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

主演:阿什顿·库彻,梅洛拉·沃尔特斯,艾米·斯马特,埃尔登·亨森,威廉姆·李·斯科特,约翰·帕特里克·阿梅多利,艾琳·戈洛瓦娅,凯文·G·施密特,杰西·詹姆斯,罗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04

《蝴蝶效应》剧照

蝴蝶效应 剧照 NO.1蝴蝶效应 剧照 NO.2蝴蝶效应 剧照 NO.3蝴蝶效应 剧照 NO.4蝴蝶效应 剧照 NO.5蝴蝶效应 剧照 NO.6蝴蝶效应 剧照 NO.13蝴蝶效应 剧照 NO.14蝴蝶效应 剧照 NO.15蝴蝶效应 剧照 NO.16蝴蝶效应 剧照 NO.17蝴蝶效应 剧照 NO.18蝴蝶效应 剧照 NO.19蝴蝶效应 剧照 NO.20

《蝴蝶效应》剧情介绍

蝴蝶效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伊万(艾什顿·库奇 Ashton Kutcher 饰)曾经有一个糟糕的童年,因为他行为闯下了大祸,令他童年充满不堪回忆的往事。而事实上,他确实只是依稀记得一点可怕的情景,这些情景一直纠缠着他的正常生活。伊万接受心理学家建议,把琐碎生活记在记事本里,却偶然发现通过记事本回到过去。 这时他才清楚记起,童年时候的自己做了那么多的错事。他幻想着用现在的意识,潜入童年的身体,去弥补种种过失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尤其是希望与当年暗恋的凯西最终走回一起。然而他一次次的跨越时空的更改,只能越来越招致现实世界的不可救药。一切就像蝴蝶效应般,牵一发而动全身。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时间管理局第四季天狼我的爱情不平凡死亡飞车蛇女传说第一季选个家来爱非我所愿重案组第五季成人级爱情鱼缸加州夏日遐想特别版:一起过圣诞野探哈莉第三季乡间小屋水退之后2:伤痕爱情的条件闯堂兔3囧囧时光机幸存的女孩飞机云:罪与恋派对浪客孔明212号房间9路冥婚血色土地第一季橘郡男孩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血有多浓菜鸟囧探誓言之后3战雷神无头的女人

《蝴蝶效应》长篇影评

 1 ) 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这部电影有着最精妙的一个构思。

而这个构思最精妙的设想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机会。

没有任何人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满意。

所以,这部电影的最基础的设置,关于重来一次甚至多次的假想将给我们带来许多虚妄的幻想和无穷尽的渴望。

如果可能的话,我不去犯那样的错误,也许,我的人生会不会变得更美好一些呢。

就在这样的假设下,我们可以像男主角埃文一样面对着一个可选择的人生,而如果真的可以这样的话,一切又将变得如何呢。

这种虚构的妄想仅仅只能停留在幻想里而已,或者停留在电影里。

而这部电影将告诉我们的是,其实,就算真的有一个这样的机会的话,一切,也许并不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锁定在现在,而所能改变的是过去的某些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些集结点上。

改变的方式通过埃文记忆里对于那些点上已经丧失了的记忆;读着自己童年时代所写的那些日记,然后再回过头来回忆,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组建起那些点上的记忆,之后的记忆会因为这个点上的改变而全部重建。

从集结点上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被省略,直接从那个点上跳回到现在。

于是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就有如佛家所说的因果,只是佛家必须经过轮回几世的因果却在埃文的这一世里全部发生了。

假设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一条连贯的直线的话,此因则彼果,环环相扣。

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

可是如果我们去改变之前的某个点上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因为这个点而改变了的人生会因为连锁反应而改变后面的许多点,更多的被改变的点,点点相扣将被改写的将是一整段的人生。

也因此,整个人生将变得彻底不同。

这也是混沌理论在这部电影里最基础的根本。

连锁性的蝴蝶效应和现实与过去不停地跳跃轮回。

环环相扣又不可逆转的征途,就这样在这部电影里展开了。

在电影里可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可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映射到现实和人生里去,电影依旧必须遵循现实发展应有的规律来发展剧情,这样才能让电影的剧情那无数的可能性变得让人信服。

这部电影所略过的种种是所有那些可能性被更改了之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埃文改变了那种种的可能性之后最直接的结果。

因果循环,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面对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呢。

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经变成历史的人生。

抱着无限美好的愿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所有的人跟着也将变得更美好的人生。

我们的所有过错都将被修正过来,可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并不那么美好呢。

 2 ) 《蝴蝶效应》:混沌理论下可选择的人生

如果你并没有看过《蝴蝶效应》的剧场版结局,请不要轻易的否定它,它绝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是像一句简单的剧情简介透露出的信息那样媚俗。

不可否认,《蝴蝶效应》是按照导演版的思路拍的,剧场版结局作为一个临时修改的妥协产物,尽管删除了男主角无生命线和男主角母亲两次胎死腹中的设定,仍然不可避免地与片中某些片段产生了自相矛盾。

但剧场版并不俗套,相反的,它映照着每一个普通的人生,它具有自己独特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蝴蝶效应》是一部很特别的片子,一方面,其略显粗糙的情节设置和无处不在的细节硬伤使本片离完美尚有很大距离,另一方面,其巧妙的故事创意和真挚的情感诉求却使影片在情感上显得真实感人。

所以在我心目中,蝴蝶效应一直是一部非典型性经典作品,它不够完美,却引人入胜。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希望改变什么?

