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曾以为自己是云端的天使,你们这些卖披萨的猥琐大叔,顽劣不学好的小孩,不懂教育滥施暴力的奶奶,都太低级了。
没想到最后,是披萨大叔给了温暖的归宿,顽劣小孩给了她原谅和光荣。
走下神坛的女神,欢迎你和我们成为一家人。
一些细节都很好。
送走小孩的那天,女主在屋里哭,大叔在门外默默陪着。
小孩作曲模仿的动物感觉,很天真,很可爱。
小手在阳光下的舞动好萌。
女主一开始只想利用小孩,大卖场那幕好心酸的。
女主没当过妈,不懂得全心爱一个小孩。
是小孩教会了大人什么叫爱。
小孩其实长的也不怎么好看,小龅牙像个老鼠,沉默寡言,性情乖戾,但是当他内心触动的时候,就是完完全全一个小孩,喜欢游乐场,喜欢家人(虽然是临时家人)温馨,喜欢被人欣赏,害怕的时候想被抱着,不许大叔来抢“我的老师”,想妈妈。
哎龅牙小孩值得被爱!
我一直期待有更多人来告诉大家,小孩的爱,胜过大人的爱。
不要老是颂扬老师的爱,妈妈的爱。
大人的心很复杂。
而小孩的爱很单纯。
他们那小小的爱,力量很大。
之前我并不知道霍洛维茨,上网查了之后才知道他是二十世界大师级的钢琴大家。
改天我要去下一些他的曲子来听听。
小男孩子能把白天在公园里所看到的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用钢琴演奏出来,这一段真的非常不错。
弹钢琴是要有天赋的,很多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学会像钢琴这样子高雅的东西,疏不知有时候强迫着孩子们去学,是出不来成果的。
像片中京民这样子天赋异禀的孩子,实是万里挑一,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为你指路的人,一个能发现你并培养你的伯乐。
音乐大厅,聚光灯下,当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弹奏起时,离别的愁绪像海面上的浮游生物,童年的记忆再次浮现。
每一次挣扎都像是在赴约,弹奏者相信人类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用音乐表达。
弹钢琴的不是别人,正是十多年前的问题儿童,京民。
这部电影,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做《为了霍洛维茨》。
原本是一个失意的单身女钢琴教师的故事,因为家里没钱留学国外,只能当孩童的钢琴老师,过着仅能果腹的日子。
幸而,她遇见两个人。
第一个是楼下开披萨店的大男孩,另一个就是到处惹是生非,只有七岁的京民。
七岁的京民经常被自己的祖母追得到处跑。
因为害怕挨打,也因为祖母早就患上了胃癌,不想给予孩子太多的爱,是因为怕他今后不能自立。
京民的确很讨厌,撕掉女钢琴老师智秀张贴出来的招生海报——因为他想报名,可是又没钱,只能将撕下的海报贴在床头;他用恶作剧的方式赶走了智秀的其他学生——因为其他学生占用了智秀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他甚至想赶走一直在身边帮助智秀的披萨店老板——他用小得不能再小的拳头砸在一个大男人的身上,一个劲地说,她是我的老师,她是我的老师。
披萨店的老板,绝对是个乐天派,有事没事总是心底宽广地大笑两声。
当智秀告诉这个不懂音乐的追求者时,他居然还真的以为智秀和霍洛维茨订了婚。
后来,在他万般失意的时候,无意间,听到音乐电台介绍霍洛维茨,猛然清醒过来,原来那个家伙早就死了啊。
哈哈哈哈。
京民的确是天才。
这个很少说话的小男孩可以用钢琴弹奏出鸭子走路时的摇摇摆摆,可以弹奏出蝴蝶飞过时的轻盈,还有溪流小小的跌宕。
这真是个意外,智秀当然如获至宝,开始做起白日梦来,在梦中,一个京民成功地在舞台中央弹奏出曲子,她在舞台下幸福地看着。
京民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功。
可是,现实中,京民却意外地昏倒在表演的舞台上,因为聚光灯下,他仿佛看到了四岁时母亲死于的一场车祸,就在车前灯前。
京民从此被智秀排斥在音乐教室之外,直到京民的祖母去世,她才将京民接回身边。
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么快乐,他们弹奏的曲子有:舒曼的《Traumerei》、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第一章、肖邦的《小狗华尔兹》、德彪希的《arabesque》、巴赫的《Invention》和《丛林里的故事》。
当然,最后这支送给多年之后的智秀的曲子,就是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这一幕是在,智秀为了京民的未来,将他托付给自己音乐学校同学的美国钢琴老师。
多年以后,当已经成为音乐家的京民重回韩国演出时,他这样说:我想为一个特别的人,再演奏多一曲。
如果不是为了她,我今天就不会在这里,我从来没有机会多谢她。
多谢,我爱你。
从来没有说出口的爱,就这样缓慢地流淌着,在轻轻中跌宕,在回忆中重新回到。
爱不是绑架,如果爱,请让他飞翔。
一直在想:我究竟能算得上一个称职的音乐教师吗?
