是如果这拯救世人的光环,必须建立在无数受尽苦难而逝去的灵魂上,那么我不屑去尊敬所谓的上帝。
William只是一个凡人,可在他最终站在那里等到那句法案通过的时候,他的身上,像是散发着那样让人想要流泪的光芒。
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但与其相信被人创造出来的上帝,我更甘愿把William这样的人当作信仰, 并且希望能像他那样,做一个勇敢而善良的人。
莫名其妙的看《奇异的恩典》居然到最后会有想哭的冲动。
不是关于willian willberforce 最后的梦想的完成,不是关于什么人性的伟大,正义的不容置疑之类的冠冕堂皇,我向来没有那么崇高,而是对于我所向往的那片自由的土地,以及被那片土地的孕育的人么们的精神那里有纷争,有阴谋,有反动,有淫乱,没有邪恶推动不会创造出那么美丽的享乐主义文明。
但是那里同样有精神,有自由,有平等。
足够伟大到让那么多白人穷尽一生为了黑人的自由,为了另一群和他们无关甚至在为大不列颠本国创造财富的人们可以自由的生活。
与此同时在另一片我知道的土地上人们忙于给自己和下一代一同带上脚镣手铐,人们忘记自由的意义而甘于活在沉重的束缚下,媒体被管制,网络被禁止,自由主义被当作脱缰的野马一样被谴责。
人们总在反抗,但是却永远看不到改变的希望。
可是几个世纪前的英国,保守党的老人站在了那个他反对了近二十年的年轻人身边,尽管被骂作叛徒也在废除奴隶制度的请愿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明知自己被对方轻视的亲王在最终也为他的胜利鼓掌,柔弱的女孩子们站在一向强势的父亲面前夺下他茶壶中的方糖。
这是一种精神,一种高贵民族所拥有的气势,深埋在骨髓中。
因为这种令人敬佩的精神力量,即使他们滥交,他们吸毒,他们旷课,却不妨碍他们成为了世界上强盛一时的霸主。
喜欢影片中成为首相的willianm pitt的那句话“AS your prime minister,i urge your caution,and as your friend,to hell the caution”
看了部电影,奇异的恩典,这本是广为流传的一首圣歌的名字。
电影讲述英国18世纪英国议会议员威廉威伯福斯坚持不懈推动废奴议案,终获成功的故事。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电影。
威伯福斯应是贵族出身,不事生产,享有特权,可以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改革社会、推动进步的事业上,令人羡慕。
他推动废奴,是因为信仰上帝,坚信黑人奴隶也是平等之人,不应被贩卖、奴役、虐待和杀害,也因为多方了解,认识到黑奴贸易的罪恶。
他善良高尚,路上见到马匹倒地,被主人鞭打,都会上前阻止。
他富有才华,议会演讲和辩论都非常出色。
他坚持正义,即便多年提案,屡次失败,也没有放弃。
还有,他反对革命,忠诚国王,坚持改革,终其一生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而努力。
他在英国政治史上应该留有姓名,只不过并不为我所知。
奇异的恩典,是歌咏上帝的。
基督教信仰在西方文明扮演着极端重要的角色,许多思想源出其中。
基督教和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中国人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并不深入,我们还谈不上深切理解西方文明。
当然,西方文明对我们的理解和认识也谈不上多么深。
在一般的民间文化层面,更是充满各种浮浅的印象和偏见。
值得提及的是,这部电影中主张废奴的除了一位侥幸生还的黑人传教士外,都是英国白人上层。
电影表达了一个观点,是文明的英国人自上而下地废除了奴隶贸易,依靠的是人们的良知觉醒,而非是暴力斗争,多么文明温和啊!
实际上,威伯福斯广泛宣传,渐渐得到议会和民众在道理上的认同,为什么还是屡次失败呢?
