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喜剧

低俗喜劇,Vulgaria

主演:杜汶泽 Chapman To,邵音音,詹瑞文,叶山豪,邹凯光,陈静,薛凯琪,郑中基,林雪,雷宇扬,田蕊妮,杨千嬅,黄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2

《低俗喜剧》剧照

低俗喜剧 剧照 NO.1低俗喜剧 剧照 NO.2低俗喜剧 剧照 NO.3低俗喜剧 剧照 NO.4低俗喜剧 剧照 NO.5低俗喜剧 剧照 NO.6低俗喜剧 剧照 NO.13低俗喜剧 剧照 NO.14低俗喜剧 剧照 NO.15低俗喜剧 剧照 NO.16低俗喜剧 剧照 NO.17低俗喜剧 剧照 NO.18低俗喜剧 剧照 NO.19低俗喜剧 剧照 NO.20

《低俗喜剧》剧情介绍

低俗喜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人杜惠彰(杜汶泽 饰)在某大学讲座期间,应学生之请讲述了自己为电影事业一次最惨痛最不堪回首的牺牲经历:作品不上台面的杜和老婆离婚后时时被追讨赡养费,助理刘倩儿(薛凯琪 饰)超级不靠谱搞丢新片企划。落魄之际,好友雷永成(雷宇扬 饰)牵线认识广西富二代暴龙哥(郑中基 饰)。面对乖戾变态的暴龙哥,阿杜做出几乎让自己大脑断片失忆的惨烈牺牲,总算获得对方投资的承诺,但是他必须请来早已收山明星邵音音(邵音音 饰)拍摄咸湿大作续集。在此之后,他说动邵,又网络男主角叶山豪(叶山豪 饰)、模特徐家欣(陈静 饰)以及导演黑仔达(邹凯光 饰)等人加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状况意外接二连三,杜监制面临从业来最大的危机与挑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情义英雄武二郎重返赌城舞台遍地狼烟十一级台阶世界上最动听的你美国大屠杀公安局长2武士的食谱第六个孩子泛美航空103航班爆炸案梦工厂沙漠狂野天堂之吻奈何少帅要娶我姬影人生酷异桃乐丝传奇大掌柜黄阿丽:单身女士圣诞劫闭幕日本的西多妮救僵清道夫吸血传说轮回的拉格朗日格林童话变奏曲我老婆未结婚爱如风过但是还有书籍巴黎宝贝拉扬

《低俗喜剧》长篇影评

 1 ) 亮点是,,,,,,,,,,,?

如果说亮点是通篇的脏话和有暗示意味的低俗情节的话,,,整部剧都是亮点..港片多数只是给香港人看的,,里面粤语的运用和笑点,,不是说粤语的很难体会..不过这种文化差无可避免,,但问题是,,最近笑点变低的我,,看完之后笑点回复正常水平,,完全搞不懂主题?,,,除了明星多点,,还有什么,,剧情跳跃且连不起来啊,,,=_=,,,看完除了混乱就没有了,,..可能有一点就是,,看到港片可以说那么多脏话很爽,,说粤语的其实很自然就会说一两句,,有人可能会不理解,,但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2 ) 对彭浩翔保持敌意

不出所料,紧接着国民教育的舆论话题,《低俗喜剧》在香港票房高收。

半年前的香港国际电影节,这部亮出低俗贱格牌子、打着保卫粤语粗口文化的片子,令在场观众陷入了可怕的癫狂。

说是粤语,电影跟广东广西等白话区联系不大,它只关心香港(电影圈)的人和事,只伺候香港观众。

在缺少预算的情况下,剧组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拍完了片子。

说真的,写到这里,我都差点要以为彭浩翔就是香港电影的良心,一心用诚意来做电影。

然而,还是半年前,《春娇与志明》时候,喜欢在微博上耍京腔的彭浩翔一边骂发行方、一边骂观众,令人大跌眼镜。

这个擅耍小聪明、从不掩饰沾沾自喜情绪的香港导演,面目愈发可憎。

具体于《低俗喜剧》这部片子,它所表现出来的骑墙姿态最令我反感。

固然也可以解读为:这是彭浩翔对香港《电影检查条例》的反击(《出埃及记》、《志明与春娇》上映时的风波),只是,《低俗喜剧》的用意恐怕不在于此。

在合拍片成风的情势下,香港成为被遗忘的领地。

众多合拍片主要考虑内地市场,基本摒弃了本土市场。

这时候,如果借得本土话题来炒作一把,轰动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显然,最能吸引眼球的不外乎三级片,与其被打为十八禁,不如主动宣称:我就想拍一部低俗的东西,特区影视处顺道还了一回人情债,被动配合。

