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对于当时圣诞流行文化形成的意义远大于本身内涵,所以现在看来未免有些无味,说教太多,狄更斯的小说里《雾都孤儿》《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都比这部好(为啥写这三部,因为我只看过这三部长篇)。
09年的迪斯尼动画版,大咖云集,用了3D+表情捕捉,脸叔出场时一下子就能认出来,还蛮好玩的。
不过这种3D建模方式显得很惊悚,是19世纪狄更斯小说里的暗黑伦敦,但不是迪斯尼。
后来迪斯尼也没再用过这种表现方式了。
总觉得圣诞节前电视里就该放着“圣诞颂歌”,BBC的老版更有感觉吧。
Christmas Carol 颂歌as doornail 门钉tuppence 两便士,两便士铜币,微不足道的东西delinquentany morselany scraps残羹剩饭, 泔脚fresh eelget lost滚开humbug1. 欺骗,虚伪2. 骗子dismalbedlam1. 喧闹的景象,混乱的场所for destitude穷困的、毫无的treadmill枯燥无味的工作〔生活方式〕2. (尤指旧时由人或牲畜踩动踏板使之转动的)踏车3. (锻炼身体的)跑步机,走步机means of warmthbalderdash胡言乱语,废话give willies是使到某人不安、紧张a blot of mustardcrumb of cheesea fragment of underdone potato未充分做好的;(烹饪)未熟透的dreadful apparition1. 特异景象2. 幽灵;鬼3. (特异景象等的)出现4. (行星、彗星等隐没后的)初现ponderous chain沉重的, 笨重的2. 呆板的;沉闷的counting housesquandered and misused1. not used to good advantage; "squandered money cannot be replaced"; "a wasted effort"forbearance 忍耐,克制;宽容last stroke of 12giddy up眩晕(尤指性爱带给人的快感和眩晕感)solitary childliable to fallattached to me对……有感情hooray万岁fiddlerit's your passcondemn with severity严格, 严厉, 苛刻2. 严重;剧烈3. 朴素;简洁4. 严厉的对待, 艰苦的环境seek me out 搜寻出……;在……中挑出dowerless girl1. lacking a dowrythe likes of mescabbard no sword<史>鞘meager meals瘦的2. 粗劣的;不足的;贫乏的man of the cloth牧师;教士bleak pauper's阴冷的; 阴郁的, 凄凉的2. 没有希望的, 暗淡的穷人,贫民,靠救济过活的人meager 15 bob a weekpray, no dallying随随便便地对待;不很认真地考虑2. 浪费时间, 闲混3. 调情a piece of my mind骂他一顿,给他好看odious, stingy 可憎的;讨厌的;令人作呕的小气的,吝啬的;缺乏的、贫乏的。
sb be sparedgrunts and growls咕哝着说低声咆哮着说ill whim一时的兴致, 突然的念头, 突发奇想, 异想天开hark(只用于hark at sb的形式)听听某人的蠢话, 看某人的傲慢样子naff off勒令开除:作为愤然解雇的信号而用于祈使句中old geezer. 人, 老头儿no refuge1. 避难(所, 处), 庇护2. 避难所;庇护者;慰藉specterbear ur companylead onnight waning fast1. (月)亏, 缺2. 变小;减少3. 变暗淡4. 衰落;衰败;没落;败落;消逝;减弱5. 退潮frightful fellowhaving a wobbly摇摆的;抖动的;震颤的disease catchingloiter about(在公共场所)走走停停,闲逛;游荡2. 磨蹭躲开dies a solitary lonesome deathsleep with light heartsdon't be grievedcourse are departedsponge away from the writingpoulterer's家禽贩,鸟贩prize turkey招牌菜delightful boy招人喜爱的half a crown9. 克朗(欧洲一些国家的货币单位)10. 5 先令的英国旧币(等于现在的 25 便士)walkerbarmy疯疯癫癫的deranged发疯了chirry-upnot a farthing less<英>(英国过去的货币,现已不用)四分之一便士2. 一点儿;极少量back payment逾期支付obliged to you感激某人a scuttle of coal天窗vt.1. 使船沉没vi.1. 快跑, 急走
3D 版的“人物动作捕捉”技术的动画片圣诞颂歌,在德国上映的第一天就跑到电影院尝鲜,第一次看“人物动作捕捉”动画片的3D版,个人感受相当不错,某些场景还挺震撼的。
值得一提的是金·凯瑞(Jim Carrey)一人分饰多角,在影片中饰演守财奴艾柏纳泽·斯克鲁奇(Ebenezer Scrooge)从儿童到老年的四个时期的角色,还有圣诞三精灵。
如果想回忆一下的查尔斯·狄更斯的原著内容:在http://publicliterature.org/可以找到A Christmas Carol的有声书和原著的pdf。
http://publicliterature.org/books/christmas_carol/xaa.phpEnjoy!
