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心变老的缘故,现在已经很少看与校园有关的影视剧了。
不过《渺渺》的宣传一直做得还不错,而且因为是台湾拍的,台湾本就是出产清新小岛风格的电影为特色,所以觉得拍少女题材的电影应该还是有一手的,而且我还比较喜欢其中一个女主角(张榕榕)的长相,于是就看了。
故事再简单不过:日本来的交换生渺渺与同学小璦成了朋友,渺渺喜欢上了二手cd店的老板陈飞(应该是这个名字,汗,记性不好),而陈飞因为曾经自己乐团主唱也是恋着他的小贝的离去,而把自己内心关闭起来(题外:小贝明明是个男的,结果新浪却写是陈的女友,http://ent.sina.com.cn/m/2008-10-23/20432218820.shtml,不知是对断背题材讳莫如此,还是写的人笔误,呵呵),而小瑷却默默的喜欢着渺渺,最后陈飞离开,渺渺回日本,青春的悸动和爱恋都无果,但是却也让每个人都成长起来,都知道追寻内心中那个真正的自我。
影片整体来说很台湾,内地和香港不太会拍出这种感觉的电影。
情节淡淡的,没设太多起伏,叙事手法淡淡的,没什么花哨,镜头也淡淡的,不炫技巧,但是镜头做得很干净,很透彻,无论是怀旧的店铺,还是纯纯的天空和校园露台,都还是有风格在里面。
导演在力图表达青春求索与自我证明之中的困惑与快乐,也许那些就是最美的,酸酸甜甜,或者略带苦涩,但不管怎样,青春还是这样在不经意间流过,并在人生中留下最珍贵的印记,便如渺渺得了老年痴呆的奶奶,记忆停在了年少恋爱的时刻,把渺渺当做自己的朋友,说着自己的爱情,生命之美好不过如此,生命之惆怅也不过如此。
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很配这电影,说实话音乐是我觉得影片中最好的部分。
整个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小贝这个人物的处理上,导演太想说明白前因后果了,但是小贝的重要仅在于他对陈飞内心的影响上,没必要笔墨太多的表现他,影片因为小贝的情节片段太多而变得有些散碎和缺乏控治力,如果这一点能有所改善的话,影片的感染力会更大。
影片有着时髦的题材:青春、同性之爱,但好在这些都不只是噱头,好在里面有着如初见般美好的东西,有着让人留恋和迷醉的年少的气息,所以虽然有硬伤,但对于好这一口电影的朋友们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
首发于风软论坛 ,转载请注名出处作者及请勿删减,谢谢合作!
『渺渺』是两个十八岁女孩的夏日情怀,像一首清新恬淡的小诗,将最深处的感情隐逸在诗句之间。
渺渺(柯佳嬿饰)是从日本来台湾一学期的交换学生,和班上另一个女同学小瑷(张榕容)很快成为好朋友。
小瑷活泼大方,是个很容易开心的女孩,她认为吃甜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她却老是做出失败的蛋糕。
渺渺沉静秀气,有一身好手艺,能做出好吃又美观的蛋糕,带给小瑷很大的惊喜。
于是,她从一开始对渺渺感到好奇,到渐渐喜欢上渺渺细腻的特质,这个夏天有了与众不同的滋味:有蛋糕的甜蜜,也有她从来不曾尝过的苦与涩,这一切都从渺渺开始。
然而,渺渺却在无意之中暗恋起二手CD店的忧郁老板(范植伟饰),原来,忧郁老板曾有过一段伤心往事,他婉拒过一个男孩的爱,导致男孩出车祸意外身亡,男孩的逝去,像一个魔咒,阻隔了忧郁老板与世界的连结。
那年夏天,渺渺遇见了一个爱过她的人,以及一个没有爱上她的人,而青春的诗篇已悄悄翻过第一页,一切待续……………【暖暖的手:心的温度】故事很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我依然很喜欢电影细节中散发出的淡淡余味,青春却不张狂,诗意却不晦涩。
一直以来,两个女孩为主的故事总是特别吸引我,她们总让我想起曾有过的类似情怀,一样的年纪,曾经和最要好的女孩在教室外的长廊吹风,天马行空的闲聊着未来的预想图,也曾经手牵手一起穿梭在拥挤的夜市,走到哪都喜欢手牵手,手心透出的暖意像是心的指标,瞬间赶走了冬天的寒意。
心暖了,身体自然不冷。
电影中,小瑷最喜欢渺渺的手,她说渺渺的手温度很高,是太阳之手,因此能做出好吃的糕点,只要握着渺渺的手,她就觉得好温暖,像是她从未感受过的母亲的手,温柔暖和,且充满情意。
所以,最后当小瑷看见渺渺离去前送她的礼物时,才会当场飙泪,而我也跟着红了眼眶,渺渺的手印虽然不能代替渺渺的手,但它代表了心的温度,不会因为分离而消散。
【有些感情只能是「不能说的秘密」】这世界上不是所有感情都能坦白说出,有许多感情不能说,也不会说,又或者,不说出的感情反而特别深,深怕说出来了就会失去一切。
忧郁老板害怕失去与世界的平衡,于是选择拒绝男孩的表白;小瑷害怕失去与渺渺的关联,于是只能把『我真的好喜欢妳』放在心里。
然而,感情的微妙之处也在此,藏在心底越深,越难以忘怀,人也总在失去之际,才明白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曾经热爱音乐的忧郁老板在失去爱人之后,戴上大耳机,不再听音乐,将自己留在静默的世界里。
他开CD店,却以粗暴的方式对待CD,随手扔,随地摆,像是对待他自己一样。
我想,最难的始终是面对「遗憾」这件事,没有任何挽回的可能,不留任何后悔的余地,错了就是错了,离去的人用最决绝的方式惩罚不勇敢的心。
如果没有说出来,结局会不会比较好?