本质上,《低俗喜剧》与《维多利亚一号》的行销策略并无二异,但彭浩翔这回选择了轻装上阵,降低风险,稳赚不赔。

《维多利亚一号》的血腥暴力叫很多人吃不消,那就换个路子,开开下三路的玩笑,变本加厉也无妨。

于是,整部《低俗喜剧》就好比餐桌上滔滔不绝的黄段子笑话,主动下三路,大打谐音擦边球,剥削和贬低女性——也是彭浩翔屡试不爽的。

貌似无毒无害的背后,彭浩翔包藏了祸心。

他把自己降格为低俗,此举又事先堵住了批评者的嘴巴,绝对的立场正确。

《低俗喜剧》的一大利器莫过于关怀香港观众,其居高临下的点来自于香港以外的观众听不懂地道粤语方言,领略不到笑话滋味,因为最地道的东西是在粗口里,千变万化、不得其踪。

但说个不好听的,就因为你在香港,讲出来的粗话都比别人有杀伤力不成……为了爆粗而爆粗,以及如何把粗口说得温文尔雅脉脉含情,面对彭浩翔的这种“机灵笑话”,片子当真让我好感全无。

更何况,很多黄段子早不新鲜了,彭浩翔还非让剧中人物极其认真地重复上一遍,相当之乏味。

整部电影的最大毛病就是为了讲段子而讲段子,情节松垮,毫无节奏可言。

此外,片中出现来自广西的土老板,他的荒唐行为和那桌筵席成为了宣传亮点。

想想也极其可笑,《低俗喜剧》直接嘲讽的对象是内地和不开化的内地人。

彭浩翔又一次收买了人心,要知道,这种现象当然不可能发生在香港,因为香港那么文明。

即便可以说有真人真事,香港电影不景气,找钱找到了内地去。

那么,他还不如去讲大亨和女明星,看哪边影视圈更离谱。

最后,如果彭浩翔真对内地有那么大的敌意,何必夹着尾巴来北京厮混,两边讨起好来。

《低俗喜剧》的走红也暴露了港人的压抑,即便庙街大叔喜欢丢来丢去好不自在,但在香港社会的道德体系里,讲文明的要求恐怕比内地要严格出许多(这也反应在苛刻的电检条例上)。

