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梦半醒的人生

Waking Life,浪族色彩,梦醒十分,梦醒人生

主演: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肯·韦伯斯特,威利·维金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1

《半梦半醒的人生》剧照

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2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3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4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5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6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3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4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5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6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7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8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19半梦半醒的人生 剧照 NO.20

《半梦半醒的人生》剧情介绍

半梦半醒的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年学生维利•维金斯(Wiley Wiggins 饰)童年时曾从小伙伴那里得到这样一个预言:“梦即命运”。长大后,他在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维利走街串巷,经历各种各样的神奇体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梦中。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各色人等:从开着船形汽车的司机到大学教授,从性感的金发美女到癫狂的眼睛男,从引火自焚的金发男子再到留着雷鬼头的四人团体……每个人都喋喋不休,谈论着人生、理想和哲学。而维利不发一言,俨然一个极具耐心的聆听者。 本片由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采用DV真人拍摄,并用软件将其“动画化”。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亦在片中出现。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醉马时刻今天开始做魔王第三季永远的田野别无选择亡魂复活原始恐惧杀戮都市破障AdambyEve:动画现场演唱会一代名相陈廷敬少年派天堂岛疑云第七季感知超星舰队SazerX新暗行御史亡者之妻第一季超市特工第一季毒镇我很喜欢你,那你呢?神奇女侠战雷神春风放松之人生死密电限时营救爱上男主播哲仁王后:竹林屋顶上的吉列尔莫美女总裁爱上我阿松

《半梦半醒的人生》长篇影评

 1 ) 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be aware, and be aware.

在豆瓣上溜达一圈,觉得应该有人好好说的说的本片,无奈只能由我这个懒人暂且充当一下这个角色了,咳咳。

【欢迎潜下去的比我还懒的人来批评指导扔板砖】这部电影一下抓住了我,我承认,是有很多主观色彩在里面的,对梦的研究,量子物理,自由论,关于生活,存在,还有人与人的交流方式,都是我非常感兴趣也是一直在关注的问题。

所以看到这部电影真的非常想跪在地上,捧着盘,仰头45度,瀑布泪,还要在脑袋顶上打个光的。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种交流,像涉及语言起源话题的那个女的说的那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模式,而这部电影就是其中之一,是导演在世纪交界之处希望传到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而如果你能接受到信号的话,就不会觉得这是满头雾水的对白了,而是,你也是对话之中积极的参与者。

首先,关于梦。

一段时间,我总是再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在飞,我可以控制气流,轻轻向下踩一下,就会上升,可以控制高度,控制速度,控制降落,一切,就像真的在飞一样。

一直对佛洛依德梦的解释很感兴趣,得知这叫醒梦,也就是电影里多次提到的lucid dream,这是梦一种比较高级的状态,在这种梦的状态之中,梦者是对自己的梦有掌控能力的,可以思考,可以判断,可以行动,并不一定是飞翔,飞翔是一种少有的状态,可以仅仅就像是电影里那样就是进入一个又一个日常生活的情节之中,但是对自己的梦有部分掌控能力,并且这种能力可以主观上得以训练,控制梦的能力也就更强,我一直在对自己做这些有趣实验,也确实有不少收获。

而关于梦与现实,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怎样才能确定我们不是从一个梦中醒来,却进入了另一个梦中,怎样才能区分梦境与现实?

这个话题又可以被我非常主观的解释为——怎样才能有真正的存在感?

我看过两个对这个话题最有意思的探讨;一个是米兰昆德拉,他既提出了问题,也解决了问题,提问和答案还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生活,永远在别处。

另外一个就是这部电影啦,很巧妙的是,导演的提问和回答也都在题目里了,那就是Waking Life.但其实这部电影的剧情不仅仅是一个个梦那么简单,若是真的要很客观的从电影内部的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的话,我偏向于整部电影都是男主角死亡之前的思想停留,跟stay的剧情框架是一致的。

关于人死前的的意识存在的问题,片中也有简短介绍,简单说来就是当人的机体已经死亡之后,大脑还会有5分钟左右的生存时间,而这短短的几分钟,在思维的过程中可以是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线,而大脑这段时间的运作其实于梦非常类似,都是潜意识的记忆空间的思维活动,能够反映出最基本的心理和渴望。

