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宋佑硕,你会放下海东建设的生意,放下富足、安稳的生活,甚至是顶着家人安全受威胁的压力,为了心中的一点信念去与当局作对,为政治犯寻求无罪辩护吗?
如果你有机会,你愿意勇敢那么一点,勇敢那么一次吗?
如果你可以选择,你想普普通通地活,还是轰轰烈烈地死呢?
我最想看到的一天:就是我们国家的电影院也能正大光明磊落落落大方的让这种直指国情的电影或艺术作品公映,直面历史,直面国情,直面指责,直面不足,那种国家的心胸和度量,是我多么愿意用一生去换取的美景。
电影节奏紧凑,铺垫到位,尺度拿捏准确,演员表演到位,彻底反应出了韩国八十年代的白色恐怖到底有多恐怖,难得的好片。
硬生生的把我从凌晨一点多半睡半醒的状态下给看精神了。
当时的韩国政府基本上是一个由美国扶持的军人独裁政府。
在国家强制的力量下,任何团体组织在当时都不敢有任何反抗。
警察听军政府的诬陷学生,检查官听警察的提起公诉,法官听检查官的判他们有罪,被告辩护律师听法官的而不作为。
一环套一环,谁也不敢走出环外,因为那就是对抗国家强制力,以卵击石。
所以当时韩国的中坚力量,大多麻木不仁,不去作为。
但岩石再硬,也是死的。
鸡蛋再脆弱,也是活着的生命。
这句话贯穿整部电影。
主角叫宋佑硕,原本是一个只顾赚钱,无心家国大事律师,但被迫卷入一起国安法案件,为一群所谓的“赤色份子”辩护,并最终舍掉了自己安逸的人生,走向了为民主社会奋斗的道路。
真正成为了那颗活生生很脆弱,却很坚强的鸡蛋。
电影叙述就像多米诺骨牌。
宋佑硕从一开始的为自己奋斗,到为家人奋斗,再到为周边认识的朋友奋斗,再到为不认识的民众奋斗,最后到为整个国家的民主奋斗。
我看电影的情感也随着电影不断的升华而越来越激动。
直到影片最后,宋佑硕一个人坐到被告席上,却有来自釜山的99名律师自愿为他一个人辩护。
在法官为了确定律师们是否都到场的点名声中,宋佑硕哭了,我也看哭了。
因为这个时候,他终于唤醒了整个行业的良知。
那些来自对家人的死亡威胁,那些在催泪瓦斯中的呐喊,那些自己内心的煎熬与执着,在这一刻终于获得了回报。
这样情感的释放,确实催泪。
电影真的很好看。
和《实尾岛》一样,本片展现的是法律边缘的尺度问题。
韩国电影产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其拥有可以供电影人自由表达,潜心创作出真正有营养的东西,虽尖锐敏感,却触人心底。
个人认为这样底蕴出来的片子是饱满的、无可挑剔的。
韩国的八十年代是很有看点的,也有多部相关影片出现。
卢武铉的经历恰好也可映射出韩国的民主进程。
男主的成长历程是一条暗线索,好不容易成为了富人,全然不管窗外事,关起门来赚钱,当好自己的小市民。
直到恩人的儿子被当做赤色分子,宋辩护终于从个人上升到了社会,不再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担负起了一个律师的社会责任。
拷打无辜百姓肮脏内幕,报纸电视隐瞒真相,赤色份子辩护人的苦衷,外媒记者目睹的真相,宋康昊法庭失控的咆哮。
不得不佩服韩国人正视民族历史的勇气,《辩护人》充分展现国家权力机器与国民之间的缓和与争锋。
“国家,证人所说的国家到底是什么?