影片中,女主角金智秀的梦想就是开一家小小的音乐工作室,教教学生,完成自己未了的钢琴梦。
而小男主角京伊则是一个失去父母,奶奶也随后离开人世的可怜孤儿,因为长期缺乏亲情的滋润,京伊的性格怪异,简直是问题儿童一个!
两个原本生命轨迹没有交点的人,因为音乐走在了一起。
或许是急迫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或许是为了尽快的赚钱养活自己,智秀对京伊德要求甚是严格,可是在比赛的现场,突然出现的耀眼灯光让京伊回想起失去双亲的悲惨时刻,顿时瘫倒在舞台上,获奖更是与他无缘。
生活得窘迫让智秀无法再继续抚养京伊,而京伊奶奶的离去更是让智秀对京伊的未来有了另外的打算,为了京伊更好的明天,智秀忍痛将京伊送到更好的地方继续学琴,而自己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影片最后京伊在音乐会上献给智秀的钢琴曲:舒曼《梦幻曲》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一日为师,终生为“母”,这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情感让人如此动容。
对于我自己的学生,我总如一个大妈,不厌其烦的讲解着技术上的难题,甚至也要牵扯到学生的个人习惯,性格培养。
“老师”这个头衔,肩负着太多太多的责任和使命,尽我所能做到最好,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可谓教书先育人,育人德为首。
——我是匹旋转木马身在这天堂,只为了满足孩子的梦想。
不管我能够陪你有多长,至少能让你幻想与我飞翔。
这位女主角,披下头发的时候,神似宋慧乔。
扎起头发,便像崔智友。
鼻子似垫过。
但是,无论她长得如何,无论她是人工还是自然美女,甚至毋论她演技中的瑕疵,都无损于这部电影的美好。
这是一部让我完全抛开大脑,纯粹用感官与心灵去接受的电影。
一个单身的女人,她的生活有多少种可能?
一个自幼失去父母,常遭外婆打骂的孩子,他的生活有多少种可能?
她遇见他,就像我们遇见如何一个正在受难的孩童。
一些顽劣的孩童其实源于他们的受难。
从嫌恶到拯救,再到放弃。
就像《旋木》中唱的:“音乐停下来,你将离场,我也只能这样。
”是的,我也只能这样离开你。
我也不过是一个只能原地奔跑的大人,永远被锁上的大人。
我没有翅膀,但是至少能够让你忘了伤。
如果做得好一点,就能带你到处飞翔。
电影情节虽属巧合,但她是真实的,他也是真实的。
电影只是演绎了其中的一种可能,而我们在演绎更多的可能。
料想不会好看的电影,不过看到女主角甜甜的笑容,我还是掏钱了。
很少为了哪个演员买片子,就算当初为了费因斯大帅哥也没有,他实在不懂得爱惜羽毛。
我永远会说,××是偶最爱的导演,而最多只是说还挺喜欢这个演员的。
现如今真能让我动心的演员还真是少而又少,好莱坞优雅时期早不见踪影,韩国电影最近又烂片多多,很少演员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可再爱惜也不能不拍片儿了。
于是,我也降低标准,能连演两个好片就给加分。
兜了一个大圈子,看这片儿,因为喜欢这个女的,因为喜欢她入行的第一部电影。
她脸圆圆的,眼睛圆圆的,笑起来脸上胖得会出小坑,出演的角色总是有点任性倔强,还有点神经质。
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出音乐专辑的,而且出过不少,走性感路线;电影似乎演的不多,却被称为实力派演员。
本片是一部比较传统的韩国电影,有美美的画面、传统的主题、看穿漂漂的美女、听悠扬的琴声,顺便还可以鼓励每一个学琴的孩子。
霍洛维茨说:“弹钢琴不是为了比赛”,爱它,就因为它的本身。
即使没能获得上帝的偏爱,也可以用音乐来幻想世界。
影片使用了舒曼的梦幻曲。
据说1986年八十多岁的霍洛维茨在莫斯科的音乐会上弹奏《童年即景》时,台下观众纷纷落泪。
我还听过阿格丽齐的演奏。
其实,我比较喜欢阿格丽齐。
有评论说她的演奏在快的时候更快,在慢的时候更慢。
或许,八十岁的份量需要时间理解。
音乐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听到舒曼,你能不想到他的人生、他的故事么?
能不想到演奏舒曼的霍洛维茨的人生么?
