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

念念,Murmur of the Hearts

主演:梁洛施,张孝全,柯宇纶,李心洁,王识贤,陈志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念念》剧照

念念 剧照 NO.1念念 剧照 NO.2念念 剧照 NO.3念念 剧照 NO.4念念 剧照 NO.5念念 剧照 NO.6念念 剧照 NO.13念念 剧照 NO.14念念 剧照 NO.15念念 剧照 NO.16念念 剧照 NO.17念念 剧照 NO.18念念 剧照 NO.19念念 剧照 NO.20

《念念》剧情介绍

念念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繁忙的大都市,每个人在快节奏的世界中生活着,繁重的生活重担让他们无瑕估计其他,然而,总有一些阴影在时时影响着他们。 育美(梁洛施 饰)发现自己怀了男友阿翔(张孝全 饰)的孩子,但因为过去父母离婚后,母亲(李心洁 饰)难产而死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让她迷失了方向。育美几次想找阿翔商量,但梦想成为奥运拳击手的阿翔正因为眼疾的关系,濒临被禁赛的命运,不甘心失败的他,每天如着魔般练习,却不知不觉冷落了育美。育美思考再三提出分手。 育美的哥哥育男(柯宇纶 饰)从小跟随父亲生活,父亲去世后,渴望家庭温暖的他终于鼓足勇气,外出寻找失去联系的妹妹。阿翔寻找育美到海边,遇到一个与遭遇海难的父亲非常相像的男人。 没有影子的男人,能穿越时间的酒吧,疑似遭海难的父亲,人们必须直面自己的恐惧。究竟旧日恋人能否复合?失散兄妹能否重聚?一个关于爱情与青春的故事,在美丽的绿岛之滨,...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虫奉行ThunderboltFantasy东离剑游纪给女人的爱娜迦:永恒的羁绊敢问芳名黑暗心灵金鱼夺命锁华丽的挑战鼻涕和水花亡命之途爆裂老兵勇者义彦与魔王城如懿传美人攻略为人父母第一季我的开挂人生七色彩虹3炸脖龙天竺蓝调泳队的事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新白蛇传之龙吉公主约会规则第一季商务囧途良医第五季回归光影颂超次元游戏海王星~充满涅普涅普的感谢祭~鬼灯的冷彻风筝与风

《念念》长篇影评

 1 ) 电影慢谈之[0355] 念念

梁洛施在17岁的时候就遇到最合适的彭浩翔和最好的杜汶泽,所以有了最好的[伊莎贝拉]。

而之后,就在流言蜚语中走过自己的20并且来到30。

生了三个儿子、赚了10几亿(或许更多?

)之后的出山之作,在老文艺女青年张艾嘉的带领下,中年文艺女青年刘若英的歌声(她的那首《念念》,值得一听)衬托下,拍一部很台湾的文艺片。

念念不忘,是否能“必有回响”?

正如一个命运多舛的孩子的一生,是不是能够在很多年以后,找到自己的亲人和归宿?

也正如当年红得发紫的陈志朋,如今只能在电影里几乎看不到正脸地打打酱油但是依然在圈子里坚持着?

 2 ) 爱的代价

故乡与城市绿岛,其实离台湾只有18海里,但很多人都会忽略它。

想起年初去上海出差,有看郭敬明主编的书籍叫故乡和城市。

对于外出打工的人而言,故乡离开的太久,好多时候都回不去了。

不是乐不思蜀,也不是贪恋城市的喧嚣和浮华,而是在追逐自己梦想的路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留下的理由里满满的都是奋斗的印记。