大韩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项,大韩民国主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权力都由国民产生,国家即国民。
但是证人毫无法律依据,一味强调国家安保,就把国家镇压践踏在了脚下……你是让善良无罪的国家生病的蛆虫,你是军事政权肮脏的帮手。
”
1.宋佑硕儿子出生的那天,他在猪肉汤饭店吃完之后,打算偷偷跑走。
临跑前跟年幼朴镇宇的对视。
2.朴镇宇母亲在宋佑硕的帮助下,第一次在警察局接待室见到了自己的儿子,而他儿子精神恍惚,脱口而出的都是严刑逼供时被迫妥协的话。
3.最后法官在审判宋佑硕的时候,宋回过头满含泪水地看着身后一个个到场的律师,微微地笑着。
作为一部我期待已久的电影,一出中字就迫不及待来看了,果然,宋叔的片子真的很赞。
韩影的题材一直有惊艳到我,从熔炉到素媛,追击者到恐怖直播,还有直面历史的电影华丽的休假,韩影的制作水平在向一个高的水平发展,反之观国产,打着灯笼都难以找到一部好片,电影院里的各种烂片充斥着荧屏,极度无耻的挑战观众的下限。
影片改编自韩国已故前总统卢武铉的亲身经历,是以灾难漫画著名的漫画作家杨佑硕撰写剧本,并亲自拍摄的导演处女作。
影片以1981年韩国第五共和国全斗焕军事独裁政权执政初期的釜山为背景,讲述了平凡税务律师宋佑硕的为震惊全国的“釜林事件”受害学生进行人权辩护的故事。
背景设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釜山,没学历,没背景的男主宋佑硕凭着一腔热血考上了律师执照,并成立自己的事务所。
与宋叔所饰演的其他底层小人物一样,这个角色虽然过的困苦,但却凭着自身的努力渐渐走到今天的生活,虽然生活不如意,但他一直乐观向上,对生活还抱有希望。
就如他之前因为贫穷而卖掉他的法律书籍,却在最后一刻赎回,表明了,他是不想放弃自己理想的人,他有自己的人生信条。
就是这样的表现才有了他后来不为了钱而站在人性的立场上为别人做辩护人的事实。
他活的很辛苦,他一步一步的过上现在的日子,买回自己以前盖的房子,教导孩子让孩子认墙上的字:不要放弃。
买了快艇,想要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
同时,他很现实,与政治有关的高高挂起,闭口不谈,连以前的兄弟来找他辩护,他不肯,说只认钱。
但是,他却肯去为小饭馆的儿子辩护,不仅是因为与饭馆的老板娘是旧识,更是因为,他懂得感恩,当年穷困潦倒之时老板娘的一饭之情,滴水恩,涌泉报,他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了这个诺言。
为了帮振宇辩护,他夜以继日,没日没夜的翻资料,找证人,但社会和政府的阴暗超出他的想象,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振宇背上的伤触目惊心。
甚至有人对他说:从今天起,你的安稳人生就被你踹了。
辩护途中他受到各方面的阻挠,官官相护。
说到辩护得那几场戏,宋叔的演技太赞,咆哮演技好评。
当法律已经沦为政府以权谋私的工具,除了咆哮公堂还能如何。
“国家,证人所说的国家到底是什么?
大韩民国宪法第一条第二项,大韩民国主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权力都由国民产生,国家即国民。
但是证人毫无法律依据,一味强调国家安保,就把国家镇压践踏在了脚下,证人所说的国家只是强制取得政权的一小部分。
难道不是吗?
