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之前我的想象是往《巴黎小情歌》那类小清新电影上面靠的。
观影之后,嗯,确实是小清新电影,但这味道很奇怪,奇怪的点就是每每开始一段“小清新的情绪或气质、对白或旁白,或美得心虚的影像”之后,突然来一段嘁哩喀喳的重口味,阻止了电影继续向小清新的套路里滑进去;不知道为什么,我女神尴尬的演技,小岳岳无法掌控的演技,以及白百何毫无存在感的演技(只是就这部片子而言),因为这片子的“川菜怪味”,居然都很合理。
困在生活这座孤城中,最后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这个片子的终极主题。
小容燕子选择向上走,一往无前;幺鸡猪头选择爱情,义无反顾;陈末选择的稻城,其实是回归内心,向里思考,精神解困;而十八则永远活在了女警察内心最柔软的深处…… 小容选择分手,她放掉了爱情,选择了远方。
她的追求和陈末的追求不同,她向上,向往更高远的地方;陈末向下,向往踏实闲散的生活,她更现实,而他更诗意,他们的区别是如此明显,犹如渝中的上半城和下半城,即便十八梯曾经能勉强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扭结在一起,但这个十八梯,这个连接本身,是破败脆弱的,是注定要消失的(例如猪头茅十八这些个十八梯最标志性的符号),某种意义上,这是个宿命,不但是城市的变迁,也是人与人关系的复杂走向。
片子的韵脉是流动的,就像城中的大河;片子的气质是凹凸别扭的,就像托载城的那一座座山,以及从山顶到山脚的一座座错落建筑。
片中人与人的关系、人和现实的关系,个人内心和追求的关系,是山城的上半城和下半城的扭结,十八梯连接了山城的上下,却连接不了我与你,连接不了我的世界和你的世界;丑陋肮脏破败热烈的十八梯是现实,软红十丈纸醉金迷的解放碑也是现实,但这个现实和那个现实之间,贯通不了。
张一白没有大智慧,但是有小聪明的,他把这本俗气小说嫁接到重庆这个3d空间,干脆拍了一整卷童话,片中所有的现实都不真实,所有的真实都不是现实,真实生活是有,都在打进热线的观众来电电波里。
我很讨厌张一白惯性的煽情,所谓情不知所起,才能一往而深,而不是线索不知道怎么摆,就让人口不断的失踪……还有转换的生硬,还有还有,最不能容忍的桥段就是杨洋白百何稻城告白,画面过于精致,太煽情了气质就变成完美精致的塑胶花了,大幅降低了影片的文艺气质也好,伪文艺气质也好,总之我觉得那是在加戏。
片中邓超不是一直都演得好,但不时蹦出的演技亮点证明了他演技的实力。
如果很多画面拿掉张嘉佳小说里那些过分煽情的内心独白的台词,留下的某些静默的画面是非常能让人触动的。
总的来说,大家可以去看看,毕竟在我看来,演职人员是有真诚和认真的。
最后,影片里唯一具有文艺气质的演员是表演艺术家廖学秋——陈末痴呆了的妈,非常美。
爱情,也许真的是这世界上最美妙最诱惑最让人垂涎也最残忍最善变最难伪装的事物,它可以让人颓唐萎靡,堕入地狱,也能使人赴汤蹈火,甘之若饴。
前些天,列表里有个十几岁的女生失恋了,悲痛欲绝,感觉生活一片灰暗。
懵懂纯真掏心掏肺的初恋的确最伤人,可是孩子啊,你还没往前走,又怎会知道,没有在一起的人真的都是不合适的人。
不道德绑架该为父母着想,就只为你自己,争口气,活出精彩,等你遇到了那个对的人,你才会明白当年的自己有多傻,现在身边的这个他有多好。
比什么官位财富,只要你心里每天都是阳光满溢充盈愉悦的,便是对过去最好的忘记和对自己最好的安排了。
加油,为你祝福!
