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ly real faiilure is the failure to try.And measure of success is how we cope with disappointment,as we always must.We came here and we tried,all of us in our different ways.Can we be blamefor feeling that we are too old to change?Too scared to disappointment to start it all again?We get up in the morning;we do our best.Nothing else matters.But it's also true that the person risks nothingdoes nothing;has nothing.All we know about the future is that it would be different.But perhaps what we fear is that it would be the same.So we must celebrate for changes.Because as someone once said,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 in the endand if it's not all right,then trust me,it's not yet the end.
观影的感受,说白了还是带着自身经历和认知的解读。
印度是我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尽管时间不长,但我在那里艳遇过,裸泳过,疯狂过,也伤心过,做了无数前所未有以后也不打算再尝试的事。
当时结交的朋友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伙伴,而我人生最离奇最美好的回忆也留在了那,一去不返。
电影中旅馆所在的Jaipur是我在印度主要活动的城市,而举行葬礼的白色之城Udaipur则是我在印度时第一次旅行去的地方。
不得不说,如果这篇影评能够中肯,那一定是我说谎了。
主题和故事意料之内,每个年纪都有自己的危机,老年期可能面临的状况,死亡,孤独,恐惧,告别,乏味的婚姻,无止的欲望,诸如此类,编剧都概括其中,分给每一个角色一一介绍。
时不时抛出的小意外,不管是情节上还是台词上的,都突显了英国人既保守又开放的态度,一贯的黑色幽默,带着骄傲和自嘲。
英国喜剧向来如此,从‘四个婚礼一个葬礼’到‘海盗电台’,即使有陈旧的段子,喜欢的人会一直喜欢,不好这一口的也很难在这部戏里品出新味道。
老戏骨们平分秋色,激动时的颤抖和偶尔卖弄的小聪明都让人敬佩。
他们走过的大街小巷,经历的文化差异,可笑的和尴尬的,我一样不少的体会过,往事一股涌起,让我过于入戏,以致数次被触到泪点。
几十年后重逢的拥抱,像极了《追风筝的人》。
原以为已经遇到了影片的高潮,却又为紧接而来的告别,隐藏的真相和突如其来的告白而感慨。
被安排的婚姻和在婚姻中朋友式的坦诚,也是我在印度挨家挨户做文化访问时听到过的故事。
眼泪掉了,哥们儿在一旁偷笑,但从不爱英国片的他,一刻不感到闷地走出了电影院,至少说明本片的节奏感恰如其分。
极具异域风情的音乐和所有光怪陆离的色彩光线一样有力,声音先于画面出来的剪辑应该是一大功臣。
高二时省上有作文比赛,我写了一个故事,是一群少年的旅行。
他们中有亲人离世的,有刚刚失恋的,有父母离异的,有高考失败的,凑在一起的这群年轻人最终在丰富的大自然和全新的环境中获得新生。
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保守派,当着全班同学批评我写的题材不健康,谈恋爱婚外情写出来,不知轻重。
他没收了我的作文本,从此取消了我参加所有作文比赛的资格。
后来作文本被抛在脑后,我也摆脱了年少的诸多纠结困惑,而今看到了一个老年版的它,出生在装载了我青春,友谊和梦想的地方,不可能不惊喜。
治愈系总归还是要有针对性的。
最欣喜的是,所有老套的道理和被重复过千万次的叮咛带来的,不仅仅是能立刻飞去想去的地方爱和生活的勇气,也是能留在原地继续兢兢业业并不惧怕改变的气魄。
这亦是一种恩赐。
电影节的时候完全是冲着主演全部都是英国老戏骨去的!
而且还是一部喜剧,所以很高兴的带着老妈去的。
七个人坐一起在飞机场发现自己的班机取消起航电影院里大家第一次的齐声爆笑!
这七个人实在是太棒了!
为了英伦老戏骨最后结束的时候大家一起鼓掌了!
(我当时就想着要鼓掌!
真的是太棒!