你是让善良无罪的国家生病的蛆虫,军事政权肮脏的帮手而已”。
一番话,慷慨激昂,一语道破现实政府里的弊病,其实这个场景有让我想到安圣基的断箭,一样的努力辩护,一样的为了正义的一方作战,去强力谴责已经病入膏肓的政府。
一人之力去对抗政府,毕竟是理想,现实里所谓赤色分子还是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结尾尤为震撼。
宋佑硕眼里闪着泪光,坐在嫌疑人的位子上,身后一直有律师不停的为他站起来,釜山144名律师出席了99名。
这是个极有寓意的结尾,虽然他的辩护失败了,但他人生里的辩护却得到了真正的成功。
让我欣赏的不只有宋叔,还有林时完,作为一个爱豆演技能达到这种程度真的很不错了。
他把振宇被人殴打凌辱后的惨状很好的饰演了出来,尤其被人殴打后见到母亲害怕的样子,嘴里喃喃自语,那一段实在好评,希望今后多走大荧幕,对演艺事业很有帮助。
这是以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宋佑硕的原型其实也就是前任总统卢武铉,对于那段历史,我并不是很了解。
但是我欣赏这类人,为了正义奋斗终生,为了自己的信仰,不得不敬佩。
就如熔炉里那句被传诵烂的那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最后只想说一句: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话说七十年代,日本和韩国都经历了炒房热。
日本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据说当初手里的钱多的扬言要买下纽约。
从这里看得出70年代末的韩国也是如此。
釜山是个沿海大城市,韩国第二大城市。
可以说在韩国的地位不亚于我们的北上广。
也是后来亚运会的举办地。
我查不到78年韩币和人民币的汇率,但是我查到了91年左右,是100韩币兑换7分钱,现在,是5分7。
当年很多韩国人喜欢来中国开工厂做小企业,因为按照那时候的汇率和物价来说,中国真是便宜的要死了。
现在随着我们的成本越来越高,韩国企业是出逃最多的。
男主当时做的行业是别的律师看不上的,介绍来的那一个小律师之前是30W(当年RMB1w7)的月薪,应该也属于律师行业的新人。
那间大公寓,楼下的房子803和想买的1003既然门牌号相似户型也是一样的咯。
才2000W(当时RMB1114w),还是海景房,超级大。
也就是说,炒房热的时候,不吃不喝的工资,70个月就买得起了。
大概6年。
现在的收入的话,新人比较低的薪水也是130W左右了。
混的好点的新人200W,也就是1W1人民币左右,技术工人在2W左右。
据说现在的房价,在3W人民币一平(韩国一平相当于我们的3.2平),买个90中国平的房子也不过90W人民币(约合1亿5千万韩币)。
按照200W工资水平算,57个月工资搞定。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比北京四环,四万多的房价,90平在300W左右。
刚毕业的孩子应该在3-5W月薪才是符合我们的物价和房价的呢?
或者说,按照现在北京地区毕业生薪资,3-5千计算,房产总价应该在17W-25W之间才是合理的呢?!
韩国首尔釜山的人口密度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北上广低多少。
好吧,就算他们农产品肉类水果超级贵,咱打个折扣吧。
新人1W--2W5,房价在34--50W。
二三线城市略低两到三成以此类推。
如果这推测不合理,那估计就是我们的货币对内超级贬值了,呵呵。
BTW,按照韩国人的理解,那段日子属于黑历史,是水深火热的。
后来韩币也经历过贬值。
胜者即是正义里有一集讲那个国会议员的案子,那时候那个议员说了一句话,人们会对教自己的老师,救自己性命的医生,还有律师称呼为老师,是因为这些人能帮助自己,所以叫他们老师,在韩国喊律师的时候也会加一句老师或者是尊称,也是因为相信他们有能力帮助自己吧,片子里那个小饭店的老板娘自己一个人培养儿子长大,审判书判下来的时候不知道要依靠谁,到最后无力的坐在律师事务所阶梯上,我看到过那样的背影,在我妈妈知道姥姥去世的时候无力的蹲在地上,抱着膝盖,一声不吭,前面几十分钟我都没好好看,直到这个无助的背影出来,我才开始好好看,老板娘跪在地上求律师,律师带着老板娘去见她儿子,看见儿子伤痕累累,儿子像个婴儿一样抱