彭浩翔成功释放了很多人的苦抑,平时爆不得粗、耍不了贱,那假借电影,大家都爆浆濑尿了一把。

殊不知,在人人粗口的背后,这部电影暴露了它的弊病,没有一个人物形象是成功的,每个人的出现都是形同詹瑞文,只为刻意引出一段粗口、一个低俗段子,甚至连小童都不放过。

即便调侃3D《肉蒲团》还有一丝昔日彭浩翔的影子,但到了这部电影,彭浩翔早已面目全非。

《买凶拍人》时代,他真的会把“想拍电影”挂在口头上,拼命把好玩的东西都用上。

《AV》时代,即便也算真低俗,好歹有个年少轻狂、不负少年时,很傻很天真。

现在的《低俗喜剧》,塞满粗鄙卑劣的段子,散发着难闻铜臭,直叫感慨,人心不古。

影片依然在谈论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说拍电影,却无耻败坏,直叫人恶心反感。

如果真要在《低俗喜剧》里寻找所谓的港味,那当真是无比荒谬的事情,上了宣传营销的当。

要地道港味,《桃姐》和《夺命金》方才是值得表扬的对象。

就说眼下,面对慢慢失去本土特色的《麦兜》,观众依然能感受粤语之美,独特性不可取代。

这样的文化保育,正经要紧,亦让人正视和尊重。

【南都周刊 9月】注:douban著名彭黑 半辈子 以及 五色全味 对此文亦有帮助。

前者贡献了标题灵感,后者在鄙人嗾使下写了《春娇与志明》评论,结果遭狂喷……

 3 ) 唔止搞笑甘简单

对于这部电影,真心觉得它结束得太突然了.这可能是只用了12天的原因吧.这部电影趣味性都ok强,可能我是个笑点比较高噶人,都几个moment都一度觉得无聊,又或者已经睇过<<爱的地下教育>>,有几个笑点噶桥段都系来自彭导噶呢本"奇葩".钟意呢部电影唔单只佢还原咗日常生活噶粗俗,我觉得唔多唔少都反应咗电影行业同娱乐圈行业噶不少可以系众所周知噶"内幕"噶真实性,例如:黑帮投资拍电影;女星上位噶手段等.他们都为自己噶梦想而作出多多少少噶牺牲.成部电影有一个位另我好感动噶,就系监制前妻话监制细个嗰陣问佢借几蚊鸡都要去睇电影,话佢从细到大都为咗电影咩都可以唔要.一个人可以对自己钟爱噶野甘执着,不惜吊骡仔都要坚持做落去.呢种精神系依家呢个时势,系我地呢个时代.真系好似大熊猫甘少之又少.我觉得呢部唔单只系喜剧甘简单噶电影,其实我仲觉得好温馨.当监制个女女以为爸爸坐监,个一通电话真系又抵死又感动,爸爸同女女之间噶对话,感觉好温暖.为咗女女监制不惜一切都要拍完呢部电影.好钟意彭导拍片噶手法,生活.写实.诱惑.钟意烧胶片个度..哈哈.虽然我唔系好识点样去评论一部电影.但系呢D系我从电影入面得到噶.

 4 ) 导演和自己人的默契游戏

无论从思想定位、人物设定还是故事主题来说,《低俗喜剧》都是一部暧昧的电影。

它既标榜“政治不正确”,又占尽香港政治风气的好处;既塑造三级片监制的形象,又赋予其绅士般的言行;在主题方面,更是多线并行,难以定夺。

反复揣摩,我依然觉得这片子定位不准,人设偏激,深度不足,整部片子倒更像是导演彭浩翔拍腻了雅俗共赏电影后的急转弯:好比是正襟危坐了一整节课后与前后桌做的小动作,只说自己人听得懂的话,对局外人不负任何责任。

1.定位——政治不正确?

正如所有主创宣扬的,《低俗喜剧》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香港本土电影,字幕都无法翻成普通话,其喜剧因素大多包含在对白当中。

作为听不懂粤语的观众,如果想要评价其作为一部喜剧成功与否,必然是有失偏颇的。

那么,不妨聚焦在“低俗”二字。

第一场戏还未开始,导演的态度就已经十分明确了。

“内容充满不雅用语,成人题材,政治不正确,情色描写……”,甚至非常形式主义地给了十秒“缓冲时间”用以离场。

这是影片的第一个噱头——设身处地地想,作为买票进场的观众,不可能因为片头几句话就灰溜溜地离场吧?

那片头的几分钟不等于白说吗?

其实不然。

彭浩翔要求在场的观众先接受“情色”、“政治不正确”这些概念,再去看他的电影。

正是这些元素,构成了彭浩翔眼中香港本土电影核心元素之一,即低俗。

电影标榜自己“政治不正确”,事实上又处处以香港本土电影做宣传,占尽了“政治正确”的便宜。

然而这种“香港本土化”,在我看来只是彭浩翔眼中的的本土,它既不能取代《桃姐》中港片独有的温情模式,亦不能否认《天水围的日与夜》代表的行云流水的叙事方式,甚至没有《麦兜》系列的雅俗共赏。

标榜自己“政治不正确”,戏里戏外都打着低俗这张底牌;事实上又政治“极其正确”,借哄抢奶粉、广西老板等形象迎合港民一个世纪以来的优越感——这样一种分明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保障了《低俗喜剧》的票房,使其在合拍片的潮流中显得技高一筹。

但正如内地电影市场一样,票房高可以代表好宣传,好噱头,好渠道,代表片子完美地迎合了社会风气,却无法等同于好电影,更称不上经典之作了。

2.人设——走出体制,还是自欺欺人?