P.s.今天带大家看的第二场是《爵迹》,本想看《我是哪吒》的,谁知在这新开的高碑店第二家影城——米瑞酷已经下档了,别的看不上眼,只好选的这部,还安慰孩子们说这也是动画片啦,哈哈。
玩得太累,瞌睡了好几个,除了CG吴亦凡的仙颜,似乎也没啥能记住的了。
一部好电影很大程度在于剧本,故事性。
人物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故事的好坏。
但是问题就出在剧本上,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把情绪放大,像是一帮有情感障碍的小孩。
没有一个人是正常的。
里面好多翻来覆去的说的那些串词一听,好像是鸡汤,是箴言,但是仔细想想,都是吹牛逼呢。
我一一给你举例。
1.相爱这种事,就是永远在一起。
“永远”,谁能预测永远呢?
2.如果没有住在你心里,都是客死他乡。
“客死”,谈个恋爱,别死不死的。
3.我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燕子,我爱你。
|“全世界”表示关我什么事。
4.燕子,你又美啦。
燕子你真漂亮。
敢情你们不太熟啊。
打电话还要拍个马屁。
5.如果只是路过,我就在终点等你。
请问“终点”是指哪里?
6.喜欢一个人,眼镜里除了她什么都没有。
呵呵。
谁信呢?
太多例子了。
感觉他们谈恋爱就是先把对对方的爱用牛逼的方式先吹出去再说,最后打不打脸,谁还记得当初的鬼话呢?
说下里面的人物。
陈末,一个DJ,可是也特别不像人。
失恋了就颓废两年,什么打赌输了就举牌我是蠢货。
什么小容被涉嫌诈骗就直接开车撞车。
感觉剧情里每件事都是脱离现实的,完全是脱离现实一帮大人过家家。
幺鸡,一个唯唯诺诺的女子,啥傻乎乎,我也不觉得这样的女人现实中会存在。
感觉张嘉佳小说里的女性都是傻啦吧唧爱男主角爱的要死,把人家当神,把自己设计成卑微的小女人。
我觉得是作者的情感隐睾症患了吗?
再说猪头吧,感觉爱情是他的全部,救命稻草,没有就完全不行。
我不知道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有没有。
订婚的时候,他说,“不知道除了燕子还有什么比她更重要的?
没有了”。。。。。
很可笑的一句话。
在出租车后面追的那场戏一边跑一边哭,感觉这样的戏不一般都是女主角吗?
茅十八可能就是理工男设定吧,一根筋,跟荔枝的感情本来作者想往重庆森林里梁朝伟跟王菲的那种感觉的。
可是,玩咂了。
电影里所有的人物情感都特别假。
对一个人执着就真的是真爱,没事发火就一定是爱的深。
都是凡夫俗子,没有谁的情感是像牛逼一样吹的。
没劲。
我冲超哥白百何买了中午的票剧情真很烂,台词太装X,演员也没看出有需要演技的地方,狗血不到位,一塌糊涂。
看得昏昏欲睡。
还有植入广告巨多巨烦人,尤其是百度地图配上杨洋那个鸭公嗓,多次聒噪的出现,还有唯品会,小米手机,也是多次出现,还带说广告词的!
【你为什么抢我的小米手机?!
谁让你们都说小米手机难抢,我抢个给你看!
】【小岳岳:给你买了晚礼服!
柳岩:哇,这个牌子,很傲娇哦!
小岳岳:可是价格很呆萌哦!
】傲娇的品牌,呆萌的价格,说出来的一瞬间,我们全场啧啧。。。
杨洋的声音是真难听。
张天爱演的太烂,大屏幕太丑被杜鹃吊打,戏份还多烦死了!
