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空洞,剧情推进的节奏控制很差,大部分时间都很慢,不紧凑,全篇几乎没有让人热血沸腾的高潮片段。
剧情就不说了,没有逃离国产剧的通病,剧情空洞,人物设置的结尾也不好,片中插曲是英雄本色主题曲《当年情》,除了这首歌就好像没别的插曲了,按理说这个歌是歌颂江湖男儿间的兄弟情,本片用来作为两个战友般的刑警之间的情义的配乐,出发点没问题,刑警生涯不亚于江湖情。
但!
用了这个歌却没有把两个兄弟警察的情义的情节作为片中重点拍摄出来,这样的电影,篇幅只有100分钟显然不够,120分钟起码,而且既然有点借鉴了韩国片《杀人回忆》的连环杀人情节设置,为什么不借鉴他127分钟片长的设置。
全片有点起点高,终点低了的感觉。
唯一的优点就是男主很帅,185的男模冠军就是不一样,81年四十岁一点都看不出来。
经过了很糟糕的一周之后,我决定翘班去看个电影,在所有的电影里选了悬疑推理的《追凶十九年》,无他,悬疑的气氛可以让我更加投入一点,忘掉身边的世界。
电影确实很吸引人,一部分是因为悬疑推理的类型片,一部分是因为双男主的看点,两个人与电影以及角色特别契合,刘一波的张扬,何晨的深沉,两个人的性格互补与变化,两个人的互相成就,都诠释得不错,导演的镜头感很好,那一段何晨走进理发店暴打别人的长镜头一气呵成,设计得也很好,看得出导演的野心,色调与配乐都很喜欢,《当年情》、《少年壮志不言愁》一柔一刚,却都能在恰当的时候响起。
从电影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不会是一个能够马上追到凶手的故事,可是还是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漫长,漫长到毛皮厂变成了皮草城,漫长到为了姐姐的死想要自杀的小姑娘去做了小姐,漫长到妻子怀孕流产一颗心从期待到离开,漫长到早生华发,可是即使如此漫长的十九年,刘一波与搭档何晨竟然就是无法从案件中走出来,还越来越深地陷入其中,其中的酸楚无助与愤懑可想而知,刘一波是弘州市警察中的老油条,他圆滑而懂得利用规则,他盼望的是成为“副局”功成名就,可是没想到这样的小地方也会发生凶残的杀人案,志得意满的刘一波满以为可以一战成名,没想到等待他的是命运分配给他的搭档,以及无尽的痛苦挣扎。
何晨是连环杀人案中一位受害者的哥哥,他与刘一波截然相反,他沉默而坚忍,用超凡的毅力进入了公安队伍,又坚持不懈地追寻每一个线索,排查每一个地方,追寻每一个嫌疑犯,他是个轻易不展露情感的人,片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何晨对于姐姐被害自责得想要自杀的小姑娘说:你这样做,只不过是杀死你家的另一个孩子!
这句话无疑也是想要说给自己听的,他的每一天是多么惨痛,又是多么深的痛切让他毫无转移地坚守了这么多年,即使刘一波来来回回,他却如磐石一般一直坚守着,这份坚守令人动容。
19年的坚守总让人想起白银案,28年间,多少警察们为之努力,但直到去世,也没能抓到真凶,应该说看过了太多痛快的警匪片,这一部却让人开始关注普通的人民警察,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亲人,他们承受着比一般人更多的痛苦,他们也会无助,可是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责任。
刘一波最初应该是被何晨的坚忍所打动吧,所以才会坚持在跟这个案子,可是渐渐的,在目睹一次次的凶残后,他陷入到这个案子中,满心是不甘与挫败,这是一场善与恶的斗争,这也是男人之间的角力,做为一名警察,做为一个男人,他无法赢得这场战争,内心又被牵系无法放手,就这样轮回反复,这罪恶太大了,他被这罪恶降住了,也被这罪恶所控制。
让他烦躁,寝食难安,影片拍得很好的地方,就是将这种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让观众同样感受到那种痛苦与无力,片子讲的是破案追凶,却又不单单是这么简单,也是讲述人们如何陷入到一种情绪与困境之中,无法自拔的感受,就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无力的时刻,有那么多不甘心的爱情,有那么多想战胜的敌人,有那么多讨厌的上司与同事,有那么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可是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人生啊,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身不由己地深陷其中。
我们愤怒、无助,最后多数时候会屈服,少数时候会反抗,无论怎样,生活会向前,我们可以选择坚守或者逃避,可是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内心。
最后影片定格于何晨的双眼,那双眼睛透露出的是满足还是不舍?
