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穿插现实的童话。
1、我不会带我老婆看这部片,她会问我什么时候有钱买一栋片头那样的房子。
女人的童话梦一旦发起来,跟她解释什么我们还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小产权会被强拆、别墅一平方要两年年薪云云,都是苍白无力的。
2、有些事情只会发生在特定的年龄里,过了就再也不会有。
16岁没早恋就永远不会有早恋,没跟那位扎着蝴蝶结的女孩说上话也就永远没机会说出口,当时我们想的是如果糗了怎么办?
算了算了。
其实在余生中每当回想起来当时的糗事时我们会心一笑,而没说出口的话却终生抱憾,没做的遗憾永远比做的多。
3、不该去嘲笑认真做事的人,即便是看上去很幼稚很愚蠢的事,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小屁孩带着小姑娘私奔对当事人来说意义、分量是一样的重大。
孩子为了他们心中纯洁真挚的那份情感做了种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庸俗的大人看来渺小天真毫无意义还很危险,所以大人习惯剪掉孩子的翅膀。
但真的不应该去嘲笑他们,因为事物都是相对的。
孩子的一顶廉价破帐篷跟富可敌国的商贾拥有的一座城堡在各自心中地位是同等重要的,而孩子的世界更小更简单,所以更重要。
或许他们的帐篷看起来弱不禁风,大人是可以轻易的一脚踢开然后指着它哈哈大笑,可伤害的是一颗美丽的水晶心。
小时候第一次抓蝌蚪回来我养在爸妈洗脸的脸盆里头。
晚上回来发现脸盆空了,大哭一场,我爸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你们杀了青蛙的孩子,它们会很痛苦的。
我爸大半夜穿着短裤打着手电陪我到门前水沟里去捞还剩下的蝌蚪。
很傻吧?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回想起来觉得很温馨,有陪着孩子一起二的父母真好。
4、这片适合少数亲密朋友、闺蜜一起看,不适合很多人一起看,现在人壳太厚,人一多就有恐惧就多虚假。
看完会想去翻翻儿时的一些小收藏、相册,想起小时候做过的种种荒唐事时会45度看向天空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多半还有理想;看完嗤笑一声说“切,二逼。
”那基本是世俗功利化了。
一天,严厉苛刻的教官发现一名童军山姆在神不知鬼不觉中逃跑了,教官立马联系警官开始展开调查和密切追踪,后来慢慢地发现山姆的逃跑并非偶然而是有预谋的精心策划,原来是跟一见钟情出生在中产阶级家庭里的女孩苏西一起玩起了私奔,于是童子军团、教官、警官加上苏西貌合神离的父母一票人,展开了一段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相当无厘头的追寻之旅。
从戛纳开始就一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一饱眼福看完了这部期待已久的《月升王国》,再次像只花痴小绵羊一样无怨无悔的沉溺在Wes Anderson的梦幻王国中,虽说Wes Anderson的作品始终在重复一些元素和主旨,但最妙的地方就在于经过他精益求精的包装和富含想象力的剧情构思,以及招牌式的细节和幽默的融入,总能在万变不离其中里看到一种独有的新意和睿智,始终让人充满期待。
这部电影在场景的布置上依旧令人瞠目结舌,延续了以往复古而鲜明的套路,蕴藏着一种无可挑剔的精美和生动,随便一个镜头都可跟美轮美奂价值连城的名家画作相媲美,那种透着幸福感的意境可以说是大多童鞋梦寐以求的情景再现,富有灵魂而贴切的配乐依旧是亮点,利落的剪辑和镜头掌控的讲究,使影片的节奏张弛有度在剧情的推动中蕴藏惊喜,演员方面还是一众大牌,不过全都成了闪耀的绿叶,只为衬托两朵粉嫩的小红花,虽说两名小演员可爱有余,但毕竟初出茅庐还是有点装成熟的小迹象,不过或许这就是Wes Anderson绞尽脑汁想要呈现的效果。
通过这部作品,Wes Anderson很妙的展现了孩童世界和成人世界间的冲撞和对比,严格刻板的教官、薄情寡义的养父母、灭绝师太般的社工、孤独忧郁的警官,构成了山姆眼中异常冰冷决绝的成人世界,这些因素就像一股邪恶势力般将山姆逼向了死角,成了他奋力出走和拼命抵抗的导火索。
而苏西所要面对的则是空虚寂寞的家庭、有名无实的父母、出轨的母亲,拥有相同的眼界和价值观的他们,加上同是身处社会边缘缺乏家庭温暖的孩子,这种稀罕的共鸣在她们之间诱发出了一种莫名而强烈的惺惺相惜的情感,他们的爱情或许由此而生。
