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朴树那首《生如夏花》,这歌我怎么听都听不够。
之后又听说电影改编自《柳树下的梦》,我读这篇童话时还很小,仍然为故事中男主的悲哀和痴情而深深震撼。
前两天看完电影,稍微有点失望,跟童话的差距还是不小的。
除了男主孤独地等待一生最后早逝这点比较相似,其他的没什么可比性。
《柳》里是女主背叛,电影里是男主先背叛。
尽管不是真心的,但由此可见男主性格中的懦弱和逃避。
我不觉得星子做错了,如果是我,多半也不会原谅这样的男主。
《汉宫飞燕》里赵合德说过:“正是因为太爱她了,所以才不容许她任何的背叛。
”星子正是因为爱陆粞,才背负着巨大的痛苦选择永不原谅。
深爱之人的背叛就像埋在地下的定时炸弹,即使他们最后在一起了,也是随时可能爆发的隐患。
而且,某种角度上,背叛是会上瘾的。
电影的配乐很好,尤其是陆粞用长笛吹的那一段短短的旋律,听得我好几次鼻子发酸。
陆粞垂死时的梦境中,星子翩翩而来,配乐是这段旋律的交响乐版本,把陆粞一生的悲哀推向顶峰。
倒是《生如夏花》感觉跟电影不太配,片尾出现的时机也不太好——我原本以为它是插曲。
这歌相对电影的忧伤氛围,太过活泼动感了,穿插在电影的个别场景里效果可能会更好。
窃以为比起星子奔跑的那个冗长的镜头,电影结局如果拍成这样会更好:星子在船边感应到了将死的陆粞,但是,看到拿着长笛一脸笑容走过来的亦文,她强忍住奔下船的冲动,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挽住亦文的手走远。
既然已经放弃了他,已经错过了一生,何必在最后的时刻恋恋不舍?
好吧,我承认我《白夜行》看多了。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只要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在炉火旁围坐,啜饮苦酒 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千万!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从死神手里,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西蒙洛夫《等着我吧,我会回来》,这首粞和星子共同背诵过的诗,象一句谶语,命运的谜题早已埋下,答案也昭然若揭,等待着,愚蠢和固执把我们的悲伤最后成全。
粞和星子,都不善于苦苦等待,错误因此有机可乘,让他们永远错失了对方。
青春的故事也许都一样,年轻赋予我们求完美的执拗,赋予我们高傲而脆弱的心,遗恨在心中纠结成暗伤,我们貌似健康地活着,活得热闹活得精彩。
也许午夜梦回的恍惚瞬间;也许街角便利店传来的某句歌词;也许一部讲述桃花如何灿烂的电影。。。。。。
丛林中的猛兽仍在撕叫,突然间我们听到了,突然间,旧伤复发。
我们必须象詹姆斯故事的主任公,约翰.马切尔那样,虚度一生才明白错过的是什么吗?
一个人的厄运真的永远不会被战胜吗?
也许我还没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可半生过去,我似乎只能回答:是的。
《桃花灿烂》这部电影是我去年看的,前几天因为一部同样讲述武汉的电影《江城夏日》使我又翻出它来重温了一遍,激发我无比的感慨。
好电影常常被埋没,不知是何道理,仿佛处心积虑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证明:有眼无珠是我们的顽疾!
《桃花灿烂》跟去年赵薇那部炒得火热口碑也好的《情人结》差不多同期,两片的待遇却天上地下。
“桃花”没能在银幕上灿烂,只能在小屏幕上幽然盛开。
我希望它的芬芳,脉脉相传,至少让我的朋友们,都能闻到。
一个有着多年“电影梦”导演的首部作品,一部有着非凡野心但也充满诚意的作品。
傅华阳说北方有部《阳光灿烂的日子》,他要拍部南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同样讲述青春的美好、残酷和注定失落,然而两者又是那么不同:“桃花”中的粞是长江边铁路旁的平民儿子粞,不是北京军队大院里的干部子弟马小军们,他们的性格流露、内心挣扎、由此作出的人生选择,都截然不同。
《桃花灿烂》或许远达不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高度”;《桃花灿烂》也许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一个属于自己“桃花灿烂”的季节,都曾在青春的鲁莽中奋勇向前,爱,然后轻易不爱,再用长长的岁月去追悔,去啜饮这自酿的苦酒。
从这个意义上说,粞其实是“幸运”的,死亡定格了一切,让年轻的错误有机会以生命作最后的赌注得以洗刷和升华。
做一只大海里自由自在的鱼,和天上的鸟遥远守望、四处游荡,跟粞有生之年四处碰壁厄运连连的遭遇相比,死成全了他的理想和爱情。
粞,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是幸运的。
星子,跟所有在良好家庭中长大的单纯女孩一样,对情感既有激情的想往又有洁癖的要求。
来自不同世界的粞,满足了她对激情的想往又亲手毁坏了她对洁癖的要求。
她始终无法逾越那片在眼前妖艳盛开的“桃花”而原谅粞,如果粞的命运无法更改,那么可以说是粞自身的愚蠢软弱和星子的倔强,一次次把粞推向现实的泥潭,永不超生。
星子的命运也无法更改,失去粞和怀念粞紧紧相连,只有永远失去才会永远怀念,翻然悔悟的代价,未免太惨重。
不如此,不知道青春是如何地残酷,青春的错误要求生命做几许偿还。
平安度过这条名叫“青春”的湍急河流,并不代表我们明白,我们只是更侥幸一点,更麻木一点,更没心没肺一点,我们或许没能更纯粹地,活过。
影片的音乐很出色,我用“出色”一词有一个比较前提,那就是“相对于国产片普遍地原创配乐水平”,《桃花灿烂》的确当得起“出色”二字!