感谢他们带来的精彩表演)无论是Billy nighy 还是maggie smith,还是别人,他们的演技真实又有感染力,弥补了剧本中的一些不足。
妈妈看完以后,说了一句,感慨了一句我还年轻。
这部片子实在是亮点太多了法官大叔的同性之爱我没想到法官大叔的故事是让我先流眼泪的。
看到法官大叔说自己是个gay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给腐国跪下了。
果然是腐国片,老爷老太颐养天年中还要加入一个gay剧情。
影院里大家都笑出声来了。
可是后面却慢慢的感动了,年轻时在印度生活,跟做工的印度男孩发生了关系。
最后被发现,对于传统的印度来说,这是一个家庭的羞耻。
那个男孩和他家被赶走了。
四十年后法官大叔又回来,寻找他。
可是原来的地方拆迁他跟当地的男孩子玩起了板球,我想,那个时候那个小男孩扔过来球的时候他一定想到的是那个他。
所以才会恍惚间没有接住。
最后他拿到了那个地址,在另外两个人的陪同下去寻找他,路程中甚至怀疑地址会不会是敷衍的,那么的不自信甚至忐忑。
站在门口,看见那个最爱的人的妻子的时候,他的表情值得琢磨。
他慌乱的说着转告那位,他来过准备逃走的时候,所幸那位妻子拉住了他。
然后的那个见面。
算不上唯美,但是。
真的很打动我。
背景BGM不是什么唯美的古典乐或者是古典声。
是印度乡下的嘈杂声,我记得最清晰的是鸡鸣声。
那么平凡的一个印度的乡下的一天,这两个互相思念了四十年的人相见了。
那个印度人缓缓的放下牌,两个人接近,然后是一个无言的拥抱。
根本无须多言我是谁,哪怕现实里的两个人都比他们记忆深处的对方老了许多。
尼玛到这里我是真的流眼泪了。
真不容易。
QAQ最后,在相见后的第二天老法官死了。
安详的死在花园的椅子上,在相见的满足后,他心脏病发作死了。。
我相信他一定很幸福,在跟这世上最爱的人度过最后一夜。
交谈后回到酒店。
真的爬上了“top of the mountain”两个人之间是loyalty还是其他Bill Nighy 和Penelope Wilton 给我也很多感慨。
他们两个人其实都有点精神出轨了吧(我觉着是,欢迎大家矫正但是Bill Nighy仍然尊重妻子,对妻子忠诚,从来没有做出真的超过的事情,其实我觉得长久以来,他也一定已经发现她和他之间实在是太多观点不同,在很多事情上。
但是因为夫妻,所以他仍然选择乐观的看待这些事情。
哪怕妻子很明显的开始搭讪法官的时候,他仍然选择不吱声最后那段赶往机场的对话真的很让我动容。
妻子说我知道你最后仍然会来机场追我,像之前很多次一样,然后我们重归于好。
可是这次不可能了,我们必须承认离开对方我们都能找到更好的。
镜头转换的时候Billy爷爷还是去了机场。
我心里一惊。
我想不会吧,阿姨话都说得这么明确了还要追去啊。
结果爷爷最后还是回了金盏花大酒店。
跟着另外一个阿姨在一起。
他们有共同的话题和乐观的态度。
既然耗了一辈子,最后的退休岁月,找个自己喜欢的过完吧。
但是阿姨那段话真的说的我也很动容。
她一定也很感谢做丈夫的那段时间的包容。
可是不适合的永远是不适合的。
所以放手才是对双方最好的选择。
Maggie Smith 永远是最后的大BOSSMaggie Smith奶奶真的有点老了。
看着镜头上的她,我不尽唏嘘麦格教授的岁月不饶人啊。
麦格教授里面演的人物角色很有趣,有点种族歧视,英国老派的骄傲演的惟妙惟肖。
最后在印度的转变,慢慢接受了这个环境。
里面她最棒的那个镜头是maggie smith缓缓的说起她的故事,因为年老,作为一个管家她教会了新人却被辞退了。
她看上去好像是在说着别人的故事,但是我听着听着却难受的开始想要落泪。
这个故事她说起来那么的让人心酸。
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
一个家庭就这么的把她当老年的佣人所以辞退了她。
而忘记了她对这个家庭动了感情,是真的把自己当了家庭成员。
这种冷漠真真的伤害了她的心。
一个演员的戏剧张力就体现在这个镜头里,我为老太太折服。
但是,在金盏花大酒店,她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干起了老本行,找到了新的意义。
最后用剧里那句很棒的话作为总结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in the end, if it's not alright, it's not yet been the end.PS 顺便吐槽一个 法官大叔说自己是gay,然后阿姨就说you mean happy? 我当时就快笑岔气了。
这个笑点实在是,gay 名词是同性恋,形容词是快乐的;放荡的;艳丽的(还给我妈讲解了,麻麻一定觉得我英语很好)#学好英语啥也不怕#(明明你的方向错了好麽!