片中的人物设定颇具讽刺意味。

杜汶泽饰演的杜惠彰,虽作为三级片监制为一些人所不齿,但在访谈开始前早早到场,尽显“绅士风度”;反倒是 “高尚学府”的教授与同学姗姗来迟,相形见绌。

教授只会凯凯而谈,又言外面“风大雨大”,实际上没有做事的魄力——相比较之下,杜惠彰这样一名拖欠赡养费,潜规则女艺人的监制,竟然成功地被衬托出一丝高尚的、英雄般的气息。

现在我们所接触的港片,早就不再有早期黑白分明、非善即恶的人物设定了。

像《无间道》这样充满情感纠葛、一言难尽的人物设定成为主流,小人物崭露头角,电影的主角越来越生活化,去英雄化。

与许多新人导演一样,彭浩翔的很少让已经受到社会认可的角色做主角。

他偏爱那些游走在成功与失败之间、生活邋遢又算过得去的小人物。

而田蕊妮饰演的大律师前妻,则是影片所不齿的那类“高尚”人群的代表。

他们渴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对自己百般苛刻,更对孩子有极大的期望。

放到大陆即“根正苗红”,政治绝对正确,绝不逾越体制一丝一毫。

不过我想,为人父母的,大多数属于前妻的类型;身为儿女的,到头来能理解父母的严厉。

如果真像监制那样过着无法对自己担负责任的生活,那就根本称不上“反体制”了——他是被体制所抛弃者,哪有“反”的资格呢。

有时候,主角设定戏谑过头,难免有剑走偏锋的嫌疑。

为了“反体制”而“反体制”,就像为了低俗而低俗一样,走不出愤世嫉俗的小圈子,难免使原本无限的才华在有限的作茧自缚中窒息。

3.情节——节奏紧凑,深度欠佳纵观整个故事脉络,人物较多,能够做到每个人物第一场戏就交代其个性、经历等等,基本没有浪费镜头,使得影片的节奏相对紧凑。

男主与前妻、现女友错综复杂的爱情,同女儿的亲情,以及“臭味相投”的哥们义气等等,使得片子充斥着情感纠葛,很能够使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情节上讲,一环扣一环,多条感情线同时发展,尤其是最后监制拯救影片的桥段足够精彩,将虚幻的电影故事同现实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

当然,导演却不是义务工,拍片子的目的不在真真正正展现监制的工作。

片子缺点深度,又或者说,其内容除了让观众过把瘾之外,随之带来的不适感也使得可能存在的深层意义无法得到挖掘。

除了深度难以挖掘,片子直到结束也没有完完整整讲清楚一件事,更没有一个主题。

留给杜惠彰这个人物形象的,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若旨在探讨亲情,杜惠彰最终到底有没有支付赡养费呢?

别说为孩子尽这点义务与亲情没有关系。

监制工作方面,关注焦点似乎都在非专业领域,到头来没有讲清楚许多细节,无法作为片子的主题看待。

爱情吗?

杜惠彰与嫩模女友一开始只是露水情缘,各取所需,拿这样没有说服力的情节支撑主题,恐怕观众也不会买账……最好的答案,应当说,导演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说清楚什么。

这部主打香港市场的电影,票房高得惊人,大多数人看过笑过也就算了。

不妨把他看做导演和小部分人的默契游戏吧——就像片中杜惠彰说的:电影拍得便宜点,少点钱做宣传,少点人欣赏,不就少点吗。

我都拍过《伊莎贝拉》、《志明与春娇》这些电影满足你们了,《低俗喜剧》就当是我和自己人拍着玩玩,观众也别太为我担心。

话说回来,你们不也觉得《撒娇女人最好命》挺好看的吗?

以上专业课小评 搬过来。

 5 ) 单纯看故事还是不错的

不涉及主演和导演的某些立场,单纯从故事来看,还是不错的。

例如最开始对现场演讲的学生用手机拍摄的吐槽。

再比如影视公司没钱把场地租给摄影爱好者拍模特。

还有乱改剧情导致投资方翻脸的导演ppt.与其说这是“喜剧”,倒不如说一种无奈,在黑色幽默掩盖下对现实的屈服吧。

阳春白雪三月红,下里巴人千年香。

看电影,也就图个乐,不是吗?