本片也正是如此,其中几处暗示有,1.电影刚开始男主角搭车后被撞,2.Jesse 和Céline在床上讨论人死前的意识停留,以及3.最后男主角发现自己无法从一个有一个梦中醒来,推断自己可能已经死了。

这些都应合理的推理为,(加上我的部分主观推测),男主角车祸身亡,但是由于他壮年夭折,对生活抱有诸多疑问亟待解决,(好吧,这两句是搞笑用的)所以潜意识里渴望能够得到一个答案,于是在幻觉世界里产生了大量此类话题的对白,其中夹杂着一些生前的记忆碎片,和临死一瞬间的回忆。

在对具体内容展开之前,我想先提醒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不知道在电影哪分钟里男主角的一句台词,(好吧,我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影评者,大概是跟那个地下道里遇见的女人的对话里),他说,他进入了很多对话之中,这些对话似乎都是在讨论一个主题。。。

当当当当一个华丽的切入点。

所有这些不同的话题,你说他涉及了物理学也好,生物进化学也好,哲学,心理学,甚至法学,政治,民主,自由,等等似乎触类旁通,但其实仅仅是一个话题,导演只想跟我们说明一件事情,但这件事情之所以导演没有那么直白的用语言的形式明确表达出来,而仅仅是暗示,是因为,对于不同观影主题来说,会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而仅仅明确提出这个主题,就会把这个主题的范围大大狭隘化了。

(貌似我现在就在大大狭隘这个主体,呃。。。

)如果让我总结的话,我会说,整个话题都是关于Life的,(我无法直接翻译这个词,因为译成,生命,生活,生存都不够妥当)也就是电影名字的后半部分。

(关于前半部分,我会稍后说明)如果要剖析每一段对话的话,这个影评就会有一个很难看的长度了,(这是我非常不希望发生的)因为导演在这么一部短短的电影中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就抓我认为的重点来说了。

整个电影最核心的一个人物,是在大桥上高呼: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and be aware,and be aware! 的那位仁兄,并且据推断这个人物的形象很有可能就是导演本身。

其中关于认知和life他说,他并不完全赞同某某的观点(原谅我忘记那哥们叫什么了,并且很无知的不知道他是谁),而说,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这也就正是本片的一个中心思想吧,啊,回到小学语文课的感觉真好啊)。

无论拥有怎样的人生,混混沌沌都是可耻的,就算是在清醒的”现实“状态之中,毫无知觉的渡日,如在半睡半醒之中,(所谓waking,电影名字的前半部分) 那又与真正睡梦相差几何呢?

但是这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在这种所谓的半梦半醒的状态之中的呢?

如果真的要去计数的话,得到的只可能是一个残酷的数字。

地铁上多少面无表情的朝九晚五上班族,多少自觉欣慰穿着“白领”奔波的灵魂,早已忘了自己年轻时的初衷与梦想,多少大学校园里荒废时光的“新世纪接班人”。

还有多少高考考场里渴望着自己理想的院校的孩子。

等等,你以为这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么?

哦,不, 我们早就在社会中被摆弄了。

整体的社会价值观就是,一个孩子,应该接受教育,应该在学校取得好的成绩,应该上一个一说名字大家都能知道的大学,应该在大学毕业之后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等等等等。

虽然不可否认这可以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轨迹,但是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清醒的状态下(非梦的状态下)的选择么?

这是我们的自由意志么?

我们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么?

还是这是我们从小就被社会灌输的一种所谓正确的生活观?

或者说是在潜在的社会观念下的束缚下的非自由状态?

这就应了电影里另一位仁兄,谈及自由问题的时候问道:有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连我们的思考都是在尊崇所有人一致的思考程序,无非不是大脑中几个电流蹦出的火花,那我们又怎样才能摆脱这些本身就赋予在我们身上的枷锁,获得真正的自由呢?