而环境和家人对于小孩成长的影响,Wes Anderson至始至终都相当注重这一块的刻画和反思。
有的人看完这部电影或许觉得小孩间那种异常的早熟可能会显得有些突兀和怪异,但在我看来Wes Anderson更像是个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顽童,这点反而是他想要奋力表现和放大的,通过小孩敢于面对并忠于自我的胆识和直白,在看似荒诞的表象下所显现出来的真实,从而对比出成年人虚伪、懦弱和自私的性格特征,并有意唤起成人对于小孩成长过程中的关爱和尊重,但如果肤浅点看,就像莫言说的写小说的好处就在于能将现实中想做而又不敢做的得到实现,而《月升王国》里山姆和苏西的早恋对于Wes Anderson来说似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意味。
其实Wes Anderson的作品最为难得的地方就在于总能在充满乐趣和纯真的剧情走向中显现出过人智慧和满满的温情。
另外还有一个很妙的地方,那就是每每在看似一团糟的情况下总能及时的出现转机和希望,《月升王国》峰回路转的地方就出现在后来的教堂里,因受自然灾难的影响几乎所有人都跑进教堂避难,在山姆和苏西的私奔过程中和最后的生死间,大伙的观念和困境全都发生了积极而温暖的转变和改善,碌碌无为的教官证明了自己,收留山姆的警官不再寂寞,苏西的父母也不再转牛角尖,童子军变得异常的团结友爱,就连灭绝师太也表现出了人性的一面,至于排除万难的山姆和苏西,终能无忧无虑的陶醉在他们美好的月升王国中。
这种积极的转变几乎成了Wes Anderson作品里的典型套路,似乎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现实的美好寄予,以及犹如孩童般单纯乐观的心态。
在我眼里Wes Anderson就像一个独一无二的造梦家,用自成一派的风格打造出《月升王国》这个异常奇妙荒诞的美梦,依旧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元素,奇思妙想、睿智生动、妙趣横生、脉脉温情……令人沉迷,不愿苏醒。
Moonrise kingdomSusie: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是被妈妈遗弃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带你去私奔就像罗密欧带着朱丽叶我希望能和心爱的你私奔趁着月光踏着海浪带你去一个没有忧伤的小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自由一个淡蓝的夜晚你穿着白色的连衣裙海风吹散了你的头发我想带你去私奔走过森林穿过山丘找到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你不会再看见阴云你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你一直看着我永远看着我那蓝色的瞳孔闪耀光芒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带你去私奔跨越清晰地地平线划过快乐的溪流那矮矮的丘陵长满了淡淡的茸毛他们挨得很近他们相爱每一个默许每一阵夏夜的悸动都孕育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我想带你去私奔我没想过未来,但知道她很美就像你蓝色的眼影带着神秘的光芒我想不顾一切地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沙滩上听你读童话故事点着蜡烛让习惯黑夜的眼睛渐渐习惯光明我想吹着海风看你曼妙起舞大海无边无际包围着我们自由的快乐我在希望在想冰激凌一样的梦我在希望在等待你和猫咪的到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被妈妈遗弃的孩子我任性我想带你去私奔我在希望在等待你的到来Sam灵感来源: 顾城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故事发生在1965年英格兰一个不知名小岛上。
童子军教官华德(Edward Norton 爱德华·诺顿 饰)在平常的一天早上突然发现小学员山姆(Jared Gilman 杰瑞德·吉尔曼 饰)逃跑了,小岛警官夏普(Bruce Willis 布鲁斯·威利斯 饰) 负责帮助教官寻找山姆。
