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海边的小镇、空气中弥漫的雨雾、苏格兰。
整部片的色调和场景非常怀旧复古,冷冷中透着一股微弱不易察觉的温暖,跟故事情节很应景。
一个孩子从小面对父亲的家暴,甚至致残,跟母亲、外婆一起生活,东躲西藏,居无定所。
尽管如此,他心中仍然充斥着美好,特别是对那份缺失多年父爱的向往,或许他记得曾经那些模糊的往事,你也可以认为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那又何妨,他的世界是那么清澈明亮。
母亲莉兹编造出的“父亲”形象并和法兰基保持书信来往,维系着小法兰基对父亲的憧憬和向往,是这个孩子童年最大的精神寄托。
然而现实总会照进梦想,无论如何会有要面对现实的一天,谎言不可能编造一辈子,人也要学着自己长大。
一个孩子如何去接受破碎的现实?
这会对他心灵造成多大创伤?
出乎意料的是,法兰基无比坚强懂事,经历了假父亲短暂陪伴的美好时光,他知足了,深深体会到了父爱的美好,之后便是真相,聪明的他通过母亲和他的谈话,已然知道了自己亲生父亲的近况,可能也唤起了关于亲生父亲种种不堪回首的经历,没有哭闹、也没有情绪的崩溃,只是无比平静地去接受一切,不禁潸然,经历过苦痛和磨难的孩子就是这么善良坚强。
很庆幸莉兹和小法兰基身边那么多善意,玛丽的善解人意、外婆的刀子嘴豆腐心、船员“爸爸”的体贴关怀,相信法兰基和旧生活告别之后会幸福,同时也为莉兹这位母亲感到自豪。
现在社会环境下,人们教育孩子,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物质条件、最好的小区等等等等,其实大家都忘了,给予孩子最美好、最有用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层面的一路相伴不离不弃!
精神上的富有远胜财富和权力,拥有他的人将会温柔善良、坚强勇敢。
一个人的性格缺陷不仅给妻子更给孩子带来这么多伤害,影响了妻子一生的幸福,影响了孩子的童年还有成长,幸好他们遇到了一位绅士遇到了自己的幸福,但是也经历了诸多痛苦,孤单、恐惧、失聪、没有父爱的悲伤、被同学嘲笑等,一定要做到那个可以给予别人幸福的人,也一定要找到那个可以给予自己幸福的人,做个温柔、执行的暖暖的人!
九岁半的失聪男孩,单亲的妈妈,爱吸烟的老太太会自己给自己涂红色的指甲油。
还有那个内双蓝眼睛的男人穿着沉重的大皮靴,在最后片尾的卡司里写着The stranger.故事发生在一个Typical的冬天。
雾蒙蒙的海港,街道边没有什么海报,橱窗被大铁皮替代,间隔着涂满了红。
小镇,几乎只有鱼和薯条的餐厅,单调的早餐,每天只看同一份报纸,连威士忌都没有颜色。
画面五分之一处的艾米莉从左侧低着头快步踱到右侧,陌生人带着小男孩踩着海边的泥水从右跑到左。
一个跑的快,一个跑的慢,好像两个抽离时空的交错。
跑得快的那个,是艾米莉的插曲吗。
跑得慢的那个,是艾米莉的人生长信的开端吗。
亲爱的,Frankie. 单亲的Emily,扛起了能做到的所有。
带着孩子离开粗暴的丈夫,供养自己的母亲,用信给孩子编着看起来蹩脚的故事,在故事要揭开谜底的时候,续上另一个开端。
老太太在看不到的地方挡掉子弹,用指甲油和红酒杯还有那些年轻的故事们鼓励你热爱生活。
杂货铺的老板娘、船上的水手、拉小提琴的美人鱼、讨人厌的同学打完赌信守承诺,更别提那个眼睛深邃的陌生人。
每个人都是最温暖的一面。
只为了维持这个Delicate的美丽。
9 Crimes9.4Damien Rice / 2006We might kiss when we are alone.When nobody's watching.Stranger临走时额头抵着Emily, 许久才留下一个浅浅的吻。
那个男人不会再回来。
这份美好太易碎,像那个被Frankie踹到衣袋里的Champion stone打出的水漂。
Dear Frankie, 谢谢你陪我造梦。
法兰基是一个羞涩柔和的聋人(非生理性无法说话)男孩。
他并非天生如此,耳聋只是他那个狂躁的施虐狂父亲家暴下的产物。
但那时的弗兰克还很年幼,所以他的母亲—利兹决定带着孩子逃离,为了坚定自己,排除软弱,她带上了强硬的母亲一起。
她们过着频繁搬家的生活以免被丈夫追查到下落。
但是利兹决定不告诉法兰基这个坚硬冷酷的事实,而是为他织了一张温馨的网。
她告诉法兰基,说他的父亲是一个飘扬海上周游各国的勇敢海员。
法兰基一直深信不疑,并且坚持与自己的“父亲”通信多年,在信中交流感情,触摸彼此的生活。
而实际上,所有的信都是利兹在当地的一个小邮局寄出的,以法兰基父亲的名义。
借以这些信,她修补着那个白色小谎言,同时也窥视着法兰基的内心,生怕他在没有父亲、缺少男性气质的家庭的成长中出了一丝一号的差池。
法兰基在信中书写自己最近做了什么,交了什么朋友,上一次心情有波澜是什么时候等等。
利兹随意捏造了一艘在邮票上看到的船的名字,没成想有一天,这艘船居然真的航到苏格兰港。
法兰基开始期待,那个在信中亲密地称自己“亲爱的法兰基”的父亲、勇敢高大见多识广的父亲,会不会来见自己呢?