 6 ) 对着XX爆粗口

你小时候就学会骂人了吗?

我想大多数人小时候就学会了最常用的骂人口语“日你妈”,还有很多脏话在小时候经常使用,一旦和别人为了争一件玩具或做游戏发生口角时,各种脏话就像机枪筒管里德子弹一般,一顿扫射,有的招架不住的就告饶了。

当然,每一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骂人方言。

就我个人而言,觉得这部电影还不错,尽管真的如片名很低俗。

我差点没看懂,直到看了别人的影评后才意识到原来杜汶泽演的监制在大脑断片后和暴龙哥的阿驴交配。

郑中基演的暴龙哥,我很喜欢,乖戾而变态,确实有几分“有钱有势人可以控制一切”的味道,导演彭浩翔用近似黑色幽默的方式讽刺了这个社会,而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都有爆粗口的习惯。

爆粗口有什么效用?

其中有一个明显的讽刺就是针对林雪饰演的资深律师,她是杜监制的妻子,拥有了女儿的监护权,由于自己丈夫拍的电影下三滥,很低俗,所以不让女儿接触丈夫,甚至女儿到丈夫家里离开时,还要洗手,并且唱《最炫名族风》,而当她看到丈夫和比自己年轻几十岁的由陈静饰演的爆炸糖待在一起,又称为这位性感的模特为黑木耳,而且还是当做女儿的面, 尽管女儿在四五岁的年龄阶段,确实不知道“黑木耳”是什么,可她爆粗口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小时候何尝不是?

大人不让我们说脏话,可大人们之间经常互相爆粗口,都是有关男人和女人生殖器官的。

电影前面,杜监制寻找电影投资人时,自己的朋友雷永成给他介绍了一个澳门富二代,就是暴龙哥。

暴龙哥非常乐意拍电影,并且有自己喜欢的明星叫做邵音音。

然而,暴龙哥请杜监制吃野味,讽刺的效果已经出现在了电影屏幕上,其实当杜监制进电影学院做讲座,讽刺已经开始了。

在饭局上,杜监制面临着暴龙哥手下的挑战,背后站的则是一个专制和蛮横的暴龙哥。

把雄性动物的生殖器官称为“欢喜”,相当讽刺。

总而言之,这个饭局就是这部电影的引子,是后来情节展开的源头,拍电影的人没有钱,有钱的人需要拍电影的人按照他的意志进行。

最有趣的一个谎言就是暴龙哥在影片结尾变口说,是杜监制跪着求自己的阿驴出演,实质上是暴龙哥强行让自己的“小妞”(最后又叫做“兄弟”)出演。

从“小妞”到“兄弟”的叫法变化,我们已经感觉到讽刺效果推向了高潮。

周星驰一直认为自己拍的是悲剧,可大家都笑起来,认为是喜剧。

我觉得不管是周星驰的不承认他拍的片子是喜剧,还是观众不承认他拍的片子是悲剧,我觉得都有各自的看法。

因为周星驰在讽刺社会,因而他定性影片是从出发点,以及影片内容出现的;观众认为是喜剧片,是讽刺效果产生的副产品,也是必然产品,因为讽刺的同时喜剧效果就伴随诞生了。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讽刺意义很明显,针对的是整个社会的痼疾——性意识。

而性意识就是爆粗口的根据,只要世界上存在男人和女人,美丽和丑陋,粗口就会存在,因为人得性意识存在。

 7 ) 不低俗的喜剧,从电影结构讲起

这个片子的结构很独特,我想从头捋捋顺。

首先,彭浩翔这次是想讲一个监制的故事,阐述一个监制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最简单的就是从头到尾讲述监制拍一套电影的前前后后,从找投资到最后上映。

同时还要贯穿这个监制的私人生活,所以中间穿插了他的前妻、女儿、新任女友,包括那个助理。

所有这些事情串联起来,便可以轻松一窥一名香港电影监制的生活状态的全部。

但是就这么平铺直叙的讲一个人的故事太没趣,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行每业都有自己的故事,用怎样的形式把普通的故事故事讲得有趣而引人入胜就是彭导发挥才华的地方。

