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格格不入,以至于逐渐被淘汰,被时代的滚滚车轮碾压的又一个故事。
正如男主幼稚的价值观跟爱情观一样,终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摧毁的支离破碎。
然而这正是成长道路上不得不经历的阵痛跟教训。
深陷当今社会的淤泥之中,再多的挣扎与抗争到头来都是徒劳。
个人尚未成型的三观、对未知的迷茫与恐惧,在新世界美好表象的诱惑下,最终衍化成为嘴角扬起的微笑。
仿佛得到了真神的救赎一般,欣然的同自己的过往、同新的生活模式达成了和解。
而年少时的雄心壮志,曾经深信不疑、誓死捍卫的乌托邦,只能存在密西西比河对岸荒芜的小岛。
那些执着于自己理想国度的人们,在受尽尘世的囚禁与追猎之后,只能被放逐于悠长的密西西比河的尽头。
在象征着旧式生活方式与准则的河中洗尽铅华,面对着寸草不生的荒凉,却也收获了别样的胸襟与情怀。
污泥并不是一部适合普通观影爱好者看的片子,略微沉重的主题被放进了一个少年野蛮成长的躯壳之中,故事发生落后的区域更像是西部犯罪片中常见的法外之地。
并不复杂的故事、并不饱满的情节也在缓慢的节奏下达到了130分钟的时长,观影过程显得冗长乏味。
但即使是这样,片中很多场景的隐喻、拍摄手法的运用,依然都是值得人回味的片段。
艺术片这块,就跟国内当今流行音乐一般,有时候真的不是国外的月亮圆,而是当我站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仰望时,发现这里并没有月亮。
影片以一个少年的视角,展开故事,提出了一个爱情论题——爱情,值得相信吗?
爱情与亲情、友情不同,它是人们最热衷探索的话题,它以各种形式被讨论着,却不像亲情、友情那样有比较统一的说法。
它不断繁衍着自己的模样,以至于人们在其变幻莫测和光怪陆离的面具前,产生了怀疑:爱情到底是什么?
真的可以相信爱情吗?
剧中少年Ellis从遇到Mud开始,便卷入了一个他其实并不理解的世界——成人的爱情。
将Ellis的年龄设定在14岁,有点残酷。
一个少年的14岁,比一般所谓的16岁花季还要美好,对生活的认识变得丰富,但并不复杂,所以14岁理解的爱情十分简单和执着,才会有坚决、纯粹和直接的爱情观。
也许14岁的领悟还不足以形成“观”,但这是最可贵的最初。
Ellis认为相互爱着的人就可以永远在一起,所以他为自己的爱情冒险,所以他追逐着May Pearl,却并不明白女孩的善变。
Mud似乎是Ellis的成人版,他对Juniper的爱到了偏执的程度,让他自己看起来像个情圣。
他教训Juniper每个不靠谱的男友,自以为是地扮演着护花使者。
起初,你听Mud讲述他的爱情,他的juniper,你会认为他是个爱情狂,不能与爱人长相厮守,一直为爱漂泊着。
然而,随着Juniper的出现,故事被慢慢剥开,英雄的诗意悲情变成了爱情罗生门。
我们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感受到爱的方式也不同。
我们在自己的想象里勾勒爱的蓝图,想象着我们爱的人如何对我们感激涕零,如何欣喜地与我们相拥,但回到现实,你发现,对方并没有感到,也没有和你抱抱,甚至感受不到你的爱。
Juniper是个生性多情,有些浪荡的女人,从她交往多个男友,还一直与Mud保持心照不宣的关系来看,她没有男人,不太活得下去。
但正是这样一个角色,从一个对立面解释着Mud的爱情行为。
Mud为她杀人,为她冒险,因她逃亡,在Juniper看来却是不计后果、鲁莽和自以为是,因此她拒绝Mud一起逃走的计划。
Mud忽略了逃亡之后,他和Juniper的实际生活,爱情在面对过日子这事时,往往过不去。
Mud活在自己强大的爱情催眠中,而Juniper却在以往的感情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她对Ellis说,Mud总是撒谎……只有14岁的Ellis显然被如此复杂的感情弄糊涂了。
他觉得为爱可以做一切,但Mud和Juniper的爱情,却是爱也有所不为。
他周旋于一个难辨是非的故事,正像这世界上上大多数故事一样,并不是非黑即白。
May Pearl的暧昧和善变,也让Ellis再次困惑。
明明已经约会过,明明她以吻回应自己的告白,为什么现在却在和别的男生调情?