利兹遇到了一个难题。
在多重考虑下,为了不让法兰基伤心,也为了让他更投入这个谎言,她决定雇用一个男人来扮演“一天的父亲”。
这个故事很像我们小时候阅读理解总见到的那个故事:一个女孩儿很自卑,后来,她突然开始收到匿名的百合花,在每一年她的生日,从未迟到过。
她的母亲加入了她的幻想,她们都猜测那可能是某一个暗恋她的害羞男孩子送来的。
一年一年,这些话陪伴女孩度过了起伏的青春期,实现了自我认同,她不再自卑,开始阳光的面对生活。
后来她成人、恋爱、结婚、生子。
那些曾经占据生命中最大部分的百合花慢慢退居二线,她都有点遗忘,但更多是习以为常。
她一直不知道究竟寄花的人是谁,直到母亲去世的那一年,她没有收到百合花。
从那以后,她也一直没再收到过百合花。
不同的是,那个故事中的女孩儿有父亲的陪伴,但是法兰基没有。
而且另一个更大的不同是——法兰基从一开始就知道信是母亲写的。
但他没有拆穿,而是将计就计,用母亲的方式让她知道自己的想法,告诉她我很好。
片中涉及家暴只是寥寥几句话,我们无从推测法兰基是否记得那件事,但是法兰基受此伤害是肯定的。
从精神分析角度说,就算有“童年失忆症”而无法唤起对确切事件的记忆,其留下的坏影响,也一定是显著的。
家暴让他的父亲从此缺席,家暴留下的“礼物”让他从此无法听到世界的声音而被磨练成一个唇语高手。
虽然他一直是“幕后高人”,了解这一切事情的运转、走向,却还是没有控制住加入了这场戏。
他为”爸爸“和妈妈创造出了空间,他偷偷藏下了”爸爸“给自己的适合打水漂的石头,他在小伙伴刺激他”我打赌你爸爸不来看你“的时候情绪失控地抚摸着墙壁上的游船瓷砖。
他终究只是个小孩子,也许家暴让他太早懂事,太早了解了大人的辛酸,所以变得善于察言观色和隐藏情感,却总会有坚持不住的时候。
他的情感需求有时候被这个太在意不伤害他而有点不知道怎么去爱实际中的他的母亲忽略了。
因为背着这个太沉重的担子和“谎言”,这个母亲是神经质的,一旦法兰基接近这件事情的真相(她并不知道法兰基的洞明),她就开始手忙脚乱地掩盖。
法兰基被同伴怂恿去翻母亲的衣柜来找“爸爸会不会来看我”的证据时,利兹脸色阴郁地走了进来,怒斥他们,对那个来做客的小女孩亦毫不留情。
如果我是法兰基,一定会很伤心的。
我是聋人,但那不是你的错;我没有父亲,那也不是你的错;但是如果我的母亲出于保护而游荡在过去却不肯参与我的现在与未来,这就是你的错了。
他不戴助听器,也是为了不让母亲内疚,而他早已释然自己听不见的事实,还能对同伴的嘲讽一笑置之。
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充当着纽带与治疗者的角色,他们是家庭的观察者,而越是投入这种观察的孩子,对家庭的关心也就越多,法兰基就是如此。
他试图治愈过去留给母亲的伤以及她的自罪,希望能够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孩子不知道、不懂,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吵架,孩子劝阻安慰,却被家长挥到一边说“你不懂”;我们以为孩子不知道,所以在有些小事情上欺骗他,比如告诉他游乐园里有怪兽,然后回避孩子想去游乐园的愿望自己窝在沙发里看报纸。
而实际上,他们知道爸爸妈妈因为某一个阿姨吵架;游乐园根本没怪兽只是爸爸不想跟自己去。
孩子的心那么脆弱,又是那么值得爱护。
说几个点吧:1、法兰基开口讲话。
面对杰拉德.巴特勒客串的父亲告别,情急之下,聋孩儿小法兰基竟然开口讲话了,啧啧。
2、冠军石。
接过父亲递来的冠军石,法兰基作势要顺势抛出手,转念就珍而重之掖起来,转而抛出去另一块平凡(木有被父亲开光过的)石块。
3、家暴。
小法兰基的生父是个怎样的一个男人啊,纵然到了生命最后光景,也要拼劲全身气力,施暴。
啧啧。
好可怕的男人,所谓的暴虐到S,说的就是这样人吧。
不敢想象,小法兰基和妈妈,经历过怎样梦魇般生活。
4、自救本能。
幸福平凡生活的记忆很少,但是,暴力/变故生活里,恐怕记忆会比常人要早。
所以,小法兰基在妈妈爱的护佑里,渐渐宁愿相信那个存在于信件里的船员爸爸。
那是逃离黑暗记忆,自我救赎的一束光吧。
5、爱情。
杰拉德.巴特勒那个父亲角色是客串的,但是,感情是真挚的。
是小法兰基的信赖(那个熊抱)和渴望(明知是母亲的善意,也宁愿把握住这次机会)以及妈妈艾迪丽.莫蒂默的柔中带刚和散发着母性/慈爱的美丽,鼓舞/促成了这个本意是临时客串/救场男人怜妻惜子般的爱意。
给好评,8/10分吧。
很后悔,没有早点看这部影片。