片中育男带着旅游团来绿岛,与牧师的对话时而让人发笑时而又戳中内心柔软的神经。

每一个在城市打拼的年青人,或多或少都在逐梦的路上忽略与家人的相处,比如不结婚比如不生孩子等等。

育男的回答是首先要养活自己呀。

多么纯粹和心痛的理由。

因为爱,所以总要为这份对梦想的爱付出代价。

父爱与母爱记得小时候亲朋好友亦或是路人都会问一个问题,是爱爸爸多一点还是爱妈妈多一点。

小时候总会觉得父母爱批评自己,加上知道身边的好朋友有几个都不是亲生的,于是我也叛逆的在床上用粉笔歪歪扭扭的写过我不是妈妈亲生的。

现在想来或许有些奇怪。

片中育美一直觉得母亲偏爱哥哥,跟母亲独自生活的时候母亲永远都在给哥哥做不同的衣服和其他手工,于是脑海里满满的对母亲的不满。

而育男也一直觉得母亲偏爱妹妹,因为不辞而别的时候只带走了妹妹,把自己留给了整日各种暴脾气的父亲。

片中李心洁饰演的母亲是个爱幻想提倡让孩子自由发展的浪漫主义,而陈志朋饰演的父亲是个务实的小个体户,每天忙于卖面,甚至因为母亲带两个孩子出去玩不工作而吵架,他更多的相信是干活而不是什么天分。

于是两口子的对战让母亲带着妹妹逃离家,各自生活。

这也造就了育美没有家,一直在漂泊的流浪感,加上与张孝全饰演的男友只是做爱而无法相拥而眠,于是在面对医生的询问时,她满眼空洞地回答不知道家到底在哪里。

而育男在与牧师的交流中同样流露出对家的概念模糊化。

他一直在台东工作,加上父亲的去世,母亲与妹妹的出走,家对他而言难道只是一个空空的房子那样简单吗?

当然不!

即使那个大醉的雨夜只是一场梦境,但却给了他满满的家的温暖。

在那里他遇见了好久不见的母亲和妹妹,与母亲的对话中他看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或许一点也不比妹妹少。

这样的场景才是心中家的样子,因为有爱。

责任与信任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在父亲缺失的日子里,张孝全饰演的拳击手阿翔一直想证明自己的能力。

或许自己打赢了一场比赛就可以见到自己的父亲,所谓哪怕自己一次次的不成功,甚至眼睛出了问题都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上场。

他没有遵循比赛的规则,注定要落败。

在每一个追梦的路上,我们总会有一时半刻的急功近利,可是时间总会在让你看到胜利时开个玩笑,可是这才是现实啊。

教练的角色更多的是父亲,他指引他前进的方向,却把不到他内心的脉动。

阿翔对于自身病况的欺骗让他体会到不被信任的愤怒。

教练对他的爱绝不仅仅是打赢一场比赛,而是一个完美的人生。

阿翔的对比赛的极端渴望让他付出的是惨痛的代价。

在救赎的路上,他遇见真实的父亲,然后父子平等平和的对话,在海滩钓鱼更多的是对欲望的考验。

静静的等待,然后生活会给你一个公平的答案。

成熟与蜕变育美的成熟或者说蜕变源于自己的意外怀孕以及意外的见证其他人的生产过程。

对于怀孕,医生问她是男朋友不想要,还是她不敢生。

她曾经因为母亲在生产中死去让她成为一个被海浪搁浅的小鱼,满身的恐惧与忧愁。

直到她目睹了一个小生命的诞生,直到她在绘画作品里找到了温暖的港湾,她才意识到有些不愿面对甚至想忘记的地方其实一直都在心里,即使岁月改变了它的样子依然会记得她,比如母亲和自己生活过的小面馆。

很爱结尾处育美出版的童话书送小鱼回家。

它既是对母亲的怀念也是兄妹相认的凭证,但最最重要的是它是育美告别痛苦的过去,开始幸福美满的一家三口生活的真实内心写照,是自我救赎完成后的对他人的救赎,浓浓的治愈系,满满的爱。