全世界当风景片看挺好。。。
整个片子我都没搞懂到底想要干什么。
真心觉得导演太重要了,烈日灼心合伙人里的超哥和全世界里的超哥完全不是一个人。
真是白瞎了邓超的演技!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讲述了三个男性角色各自的感情故事,我没有看过原著,但是看到是张一白导演时,已经有不详的预感。
事实上张导果然不负众望,一下子交出三篇当代都市爱情流水账。
这第一篇流水账,我把它的主题命名为:“三朵白莲花的三角恋”邓超这部分是全片的主线,他演了一个被大学时就在一起的女友(杜鹃饰)甩掉的电台DJ,电影里没有明确交代杜鹃(以下全部用演员名代替角色名)和邓超分手的原因,我猜大概有两点,其一由于杜鹃的职业前景一片光明,又是公司里的头牌DJ,还和大老板一起投资,钱景看来也相当不错;里子上还是因为邓超不够上进,追不上女友大步向前的脚步。
当然这些原因只能根据个别含糊其辞的台词来推理,反正我是没看到导演用了任何有想法的设计去铺垫背景。
总之呢,失恋后的邓超自暴自弃,故意搞臭自己的节目,我还纳闷这么差的工作态度居然还能悠闲上班,我要是老板早就让他滚粗130秒了。
而且他把自己的节目做烂是为哪般?
报复杜鹃?
Anyway,之后靠着新来的实习生幺鸡(到最后我也没明白这是她的外号还是真名),节目回到正轨,然后邓超发现一直帮助他的幺鸡居然是朵一直爱着他却无私撮合他和杜鹃复合的白莲花,然后居然邓超还爱上了这朵白莲花。
但是白莲花也是个矫情逼,居然玩儿失联,邓超没办法在自己的节目里向他的听众求助,希望大家用闪灯的方式告诉幺鸡他在找她,看到这我就不懂了,且不说他这么做合不合法,那个幺鸡到底要怎么才能知道知道闪灯是和她有关的?
之后邓超跑到藏区继续找白莲花,最后二人终于见面,这篇流水账充斥着烂俗的情节,不知所云的对白和精神分裂一样的情绪,这段故事里的三个主角都是白莲花,一个是表面愤怒实质给朋友前任无私帮助的邓白莲,一个是看似冷酷实质暗中帮助前任的杜白莲,最后一个当然是白莲到不行的张白莲,你们这群白莲真的是够了,白莲教吗?
第二篇流水账的主题可以叫:“假女警追男仔”流水账一大显著特征就是,内容空洞不堪缺乏逻辑失真感强烈,比如白百合演的这位女片警,你们见过哪个女警察像她一样上班时间穿着警服满世界追着喜欢的人跑的?
还管贴广告和捡垃圾,你到底演的是警察还是城管还是环卫局女职工?
把这个角色改成朝阳居委会大妈都更真实吧,很明显,在经过邓超那条线后,导演已经无力把控第二条故事线了,白百合和杨洋这两个角色的润色基本为零,给白百合强安一个一句话就交代清楚的被逃婚的背景,反映了导演能力的羸弱,约在民政局门口领证结果男方没来则又是一个不能再烂俗的情节。
白百合和杨洋恋人关系的建立也是唐突的要命,只能解释为杨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犯了吧。
然后可怜的杨洋被歹徒捅了一刀子,警察女朋友也不叫人来帮忙也不打电话叫救护车,就在那死死的抱住杨洋,好像怕他去求救一样,这要是一部悬疑片我肯定觉得歹徒是白百何雇来的。
最后这篇流水账,最俗套:岳云鹏演的屌丝猪头省吃俭用打n份工,挣钱供柳岩演的女友在国外生活,我在看的时候还在想,不会在柳岩回国时,猪头求婚的时候被分手吧,结果还真是不给人一点惊喜啊。
本来柳岩演的女神是看不上屌丝岳云鹏的,可是女神在学生时代被人告发偷了钱,情绪低落的女神正好给了屌丝一个趁虚而入的机会,屌丝拼命赚钱要把丢的钱还给失主,为女神正名。
原谅我智商不太够,把钱还给失主怎么就能正名女神是无罪的?