爱情罗生门下,Ellis同Mud一样,犯了自以为是的毛病,自顾自地供出爱,却并不了解对方怎样感受。
Ellis父母的婚姻危机也是如此。
丈夫在意自己的“男人的事业”,以支撑这个家,抱怨妻子不尊重他。
妻子需要更好的生活保障,认为丈夫没有能力还在不服气。
爱的给予与回报总难收支平衡,因为我们总在自说自话。
整部影片借助河流、树林和小船,表现一种乡村的诗意,河流开阔处的一望无际,河岸上的神秘树林,增添了故事的柔性,“船”串连了整个故事,载着Ellis的少年时光,Mud的爱情疯狂。
虽然爱情捉摸不定,但导演并没有撒播多少伤感,也没有责难男人或女人。
只是在爱情罗生门下,抛出了问题——你还相信爱情吗?
想到那首《爱情的枪》,无比适合注脚这个故事:借我那把枪吧 你说你用不上那玩意去杀谁 莫非有人把情爱都已看厌 借我那把枪吧 或者借我五毛钱 我要搭上北方的快车头也不回 杀了诚实吧 或者杀了爱情吧 在北风吹起的时候加入我们的队伍 杀了真理吧 或者杀了谎言吧 好在北风吹起的狂野中唱着激昂的进行曲 借我那把枪吧 我又没说用不上那玩意 莫非有人给你机会 让你感到自卑 借我那把枪吧 或者借我五毛钱 生就属于北方的我将一去不回 如果有天我再归来 请不要因为我感到伤悲 燕子会捎来讯息 当春风吹拂着新绿 那是因为我想你 跟我去北方吧 那里正下着雪 就让我滚热的灵魂在冰霜上撒个野 跟我去北方吧 逃离爱情的肤浅 南方的江山太娇媚 腐蚀了我的热血 杀了诚实吧 或者杀了爱情吧 爱情来的时侯 你就会背叛你的诚实主义 杀了真理吧 或者杀了谎言吧 千万不要让他们站在敌对的那一边 借我那把枪吧 我又没说用不上那玩意儿 当真理站在谎言的那边 我就解决我自己 借我那把枪吧 或者借我五毛钱 南方的江山太娇媚 容易遮上我的眼 如果有天我再回来 请不要为我感到伤悲 燕子会捎来讯息 当春风吹拂着新绿 那是因为我想你
这是一部没有直接讲爱情却又因爱而生的影片,我们跟随Ellis一遍遍寻访的真相,就像罗生门的谜团一样,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
在这段罗生门的爱情故事最后,各人走向不同的方向:Mud终于选择与Juniper决绝,蜕变成了老Tom,Ellis来到小镇对陌生女孩展露笑颜,而Juniper用鞋底捻灭烟头后也会离开那个让她无法忍受的汽车旅馆开始一段新的关系。
影片拍出了强烈的诗意却惟独找不到一段完美的爱情,也找不到一个可爱的女人。
我想导演无意苛责女性,他让我们看到bitch也会因失去爱情而失声痛哭,她因爱Mud而追随至此,却恶习难改继续沾花惹草,这是无法回避的真实人性。
我身边就有几个这样的例子。
(个人变态的爱情观是:要么我爱你爱到哪怕你在外面睡了一万个女人也做牛做马无怨无悔绝不多猜多想,只图跟你在一起;要么一次不忠永世不用。
最讨厌纠缠来纠缠去的关系了,太累,受不了哇。
)故事里Mud和ELLIS被设置成镜像关系:被全城通缉的Mud始终蓬头垢面,他是一个标准的逃犯形象,爱情是他犯罪的初衷;而生活在父母不和压力下的Ellis极不爱回家,同样相信爱情并好用拳头保护自己喜欢女孩。
同时,Mud还是Ellis内部性格和Neckbone外部命运的结合体,他内心住着一个和Ellis一样相信爱情的少年,又如Neckbone处于从小无父无母,被老特工Tom收养的状态。
而老Tom失去故事里唯一一个值得被珍爱的女人后,决然鳏居一生远离红尘。
By the way,污泥可以是黑蝮蛇的聚集地,亦可是洁白莲花绽放的土壤,所以我觉得这个中文片名翻译很到位。
又超了。。。
片子7分,给4星。
献给如此美丽,如此平静的密西西比河。
这河太适合拍慢电视了,倒数第二个镜头我能看一天。
总觉这篇得几年前就看过,就连《mud》的片名字都如此熟悉,可是一看是2012年的,大概是记忆出了错。
片子讲了三段爱情,三段放下。
就像许廷铿歌名《我的离开也是爱》。
小情圣的爱情观得到提升,理解了父母。
喜欢这种不让人绝望又能让人领悟些东西的片子。
片子里的爱情尽管都已分开为结局,但却不是告诉你不要相信爱情,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解释爱情。
感觉应该会适合刚失恋的tx观看。
mud在楼下微笑着挥手跟女友道别那幕有点小泪目。
然后。。。
总觉得小短毛对小情圣有着深沉的爱。