这也是爱的代价。

其他很荣幸在看完影片后,制片人可以播放主题曲爱的代价的MV以及幕后花絮。

在这之前其实对于演员的配比上已然让人惊喜。

许久未见的梁洛施以她更加饱满的情绪,更加纯熟的表演,更加消瘦的面孔给了观众大大的惊喜。

的确她就是育美。

柯宇纶的不温不火,让育男的故事娓娓道来,与育美的各种极端行为相反,他诠释的是个去温暖别人自己其实也很需要温暖的男子。

张孝全腰部的赘肉暴露了作为拳击手的不节制,也注定了在这一职业上的不尽人意。

虽然张孝全的角色一次比一次更弯,但喜欢他的人还是那样的喜欢下去。

李心洁的表现温润了许多。

饰演父亲的陈志朋由于剧中以粗暴的态度,多以隆起的肚腩的侧面出现,真心没认出他来。

好想表扬张艾嘉,这是她最好的一部电影。

在花絮中看到美术师,摄影指导的努力与表达让人由衷的感动。

在最让人潸然泪下的母子见面场景,为了营造油画般的质感,从墙面颜色的渲染,到菜谱的抒写,再到更换红烛的芯来突出光影效果,很用心。

在展示阿翔比赛场景作为他内心的主场时,衣服选择暗红色,加上红色拳击套,连墙面的斑驳也是美术师一笔一笔画上去的,与他的宿舍或者说与他的人生形成强烈的对比。

更有意思的是作为画家的育美前期的画作基本都是梁洛施完成的,而蜕变完的画作由李心洁完成,虽然主题一样但表达方式却截然不同。

正是所有人对于这样一个故事的爱,才可以呈现出时而童话般梦幻,时而漫画般戏谑,又时而油画般隽永的诚意之作。

 3 ) 藤蔓交織的自己

過去的故事已難說清楚/想寫一個結束讓它漸漸模糊/我在不在乎我在不在乎/曾經就在身旁怎麼留不住/不在乎卻不能忘/太在乎念念不忘///這是一部很有後勁的電影 以前會覺得張艾嘉的感覺是在那裡自以為是地講講年少輕狂 風花雪月 這一次的焦點影人真的也是有驚艷到從一開場的在屋頂起舞的雙手 到深海裡的美人魚 到地鐵里迷失的畫 再到在海邊和思念搏擊的拳擊手 這裡面的每個人都美得像畫過去總在空氣中纏繞 像是海風的咸濕和氤氳 那些穿過時空過來刺痛你的 已經變得模糊開始脫落 留下滿地的無法拾起的無力和蒼涼 或許我們還沒有經歷足夠多 或許我們就必須要開始放下 當你站在明媚的現在 對話當年的泛黃 也始終走不出那樣黑暗中的心心念念 畢竟不捨 念念 是因為不忘 不想忘 不能忘 不忘而念念 用念念的方式活下去 用念念的方式與現實和平相處回憶就是 讓你把過去和現在一同活著 一同生長枝繁葉茂 藤蔓纏繞 延伸的交織的 念念 成了你#在某個下午 圖書館 偶然想起念念 想起他們 突然看到了藤蔓交織的自己#

 4 ) 手足·父母

手足生命前十五年的记忆,竟占据生命如此大的比重。

生命最纯然快乐的记忆几乎都来自于这短短十数年。

“手足情深”,是因为在生命伊始最懵懂的年间,是你,给了我最纯粹的快乐。

这份情谊仅由陪伴而生,清清淡淡,无关牺牲付出,却真挚深刻,始终在彼此之间连起一根牢固的线。

缘起?

无法解释。

却也无从割舍。

父母女主怀孕,男女主都害怕了。

长久以来,他们一直处于自己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思考中,执著而不自知,深陷其中,一直问自己“为什么妈妈当初要这样做”“爸爸为什么这样说”,执著地想让爸爸为自己骄傲,执著得几成病癔。

正因如此,在自己要成为父母的关口,却步了:我自己都还没想明白自己的父母,这样的我就要成为别人的父母了吗?

那孩子有同样困惑时,我要如何给他答案?

如果我到现在还没有想明白如何解决父母给我造成的这个困境,我要让我的孩子也承受同样的痛苦吗?