至于女神到底偷没偷钱,我倾向于偷了,因为看到柳岩的脸就确定岳云鹏给她的及学生时代偷的钱都被她拿去整容了。
这段故事全靠岳云鹏在大银幕上那令人不太舒服的特写和喜剧感在撑,它存在的意义是教育观众千万不要像岳云鹏那样谈恋爱,活的完全没有自我比这部电影还可悲的。
其实单是多处生硬的广告植入就可以直接给这部电影判死刑了,很显然现在的垃圾制片们早就不满足只露出logo这么简单的植入方式了,如今连品牌的名字都要念出来,节操都从你们的全世界里路过了吧,邓超的老年痴呆的母亲存在的最大价值竟然是为了植入汽车广告,而且还是为儿童座位宣传,真想把制片人拖出来打死......所以,综上所述,关于这部电影的记忆还是赶紧从我的全世界里路过吧。
38/100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5.9分。
1.城市里的孤独,我们当然会孤独,但这个孤独都是不可见,不可说的,也不会影响到每天的工作和生活,而不会像电影里那样因为自己的孤独而变得张牙舞爪,变得莫名其妙,变得全世界都亏欠你。
我们的孤独,最后也都是自己默默消化掉了。
2.文字,声音和影像。
文字很好,就会感慨好想把它改编成电影啊,而电影很失败,就会感慨真是毁书啊。
大概因为读书听广播都有很大的想象和代入空间吧,所以张嘉佳的文字,那些矫情的执拗的情感,放在自己的想象里可能会感动,但成了影像,就真的不行啊,所有人物的偏执,疯癫,都显得很弱智。
3..别提全世界,别提永远。
片中这几个男的,动不动就“我要让全世界……”“我要永远……”,全世界哪有功夫搭理你?
永远谁他妈知道用多远?
真心的,别提全世界,别提永远。
别死,别作,别犯蠢。
4.别路过,留下来。
电影通过电台路过了好多城市,可似乎并没路过我们的的心。
如今我们也不奢求有人会路过了吧,因为,更希望Ta不是路过,而是留下来。
5.还是会矫情,最后还是要矫情一下:好想再去重庆吃碗面。
张嘉佳的文字看过一点,并不是很吸引我,那个调子我不是很感冒,看得不多就弃了。
这次认真的看了电影,其实比预想的好一些。
文艺片的底子,张嘉佳的调子。
去稻城流浪,DJ的话语穿过城市的街道巷口,墙上的涂鸦,给风雨中的小女孩打上一把颜色明媚的伞,大排档陪伴失恋的好友哭泣、打架。
都是很具象的文艺青年的腔调,投入其中也不乏味道。
然而邓超这次的表演让我一言难尽。
怎么说呢?
《烈日灼心》里的邓超是个好演员,压抑的沉静的爆发的,点滴都很到位。
然而《分手大师》、《恶棍天使》却一次次消耗着他的观众缘。
这次邓超依然在用参加跑男的姿态演出了这个玩世不恭的男主角。
我只看到了他的张牙舞爪放肆搞笑,很遗憾,我很难理解他背后的伤痛和温柔。
尽管电影也用了一些笔墨来刻画,比方说几次跟老年痴呆症母亲的对话,气氛都营造得弥漫着涩涩的辛酸。
我也无法体会抛弃了男主的电台总监,曾经到底看重他什么,又为何要离开他。
一切都进行得潦草而突然,仿佛为了转折而发生。
这是导演的问题。
但我想,邓超也应该要好好思考,如何认真去诠释每一个角色,如果他真的希望要当一个好演员的话。
张天爱的角色非常讨好,默默支持、细心关怀、遥遥守望、转身离开,清纯的、温柔的样子,看起来也很美。
尽管从原著的设置来看,人物就存在着颇多的不可理。
小卖部的售货员,说考就一举考入了电台,瞬间就展露了超凡的口才和应变让整个节目从垫底拉到了收听率第二,这是童话还是臆想?
