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圣手

The Wizard of Lies,谎言巫师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米歇尔·菲佛,汉克·阿扎利亚,克里斯汀·康奈利,亚历桑德罗·尼沃拉,莉莉·拉贝,内森·达罗,凯瑟琳·纳杜奇,凯利·奥科,迈克尔·A.戈尔杰,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欺诈圣手》剧照

欺诈圣手 剧照 NO.1欺诈圣手 剧照 NO.2欺诈圣手 剧照 NO.3欺诈圣手 剧照 NO.4欺诈圣手 剧照 NO.5欺诈圣手 剧照 NO.6欺诈圣手 剧照 NO.13欺诈圣手 剧照 NO.14欺诈圣手 剧照 NO.15欺诈圣手 剧照 NO.16欺诈圣手 剧照 NO.17欺诈圣手 剧照 NO.18欺诈圣手 剧照 NO.19欺诈圣手 剧照 NO.20

《欺诈圣手》长篇影评

 1 ) 我庆幸我目光短浅

这两天看到短视频说鼎YF,那些投资者是不看美剧和电影吗?

不知道这种旁氏骗局吗?

甚至已爆雷了很多人还相信“公司会度过难关”。

要说是有人赚了钱买了别墅的我当然也相信,但是在美国也会被追讨不当获利,而内地金融法规漏洞更多。

我知道的几个熟人朋友买过鼎YF的,她们以前是做过安利的,所以都明了这种赚钱模式。

叫我投资我倒也不认为是要害我,有一位甚至说了投几期赚点就收她帮她爸妈也都投了。

我只是懒得操心又嫌烦觉得人生价值观不同爱好不同而不交道了。

别人的富贵或潦倒都和我没有关系。

我不能说我不贪婪不会被骗很多钱,钱和人生一起是一条河流,有人喜欢看它奔腾或聚积成湖,而我想它滋润花草抚摸沙石。

有时水被浪费或成为危害也是难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麦道夫无疑是个狡猾的人,他带给家人财富又把他们与犯罪隔离,想自己一个人承担罪责和后果,但是他不能够。

他的家人即使没有获罪也没有一个能承受住公众的压力都没有善终,所以诈骗犯一开始也是给自己画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欺骗了自己吧。

“圣手”把自己和家人葬送。

单从麦道夫个人来说,他辉煌过,也成为历史之鉴,他说他是政府的背锅侠挡箭牌也没说错,早点怎么没查他抓他呢?

他还说他是累了不然还可以继续骗到世界末日。

有话说骗子的最高境界是谎话说得自己都信了,麦道夫真的不觉得他是个坏人,他说不是他也会有别人做局,他觉得把他和连环杀手相提并论不可理喻,很多人求着他投资。

我想也是,他是借刀杀人于无形,借的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借了刀总要割肉喂人。

总之还是不要借刀给别人了。

刀钝点也自己将就用吧。

一个朋友二十年前买个二十几万的小产权房,前几年拆迁赔了九百万,另一个朋友说他真有远见啊!

我不以为然,当年他那个渔民房握手楼让我免费住我都不会去住的他住到小孩上初中,那种生活方式不是我要过的,我不会为了以后牺牲目前,所以我就是目光短浅,我就是享受当下,给我说远景如何我根本不感兴趣,对于有的人玩的就是心跳反而更能理解。

我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投资和回报的关系,物质和感情都是。

投资有风险,我现在基本上是多看少动,波澜不惊了

 2 ) 相对平淡,冲着罗伯特蒂诺看的

罗伯特蒂诺主演的,没怎么认真的看完了,相对于事件,电影很平淡。

电影的结尾,麦道夫说他警告过投资者不要把一半以上的资产投到里面,投资者是贪婪的,对面的律师还是谁说的意思是,你还不是都拿了。

没有最贪婪,只有更贪婪。

电影中特别凸显了树倒猢狲散,他的儿子们老婆,事件爆出后不堪重负。

我个人很讨厌这种装无辜的人,他老婆说have never been herself,出事了理发师拒绝服务就能崩盘,从来没有工作,没有朋友,享受财富的时候什么都不管不问,儿子们也是废材,买房子的时候怎么不想想这么多钱哪儿来的。