是欣慰还是失落?
何晨在影片开始时说想回到十九年前,也许他想问问十九年前的自己:如果知道是这样艰难、这样痛苦,如果提前预知了这样的结局,还会这么做吗?
值得吗?
我想答案依然是值得。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
《追凶十九年》的故事让人联想到“白银案”,原型案件关注度如此高,要拍出自己的味道并不轻松。
影片不拘泥于类型片本身的悬疑形式,而是把大案做“小”,做在两个警员十九年的人生。
这是一个非常扎实的故事源起,有股中国西部《真探》的意味,主创试图回答了一个因何到此的悲剧宿命。
而这宿命之间,有着警员的不放弃,和冥冥之中自有轮回的回环。
一直以来,西部题材是稀缺的,从最初的《西风烈》形式感极强,到前几年段奕宏主演的《暴雪将至》,那种要讲出小镇恐慌的味道,还没有特别好的专门为三四线城区服务的题材。
《追凶十九年》一看就是小成本操作,依托一个“追凶”故事去讲当地的人情变迁,小切口,大时间轴线,整个叙事策略落回到人物上。
一个是一一直懊恼无法追凶的脾气暴躁的警员,逐渐面对妻子对自己的失望,但始终投入在案情的追查里面。
一个是因为妹妹被杀差点自暴自弃的警员,通过自学考取公务员,始终未曾放弃在茫茫人海搜寻。
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因为共同的任务走在了一起,主角刘一波起初本是暗自较劲,到后来生活不断经历惨痛,但查案慢慢变成一种本能。
直到悲剧反复重演,好不容易有的儿子掉了,而妻子也离他而去,他的人生才因为这件事彻底垮了。
他像普通人一样逃避,而搭档何晨却越发勇敢,始终不曾放弃。
当他看着周围渐渐改建的城区,受害者的妹妹开始做起了小姐,那种错落而至的岁月伤痕,对两个警员有更为深远的伤害…… 让我觉得亮眼的地方是理由两个男人逗贫的很多乐子,也是影院屡有的笑声。
刘一波常年不能让妻子怀上孩子,一直要被迫吃药,以及去看生理病,一回头遇到何晨也来调查,他刚想掩饰自己也是来查案的,大夫就提醒他别抽烟,把他的底给揭露了。
银幕满溢着男人难言之隐的尴尬,何晨询问,他回答,两个男人的感情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只是横跨在他俩的大山一直没办法走下去…… 整个影片还是充分按了影视剧的叙事节奏,人物始终悬着结果,抓不到真凶,却见受害者不断出现,一直消磨着两个人的意志。
里头闲笔带出了荒凉小镇的各种风土人情,打麻将的人生,路上被尾随的风险,警察在尽力而为,但人海茫茫,没有证据查案艰难。
最终发现真凶的一整段,只剩下何晨去对抗。
我们无法想象他在生命终结那刻,是否有一丝满足,距离案情十九年之后,他终于还是找到了凶手。
而凶手正如现实中白银案里头那样,是一个没有任何人性怜悯的人,甚至很普通,但他就肆意开展着杀戮,一切看上去如此徒劳,如此无意义,这种追查如此痛苦,耗掉两个警员珍贵的人生,换来的依旧是无尽的痛苦,但这大概就是警员守护群众的力量。
影片并没有着力在多少悬疑线上,牢牢扎实在做人物。
这两个难兄难弟,是我们那些还不曾放弃的的良知与较劲,但一条艰险的路,没有指望的路,总是让人要割舍如此多的疼痛。
最终凶手得以追查还好,更多案情可能还只待时间慢慢破获。
这种无力感,弥漫在各种细节。
整个基调配合影像纪录片式的粗粝感,是一个当下西部片可做的探试。
要说美中不足,我觉得表演还是太“拿着”了,可以更纪录片质感,更拍出演员扎根在西部底层的那种脏脏破败的感觉,那处给人没什么希望的地方。
始终有人有坚持,是珍贵的微光。