据我所知,在漫长的一年之中,只有在这时节,男男女女才似乎不约而同地把它们那紧闭的心房敞开。
——狄更斯《圣诞颂歌》
首先祝所有读者朋友圣诞快乐!
提到圣诞节,就不得不提这部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作品《圣诞颂歌》,来自英国文豪狄更斯的手笔,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狄更斯作品(很惭愧,看来还是童心未泯哈)。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如葛朗台一样的吝啬鬼斯克鲁奇因为三个幽灵的启发而最终开悟的故事。
刚开始,狄更斯用惟妙惟肖的笔触给我们刻画了一个骨灰级的吝啬鬼的形象,他贪婪、自私和冷酷到了极点,他舍不得为职员的炉火加一块儿煤;性格乐天的外甥好意邀请他参加圣诞夜的晚会,他却认为外甥是为了占他的便宜而推辞;所有的人都很怕他,连小孩都不敢和他打招呼,而乞丐也从来不奢望能从他那里分到一块铜板……然而,平安夜晚上出现的幽灵却改变了这一切。
他的老搭档马利化成的幽灵准备来“拯救”自己的老朋友,派了三个幽灵来让斯克鲁奇一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过去之灵”带他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个悲惨可怜的孩子在圣诞节被孤零零的遗忘在教室里,他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发誓要靠努力赚钱来改变悲惨的命运。
于是,他没日没夜努力赚钱,完全忽略了曾经美丽的恋人,恋人伤心离去。
斯克鲁奇看到这一切,悲从中来伤心欲绝……“现在之灵”则带他见识了自己的残忍与冷酷。
他看到了被他盘剥的职员的疾苦,看到了他们在贫困交加的状况下互相关心与支持的人情温暖,尤其是一个职员的小儿子丁姆正在被病痛折磨,没有钱医治而只能眼睁睁等死时,斯克鲁奇的同理心开始复苏了,内心那个柔软的角落似乎被触动了……“未来之灵”则让他看到了他目前状态持续下去的可悲下场。
他病卧在床,无人照顾,圣诞节到了也无人看望,死后尸骨未寒之际,身上的值钱东西就被人扒下洗劫,而当时触动他的小丁姆也因病离开人世……经过三个幽灵之旅的启示,斯克鲁奇彻底开悟,有如重生。
发现一切还来得及,他把自私和冷酷的面具彻底撕碎,而乐善好施的善良一面被彻底激活,于是用仁慈、爱心、善良、宽容来对待身边的人,生活开始充满温情与喜悦……于我而言,这部小说完全可以理解成一部心灵的成长小说。
三个幽灵让斯克鲁奇穿透时光明白了自己的起点与终点,让他封闭已久的内心开始重新打开,有机会去抚慰那个因为悲惨童年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内在小孩。
内心开放后,他也能逐渐感知他人的苦痛,因为懂得而慈悲,而最后死过一回的警醒则让他彻底明白了应该怎样不留遗憾的安排自己的人生。
据说狄更斯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是又哭又笑,完全沉静在了斯克鲁奇的感受世界里,所以主人公的情感转变才会显得如此真实与动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狄更斯写给自己的心理疗愈的自传。
结合自己的心理辅导的经验,我也从这三个阶段来分析一下心理疗愈的过程与意义。
拥抱和安抚内在受伤的小孩这是心理疗愈的起点。
我们很多的情绪问题其实都是和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关。
正如斯克鲁奇的极度吝啬来自于自己悲惨的童年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创伤体验。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去认识内心的恐惧、羞愧、受惊吓等情绪,因为我们不去面对,我们就会用保护层牢牢的把自己包裹起来,而丧失与脆弱层深刻接触的机会,拥抱自己的脆弱,直到最后进入到自己的本质层,那份赤子之心的纯真,爱与信任,以及平和的喜悦。
(参考前文活出力量感:如何抚慰受伤的内在小孩?