当然这种绝对的消极主义是不可取的,谁都知道大家微观的思维过程是一致的,但是主观意识却占有更主要的比重。

毕竟苹果砸在有的人的脑袋上,能够发现万有引力,砸在我的脑袋上就肯定不行。

毕竟有的人脑袋里就能突然显现出E=mc^2,在有的人脑袋里就只能是狭隘的金钱占有欲,嫉妒,贪婪与懒惰。

但是过分乐观也是不可取的,这种潜在的社会枷锁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束缚了自由意志,但却不能否认的保障了一定的社会秩序。

换句话说,在现在的这个时代,这种有点扭曲有点病态的社会状态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借用马克思的话就是:还迎合现在所谓的生产力。

只是有一部分人会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感到极端的孤独,有的人会觉得矛盾,有的人会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但是随着时间消逝,这一部分人中又有一部分人学会了接受和迎合,慢慢走近了社会的大圈子里,真正的问题仅存在于少数自以为文艺的青年中。

这部分人活在未来的时代当中,就像梵高毕加索不能被自己的年代赏识,就像艾米丽狄耿森的诗在自己的时代活不下去,就像一直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鲁迅,把时间狠狠往前推,就像公元前就在渴望理想国的柏拉图,像渴望完美仁君的孔孟,还有完全脱世的老庄。

在自己的年代中,都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是时代的问题,不久的将来或是很久之后的将来,当这种问题变成社会普遍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革命又将到来。

你可以说我像尼采一样唯心,一样疯狂,但是这种你认为可取也可以认为不可取的意识本身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再回到电影当中,再回到梦的话题上来。

我也想站在桥上高喊: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be aware, and be aware! 也许鲁迅也好,导演也好,我也好,都仅仅是想站起来,高声吼一下,就算能够唤醒一个“半睡半醒”中的人也好啊。

其实无论是昆德拉也好,本片导演也好,答案都是一样的—— 真正重要的不是区分到底是在睡梦中还是清醒着,重要的是能够自由思考,确定自己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为之追求,不被周围意志所动摇,并且能够时刻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还在自己原始的轨道上。

这样,就算现在所经历的状态仅仅是一个梦,也不枉此行了。

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 我再加上一句,让它逻辑上更完整,Dream understood is dream dreamed!PS 电影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地方就是,对白那么多!!!

开头30分钟,男主角基本上没说过话。。。。。

 2 ) Waking Life

青年学生维利•维金斯(Wiley Wiggins 饰)童年时曾从小伙伴那里得到这样一个预言:“梦即命运”。

长大后,他在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

维利走街串巷,经历各种各样的神奇体验,仿佛穿梭于不同的梦中。

在此期间,他还遇到了各色人等:从开着船形汽车的司机到大学教授,从性感的金发美女到癫狂的眼睛男,从引火自焚的金发男子再到留着雷鬼头的四人团体……每个人都喋喋不休,谈论着人生、理想和哲学。

而维利不发一言,俨然一个极具耐心的聆听者。

本片由导演兼编剧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采用DV真人拍摄,并用软件将其“动画化”。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亦在片中出现。

 3 ) 不敢妄加评判

在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它们的真正指向之前,我不敢说这是好还是不好。

但确实唬住我了。

我只感觉主人公迷茫的心境很像我。

我们不舍昼夜的探求宇宙的本质,就像蚍蜉感知树的信息。

哪有那么容易,必定要经过冲突对撞,无力挣扎,关于世界,社会,科学,政治,宗教,艺术,历史,当人脑中一片杂乱不知从何捋起的时候,就会变成导演的前后不搭的呓语。

再看看再说。

 4 ) 01:12:13 Life is not a dream,beware……

And so many think because "then" happens,now isn't. But didn't I mention the ongoing"wow" is happening right now?We are all coauthors of this dancing exuberance where even our inabilities are having a roast.We are the authors of ourselves,coauthoring a gigantic Dostoyevsky novel starring clowns.This entire thing we're involved with called the world is an opportunity to exhibit how exciting alienation can be.Life is a matter of a miracle that is collected over time by moments flabbergasted to be in each other's presence. The world is an exam to see if we can rise into the direct experiences. Our eyesight is here as a test to see if we can beyond it. Matter is here as a test for our curiosity. Doubt is here as an exam for our vitality.Thomas Mann wrote that he would rather participate in life than write a hundred stories. Giacometti was once run down by a car, and he recalled falling into a lucid faint,a sudden exhilaration,as he realized at last something was happening to him.An assumption develops that you cannot understand life and live life simultaneously. I do not agree entirely. Which is to say I do not exactly disagree. I would say that life understood is life lived. But the paradoxes bug me and I can learn to love and make love to the paradoxes that bug me. And on really romantic evenings of self, I go salsa dancing with my confusion. Before you drift off, don't forget.Whick is to say, remember. Because remembering is so much more a psychotic activity than forgetting.Lorca in that same poem said that the iguana will bite those who do not dream.And as one realizes that one is a dream figure in another person's dream, that is self-awareness.