”这是几乎每个人都考虑过的事情,在现实中,这一切只是空想,但“造梦”的电影创作让这个设想在银幕中成为了现实。

为了拯救青梅竹马的Kayleigh,Evan一次又一次穿梭回过去,试图去修复从前的疤痕。

时空穿梭是该片成功的重要因素,虽然当时时空穿梭的电影已经不再新鲜,但该片将时空穿梭的噱头作为辅料嵌入这样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影片中,则赋予片中爱情一种强烈的新鲜感和吸引力。

影片的第一个大转折,出现在第47分钟,当Evan意识到他可以制造伤疤,也就可以使伤疤愈合时,他开始了自己的穿梭之旅,去修复曾经给Kayleigh造成的伤痕。

在Kayleigh的坟墓上,他轻轻地放上一束鲜花,还有那张写着“I’ll Come Back For You”的纸片,这个八年前写下的承诺,从此开始了另一层涵义。

时间在每个人的记忆中留下无法痊愈的伤痕,但若可以回到过去,能否抚平这一切?

在Evan看来,这应该是轻而易举的,第一次穿梭的结果,看上去的确很完美,新的现实中,他和她在学校过着幸福的生活,他对她许下共度余生的承诺,阳光透过树叶的罅隙铺洒大地,阳光下他们互相亲吻。

这是全片中最美好的一段,也是全片中色调最鲜明的一段。

阳光明媚温暖,阳光下的他们笑靥如花,氤氲光线中,画面完美得不真实,仿佛身在梦境一般。

画面暗示出这一切完美都是肥皂泡,破灭只需一瞬之间。

果然,Tommy的出现毁掉了Evan“创造”的世界,而这一切并不在他的控制当中。

不出意料,紧接着便是一次又一次地穿梭,可是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对他泼出冷水。

每次他希望让一切变得更好,没想到却越弄越糟。

没有人相信他的故事,Kayleigh也不相信,每个人都觉得,如果过去真能改变,现实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

一次次地穿梭,Evan经历了种种故事,坐牢,残废,朋友杀人,爱人堕落,母亲病危......终于明白自己一直是Kayleigh的羁绊,明白Kayleigh在没有他的世界里也能过得快乐,明白自己终究不是万能的神,可以改变过去不代表可以控制现实,终于明白生命之旅永远都无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而遗憾则是每个人都无法自控的宿命。

有一次,Evan在穿梭中误杀了Kayleigh,新的现实中,日记不复存在,穿梭遇上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这个至关重要的设定导演却只是用一句话糊弄过去,有些失之偏颇。

如果没有这个设定的存在,主人公不会认识到穿梭的局限性和危险性,那么只要他精神不崩溃,就可以无止境的穿梭回去,这个故事也就没法停止。

而此时日记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一盒儿时的录像带,那些中途的故事无法再行改变。

唯一的选择,是离开。

于是,最后的穿梭,最初的相逢,他吓她,她跑远,一切过往,从此化为云烟。

这个镜头,让我想起《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最后的雪中吻别,短暂时光中,心绪万千却无语凝噎,一声简简单单的Goodbye,道尽心中无限事,令人难掩唏嘘。

他终于修复了这道疤,代价是自己的离开,这或许已是最好的结局,如果已经放下,就无需再去改变,也无需再去忘记,从此之后,他将带着这些故事,去过没有她的生活,他将帮她记得,他们曾有过无比美好的一次。

Oasis的《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唱起,动人心弦。

歌声中,八年后,黄昏里,街道上,人流熙攘。

她和他相逢,却不曾相识。

夕阳西下,两个人擦肩而过,渐行渐远。

落日余晖映照尘世,黯淡,却真实,凄凉,却美丽。

这正是《蝴蝶效应》剧场版的魅力,也是我无法拒绝这份美丽的原因。

因为看导演版,我看到的是Evan的宿命,看剧场版,看到的却是自己的人生。

很多时候,我们悔恨于自己曾做过的决定,让生命随着蝴蝶效应奔向了无可挽回; 很多时候,我们幻想过回到过去,以为那样就能抹平记忆中无法忘怀的伤痕; 很多时候,我们在落日下离散,只来得及说声再见,就从此天各一方; 很多时候,我们放下,然后重生,终于发现那些遗憾与无奈在人生中,也是一种固有的美丽; 那时,才突然明白了相忘于江湖的美好。

夕阳笼罩下,这个故事,这个结局,残缺,却美丽无比。

因为,即使是落日的余光,也能带来,残存的温暖。

这部电影的剧情设置锁定在现在,而所能改变的是过去的某些对于人生来说很重要的一些集结点上。

改变的方式通过埃文记忆里对于那些点上已经丧失了的记忆;读着自己童年时代所写的那些日记,然后再回过头来回忆,以自己所希望的方式组建起那些点上的记忆,之后的记忆会因为这个点上的改变而全部重建。

  从集结点上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被省略,直接从那个点上跳回到现在。

于是我们在电影里所看到的,就有如佛家所说的因果,只是佛家必须经过轮回几世的因果却在埃文的这一世里全部发生了。

  假设人的一生发展的过程是一条连贯的直线的话,此因则彼果,环环相扣。

得到的结论就是我们现在的人生。

  可是如果我们去改变之前的某个点上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因为这个点而改变了的人生会因为连锁反应而改变后面的许多点,更多的被改变的点,点点相扣将被改写的将是一整段的人生。

也因此,整个人生将变得彻底不同。

  这也是混沌理论在这部电影里最基础的根本。

连锁性的蝴蝶效应和现实与过去不停地跳跃轮回。

环环相扣又不可逆转的征途,就这样在这部电影里展开了。

  在电影里可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可是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映射到现实和人生里去,电影依旧必须遵循现实发展应有的规律来发展剧情,这样才能让电影的剧情那无数的可能性变得让人信服。