)
如图所示,最外圈,我们称为保护层,在这一层,我们通过各种奋斗忙碌、拼命工作和挣钱、各种炫耀、取悦和头衔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以保护我们易受伤的脆弱情感;第二圈是我们受伤的脆弱情感层,是我们经验恐惧和羞愧的一层,柔软和开放在受伤后失去了安全感和信任感,脆弱感中混杂了害怕、孤独和羞愧;最后,中心的内圈是存在的核心,是我们本质的位置,在此空间中我们是舒畅灵活的存在。
在这个中心,生命是深深放松的状态,能欣赏自己的独特天赋,无须奋斗来证明自己。
我们的内在旅程是要去重新发现自己的本质天性,卸下保护层,逐渐进入脆弱层,直到最后达到本质核心,去重新拥抱那种深深的放松和满足感,平和喜悦的幸福感。
2.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同理心如果你看过《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这本书,那么你可能就能明白人类暴力的减少,同理心的复苏是重要原因之一。
而这份同理心的复苏与大家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密不可分。
所以,角色扮演一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原因之一就是他有助于换位思考,体会到对方的情绪和伤痛。
角色扮演疗法是由精神病学者莫雷诺提出并发展的,这种治疗方式被称作心理剧。
也是行为疗法的一种,目的在于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使人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
在角色扮演中,人们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
我在非暴力沟通的训练中就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有一次,来自纽约的非暴力调解大师让我们进行角色扮演,当时和我搭档的是一个日本的大学女教授,我们扮演的场景就是一对冲突中的跨国婚姻夫妇,我要求“妻子”和我一起回老家过年,但“妻子”性格比较内向,特别害怕喧闹,很犹豫,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和我回去了。
但是“妻子”有各种不适应,而我又疏于照顾她的情绪,导致她觉得无法忍受寻求婚姻咨询。
而我的角色却觉得小题大做,于是在咨询师面前开始陈述,我故意让自己的角色演得比较强势,当“妻子”在陈述她在我老家遭受的种种委屈的时候,我装出一副很不屑的样子针锋相对,这个时候,饰演“妻子”的那个大学教授竟然说着说着就哭了!
后面我们分享角色扮演体会的时候,她说我的强势和满不在乎的样子真的让她觉得很受伤,很多的委屈没法说出来,堵得特别难受,就哭出来了。
这句话突然让我一震,因为我老婆有时也会抱怨我在说服她做一个决定的时候特别强势,并且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劲儿(我自认为是韧劲),她也说觉得挺受伤的,但是我并没有当回事。
但是这个瞬间,我体会到我的强势有多么伤人了,一个角色扮演的陌生人都被我逼哭了。
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很像斯克鲁奇看到让他牵肠挂肚的小丁姆受苦的感受,忽然就懂得了对方痛在哪里。
3.向死而生,明白自己的目标乔布斯说:“记住自己不久就将死去,这是我发现的最重要的工具,帮助我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
因为几乎所有事情外人的期待,内心的骄傲,对于失败或出丑的恐惧所有这些事情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只留下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向死而生的乔布斯把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
斯克鲁奇最终的大彻大悟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结局,那是他不想要的,有太多的遗憾与后悔。
他明白了什么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斯克鲁奇是幸运的,因为幽灵帮他看到了内心的恐惧,他还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很多人可能会感叹这只是个童话,生活中很多的悔恨已经铸成,无法重来一次。
我能理解这种遗憾,但是我并不同意据此作为不再改变的理由。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要改变永远都不会太迟。
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拥抱自己内在的小孩,明白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善待亲人,享受当下,活出那个内心丰富而敏感,真实脆弱却又韧性十足的自己。
微信公众号:陈历杰
新浪微博:历杰陈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不知从哪看到说,这是初中生作业,好奇找来看了。
开头看到改编自狄更斯小说,开始感觉不对劲,点开之后,雾草果然台词好文艺。
企鹅看的双语,很有用嗯。
动画做的写实且精致,真实到有点吓人。
剧中镜头视角多次在高楼间穿梭飞跃,再加上最后和死神的追逐画面,感觉去电影院看3d的话一定会更加震撼。
内容嘛就是个吝啬鬼老头,在圣诞夜前碰到了老友的灵魂和3位精灵,带他从第三视角看了他的过去、现在、未来,一晚上后老头改过自新,从阴森吝啬怪老头变成开朗慷慨好老头的故事。
主要是画面太写实了,老头好友那个突然断下颚(连嘴都裂开了!