 5 ) 离开把手,我就会飘起来

有些道理就是很难传播——因为人们只传递自己认同的东西。

有些道理就是不大可能被大多数人认同,于是,即便它再有道理,再怎么有用,也不是很容易传播。

所以这个电影也被埋没,因为它涉及的观点太多太泛乱,每个人滔滔不绝,像拿着一大桶水对着男主角泼洒着他们的论点,但论据却很少,这样的谈话很难让局外的人产生认同感。

大多数人只不过看着整部电影里多数是不太感兴趣的对白,看完就完全忘记,继续他们半梦半醒的人生。

但是抛开观点不算,电影的表现手法真的打动了我。

导演的这个想法是开创性的,真希望会有新的作品能向这个电影致敬,这个手法真的值得再用。

 6 ) If you see a light switch nearby,see if it works.

If you see a light switch nearby,see if it works.You can't do that in a lucid dream.影片的始终,都没有出现实拍的场景,彻头彻尾的梦境。

看这部影片的观众,就像是附在主人公灵魂上的跳蚤,跟着他旅行。

不知道这段旅行的起点是哪,也不知道何时会结束。

一切都随着他的潜意识,有时候顺延,时而跳跃。

梦境,就该是这样的吧。

像是串联一些无厘头的故事,自己捏造一些人物,看上去活生生的面容清晰,但当仔细想认出他们脸庞的时候却觉得他们的五官会变化流动无法捕捉,越来越模糊。

导演高明地将实拍的场景动画处理化,于是人物和周遭的事物都在晃动游离,失去重心的世界也许是这样的。

手持DV拍摄出的抖动效果恰到好处地安在了这里。

会不会我们做梦的时候我们其实都在月球上呢?

摆脱了肉体的重量,21克的物质很轻易地加速到超越光速,于是往返于各个星球,各个时代....而造成梦境的一片混乱。

才知道Julie Delpy在除了《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那两部影片中还在这里出现了,尽管动画人物的身份,辨别出她还是比较容易的,影片中的类似废话的哲理独白很多,她的一段话挺有趣也挺引人深思,这似乎从日出之前那部就是开始困扰这个导演的问题:About reincarnation,and where all the new souls come from over time.Everybody always says they're the reincarnation of Cleopatra or Alexander the Great.You know they were a dumb fuck like everyone else.I mean,it's impossible.The world population has doubled in the past 40 years.So if you believe in that ego thing of one eternal soul you have 50% chance of your soul being over 40.For it to be over 150 years old,it's only one out of six......I believe reincanation is a poetic expression of what collective memory is....I read an article by a biochemist not long ago.He said when a member of a species is born it has a billion years of memory to draw on.This is where we inherit our instincts.影片结束时,一段旅行也结束,一场共鸣也结束,我下意识地按了两下台灯的开关,确定了自己的处境。

 7 ) 一部前无古人的哲学电影经典

看了8遍 什么样的电影和什么样的书需要这样细细去品味 当然是很有深度的才值得付出这么多宝贵的时间 周国平说过 一本浅薄的书,往往只要翻几页就可以察知它的浅薄。

一本深刻的书,却多半要在仔细读完了以后才能领会它的深刻。

我同意一部平庸的电影,往往只要几秒画面就可以断定它的平庸。

一个伟大的电影,却多半要在仔细观看了以后才能确信他的伟大。

每次看这部电影都有心的想法和体验 这部电影成了硬盘里面为数不多的重点收藏对象 我没有把这部电影当作一个完整来看 一开始就知道导演想借这种迷幻的手法 来讲述哲学政治人性社会法律等抽象的内容 故事只是串联破碎情节的导线而已 用一种诙谐的手法表现出来 看似很简短的内容对白 其实体现了导演思想境界非常宏大 当中出现的内容无无一不是和生命生活有关的 当第一次出现在电影表现枯燥的哲学时候 很难表达的文字 被视觉奇妙的表现出来融合在人们半真实的状态中 其实人本身除开在睡梦中 就算在白天也经常也会精神恍惚 分不清自身的状态 你能分得清什么是现实吗 作为一部小众电影 导演根本没有指望更多人能看懂 也没有想表现什么故事而是在表达他对世界的一种观点 对人生哲学的一种研究 文学哲学不感冒的人基本很难理解导演表达的观点 没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看没有故事没有情节的电影 我在想 这是一种强烈的文化差异中国电影包括中国人都又极大区别的电影 中国电影表达更多的是社会底层或者高层文化社会现象 或者是某一时段的政治历史回忆 都是都讲叙一种群体生活的状态色彩 而西方电影在独立思想和个人内在的一种意识审视 常常可以看到大段大段的心理分析独白是很以自我世界为中心的一中人生哲学态度 偶尔鲜见的东方电影是用景风景色彩人物造型来映射暗喻一种哲学观点 这种模糊的东方哲学就如东方人的性格一样内向诡异 而西方哲学更像是生活层面的分析推理 强劲的逻辑思维引导着社会和个人的独立意识来审视这个世界 怎样纯抽象的东西在电影中表现出来 这部电影做到了人生看似可以从来 其实是不可以的 只是我们看到故事太多 期待的太多于是 我们就选择了电影