《法兰基,我的爱》是一部令人感慨颇深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母爱、谎言与成长的动人故事。
影片于2004年上映,主演包括杰拉德·巴特勒、艾米莉·莫迪默和杰克·姆塞洛纳,他们在片中展现了出色的演技和深厚的情感。
哦,对了,女主就是《书店》里的女主。
影片中的母亲角色艾米莉·莫迪默,将一个单亲妈妈的坚韧与脆弱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她为了儿子法兰基,一个聋哑的九岁男孩,不惜编织出一个冒充的父亲来遮掩亲生父亲家暴的事实。
这一行为背后,是母爱的深沉与无私,她希望儿子能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拥有一个自信的人生。
在女主经历前段悲惨的婚姻和恐惧不安的生活后,影片通过周围充满善意和友谊的环境,以及一位拯救世界的男人,为她带来了加倍的补偿。
这种补偿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让女主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影片中母子之间的关爱和感情非常细腻,让人为之动容。
尽管母亲为儿子编织了一个谎言,但这个谎言却成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在谎言的背后,是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关爱和期望,她希望儿子能够快乐地成长,不受过去的阴影所影响。
而儿子也在母亲的关爱和谎言中,逐渐找到了自信和勇气,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此外,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成功。
杰拉德·巴特勒饰演的冒充父亲,虽然一开始让观众感到有些不解,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逐渐理解了他的动机和善良。
而法兰基,则将一个聋哑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的结尾也让人印象深刻。
当真相大白时,观众不禁为母亲和儿子的坚韧和勇气所感动。
他们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但最终都勇敢地面对了现实,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种勇气和坚韧,不仅让人为之动容,更让人为之敬佩。
在善意的谎言中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单亲妈妈的心酸,聋哑又单亲孩子的孤独,原生家庭的阴影,这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看哭了我们。
细腻动人,又绝对温情。
妈妈遇到了帅帅的“假爸爸”,这个结局我们很喜欢!
电影:《法兰基,我的爱》国家:英国上映:2004导演:肖娜 · 奥尔巴赫主演:艾米莉·莫迪默、杰拉德·巴特勒、杰克·麦克洪豆瓣:8.5======2024年,继续我的1000部电影计划!
大家好,我是亿亿!
今天给大家推荐1000部电影的第57部:《法兰基,我的爱》-over-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疲惫的现实里 就一点点回忆都能让我如此愉悦唉 最近是如此的身心俱疲 完全没有精神生活虽然也很很幸福 但是也有一些失落取名我的第一部电影 其实并不是我所看的第一部而是因为记忆力好像是这部电影将我带入了电影 这个斑斓的世界让我想一部一部的看下去
对于孩子来说,父爱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法兰基一直沉迷于与父亲的信件联系;对于母亲来说,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更重要的事情,所以妈妈不停的搬家中,与此同时为了了解失聪孩子的心理,不停的假装父亲与孩子对话…这也就有了那艘船的存在,也有了假爸爸的故事,阴差阳错,阳差阴错,母亲的最美谎言又何尝不是法兰基给予妈妈的保护呢!!!