白百何与杨洋那一对,白百何体现出了极强的镜头掌控力,演得活泼热烈。
然后就是小岳岳,小岳岳演得极好,傻傻的痴心汉,演到绝了。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就这样,骨架带点感觉,细节实在潦草。
佛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
细想来,所谓“”韩剧三宝”:车祸、癌症、治不好,也没逃出这八苦去,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更不例外。
按说这么套路的故事该直戳人心,毕竟伤心之地人头攒动。
可给爱情下定义从来不讨好,因为爱情不像发射卫星,基本没什么门槛,即使没有经历,想象力足够也行。
所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对此怀揣真知灼见,不可轻易认同别人的定义。
不少人出了电影院说:“没想到差点儿让个说相声的给弄哭了。
”可见岳云鹏和柳岩饰演的猪头燕子CP有多虐。
燕子要走了,猪头往后备箱装行李的时候还挺冷静:“幸亏你没跟我,要不耽误你一辈子。
”燕子上了车,车门关上,他才慌了,无意义地絮絮叨叨:“燕子,你要开心,你要幸福……以后你没有我了,你要开心啊,幸福……一定要幸福……”车开起来,猪头犹豫了几秒,开始追车,在空无一人的公路上姿态滑稽地狂奔,眼泪一串串甩在身后。
“燕子,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呀!
”“燕子,你带我走吧!
”
或是碍于面子,或是无力挽回,或是不想放任自己洒狗血让乖张的命运得逞。
总之,我们一生中总遇见过那么一个人,有过那么一次分别,出口的是“保重”,心里想的却是“别走,没有你我没法活”。
我们死死憋住这句话,告诉自己谁没了谁都一样活,他只是一个路过的人,并不会带走全世界。
隐忍中,他走了。
在一声“保重”,“再会”,“照顾好自己”之类的寒暄中走了,不知去向何方,也许死生不复相见。
猪头这样的在世杨过,跟茅十八那样的高智商高颜值短命帅哥、幺鸡那样的极品备胎以及陈末那样的无赖前任一样,都是跟生活保持距离的、非常不常见的人类。
如果我们身边真的有这样的人,做朋友当然妙趣横生,做爱人还是算了。
谈恋爱,过日子,讲究的是细水长流磨去棱角,个性突出非黑即白的人小宇宙太过强大,跟他们朝夕相处恐怕是一种消耗,无法长期坚持,更谈不上甘之如饴。
猪头对燕子的好,也只能当做电影看看,细想来各种蹊跷。
当初燕子因为偷了同学的2000块钱遭到学校处分,这个情节电影交代得比较模糊,似乎为了衬托猪头的痴情而设置。
不过既然已经处分了,该是有足够证据,不然搞出这么大动静,谁也不会善罢甘休。
电影里说猪头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绕着操场跑了一宿,直到筋疲力尽,最后选择相信燕子。
如果猪头真的像陈末所评价的那样,是当代杨过,那他其实根本不会有这么多内心挣扎。
杨过是个认欧西毒阳锋当义父,跟师父谈恋爱的人。
就算燕子真的偷了同学的钱,猪头也自可以为她想出一万个苦衷来,不偷不行,不偷活不下去,同学是个贱人,我就偷了怎样……诸如此类。
可猪头选择旷课打工,挣来的钱还给丢钱的同学,为燕子洗刷耻辱(这种洗刷本来逻辑可疑,既然不是燕子偷的,为什么要燕子来还)。
可见猪头其实非常在乎自己的爱人是否有道德上的污点,好像犯过错的人就不值得被爱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猪头不像杨过,倒像人到中年后大义凛然为国为民眼睛里不容沙子的郭靖郭大侠。
猪头绕着操场跑的那一宿,是对燕子的封神仪式。
他塑造了一个美丽圣洁的爱情金身,虔诚地供奉她,爱慕她。
至于燕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不知道,也不太想知道。
剧中猪头手写了一块“打一拳10块”的牌子,说要以此赚钱买房跟燕子结婚,给燕子一个家,言之凿凿。