搜寻过程中他们发现山姆的失踪并非偶然,而是跟附近居住的律师夫妻的女儿苏西(Kara Hayward 卡拉·海沃德 饰)有关,而她也刚好失踪了。
焦急的父亲(Bill Murray 比尔·默瑞 饰)并不知道妻子(Frances McDormand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饰)与警官有染。
于是教官、警官、童子军队员、律师夫妻开始了一场啼笑皆非的搜寻……
电影早就下好了,安静地躺在E盘里,无人知晓。
搜索影视资源的时候,我会特别跳tone,恨不得一目十行、一翻十个页面。
是的,我很浮躁,把它找到的时候,但没有多大的映像,想想应该是诺顿的名字吸引了我吧。
然后,下载的时候就比较漫长,2.18GB的MKV格式,快车下了有两天才结束。
而此时,自己已没有了去看的动力。
请不要笑话我,浮躁是国人或网民的通病,无一例外。
观看是偶然一起看的。
两只鹦鹉和夸大的双嘴可爱地画出来挂在酒店两个床中间的壁上,我觉得很美,但有人第一眼就认为我是故意有心的安排。
我立马有点失语。
很久很久以后,断断续续的两人肉站动作片终于在某个断点断流了。
在靠近冬天的长春,居然能发了满身汗的我很释然,完美并不美,我心很安慰。
“我们看个片吧,”he said.“好啊”。
于是,把E盘不多的存片翻出来,第一眼就是它了。
影片处处在显摆的欧美田园风光,与天天在中国城市里看到的各样人群,极差真是巨大。
好在我都有过体验,但电影于他的感受呢?
我不懂,此刻也不想懂。
我需要平静,需要面对刚刚床戏的失败,总结,再总结,一往无前。
此刻的心情真的遭透了,而且,这种失败也挽救不了什么,以后依然是天各一方,各找各欢。
一伙半大的孩子们接受着野外生存训练般的锻炼,却一个个嘴里发出极为新潮和都市化的词语,有时候那么较真,那么任性而专注,想去取悦镜头前的每一个你。
可是你的心,到底会飘向哪里,我是没有能力去拥紧你的。
下一秒,请你放心去飞,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我也想能跟青春的你一样,较多地耽于幻想。
但是,我不喜欢住在不是自己名下的房子里,不想用着实为借来的这样那样的新潮工具,不想在享受生命的时候没有立在自己构建的坚实稳固的根基。
是的,本质上我好怕,我怕战乱,我怕纷争,我怕被剥削,怕被欺凌。
而这,没有什么可羞耻的,国人谁还不是这么提心吊胆地过一生?
出身的那一刻就决定了现在的我,而我,也学会不去羡慕那些二代们。
所以,我尽量去行动,去实践,同时兼顾好自己的体能。
屏幕还在持续的缓行,画面美丽、人物诙谐、动静有致。
好想,真的特别想,在影片处处好山河的背景下,我俩也和这些小孩子、大孩子,诸如诺顿威利斯胡子老头们一起,甚至少量惊世过的老娘儿们,像个自然人一样,到处漂泊一番,不辜负此心的美意。
是的,我想不论怎样,我已提前对你说好,Auf Wiedersehen!
老师和教科书都如此教导道:一部电影,可以被划分为两个方面——其“内容”和其“形式”。
内容即是故事本身;形式则是故事是怎样被叙述出来的,包括电影除了故事以外的所有:摄影,音乐,布景,服装,道具,剪辑,音效,叙事手法。
由此,一部电影的最高境界便是所谓的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也就是内容又最恰当的形式来表现,而形式又完美的呼应着内容。
总之,如果换到我们中华传统中来说,大概就是刚柔并济,阴阳互补,天地人达到天衣无缝之平衡的这么一种境界。
从这个方面来说,《月亮升起之王国》是完美的。
《月》的故事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荒唐和疯狂。
故事设定在一个童话般的,虚构的小岛上,两个十二岁的孩子疯狂的爱上了彼此,于是决定离家出走,开始他们自己的奥德赛。
然而这旅途中除了绝美的风景和童稚的初恋外,还有暴力,鲜血,死亡,带有性意味的场景和对话,婚礼,暴风雨,闪电,爆炸,追逐,和逃亡。
虽然这些成分在影片中都被韦斯·安德森的风格所冲淡了,但是几个场景其实表现得还是相当直接。
对于这部看似童稚的影片来说,美国PG-13的分级绝不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既然韦斯·安德森之前的所有作品中除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之外都被分到了R级,那么即使过于敏感的MPAA把《月亮升起之王国》分成R级我都不会惊讶。
这是一个异常夸张的故事吗?