百度了一下这个事件,信息不多。

 3 ) 此片着眼于犯罪心理的揭示

终于看到这部电影了,德尼罗演完这一部基本可以拿终生成就奖息影了。

关于麦道夫,当年那些事、那些手法早已没啥悬念,而今对电影的诉求,自然也就落在了犯罪心理层面。

此片恰是着眼于犯罪心理的揭示。

应当说这部电影满足了我对这个人物的所有好奇。。。。。

美中不足的是后半部分稍显拖沓。

奉上8.7分。。。。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4 ) 这样的骗子都是心理学高手

1,做最大的坏蛋,就不跟你们解释,心理太强大。

2,拍得确实比较沉闷。

但也许导演侧重的并不是那起伏诡异的商海智斗,而是让我们多看看人情,亲情,而亲情本来就是这么冷漠疏离。

,3,最精彩的是酒会上的讨价还价,随着鼓点,慢慢摸对方的脉,然后牢牢攥住,那感觉确实让人上瘾。

所以骗人是停不下来的。

4,这戏亏了找了他俩演,都是厉害的角色。

对了早期香港把Michelle Pfeiffer翻译成米雪飞花,我以为绝妙。

 5 ) 欺诈圣手

作恶不难。

无论是对连环杀人狂还是谎言大师来说,都一样。

相对无辜的人没法想象,老追着问:你晚上怎么睡得着觉?

谎言大师本人自己也懵了:一想到这么多年我怎么瞒过来的,我自己都觉得...害怕。

其实哪有那么玄乎: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哪怕你正枕在你受害者割下来的脑袋上...这部电影总体来看还是不错的,电影主旨也很明确,有想法,有亮点。

喜欢的人可以看看

 6 ) 夫妻本是同林鸟

故事线很简单。

本尼十六年以来的交易全都是伪造的,拆东墙补西墙搞出了一个史上最大庞氏骗局。

本尼的俩儿子与父亲一起共事,但俩儿子安迪和马克对此事毫无所知。

本尼认识并结婚51年的老婆对她丈夫干了些什么也一无所知。

有一天,本尼的事情败露了,不想隐瞒了,对俩儿子以及妻子坦白。

其实自己是个大骗子,把所有人的投资者钱都拆东墙补西墙霍霍完了。

为什么隐瞒那么多年,是因为要保护家庭。

俩傻儿子受不了出身名门的自己被老豆耍了十六年,决定和本尼划清界限。

并高发本尼的罪行。

本尼认罪了。

坐牢了。

一百五十年的刑期。

本尼妻子一开始还去看一眼他,俩傻儿子一直不理他们妈并不允许他妈去看老豆,后来因为大儿子一直被社会舆论压力受不了自杀,二儿子身怀癌症最终长辞种种原因,不仅不去看她老公,连本尼电话也不接了。

本尼众叛亲离可以理解。

毕竟诈骗了那么多钱。

但爱了51年的女人,给了这个女人51年的无数荣耀,财富,感情的这么个女人。

最后为了俩傻儿子,连去探监都不去了。

你告诉我这叫51年的恩爱夫妻?

一个欺诈圣手,遭遇到了感情骗子的故事。

 7 ) 现代金融体系就是最大的庞氏骗局

目前世界上所有法币都是部分准备金体系。

部分准备金体系是如何运作的,用简单例子就能说明白:法律规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小明存100元进银行A,银行A只需保留20%,即20元,可放贷金额80元。

银行A将80元贷款给银行B,银行B只需保留80元的20%即16元,剩余64元贷款给银行C如此往复,在20%准备金率下,100元实际资产可最多对应500元债务。

某日小明家里有事急用钱,到银行A要求取回100元。

可银行A账上只有20元,只能违约。

有人要问:不对啊,现实生活中去银行取钱只要不是大额,都可以马上取出的。

没错。

但那是因为社会上绝大部分现金类资产平日都趟在银行账户上,叫作沉淀资金。

顺着上面例子来说,就是小明、小赵、小钱、小孙、小李五个人都分别在银行A存了100元,银行A贷出其中400元,保留100元。

当小明取100元的时候,银行A就够钱还了。

假如小明、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同时来取钱呢?

显然,银行A必然违约。

实际上,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下,只要你去银行取出所有资金,银行必然要挪用别人的钱来还你的钱,就像这电影中的情节一样,典型的拆东墙补西墙。

“拆东墙补西墙”不是用来描述庞氏骗局的吗?