  这部电影所略过的种种是所有那些可能性被更改了之后其漫长的发展历程。

于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是埃文改变了那种种的可能性之后最直接的结果。

  因果循环,此因则彼果,彼因则此果。

  面对一个有着无限可能性的人生,如何去选择呢。

之后的人生以及之前已经变成历史的人生。

抱着无限美好的愿望去修正自己的人生以及身边所有的人跟着也将变得更美好的人生。

我们的所有过错都将被修正过来,可是这样的结果到底是更好呢,或者并不那么美好呢。

  这也许将是所有的科幻题材关于穿梭过去未来的电影所有探讨的终极命题。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给我们提供了到未来去旅行的科学依据。

可是在狭义相对论的时代里,去到未来这样的旅程是不可逆转的,我们可以去到未来,可是我们永远也回不到现在。

而十年后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又把到过去和未来穿梭的可能性提供了可能,之后他提出“虫洞”的概念又提供了可穿梭的道路。

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给我们构建了整个幻想平台的可能性。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部电影也遵循霍金对于回到之后,物理原则下无法干预历史的法则。

如何去避免“外祖母悖论”就成了这部电影的首要任务。

  其实这部电影也没有能够完全地避免“外祖母悖论”,埃文小时候的间隔性失忆虽说多少避开了这个让人难堪的局面,可是,埃文的人生历程依旧因为之前的改变而改变了。

在他填充他的空白的记忆的时候,他后来的记忆也就跟着不停地被重建,于是他的整个人生也都因此而改变,包括他周围所有的人也都跟着改变。

可是,这就依旧落进了“外祖母悖论”的盲点里。

  也许,对于科幻电影的要求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去要求它完全遵循在现有的所有科学根据里。

否则,科幻电影也许全部都将变得不堪一击了。

而且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也许离科幻电影还要更远一些,更多的接近幻想。

  科幻是必须遵循某些科学原则的。

而幻想性质的电影则完全没有这样的必要。

这也将是这部电影可以在电影里成为现实的原因。

或者说,本来就不应该对这样的电影过份地苛求。

完全可以抛开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以及“外祖母悖论”来看待这部电影。

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惊叹这部电影的编剧那个极其精美的设想以及导演对于镜头语言的娴熟功底了。

  基于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疯狂,埃文所要做的是,在他记忆模糊的那些集结点上建起他应有的记忆。

而这些记忆建起了之后,他之后的记忆将因为蝴蝶效应而全部被改写。

于是他的人生也就跟着不停被改写。

  这也是电影里的那个脑科医生对于埃文病情的诊断:人的记忆储存在大脑皮层里,而埃文的病是因为大脑皮层被压迫损坏之后,从那里开始重建他的记忆,而他的整个大脑皮层总在不停地被重建。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对于埃文所遭遇的一切最科学合理的解释吧。

在埃文本身看来,他的人生可以用他的方式去不停地修正改变,而在其他人看来,他仅仅只是不停地重建自己大脑皮层里的记忆。

  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并不如同埃文所设想的那样,他的每一次修正总是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于是,为了不至于因为自己的修正而让身边的人们也跟着遭罪,他所能做的是一次又一次地无法自拔地回去之前所有的可能修正的地方修改他和他的朋友们的人生。

  上帝在旁边冷笑吗?

没有人知道。

只是人生似乎有着其无法被更改的规则前行。

也许可以说,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

知足,不想着去更改已经发生的一切而想着如何去改变以后的人生,这才是这部电影所以告诉我们的真正道理。

  已经发生过的一切,也许,人生里每做的每一个重要的决定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而之前所有的已经决定了的一切,铸造了我们现在的人生,也许,上帝在替我们选择的时候,已经给了我们一条最好的道路,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珍惜现在所有的一切。

  埃文所做的一切是有悖于上帝给他指引的那条道路的。

上帝在微笑,或者在冷笑。

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每一次努力的构建最终只是把事情变得更糟,只是,没有人会在埃文开始努力去改变这一切之前就告诉了他。

也许,就算告诉了他的时候,他也一样会去做。

  人性贪婪。

第一次改变的确把事情变理比原来更美好一些了。

当然,有人会为此而付出代价。

可是,为了修正自己的人生之外朋友的人生不至于那么悲惨,埃文最终把自己的所有机会都用完了之后,事情糟得不能再糟了。

  没有人的人生是完全美好而无缺憾的。

所以,也许,只有当我们认同了现有的缺憾之后,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而不至于不停地祈盼更美好更虚妄的一切。

  埃文最终在看着他降生的时候父亲给他录的影像的时候,在他的记忆里,他把自己杀死在了母亲的胎腹中。

电影给我们展现了很多美好的景像。

在埃文死于母亲胎中之后,他的朋友们都健康地成长,都有一个美满的人生。

  也许,这也是电影最终所能给我们的美好的虚妄愿望了。

只是,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个反思。

如果,我们都不曾来到这世界,是不是,原来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人们将过着更美好的生活。

  降生,意味着改为周边其它一切固有的规律。

于是,因为点上的改变而产生了更多的改变。

这也许也是混沌理论所能带给我们最阴暗而可怕的逻辑了。

只是,换一个角度,其实,这个世间本来就处于一种平衡以及和谐的状态里。

抛开这部电影不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对于这个世界来说,都是那种固有的平衡以及和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为混沌理论里的蝴蝶效应本身,也是这个世界平衡以及和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如电影开始的字幕里写打出来的:据说,一些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能引起横扫半个地球的风暴。