比较无聊的时候随便打开了一个片子,然而竟然出乎意料还不错。
能让人一口气把片子看完。
毕竟这是一个之前没听过的片子,而且豆瓣评分也非常低,所以有点出乎意料。
这个片子的故事以一种比较沉静的方式讲述出来,就像是导演领着观众看一本长篇小说一样的感觉。
整个片子的叙事方法,颇符合它的名字: 追凶19年。
在19年里,王泷正饰演的主人公刘一波从年轻干练雄心勃勃的警察,到最后变成了一个与妻子离散的瘸着腿买菜的半百之人。
另一个主人公何晨,在家破人亡之后,把抓住真凶作为一种执念,直至离开人世。
甚至王泷正饰演的主人公,被这个案子彻底改变了人生之后,已经放弃了对真凶的追逐。
这19年里,城市发生了变化。
城市里的人也发生了变化。
甚至主人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有真凶竟然一直没有变化,持续不断的犯案。
而刘一波和何晨的工作方式其实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情况很相像。
他们不是什么神探,没有老天爷的眷顾,也没有特别神奇的高精尖技术可以依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排查。
把这个城市从头到尾、由粗到细,一遍又一遍的过筛。
两个主人公就是普通的一线民警,他们的工作方式也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不厌其烦。
观众看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无能为力或者漫漫无期的感觉。
也不知道他们对这个案子一遍又一遍的排查,从各个角度进行筛查,到底有用没用。
就还蛮能感受到19年是如何的漫长。
虽然这个故事体现出了命运的无常,主人公的人生会因为一个连续的案件而发生了彻底的颠覆。
但是作为观众,我更愿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故事。
那就是虽然命运中存在着各种变换莫测,虽然很多事情都不是普通人能够控制的,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会带着执念去寻找真相。
虽然这个电影的结尾看起来不够文艺,或者不够深沉。
但是这个电影貌似不是作为文艺电影来拍摄的,而是作为一种商业电影,虽然他拍摄手法看起来有点文艺,但是它所表达的是普世价值观,所以必然会设置一个光明向的结尾。
同时这个电影有着一个比较让人纠结的点,就是导演的拍摄手法和他的故事类型存在着一种矛盾。
就是导演讲述故事的手法,确实有着一点儿文艺片的风范;故事里面又掺杂着很多文艺片的喜欢的宿命感。
但是这个故事从它的整体走向和结局设置以及结尾的感谢,又表明它是一个弘扬主旋律的商业片。
所以这种矛盾导致这个电影两头不靠岸。
还有导演很喜欢用旁白,两个主人公分别进行大量的旁白。
但是事实上没有这些旁白,也不影响观众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不知道导演大量使用旁白的初衷是什么,但是个人感觉这个故事相对比较简单,与其用大量的旁白还莫不如多设计镜头语言来表示导演的意图,能让影片更具质感。
整体而言,故事还是一个好故事的,导演拍的也比较流畅。
但是,感觉这个电影定位不是很清晰,不知道什么样的观众才是它的目标观众。
影片穿帮镜头太多,像99年的那个桥上居然出现了吉利博越SUV,很多不符合那个时代的车型都出现了,2019居然警察还在开捷达?