这些都远比一个音乐美女和一个音乐神童震撼。
在历史和时间面前,他们显得如此轻浮无力。
这是影片的胜算,也是它的失算,把它看作一部儿童片可以,再多,怎可能多过这么多音乐名人的命运浮沉故事。
旧爱新欢 @ 2006-12-28
当你一席华丽的衣装,坐在千人的音乐厅,当你与世界顶级的音乐大师,作曲家指挥家演奏家合作,又或者当你已经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的时候,当你赢得了那么人的掌声,当你有鲜花,聚光灯,受到众多人追捧和爱戴的时候,请一定不要忘记将你第一个带入这音乐圣殿的人,因为他她正眼含热泪,坐在台下看着你...我也想感谢您,高老师四岁的时候就将我带入了美丽的音乐殿堂,让我感受到生活和人性的美,让我知道幸福是生生不息
这个片子其实和教育无关,似乎和音乐也关系不大。
音乐,钢琴,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目的是什么呢?
是关乎爱吗,等有空再看看。
看片子当时我是这么想的:京民因为喜欢智秀而喜欢钢琴,哈哈哈因为倾慕音乐而仰慕智秀,因为喜欢智秀而更加热爱音乐,虽然常常会在音乐会上睡着。
我呢,因为喜欢音乐,所以看了这部影片!
看过影评,意识到,京民对钢琴的喜爱,不仅仅来自于对智秀母亲一般得依恋之情。
可能这股爱来自更深的灵魂深处,所以他才能有后来的成就。
也许是来自于他早逝的母亲。
因为有一张照片是他和妈妈在钢琴旁边的合影。
智秀演奏钢琴的场景和照片里的氛围那么相似。
——2015年6月30日
看完了这部电影以后,我更加坚定的知道,在孩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要培养他的幸福感,而不是十八般武艺。
钢琴、美术、象棋。。。
统统都随便他吧。
他喜欢,就教他鼓励他支持他;他不喜欢,就让他玩自己喜欢的东西。
做一个自己认为自己很幸福的人,而不是别人眼里成功的人。
决不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也不要孩子完成连自己也做不到事情。
只要能够自力更生,开心就好。
霍洛维茨说:“弹钢琴不是为了比赛。
”聚光灯下,女教师骄傲的对记者说:“作为京民的启蒙老师。。。
”无可避免的虚荣心,直白纯粹。
试问谁又能拒绝这份荣耀呢?
就是这份功利心才更让影片接近人心送走京民后女教师看着两个人生活的空间,泪如雨下:这是他用过的小杯子,它的小拖鞋。。。
伴着舒缓的音乐,泪水也缓缓落下。。。
篇末,功成名就的孩子在台上闪闪发光,女教师仿佛在看着梦想中的自己一般,目光清澈、骄傲。。。
这样一种放手的爱,只为了让孩子飞向更远的天空。
真想成为这样的老师,默默无闻,却能改变孩子的生活。
真想成为这样的孩子,有一天让父母为自己骄傲!
温馨的小片儿! 结尾那场演奏会。。好像李云迪哇!
钢琴课上老师放的
最后成年京民手上的戒指一处,我眼泪哗啦啦的。。。。特别喜欢这种会感恩会铭记过去的孩子,严正花的哭戏太弱了,我比她哭得伤心多了,唉。。。里面的钢琴曲真的好好听啊,小京民前面练的几首曲子我都练过。。。伤心~~~钢琴已离我远去。。。
是冲着片名而看的。对韩国人的演技不是很欣赏。本片像大多数韩剧一样也安排了穷苦的小人物最终成功以及生死、离别等剧情,赚到了我的眼泪,这种剧情虽缺乏新意倒也集中了人之常情,对以古典音乐为题材的影片还是支持的。最后想到了我的恩师,在我心里只有这一位老师,谢谢您。
原来天才都那么有个性的。虽然出于成为天才老师而不顾一切照顾京民的理由很扯,但是后面的情节还是很合理,日久生情,人间有爱。(严正花姐姐真是啥题材的电影都能拍耶!)
女主角整得太奇怪了
剧情不是很丰富 比较简单 结局很实在
爱一个人,就不要利用他。
喜欢为了霍洛维茨,结局真感人
最后一幕既视感太。。。
果然是感人。
为了钢琴课、师恩与母爱,为了傻小伙与傲姑娘的寻常事
感人、
补打。感人至深,花姐催泪女王极其动人。
割心。。割肉。。。
很感人
能够把所听、所看、所感受到的,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那就是一种创作,京民天赋可贵。智秀送走孩子之后的哭泣表现得很好。Pizza老板真可亲可爱可贵.....“哈哈!”“哈哈!”
严正花小姐美极
当年也是为了霍洛维茨才去看的。但貌似没坚持看完。
弹钢琴真是件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