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强
Crescendo,交响狂人(台),狂人交响曲
导演:德罗尔·扎哈维
主演:丹尼尔·顿斯科伊,戈兹·奥托,毕碧安娜·贝格,彼得·西蒙尼舍克,Sabrina Amali,麦赫迪·麦斯卡尔,希萨姆·奥马里,Eyan Pinkovitch,玛雅·戈尔金,Uri Elkayam,Karin Marko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阿拉伯语,英语,希伯来语年份:2020
简介:知名德国指挥家爱德华(彼得·西蒙尼舍克 Peter Simonischek 饰)接受了一个艰巨的任务——组建一个横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青年交响乐团。然而,他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风暴之中。这些来自以色列和阿拉伯的音乐家们,在战争和恐怖攻击的阴影下长大,由于自己的背景和生活经历,很难共同完成一场交响乐演出。 乐团很..详细 >
女主太尬了。结尾稍微稍微有点儿快了,音乐好听,题材非常好,比较深刻的电影。
然并卵
斗争才是永恒的吧
最后机场那段音乐简直征服
3.5
既表达了现实的残酷,又在剧终留下了一丝希望。。。穿插的音乐恰到好处。
2022年4月5日补充登记,2022年1月5日下载看完,当时看完遗漏登记。算是非常德国主旋律的电影,强调用非政治的介质—比如这部电影中的音乐—来弥合(政治)矛盾,而在这部电影中的核心矛盾就是巴以青年之间的极度不信任和仇恨。将这样的乐团捏合在一起的确非常不易。思考的问题:永久的仇恨真的是一个出口吗?存于硬盘8/欧洲电影/2022看过。
本片控制得相当稳健,节奏不急不缓,信息不多不少,拍得非常真诚,也许只有德国这种乐衷于实行人道主义援助、喜爱公益项目(即有丰富的经验)、有犹太大屠杀心理阴影、并且有古典乐传统的国家才拍得出来。几个关键处的音乐选择了大众熟悉的曲目,与场景契合,瞬间提升了情感表达,结尾的Boléro又紧扣片名。本片虽然有原形,但却是staged,有明显虚构痕迹,并且有时显得很天真;片中多次push观众与角色一起思考关于和平可能性的问题,一次次的反转,再加上有点超现实的剧本,使影片更像是一本沾了血迹的呼唤和平的美好的乐章。创意很beautiful!(几个选角不错)
慈善机构果然不可信,噱头至上一出事就跑。最最最应该吐槽的是,女主肩膀和手臂肌肉那么僵硬能拉琴才有鬼叻!
5.4非常憋屈的一部电影,反战电影能不能老实爱与和平,别搞花里胡哨的立场端水了。嘴上说着消除隔阂,结果排练服不分国籍但分男女,咋这都能整出形式主义。隔阂带来谋杀,带来荡妇羞辱,带来对立,带来拧巴又别扭的剧情,不如干脆把所有人都杀了,没有人就也没有隔阂。大概是和平地区政治冷感黄皮人的傲慢,对片子里恶意和善意的出现与消解我都缺乏共情。蕾拉先骂出“该死的犹太人”,再主动带头参与合奏,中间啥转换也没有,就好像她变成了一个编剧和导演操控的木偶。那个封建的母亲身上是几千年来男权对她的抹黑和洗脑,如今在作品里进一步加剧这种刻板印象。女人发疯后就轮到男人来假装“我冷静且为你好了”。还有最开始起杀心欺负人的不是以色列黄毛吗?这种沾上政治的和平宣传片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了。
对于想专心做好顶级交响乐团的人还要处理人际关系和政治种族问题实在是太消耗,社会意义大于艺术意义。喜欢吹单簧管的阿拉伯小哥,看好他和以色列姑娘的爱情。虽然最后小哥意外死亡"实验乐团"失败了,但最后机场玻璃门分割两面的不约而同的协奏,也象征着一种美好的希望吧(艺术升华。每个人都无法抹去历史的切身创伤,但也无法无视你面前朝夕相处而有血有肉的情谊。
凶猛三分钟,后面靠仁义道德了。
哎我操你们什么时候能停止这种脑瘫行为。
三星半吧,故事流畅,观感不错,但是解决有点突兀,不知想表达什么。
只有文艺青年才会觉得音乐可以解决巴以问题 看过一个街访视频 听里面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的谈话 觉得分歧永远解决不了 国仇家恨 血海深仇 再加上宗教 只能是你死我活 抛弃幻想 不要文青 才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生存下去
选你所爱
虽然故事本身和主要人物的设定稍微有点刻意,但音乐真的是一种无国界的东西,坐在大屏幕前听《四季·冬1》,实在是特别享受。可惜,音乐再治愈,也无法消弭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刻在骨子里的千年的仇恨,只能给大家片刻的幻觉。这和电影里也讨论到的德国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仇恨level完全不同,是N次方级别的。从音乐开始,以音乐结束,喜欢音乐的朋友不要错过这部电影。
音乐与爱情仍冲不破的仇恨与悲剧
又一部很好的音乐电影
音符渐强,冲突渐强,情感渐强。音乐实属没有边界,振奋人心,可是音乐休止,挥棒落下,之后呢?我们需要追求和平的终焉还是享受交融的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