部分准备金体系就是一个绝大部分参与者都不会要求全部变现的庞氏骗局。

有人会质疑,所有人同时取现的概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纯属杞人忧天。

的确,跟电影中的庞氏骗局一样,只要绝大部分参与者都不要求全部变现,骗局就不会破产。

只不过,骗局破产的概率可能远比大家想象的高。

有个专门的名词描述这种现象,叫做bank run。

Wiki上有个条目叫List of bank runs。

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妨读读这篇文章。

然而,部分准备金的问题远不止于庞氏骗局。

第一,部分准备金体系违背了财产权自然法的基本原则:一物无二主。

简单说,一个东西不能既是你的,同时也是我的。

继续说例子。

银行A未经小明同意,擅自把100元借给了银行B,银行B就获得了这100元的使用权。

与此同时,小明也认为自己拥有这100元的使用权。

毕竟在小明看来,钱当然还是自己的钱,只是放在银行而已,取出和转账应该都不受限制才对。

于是,奇怪的情况出现了:小明和银行B对这100元同时拥有使用权。

关键解读:小明认为银行A只是代管,但从法律上说这是借贷。

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下,通过模糊处理借贷关系和代管关系,出借权得以进行链式传导,导致多方对同一笔资金同时拥有使用权。

使用权是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请问,这100元的所有权还属于小明吗?

既是,也不是。

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产权不清会带来什么问题,不展开讨论。

第二,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下,债务扩张不可避免,最后导致整个经济都建立在债务扩张的基础之上。

经济周期和债务周期高度重叠,并且债务周期会极大的加剧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

放眼望去,这就是全球各国经济的历史和现实。

以熨平经济周期的巨大波动为借口,政府和央行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控制权。

然而就像电影里一样,一旦出现挤兑,所有人全都要完蛋。

 8 ) 实在是太无聊了

二刷,冗长无比的电影,非常无聊,不知道讲的是啥,磨磨唧唧的对话,很难看进去。

以至于连b站都没有解说,一个都没有,你们看着办。

大美女菲佛老了很多,但依然漂亮,出场次数也屈指可数,使本就不多的亮点变少。

貌似是讲诈骗的电影,男主老头就是诈骗头子。

中间还在海边开了个家庭party,来的人很多很热闹。

一个中年男还对着一个美女打趣。

最后男主老头被捕入狱,女主菲佛与他断绝了联系,老头打电话也没用。

结尾镜头长时间定格在老头的鼻子上,拍了大半天,也是没谁了。

 9 ) 我非良善,只因贪婪——欺诈圣手

作为HBO在5月20日首映的电影来说,我已经算是幸运的尝鲜者。

尽管因为片源问题,不得不每三分钟重新点开一次。

没错,两天时间,点开、暂停、退出、再点开,180次点击遥控器后我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

及至现在,我依然认为如此频繁复杂的操作手段并未影响我对这部电影的好感,尽管手指有些疲劳。

《欺诈圣手》(The Wizard of Lies)——影片讲述了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庞氏骗局操纵着,骗取投资者650亿美元,后被判处150年监禁,长子自杀,次子死于癌症,与妻子断绝联络。

试想一下,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某个领域的缔造者和绝对权威竟然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而且他还是与你一起生活几十年的至亲家人,而你当下所有的一切皆来自于他。

毫无疑问,这并不能仅仅只用震惊来形容,几乎是一步踏入了无尽的黑暗。

茫然,只是最浅显的状态。

于是,妻子露西在厨房毫无头绪的四处寻找火柴。

因为五十年来丈夫是她唯一的依靠和保护伞,从相互扶持到养尊处优。

对于这个年近70的女人来说,接下来的人生就像那盒怎么也找不到的火柴,就在那里,可到底在哪里?

相对于妻子的茫然失措,两个儿子的行为反而更好理解一些。

伯尼向家人坦白了一切,在得到律师的建议后,小儿子安迪出面主动检举了父亲的欺诈行为。

在震惊和茫然之后,安迪理智的选择了当下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一切确实与他们毫不相干。

十六年中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

即使兄弟俩多次向父亲提及希望成为合伙人涉足公司整体业务时,得到的答案总是拒绝。

我相信这就是伯尼的防火墙,不惜与之反目阻断家人与业务的联系,以此来保护他们在最后的审判日得到善终。

法庭外是围追堵截的新闻媒体,法庭上是倾家荡产的受害者。

一声声的控诉,一条条的罪状都在宣告这个历史上最大的骗子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伯尼一连九声“有罪”将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他回转身面对受害者的那一刻,我相信他是真诚的,至少在如此境地下不用再玩文字游戏,给自己争取哪怕一丝的回旋余地。

及至此时,我一直在想,伯尼最终决定坦白原因,到底是资金链断裂无以为继还是内心煎熬无以复加?