着自己喊妈妈,妈妈,在公堂上一次次的怨恨的泪水,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巨大的叫做政治施压的力量底下能做到的事,而这些也都被律师看在眼里,接入这些案子之后那个因为自己只读过高中所以自卑的律师,一直以为能挣钱就是全部的律师,不想管那些麻烦事只想挣自己钱的律师,开始意识到自己面对的压力有多大,也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有多重,辩护人三个字是有多么沉重的意义一场接着一场,各种不公平,各种荒谬证据,全都浮现出来,好多人都讨厌那个实施暴力的刑警,可是那只是一个势力的缩影,整个公堂最让我震撼的对白就是那个关于国家与公民的理论,国家是什么,国家就是公民,那场官司看起来失败了,可是最后法庭里坐满了辩护人,他们都站出来,不再害怕什么,那场看似失败的官司给了他们警钟,给了他们站出来的勇气,V字仇杀队里说我们被教导要记住思想,而不是人,因为人可能失败,他可能会被捕,他会被杀死,被遗忘,但400年后,思想仍可改变世界。
我亲眼目睹了思想的力量,我见过人们以它为名杀戮,或是为了维护它献出生命,但你不能亲吻思想,也不能触摸它或抱着它,思想不会流血,不会感到痛苦,它们没有爱。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被时代所记住,思想被传承
民主是一个美好的字眼。
表面上它承载了所有的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却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
因为,或多或少的,只要有强权便没有公平、公开、公正。
有些人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或者说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没有发现任何与个人利益相冲突的强权事件。
于是,人们安于这样的现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恰巧,当个人权利被侵犯的时候,当个人生存被压榨到极限时,总有人会跳出来高声呼喊。
而这喊声便是“民主”。
宋佑硕可能是第一个这样呼喊的人。
曾经,他也对集会游行嗤之以鼻,认为是无用书生的无谓牺牲。
然而,当他了解到一个公民的人权被国家机器肆意践踏之后,他为这样犯罪感到发指。
在这条民主之路上,他决定做第一个前行之人。
在这次事件的辩护中,他的所有努力都被视为以卵击石。
他本人也清楚的知道这样做的后果,然而却依然不依不挠的奋勇向前,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谭嗣同。
世界上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这条民主之路上,总要有第一个打头阵的,摇旗呐喊,当他声嘶力竭才会唤起更多的人听到民主的声音。
在这场辩护中,似乎可以看到更多的阴暗与丑恶,然而最让人胆寒的是,对于真相的隐瞒。
在法庭之上,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宋佑硕向对方大喊:“你们惧怕真相。
”真相,如此光明的一个事物,却从历朝历代开始早已成为最不能见得光的存在。
或许因为它的光芒太耀眼,以至于会让更多的人觉醒或发现龌龊与卑鄙。
或许,它从来和政治就是对立的。
所以,但凡玩政治的统治者都对它有无限的忌惮。
真相,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般,时刻的蠢蠢欲动。
谁要是想打开这个对于统治者来说的“潘多拉魔盒”,那么他便是前进之路上的绊脚石。
而对于国家机器来说,绊脚石无疑都要被无情的碾碎。
在驾驭了人民的认知和公开信息后,真相会永远尘封,换来的是无限的谎言。
而大家都知道,一个谎要用另一个谎去圆,所以事件永远不会停止,相反人们会距离真相越来越远。
对韩国大叔从来喜欢不起来,可是这部没帅哥无美女的政治法律题材电影,竟然被拍得全程无尿点,实在是太牛叉闪闪了。