还有大排档上的好多电话号码。
情节一般化,各个细节比较零散,没有打伏笔,何晨死的还是有些突然,警察死的太简单,警察和家属时刻处于危险之中,这一部就是警察的悲剧
致郁,真实。
这两点是我观影之后第一印象,现实里有时就是这样明明看似一个普通的案子背后也没有什么保护伞,警方也把能查的都查了每次以为要水落石出了但最后还是不对,好像就是差那么点运气,但就是差这么点运气便使人半生深陷其中。
就像结尾那句独白“我多希望你能忘了这个案子,拥有新的生活。
然而我也清楚,有些事情它一旦出现在我们生命之中,就变成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最后案子终于破了刘一鸣坐在公交车上听着案子破获的新闻报道那个场景真的很真实,一个纠缠着你半辈子的案子,你的人生因为这个案子而转折,到最后在世人眼中至多是一起只会感叹一句凶手的残忍和对被害人的一声叹息,没有人会去知道、在意这新闻后面是两个警察的人生,少数人可能还会反过来责怪警察的不作为“一个案子查了十九年,这群警察果然只会对普通百姓耀武扬威真遇上穷凶极恶的杀人犯个个都成了孙子。
”我感觉这部影片有点像简化版的《沉默的真相》虽然故事情节有很大的不同,但主角人生经历的大纲是一样的,都是两个公职人员为了一个案子从此人生发生巨大变化,可以说两部剧的主角为了案件最后都导致妻离子散、潦倒落魄了却从未后悔。
我先说,《追凶十九年》是一部严肃的电影作品,细节构思扎实,创作态度认真,放弃了所有“爽”的编排设计,朴朴素素讲述了两位男主角和悬案纠缠的十九年人生。
千禧年初落后闭塞的小城市,连环凶杀的压抑,理想的破灭,现实的挣扎,坚持和迷惘,氛围营造地很到位。
(除了两位男主,长得有点太帅,蓬头垢面混在人群里也能一眼看出这俩是男主……两位主角,是因为一个连环杀人案,因为破案的执念、未破的不甘,放弃家人、放弃工作、放弃生活,失去信仰、失去希望、失去声名,活到人生格局里只剩彼此,活成汪洋中的一条船上的两个人。
之所以看出了其他想法,纯属我个人素质不高,低级趣味,思想不纯正。
(以下涉及剧透)(刘警官吊儿郎当娇小暴躁,长得漂亮;何警官冷漠生硬,高大能打,英俊;两人前期互殴,后期关系好了,相处也一直淡淡的。
)(俩人一个村一个村排查,刘警官在副驾上睡觉,何警官在驾驶座凝视一朵雏菊。
)(刘警官和妻子没有孩子,去医院检查,遇到何警官,何警官和他坐一起,问多长时间了,刘警官回答了。
)(我后来才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意思,刘警官是怎么了,而何警官问出口了,刘警官还回答了!
)(何警官被捅了,刘警官飙车送他去医院,一路哄着劝着他不要睡。
)(刘警官和人打架腿断了,何警官去看他,拿了一束花。
)(千禧年初的落后内陆小城,一个男的单独去看另一个男的,送一束花。
唉。
)(为了家庭和妻子的感受,刘警官退出查案去当片警,半夜在妻子睡着后,摸摸索索给何警官发短信,打了字又撤销又重新打,终于发出去,何警官秒回,刘警官对着天花板露出微笑。
)(后来在追小贼时相遇,两人在路对面相望,刘警官说我们半年没见了吧,何警官说两个半月。
)(片子里前前后后有几次他们站很远互望的镜头,也不说话。
)(刘警官后来不是警察了,落魄,遇到以前抓过的嫌犯,折辱他,说给小妞钱小妞会哄人开心,然后给刘警官塞钱让他喊自己哥…)(被暴打,这位的脑回路,我觉得他挨揍不冤。
)(何警官夜里站在小巷里,看着崩溃的刘(前)警官喝醉,栽垃圾堆里,再爬起来踉跄往前走,何警官哭了。
)(前面说了,何警官是个被逃犯捅了肚子一刀都面不改色的人。
)(还有很多,记不清了。
)(当然,还有最后那个可以给寡妇bot投稿的,让我和身边两位观众大哥哭成狗的结局。
)(上线流媒体后又去看了一遍,部分弹幕出现“他俩才是真爱老婆像小三”之类的不正确言论,感觉也不是我一个观众思想不纯正。
)
首先,不觉得是翻拍白银案~案情细节,破案过程,凶手刻画都太不一样了~白银案凶手内心封闭,不是影片最后滔滔不绝的,警察也没有最后放羊或者被杀~其次,更加不是杀人回忆,不能所有拍连环杀手杀害女性的,都说是仿照杀人回忆~最后,觉得剧情写的太弱了,不知道定位在哪里…连环杀人案,19年破案过程太弱了,有写到一点专业性东西吗?
还是想写兄弟情,那也写的不细致,除了那首代表歌一直放,还有什么其他刻画?
还是想宣扬我国公安干警的努力奉献,那为什么不好好写破案过程,如何团队协作,而不是一个二愣子因为妻子离家,就完全放任自己,哪里有坚韧不拔?