是的。
然而这是一个不切现实的故事吗?
完全不是。
首先,故事的两位主人公是两个极为孤僻和不受欢迎的孩子。
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他们对彼此疯狂的爱恋和依赖——无论看上去是多么的荒唐,都是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的。
其次,童年有着两副面孔,一副是正在经历着童年的孩子们所看到,另一副则是注视着孩子的大人们所看到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童年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其原因的,这其中的一部分更是神圣的;然而对于大人们来说,孩子们的所作所为全部都透着幼稚,都是荒唐和愚蠢的。
疯狂的和理智的,荒唐的与神圣的,《月亮升起之王国》从头至尾都同时概括出了童年的这两面。
对于童年的描绘,再没有比这更精确。
内容既然已经充满了荒唐与疯狂,那么形式所要做的,就是将庄严与神圣加进去。
对于韦斯·安德森浓烈的个人风格,喜欢者喜欢的不行,批评者也批评其为过于自我。
然而对于《月》来说,两派都不得不承认,他的风格在这部影片中再恰当不过。
安德森招牌式的变焦放大和缩小,慢动作,和完全对称的构图,这些技巧本来的作用,都在于强调。
然而用在这个故事上,尤其是像安德森这样频繁和刻意的使用,便强调的过了度,因而变得刻意的神圣,因而也就变得滑稽了。
——不过这神圣的滑稽不正是童年吗?
韦斯·安德森的另一个招牌是他古怪的,简单至极的运镜:他电影中所有的镜头一共就只有三个运动方向:静止,纵深上的缩放或是跟随,还有水平方向上的横向拉动。
最重要的是,所有镜头都是如此严格的遵守着这三条规则,因而便由过度严肃产生了滑稽感。
其实这些都是韦斯·安德森的一贯风格了,从早期成名的《青春年少》到他最近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都是如此。
然而在《月亮升起之王国》中,他的风格与故事本身要契合的更好,同时他的使用要更加的大胆。
比如说他之前评价最高的《青春年少》(Rushmore),其中虽然也有许多这样的构图和摄影,但还是有许多的场景采用的是更加传统的手法。
而反观《月》,构图一路对称到底,而摄影则是超大量的运用横拉——这从影片美妙的序章就可见一斑。
他还加入了新东西:剪影。
本来,剪影镜头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
然而,韦斯·安德森在《月》里面的剪影做得相当绝对,不仅是人物,就连整张画面构图都完全是黑色的剪影。
这种迪斯尼动画似的手法他即使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也没有用到。
不用说,这种手法自然是赋予了故事极强的童话感。
影片的场景设计是古怪的,几乎完全不真实的。
全部故事发生在两个小岛上,而小岛上的设施全都简单和夸张到了极点。
对此,最为恰当的形容大概是这样:影片的布景几乎像是直接从小学生的画作中取出来的。
自然,这也是童话的一部分。
然而为什么故事设定在60年代一个虚构的小岛,而不是在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城市区域呢?
除了韦斯·安德森的个人口味外,这其中也许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当我们回想起童年时,难道不感觉到恍若隔世吗?