渺渺和小瑷是许多女孩年轻时共有的回忆,彼此是最好的朋友,交换所有的心事与秘密,天天都要讲电话,还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可是有一天,其中一个女孩遇见了喜欢的男孩,另一个女孩却开始感到莫名愁怅,强烈的嫉妒心让她明白了自己对女孩的友情比想象中还深,不知道怎么办?
只好渐行渐远,或者若无其事地继续当好朋友。
等到有一天,焦灼的情绪渐渐被风吹散,生活的重心不再只是女孩,心中的情愫也终于慢慢散去。
把曾经热烈绽放的青春,当成一段「不能说的秘密」,保持花的原貌,记住花的姿态,这样就好。
【青春记念:旅行的意义】 当初会想看『渺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两个女孩的故事,第二是电影用了「旅行的意义」当主题曲,第三则是饰演「渺渺」的柯佳嬿有『小桂纶镁』之称,仔细看并不完全相像,但渺渺低头的神态真的好像桂纶镁,还有最后渺渺离开之前,剪了短发,相似度高达百分之九十,真是惊人的相像,很有意思。
我一向喜欢带有「渺渺」气质的女孩,一开始是因为喜欢绮贞,后来是桂纶镁,还有张钧宁,总觉得这类女孩特别有想法,细腻的心思像是一本翻不尽的好书,值得细细品味。
另外一位饰演「小瑷」的女主角张榕容也是新人,长相十分甜美,演技也非常自然,还因此入围了本届金马奖的最佳女主角。
两个女孩外型完全不同,放在一起的感觉却非常和谐,两人手牵手在阳光下快乐奔跑的身影,就是青春无敌的最佳证明。
电影的运镜很美,颇有沿井俊二的诗意风格,拍摄的场景也很有味道:陈旧的二手CD店,透着晕黄的光影,散发出怀旧颓废之感;日式平房外,撑伞走在雨中的渺渺,眼中的泪全化成了雨水。
我很喜欢透着诗意的电影氛围,浓浓的情感淡淡的处理,渺渺的告白藏在散落的CD中:『寂寞,不寂寞,我要我们在一起,青春的秘密,就是旅行的意义。
』那些说不出的情感,在离别前夕,全化成了旅行的意义:『说不出你爱我的原因,却说不出你欣赏我哪一种表情,却说不出在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说不出离开的原因。
』(陈绮贞歌词)说不出的感情承载了一生的秘密,留下了记忆与想念,让小瑷的甜点有了酸与苦的滋味,也让渺渺的夏天有了爱与被爱的起点。
对我而言,『渺渺』是一首美丽的夏日情诗,记忆着过往情怀,没有深刻的痛楚,也没有太过巨烈的感伤,只有淡淡的哀愁,适度的温暖,在温度骤降的夜晚,轻轻拥抱了我。
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瑷」,想起她曾经微笑着对我说:『妳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人!
』不是誓言也不是承诺,却比任何一句动人的情话更令我难忘。
而那段逝去的岁月,也因为她的陪伴,至今,仍在我记忆里闪闪发亮。
Get together女生对男生的喜欢,男生对男生的喜欢,女生对女生的喜欢。
有些事你永远忘不掉,味道、声音、文字、风景……都是会过去的。
最后留下来的,只有记忆……如果有一天,我什么都失去了,我知道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有一年在台北,我遇到过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台湾产的青春片真可以说是无敌了,但《渺渺》在反应爱情的微妙关系上却不同于《蓝色大门》的婉转、《盛夏光年》的晦涩,《渺渺》用一种很直接的方式说明了“我就是喜欢你,我要我们在一起”……看《渺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喜欢范植伟,已经不能用帅气来形容了,范植伟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给人若即若离的感觉。
踏上影坛后,这已经不知道是他塑造的第几个同志形象了,但在渺渺里,失去爱人的痛苦,无法面对的伤痛在范植伟犹豫的眼神和孤傲的气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那年夏天,渺渺暗恋的忧郁老板心中一直有一个无法忘记的人……那年夏天,一直有一个热衷蛋糕的女孩喜欢着渺渺……他们的爱情关系甚至超越了性别,Get Together……我要我们,永远在一起……陈飞:“贝贝,你不喜欢get together?