说话得“手动”活动下颚)着实把我吓了一跳,难怪他出场就有个绳子在头上纵向系了一圈儿。
第一位精灵,脑袋就是火,拿个帽子就是封面老头骑着的那个帽子(封面诈骗,我开始以为是什么老头主角的喜剧,毕竟是初中生看的作业啊喂)老头小孩和青年时候都是快乐友善的,有朋友有老师有喜欢的女孩(圣诞夜舞会上一见钟情)。
但是到他们婚约后,老头开始看重金钱,爱人离开了她。
(不好评价,毕竟钱的确很重要。
)老头有点难受要求离开,火焰脑袋不为所动,脸变成了很多人的样子,老头一把抢过帽子扣在精灵头上,结果精灵爆了,帽子带着老头上了天飞的老远。
(就是那个诈骗封面)第二位精灵是圣诞老人中年健硕版。
笑声洪亮,举着个施法的火炬,自带一堆礼物。
带着老头通过透视地板看了他员工,他侄子是如何度过的圣诞夜。
他们都在为他干杯,祝他健康。
老头被感动到了,想做出改变了。
然后这个精灵,突然变得衰老,袍子下面生出了两个瘦骨嶙峋的小孩,一个男孩是人类的无知,一个女孩是人类的欲望。
俩小孩对老头面露凶相,突然扑向老头,一边重复着老头对募捐者说过的冰冷的话一边就长大。
精灵也如他所说很快结束了人间短暂的寿命,老去腐朽变为尘埃。
最后一个精灵是死神,基本只有影子且一言不发,让老头看到了他死后,路人的奚落与调笑,员工孩子的死去,仆人的鄙夷和盗窃,欠款人的窃喜 ,最后死神要带他走,老头拼尽全力逃开,并恳求死神想要改变。
最后他落入棺材中,梦醒。
原来只过了一天。
后面老头彻底开朗起来,给员工送烤火鸡、给募捐人捐助,和路上的募集者一起唱歌。
很和谐的结局。
不愧是狄更斯小说原著,感觉处处都有隐喻。
老头开始的话虽然吝啬冷血,但我觉着他说的有的话未必不对。
第二个精灵也说了,私吞募捐款的会受到惩罚,怎么说呢,那俩募捐的膀大腰圆没脖子,我觉着不像是大公无私的好人。
第二个精灵袍子下的俩小孩,基本就是社会救助小孩们的缩影了吧,皮包骨头,对陌生人充满戒备。
若不给予一定的照顾与引导,长大后很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总之这个名字和这个封面,欺骗我。
o(╥﹏╥)o
其实我想给三星半的,因为里面的动画人物实在是太丑了,还带着标准的美式动作,一点也不像19世纪的英国,虽然有种种不足但是剧情完全忠于原著,对的起狄更斯,但还是因为人物形象太丑实在生不出圣诞节的喜气来,是一部不太适合圣诞节看的圣诞电影。
我还隐约记得小时候米老鼠版的圣诞颂歌,那个版本现在看来虽然粗糙,但是足够温馨,发人深省,又没那么恐怖,那个才是我心目中的圣诞颂歌,可惜找不到了,有看过的亲记得给个链接
《圣诞颂歌》的故事结构很特别:由果寻因。
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发现人生的过程原来走得如此不堪,当觉醒了,改变了对生活的态度,心也温暖起来,行为也善良起来,人生也美好起来。
改变源自内心。
影片主人公的设定,是一个对金钱的迷恋失去了所有的人,他只用金钱和利益去衡量事物,人们都讨厌他。
导致他性格孤立猜疑,疑神疑鬼,杯弓蛇影;他压榨雇员,借机生财;他谩骂乞丐,冷眼一切;他忙忙碌碌,却不屑与他人交往。
活着的趣味就是如此吗,他快乐吗?