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距离,还有空间上的。
童年,似乎总是发生一个封闭的区域的。
说到形式决不能不提配乐。
尤其是在《月》中,形式上最能表达出童年的感觉的,莫过于音乐。
Alexandre Desplat所配的原声音乐,底子是轻快活泼,其主体却是宗教音乐一般的神圣。
这从其曲目的名称也能看出来。
Desplat所配的五首曲子一共分为7个部分,却都是同一乐曲的分支;而那总曲叫做The Heroic Weather-Conditions of the Universe——宇宙中的英勇的气候状况。
不过,Desplat只配了影片一半的音乐,剩下的一半则是引用自别处的。
然而即使是这些引用的配乐,都完全与故事相映成彰。
比如是影片开篇的音乐是Benjamin Britten所作的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Orchestra(“年轻人的管弦乐指南”),其内容便是解析一部管弦乐是怎样构成的。
而影片结尾的倒数第二篇音乐则是开篇音乐的第二部分,一头一尾便教授了管弦乐的构成。
这看似随机的选择实际上了从另一个角度概括了故事本身——这不正是所谓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嘛。
除此之外《月》还有诸多细节可以仔细钻研,在此就不加破坏了。
重点在于,《月亮升起之王国》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音符都是如此的精妙,完全的和内容结成了一体。
然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这基础之上,《月》还保持着绝美的形式:绝对对称的构图,婚礼的慢镜,吊桥,海峡和塔楼的剪影,“月亮升起之王国”,“杜鹃鸟”合唱,Desplat古灵精怪的配乐,整部影片美得令人心醉。
曾经有人批评韦斯·安德森的影片为“迷人然而浅薄”。
不管他过去的作品如何,《月亮升起之王国》绝不是这样;这是一部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电影。
或者说,它在两个方向上延伸着,并不互相阻碍。
对于不希望过度解读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古灵精怪然而精美绝伦的,可爱而又迷人的影片;对于希望继续挖掘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完美的童年颂歌。
初恋和问题儿童不过是一部分而已。
影片咏颂的,是所有我们曾在童年所犯下的愚蠢的,神圣的,可爱的事情。
一个完全童话化的小岛,一个完全夸张了的故事,一群如此不真实的人物,一幅幅如此绚丽的画面,一曲曲如此动人的音乐,《月亮升起之王国》是如此的虚幻。
然而它又是这么的真实。
它是童年。
这绝对是2012年我看过最舒心的片子,没有之一。
Wes Anderson的最新梦。
橘红色的田园式房屋。
金色的麦田。
少女的裙子。
童子军的军装。
与Wes Anderson之前的每一部片子一样,一个色调温暖,严肃又可爱的童话。
让人忍俊不禁。
舒心惬意。
还有诙谐背后的阵阵忧伤。
一个名叫New Penzence的小岛上, 从童子军中出逃的孤儿少年Sam和叛逆的少女Suzy相恋并且相约离家出走,从童子军营长到Suzy的父母到警察局警长整个小岛上的居民为此大费周章的找寻两人的足迹。
两人在野外过起了亚当和夏娃一般的野外生活,可惜好景不长,被搜寻他们的一群人等逮个正着。
Suzy被恼怒的父母带回家,而Sam由于养父母不愿再接受他回家暂时住在治安官家里。
回家后,充满怨恨的Suzy当着母亲的面揭发了她与警长发生外情的事实,而孤独的警长也和暂住在自己家里Sam渐渐产生了父子一般的情愫。
就在Sam即将被送往孤儿院之际,童子军里的小伙伴们决定出手搭救这对苦命的鸳鸯。
趁着Suzy母亲与治安官见面,Suzy父亲酒醉不醒的夜晚带走了Suzy并且救出了Sam. 一行人划船逃到了与小岛一水之隔的Fort Lebanon,两人甚至在一位童子军的表哥主持下举行了无法被承认的婚礼。