结果燕子回国是要跟他分手,可见买房结婚并不是燕子授意他去做的,而是他的想象——他认为买房的下一步就是结婚,而燕子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他还安排了一个盛大的surprise求婚仪式,找来了亲朋好友,结果搞得大家都悲痛而尴尬……当然,这没什么不对,其心可鉴,可是燕子既然动念分手,之前不可能没露出一点端倪,猪头却毫无察觉,兀自欢天喜地,如此缺乏观察理解能力,实在不符合情圣的人设。
猪头这样的爱人,如果一直不觉醒,燕子必定被惯成一个巨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予取予求废柴一个。
如果有一天猪头突然觉醒了,要燕子加倍奉还多年付出,场面将非常可怕。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宠爱,倘若超出了底限,就滑向病态,不是真心为他,而是取悦自己。
也许猪头自觉太过普通,并不值得成为爱情中的VIP,所以将有生之年储存的全部自爱提取出来用在了爱的供养上。
也许猪头对燕子女神的眷顾受宠若惊,认为只要得此佳人,此轻贱之身死又何憾。
反正无论猪头是怎么想的,这段关系都呈现出一种岌岌可危的失衡状态。
所以,电影里的爱情,看看就好。
猪头帮我们爱了燕子,猪头帮我们追了车,猪头帮我们喊出了羞于出口的挽留,而燕子帮我们过了好几年被爱的供养的生活,帮我们花掉了男友寄来的二十万。
我们跟着电影多体验了一种人生可能性,也不过是可能性而已,倘若时光回头走,也未必更改当初决定。
很多人说不喜欢这部电影宣扬的爱情观,太绝对,太挣扎,太不得善终。
那么现实的爱情是什么样?
现实的爱情很少斩钉截铁,大多欲说还休。
现实的爱情很少终生凭吊,顶多午夜梦回。
我不会追着载你离去的车午夜狂奔,我不会在心里空一个位置给离开我的人,我不会因为错过就把你想象得金刚不坏光芒万丈,我不会为了谁拱手奉献出我的全部人生。
现实的爱情结束时,我目送你离去,深深庆幸,你路过之后,我依然拥有属于自己的全世界。
这比开始任何一段烟花般绚烂也短暂的恋情都令人欣慰,而未来依旧值得期待。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幸福是刀口舔蜜】
和张嘉佳书里的故事不太一样,电影版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另一种感觉。
张嘉佳的文字更容易让人投入一段感情,而张一白的电影却让人跳出具体的故事。
尤其是中间夹杂的几段城市夜景航拍,这组镜头的背景音是各地FM广播的DJ声音,所以,使得整部作品有了一种特别的感觉。
万家灯火,每一个光点都有数不清的故事。
通常我们都是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盏灯,但如果你采取的是一种俯视人间的观赏角度,那么世间的丰富性就会被稀释,转而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孤独。
剧中人各自的命运中,都逃不开这一主题。
那么多陌生人在人类扎堆的地方,感知温暖,却要通过电波。
在每一个夜晚,陪伴你的是广播里熟悉的声音,温暖你的人却正在千里之外。
广播被人喜欢恰证明人是孤独的物种。
为什么在网络这么发达的今天,还有那么多人去听广播呢。
第一是我们听广播实在太方便,只要耳朵能听到声音就行,你甚至不需要停下你手中的动作,这个过程耗能很低。
第二是广播这种东西,是一种和我们日常生活很不同的联接方式,无论节目如何,这种形式本身有一种魅力。
我们日常生活,社交基本是点对点,而且彼此都处于同一个生活的平面。
但是你像电影里陈末就职的电台,他会主动和全国各地的陌生人进行连线,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型的上帝视角模式。
听众通过陈末俯视众生,而参与节目的众生,是被陈末联接的,某种程度上人们向他倾诉,和向上帝倾诉没什么不同。
节目在云端,人们在大地。
这样的一种联接方式,能让人产生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一种疏离感。
就像很多人喜欢在过街天桥看夜晚来来往往的汽车,影视作品里这样的镜头也很多。
他们说这有生活的感觉,实际这恰恰不是生活的感觉,而是高于生活的感觉,因为你找到了对应于自身生活的参照物。