我不会成为他人的父母。

 5 ) 情绪,有价值。

我是从看到阿勇梦中回到过去和妈妈聊天解心结那部分时,开始不可抑制的哭泣。

我摘掉眼镜坐起来,手撑着床,挺着背,仰着脖子,从身体深处急迫的一口口抽气。

除了做爱高潮,也只有哭到这种程度会从头顶到指尖微发麻。

然后,忽然停止。

抹掉眼泪站在窗前一言不发一丝不想。

如果说人类寿命60岁是平均数的话,30岁应该是个坎。

对有些人来说,过了30岁,如果没有伴侣和孩子带着她往前走,她就会往回走。

可是那些在过去留给她心结的人却走了,“好像所有的事情一笔勾销,她不需要再付任何责任”。

我也面对这样一个困境。

阿翔独自在海堤上打拳那一段。

我忽然想到解决办法,也许这种死无对证的情况,只能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宽慰,或者欺骗。

这是自救的唯一方式。

不看剧情,不看画面,整部影片都是琐碎而私密的生活细节,情绪布景。

某个理性派跟我说,无法提供信息价值的时候才会提供情绪价值,而情绪价值,一文不值。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部影片就是最好的回应。

情绪,有价值。

 6 ) 圆梦之梦

多少童年阴影还时时牵动今天的你,多少未完的心愿无端催促着你的脚步,时光把往事匆匆掩埋,你竟还拉来遗忘做和事佬,让带笑的眼睛粉饰人生的风景。

亲爱的,只因跨不过心中的那一道坎,那个小孩将永远被困在这里,你无法用爱喂哺他的饥饿,你没有勇气倾听他的哭泣,多少次你伸出手想接住他擦不完的泪,想抱一抱他孤单的身体,却在没有答案的质问里沉沙折戟。

回到过往与悲伤握手言和是多少人的痴嗔,这份沉甸甸的念也只有漂泊到电影院才能被收留吧,于是有了这一场光与影的挽歌,我们感慨于故事里的主人公终于被救赎,也顺带揉一揉心中那个疼痛的地方。

 7 ) 《念念》:美人鱼的执念

喜欢这部片子,是因为它的惆怅与湿漉漉的海风。

执念是这部影片的主题。

电影里,无论是育美(梁洛施 饰)和育男(柯宇纶 饰)的父亲,还是育美、育男和阿翔(张孝全 饰),都是心有执念的人。

育美和育男的父亲,那个暴躁而自卑的男人,用暴力逃避着内心曾经的伤口,保护着自己;育美缺乏安全感,她屡屡怀疑夜间相遇的陌生人是鬼魂,她渴望依赖男友阿翔却不得,她敏感而细腻,用无声的艺术世界来表达自己;育男多少年来逃避与人亲近,逃避家庭温暖,一个人生活着,却在虚拟网络上与人亲近。

人活着,总有那么多不得已,总会被别人伤害,和伤害别人。

一个心智不够健全的人,会制造出另一个心智不健全的人。

育美和育男的父亲是这样的人,育美和阿翔避免成为这样的人。

阿翔自问:“我能成为父亲吗?

”是啊,父亲也不是谁都能做的,如果放不下内心的执念,如果不够成熟,是没有做父亲的资格的。

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执念。

过去的伤害已经造成,尽管它令我们如此不堪,令我们没有转圜的余地,我们还是要与它斗争,直至消灭或与它共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恢复。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粗暴与母亲的抛弃下,育男还是长成了一个温暖的人。

他和失散的妹妹育美在梦幻中与死去的母亲和解,那个强行分离他们的女人,尽管她温柔善良,从小给他们讲美人鱼的故事,让他们将海里的鱼儿放生。

美人鱼是自由与幸福的代表,也是逃离的象征。

母亲(李采洁 饰)在水中婉转婀娜的身姿,灵动有余又似被水推搡。

这段影像几次出现,甚美,是导演对镜头的迷恋,亦或有其意义。

即使成了美人鱼,也依然受水所限。

从来不存在随心所欲,从来,自由与幸福都是相对的。

台湾和香港共同拍摄,使得这部影片有台湾小清新的底色,香港都市森林的风骨。

我还是喜欢里头苍茫的大海,黑色礁石,碧色的浪,昏沉的天,台湾的海是那样清冷,仿佛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清凉,海风湿漉漉的。