很温情的一部电影,感动
I decided to borrow this DVD when I was in uni lib this morning, cause I forget Ive watched it. However, its proved to watch it again is the best choice Ive made. Because of Emily Mortimer, my beloved actress from newsroom; because of Gerard Butler, the guy who was in 300, Phantom of the opera, and how to train ur dragon; because of the familiar and friendly Scottish accent; because the story happened in Glasgow; because of the sea, sailing and navigation stuff; because it's a simple but perfectly moving story.By the way, I really enjoy Scottish people's preference toward "wee" and "cheers" now, see, everything changes.Notes:He is a smart wee cookie. ( Ive heard this sentence twice, very impressiveHe is a champion lip-readertake a seatWhen I was at your age, I lived so close to the sea that I could taste itcheeky wee devil ( The librarian doesn't know Frankie is deaf, and was so annoyed by this boy, soooo funny lolI will move mountains to get if for youWe crossed the equatorSorry I havent written for a few days, things have been very busy here-Everything OK for you?-Everything is fine, absolutely finepursemermaidYou wanna know, but u dont wanna know, trickyI was a betting man, but Im notHalf now, half later 先给一半,事成之后再给一半Its a bumpy skimmer, get a flat one, so it skimsat the quayBlood is sticky than water, he is your flesh and blood after allTake it or leave itHe was not born deaf, its a present from his fatherId be honored to take itIll check it for you, just to be on the right sideTime is a great healerIt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如果你没有办法来,我能理解’,他写道。
随和又详细告知‘父亲’足球训练的详细时间和地点。。。
旁白读着Frankie写给父亲的信,平静的童声中藏着孩子最朴实的期待,我们都懂,因为我们年幼过,也那样诚挚期待过。
是的,我懂得你的难处;但是,我真的很需要你。
如果,我只说出了前半句,你能不能自己听懂后面的话呢?
其实,那才是我真正想表达的。
口是心非,很可爱,也带一点心酸。
过去的十个月里看电影不多,今天也是打着练听力的口号上了BBC的网站,结果这部苏格兰口音浓重的电影一打开就无法停止,为那宁静的色调,像褪色的胶片,旧旧的老房子,却那么真实和温馨的生活味道。
我喜欢带着这种气息的片子。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是常有那种晚上失眠很难过的躺着却哭不出来的感受,这个时候我就需要这样一部电影,能够让我感动到哭,眼泪从心底流出,不需要费劲心思用语言表达什么,但却能得着深深的安慰;哭过了,心中留下的是温暖。
关于爱,关于生活,关于阴霾的天气和夹着雾的清晨的阳光,需要安静的心去体验,只是每天的生活更多交给我们的是浮躁和担忧。
对不起今天我没有很多时间去回味这部好片子,不过没关系,因为我知道我会再看它,也许这一次所看到的爱,下一次会有新的发现——这是期待:)
摄影功不可没,灰色基调很印象派
5/10
他妈妈的这个角色估计争议大,表面上看演的很一般,稚嫩但声音沙哑。不过这本身就是一个年轻却艰难的单身母亲,或许又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角色,甚至附体。不知道那种才是对的。(此评语写于断网时期,看来以后我得学着有独立观点)
编剧导演需要把善良搞清楚,被懦弱替代,害己害娃
就是还可以,看得我内心毫无波动
電影頻道居然誤打成了“美國”影片
2005/3/31 ua金鐘
Your friend Frankie。
没有丝毫煽情做作,是那么的朴实,平常,平淡,但是也过于平淡。 在CCAC6看的
这才是我要的电影,泪汪汪!!
21_036。里面的两位母亲都为自己小孩付出很多,总体来讲就是关于母爱的电影,并不需要一个男人来依靠
太慢了,过于堆积情愫导致没那么情深
对待不是亲生的都能这么好,相对比亲生的又做到了什么?
能够让我无视奇怪的英语口音而完全沉浸在剧情里的,贫民窟是一个,本片是另一个。母亲的慈爱和孩子的坚强,让即使是正常家庭里的人都不得不羡慕
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内容,唯一好的就是整个故事的关键点其实在于妈妈,妈妈喊的那句“我还在这里,我才是在你身边的那个”,被无视的母亲很诚实地展现出来了。人间没有奇迹,都是人为。
演出佳,情绪佳,配乐佳,虽然剧情未免有点老套,但泪点众多。PS,Gerald出场那一刻真是眼前一亮啊!
外国没字幕的咋分数都这么高
温情脉脉的故事&配乐&画面,舞会那一段温暖到破表。
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假爸爸第一次出现给Frankie带了礼物,Frankie很开心,但他更开心的是他问假爸爸为什么知道他想要这个礼物的时候,假爸爸说Frankie信里写了想要,那时候Frankie的开心才是最真实的。不是因为收到了礼物,而是因为他写下的每一封信都被认真读了并且记住。
看完感觉很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