他已经没有体会温情与快乐的内心了。
点题来了:就连圣诞节他都不屑一顾,因为这不能给他创造任何直观的收入,他穷的只剩下了钱。
转折点:圣诞节前夜,主人公遭到了被他害死的冤鬼的报复。
鬼魂引来三个精灵,可以分别看到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他看到过去的自己快乐、幸福;现在的自己自私、冷漠、孤独;未来的自己惨死家中,没人参加他的葬礼,财产也被生意伙伴霸占。
看到人生结局的他,震惊了,恐惧了,他彻底醒悟到必须要改变自我。
逆向的人生,看到自己。
其实是我们自我反省与自我剖析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有许多事,结果是可以预知的,那么就请在过程中,做得更好。
过程通向结果,只有把过程做好,结果是什么,自然就会是什么。
可以说,结果是过程必然的归宿。
三个小精灵引导人们,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让过去没有过多的悔恨和遗憾,只有珍惜现在才能创造美好未来。
这样心理建设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种行为准则,希望人们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反省自己,约束自己,改变自己,这些准则让人们少去了“吃堑行恶”的过程,就像一位良师一样直接让人们“长智和升华”。
这可能是电影所要传达给我们的。
即便科技那么发达的现在,为什么人们仍会心理暗示,自我激励,后来我慢慢发现,心理干预的魅力不在于他的真假,而在于他所宣扬的内容,以及在人们心中所起作用,如果能让我们更好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就有存在的意义。
心理暗示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积极向上的,善良的种子,同时也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是当今时代心理学被赋予这部电影的新的精神。
钱?
地位?
还是温情、信任、助人、感激、友善?
男主埃比尼泽曾经冷酷无情、钻进钱眼、拒绝温情的时候,他是那么坚定,但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很可悲,世界很丑恶。
他那时候可能不觉得自己冷酷,而自认为是理性和公正。
是什么让他改变了呢?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看过去、现在、未来;去看伤害过的孤魂野鬼的悲惨境遇,警告你小心步入他的后尘、让你去看一直逃避的多舛的命运、去看真诚对他的人,近到纤毫可见;去看他自己的坟墓,感受到彻骨寒冷,能触到墓碑上的文字、葬身之处的深渊就在脚下;去看无动于衷的未来,绝望之路上,恶灵的追逐,恶人的可憎,命运的渺小、死后的可悲。
旁观者的角度让自己不再自以为是,丢掉了他人在你面前的遮羞布,被虽然被你伤害却依然感激你的人感动、被厌恶你入骨的那些人震动、被贫穷但依然充满人性光芒的人激发。
旁观、共情、去掉逃避和伪装,就能激发内心的善,想要远离孤独而又被人憎恨的一生。
友善、积极的生命观不是出于恐惧,而是见到了众生百态,理解了前因后果。
对于我,虽然没有精灵的引导,但我自己可以成为精灵,看我过去,看我现在,看我未来,客观的看,充满感情地看。
直视曾经的逆境、直视曾经的后悔、直视他人的厌恶和善意,然后决定自己人生真正的追求。
罗伯特·赞米基斯的圣诞情结又一次作祟,这次他不走《极地特快》里童真纯美的圣诞路线,而是捣鼓出这样一部阴冷怪诞的《圣诞颂歌》,继续编制他的银幕圣诞梦。
和《极》里可爱俏皮的孩子们与憨厚善良的列车长搭戏不同,《圣》里他选择鹰钩鼻守财奴为主角,讲述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影片始终弥漫在伦敦阴暗的色调之中,绝大多数剧情都在恐怖片的氛围中进展。
《极》请的配音演员是赞米基斯的老搭档汤姆·汉克斯,他声音和他本人一样踏实可信;而《圣》则启用金·凯瑞和加里·奥德曼搭戏,一个怪诞无边,一个反派经典,完全和前者走相反的路线,一种有别于《极》的成人化。
导演应该清楚:“只有足够的冷酷阴暗才能衬托出最暖人心的温情。
”很高兴赞米基斯这次没有继续走向犬儒的极端,虽然这仍然是一部不掉血肉不痛不痒的圣诞季商业片,但至少不专属小孩了。
这部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似乎给我们提出两个终极问题:1.是否经历过死亡或大难,才能懂得珍惜生活的幸福?