因为良知没法战胜利益。
大英帝国的繁荣强盛有赖于罪恶的黑奴贸易,捕捉运输贩卖,种植园、矿场、工厂的奴隶劳动,各个环节都在获利,无数英国人由此富有,国力由此强盛。
即便罪恶,英国人也不愿停止。
马克思说过,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似乎就是对英国黑奴贸易的有感而发。
大英帝国的强大和英国人的富有,建立在黑奴的累累白骨之上,在黑奴的鲜血和呻吟之中。
电影其实说明了,人类个体有良知,知道罪恶,知道文明,但更看重实际的利益。
在朋友首相的支持帮助下,威伯福斯和支持者采取了一个欺骗的手段,通过了英法战争期间对中立旗帜船只的检查,大大打击了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的实际衰退,导致了议会对奴隶制支持者的减少,带来了威伯福斯期待已久的议案通过。
的确没有这位圣徒般的议员的持久不懈坚持努力,不会有废奴法案通过,他的确是伟大的。
文明的良心无法忍受黑奴贸易的罪恶,但可见的是财富如何驱使人们去开始罪恶并持续下去。
英国人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地,并不是为了传播文明,而是掠夺财富,黑人奴隶乃至其他殖民地土著居民从来没有被真正视为和英国人平等同样的人,而是等同于财富的物。
将人不视为人的事件实在太多,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现代的奴隶,说明了人类的同情心同理心并不发达,远远没法和强盛的自私、对财富的贪婪相比,不然无法说明为什么人们长期对一些黑暗的存在视而不见。
但应该高兴人类之中的确有一些高尚者,虽然极少,但其散发的光亮确实照亮许多幽暗。
那个时代的英人已经可以旁听议会,有理想者可以参政议政为一生职业,自认能改变世界虽然改变得很慢很慢但毕竟改变了,有人破产有人暴富但同受法律保护.....那时我们的乾隆正在玩珐琅瓷器虽然很贵很贵现在已拍到几千万,对着西方传教士说钟表是奇技淫巧我要做十全老人而不问远隔千山万水你们如何到来?
1800年绝对是西方与东方的分水岭,那年乾隆刚死嘉庆忙着抄和珅的家,而英国商人正派成千上万的船往来世界开始日不落帝国的征程,而美国作为英国的私生子正在酣睡,150年后他会醒来。
演绎了英国殖民时期一个议员反对奴隶买卖,解放黑奴的过程。
这部电影很好的演绎了他的生活,他的工作,他的信仰,他的立场。
主人公一次次在议会中的失败,一次次的被身体拖垮,这过程牵动着观众的心。
特别是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因为主人公的工作源自他的立场,他的立场源自他的生活,他的生活源自他的信仰。
主人公也在一次的失败后,想直接归回他信仰的本质,直接做教会工作而不是政治工作。
科学几乎证实婚姻和健康密不可分,单身者只会孤独老死在臭房里。
我们必须分清楚武力和正义。
我们怎么能放弃美国,有一半的美国人仍效忠英国。
不到四分之一才对,要是他对“一半”如此草率定义,那当他的“另一半”也真惨。
是上帝,我今天有一大堆会要开,但我宁愿整天坐在这里弄湿屁股,研究蒲公英或蜘蛛网之类。
您发现了上帝吗,先生?
我想是他发现了我。
我的政途一片光明,内心却只想接近大自然。
你想用美妙的歌声赞美上帝,还是想改变世界?
黑奴从非洲上船,它们被锁在一个4英尺乘18英寸的空间里,卫生差且食物少,水发臭,三天不到血和粪就塞满排水孔,而且从未畅通过,铁链是用来防止他们落水,到牙买加之前铁链未曾松绑,半数黑奴在途中就死了,市场上的黑奴肛门都塞着粗绳,只因为他们下痢太严重,他们一到殖民地就被烙上印记,他们用烙印告诉你,你不再属于上帝,只是奴隶。
你在困扰不知要选择从政还是传道,我们衷心建议您两者都别放弃。
想象一下,三百位国会议员都被收买了,你肯定孤掌难鸣,但你能击败他们,你必须击败他们。
牙买加的情形比想像中残忍,许多孩子在糖厂被烫死,或者累到掉进火坑被烧死,换来的只是一点高级纯糖。
我还养野兔,对它太好,结果死掉了。
徽章、请愿、演讲和法案都没用,载满可怜黑奴的船还是照常出航。
希望我不是被天堂抛弃的非洲心灵。
我觉得你如果有不爽的事,你会一吐为快,你不是那种退缩噤声人。
这个世界如果不努力,它会一直慢慢的倒退。
黑奴贩子要我们躺这里,铁链铐得我们身体腿和胳膊,痛得无法忍受。
船要开多久?