根本是家也没顾好,工作也没干好的反面教材!
现实中,白银案的警察在案件破获后貌似还和妻子复婚了~这个案件之所以19年后能破获,一个是公安干警的坚持不懈,另一个就是DNA技术的发展和利用Y染色体亲缘关系追溯在刑侦中应用,电影一句没说~根本原因就是剧本一般专业性太差~
看完了《追凶十九年》,这部电影没有当年的心迷宫令我震撼,但我觉得也算得上是一部不错有诚意的电影了。
评分很低,看了下主要是大家认为电影对破案本身的叙述比较敷衍潦草,缺乏悬疑片的该有的线索、推理、逻辑、氛围渲染或者爆发点,从而显得整部作品有着些平庸。
对警察形象的刻画略显不现实、两位男主之间的情感联结做得不够丰满。
另外一点就是模仿《杀人回忆》的痕迹较重。
我一开始也觉得它有点模仿《杀人回忆》,尤其是开篇第一个案件的呈现方式,俯拍的镜头和办案人员在现场的处理。
也许是致敬和借鉴,却没有很出色地展现出自己的风格。
但我觉得这部作品的立意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导演也在电影里表现出来了。
电影更多的是展现,在一个科学技术都不发达的年代所发生的连环杀人案件,是如何影响普通刑警,或者说一个拥有正义感、责任感的人的生活、甚至一生的。
一切事件都离不开天地人和,时代背景,现实条件,人本因素,都成为连环杀人案无法破获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这样沉重艰苦的岁月里,还是有人一直坚守着,坚持着。
在双男主还年轻且意气风发的时候,一人为了报仇,一人为了升职,但随着时间的沉淀,案件的破获似乎已化成他们的骨血,形成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责任。
另外,这种使命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意义,他没有家国情怀,或者惩奸除恶匡扶正义那样伟大,而是更接近平凡人对理念的追逐。
就像一部地狱模式的游戏,你一旦开启,走到一半,就舍不得放弃,一定要看看最后通关是什么样子,求得一个结果,你才会觉得有所值。
“有些事情,它一旦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就变成了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如果它终将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我们所相信的。
”就是这样的信念,让两名刑警——被时间困住的何警官,还有被生活抛弃的刘警官,为了一宗旧案,奉献了自己的人生。
或许它更加偏向剧情片,充满现实意义。
我相信,现实社会中一定也有拥有正义、有责任,有很多向他们这般默默无闻地,为自己、为社会,甚至为国家付出和奉献自己的人。
这样的人们无疑是伟大的,向他们致敬。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电影里,时代变迁对案件的影响这方面没有展现很多,普通办案人员被一个大案要案所牵连,然后又被时代的洪流冲刷,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影响着旧案,小人物如何在大时代里被裹挟的那种厚重感无力感不太明显。
感觉格局可以再拔高一点,可能电影的表现就更有力。
(也有可能是剧组资金比较紧张笑cry
很多细节,让我感到这是个用心的片子。
比如郭静走后混浊的鱼缸水,说明刘一波几天后才回家发现等等。
刘一波没当警察了,所以别人才会才敢到牌桌上嘲讽。
一个案子,两个人的人生轨迹被彻底地改变。
也许刘一波原本会有一个幸福的家。
郭静是打胎的,那一摔她没流产,但却感到心寒孤单,之前孤身走夜路回家,也不过是黑暗空荡的房子。
而何晨,一生都沉浸在这个案子里,兄妹俩都死在那个人手里。
何晨离开时是安详的表情,他从窗户飞出去的那一刻心里是宽慰的,他知道自己找到了凶手,这一生没有遗憾。
即使相框反光他也没发现背后的人,因为他沉迷于那些雏菊。
许多的连环杀手,就是这样。
看完哥哥说这个片子就是从白银杀人案改编的,还给我讲了别的杀人案,讲关于北方的那些蛮荒、荒凉,讲了警察屈打成招的事,又想想父母的经历,忽觉冤假错案或许真的有很多罢。
毕竟也是以暴制暴的暴力机构。
这些感慨不再多谈,默默奉献的英雄们,确是值得尊敬的,此篇本意也如此,本段不过引申闲扯罢了。
看完一看豆瓣竟然没及格,是对国产有偏见…?