音乐成为影片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每一个需要宣泄的环节推波助澜。
无论轻快、悲伤、惆怅、及最后千帆过尽的从容,音乐声响起,那个时代就跟随而来,为关于青春错误的讲述奠定底色。
遗憾的是往坏了说简直称得上“英雄晚节不保”片尾出字幕时,一直贯穿全片的音乐突然转换成风格炯异的流行歌曲,朴树的《生如夏花》!
据说朴树的妻子吴晓敏也在片中扮演了一个角色,我是找来找去没找着,据说这首歌简直为了影片量身定造,我阅读歌词几遍,虽然有点搭调可为了几句搭调的歌词就牺牲整体的连贯性,我以为不值。
片中两位主演,粞的扮演者郭小东,因为霍建起影片《暖》而建立的声誉在此片中不说“发扬光大”吧,至少不过不失。
也许因为自身的年龄阅历不可能“由繁入简”的限制,郭小东演绎年轻气盛无忧无虑时候的粞不太自然,随着粞身上的悲剧元素一点点爆发,郭小东也越来越“入戏”,和剧中那个倒霉而深情,又妥协又执着的男人渐渐融为一体。
星子的扮演者周韵,与其说她以演员著称,毋宁说她以姜文的女友著称(最近又升任了“姜文儿子的母亲”),一部《天地英雄》阵仗虽大,那抹杀性别的“小和尚”形象,实在也看不出此女有何演技可言。
《桃花灿烂》的她却给了我惊喜,从未经世事的天真到历经沧桑的沉静,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恋如何使一个少女成长,周韵的表现丝丝入扣鲜有雕饰。
尤其那个时代的气息,如今年轻一代演员总难拿捏,两位主演也算顺利完成了任务。
许多读过方方原著的人垢病影片改动很大,几乎“强奸”了原著的精神。
小说《桃花灿烂》我也读过,以为完全不必要把影片和小说划等号。
“所有的阅读都是误读,一切接受都意味着一种变形”,那么从小说到电影,其间经历了多少的误读和变形!
并且,那些垢病电影的人们,难道就能肯定自己的理解不是另一种误读?
还是不要苛求吧!
电影脱胎于小说又独立生长,导演自己也说,在改编电影的过程中,他重读了安徒生童话《柳树下的梦》,顿时灵感乍现茅塞顿开,确定了《桃花灿烂》的最终创作方向。
所以在成片的结尾,电影打上了“灵感缘自安徒生童话《柳树下的梦》”的鸣谢字幕。
在哥本哈根国际电影节上,影片因为“对安徒生精神的完美演绎使丹麦人为之震惊”,因此获得了电影节评委会专门增设的“安徒生荣誉奖”。
这个奖项或许不是什么重要电影节的大奖,但对电影本身所要表现的,再无比这更合适的肯定和嘉许。
我很喜欢小说《桃花灿烂》。
我很喜欢电影《桃花灿烂》。
我很喜欢《柳树下的梦》。
可据说快拍完的电视连续剧《桃花灿烂》我就不一定喜欢。
喜欢也讲究个点到为止,画蛇添足就不必啦!