" It takes a very long time for body to be consumed. Many hours for mourners to remember the dead. The fire must be lit at dawn and by sunset there should be nothing left but the ashes. It's our friend that we are grieving for whose life we knew so little, or it's our own loss that we are mourning. Have we travelled far enough that we can allow our to tears to fall?" 在乌代普尔的火葬。
一整天焚烧的时间。
看同一条河里静默生命流动和流失。
在印度,总是不经意觉得禅意的流淌。
爱印度的人,爱这种对心灵的洗刷,恨印度的人,是连心灵都打不开的人了。
另外的taken有:"The only real failure is the failure to try. And the measure of success is how we cope with disappointment. As we always must.We came here and we tried, all of us in our different ways. Can we be blamed for the feeling that we are too old to change? to scared of disappointment to start again? We get up in the morning and we do our best, nothing else matters. But it's also true that the person who risks nothing, does nothing, has nothing." "Everything will be all right in the end, and if it's not, it's not the end yet."
温情的英国电影,也只有处事幽默的英国人能够演绎出这样一个离奇的印度老人院。
几个老人,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相遇到了这个神秘国度——印度的“老人院酒店”,各自不同的生活在交织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碰撞。
虽然故事的可信度并没有让人那么满意,但几位英国老戏骨的演技还是相当精彩的。
故事想来表层上是要批判一下资本主义的养老制度,确实这个难题对于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尚不能完善,更何况是落后的资本主义了(笑而不语)。
所以,这里也不谈这个问题了,说说电影的另一方面;电影最后,每个人最终都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古稀之年没有了更多的羁绊,没有了虚浮的功利,剩下的就只有自己和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
抛开电影本身,故事的核心还是关于心灵的救赎,关于理想的执着。
也许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等我老了以后我要去环球旅行,我要完成自己的梦想,我要做自己真正想做的;然而,真的老了,又有几个人能收拾下行李,去追寻内心的愿望。
电影里的老人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梦想就要去追寻,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
故事最后让人最意外的是解决了酒店倒闭危机的,居然是轮椅上的玛吉·史密斯,一个初看让人感觉傲慢,偏见,固执的老人,在打开心扉后,原来是如此的睿智,幽默和可爱。
顺便提一句,导演约翰·麦登居然把印度熙攘的街景和嘈杂的日常生活拍摄的如此美丽,可见导演寻求美的功力确实让人敬佩。
本来诡异的阿三,在电影里却也都合情合理,让人不禁兴趣旅游一番的冲动。
虽然很早就打算要写写影评,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昨天因为看过《黑镜》后内心再次被打动,终于决定不能再浪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付诸行动。
没想到这豆瓣的第一篇影评,却也和电影的主题有些契合。
关于梦想和行动。
打分:7.6
英国喜剧《涉外大饭店》可谓阵容豪华,容纳了英国老一代之精华:玛吉·史密斯、朱迪·丹奇、比尔·奈伊、汤姆·威尔金森…… 几位主角轮番登场,那快速集中的大牌们耀眼的举手投足可谓十足过瘾,把每个人物的怪癖和短板都交代的生动透彻,最给力的当然还是比尔大叔(一个神经质女人的无奈丈夫)和玛吉大妈(丝毫不留情面的种族主义老太),想必一款无下限的喜剧呼之欲出。
果然这是一部吐槽印度的电影,几个养尊处优的英国老头老太被虚假广告忽悠到了印度一个早已歇业的酒店度假。
而酒店的老板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主角—在本片中尽显不靠谱的印度diao丝本色。
印度的脏乱差显然超出这帮英国佬的想象,尽管他们故作镇定。
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头老太们发生了分化,有的濒临崩溃盼望立即回国,有的逐渐适应了印度热辣的天气和民风,也有的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在英国找不到的位置,也有的每天神秘地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当然,有的人在这里寻回了失散数十年的回忆,也有人在这里萌发了新的真情,也有人在这里意识到了自己的婚姻是个错误,也有种族歧视成性者竟然开始和印度贱民搭话。
当然,一系列黄昏恋中也有欢快的颜色,贫民富翁小哥和一位酷似萨尔玛·海耶克的靓女的激情是有效的调剂。
不得不提的是在热辣的印度也不出不在的英国冷幽默。
首先客服电话中机械的印度口音和剧中人物的地道伦敦腔的鲜明对比成为了本片第一个不厚道的笑点。
接着不靠谱的印度酒店也有无数槽点,而英国人强忍着震惊而“优雅”地抱怨的神情不由得人不捧腹。
搅基和种族歧视这两个敏感话题在英国人这里也是无下限,搅基倒是一个动人的真诚故事,难为了威尔金森大叔;玛吉·史密斯演傲慢的老妇人可谓得心应手,带着深刻的种族偏见那更是如鱼得水。
因此,玛吉大妈成为了本片的吐槽帝。
从海报就可以看出,这也是个多线索多人物的感情故事,剧情线索也流畅自然,但是离巅峰《真爱至上》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前期的良好铺垫未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高潮和结局,可能是想兼具吐槽印度和感人真情,到头来印度达人秀和真爱至上都未能过瘾,十分可惜,浪费了一帮好演员。
什么时候让他们来吐槽一把天朝?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七个暮年的老人到印度的一家旅馆度过余生,刚到的时候,大家都很迷茫,老了之后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于是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生活的意义,在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度里,要找到这个意义并不那么容易,但他们最后都找到了。
从未工作过的丧夫老太太找到了一份呼叫中心的工作,教导印度佬们如何按英国的思维和英国人工作。
退休的大法官努力寻找自己当年在印度的基友,最终遇到了他,发现他并没有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困扰,最后开心地阖然而逝,他的基友按照印度的习俗,将他葬在他们度过最开心岁月的湖边。
老顽童和老来俏都在努力寻找艳遇,最后老顽童终于找到了那个让他雄风如昔的女伴,而老来俏也不曾放弃自己的追寻。
退休的公务员先生和他的太太最终分手,两个人走上了相反的道路,但似乎都解脱了。
摔断了髋骨的老太太当了一辈子的仆人,最后年纪大被主人辞退,最后靠着自己多年的记账经验,帮助饭店小伙子获得了经营上的成功。
尤其是这个老太太换完关节之后站起来走了几步,说,像我这样子都能走,你们还有什么过不下去的呢?