他用了cult应有的伎俩:黑色,悬疑,幽默。

可能是去浸会大学给电影学院的学生做过类似的讲座,用监制本人自己讲故事给观众听,一边口头讲(实际上起到评论时事件、卖关子、转场、推进剧情的作用),一边用影像做插叙。

让影片主角站出来亲自充当讲故事的人,吸引观众,与讲座的观众对话就是在与电影观众对话。

这种串联结构的线索的这种做法,我不知道西方哪部片子有过异曲同工的做法,但起码对我来讲颇具新鲜感。

这样的影片结构把一个普通的故事讲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充满铺垫、悬疑和惊喜,我在这里先给彭导一记掌声。

同时,作为一部电影cult片,片中很多小的桥段也很出彩。

印象蛮深的是拍驴屁处,两人抽完烟后“赶赴刑场”的悲壮场面,镜头慢放,配悲壮音乐,男主角再夸张的转身、甩甩下衣摆、大跨步······多么一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场面。

事实上,这种用法很多导演都用过,但依旧屡试不爽,效果不错。

印象最深的就是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帮小孩儿要去找敌方小孩儿干架,大半夜的,一行男仔从大院城墙一个个慢动作走出,国际歌响起,把男孩儿青少年时期那英雄情结怀了一把大大的旧啊。

但事实上,cult片是很容易被烂导演拍成低俗非喜剧的,但这部低俗喜剧显然超出了它片名的期望。

 8 ) 执着于形态

一个月离职三次的我染上了每天早上八点钟起床的坏习惯最操蛋的是晚上刷牙已经坚持了半年但还时不时蹦出不太想刷的念头。

我自认为这来源于焦虑不找工作会饿死而不刷牙则不会更可怕的是每天八点自然醒在某些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

对工作的厌恶让我在上家公司的鸡汤中清醒看到自己前半生的一个个错误选择只换来别人实在无法与我沟通后被迫说出的忠言。

最近听到的很有意思的一句话就是艺术院校的学生之所以没成名的占多数是因为他们对艺术这个形态的执着。

这句话和今天早上看的《低俗喜剧》真他妈绝配因为彭浩翔估计就是以前这样后来才明白艺术其实只属于自己的人。

我对其中杜汶泽前妻说他上学时候把饭钱拿去看电影而问她借钱吃饭的片段很有印象因为杜汶泽就是一个所谓为爱好打工的的电影监制。

电影里解释为爱好打工=付不起女儿抚养费见不到女儿=向就要看三级片的内地土豪低头=吃牛欢喜逼与兽交被枪指头=被前妻指责人生=要把投资商爱骡加在自己电影里=用自己奇耻大辱炒作新片。

这片在豆瓣上只有6.3及格分所有打一分的评论基本都是一个观点那就是彭浩翔不想再拍电影了而且还把粗鄙不堪的东西搬上台面作为香港电影文化的一部分当然还诟病了影片上映时他在微博上的宣传攻势。

观众其实说的没错跟《出埃及记》相比《低俗喜剧》太线性也太直白没有意味深长的镜头只有直抒胸臆的黄段子。

可玩了大半辈子黑色幽默的彭浩翔其实也没毛病《低俗喜剧》够荒诞够黑色够剧情不觉中给了那些盯着陈静E奶听着黄段子笑出声的人一记记响亮的耳光还让他们不自知。

锅只能让摆什么姿势都差点意思的艺术来背谁让你没有一个端庄的姿态什么解释都可以当做标准答案?

这让我一度想到《让子弹飞》如果问那些给《低俗喜剧》打一分的“彭浩翔是不是应该去姜文那儿补补课?

”Ta们会怎么回答?

一个故意让你回味一个你轻易不会回味所以就一般不去回味到底哪个才更有被回味的价值或者说哪个才更“艺术”?