  因为存在,所以合理。

这本身,也是这和谐的世界的一个组成。

  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人生呢。

之前的种种已经成就了现有的这一切,而我们所能选择的,也许只有以后。

一个微如蝴蝶振翅之类的小事,其实,也能改变我们以后的人生。

 3 ) 《蝴蝶效应》剧情解读

写在前面:正在写着《12猴子》的影评的时候想到了《蝴蝶效应》,于是又找出来看了一遍,依然被感动地无以复加。

我想,大多数的感知都因为故事精巧的构思和强有力的表现力而掩盖了埃文对凯莉的深情。

而最打动我的部分恰恰是这一部分。

像大多数时间旅行电影一样,《蝴蝶效应》也是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试图回到过去并且改变历史。

但是唯一不同的是埃文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别人,凯莉,母亲,或者是兰尼。

这点在影片的开头也揭示的很清楚:”If anyone find this, if means that my plan didn’t work, and I’m already dead. but if I can some how go back, to beginning of all of this, I might be able to save her.” 影片着重拍摄了”to save her”几个字,很显然埃文对凯莉爱的太情深。

这深情可以甚至让他放弃与她相识的机会,让他们成为茫茫人海里两颗永不相见的水滴。

回到正题。

不可否认《蝴蝶效应》是一部耐看的电影,男主角很希腊很man,演员不多但演技都很到位,构思很奇特,悬念很充足,关于时间旅行的铺陈也很流畅。

单纯从一部时间旅行电影来说已经很不错。

尤其是结尾,颇有能回味的余地。

童年一个小小的举动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不难想象大人们为什么常说“三岁看到老”了。

以下是对剧情的一些解读。

对发生在埃文身上他能通过时间旅行改变历史的现象可以有两种解释:一,埃文患有和他父亲一样的心理疾病。

把时间穿越的前后两个部分串联起来看,他爸爸在听说埃文试图改变过去并且把一切变的完美的时候,他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必须死,这是唯一的方法。

”埃文的爸爸是一个罹患精神病的人,并且他相信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回到过去,这点在影片的最后也坐了交待,同时也是埃文的爸爸的医生对埃文说:“你对我大喊的样子,像极了你父亲。

他也总是大喊着要那些影集,尽管那些影集从来都没有出现过。

”埃文的父亲罹患的何种心理疾病影片并未对此作出详细的交待,一方面指出,埃文的大脑是正常的,但另一方面又说埃文的父亲也大喊着要影集。

太显然了,这是种遗传病,埃文和他父亲一样曾试图通过一些记忆(如影集、日记、录像带)回到过去。

埃文是不是精神病?

我们当然可以说时空穿越并且改变历史的事情会发生,因为这是在电影里,但是别忘了,我们正在观看的这部电影是出自埃文的视角来叙述的,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只是埃文脑海里的杜撰,真正的事实只是他是个精神病,患上这种病的原因就是他点燃了雷管杀了他最爱的人,凯莉。

整部电影都只是虚幻而已。

这点和《致命ID》极其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致》所有的人物都是主人公的人格构成,而埃文患的是一种“试图穿越时空”的幻想症。

整个电影都是一个绝美动人的想象。

这样的想象出自疯癫的头脑,让我们叹惋。

二,确实发生了时间旅行而且历史在不断被改写。

这样很多人会疑惑埃文为何有这样的力量可以改变时间。

改变时间意味着改变了整个世界,这样就太庞大了。

如果他真的能够改写历史,那埃文回到过去杀死某位历史人物,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导演将穿越时间的点仅控制埃文记忆缺失的几个部分,并且穿越的时间也有限,这样若改变历史也仅仅改变埃文身边的生活。

电影设计的最精巧的一部分也是“记忆缺失”部分,这点又很完美的同后来的回到过去提供了一个契合性,同时又验证了时间旅行悖论。

以下为他成长过程中记忆缺失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为何埃文会在小时候的课堂上画奇怪的画,画的内容为他拿着刀,杀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金色头发,一个是光头,手臂上有法西斯图案的刺青。

这是后来埃文在监狱里被两个犯人侮辱后感觉愤怒,恰好回到小时候时,继而就画了这样的画。

然后埃文回到这个时间点像信教的狱友展现他是“如何被耶稣托梦”的。

场景二:为何埃文会拿着刀:他从过去回来并且试图想出办法改变母亲得了肺癌的事实。

但是回到这个时间点显然没有任何作用,于是事实并未改变。

场景三:埃文和凯莉在地下室里,埃文的爸爸让他们拍电影,他忽然失忆。

当凯莉死去的时候,凯文通过时间旅行回到这个时间点改变了凯莉爸爸猥亵凯莉的过去,却使这个灾难降临在汤米身上。

这个场景埃文回忆了两次,第二次的时候他用雷管失手杀死了凯莉。

场景四:埃文在监狱里为何突然失忆,然后他爸爸试图杀死他。

埃文通过时间旅行告诉父亲他试图改变一切时,他父亲意识到儿子可能和他一样罹患某种疾病,想杀死他。

场景五:埃文和朋友们在躲在树丛中等待雷管爆炸,埃文失忆直到雷管爆炸完了他才醒来。

后来埃文通过这个时间点时间旅行,救了那对母女而自己却失去了双手。

而凯莉和兰尼很幸福,汤米也变的很善良。

原本埃文并没有打算重新穿越,因为凯莉说他这样做是值得的,但是看到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失去双手而患上了肺癌,埃文又试图重新改变这一切。

场景六:汤米想烧死埃文的狗,埃文试图去救够的过程中失忆一段时间,等他醒来,狗已经被烧死而汤米的人格变得更加扭曲。

最后埃文通过时间旅行回去,兰尼却将汤米杀死,这改变了兰尼的一生。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观影人都认为埃文是通过他的日记进行时间旅行的,但是每次他都只会回到记忆缺失的瞬间。