毫无悬念,伯尼被判有罪并处以150年的监禁。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伯尼并非坏事。

因为身陷囹圄的他已无须再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围追堵截。

但这一切并未结束,只是矛头转向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的家庭。

大儿子分居,小儿子受到公司前雇员的攻击。

甚至8岁的孙女也收到了追款的起诉。

只因为是伯尼的家人,就得承受全部的压力,即使他们对伯尼的行为一无所知。

令人奇怪的是,在如此艰难境地,同为受害者的家人并未相互扶持,反而各自断绝联系以求自保。

以至于案发两年后大儿子马克终于承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和内心的孤独,在儿子隔壁的门廊上自缢身亡。

小儿子安迪也在五年后死于癌症。

伯尼在狱中一次又一次拨通妻子露西的电话,结果从语音信箱直到停机。

伯尼最终认罪了吗?

电影看完,片中没有答案的那个问题我依然不甚确定。

从法律上而言,他毫无疑问是有罪的,也当庭承认并接受了几乎终身监禁的刑罚。

但内心深处他真的承认并愿意忏悔吗?

我看不见得。

在伯尼与记者多次会面交谈中,他拒绝接受公众将他与臭名昭著的杀人犯泰德•邦迪相提并论。

并且他还询问记者自己是反社会人格吗?

与其说伯尼在询问记者的意见,还不如说这本身就是个设问。

在他的内心深处,丝毫没有觉得自己的做法是十恶不赦的,即使有,也只是在法庭上面对那些倾家荡产个体受害者的一瞬间。

可是,伯尼的客户中绝大多数是华尔街的金融寡头,摩根、花旗、汇丰、瑞银和那些超级富豪们。

他多次提及自己曾提醒客户不要将超过一半的财富放在他的基金中。

可当市场危机来临时,他又一次次以莫须有的利好忽悠来更多的资金填补那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650亿美元,最终拍卖资产追回的欠款仅仅只有15亿美元。

巨大的赤字都是伯尼挥霍掉的吗?

当然不可能。

伯尼的基金三十年来每年以两位数的增幅强劲上涨,哪怕是87年股市大动荡的时候。

嗜血的华尔街资金以逐利为目的,基本面如此良好的基金自然不会放过。

监管者也打开绿灯,即使有一时的调查,也是走走过场完成流程。

于是十几年来,伯尼这个用谎言和虚假数字构建起来的大厦不仅没有坍塌,还将他抬升到无可比拟的地位。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没有05年资金链的断裂,这场骗局远不会被发现,甚至及至现在,还有更多的受害者会用一生的积蓄来填补寡头机构高额的金融收益。

作为这场世纪大骗局的肇事者,伯纳德•麦道夫毫无疑问是功成名就的。

而扮演他的罗伯特•德尼罗也是好莱坞功勋卓著的老戏骨。

他的表演历来是内敛而汹涌澎湃,无论是年轻时候的《教父2》和《美国往事》还是近年来的《别惹我》。

老戏骨自由游走在黑白之地,徜徉于分身之间。

我不知道老罗伯特最终有没有在伯尼身上看到他最后的善良,但伯尼执念于对家人的保护,一再回避记者提出他意外故去的假设。

即使真的发生了,似乎也是命中注定,与他早已不再相干。

小儿子安迪受邀在普林斯顿大学参加交流时,有学生提问:“你为什么不跟媒体解释你的苦衷?

”安迪回答:“我的哥哥为此事自杀,我的母亲被至亲所骗,我们整个家庭为此负担,但这只是我们三个人,而这一骗局的受害者有成千上万,与他们比起来,我们并不是指的同情的角色,毕竟,我们享受着财富,去世界各地旅游,有这个俄中特权。

”伯尼的保护其实并没有用,受害者依然是受害者,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家人。

喜欢这部电影的编排结构和剧情设计。

同样的大事件,如果换一个拍摄者,恐怕切入点会上升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国际金融大波动的层面。

整个案件前后延续两年,侦破及审查关押等各环节涉及的机构并未过多宣扬。

就算有,也是一次次反复拷问监管的缺失,同业的盲从。

好莱坞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无论什么样的主题都能从人性出发,无论是否良善。

而人性的差异和不确定性正好弥补了主题和类型的单一,丰富了电影的内涵并触动观众的内心。

 10 ) 中国正有大量的此类骗局!