看的过程中一度不敢不忍看下去,我们在这个貌似盛世的时代中已经活得越来越麻木了,每次在地铁站里看着埋头看手机的人,都觉得好恐怖,大家好像一点都不怀念没手机时的生活,人人都觉得如今没手机没网络就没法活了,可是有手机有网络我们又是怎么活的呢,你会看到把头埋在手机里的人做的也无非两三件事,聊微信QQ,哪怕也没啥可聊,打游戏,看电视电影,管它什么没营养的烂片,总要打发时间,反正绝不能把时间用在默默等待。
结果,聊天能聊出什么来,打游戏打到朋友圈中第一又怎样,电影看再多也不会变成另一个人。
我们懒得做其他事,其他事也不见得比摆弄手机更有意义。
我想说的不是手机改变生活,而是,当我们耽于这些浅显的表面生活,我们怎么可能走上街头运动,或是争取民主自由,哪怕只是网络自由,明知道全世界不能用facebook,twitter的国家只有朝鲜古巴越南和我们,好像对生活也根本没影响嘛,展开来讲,我们似乎对生活百分百满意,没有什么可去抛头颅洒热血的,除了上班也没什么能让我们不玩手机的。
所以看到香港占中我们不关心,别人被催泪弹打关我们什么事,照样去那儿shopping,路过看见还正好可以拍照放微信呢。
看到严刑逼供的部分,直接就会想起革命时期敌我双方或是文革各种惨,可那些都过去了不是,想想似乎也不会再来,也就可以放心继续玩手机了。
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南都周刊2014年度第13期 韩国一直都在输出自己的流行文化,无论是韩剧,还是韩国电影,甚至是泡菜,这种文化的自信当然并非一朝一夕猝然而成。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直面黑暗历史的勇气。
文_思郁大学生朴镇宇,因参加一个读书会被秘密逮捕,被扣上“赤色分子”的罪名。
忠心耿耿的韩国警察,相信自己所有的拷打和刑讯逼供都是为了国家的美好。
宋康昊在影片中饰演穷苦出身的小律师宋佑硕,从一心赚钱到走上法庭,为被诬陷的大学生辩护。
承载历史重负的电影 比较近些年的中韩两国的电影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两国的本土电影都在崛起,但是崛起的方式大不相同。
韩国电影主要还是以类型电影为主,把自己擅长的电影类型发挥到极致。
韩国一直都在输出自己的流行文化,无论是韩剧,还是韩国电影,甚至泡菜都可以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这种文化的自信当然并非一朝一夕猝然而成。
在我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直面黑暗历史的勇气。
2013年底,当中国观众呼朋引伴去看《私人订制》时,韩国电影《辩护人》上映了:这个日期当然是一种巧合,但是这种巧合却在豆瓣上催生了一句有意思的评论: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
《辩护人》根据已故韩国总统卢武铉早年真实经历改编,以1981年全斗焕军事独裁政权执政时期为背景,以当时震惊韩国的“釜林事件”为素材拍摄,公映后引发观影狂潮,观影人次高达1136万,是去年的韩国年度票房亚军,而且口碑之好,在同类政治素材电影中并不多见。
之所以这部电影能够成为一种年度现象级作品,与这部电影对历史的敏感程度是有直接的关系。
所谓“釜林事件”即全斗焕政府对釜山地区的大学生及大学出身的活动家,以传阅危险书籍,进行非法集会,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等理由进行拘留刑讯的事件。
当时还是一位平凡税务律师的卢武铉在结识了受害学生后受到震动,并为学生们进行辩护,从此走上“人权辩护”的道路。
影片开头时打出字幕说,本片“以真实人物为背景,但内容是虚构的”,着重点出了电影与历史之间微妙的关系。
也让我们意识到影像与历史,娱乐与政治如何取得一种合理的平衡。
至少在这部影片中,电影成为了大于电影的艺术,超越电影本身的存在,承载了很多不堪重负的历史。
导演杨宇锡或许是觉得历史太沉重,在影片前半个小时制造出了一种轻喜剧的风格的假象,无论是配乐、节奏和风格,最主要的当然是宋康昊饰演的穷苦出身的小律师宋佑硕,他的表演也制造了一种轻喜剧的幻觉,这种选择跟后面的风格转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而更加凸显出一种强烈的历史宿命感。