日记记载的事情若没有发生记忆缺失,他是回不去的。

其实总的来看,每一次埃文的穿梭都使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他一共时间旅行了8次。

其中场景三埃文旅行了2次。

但是事实是,不论他做何种努力,凯莉都没有一个完满幸福的生活,每一次的时间旅行改变改变了一件事情,却使另一件变的更糟糕。

所以这样就有了最后一次时间旅行,埃文通过录像带回忆起当初他和凯莉刚刚认识的那一刻,他吓跑了她。

这样她就不会因为他而留在父亲那里,也不会被她父亲猥亵,汤米也不会杀死那对母女。

他们回到母亲身边快乐的长大。

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

可是,这又是我最不忍看到的结局。

两个错肩的人,仿佛似曾相识,在相遇的瞬间有千军万马的震撼又如何,回忆起百转千回的曾经又如何, 拥有最深刻最难忘的过往又如何,一切也都只是错肩而过。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我们永远抵不过仓皇而去的时间。

最伟大的爱情,也终有死亡的那天。

若我来看,即使受过深深伤害,我也要遇见,这样才会不悔拥有短暂的人生,缺失了所爱的人,仿佛白白来了这世界一遭,经历的一切也都是最盛大最美好的假象。

无论怎样,与所爱之人有交集,也算是不辜负自己的深情。

像埃文如此的豁达与忍让放弃,我实在无法做到。

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直接的冲击和享受都是来自于时间旅行,所以作为这样一部电影它是极其到位的。

但是从深沉来看,《蝴蝶效应》带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太少,太紧的衔接和转变让我们无暇顾及导演所要表现的更深刻的主题,有些结局也略显牵强和极端,但是这也是为了电影效果的表现。

蝴蝶效应这个取名也极其形象与真实,扑面而来的是对自身生活的审视。

我是喜欢这部电影的,从大抵来说。

 4 ) 一次次轮回

我们每个人,都会幻想能够改变过去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

埃文不停的改变过去的选择,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完美的未来。

可事与愿违,往往导致更加悲剧化的结尾。

人类对自己的认识一度忘乎所以,以为自己就是上帝,而最终仍将认识到自然的种种限制,但正是这种限制,体现了生命的意义、抉择和努力的意义。

当我们回首往事,自然会对以往的错误感到懊悔,然而也正是这些错误、这些道路,成就了我们的个性;正是这些痛苦使我们感受到生命中的刻骨铭心。

 5 ) 不曾来过这世界

一只蝴蝶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小黄花上扇动了一下翅膀,于是东京掀起风暴电闪雷鸣……  也许人的一生就会被当年一点点不经意间细枝末节改变,从此走上不同岔口不能回头……  拓扑学中说这叫蝴蝶效应,你相信吗?

开篇,一段印象深刻的字幕。

看到的时候,觉得内中或有玄机。

耳膜却被一段足以令看惯了恐怖片的我起鸡皮疙瘩的配乐塞满。

从百叶窗徐徐透过来的男人痕迹,近了,更近了。

门在瞬间被打开,刹那间,鸦雀无声。

男人的整个头部被浓密的黑色毛发覆盖,貌似相当的无助与失措。

眯起眼睛看真一点,再真一点,竟然是一向饰演花瓶以及白痴男的Ashton Kutcher。

本片里面他竟然改变风格走起了智慧感性男人路线,相当令人大跌眼镜。

这个男人空有一副好皮囊,唇红齿白身材傲人(汗)。

大概是因为和黛咪摩尔的交往使得花瓶都会得开始充实自己的内在。

老实说他扮演傻瓜的时候还是蛮可爱的。

扯远了,不谈好莱坞绯闻以及对影星的包装水准,咱们就事论事,就片谈片。

后来在对话中得知,男人的名字,叫做埃文。

他有个关在疯人院里的父亲,大概出于家族遗传,自年幼起就经常会出现瞬间失忆的状况,尽管只是短短片刻,醒来之后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在那段时间之内做了什么。

因此从幼年开始就有心理学专家要求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日生活的全部细枝末节。

邻家青梅竹马的女孩自幼受到恋童癖父亲的骚扰,却因为想要伴随埃文选择了和父亲一起生活;女孩的弟弟理所当然承担起了保护的责任,许是年幼无知吧,时间久了心理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不允许其他的男人接近自己的姐姐,温柔的暴烈。

埃文在成年之后上了大学的心理系,某天,偶然再次接触到属于从前灰暗记忆的记录,那些埋葬在心灵深处的记忆又一次开始觉醒,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那是改变了他整个少年时代的不堪回首的往事。

机缘巧合,他发现自己可以通过阅读从前的日记回到过去,进入自己当年的身体。

抱着想要纠正既成事实,想要和所爱的人一起快乐平安地生活,想要治愈自己受伤记忆的想法,埃文为这个发现相当兴奋。

却因为一个小小误会引起了初恋女友的自杀身亡,埃文踏上时空之旅,以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

却在改变之后回到的现实中,发现身边的一切已经面目全非。

少年时的初恋女友从女招待,学生会主席沦落到吸毒的妓女,甚至死于非命;而母亲以及童年玩伴的境况更加南辕北辙,急转直下。

身边所有人的命运都随着他自身命运的转变而转变。

情况似乎越发糟糕,埃文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过去改变历史。

只是因为,经历了这么多的时间,他们依然互相信任,互相爱慕。

埃文发现或许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根本不去开始这段感情,他最后一次回到童年,是借用了父亲的道具:影像。

被公然诊断作疯子的父亲,其实并没有疯,甚至预见到埃文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为了保护心爱的妻子和其他人不受伤害,父亲在埃文七岁时候探访他却忽然被成年埃文记忆所替代的时候掐住了儿子的脖子,需要克服多么大的矛盾……在那个瞬间,埃文原谅并且理解了父亲,于情急之中被保安击中后脑身亡的可怜男人。

回到最初,在所爱的幼年的女孩耳边轻述一句话:“再缠着我就杀了你全家!