 8 ) Richard Linklater的布道书& 脑汁激荡的快感

绕了一圈结果又回来了。

你曾经有没有这种感觉,好象做梦永远都不会醒。

永远分不清楚现实和梦境的区别。

我总是从一个梦境中醒来,然后发现自己进入另一个梦中,永无休止。

梦中的一切似乎都异常熟悉,清晰可见,但是却怎么都想不起来在哪里看过。

我说的不是DEJA VU,而是真实。

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那就去看《WAKING LIFE》吧,那是我见过的最具梦幻气质的动画了。

事情总是这样有意思,当3年前某一天,朋友问我有没有看过一部叫《WAKING LIFE》的动画的时候,我就有某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象在哪个遥远的地方听过这个名字?

在她发来的HP上,那油彩一般的画面,和超现实的场景马上就吸引了我。

“你是不是从来不曾醒来?

”“你知道梦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吗?

”。

可惜的是当年没有并找不到这部电影,我逛了很多的碟市,也没有听人提起过它。

可能独立电影的市场还是不行吧。

只是现在……某一天在杂志上发现了RICHARD LINKLATER的名字,知道了这个导演《SLACKER》,《BEFORE SUNRISE》的另类,原来就是创作《WAKING LIFE》的人。

欣喜之下马上在P2P上搜索,终于找到了。

于是在某个半梦半醒的晚上,在微亮的电脑前看完了它。

无法叙述更多的剧情,因为这电影基本就没有剧情,一个人在梦境中醒来,听不同的人说话,然后醒了,发现仍然是一个梦,再不断的和别人说话。

这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过程让人想起了庄周梦蝶和轮回的观点,但又不完全相象,似乎更接近MATRIX所说的虚拟和现实的界限。

可是并非那么冷冰冰的,只是梦罢了,不涉及生死,无关乎大局,纯粹个人的体验。

碰巧这个想法也曾经在我脑中出现过,当你不断的醒来,不断对当下的世界做出否定的同时,也会不断加重自身的疲惫。

当你发现自己穿梭的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梦,却永远没可能改变他们,或者是脱离的时候,我想任谁都无法忍受。

电影中的主人公似乎就深受其苦。

他好奇,却又彷徨,不知这一切是从哪里开始的。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这个梦的呢?

”,“又或者我也不过是别人的一个梦而已?

”当想到着一点的时候,个人的危机终于出现了,我是何以成为这个独一无二的我的?

这个问题从电影的一开始就被提了出来,然后通过和主角谈话的不同的人口中说出不同的答案,不过我想肯定大多数会在这看来没有尽头的对话面前晕菜的。

从量子力学,存在主义,尼采的自我本我超我,到进化论,心理学,语言学,佛教的转世,鲍德里亚的虚拟与仿真,后现代主义,“神圣”意味的电影语言……还有许多我也不知道的内容。

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好象是看到熟悉的人一样想冲上去拥抱他,但是又有一种想把显示器砸掉的冲动。

因为……许多的对话机智幽默,但也意义深刻,冗长不已,三番五次我都克制着自己想睡觉的冲动。

所有的人都像主角提供着解释的方式,却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

直到最后……影片并未向我们提供一个一成不变的答案,相反,主人公是用一种近乎个人式的方法醒来(?

或者又进入一个梦?

),这是不是意味着所谓的知识——现存的那些知识,是不足以来解决我们所碰到的关于认识自身的那个问题——那个永远高悬在DELPHI神庙的警句。

我们只有通过逐渐地了解自己,从自身的内部寻找通往彼岸的出路。

看完电影已经很晚了。

我并没有找到答案,只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程。

也许明天醒来,这也不过是昨天的一个梦,谁知道呢?