三个问题求的都是一个答案——不管男的女的都他妈好色成性没一个奔着电影去的。

 9 ) 香港本土的作品表达,这是个时事片

听说最近微博在讨论文学是否应该和政治完全脱钩,这点大可自己观察:艺术作品,当然也包括文学了,最重要不过是言之有物。

作品是否优秀就看所言之物能引起多少人共鸣。

而最能引起共鸣者,就是时事政治。

所以不管是文豪沙翁剑士鲁迅的作品,都是拿时事政治来做的箭靶。

该片也是如此。

所以称之为本土市场作品,这点和片中语言不是很大关系的,即使里面的粗口完全翻译给其他地方的人懂,也难以联想到香港人这年来在经历点什么。

大致看了下一些“资深影评人”所写,基本都需要对里面的政治立场做下批判以“保持中立”,免得被砍;接着还得表示对这样的表达手法不敢恭维,国内做媒体,政治正确太重要了是不。

香港是个压抑文化的社会吧,所以这部片子卖的好,也不是人家喜欢看粗口,粗口很常见,很多香港人想说,只是还没能完全说的出口。

微薄twitter此前很多这个段子的改版流传吧,大致可以和本片一起理解:记者在广东某街头采访市民,记者:请问你对新浪微博评论关闭有何想法?

市民:那能说温廣州话吗?

记者:可以呀。

市民:叼距老母個臭hi,感hi多野唔搞專搞無謂野,唔知邊個感七多夠魚,感得閒封殺言論唔該反思下自己做hi左d咩嘫野。

记者:能否用普通话解释一下?

市民:创建和谐社会请从你我他做起!

 10 ) 拍给香港观众的低俗喜剧

导演彭浩翔谈到开拍《低俗喜剧》的原因时表示,他最想拍的是一部纯广东话的电影,而最能表达广东话的神韵,莫过于广东话脏话。

正因如此,电影由头至尾都充斥着广东话式的脏话。

戏中脏话频密度之高,真是港产电影少见,庆幸大都不是为了说而说,至少不是每位角色都是脏话琅琅上口的,戏中的脏话只是配合角色身份和剧情。

当然,一定会有观众认为这电影俗不可耐,然而,这电影打正旗号叫自己低俗,所以不喜真的勿看。

不要以为戏中的脏话是平常听到的这么简单,脏话落到彭浩翔的手上(编剧还有林超荣和陆以心),顿转化成一块块笑料,偶尔也有用来作比喻或用来衬托名词,更有配合杀观众一个措手不及的剧情。

如此设计,比起单单以脏话来加重语气真是高超得多了。

电影以脏话作招徕,但并非完全没有故事性。

电影由杜汶泽饰演的监制杜惠彰出任大学讲座嘉宾开始,期间从不同的话题辗转道出了监制、导演、道具师、半红不黑的女演员、拍过三级片的男演员等等电影从业员的辛酸。

虽然我较不喜欢监制和前妻那段伦理关系的处理,但也明白到加插这部份令到杜惠彰这人物更为立体,亦道出了电影人往往为了工作牺牲了家庭的现实,所以就算这部份与整体氛围不太协调,其影响也不是太大。

此外,故事不乏调侃揶揄电影圈的现象和去年一些电影话题作,还有围绕着电影圈一些光怪陆离的传言。

其中一场讲述监制为求得到大陆老板的投资,硬着头皮忍受无理要求的情节,可谓全片的高潮所在。

彭浩翔导演称这一幕是他听回来的真人真事,真是信不信由你。

这电影是即兴拍摄的,所以故事不是很细致完整,但是才花十二天拍成这部玩票性质的电影,笑料令大家哄堂大笑,故事也顾及到想表达的讯息,而演员如杜汶泽、郑中基、邹凯光、雷宇扬、田蕊妮、Dada陈静、薜凯琪等等的互动也是火花四溅,算是非常不错了。