干净至极。

和梁洛施的气质一样。

看结局,育美和阿翔,毛衣、羊毛披肩,干净的头发,脸庞变得那样柔软,微笑中都是珍惜的味道。

这是美人鱼所没有的。

(本文为 Jenny天涯小鸟 原创于时光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8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不同于那些我们经常看到的阳光热血的台湾电影,《念念》很潮湿,忽然的一个时刻心就像是浸在了水里,巨大的浪,深邃的海,充沛的雨水,探索着未知的美人鱼,那种刚刚好的冰冷和怅然宁静地湿润了时光。

看罢电影,再来听刘若英的《念念》,忽然懂了。

我想《念念》应该是个动静皆宜的词吧,故事里的人都一直念念不忘,同时又被执念纠缠。

他们一直探索着出路,当他们与自己的过去和解,也终于获得了难能可贵的自由。

《念念》充满了各种意象,贯穿始末。

育美一直在画圈,暗沉的颜色处理彰显着压抑但又躁动的情感。

美人鱼离开美人鱼宫去追随一道美丽的光的传说,把一个并不新颖的子女与父母羁绊的故事润泽得充满色彩和深度。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一直在寻找答案,他们充满不安和疑惑,我们见证着他们的彷徨和无助,每个人的心结都与他们的童年成长有关。

终于,他们不再逃避,回望过去,这些离散的人和关系忽然有了联系,他们在挣扎中获得成长,而我们也感到释然。

与现今大多只知道跟风贩卖粗制滥造的青春回忆的导演相比,张艾嘉脱离了自己可以信手拈来的类型,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索,这种静下心来的思考非常珍贵。

电影的观感非常独特,总觉得有些民族风情,而有些光影的处理非常有油画感,通透的海水,摇曳的烛光,昏暗的老街,古旧的食肆都成了表达最好的媒介。

《念念》着眼于人物内心,自然会让一些沉下来的心觉得欣喜。

故事的背景是绿岛,导演为电影加入了作家沈重这一个朦胧但是深刻的线索,虽然并不是浓墨重彩,但让电影变得不只是肤浅的个人小情绪,而多了些对于历史和社会的关注,电影顿时变得立体起来。

他的作品《有罪》可以有几重解读,可以是他对于自己在绿岛岁月的思索,也或者是他对于育美母亲的歉疚。

这样安静冷清的电影在燥热的当下尤为难能可贵,幸好依然有人喜欢。

美人鱼的故事隐去了《海的女儿》里残酷的部分,那种对自由纯粹的追寻非常动人,这也是《念念》除却对亲情的表达外让我更为动容的部分。

很多年前就很喜欢充满灵气的李心洁,现在的她依然在张艾嘉的电影里,但已经是努力摆脱命运的母亲,她有她的无奈和失望,但依然勇敢。

据说电影里育美的画其实源自李心洁,忽然就觉得自然而然了。

《念念》的宣传曲是《爱的代价》,那些在多年以后依然能够再次触动我的歌词与电影非常契合,多年后再次听张艾嘉的演绎,听到爱之广阔,也听到存在于世事无常里的一个安静小世界,《念念》几乎是具象化了的《爱的代价》。

很多人说《念念》是那种很常见的台湾文艺片,但我依然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它需要你走进它来交换更多感受,这种需要思考才能获得的体验也更为宝贵。

当然,这是我在电影院看到的第一部张艾嘉导演作品,自然会偏心一些。

《念念》的票房和排期甚是惨淡,它的淡然淘汰了只渴望从电影中收获热闹的观众,但一旦接近它,你自然能感受到那份清凉,而这份清凉足以宁静这燥热夏天里的一刻时光。

 9 ) 张艾嘉新作《念念》:讲到爱,几乎没有办法撇开「你从哪里来?」(转)

当我们闯进张艾嘉的旅馆房间时,她缓缓地转过身来,定定地看着我们,露出灿笑。

那一刻,我们彷佛处在一部琼瑶三厅电影里,望着有些痴了。

人生若是部电影,大概只有爱上女主角的导演,才会用这么深情地方式,给她这样一个慢动作的镜头吧。

即便张艾嘉这几年已经很少拍戏了,她骨子里那股绝代风华,还是一点也藏不住。

当她换上了我们为她准备的黑色丝质衬衫、长裤,直挺挺地站在镜子面前,嘴角浅浅一牵,问我们:「好吗?