天气好也要三周,他们有时为了寻欢把女人倒着吊起来,再强暴她们,遇上暴风雨就抓出生病的人,丢到海里减轻船的重量。
你怎么活下来的?
生死一线间,它断了或者没断。
人能不能被控制?
可以,比如PUA,比如黑奴。
记得这味道,记得上帝造人,生而平等。
支持者开始只买非黑奴产地的糖,有些人干脆不吃糖。
我十四岁时,就在报上看过你的名字,我希望你能成功,我告诉朋友每颗糖都含有黑奴血。
谈这种事很痛苦吗?
最痛苦的是我们无法改变任何事情。
不完美强过什么都没有。
我希望能有你的信仰。
大家谈到伟人可能想到拿破仑,那些呼风唤雨的人,很少人想到默默付出的人,但这些人反而会获得尊敬,特别是历经奋战归来的,拿破仑的凯归盛况,或许集尊荣于一身,但他的梦想因战争变成梦魇,然而,威廉威伯福斯,他会平静地返家,躺在自己的枕头上,想着奴隶制度终于结束了。
奴隶制是一种古老的制度,长久以来活跃于所有的文明社会;随着文明的进步,这一制度在欧洲本土逐渐衰微,到十七世纪,主要以黑奴的形式存在于欧洲人的美洲领地。
由于一群仁人志士的奋斗,这一制度在十九世纪被陆续废除。
虽然一般通史都记载,大英帝国于1807年通过立法禁止了奴隶贸易法案,进而于1833年彻底废除了奴隶制度,但对于这场废奴运动的来龙去脉、支持者与反对者、以及期间所发生的冲突与斗争,少有提及。
相比美国的废奴历程,英国和平废奴的知名度可以说是很低的,我几乎一无所知。
众所周知,美国的奴隶制最终以内战的方式被终结,六十万人丧生。
后人与旁观者总是对轰轰烈烈曲折惨烈的场面更有兴趣,然而亲历者却不得不忍受难以承担的代价。
美国的废奴历史由于这场著名的内战而成为史学与文学钟爱的主题,与这段历史有关的史学专著与虚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
而英国这场不费一枪一弹的改革,如同其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的多次和平改良,尽管民众的自由与福利因此得到改善,社会无需经历剧烈动荡乃至流血,却往往乏人关注。
我辈若想稍微详实地了解这些改革,光是寻找专著,就得花费一番功夫。
所以,感谢导演米切尔•艾普特(Michael Apted)和他的团队,通过他们制作的这部《奇异恩典》(Amazing Grace),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得以展现在人们面前。
虽然限于篇幅与电影这一表现形式,故事有些简略,视角有些单一。
这部电影完成于2006年,为纪念1807年废除奴隶贸易法案(Abolition of the Slave Trade)通过200周年而作,记录了这一法案出台、受挫和最后胜利的过程。
更有意义的是,这部纪实性电影使我们认识了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和他的朋友们。
这群朋友,为主基督所鼓舞,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财富和社会地位,投身于这场体现时代精神的废奴运动。
通过这部电影,我也知道了这首动听的歌曲《奇异恩典》,了解了它的作者约翰•牛顿(John Newton)。
他曾是一名运奴船的船长,后悔改,献身宗教,参与废奴运动,并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
应该说,他也是这群朋友中的一员。
在影片中,他作为威伯福斯的良师益友出现。
我是在另一部题材类似的电影——斯皮尔伯格导演的《阿姆斯达号》(Amistad)——中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那时我并不知道这首歌名为《奇异恩典》,只是觉得歌词很动人,充满了一种因找到人生意义而产生的感恩、欢乐与喜悦。
我不清楚编导对这首歌是否也有类似的感想,我想应该有吧。
影片再现了这群朋友的生活与奋斗。
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无数人的良知被唤醒,各阶层的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反省乃至反对奴隶制,全社会的共识逐渐形成,奴隶制最终在大英帝国全境以立法的方式和平而一劳永逸地被废除。
影片的故事止于1807年废除奴隶贸易法案由议会通过,从一些文献资料中得知,在以后的岁月中,这些朋友们继续以议会为平台,促成1833年彻底废奴,并且改革其它社会弊端,促进民众的人权、自由与福利。
相比简单、枯燥而有些冷冰冰的文献记录,电影所表现的历史自然要生动得多,有助于让我们铭记这些值得被记住的人和事件。
尽管全片围绕威伯福斯展开故事,但同时也以许多场景与情节告诉我们,一项伟业绝非个人之力所能成就,而是有赖于许多志同道合者的相互协作、配合和支持。