其实情节记得不太清楚了我想说的,只是那个地方武汉,想想会有点痛向往却怕的地方喜欢一个人,是不是就会很想去他生活过的城市呢?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p673分岔路口,大家走进完全不同的世界,别等了,别想了,可以暗恋心中的桃花源,不过,也就这么样了。
小孩赌气,天真可爱;成人赌气,害人害己。
不惹尘埃,桃花灿烂。
今天终于看了这部电影,比起原著差距很大。
演员都很不错,和《爱情的牙齿》一样,陈思成扮演了女主角最终选择--然后不是出于爱情--的丈夫。
周韵是个美丽的女子,而且不是一目了然的美。
郭晓冬扮相好,演技也好。
但是最早读原著的时候,我构想的粞应该是更多几分秀气的男子,郭晓冬的豪气多了点。
影片结尾没有完全服从原著,很遗憾。
这个故事这样就没能被讲全。
方方应该再找个导演来拍,演员都不用换,编剧一定要换。
与电影相比,书中描写的爱情,是让人信服也让人震撼的。
那种从无到有暗地滋生却不能得以成全的爱情,滋润着也折磨着两个人。
可以如磁石般相爱的人本来就世间难得,这辈子你真的遇上了,已经算是幸运,轰轰烈烈的爱了,彼此都知道了对方的爱,是更大的恩赐,若要这份爱被成全,有结果,就是极大的奢侈了。
这份奢侈,不是用钱来获取,而是时间,运气,机遇。
亦舒曾反复地说,恋人分手,说到底,原因还是爱得不够深。
但是很多时候,仅仅有爱是不够的。
可是能那么爱过,已经很难得。
这个故事,单从电影的表达上,完全可以讲得更好。
可它有点儿疲软,有点儿给不了力。
如果真的爱,就那么容易动摇?
故事本身,其实比山楂树还要丰富些。
但影片的场景上的硬伤太多,时空穿越得厉害。
穿越1:1978年的江景中,出现了佳丽广场和那个有个大球的的建筑。
都是九十年代后的建筑了。
穿越2:出现了N次龟山电视塔和晴川饭店,这是八十年代中期的建筑。
晚点出现还是能够接受。
穿越3:桥头堡下极具现代感的柱形路灯,这个场景出现在1978年的时间段里,穿越很明显。
穿越4:远景中的楚天台和东湖的亲水平台,这些都是九十年代的产物穿越5:大桥下的不锈钢护栏,这个,反正当时不会有。
…… 不知道是经费问题,还是导演觉得这都不是问题。
拍这部片子的时候应该不是那么难处理这些细节吧。
总被这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背景拉出了电影。
这是江城风光片么?
所以,我的感动被削弱了许多。
真希望这能是一部好电影,这些穿越再少一点。
或者,你就把语境放在当代来讲,也一样会感人的。
对于一个武汉人而言,看到坐在武昌的江边,指着对面说“武大在那里”,真有点纠结。
最后的奔跑,OMG,从去往上海的码头跑到大桥,实在是要有马拉松的实力,而且,先在铁路桥上跑,又来又在公路桥上跑。
周韵的体力太好了啦!
难怪在太阳照常升起里,她也一路狂奔。
我能理解虚构,这只是个故事,甚至就没打算指明这个城市,但那些鲜明的城市符号,又不容我忽略。
所以,一个纠结的故事,放在一个纠结的背景中。
胃疼不过,我还是收藏了,毕竟,武汉的气息,这里面有了。
很偶然的机会,电影频道看的,难得把遥控器停在一部没有任何宣传的国产电影上,但是那天就停住了。
具体情节就不说了,仅说自己的几点体会:如果你心里有珍爱,就不要在寂寞的时候,找别人填补;如果你是真爱,那就多给对方一点机会、一点空间,哪怕是说句话的时间;如果真爱在彼此之间,不要相信心有灵犀的必然,沟通和告白很重要;如果你与真爱在某断时间失去联系,不要矜持,要尽可能的去寻找,以免留下任何遗憾。
就说这么多吧//
看了桃花灿烂,电影。
老师跟我说过这是方方最好的小说之一。
这部电影影评不好,我不意外。
因为作为电影,它确实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但是,我真的是喜欢。
T T 如果有一种从另一个维度里吹来的风,它能够把山谷里的顽石吹动得如清波涌动,能够把光彩送给永不现世的树心。
那这种故事就是这种风了,它让你想到了你不愿说,不愿做的不曾拥有的逝去。
还有啊,这部电影选周韵来演,我觉得太对了。
电影里的她真是鲜艳得和桃花一样,而且还不俗。
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些人和武汉有关,他们喜欢电影武汉的取景。
我没去过武汉,但也算有些关联,曾经争取过去那儿读书的机会。
不过,我倒是在某一瞬间想起整个兰州,心里和它亲切的感觉前所未有。
我当然也会觉得,电影里那种对一个爱情的专注有些可笑,但是我忍住笑并赞赏这一个爱情。
总之,这种电影你要跟它较劲,挑演员的毛病,找电影安排的毛病,那可真是没劲。
因为它的故事明明是动人的啊。
好吧,可能也真会有人觉得这故事不动人。
那也没什么不对的。
来,摘一段台词:“在所有的爱情故事里,你问我爱情是什么?