」那股气场简直帅死了,张艾嘉的美,一直都带有一种佻鞑。

怀念台北的气味算算,住在香港的时间,已经比住在台湾的时间要多了,但张艾嘉电影里依然有着浓郁而挥之不去的乡愁。

就好比她的新作品《念念》中,有许多我们熟悉地再不能熟悉的气味:电影的一开头,梁洛施站在顶楼望着台北的天空,环视那高高矮矮、新旧交错的大楼;接着,她和张孝全在天桥下昏黄的灯光接吻,那是暗巷才?酿得出的暧昧;还有她在捷运文湖在线那像被洗尽了掏空了一般地发呆神情……关于台北,张艾嘉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

「我很讶异,因为妳已经不是第一个说,我把台北呈现的很真实。

我常常在路上乱逛,大部分是为了找景。

我甚至会搭公交车,上了公交车不知道要去哪,之后很快到了郊外,这就是台北的感觉。

台湾有很美的地方,可是镜头也拉不远,因为一拉远了就看到旁边的杂乱。

但往上看台北的天空,我反而发现台北在乱中找到自己的规律。

」面对台北,张艾嘉有很多复杂的情绪:「看到它好的时候妳会高兴,看到它不好的时候妳会生气,甚至会生气到不想回来。

这是一种剪不断的亲情。

」但不论如何,她还是怀念台北的早晨,「因为只有在早晨的时候,它有一种宁静。

这时候妳还可以找到的当年在台北的那种样子——清晨的空气、鸟叫声、清道夫,赶路的人,这时他们的脸上还挂着笑容,不过一到九点十点,就变了。

在清晨台北的某些东西,还是我怀念的。

」安静下来才看得见爱爱,一直是张艾嘉在电影里想要探索的主题。

只是在不同年龄面对爱,选择的题材、手法也会不太一样。

像这次,「我就是真的拍了一部文艺片,我希望,我真的好希望能够在开演之前,我们来静坐三分钟。

」近来迷上静坐的张艾嘉笑说:「不过,这大概不太可能吧!

」《念念》原先是一个日本男孩的剧本,剧本里他探索着对爸妈那种说不出口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她。

「我们讲到爱,几乎没有办法去撇开『你从哪里来?

』。

而这必然回溯到父母跟你自己的关系。

每个人都在追寻一个『家』。

这『家』未必代表着结婚生子,却是住在我们心里的一个安定感。

而这也是我这个阶段,想要探讨的主题。

」张艾嘉用美人鱼来代表家的意象:「妳不敢去惊动牠,可是又很希望跟牠接近,这就跟我们心中所渴望的东西很相像。

而家就像母体、就像海水,是我们觉得最有安全感的地方,于是我想到了美人鱼。

」于是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像沉到了无限透明的蓝里。

即使在开演前没能像张艾嘉希望的那样静坐三分钟,看完了《念念》,心也像静坐了一轮,走到外面,看着台北的天空,竟也有几分清朗了!

文章来源:台湾《ELLE》杂志;图片来源:《念念》FB

 10 ) 从极度的女性视角阐述如何走出童年阴影

在百老汇电影中心看了夜间最后一场,人很少,看的很舒服,这是一部很适合这个时间段静静在电影院看的片子。

整部片子的结构非常完整,虽然乍一看仿佛零星散落的情节组成了整部影片,但实际却是由很多的细节不断暗示与串联而完整的表达了想要表达的内容,张艾嘉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平淡却动人的故事。

电影主要讲了三个角色走出童年阴影的过程,但最终却映射到了每一个角色以及观者的身上。

第一部分:角色定位影片设计了不同生活层面和阶级的角色,让观众很容易产生共鸣。

阿妹:一个自由艺术家。

艺术家往往被定位在一个脱离普通人思想层面的位置,本片中的阿妹也是一样。

但在脱离的同时她又面临着与其他人同样的问题。

阿翔:拳击手。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定,或许因为拳击这个运动本身就很有对外表现的特点。