2.回顾一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究竟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想要的?
当我还是中学生时,罗伯特·赞米基斯的圣诞前作《极地特快》中仅仅一首“when christmas come to town”就把我感动得流了泪,如今读研的我看过《圣诞颂歌》依然有那种触动,却不那么深了。
制作逼真得像恐怖片,吓哭熊孩子必备说几个剧情上的弱点吧 1.一个人的乐善好施是不可能拯救所有贫苦人的,你不可能让资本家停止剥削,逐利是资本主义的本质,就算让所有的资本家都在圣诞节这一天停止剥削,救济穷人,也不过是让穷人可以被剥削得更久。
2.Scrooge成为这个样子是有原因的,但动画里没有讲清楚(我会再回溯原文看一看),比如为什么他的父亲不让他回家;他当学徒时,他的老板明明是一个很好的人,那时的他也活力四射,对生活充满爱,为什么后来会变成那个样子;还有就是他和妻子(女友?
)的break down,他和侄子一家为什么不来往(他明明很爱他的妹妹,以及妹妹什么原因死了) 3.他的侄子明明那么能言善辩,看起来也不穷,还广交好友,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政客吧,按照美国权钱结合,权为钱服务的尿性,Scrooge应该好好培养他的侄子,让他的侄子做高官,这样他才更好赚钱呀现在就能想到这些,总之我觉得 Scrooge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他没有传统动画里反面人物那么的drama,他是冷漠、傲慢、贪婪的缩影,是你我都曾有过的阴暗想法。
一幅画面里同时出现三张Jim Carrey的脸,表情帝这回可在Robert Zemeckis的神捕捉里完全释放了一把。可惜在去年高品质动画们的强力夹击下没能突围,实属遗憾。Robert Zemeckis可是最会讲圆满故事的主。
抱歉,狄更斯先生,我真的不喜欢这个故事
to be generous
像喜剧的惊悚片
用這樣的技術拍一部恐怖片就真正屌了
昨天英国大使馆推荐了几部圣诞主题电影,第一部就是最爱的《真爱至上》,所以打算这几天看另外几部没有看过的。好吗,这部大部分时间是恐怖片,对吝啬的孤单一人的单身汉进行了死亡恐怖威胁,虽然最后他大方起来,获得了雇员、亲戚、社区的欢迎,但看起来大部分时间还是不舒服啊!
应该是不错的片子。可是不知道为啥 小时候看到里面的人的时候觉得害怕。现在也是。
不是我的菜.可能年纪大了吧,没有觉得最后的自我救赎有任何感人和共情.可能只有主要角色是根据演员本身真实相貌建模算是个亮点吧
泽米克斯这个技术狂人除了秀动态捕捉和3D,还会什么?!
有点吓人的说..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mean man身边的人都时刻be nice等着他想通变好人,不是每个圣诞节都好,但wish u a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我真特么快睡着了……迪斯尼……
好恐怖的动画片,被这名字欺骗了,连现在之灵那段也让人觉得恐怖,人真的有这么容易改变吗,上帝爱世人这句话,跟“老爷保佑”一样扯淡,技术很赞,看完之后也很想去看原著,可是。。。拍成动画片真的很恐怖。。。
前半段在忍受,后半段跳着看了看。无聊之极。
怎么把盖瑞弄那么挫啊囧……
噶温馨的 结局好温暖好开心的 符合圣诞节日气氛~~
还是为我喜欢的名著作品多加一分吧,影片建模太过真实,以至于都没有动画的真实感了。第二个幽灵的回顾部分,表现形式不满意!在此抗议
迪斯尼的片子越来越不能入眼了~~~
一个不喜欢圣诞节的老头遇到了三个精灵之后改变想法的故事,还行吧,有吉姆凯瑞的加盟,还算值得一看。但故事还是太弱了,怀旧的成分多一些。
时隔境迁,金凯瑞又回来了.
人性总归是善的,只是需要被发掘,有些人隐藏的深,有些人在外人来看甚至没有,其实主要看对谁。动画不错,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