我不知道。
但你问我粞是谁,我会告诉你他是我的爱人。
”凭记忆写的这台词,不一定全对。
==
武汉……武汉大学……再一次看到那些熟悉的地方,虽然只是从屏幕里。
长江大桥,樱园,盛开的樱花,老图书馆,甚至我用过无数次的武汉大学信纸,看着这些画面,我的心真的又被拉回那些往事中。
那些美好的,心痛的,都是属于我的。
又是一个擦肩而过令人惋惜的爱情故事。
多么希望他们能有一个重来一次的机会啊,不要错过对方。
每个人都会有遗憾,遗憾,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但是这样的遗憾,我真的不愿意再看到。
“星子,你大概不知道,你我心里是怎样铭刻在,擦不去,也抹不掉。
我并不指望能挽回什么,只是希望我们能继续是好朋友,希望我还能去码头接你,希望我们之间还有友谊……”“……只要你幸福,就算我得不到你,我也会觉得很幸福。
这一生,不管你给我什么样的结果,我都接受.”不同的故事,却有相似的过程。
有些缘分注定是要错过的,而错过了,便不再是缘分。
爱的再深,也没办法越过心中的那片桃花。
所以,这份爱,只能永远的埋藏在心里了。
对于作为一名广告导演的傅华阳来讲,《桃花灿烂》是一部拍的非常成功的电影处女作。
整个片子的风格和娄烨的《苏州河》有些相像,典型的中国大陆式文艺片。
因为结束的时候留下些许遗憾萦绕,所以让人无法忘怀。
星子说:我却清楚的记得,那一场恋情,是在怎样一个春天里开放的,它就像那个季节里漫山遍野的桃花,无论过去多少年,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灿烂新鲜的。
从最初的羞涩懵懂和面对水香娇媚的面容时候的嫉妒,到后来面对粞时所隐藏起来的温柔,我看得出来,这就是一个女人的成长。
如果当时星子没有对那位欧巴桑说“我不会干那么丢人的事情”伤害了粞,粞就不会去喝酒,也不会和一个不爱的女人做爱,更不会让星子把对他的爱藏起来去惩罚他,他的后半生也不会那么潦倒。
只是,没有如果。
粞从骨子里是自卑的,尤其是面对星子的时候,这种爱就显得更加卑微。
是的,他们之间本身没有什么差距,可是外在的家庭等客观因素让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是后来星子考上武汉大学后,他们已经完全不是一个阶级的人。
虽然爱的热烈执着,可是一个穷困的装卸工怎能娶得起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大学生?
在阶级面前,这份爱情太过牵强。
粞单纯的以为当上装卸站站长之后,就能配得上星子,于是他义无反顾的娶了沈小妹,正常人都能看的出来他的用意。
而星子说,粞做的一切都是错的。
他们之间考虑问题的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产生差异,去实现一件事情的想法和方法出现根本分歧,这个时候,粞的这些做法在星子面前就显得太过幼稚,甚至是傻事。
沈书记的离开让粞对自己的仕途绝望,和没有脑子的媳妇离婚,面对自己心爱的人却又无法缩小之间的距离,查出癌症后又不敢让星子知道。
种种矛盾交织的内心,使得粞的一生似乎演变成一个悲剧。
这场爱情,像桃花一样,灿烂,却只怒放了那么一刹那。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画面。
第一个,星子说:你看,江对面就是武汉大学,我妈妈就是那里毕业的,我们也考那里吧,听说特别美。
星子一直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所以她的人生路线这么清晰,除了她的爱情。
第二个,是星子站在舞台上,紧张的念不出一个字,这时候,粞站在人群里大声的提醒她:只要你善于苦苦的等待。
当粞喊出那句话的时候,爱情其实已经产生了。
无怨无悔的爱情终结于一个生命的离去,算是解脱吧,粞整整爱了星子一辈子,虽然这个时间有些短暂,却给星子后来的人生里添加了无限的值得珍藏的怀念。
没有经济的支持,纯爱越发显得无力。
面对现在这个爱情快餐的社会,你的爱情观又是什么呢?
突然想看安徒生的童话,去那个被编织的世界里寻求梦幻般的爱情。
是文艺片吗?怎么可以这么催眠!
里面印象比较深的是吴晓敏。
感人
有些人事,就算时间再久,仍旧鲜活地存在于记忆中。
简单的爱情故事,气氛不错,但拖得太长了
最大的遗憾总是伴着最美的人生
1星给周韵 1星给武大
无关爱情,就是各取所需!
草长莺飞,谁又爱谁?抉择的背后都是犹豫和无奈…
方芳的原著改编吧
一看到郭晓冬就想起YHY
你居然跟我说,你们有相似的情节……
方🐶
男主墨迹矫情自我感动
还是小说好看。。。
我喜欢郭晓冬!
沉闷,苦情
27岁确是桃花盛开的年纪
边看火箭比赛边看这电影。真的是纯爱,再拖沓再矫情我也看完了。这电影让我不断回忆我的初恋。我也挺喜欢周韵的。气质跟苍井优有点像
为郭小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