PS,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那怪异奇特的动画影象风格,对于看惯日本动画的我们觉得是一次新奇的冲击。

原文地址:http://makzhou.blogbus.com/logs/2004/11/493727.html标题套用了MOG的发言哦^^

 9 ) 碎碎念以及摘录台词

喜欢这样话唠式探讨人生的电影,果然同一导演同男女主演同种风格。

不过这一部涉及更广,不仅仅是哲学了,还有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符号学,更难理解,不过这些即使理解了也不懂。

所以大部分人看后的感觉是“许多道理都懂,仍过不好这一生。

”虽然也有这样的感觉,但不觉得这部电影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更倾向它只是想把导演他们对这个社会对这个世界一切的困扰和迷惑展示,是一种述说,是一种“我也不知道”的感觉。

半梦半醒,好像人人都可以对人生进行一番探索和评价,谈人生谈生命谈哲学谈各种抽象概念,随时随地,与陌生的或熟悉的,随心所欲,其实每个人也都在找那个能说得上话的人,谁都可以成为倾诉的对象,而现实的我们大多缺少这种勇气,肆无忌惮地交流和把内心感受全说出,不敢随便拉一个人就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而在电影里却可以毫无掩饰毫无保留着述说,不管对方听不听得懂,也不是为得到回应或为解答而提问,仅仅这些都是困惑。

台词真的好赞,喜欢瞎记录,找不到全部完整台词,自己记录的也是比较触动和简单方便思考的。

即使看不懂,即使记录下来思考过后也依然困惑,甚至越来越困惑,我们或许懂了只是我们以为的懂,或许我们真的不懂,未来某个时刻突然懂了。

然后又变得困惑,或者又在其他事情上突然一个机灵懂了,这会不会是我们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表现呢?

部分台词:“梦想是命运。

”“你越把一个人谈论成一个社会构造者或众势力的汇合体,或零碎的或脱离社会的,你就会说出一大堆的借口。

”“你要与众不同,首先,从物质方面与众不同,与其他人不同,给他们树立榜样,我们不能轻易做失自我,把自己看成众多势力的牺牲品,我们要自我定位。

”“创造产生于瑕疵,产生于斗争和挫折,这就是我认为语言的由来,我的意思是,它产生于超越自我孤立的愿望,也有某种彼此之间的关系,当它只要简单的生存,它就必须简单。

当它变成真正有趣的时候,我认为是我们用同样的符号系统来交流,所有的我们经历的抽象的和无形的事物的时候了。

”“文字是惰性的,它们只是些符号,他们是死的,懂吗?

很多感受都是无形的。

很多事物我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然后,当我们在彼此交流时,我们感到彼此连在了一起,我们认为彼此都能明白对方,我们认为我们几乎有种精神交流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短暂的却是我们离不开的。

”“新的进化模式将赋予我们真实、忠诚,正义和自由的人类特征,这些将成为新型进化的表现,因此,这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那将是美好的。

”“我们的自由只是一种可能性,只是在无序的状态下的突然改变,这好像更糟,我宁愿自己是在一个稳定的物质机器上的一个齿轮,而不是一些突然的改变,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用我们的当代世界观给人们找点空间,用所有的必需的,不是对肉体,而是对人,那就意味着去解决问题,为选择和责任寻找空间,试着独立的理解。

”“艺术不是目的,而只是诱因和方法,定位我们特殊的旋律,消磨我们的时间,对真实的交流的发现就在其中,至少是在寻找这种交流,发现或丢失的冒险,没得到满足和承认的我们继续在寻觅,用自己的愿望,害怕和幻想消除寂寞。

在这种不管世界看上去多空虚,不管这世界对我们来说是如何的退化和枯竭的事实的驱使下,我们懂得什么事都有可能,在合适的环境下,新的世界很有可能和旧的一样。

”“世上有两种受折磨的人,一种人是缺乏生活,另外的人是生活过于沉重。

后者和动物没有太大差别。

”“什么阻止人们发挥他们的真正潜能,答案在另一个问题之中,那就是,什么是最普遍的人类特征,畏惧还是懒惰?