于我而言,《低俗喜剧》不只是一部给观众轻轻松松数十分钟的电影,其意义在于台前幕后愿意花精神去「只」取悦香港观众。

这部导演特别拍给香港观众的电影,观乎首映现场的反应,香港观众是喜欢不已。

后话 : 《低俗喜剧》里不乏一些新奇的想法、让人不知就里的名词以及年轻一辈观众不知道的电影。

我相信,假如电影深受欢迎,这些名称将会成为一时潮语。

【牛欢喜】 : 恕我孤陋寡闻,我不知原来现实生活中真有人喜欢吃牛的这个部位的。

【官人我要】(1976) :导演透过在戏中重拍《官人我要》,向七十年代的色情电影和邵音音小姐致敬(当然也请来她在戏中演回自己)。

【爆炸糖】 : 作为一名爆炸糖的爱好者,好应该为彭导在戏中把这种很神奇的零食广为「推广」而高兴。

但又因为导演以「奇招」来「推广」,到电影上映后会否因此而断货呢,这我不敢肯定,但至少以后到便利店买爆炸糖时,就好比女孩子买安全套一样尴尬。

【俹簁】 (读yà sai) : 是广东话「乸西」的正写(意思 : 做事马虎)。

在观影期间会不时在字幕上看到这个词汇。

为免剧透,我不作多谈。

不过,这令我深深感受到,再低俗的电影,也有让人学习文化的机会。

祁佳仕

《低俗喜剧》短评

还不够低俗~不过已经很受落了~

2分钟前
  • yeyeyoung
  • 推荐

放肆,低级,不正经,离晒大谱。彭浩翔回归之作,港味十足,充斥大量粗口,口淫。不推荐非粤语群体观众观看,否则味道全无。作为一部纯粹放纵娱乐的小成本制作港片,节奏、表演基本无问题。千万别深入,这纯粹是彭浩翔放的一个大响屁而已。

5分钟前
  • 怀山鹿
  • 还行

低俗不代表低劣,喜剧不代表刻薄。况且还这么无聊,段子都是过去玩剩下的。

8分钟前
  • 圣无常
  • 很差

这个优先场,那包爆炸糖和导演亲临现场,值回房费路费!更别说还看了蝙蝠侠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这个暑假巧圆满啊!!!!!

13分钟前
  • A小姐
  • 推荐

攒出来的段子,最大的问题在于完全不好笑,尤其驴那个,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郑中基最有看头阿

19分钟前
  • Lisaaaaaa
  • 还行

好西无聊

23分钟前
  • 西海岸有树
  • 较差

港不港片不知道,本不本土不知道,光知道很难看。春娇和志明,还有志明与春娇我也欣赏不了,我就有着三俗的品味了。

24分钟前
  • AKA小谁
  • 较差

还蛮好笑的

26分钟前
  • 庄常飞
  • 推荐

无论演员.电影节奏.还是别的什么都挺到位的...但实在喜欢不起来的一个片子啊...感觉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作品而已....粤语粗口文化发扬光大...听唔明就唔好睇了.

28分钟前
  • Square
  • 较差

低俗没关系,只为低俗而低俗就垃圾了。你可以说他是对体制和标签的一种反抗,我觉得更多是一种典型的投机心理作祟。好多地方被恶心到了,真心恶心

29分钟前
  • 浮生若夢
  • 较差

在我回粤后,提及这电影的人已有不少。今天跟老友看了,笑得很是痛快,感觉这种风味绝迹已久,却又从未有过。粗口文化与边缘角色摩擦出的刻薄、辛辣与落寞,渗透在红绿场与名利场的光耀与龌龊间。大牺牲与大执着,大恶搞与大温情,这部电影真不该被低估。但没粤语背景的话会食之无味。

3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不算失望 没有惊喜

33分钟前
  • 我就是我
  • 还行

“电影是一种虚荣的工业。”/喜欢杜汶泽~/爆炸糖(嘿嘿,嘿嘿)/在我看来,片头的观众警示就是彭浩翔的不自信

36分钟前
  • 桃子
  • 还行

不是···很难看啊

38分钟前
  • 小忧伤
  • 较差

我理解错了 我以为是「人间喜剧」续集。。。结果。。。真低俗 不喜剧。。。杜森 麻烦你拍点好电影行么

41分钟前
  • 乱.
  • 很差

因为爆炸糖,还是可以打两星的。

42分钟前
  • 弗洛格
  • 较差

好笑是挺好笑的,但还是掩盖不了彭浩翔近两年越发走下坡路的事实。不过好歹它倒是要比维多利亚一号和春娇与志明来得有趣的多。顺便,看完有点想去吃咸酸菜炒牛欢喜- 3 -

46分钟前
  • _witch2
  • 还行

彭浩翔总有个盲点我无法理解

50分钟前
  • jerryjili
  • 还行

为了低俗而冇point gum...

52分钟前
  • LAW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