当你心情好的时候,你会觉得这是你幸福生活的见证,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你被世界抛弃了。
相较于幸福,不幸的感觉其实更普遍。
美漫作品《一日谈》中作者借主人公之口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满是陌生人的社会。
每一天,我们都感到彼此之间更疏远,更孤独,即使身处于汹涌的人潮中。
每一天,我们看着我们的城市逐渐变成荒漠,然后迷失在其中,寻找着那片被称为“爱”的绿洲。
但不幸的是越是等待,所有事,还有所有人就越像从指间滑落后,欲将消散于风中的细沙。
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导演应该也有这方面的意图。
对于作品中出现的3对男女,他们的故事核心无论是爱还是不爱,其实都包含“错过”这个孤独的主题。
茅十八的意外死亡,造成了荔枝的错过;柳岩的长期分居,造成了猪头的错过;小容强烈的自我意识,造成了陈末的错过。
他们错过彼此,就像手中的流沙。
在人潮人海中,人们很难分辨那些此刻就在我们眼前,却即将消失的,无法再次遇见的某人,这是一重悲哀。
第二重悲哀是,即使我们和她们发生交集,如何保证永久留住挚爱也是充满未知。
不过正因为这未知,却也给了很多人以希望。
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拥有的微小力量。
电影过后,有观众在讨论茅十八为什么要被导演拍死。
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三段感情,茅十八这一对是最合拍,他们的相爱最纯粹,同频度最高。
这种感情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说太稀有了,有一点像童话。
张嘉佳的故事烟火气重,出现这样的童话就太没有烟火气了。
相反,另外两对就接地气很多,几乎是我们城市情感生活的缩影,错爱与不爱,自我的纠结,这才是常态。
陈末在稻城喊的那句“女人都在想什么?
”简直是经典之问。
他在电台这个联接里,虽然是上帝,但是她也猜不透认识的女人心里在想什么。
语言沟通实在效率太低了。
法国天才漫画家巴斯蒂安·维韦斯在他的作品《波丽娜》中说“你不展示出来的东西,观众是看不到的”。
这句话虽然讲的是舞蹈,但换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真理。
正因为语言交流效率低,所以我们才需要不停言说,为挚爱的人写诗,做很多仪式性的东西,靠语言之外的力量来交换彼此的想象。
而不是蒙昧无知,以沉默应对,把自己的看法当成现实。
但是语言也是有边界的,对于那些在探索孤独这件事上走的很远的人们来说,他们在不可说的神秘之域,通常更喜欢通过交换DNA来达成目的。
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只有感情,没有情欲,所以这更像是一场纯洁而漫长的前戏。
张嘉佳说,“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真好。
我想说,人们应该有此执念才不枉一世为人。
做生活的导演,还是做已经被写好剧本的人生的演员,是留给每一个观众的问题。
只是希望在我们寻找挚爱,打败孤独的过程中,也能有上帝为心心念念的彼此亮起人生的双闪,让这光芒且做彷徨旅人归途的路标。
1.其实在一白张导演的电影当中,我最钟爱的是《秘岸》,那时还没去过重庆,北京的雾霾也不似如今这么成气候,《秘岸》为《疯狂的石头》留下的重庆印象加了一个更有烟火气的注解,人物妖娆,关系缠绵,九年后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重庆依旧山水丰满,光彩夺目,里面三组七位男女也因此闪耀;2.小岳岳演的猪头该是金牛座吧,我认识的一位金牛座的朋友就有他近似的遭际,我理解;3.邓超演出了我认识的男DJ那种自以为是又怀才不遇,很难的;4.原声大碟何时出,必须收藏;5.前30分钟,我替一白导演揪心,这么单薄的故事,奇怪的人设,这么多不太会演戏的演员,怎么发展啊?