2017年元月, 一个接着一个P2P平台宣布逾期,所谓的逾期,慢慢的就变成了跑路, 一个月几十家平台,没人管,这些网贷没出事前是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官员站台宣传. 出了事后就是非法集资,后果自负! 金融乱象,一地鸡毛! 根源就在于对骗子们根本就没有惩罚力度!甚至是包庇!!珠宝E贷,创利投,理财团,同江金融,君享金融(浙江光大),稳银在线,小宝金服,岁意讯,宏鑫宝,来财街,聪明投,奶瓶理财,蓝金所....还有好多!!.记住这些邪恶的名字!

《欺诈圣手》短评

电视电影 拍的有点拮据 格局搞得很小 又很流水又冗长 太一般

10分钟前
  • doherty
  • 较差

拍的相当无趣

13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还行

最后五六秒对德尼罗的特写细思极恐

16分钟前
  • 发条哥
  • 推荐

聚焦于家庭关系

20分钟前
  • bunny00
  • 推荐

7分有吧,就是太冗长了

22分钟前
  • 西山不落
  • 还行

极其没劲!演员很努力无奈剧情苍白得像纸。

27分钟前
  • 不改色
  • 较差

无聊

30分钟前
  • KXI
  • 较差

看完《别惹我》之后再来看的这部,但没看懂……

31分钟前
  • 𝙆𝙒
  • 还行

絮絮叨叨讲点家务事,谁要看?😒

33分钟前
  • 眯着眼的偎灶猫
  • 较差

本以为会像大空头一样剖析事件本身,但实际上更多关注的是人:伯尼本人、他的家庭、以及陷入漩涡其中的人们。节奏虽然偏慢但并没觉得冗长,有关人性的东西总是最吸引我的。不过正像德尼罗老爷子说的,“我已经尽力但依然无法完全理解他”。

35分钟前
  • 狮子人
  • 推荐

大名鼎鼎的麦道夫诈骗案,结果也是令人唏嘘,两个儿子相继离世。。。Michelle Pfeiffer厉害,这些年的配角都很出彩。

39分钟前
  • J.Barry
  • 推荐

学过的case,然而看完这部冗长无比的片并没有对这个人理解更多,也许psychopath的定义就是无能与人类情感互通吧,这点上Bernie倒无疑非常符合。

42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确实很无聊,完全看不进去的那种。

47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其实说到底还是人的贪婪。身处骗局的所有人都脱不了干系。麦道夫的财产必须没收,他儿子们的财产当然也别想撇开关系。最后他在靠纳税人供养的国家机器——监狱里吃住免费看电视上网,下场讽刺。他的家人们,既然昔日享了荣华,那么今日之耻也逃不了。谁叫他们生在富贵之家。

50分钟前
  • 早口小姐
  • 推荐

以为要讲帝国的构建,没想到只看见帝国的崩塌……玩反思?那何必浪费这么好的卡司!!

55分钟前
  • 胭脂十三
  • 较差

当年轰动全球的事情,现在终于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但实在不明白麦道夫的初衷是什么,自己本来就是有钱人,还非得搞个总有一天会露馅的骗局?

57分钟前
  • juanqui
  • 推荐

开头铁丝网镜头真漂亮。剧情放弃

60分钟前
  • 阿拉蕾
  • 还行

庞氏骗局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永不断扩大的资金源制造赚钱假象吸引贪心的人投资,所以如果有人抽资现金流可能跟不上。不过这个电影倒并不是仔细讲述华尔街那场大型庞氏骗局的,而是拷问家庭在公司崩溃面前有个屁用。同时提醒傻子们,不要看到收益就激动。

1小时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还行

整个看下来质感很舒服,但是用大篇幅来写父子家庭分崩离析这个点真的疲劳,尤其是我完全不认同这个点的情况下。

1小时前
  • BananaCo
  • 还行

1小时前
  • 阿楞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