”于是所有事情全未发生过,女孩选择和母亲一起生活,不再被恋童癖的父亲骚扰,拥有了健全的童年和人生。

只是,他们之间未曾相识,何来羁绊。

既成事实真的改写了。

充斥了暴力与矛盾,时间以及空间相当混乱的一部电影,观看之初只觉得深陷云里雾里,百思不得其解。

等到影片接近结尾时候才突然间恍然大悟。

或许这样的电影由于情节过于紧张精彩,是不适合拿来写影评的。

说一些所谓电影中的人性关注之类的话题就连我自己都会觉得矫情。

或许大多数的人都会把这部电影看作是一部成功的冒险片,科幻片。

但是里面确乎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主题:恋童癖的父亲,保护姐姐不受伤害却不知选用哪种方式的弟弟,无形之中更加伤害了姐姐;多年没有联系的初恋情人,再次相遇之后依然确信彼此深爱对方;想要身边每个人都快乐最后牺牲了自己爱情的男主角;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少年,却在事故中受到严重伤害,从此自闭地躲在房间里做飞机模型不再和人接触;……………………同样题材的还有《12 MONKEYS》、《灵幻夹克》等,相比于前者着眼于全人类生死存亡,本片似乎更加把重点落在了人性的真善美上,后者描绘的爱情模式则很难让人接受,大有乱伦的嫌疑。。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电影,尽管男主角的演技稍稍差强人意,看过去仍旧呆呆的走着可爱路线,但是它所散发出来的人文关怀确乎不能忽视。

影片结尾,八年之后男女主角街头相遇,没有了少年时期一起成长的记忆,却还是觉得似曾相识。

互相回眸伫望,只是不在一个时间。

王菲唱道: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

面对比生命更加难以背负的记忆,爱情只好暂时退居二线。

不过他们再一次相遇,未来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呢?

(据说有四种不同结尾,我只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

全是空白,才有可能丰富多彩。

 6 ) 人没有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必将会不幸。

一直以来都有听说过《蝴蝶效应》这部电影,但一直都以为是讲科学的,没有看。

差点就错过了这部那么好的片子。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很棒,看完后,一个人,好久都没能从片中做出来。

主人公有着一种家族遗传性的“疾病”,可以说是一种不幸吧,但这种看似无休无止的不幸终因时代的进步,可以用影像记录下婴儿降生的过程而宣告结束,纵然这个生命没有胎死腹中,料想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在得知自己的这种能力后,也只有被关进疯人院或者自我了断两条路可走。

或许不在这个尘世露面,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但,即便这样,仍要有一个母亲为他的早早离去而痛苦不堪。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可以扭转历史的能力,等待他的要么是历史的灾难,要么是自己的悲剧。

这让我想起了《返老还童》这部电影。

人没有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必将会不幸。

 7 ) 立足当下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

在电影《蝴蝶效应》中,主演埃文和他的“神经病”父亲一样,患有间歇性失忆症。

他经常做出一些奇异的举动,比如无缘无故地拿起刀,吓坏她的母亲,自己又不记得。

从小到大,埃文受到这种病症的折磨,他经受重大刺激的几次经历,都被他忘记了。

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医生提供了一种方法给埃文的母亲来帮助埃文的治疗,就是让他写日记。

从此,埃文从一个几岁的孩子,一直写到长大。

每个生存于这个世界的人,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回忆。

在其中,有着许多你想要将它遗忘的不好的片段,正如埃文所说的“大脑拒绝接受”的片段,而我们的大脑没有埃文大脑的“超能力”,毕竟间断性失忆患者并不普遍。

“你不能扮演上帝”,每个人都无法完全掌握未来,能够做的,是活在当下,将已经发生的作为教训或让他们永远停留于回忆阶段,毕竟,生活最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既然决定活下去,又何必让过去的那些改变不了的事情来影响自己?

蝴蝶效应突然让我意识到,现在的林林总总,上天自有它的安排。

也许我们本不应该改变过去,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未来还不明了。

 8 )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

一只蝴蝶在纽约中央公园的小黄花上扇动了一下翅膀于是东京掀起风暴电闪雷鸣也许人的一生就会被当年一点点不经意间细枝末节改变从此走上不同岔口不能回头拓扑学中说这叫蝴蝶效应,你相信吗?