后来一旦入戏就释然了,这些演员和编剧都自带光环,各自摇曳,聚而能战,战之能胜,真是最好的时代。
加油!
情深不寿。邓超好像城门外那条狗。 觉得孤独的人,没办法温暖别人。被戳到。“我知道这世界/ 如露水般短暂/ 然而/ 然而” 爱非生活全部,但那些奋不顾身,很浪漫。跟不上生活脚步无话可说,但还是会有走遍你世界的念想。不为得到,只是想离爱更近点,在自我塑造中多点人生体验,更有能力拥抱和给予。
坚持了十三分钟。
都是些可想而知的套路和八面玲珑的鸡汤句子。
爱情, 就是因为爱【作】出了许多事情。中国八零后文艺青年大概都是这样过来的吧。comédie dramatique bien inscrit dans l'air du temps de la Chine actuelle.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此处省略一万个字,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这部电影烂的我恨不得自己立马消失在电影院,跑来看首映的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宣传是个坑!
台词真的很尴尬 但这并不重要...
稻城风光片,重庆风光片,剧情稍显凌乱,原著金句复读机,不戳心不文艺,但作为商业爱情片还是合格的,杨洋的演技颜值来补,其余人除了张天爱都是本色演出,谈不上多大惊喜。感觉几部MV汲取了全部精华。导航仪那段本是原著最走泪的部分,结果…原著党还是继续期待王家卫的摆渡人吧
哭了。
真不好意思标注
全片没一句人话
油嘴滑舌 不说人话 脑子勾芡 演技浮夸 自我陶醉 神™尴尬 重庆夜景 稻城亚丁
几对里可能也就白百合那个好点,其他2条线十分尴尬。其实,混搭的想法值得鼓励,几个角色与其说是对位不如说是错位,年龄、外貌、性格等,导演显然想用一种反差效果造成视听上的“冲击力”,然而实践证明近些年热衷于混搭且获得成功的片子少之又少。不过别急,同样是改编张嘉佳,后面还有梁朝伟和ab...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伪文艺青春过期片,拍出了重庆的繁华和塞外自然风光美丽加一星。
多看些好书好电影到底有多重要?它也许不会让你成为好的创作者,但会让你最大程度的知道好与坏的标准。你连好的标准是什么都不知道,光凭感觉和自我陶醉,当然只能和成一团烂泥。
【C-】张嘉佳这个“世界”浪漫的可怕,虚假的可怕。对于沉浸在虚假中的人,这份浪漫的威力是极其巨大的,身边几位女观众把妆都哭花,就连我自己一晃神都有几个时刻差点陷进去,好险。还好理智尚存,大部分时间脑子里想的还是:这不影响交通吗?这个发明科学吗?这些人是傻逼吗?
我看书少,不能说出我想要的文艺,喜欢张嘉佳的文字,喜欢这部电影~泪眼朦胧的看完嘴却是笑的~
我觉得一个交通DJ,七条街道,其中故事类型:青春,职场励志,犯罪,悬疑,科幻,恐怖,爱情,会更好。
怎么说?故事弱,不过本来原著就是散乱抒情式睡前读物,改成这样也算可以了,但是叙事差,碎片化,剧情不是很连贯。其他方面,演员,配乐,摄影都非常不错,邓超一分,配乐一分,摄影一分,茅十八和荔枝的爱情很打动我,演的很好,虽然强行be,私心一分。
音乐是开往春天的地铁里的,那些画面,似曾相识。看懂了,几个瞬间,和爱的人一起去某个约定的地方,跟心爱的人求婚,对方说好的。路过和终点,是否都虚无缥缈,路过也就是错过,重要是你爱过,感动过,哭过。当有人跟你说Always,你一定要珍惜。 H2 2019.7.20
2016年看的。稻城亚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