然而这时包括前来接受Sam的孤儿院女工作人员的一干人等已经发现了他们足迹,追踪到此地,这时又遇到百年不遇的暴雨造成洪水冲垮大坝,所有人都逃到当地的教堂避难-那是Sam和Suzy一年前相识的地方。
各路人马汇聚一堂,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坚持要将Sam带走,而这时已经动了恻隐之心的警长出面制止,Suzy的父母则同童子军长官大吵大闹,整个教堂顿时乱作一团......就在这个当口,早一步躲到教堂的小两口见已走投无路,一起逃到了教堂的屋顶。
此时暴雨已经越下越大,两人被迫爬上教堂的塔顶。
警长连忙上前准备搭救,就在两人互相亲吻道别,手挽手准备纵身一跳时,治安官及时出现,并让孤儿院的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告诉了Sam自己想收养他的愿望。
小两口到此相视一笑,答应了治安官这个决定。
此时众人终于迎来了一个还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部片子是Wes Anderson2012年最新的作品,片子里不乏他的老伙计,扮演Suzy父亲的Bill Murray,还有饰演童子军搞笑表哥的Jason Schwartzman.(这两位在同Wes Anderson合作过的次数里都排到了前三,当然第一名是Owen Wilson.其实我更想看到的是Luke Wilson)剩下的几位角色个个都是大牌,Bruce Willis扮演不苟言笑的警长,Edward Norton饰演冒失的童子军营长,还有饰演固执的孤儿院工作人员的奥斯卡影后Tilda Swinton.在Wes Anderson的片子里你不需要太飚演技,不温不火的本色演出就已经够了。
以前看过的Wes Anderson的《特伦鲍姆一家》、《穿越大吉岭》、《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每一部都是色彩柔和,伤感和喜感共存的童话。
当你看到他片子里那些偏黄的暖色调和诙谐的角色的时候,你会觉得像在读一本儿童读物,他会让你放下一切现实里的恐惧与不安,让你暂时忘掉现实生活的战火纷飞,你希望活在他的故事里。
而当你看到影片里那些令人心酸隐隐作痛的故事时,你又会觉得他正在为你讲述的是一个成人世界的童话,在这里,时光无法倒流,失去的无法挽回,天真和任性是最大的罪。
Wes Anderson总是习惯在色调偏黄,安逸精致的世界里讲述喜忧参半的故事。
这些故事的角色或是经历了痛苦,自我放逐,或是经历了磨难,切肤之痛后,才会真正的成长。
犹如《特伦鲍姆一家》里与同样叛逆的Margot切下自己的小拇指,本片里Suzy忍着疼痛和鲜血让Sam为自己戴上用鱼钩做的耳坠,只不过通过的是他人之手;而《穿越大吉岭》中,多年互不联系的三兄弟也是在大哥弗兰西斯遭遇严重车祸后才走到一起,三人经历了无休止的打打闹闹,分分合合,走过了自我放逐的过程,最后甩下了生活大包袱,赶上了通往新生活的火车。
虽然Wes Anderson的故事总是同时带着抑郁和感伤,但他留给观众的结尾大多数是皆大欢喜,一心向好的。
他的片子像是秋天里温暖阳光下的梦境,在这里他不紧不慢,向你娓娓道来一个个孩子气又一本正经的童话故事。
有眼泪,有痛苦,但是一定没有绝望。
如果你看到了看到了这电影的名字,看到了这海报,而且你不知道韦斯·安德森. 你可能会说: 老婆,走,咱还是去看喜洋洋吧。
这也就是我09年看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反映一样儿一样儿的。
但是我不得不说,这哥们儿拍的电影儿真是.. 怎么说呢 它能让你抛开其他琐事 安安静静的看完整部电影。
就像这部《月升王国》,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的夜晚,你躺在洒满月光的床上,妈妈坐在你的身旁慢慢地在给你讲睡前故事。
这种感觉真的是很舒服很温和。
故事发生在一个英格兰的一个叫new penzance的小岛上,这个美丽的小岛人烟稀少,避开了了喧嚣和嘈杂一开始天气老爷爷的出场和调皮的背景音乐就已经大概了解了这片子的基调。