”“你要了解你首先梦到的是什么,你开始能去认识它,你开始能去问你自己,嘿,这是在做梦吗。

”“电影就其本质,是现实的再现,就是像是现实真的再生一样。

电影实际上拍下的是,像上帝的化身和创造。

电影就像对上帝的记录或上帝的脸或是不断变化的上帝的脸。

整个好莱坞拍电影尽力去做这个讲故事的媒体,拍电影不应该基于剧本,而是应该基于人和事,从那种层面上说,他们差不多形成了那种明星体制,因为电影是对人而不是关于那个故事。

特吕福常说最好的电影不一定有最好的剧本,最好的剧本不能拍出最好的电影。

因为他们带有文字叙述的事,你会受制于它,最好的电影是不会受制于剧本的。

电影总有叙述性,因为它有时间限制,就像音乐里有叙述一样,你不会首先想到一个歌的故事然后再写歌,它产生于那些瞬间,那就是电影所有的,就是那个神圣的瞬间,这神圣的瞬间在我们的周围并不神圣。

电影会让我们看到这种瞬间,我们可以把它框出来去领会它,神圣,一个接一个瞬间。

”“一千年只是一个瞬间,没什么新的,不同的事物,只是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同样的云同样的音乐,对一小时或来生有着同样的感觉。

”“你已经开始寻找答案,尽管有些困难,但回报是丰厚的,尽可能彻底的练习你的思想,知道这只是练习,创造美好的东西,解决问题,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感受一切喜怒哀乐,提着你装满情感记忆的旅行袋,我记得我从哪里来,如何变成人,为何我留在附近,我最后的启程已经指日可待,以逃脱的速度离开,不仅是来世,而且要永恒。

”“生命就是一个随着时光流逝,而积累起来奇迹,是那些彼此之间存在的令人吃惊的瞬间的积累。

世界就是一场考察你是否能超越你直接的经历的考试,测试我们能不能超越你所看到的,实质考察的是我们的好奇心,疑惑考察的是我们的活力。

汤玛斯·曼恩写道,他是融入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写一百个故事。

”“一种假设说你不能够在生活的同时懂得生活。

而我会说,理解生活本身就是在生活。

”“记忆远比遗忘更能体现一种精神的行为。

罗卡在同一首诗中写道,鼠蜥会咬那些不做梦的人。

当他意识到他是另外一个人梦中的人物,那就是自知之明。

”“你从未遇见你自己,但同时遇见他人的优势,是他们中的一个会将你展现给你自己。

检查你观察的万事的本质。

”“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有种叙述,在不同的现象后面,只有一个故事,那就是从否定到肯定的故事,生活的全部就是:不,谢谢,不,谢谢。

然后最后的结果都会是一样的:是的,我投降,是的,我承认,是的,我信。

 10 ) 半梦半醒

不好意思,我看本片的时候也半梦半醒……大量的对白,恍惚又不太连续的画面……当然,和看片时的精神状态可能也有关。

并不是说影片不好看,至少不是不好。

只不过确实有点催眠的效果……很切合影片主题……我想先说一下它的动画效果(是的,这是一部动画片)。

第一眼觉得,哇靠这画得真像啊。

然后我马上就警觉了,这不能吧,肯定是拍真人再去做效果的吧。

但是它又时不时加进一些变形、迷幻等效果。

于是我一直关注着画面,直到July Delpy(“Celine”)和Ethan Hawke(“Jesse”)出现,发现了脸熟的——这也“画”得太像了,一定是真人拍的……然后我又重新将时间轴拉回前面,关注对白内容。

插说一下,“Celilne”和“Jesse”是来自《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的角色——严格地说,拍本片时还没有《Before Sunset》——但是情景上似乎在其后,因为此二人上床了,醒来依然在继续着不休而无甚边际的对白。

(少量截图见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4766171/。

)“人的肉体死去6到12分钟内,大脑仍在活动。

而梦境意识下的时间比醒时几乎长无限多。

”“我醒来,10:12。

又睡。

做了一个长长的复杂的貌似好几小时的梦。

然后再次醒来,发现才10:13。

”“就是如此。

所以6到12分钟的大脑活动,简直可以就是你的一生了。

”……“过去40年间,全球人口翻了一倍,如果你真的相信自负的灵魂永恒论,那你的灵魂也不过50%的几率超过40岁。

如果要达到150岁,那就只有1/6。

”“你想说啥?

轮回不存在?

还是我们都是帮年轻的灵魂?