阿南:导游。

非常亲民的一项工作。

爸爸和妈妈:小店老板与服务生。

非常普通的社会低收入阶级。

这几个角色在影片中都在不断的和自我内心斗争,但却有截然不同的对外表现。

在影片中,也通过不同的手法进行了表达:阿妹主要通过自我挣扎与思考,阿翔主要通过与女友和教练的矛盾表达,阿南主要通过与他人接触的细节表达,而爸爸和妈妈则主要通过和子女与对方的关系来表达。

第二部分:性格暗示张艾嘉在影片里面将很多的性格暗示放在前,而将引发这些暗示的因素放在后面揭晓。

阿妹:开篇头一段阿妹去找阿翔之后,在路边呕吐的时候看到了没有影子的男人,暗示了阿妹对怀孕的恐惧与自我怀疑。

之后和心理医生讲述自己对母亲的看法与不理解,同时从男友阿翔那边也感受到不被理解,暗示了母亲不被父亲理解而做出的选择对她的生活造成的影响。

后来心理医生的问题:你不告诉阿翔你怀孕了是担心阿翔会离开还是害怕生孩子?

暗示了母亲难产而死对她的影响。

阿翔:影片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阿翔与女友之间的矛盾,临近比赛,但自己眼睛的伤势却越来越严重,隐瞒了女友和教练,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暗示小时候父亲的话与行为对他造成的影响。

阿南:作为导游带着游客前来自己的故乡,遇见神父,交谈中提到父亲的死与幻觉中见到母亲,暗示了对于儿时母亲离去的不理解以及父亲对他造成的不自信。

妈妈与爸爸:从一开始妈妈讲的故事,到后来爸爸对阿南讲的话,都暗示了之后他们分别做出的选择。

妈妈不断的表达出对自由的向往,同时还把这种向往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爸爸本身就表现出一种不自信与矛盾,一方面无法理解妈妈的想法,同时却希望阿南可以读书而不至于走上自己的路。

第三部分:美人鱼美人鱼这个元素贯穿了整个影片,妈妈说:“我的故事讲来讲去其实都只有一个故事”,也就是美人鱼的故事,同时阿南在妈妈讲完故事之后偷偷告诉阿妹:“妈妈骗我们,世界上根本没有美人鱼”,而阿妹则回答:“妈妈说有就有。

” 这种不确定是否相信,但同时又非常向往的感觉,实际就是电影中每一个人物对于自我想法的一种态度。

第四部分:幻觉电影中阿南和阿妹都多次出现过幻觉。

并且两人都不记得爸爸和妈妈死的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

阿翔:爸爸死的前一天夜里,因为台风而被困在台北,误打误撞进入了一间酒吧。

几杯酒下肚之后就仿佛变了一个人,忘记了自己的不自信,尽情的娱乐起来,但后来回到自己的角色之后却又立即拾起了骨子里的性格:无论明天我是谁,都非常感谢你陪我过这一晚。

之后便是梦到自己与母亲的对话,他对母亲提出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你更偏爱女儿对吗?

你希望你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阿妹:从开篇阿妹就开始不断出现幻觉,没影子的人,地铁里面的背影。

后来和阿翔吃面的时候仿佛看到自己,从而回忆起妈妈死的那一天的情景。

所有的幻觉其实最终都是起因于先前的一些经历,这段经历或许本人都不记得了,但其造成的影响却仍不断的出现在生命中。

阿翔在影片后半段中在码头钓鱼时,也出现了幻觉,但不同于阿南和阿妹的幻觉,这段是阿翔对自我进行认知的一个过程。

他创造了一个不认识的大叔,大叔与他分享了一些故事,从不了解到渐渐熟络,最终发觉这实际是自己脑中塑造出来的父亲,于是父亲说:来吧,让我看看你到底是没有天赋还是教练故意那么说让你死心?