之后童子军军营发生的逃跑事件开始了小男主角sam的旅途。
独木舟,小溪流,满地的落叶和金黄色的草场迎来了我们的小女主suzy。
一对大人们严重的的‘问题儿童’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离家出走之旅。
旅途上两个小情侣极其简单的对话和俗的不能在俗套的剧情,但是却表达出了他们的情感是如此的纯粹,美好。
包括最后的摸胸,舌吻 这种大人都会脸红的事 在他们这里显得如此自然。
虽然一夜之后,他们还是被发现,被拆散,被隔离。
但是他们的爱情还在,小岛上人们的人性还在。
最终在他们的执着的努力下,他们走在了一起。
就像刚开始一样,女孩用她最爱的望远镜看着男孩,男孩在楼下回着女孩的飞吻,他们的爱情跟这个小岛一样安静,纯洁,美丽。
在商业片漫布的电影业,这部片子就像里面的小岛一样,很僻静,但是很美丽。
我们可能对大人们的爱情已经麻木,高帅富的肌肉,白富美的丰乳翘臀让观众的眼球挂满了血丝。
但是这儿童世界里的爱情萌芽,却让我们觉得眼前的世界一片清新。
导演用简单的剧情和对话搭建了这部片子,好像安德森在用一直很粗的毛笔,勾勒除了一幅很美的画。
但是从一开始的诺亚方舟更衣室的相识到最后的罗密欧朱丽叶的窗前地下,却像是已经用去了一辈子一般。
再见,规训。
小岛+别墅,有种锈湖的诡异感,加上韦斯安德森的强迫症式的静态对称构图的稳定感,形成一种和谐和冲突相互交织的矛盾感。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以一种类似公路电影的模式,来讲述一个男女私奔的故事,加上逃离规训的内容,也不深刻,但以韦斯安德森的形式来讲述小孩的爱情和反规训是很特别的,或者说以这种形式讲任何故事都是很特别的,不新颖,但有趣。
韦斯安德森的电影表现形式,很大程度上是在解构,不是以形式化来凸显其内容的戏剧性,而是在营造某种“设置感”,由此真实性消失,使人沉浸的是其形式而对内容保持距离,因而即便其内容中有某些批判性也被其形式所消解了。
…鏡頭調度讓我想起《トニー滝谷》,場境視角讓我想起Stanley Kubrick,故事情節讓我想起《Submarine》,人才濟濟讓我想起《The Royal Tenenbaums》。
温情脉脉儿童片 so cute!
Too young too naive
为啥我完全无感
什么鬼东西,看不完,做作死了。两颗星给美学。
什么玩意
說穿了並非多出色的劇本,全靠wes自己太了解自己所寫東西,用導演的才性彌補掉故事上好幾度陷入的乾雹。孩子童子軍的先互鬥後互助,看似矛盾,其實正顯示了孩字的純真,只有孩子能為了單純的理由就改變自己的立場。反觀大人陣營,各個都有社會人的苦處,不能盡情支持自己所要。責任就是成年的分野。
甜翻棒透
萌爆了~~~~
大清新电影。人家一个童子军能抵咱一加强旅。
片尾有福利,别走太早。
童话能容忍任何荒诞情节。
仍是一部韦斯·安德森的标签电影,冷幽默与复古时尚,群星云集的大牌配角。用心的布景与美术,让影片如可爱的真人童话,透着天真与孩子气。还顺带上了一堂有趣的音乐课
韦生你好可爱,我想要那对金龟子耳环!!
俩熊孩子跳下去死了的话我就给3分,太矫情了。
两星给镜头调度和摄影(不过其实也就是《狐狸爸爸》真人版)。大Bug是真人不萌!对小男孩尤其没好感!问题儿童早恋故事讲得莫名其妙。没追求,不吸引人。速2~3。青少年交响指南用得不错。
梦幻,文艺
忧郁的萝莉,严肃的正太。五颗星给这一场荒诞的,热烈的,完美的表演,私奔吧,冒险吧,在12岁。我也想要一副金龟子耳环,浣熊和猫头鹰。果真是哲学专业的金牛座闷骚导演啊安德森,坚持下去吧,管别人说什么,不需要不被误解,反而肤浅的那种美。
前半部还行
这个充满了孩童梦想和视角的故事,让一个爱幻想的双鱼座和一个脚踏实地的金牛座看的一头雾水。故事一样可以让我们同欢乐同激动,还有一群大牌明星抛弃自己的光环,做几个默默无名的配角。只是,这两个私奔的少年人,究竟是追求什么呢?作为一个中年的中国人真是无法理解啊。差异啊!
大牌云集,很奇怪的一部片子,不明白imdb上为什么如此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