今天看有点惊悚的《蝴蝶效应》,开始时很不明白,还觉得有点血腥后来,渐渐明白那几个小孩子的世界和著名的理论有什么关系童年的阴影给人的伤害太大太大了,也许当时没有彰显但是心里会有恐惧,会扭曲的埃文像他父亲一样有一种可以重回记忆改变结果的超能力父亲疯了,他和妈妈一起生活,他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有几个小朋友,其中有一个金发的小女孩,埃文喜欢她也会记下自己的日子,一些混乱的想法,像是电影片断一样他记下了凯利父亲的猥琐,他们的恶作剧,还有凯利的弟弟对他的仇恨,他们搬走了后来埃文上了大学,但是他要找回自己破碎的记忆他掏出自己床下的日记,开始了一次次重回童年的努力他想阻止每一次的悲剧,但是慢慢的酝酿着更大的灾难他想改变别人的命运,却连自己的命运都操纵不了看着自己的朋友在自己的过失中受到伤害,寻求报复看着自己遭到重创,身陷囹圄,失去爱人,甚至残疾一次次的选择都无法避免悲剧的结局,他想起了和父亲的对话没有人可以改变别人的命运,可是埃文执意要那样做让一切按照他的轨迹运行下去,这样无可避免地造成灾难终于有一天,他回到了最初,把凯利从身边赶走了,然后整个童年都变了在繁忙的街头,已经是心理医生的埃文和陌生的凯利擦肩而过两个人的记忆不再有交集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阴影,属于童年的,也许那时候看来并没有那么可怕小熊也有,害怕一个人走路,害怕很黑的地方,害怕责任,害怕没有人理我,害怕...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总想起自己的日记,差不多快30本了吧,整个青春都在笔尖流淌着,沉淀在纸上可是我从来没勇气回头去看,我害怕回到那时的状态,焦灼,迷惘,不自信...也怕看到当时的自己勇敢,纯真,那么努力的学习变了,我们不是小时候的自己了

 9 ) 无可选择的选择

很偶然地看到一个关于电影《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的帖子,介绍影片有几个版本的不同结局,很有些意味;重新勾起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触。

It has been said that something as small as the flutter of a butterfly’s wing can ultimately cause a typhoon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Chaos Theory这是混沌理论中最通俗、也最为人所知的表达了,“蝴蝶效应”的提法最初出自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混沌学开创人之一E.N.洛伦兹在美国科学发展学会第139次会议上的论文:“巴西丛林一只蝴蝶偶然扇动翅膀,可能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

一个混沌系统是无法预言、操纵和控制的,而且对于系统的初始条件具有极端敏感的依赖性,在系统初始任何一点点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埃文在发现自己可以通过阅读过去的日记回到那个时间点、并找回失去的记忆时,为了得到最理想的现在,他一次次地回到过去,可是每一次的改变都是“猜到了开始,没有猜到结局“:记起了对凯莉的爱,凯莉却间接地因此而死亡;和凯莉成为了恋人,却杀死了她的弟弟;解救了小狗,却使得伦尼杀死了汤米而被关进精神病院,凯莉也内疚地堕落成吸毒的妓女;救了塞姆普太太和她的孩子,自己却成了残疾,伦尼和凯勒则成了幸福的一对儿……每一次的追回时间都以为可以通过已知的结局改变最终的“现在”,没想到改变的还仅仅只是开始……每一次不甘的闪回,像极了《大话西游》中用月光宝盒拦下自刎的剑;但后者幸运的是只要改变时间的快慢,而埃文却在无奈地同随之而变的“现实”抗争……导演一共安排了四个结尾,可真正用到的结尾只有两个。

一个是导演加长版的结尾,埃文看到的家庭电影是埃文的母亲即将产下埃文,进入历史的埃文决定自己结束这一切,他用双手掐住了脐带,结束了自己刚要开始的生命,现实的生活中没有埃文,凯莉跟汤米被离婚后的一母亲监护,远离了那个BT父亲,自然也就没有了雷管事件。

剧场版的结局是埃文看到的家庭电影是第一次认识凯莉的聚会,回到从前的埃文骂了凯莉,他与凯莉没有成为好朋友,凯莉跟汤米的监护权也由母亲得到。

工作后的埃文在街上偶遇凯莉,但却没有相认。

另两个结局也是按剧场版的结局设定的,一个是埃文遇到凯利后,返身去追凯利,另一个是两个相认。

我不幸地看到的正是那个更具好莱坞式的剧场版结局——当初就隐约地觉得这个结局略显仓卒和苍白,现在想来是为了迎合市场温情的需求吧。

而我,是愿意选择前一个结尾的。

我们常常会后悔、后悔当初的选择,于是会说如果我当初如何如何,今天就能如何如何了——真的会是这样的吗?

知道了结局,就能改变起因吗?

埃文拥有的能力可以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一副用之不尽的后悔药。

用它,可以收回一句失言、弥补一个过失、追回一个爱人、挽回一场战争……——但,真的可以“反悔”吗?

混沌理论在时空传送中的应用就是在时间的“过去”作出的一小点改变,都会导致时间的“未来”无可预知的剧变;所以,意图通过改变过去而影响现在的做法唯一的结果就是——不可预料!

因此,对过去选择的后悔和假设都是无义的,它未必能够导向优于现在的可能;所以,我们只能(也必须)相信:每一次的选择都是最好的选择了!

——然而这,还不是最大的悲剧!

想到了古希腊悲剧、想到了俄狄浦斯王。

希腊神话中的“神”(或者是“命运”)也隐隐约约地在埃文的身边露出脸来,前者的神谕(或是先知的话)和后者的“现在”都是一个不可扭转的必然——些微的差别只在于当初的“神”更加地专断,现今的命运却允许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结论是趋近的,共同趋向于不完美的、悲剧的肯定!!

任何的抗争都是徒劳的,埃文一次次在已知的结局上去修改发生的原因,但“每一次挣扎都只是使命运这张网收得更紧一些罢了”——而这,恰恰是古希腊悲剧中最震撼的地方!

如果俄狄浦斯王、这位生下来就注定要弑父娶母的悲剧之人可以选择,我想,他也是会宁可切断脐带、不要有这个生命的开始吧!

这是一部可以有很多理解和归属的电影。

可以是玄疑片可以是心理惊悚片,可以是讲述为爱牺牲的言情片也可以是预想时空旅行的科幻片——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对命运抗争的迷茫和无奈、并最终只能以自我的结束作为妥协……这也许恰恰揭示了人生的一些真谛吧!