或许从电影的角度来分析确实不是完美的,但绝不是不及格的片子。
看来以后也不能太过参考豆瓣的评分。
另外,和哥哥姐姐一起看的,为了看这个2020的2️⃣号FLAG破了。
害。
电影没有时代印记,角色扁平,剧情薄弱,虽然一股《杀人回忆》的味道扑面而来,但导演还是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东施效颦”。两个男主角一个生硬,一个木讷,毫无演技可言。如果《杀人回忆》是一道菜,那这位导演就是根本没有把它炒熟就端上桌了。
以为是悬疑片,结果是半纪录片?看完还是挺难受的
3星半,这部电影质量出人意料的好,甚至看完以后有一种怅然的感觉,当然这不是说他没有毛病,他也有很多平庸的地方,但它依然是一部很良心的电影,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里面提前出来的人味,但他跟《杀人回忆》实在是太像了,国产犯罪电影还在停留在韩国电影2003年的车尾灯后面,而人家的寄生虫已经成为奥斯卡第一外语片了,我们真的不能太沾沾自喜了
很平淡,很压抑。
导演懂视听语言,但懂得不多,故事不错,但失败的不只是人物塑造还有美术和摄影。一部拿《当年情》做主题曲的电影,却无法让观众区分当年和现在——无论人或物,这是很可笑的,就像决胜全面建成xk社会的大标语出现在剧中的2005年。另额外吐槽下,您见过一个视频app把凶手的大脸放在一部悬疑刑侦电影播放界面当封面吗?如此弱智的行为你猜猜发生在哪家app?
这是我国一年一度临摹《杀人回忆》的电影中,痕迹最明显,也是最具备网大感的。可真是依葫芦画瓢都画不好,每次推进剧情都是靠新案件出现,然后时间往后推几年,不断重复,线索到最后都用不上。用《当年情》的歌曲贯穿,看得出是想表现两个“拍档”在时间长河中的变化,可惜他们的兄弟情并没有铺开。剧本偷懒的地方太多,美术和化妆又真缺钱——两个警察叔叔的老年妆失败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前面没出现的真凶最后也化了老年妆?直接找个老演员不就得了。
超出预期的小成本电影。压抑的很,但值得一看。跟《心迷宫》《爆裂鼓手》风格有点像,沉闷压抑但有力量。
写实派警察与犯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没意思
剧情平淡残酷,好像是看到了真实的案情
全程以一首张国荣的歌曲《当年情》烘托情感的电影,只能说悬疑性很弱、情感把握的凑合,《盲山》女主角黄璐让人认不出了。“有些事情一旦出现在我们生命之中,就注定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们果然翻拍都搞不好,照着拍都不行,认真的粗糙的照猫画虎结果还是全面垮掉,《杀人回忆》本就不好碰,中间笑场2次,另外完全拒绝剧组选了张国荣哥哥的歌
#PYIFF# 不白银,也不杀人回忆,不伦不类,不惊不喜。
太压抑了。场景道具极度真实,但人物台词又舞台化的形而上,产生莫名的分裂感。然后在没有对白的镜头里更能接近人物内心。导演说片中警察被案子毁掉的生活很普遍,对比最后真凶的那几句,深刻替警察不值。所以,无论受多大的伤害也不要放弃自己的人生。
剧情实在是平淡 但是平淡又恰恰是导演的追求 演员很好 一点都不出戏 王泷正这么硬气的气质能把窝窝囊囊的底层人物演活 真的潜力无穷 他和王阳一起合作应该有惊喜
二星:网剧式拍摄,流水账式叙事,据说本片灵感来自“白银”,实质上还是临摹【杀人回忆】,但全程真是尬得不好意思,以后还是不要再浪费时间精力与金钱搞这种照猫画虎的作品了吧。
导演们,忘掉《杀人回忆》吧!!!!!!
电视剧质感的电影
虎头蛇尾
结构还成,作结的歌用的也挺好,但人物完全互为配角,各自为政,完全都没立起来,然后,唉这就结局了!?密度感太差了。我觉得这片子要再上升一个台阶,加点笑,有点喜剧元素就行了,主演们不需要那么用力,也能让观众放轻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