或者我们中有一半是轮头一回的人类?

”……说到我将时间轴重新拉回前面。

这片本身对话就多,又深奥、有时晦涩,一不留神顾着看画面,你就根本不理解它在讲什么。

原来就不大好懂的影片……我不大肯定我明白了它想表达的东西。

但是很多地方的谈话确实很有意思。

主要好几段关于梦境和现实的,正如同前面提到的,这是本片的主题。

这种既像实拍又是动画的画面风格本身就是表现梦境的上佳手法,看起来不是真的,又绝对像真的……片中主角不断地醒来,又不断地发现其实还在梦中。

这样的情节乍一听挺恐怖的,但影片中并非如此,而是有趣有深意得多。

尤其结合若干段对话中关于梦的阐述,你对这一次又一次的“假醒”会有自己的猜想和看法。

片名《Waking Life》也很值得思考。

http://syc0129.blogbus.com/logs/36883702.html

《半梦半醒的人生》短评

too much, man, too much.

8分钟前
  • 喜鹊叫喳喳
  • 较差

。。。 。。。說實話。。。我寧願看劇本。。。很催眠的一部

12分钟前
  • y0un9bug E
  • 推荐

这画风有点吐槽无力

16分钟前
  • c@j
  • 较差

果然是DV的动画化,不然一帧帧画出来就是巨制了。对话痨片无爱,但是晃动的环境还是很有梦境的感觉滴。

19分钟前
  • dingmumu
  • 较差

能让人疯掉的好片子

24分钟前
  • 小油飞
  • 力荐

如果不能关掉电灯,那你就是在梦境中………………

26分钟前
  • Reloaded
  • 力荐

爱在系列隐藏的第1.5部。我也好想找人每天跟我神侃一些有的没的不着边际的话题啊,什么文学艺术科学哲学,大家每天一起瞎逼逼多开心啊,再不然每天聊八卦也好啊,昨天文章马伊琍,今天奶茶刘强东,明天单位狗男女。(ps.大头,这对你来说就是不知所云的话痨电影,请勿观赏)

28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力荐

现实里我高喊:Life is not a dream, be aware, be aware, and be aware! 在梦里我翻了个身,继续睡下去。

30分钟前
  • 王家祥悉达多
  • 推荐

这种话唠片必须是美国制造。我太佩服自己的眼力了,主角就是年少轻狂里内个做作的长发小子。

35分钟前
  • 推荐

感觉这是林克莱特的精神呓语,生活中总是会有各种困惑、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难得的是林克莱特将它具象出来了。信息量好大,每次低头咬一口西瓜都错过很多内容---足见话唠程度---

38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very special.很有风格的片子。

42分钟前
  • 白熊启动子
  • 力荐

其实都讲自己:格式已经不重要

44分钟前
  • G8C93
  • 推荐

看的头好晕,不知道是不是又在发烧。死掉也挺好的,确认灯关不掉之后,在马路上裸奔,歌唱,跳舞,做爱。

49分钟前
  • 獨頭繭
  • 较差

#大和谐2nd# 5.5人生就是一场梦,是吧。但是做着梦还能说那么多话也是够离谱的了。

53分钟前
  • *Sia*
  • 较差

话痨得一笔,我十分抗拒这种讲课式输入,电影要表达的东西跟画面基本无关,所以拍成电影干嘛?搞个有声书不就完事儿了?

57分钟前
  • 灵魂歌姬陆女士
  • 较差

实在是太梦幻了。扛不住。

1小时前
  • 米花
  • 较差

手持无敌晃,真的很晕。毫无剧情可言,大段对话拼凑,很无聊。也就形式挺特别的。

1小时前
  • Dusk
  • 较差

突然发现这和日出日落是一个导演拍的啊,难怪如此熟悉。片子一样的碎碎念,涉及了各个方面,人生,梦想,社会,自己等等。与其说是一部深邃的讨论生命意义的动画,不如说是导演对自己观念的一个表达。拍摄手法很新颖,我第一次见到这么拍的。

1小时前
  • 黑色柳丁
  • 推荐

既然说得都是比较玄幻又貌似深奥的事就不要让每一段对话衔接的那么紧嘛 但这个想法还是很牛逼的~~~~三星半

1小时前
  • 枭笑
  • 还行

对白过分冗长,不够优美精辟,与我的价值观相悖。

1小时前
  • Patrick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