真是励志啊。
所以即便有时觉得生活多艰,或是无趣,就去努力工作,或者去追寻爱情吧。
老年人们都能这么勇敢,年轻人还有什么害怕的呢?
就像老太太说的,像我这样子都能走,你们还有什么过不下去的呢?
电影的背景是印度的Jaipur和Udaipur. 因为刚刚环游印度回来,所以看到电影里出现的各种landmarks都很激动。
而且电影真实地反映了印度的全貌:环境可能拥挤肮脏,但是人民却友善平和。
很喜欢电影结尾时Doug 约Evelyn 那段,绝对的英式低调处理:Doug: When do you finish work?Eve: I'll get back around 5.Doug: Tea time?Eve: Yes.Doug: How do you take it?Eve: With a little milk. 多么smooth, 多么subtle, 多么英国。
也很喜欢Sonny的经典名言: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in the end. if it's not alright, then it's not the end. 虽然知道过度乐观,但却很鼓舞人心。
这是一众老人的故事,但我第一次(而且并非出于无聊)看时间的时候已经是54分钟,不乏味不拖沓,笑中带泪,有深意有情节,我很喜欢。
涉及对于衰老、失去等很多问题的探讨,每个人看也会有不同的感触。
最触动我心弦的是卸去伪装和乐观。
“I'm Norman. I'm lonely.”"I'm Carol. I'm lonely, too."这两句自我介绍让我几乎要掉眼泪。
卸去伪装之后,两人一下就自在了起来。
乐观说的则是朱迪 丹奇扮演的家庭主妇。
她丈夫去世,失去房子,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万事都有丈夫陪伴,却一个人远赴异国他乡,还必须工作才能付得起旅店房租。
但是她有一种与外表和经历都不符的深藏不露的坚强:学电脑,努力搞清Wireless、Wifi和宽带都有什么关系,开博客,找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做人生中的第一次公共演讲。
不因年老或是“害怕失望”而惧怕尝试。
玛吉·史密斯扮演的老太太,刚刚来到印度的时候很可怕,像个充满敌意的外国人。
公务员的太太不远出门,成天抱怨。
事实上他们都只是很害怕而已。
因循守旧的老太太,连换个散步路线都会焦虑慌神,一个人到另一个国家接受手术自然充满恐惧。
公务员太太的坏情绪出于她对婚姻和命运的不满,她怕的大概是失败的人生。
剧中多次出现的印度谚语很能鼓励人:Everything will be fine in the end. If it's not OK, it's not the end.总结一下,尽管是一群老人的故事,却丝毫不觉得陈腐;尽管有死亡,却不觉得阴暗;尽管有失去,却不觉得绝望。
用生动的故事探讨了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活和人生命题,对于一部电影,我没有再高的要求。
最后请允许我表达下我对玛吉·史密斯以及她所饰演的角色的热爱,太喜欢这个不动声色,洞悉全局,运筹帷幄的老太太了。
尽管早已听说了这名头,但若不是因为Swindon雨雪交加零上四度的天气,智障到只穿了一件衬衣和一件风衣的我,除了躲进影院之外剩下的选择也就不多了。
一开始我无非是冲着一群老戏骨飚演技而去的,对于剧情我早就盖上了“老年人专用”的印记没抱什么希望,而结果,说老实话,TBEMH是个从各种意义上都给人惊喜的电影。
印度的异国风情,角色之间的冲突,剧情的走向,都有一部分情理之中,而又有一部分在意料之外,考虑到100%上座率的影厅里大部分是退休老人,一边照顾到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思想开放程度不能太出格,一边又给了阅历丰富的他们一点新鲜感,倘若这的确是编剧有意为之,那么我只能为这种深思熟虑深深地顶礼膜拜了。
主演们的演技都是让人直接给跪了的程度。
尽管片长超过两个小时,但由于出场人物太多,就算剧本还算紧凑,导演也感觉在尽量制造迸发灵感的瞬间,留给每个人大展身手的时间还是不多。