两个人练了几把拳之后阿翔击中了父亲,然后终于达到了自我认知的最后: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有在努力练拳。

本片中的角色基本没有和社会环境的冲突,都是一种思想的纠结和对自我认知的不断改变,这在我看来是一种极有女性特色的表现方式,表达结果也细腻而婉转,但从娱乐性上来讲,或许男性观众会觉得很无聊吧。

虽然《万物生长》实在和本片不是一个级别的,但是错开档还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一部是极度的男性视角,一部是极度的女性视角,前者在票房上必定会更占优势。

另:和教练冲突的那场戏张孝全演的真的很棒

《念念》短评

一整部都是张艾嘉的内心剖析与独白,破碎的自我和迷蒙的寻找,她慈悲地做了个彼此支撑、新生延续的hopeful ending来普渡众生,然而现实中更多还是观音山里的纵深一跃吧

6分钟前
  • 蕴塔
  • 推荐

看的时候没什么耐性,其实就一个简单的事,父母的不和谐分开影响到了后代,我是没什么感触啦。

10分钟前
  • 芽儿
  • 还行

浪费我两个小时,太不适合我了

11分钟前
  • 酒红色的egg
  • 较差

节奏缓慢,却处处经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只有我们艰难地走到同样的位置,才能原谅别人也释放了自己,片子拍的还是很有深意长情的~看了也会让人念念不忘~

14分钟前
  • 红皇后
  • 力荐

一切都会到来 一切都会过去

19分钟前
  • 吴邪
  • 还行

不幸的家庭有一个乐观的母亲,即便一开始不被理解,但最终在潜移默化中护佑了两个子女的一生,家庭剧难拍,完成的不错

24分钟前
  • 邻舍的老花猫
  • 推荐

这悲荒的现实,还是想和父母,回到相伴的依偎下聊一聊。岸沟池鱼,经世之味。替而归海。我们都不畏死,成长的袭击,仍有些不承。

29分钟前
  • bird
  • 推荐

剧情并不复杂,但电影故意化简就繁,而且有几个地方完全是在故弄玄虚,比如没有影子的人和带柯宇纶去酒馆的人。

30分钟前
  • 林三郎
  • 还行

好难看啊,受不了。这电影为啥分数那么高啊。张孝全和梁洛施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尤其是张孝全,一点魅力都没有,越看越萎。。。

34分钟前
  • Bien
  • 较差

念想那些很远的很轻的,而此刻身边的都未知,所以到底,生活有什么,怎么生活?

38分钟前
  • 忏聒
  • 推荐

梁洛施对于这个剧本都不算败笔了……

40分钟前
  • 幻影刺客
  • 很差

看不懂,太浮躁了我

44分钟前
  • 七颗子弹
  • 较差

能一次看完的都是神仙。

48分钟前
  • 赵无眠
  • 较差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当我哭着擦鼻涕时前排女生高举着雪亮的手机屏幕刷微博,过道里两个小孩在追跑,影院是杀人的好场所。

52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还行

张艾嘉还是一如既往的矫情⋯张孝全还是理想型的样子!

56分钟前
  • 豆友1969662
  • 较差

又是一种蛋蛋的忧伤……主要是为了张艾嘉去看的该片。济宁-长沙-南宁。

57分钟前
  • 竹傲风
  • 还行

因为惨烈的排片,直到今天才赶在下线以前给看了,居然是今年最打动我心的电影,好多蓝天大海的空镜头,缓慢细碎的故事,情绪却如暗涌的海,浓烈到化不开。几段超现实的对话和过分巧合的戏剧安排不仅让我心里念叨起老王的念念不忘跟久别重逢。成长,是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1小时前
  • 少年夏不安
  • 推荐

闷着闷着居然就豁然开朗了。

1小时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人之所以有执念,皆因放不下,越得不到答案,越想追问下去,一钻牛角尖,就堵死了所有出路。”这是一场情感的救赎。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个思念着的人,那个人的曾经呢喃,犹在耳畔。电影里常会响起轻声浅唱,流进心田,滋润着就已干涸的情感。(绿岛)

1小时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对生活的厌恶和婚姻生育关系不大,用不着和解,都在恶湿居下。

1小时前
  • 高压电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