 10 ) 关于电影的一些疑问和我的看法

这部电影的魅力在于N中的可能性,然而我认为导演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无论怎样改善,终究不完美,而如果想逃脱不完美,那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从未出生,而选择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利不在我们,而人存在的事实也无法改变。

另一方面,导演企图用电影再来完美诠释“蝴蝶效应”这一理论,即任何细小的环节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的理论,而可以上升到哲学范畴。

人们自以为能操控命运,其实不然,不管作何种努力去弥补,都会因为偶然的失误而使事态的发展偏离预想的轨道。

一切都蕴藏在无限的可能性当中。

而就人生来说,只有一种可能性,这很悲哀,同时也很富挑战。

也许导演想传达的更多,以上是 我的理解,大家觉得如何呢?

也许还有更好的补充,欢迎讨论。

《蝴蝶效应》短评

导演剪辑版;镜头和剪辑很赞;其实这不太像是回到过去,纯粹是把空白的剪辑填补回去!于是可能伴随的还有逻辑错误!而两个版本变化的也不止是一个结局!

7分钟前
  • 尉迟天夏
  • 还行

你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8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能找几个能看点儿的演员么。。菠萝菠萝蜜美国版吧

12分钟前
  • Omega
  • 还行

原来这是一个爱情片,一点不科幻好吗。这片子告诉我们早恋没有好结果,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不同的几段人生实在是太磨磨唧唧了。受不了。

14分钟前
  • 章鱼大头丝
  • 还行

人生就是不论怎么修改 都是个杯具 PS 女猪特难看了 有点像katemoss年轻时

15分钟前
  • wangwuwei
  • 还行

超雄4️⃣全家

20分钟前
  • 我不怕牙痛
  • 还行

这片子最妙的地方在于通过某个关键节点的设置使文本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二象性,这点像极了《全面回忆》。

2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bull shit

29分钟前
  • 我的ABC
  • 较差

一开始看的是导演剪辑版的结局,坦率讲这个结局其实更符合影片之前的剧情设计和逻辑联系,也更能反映以为可以通过改变过去来修正未来带来的可能是更多的噩梦和灾难的主题。只是这个结局会让人感觉是在逃避命运,不敢面对现实。而后又看了公映版本的结局感觉也挺好的,也算是一方面给了观众一个相对完满的时间线,同时也告诉观众直面过去与现实才是我们面对人生应有的态度。说实话,时空穿越的故事写起来还是比较累的,难免会遇到祖父悖论的难题,不过本片整体编剧还是很缜密的,除了监狱里圣痕这点略有BUG外,其他基本都算自圆其说,脑洞开得还是蛮不错的,男主就像玩一个大型单机游戏,写日记就是存档,而读日记就是读档并重新开始刷副本,还是蛮有意思的片子,也为蝴蝶效应这个专有名词提供了绝佳的解释范本。

31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让人拧巴的电影不论它拍的多么有智慧 还是让我好难受 评星的判断并不是手法多么巧妙构思多么缜密 我还没到那个高度 只会按照感觉判断 结果是我宁愿看傻傻笨笨快快乐乐的 我宁愿不知道这些黑暗拧巴痛苦的事儿 幸好结尾是有爱的。

32分钟前
  • 星辰*
  • 较差

苦熬了一个小时,困惑了一个小时,豁然明白时,彻底被这片子镇住了!!!胸闷、头痛,并且感觉自己也和男主角一样在鼻血横流。

36分钟前
  • MORE
  • 推荐

剪辑版结局倒可以套用松子那句经典台词:生而为人,对不起。

40分钟前
  • 巴巴罗莎蠢猫脸
  • 还行

I've had enough of this traveling-backwards-to-change-the-present bullshit, strangling urself in your mother's bloody womb??! fucking retard

43分钟前
  • 𝙱𝚕𝚊𝚗𝚌𝚑𝚎
  • 很差

借着混沌理论""蝴蝶效应""之名,编剧兼导演先使影片笼罩在童年阴影的恐怖之下,然后又由主角试图改变过去反而引起更可怕事件,来加重本片的恐怖效果和惊悚气氛。这种夸张而巧妙的处理,使本片有别于以往的关于失忆的电影。它带来的恐怖效果不是《失忆》那种寻找过程的折磨,也不是《四人餐桌》那种找到结果的痛苦,反而借助人们试图改变过去的心理,使恐怖惊悚一次次走得更深。"

47分钟前
  • Allen
  • 推荐

#一直说要看一直没有看系列#也许只有我看这片子没有“卧槽卧槽”的感觉吧,勒死自己的结局最为惊艳,另外三种稍显平庸但也不坏。总之别想强制性的改变一些事情,结局永远不可能皆大欢喜。

48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其实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婴儿版的结局很震撼,也是最能呼应影片中各种线索的一版,但倘若一开始便没有出生,其实也是另一种圆满了不是吗?个人更喜欢擦身而过的结局,遗憾才是人生常态。

52分钟前
  • 冰拿铁
  • 力荐

搞不定了,自己就去死。。。你每次改变历史,就不能靠谱一点?还是假。

53分钟前
  • 楚泓
  • 还行

很多年前看的影片,很震撼!回到过去,改变选择,就一定会更好么?

57分钟前
  • 遇见彩虹🌈
  • 推荐

从他第一次的人生来看,其实他并没有那么喜欢Kelly阿

60分钟前
  • 低头看地面
  • 还行

It has been said that something as small as the flutter of a butterfly’s wing can ultimately cause a typhoon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Chaos Theory

1小时前
  • Lesli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