就算如此,那些短暂的瞬间全部被利用到了最大化,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是教科书级别的。
就冲这点,这片子都值得一看。
同性题材的引入再次证明英国人的节操都被冲进泰晤士河了,Wilko爷爷刚开始谈年少竹马情那会我还以为我又学到了一个对异性恋描述的新用法,接着重复There was a man的时候我开始告诉自己你想多了,最后I am gay出来的时候我再次开始掐大腿,恨不得当着一整个影院的爷爷奶奶就开始咆哮,结果人爷爷奶奶都笑得无比自然,最后重逢的时候还看到了很多人的眼睛里有了晶晶亮的东西——搞得我瞬间觉得我比一个保守党选区的老年人思维还闭塞的羞耻感……面壁去了。
总体来说笑点和泪点都是很多的,而且无懈可击的对白和表演毫无困难地把这些点传达给了观众。
唯一的瑕疵是很多桥段可能的确有点陈旧,但我喜欢这片子,喜欢印度的喧嚣和光怪陆离,喜欢时而萌时而深沉时而搞怪的爷爷奶奶们,所以对我来说一切瑕疵都可以无视。
而更重要的是,这部片子把我放在了一个以前试过去想但从来都想得不够的角度上,那就是:当我退休,当我老去之后,我的人生可能会是什么样子,而那时的我,又该如何利用起剩下的这段时间努力来粉刷我时日不多的人生。
其实不用活到知天命之年也能发现,人生就是一个错误积累的过程。
有些能够一笑而过,有些却让人追悔莫及;有些只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有些却是两方甚至多方心里一直都解不开的结。
可能发现自己一直都在被欺骗;可能觉得自己忍受了太久不该忍受的事情;可能有些道理至今才明白,或者明白了至今才有勇气去实现。
但或早或晚,“我说不定明天就会死去”这个念头会把自己从最深的自我欺骗中扇醒。
死亡或许真的是人最无法克服的恐惧,而这个恐惧有的时候确实也不是坏事。
它驱赶着我们克服了其他的恐惧,去做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情。
去一个不同的国家,体验从未有过的生活,再尝试一把年轻的感觉,终于找回年少时的爱人,重新开始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而一切不过是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想带走快乐,带走喜悦,带走爱,带走令人珍惜的回忆,谁也不想留下后悔。
可能现在来想这个问题终归是太早,繁忙劳碌的人生也迟早逼迫我们把这个问题弃诸脑后。
而这部片子真正令人欣慰的在于,就算是在垂垂老矣之时才想起这个问题,终归也不会太晚。
永远不会太晚。
All we know about future is that it will be different, but perhaps what we fear is that it will be the same. Ps.烂剧本可惜了一班牛逼演员。
夕阳红也有春天。
三星半
贫民窟富翁的表演真让人闹心啊,从头到尾都没以正常人的语速说过一句话,到哪都跟上了弦似的,看完脑袋嗡嗡的;同样是英式幽默、戏骨集结、多线索叙事,《真爱至上》比这部高出了不止一个段位;全片唯一的亮点就是gay法官和前男友的拥抱,激情四射,堪比断背。
挺无聊的啊
连续几天每天影院看电影,很疲惫,没有好好欣赏,睡着了...或许可能真的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演講時當觀眾是裸體」
连温情治愈系也没放过,腐国啊,活该你叫腐国。 ̄_ ̄|||
其实有点差强人意
影片改编自英国女作家Deborah Moggach的小说《These Foolish Things》。
anwar~吸血鬼爷爷 你们都好无聊
7个演员加起来有500岁了吧?
夕阳红
心灵鸡汤 ...
一场心灵之旅 获得一些心灵鸡汤
瞎扯淡瞎扯淡就是这么来的
电影虽然积极向上,但实在是无味。要不是几个演员,就不用看了。
老了就不能改变了么?人生很长,终其一生,所需要的只是爱
烂剧本可惜了一班牛逼演员。
登机后向左转或向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