建筑工出身的宋佑硕,在儿子出生那晚,在自己建造的楼房上写下了“绝对不要放弃”;那一晚,他在附近的一家饭店吃过饭,因为没钱付账,偷偷跑掉;那一晚,他用手中仅有的零钱,买下了旧书店的一摞法律图书;那一晚,他痛下决心,决不放弃……七年之后,他通过了司法考试,拿到了律师就业证书,回到釜山开办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前半个小时,我们看着宋佑硕一步步崛起,在闪回的图像中回顾他过去的落魄与灰暗,他有钱买了那套他亲手建造的房子,他回去那个小饭馆,给大婶和她的儿子朴镇宇送去迟来七年的饭钱,跟他们一家结下缘分。
我们完全意识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就如同观看很多韩国电影最常见的一种生活喜剧类型的影片一样,跟随着宋佑硕一点点看他成长。
他是个小人物,有点急功近利,有点贪钱,是因为小时候受苦太多,他有了钱会一点点报恩,养家,享受天伦之乐。
他知道别人都议论他,嫉妒他的成功,他还天真地想着为国家做出点贡献,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部电影中,所采用的角色设置让我们很容易引起认同感,是因为这正是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他不关心外面发生了什么,他相信政府,相信媒体,相信新闻联播的真实性,相信电视和报纸说的都是真的。
所以当他看到大学生示威时,他会自然认为这些大学生都被惯坏了,不好好学习,就知道胡闹。
他嘲笑那些读大学生的做法:“通过示威改变世界,做梦去吧。
” 33年才来的正义 剧情接下来急转直下,暴风骤雨般扑面而来。
他熟悉的饭店大婶的儿子朴镇宇,因为参加一个读书会被秘密逮捕,扣押在拘留所。
宋佑硕“不得不”帮助大婶成为她儿子的辩护律师—所谓“不得不”,是指宋佑硕仅仅是出于本能伸出援助之手,报恩也好,帮助穷人也好,这些在他看来都是好人的人不应该是罪犯。
他开始并无从一个律师的角度认识到辩护人的存在,他只是从人性的角度知道,那个善良羞涩的高中生不可能是一个赤色分子,一个叛国者。
他是被动地去了解发生在这个国家的一切,试着观望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
这其实也是原型人物卢武铉的真实写照。
当时釜山的22名学生因所谓“左倾学习”被捕,卢武铉阴差阳错地作为他人替补进入了辩护律师团,因此成就了他的第一次时局事件辩护。
在他的回忆录中,他说去探望学生时,他受到了难以言表的心灵冲击。
卢武铉写道:“学生们浑身伤痕累累,他们甚至无法相信作为律师的我,用恐惧的双眼一声不响地看我……世界上怎么会有这种事情……由于气愤,我的头脑一片混乱,血液沸腾。
”当天夜里,卢武铉对妻子说:“惨不忍睹,惨不忍睹啊!
我们的儿子也将进入大学,这种社会绝对不应该存在。
” 自此,我们可以说,宋佑硕完成了思想上的一个从消极自由到积极自由的转变,完成了从一个税务律师到人权辩护律师的转变:如果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我们该如何面对他们的未来?
这是一个自私的理由,却是一个更加令人信服的理由,如果我们自己的孩子生活在恐惧的阴影中,我们该如何面对他们的成长?
影片中有一场法庭辩论的戏份注定会在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场戏的精彩程度堪比《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格里高利·派克饰演的白人律师为黑人辩护的场景。
同样为寻求正义,后者是为了批判奴隶制,而前者直接把矛头指向了那个不义的化身,国家的最高存在。
那才是不义的根源,以国家的名义统治人民,以叛国者的名义逮捕人民,同样以爱国者的名义要求人民相信他们的残暴统治是合法的。
一个政权的荒唐也不过如此。
影片中,当那位忠心耿耿的警察相信他所有的拷打和刑讯逼供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美好服务时,我们意识到爱国主义才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
流氓统治着国家,人民如蚂蚁,人权律师宋佑硕这样的公民只能成为叛国者。
而关于叛国者最好的台词源自好莱坞电影《石破天惊》:“数百年前,华盛顿、杰弗逊等建国者,也被英国视为叛国者,现在他们却被视为爱国者。