这群朋友使我钦佩并且印象特别深刻的,除了他们的目标,还有他们在斗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他们始终以法律与渐进的方式推进自己的目标。
尽管面临许多挫折,尽管有的朋友因改革受阻而禁不住想尝试激进暴力革命道路,但他们最终都坚持选择和平与合法的手段。
毫无疑问,对福音的信仰是他们这一选择的重要源泉,任何一个熟悉并认同福音书的人都会从中获得这样的理念:手段与目的是不可分离的,错误乃至罪恶的手段不可能带来良好的结果。
我们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这些朋友也很幸运,英国日渐成熟的宪政体制也为他们的和平斗争提供了条件,使之能够合法存在并最后胜利。
在某种意义上,这群朋友也是在向世人传播福音,以自己的方式。
两百年后的今天,通过文献资料,也通过这部像自由一样朴实美丽的电影,这些传福音者自己也成为了福音本身,启示与鼓励我们后人,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的人生。
年仅21岁的威廉·威伯福斯在好友威廉姆·彼特的劝说下加入英国议会。
两人共同领导了反奴隶运动,与反对者展开激烈的斗争。
然而威伯福斯拟定的关于反黑奴的议案还是被国会否定了。
身心疲惫的威伯福斯被议会的明争暗斗弄得心力交瘁,患上大肠炎。
1797年,当他来到乡下朋友家静养的时候,遇见了他的崇拜者芭芭拉·史普纳。
威伯福斯向她讲述了他所为之奋斗的事业,两人相爱并结了婚。
终于,在1807年威伯福斯的议案得到部分通过,坚守反黑奴运动的队伍也开始逐渐壮大。
本片根据英国政治家、改革家,废除奴隶制倡导者威廉·威伯福斯的人物原型改编,讲述他在18世纪的英国国会长期坚持反黑奴运动并与反对者展开斗争的故事。
影片使用电脑技术将过去影片与现在影像结合在一起,上演一场关于正义与邪恶较量的史诗。
该片讲述威廉.威伯福斯和他著名的克拉朋联盟在英国议会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历经两代人的努力,终于不费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通过了废除奴隶制的法案,英本土及殖民地的几百万奴隶带来了最宝贵的自由。
威伯福斯早年在剑桥读书时放荡不羁、沉沦堕落,后混迹政坛,关键时刻受到著名学者米尔纳影响,米尔纳是剑桥著名教授,在数学、化学、天文都有重要贡献,是继爱萨克.牛顿之后第七位卢卡斯数学讲座教授,后任剑桥大学副校长;更关键米尔纳是一位非常虔诚的基督徒,并拥有神学博士学位;他丰盛的生命滋养了威伯福斯,成为威伯福斯一生的重要转折后来威伯福斯又遇到了老牧师约翰.牛顿,这位年轻时罪孽深重的奴隶贩子、晚年悔改信主的牧师帮助威伯福斯看清了他一生的使命(CALLING),开始和其他几位政治家结成彼此委身的亲密关系,组建了历史上著名的“克拉朋联盟”,共同致力废除奴隶制的运动。
该片最堪称经典的就是主题曲《奇异恩典》,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也是我每天早上打开电脑必听的歌曲。
听了千百遍却总有感动在心头萦绕.......其歌词就是老牧师约翰.牛顿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的赞美诗。
借用诗经的四字句式,翻译得也也很好。
附《奇异恩典》歌词:奇异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初信之时,即蒙恩惠,真是何等宝贵;许多危险,试炼网罗,我已安然经过;靠主恩典,完全不怕,更引导我归家;将来禧年;圣徒欢聚,恩光爱谊千年;喜乐颂赞,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再现。
另, 如感兴趣可以阅读《兄弟相爱撼山河--威伯福斯和克拉朋联盟》一书张文亮 著 校园书房出版社
"Just make sure you're in the world, not of the world"…So he did.他的钟情与政治毫无关系,而他的使命却要他在政治的漩涡中为弱者挣得一线生机,哪怕遍体凌伤噩梦缠身…那是他的一根刺,是一旦触及就会痛彻心扉的一个需要践行的约。
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但他知道他必须进入这个世界,带着从上帝领受的恩典。
很欣慰能通过一部电影了解了英国废除奴隶制运动以及其领袖威廉威尔伯福斯,还有夏洛克福尔摩斯的英国首相威廉皮特
afterwards i heard the woman tell her daughter that someone was coming across the sea to save them, she said that was King Wilberforce.