看Mud,开篇就好像坐在乡下外婆家的小河边,微风吹过,河面泛起涟漪,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密西西比河的河面上,少年们的青春随流水和时光一并前行。
当他们意识到爱没有想象中完美时,才开始了人生真正的成长。
素不相识却因为向往和相信爱情的美好,两个懵懂少年愿意并真心的帮助者"杀人凶手"。
当然,结局总是不随人愿。
马修,马修,马修,慵懒的德克萨斯口音真的是太好听了,我是看了《达拉斯卖家俱乐部》第一次认识这个人,《真探》开始喜欢,《星际穿越》开始变成迷弟儿,然后把他2013年之前的电影都翻出来看。
2017.05.15
小男孩的角度为这个男人的逃亡抹上了一层青春的轻快明亮。
看到父母的感情不如意,选择相信并帮助污泥和他的爱人一起亡命,没想到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看到污泥女友的背叛和经受自己爱情的失落,再加上父母的感情挫折,男孩黯然神伤。
困了污泥那么久的岛却在男孩被蛇咬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冲出去,哪怕暴露自己也在所不惜。
和女友的见面,铺垫了整场电影的画面,也不过是挥了挥手,说好的一辈子也随着现实而随风飘散,诺言总是这么空洞。
经历了这一切后男孩也完成了成长。
My dad says"You can't count on women loving you"你不能指望女人爱你,Ellies傻傻地以为May pearl是真心愿意和他交往,一句打电话给我、一个浅浅的吻,就坠入爱河。
“I love you”最希望对方也能以同样的话回答吧。
人家姑娘根本不把你当一回事呢,一个初中生,估计毛还没长全。
男主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单方面认为)和别的男人坐在一辆车里,就冲上去打。
你怎么能这么认真呢?
也许此刻Ellies明白了他爸的话。
Mud不管被女友抛弃多少次,都会重新接受她,还要暴打一顿那个伤他的男人。
Mud说自己也是在Ellies这样的年纪,遇到那个女孩。
也许也是因为一句打电话给我、一个浅浅的吻,就认定自己找到了对的人。
要承担“爱”与“责任”。
我相信Mud的女友是爱他的,但这种爱没有足够的强大。
让她能愿意抛弃一切走向那个为她抛弃一切的男人。
Mud说“That's not true”,他不愿承认“不能指望一个女人爱你”,因为他们都陷得太深,Ellies的爸爸说的这句话,到头来还是放不下老婆,你不能指望女人爱你,潜台词就是,就算她不爱我,我也爱她。
Ellies对年长的女生动心,被Mud女友亲脸颊时好像又动心,最后成熟的隔壁女人向他招手,他又笑了。
是不是有恋母情节?
(这个我有点乱扯啊)阿肯色州,两旁都是草地的公路,坐一只小船在无人的河上游荡,一两首Country Music,美啊。
有时候触动并改变着孩子心理成长过程的,有父母间的相处,有父母与孩子间的相处,还有由他们自己内心的“空缺”和“期待”所指引的,与这个世界的每一次相处与相遇。
年轻人的思想就像一片等待开垦的空地,作为带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如果没有在他们身上做出一个比较好的示范式“写入”的话,那其他的东西就会代替你们进去“写”(建立)。
而父亲在这个世界的角色和形象,第一个最先看见、并以此作为参照标准的便是自己的孩子。
当一个孩子发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之间并没有爱情,其相处也并非自己所期待的样子的时候,就会在世界里找寻那个可以为自己树立起一个人格构建以及理想形象的参照,也就是那个父母没有做到的“空缺”和“期待”。
而马修(影片中玛德的扮演者)就是这样进入艾利斯的世界的。
所以,这部影片的主角不是马修,而是这个叫艾利斯的男孩。
这也是一个关于一个男孩,心里刚刚萌芽出爱情,从对爱情最初的理解,到真正看见它和理解它的成长故事。
也推荐每个青少年以及青少年的家长去观看这部叫《污泥》的影片。
在我观看时截图的这几组照片里,每一张孩子的特写面孔,都是男孩的一次成长与蜕变。
这当然也包括着马修自己,在遇见这个闯入他生命之意外的艾利斯男孩后,他的变化与他和自己的执着和解。
成长一定是发生在一段关系中的。