历史将还我们清白。
” 影片最终留下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当宋佑硕被看作叛国者逮捕后,釜山的144名律师有99名挺身而出,为他辩护。
这是电影的希望,不是人民的希望。
至少,现实中的正义总是姗姗来迟,因为这部电影上映后,釜山地方法院2014年2月13日对“釜林事件”进行了二审宣判,判决当年的5名被告人无罪,而此时,距离一审判决已经时隔33年。
律师歇斯底里的时候镜头抖得跟帕金森一样,韩国片同义重复得实在令我有些眩晕了。
前几天就看了,今儿才想起来记。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人又丑。大概有历史大背景,由真实改编而来,韩国自由抗争史上重要的一个事件。一个穷人通过不懈奋斗过上理想生活,却为了热血走上抗争之路。比较正面的韩国主旋律片。不想去学习,觉得太累,看得累,心也累。
“坏人做坏事不可怕,可怕的是好人不得不做坏事,”一个社会职场人的业界良知,很适合一个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看。国家即国民,国民的尊严即国家的尊严。五星,无水
写人物很值得参考的电影,宋佑硕这个角色和辛德勒一样,是以低处起家,靠着自己打拼到世俗的成功,而后在人类大事件中熠熠生辉,电影直到50分钟才真正的接手后来的赤色分子的案件,在前50分钟里,对于人物的塑造确实一个相当精彩的过程,用生动自然且不刻意的事例,完整的呈现出主角的变化和成功,更加把进入案件之前的性格做得有血有肉,铺排起来也相当自然,绝不是那种讲究场场戏分工明确的商业写作,而是像有无形针线一样巧妙的编织在一起,也因为如此,在后半段并不算复杂的法庭戏中,靠着宋康昊的表演与宋佑硕的角色光芒结合在一起,主宰了电影相当大的一部分成功。
这样一部电影,在现在看来太主流了,而且已经满足不了我的胃口。
反思历史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于你国的借鉴意义)大过电影的艺术水平,但仍然值得尊敬。一个人的觉醒难以带来社会变革,除非民众都是盲目的。宋律师的角色类似于逼着尼克松在镜头前认错的Frost,对历史的推动作用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首先你要有完整的法制体系,首先你要停止麻木
点名那段的时候眼泪都要下来了,这才是法务人员
国人就是对这种民族题材的电影没有免疫力。就这9分?还真的相信叫唤几句民族你就有民主了?世界上所有的民主都是通过鲜血换来的。
为他人抱薪者 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中。最后整个行业为他辩护的震撼感和整条街的病友为药神送行有异曲同工之妙。剧情其实不是太流畅自然 但能拍这样的题材和能过审单独值一星
一直觉得韩影与韩剧是两个极端,前者可以重如泰山,后者足够轻若鸿毛,所以我始终是韩影拥趸。本片题材放在中国来是几乎无法评论的,只能说看的时候就像在照镜子一样,越照越显出对方的伟大和自我的扭曲。宋康昊自共同警备区一片引起我的注意,孝子洞理发师、杀人回忆、密阳等片一路走来,演技已臻化境
非常套路化的洗脑片,建议多了解一下韩国的历史和政治再吹
4星足够,分这么高给拉拉平均分
对这种题材不感冒。不过,我还是喜欢郭道元的表演,不管他叫不叫郭道元。
★韩国片很长,但是很多无意义表演加了进去造成的,不知是商业需要还是爱装、爱表演,这样显得比较沉闷,就靠题材慜感和表演作卖点,不是题材慜感就一定好。看着睡着了。
一部太过情绪化的电影,激情澎湃但完全不实际的法庭对峙看的人格外出戏,偏偏这电影的重头戏都在这里。
比《恐怖直播》那种胡编乱造好很多。
豆瓣得分疯狂虚高的明显还有对抗体制片。剧本质量实在无语。可能太习惯美国片里逻辑缜密的法庭戏,对后半部法庭辩论的质量略震惊,一上来就像婆媳剧的大妈一样吵吵不过就想打煽情牌要不是明星证人自愿出庭连那不到一分钟的翻盘都拿不到,这水平的律师怎么红到有钱买赛艇的?前一小时的铺垫近乎浪费时间
前半段人物塑造得不错,有几场戏很不错,后半段法庭戏倒是很一般,人物塑造也有点往高大上走,结尾简直让我怀念了一把《死亡诗社》,理想主义的呈现总是如此令人动容。
一部《辩护人》,一部《熔炉》。
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