所谓的英雄就是:让自己的梦想变成自己的梦魇
绝对基情,最后还葬在了一起…纯真的目标而使其孜孜不倦的努力,可是政治哪里有这么美。题材可以加分,不过编剧导演的演绎略显平淡。最终是被那首听过无数遍却不知道典故和名字的amazing grace打动了。
虽然看完也没有被宗教打动,但是被整个庄园满地乱跑的动物们萌到了。感觉首相大人的角色戏不够,往bromance方向倾斜一定不止我一个人!
老话题,中规中矩,无新意
原来是这么早的片了。今天才看对那段历史很空白。原来有人为了别人的自由这样奋斗过。良知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片儿还行,就是男主人公唱出了最难听版本的Amazing Grace...
我對這麼嚴肅的片開小花 太魂淡了
No one of our age has ever taken power. Which is why we're too young to realize certain things are impossible. Which is why we will do them.
歌颂式传记 电影中心点伟大而深刻 为解放奴隶制度而奋斗 细节描述的过多而显得拖沓 故事表面拂过后没有留下过多的印象
想看第1635天/三星半。美化的斗争史,看起来一路坎坷,总能预见前途的万丈光芒,聚焦个人,放大正义,按部就班,以前可能会很喜欢,大概已经过了这个阶段的optimism吧,现在有的是mixed mind,也仍会坚持己见。
虽然,这是一部主题严肃绝不恶搞的片子,但是为神马我觉得二缺的首相大人和男猪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害得我家小妞好没有存在感!婚礼上齐唱奇异恩典太感人了。缺爷、小妞还有IG三个人的青葱岁月啊。
1600部纪念。"Africa, your sufferings has become a theme that has engaged and arrested my heart.""God has set before me two great objects, the suppression of the slave trade and the reformation of society. ""I once was blind but now I see."历史政治片典范。虽未听见一声战斗的号角,但历史的波澜壮阔尽显其间。台词极为优美,铺垫细腻,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爱情戏码成为很好的点缀。只有坚定积极的人才能创造未来,虽然本质上他们可能是悲观的。只有悲观者才能为最坏的情况谋篇布局。本片展现出的英国人的三个特征:1)他们相信实证(参考现代科学);2)他们相信国家属于人民;3)他们相信承诺。我一直告诫自己:人蠢就要多读书,尤其是历史。现在不过是历史在新环境下的轮回往复。规律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变化。
利益对决信仰。We are too young to believe something can not be done.
amazing grace的出处 时长有点长 但是只得一览的历史传记片
1.so起头的句子过多,似乎说明编台词时的整体化痕迹多过人物个性2.非主流的政治改革的先驱者,不会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那是商人的思维,是谋利、求安的思路3.原来这和赞美诗《奇异恩典》是一回事4.政治斗争少不了曲线救国5.认为人生而平等是一码事,而能处于优势为劣势者奋斗则是另一码
擦,这演员挑的,找个脑残版福尔摩斯演一代名相小皮特,找个著名小丑演著名花心王子,还让这位王子公爵坐在下院后排,亏你妈想得出,还有没有底线啊,还有那个女激进分子,咋这么俏丽风骚呢?女左粪难道不都是棺材脸吗?
看到最后还是有些许感动,学英语佳片。
到底是大英腐国,一个算是主旋律人物传记都拍的风景这么美剧情这么腐,IOAN真是美啊,真可惜没怎么红起来,卷福那个时候就已经爱男人了,瞅着他看IOAN的眼神说的那些话...最后IOAN也没辜负他,死了还挨着葬,真是泣鬼神。说是泰伦斯马利克的监制,不过没怎么看出他的影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