没有完全独立自主的、没有一个参照标准和目标的成长,哪怕这个参照和形象的关系是抽象的。
喜欢这种舒缓又粗线条的范儿,虽然相比于商业大片,看时不免让人略觉乏味,然而就恰如生生不息的密西西比河,看似平静内敛内里却暗流涌动。
这绝不是讨好视觉的打打杀杀,而是那种发于生存源于爱的力量,虽旗鼓不张却沉静有为。
影片带有复古的风格:粗粝的线条、略显压抑的色彩、平静的小镇生活,甚至连片子的节奏也如河水一般舒缓流淌,只在结尾处突地冲击并转变。
不过,显然这都不不是故事的核心,少年青涩的、成人不计回报的爱才是影片想要表述的核心。
两个人都爱着一个不该爱的人,但是两者对爱的理解又截然不同,所以片中才出现男孩痛责玛德的情节。
然而,爱情又是想通的,两个人都在对方的身上看到了对爱的那份执着于包容,并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毕竟,爱情是美好的,但是生活却很现实。
随着剧情的推进,影片对河流的表现也逐渐改变,从雾霭笼罩到阳光灿烂、从波澜不惊到湍流不息,直到最后宽阔的河面与无边的河水。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父亲之河,他的隐忍、包容、执着的品格也许正是导演想要表述的终极主题吧。
力图挣脱成长瓶颈的少年与一直长期陷于成熟瓶颈的男人之间的冒险故事,呈现的是人与人之间毫无保留的信任与交流,不可思议中却令人愿意放弃固定思维。
如果没有密西西比河沿岸的自然景观奉献的气质,影片无法实现这种认同感,同时那些台词中时不时出现的大道理也会显得很矫情。
所以城市文明令我们失去不仅仅是纯真,还有诗意。
当然杰夫·尼科尔斯 Jeff Nichols自身影片节奏与之的契合以及其对年轻演员调教的到位也值得褒扬。
励志
Mud是主演名字,谁直接翻译污泥的晕。中规中矩,反正我觉得无厘头,没被打动!两个14岁男孩谈爱不爱的,有点接受不了!为了帮逃脱命都不要,至于么?
爱
这么看片名还有点儿意思。
安先生很喜欢,我很不喜欢。
尼克尔斯拍了一个米国南方少年的传统冒险成长故事,真正讲的却是值得我们去执着奋斗,同时也需要我们放手的,那些没有回报的爱。剧本滴水不漏的精致。
7.75 中规中矩的睡觉片,我反正是没被打动。
why did i spend 2 hrs on watching a story that can be told within a min.....anyway, the boy with the short haircut reminds of river phoenix in stand by me.
太直男癌了吧……两星给马修
对于country life就该多给landscape 视角总是狭窄 有一种踢腾不开的感觉 至于情节 毫无吸引力
【B+】一个家庭不那么圆满的少年,在一个陌生男人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想象中那份"纯粹的爱",最后却依然只能面对爱情本就不那么纯粹的事实。片名叫mud,故事的内核还是少年的成长。剧本不错,情绪到位,几个主要角色尤其ellis都塑造的好。只是ellis自己的爱情线拍的有些敷衍了
铺垫真的太长,太西部文艺片,好难看下去,好在后半部分精彩,小男孩表演很棒,通过他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并不无暇的爱情,看到了复杂的成人世界,看到了一个孩子走向成熟的过程。结尾画蛇添足。
对小镇爱情观很真实的表现,尽管缺少足够的张力,于情于理也难以说通,很好的主题,一个主线内蕴含着很多值得深挖独立成戏的旁支,但剧情上的幼稚着实天理难容,形式上的表现也缺了不少火候。小男主的表现少有的惊艳(不过也只能称之为惊」,毕竟片中表现的镇定表现得相当刻意),故事发生背景很吸引人
浪费时间
两位少年身上的冷静气质,以及善良,令他们硬汉气质十足,但这部电影指出,作为真正的硬汉应该懂得什么叫红颜祸水,一个男人不应该陷入一个女人的泥潭
三星半
怀旧的光影带入童年往事。爱情、女人、责任究竟是什么?是可以为之奋不顾身,还是会被毁灭?开场阴郁诡秘,以开阔阳光结尾。故事颇有《远大前程》和《汤姆索耶历险记》的味道。
关于男人的成长想象。
不惊不喜,平淡如水
too artistic to a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