”贝贝:“想,我想。
”http://www.1ting.com/player/33/player_287849.html影片的切入是渺渺喜欢上忧郁的CD店老板-陈飞。
渺渺会说的好听的日语,还有她故意把好多CD故意打乱而表露出自己的心意。
陈飞是在顾客回来换CD的时候才发现。
渺渺不知道陈飞的故事,她只是想让他觉得开心,她费劲力气去找寻靛蓝色乐团的那张Get together。
而陈飞爱着的不若渺渺思想里的女生,而是另个的男生,贝贝。
你不懂 我要我们在一起今天你好吗 台北东京孤独不孤独 我们可否跳舞聊天此刻。。。
旅行的意义片子对贝贝和陈飞两人的场景,是会让人感动且为之落泪的。
比如《小王子》的共同拥有,在澡堂里贝贝说:那好,我等你。
《Get together》上榜时贝贝对于陈飞的那个吻,马路上那个哭的可怜兮兮被陈飞拥在怀里的贝贝。
贝贝,之后小王子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陈飞,可是他留给飞机师非常宝贵的礼物。
贝贝,是他的声音。
陈飞,从此以后。
每当飞机师望向天空,就可以听到小王子银铃般的笑声。
这样他就不会再感到寂寞了。
你干吗。
你怎么哭啦?
贝贝,你愿意把我的demo当作是我留给你的声音吗?
那个拥抱的真实远远超过了你能想象的程度。
陈飞说:“我是他的男朋友,兼唱片制作人。
可是我却连一张 CD都没有留下。
也没有他的影像。
也没有他的声音。
这半年来。
我甚至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他。
”陈飞他并不是真的把贝贝忘记了,他只是把所有那些记忆都锁在自己的心里。
他一定对于之前没有答应贝贝而深深自责,可是那有什么用呢?
在贝贝不在了之后承认说自己是贝贝的男朋友。
这样真的可以挽回什么吗?
还是只是让自己好过一点。
我痛恨这种自私的人,痛恨这种不敢面对自己的人。
索性导演安排他最后回归到他的Band,或许都变了。
那个说自己叫小嗳的女生,很爱吃蛋糕。
她说,吃蛋糕的时候会有幸福的感觉。
当大家为她做出的有爱蛋糕而欢呼的时候,她自己也在雀跃着,她恋爱了,她爱渺渺。
她会在渺渺睡着的时候搂着渺渺拍照,她会在K歌房了让有了醉意的渺渺靠在自己的肩上。
对于渺渺的爱意冲散了那些心中的小郁结。
她对渺渺说了关于未曾谋面的母亲,关于被自己冷落的父亲。
小嗳:“你的手是太阳手,做蛋糕会很好吃。
”小嗳:“可是你的手不一样,你的手好暖。
”天台上两个女生,两只交叠的手,还有最后渺渺送给小嗳的蛋糕上面两只交叠的手印。
小嗳:“渺渺,我好喜欢你。
可是你都不知道。
”渺渺走了,陈飞重新敲开了乐队的门,小嗳跟爸爸和好,似乎很完满。
可是贝贝呢,那个时而快乐时而悲伤的男生,最后留下的只有那首《Get together》 。
如果你愿意,get together. Don’t hesitate to say yes.
蹩脚的青春片儿就是没新品的蛋糕店。
奶油涂得不同里面内容都一样。
甚至连奶油花色也没什么特别好看。
穿着校服的黑发美少女要么天真文静要么活泼热情,来历不明的男猪脚可能不帅但必定要装帅一酷到底。
啧啧,故事就在教室CD店图书馆列车站等初恋高危路段发生了,再配上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白……咳咳,sorry,是再配上一段《旅行的意义》。
齐活儿。
到底讲了什么呢?
不懂了吧,讲了像没讲,没讲却不等于讲了,介就四青春。
迷茫嘛。
懵懂嘛。
还是让我来告诉您吧,真相是这样的:一女认识了另一女成了好朋友,两女认识了一男,其中一女爱上了这一男,但这一男却不爱她,因为这一男爱着另一男,那一女很伤心于是她走了,另一女于是也很伤心,因为她爱那一女!
girl girl boy boy girl girl!friends gay les!终。
21岁的我总是做着和年纪不符的事,比如懦弱,比如伤感,比如迷茫,还比如无处不在的矫情。
其实只要不是嗲成林志玲那样的话,我是很喜欢听台湾文艺片里的人说话的,说着怎样的话都带着少年的柔软,或是少年的雀跃。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吃腻死人的蛋糕饼干之类的食物,而戒掉想着就让人食味大开的麻辣类的食物的,而不知不觉被18岁的电影吸引到却是到了21岁,参加了工作之后依旧改不了得恶习。
小暧说,蛋糕吃起来会给人甜蜜的感觉么,依稀记得好像也是被这样的理由所吸引,开始吃起了甜食。
猴子告诉我,巨蟹座的人是最喜欢暧昧的,我是因为猴子相信星座的。
暧昧是个好东西呀,不用担心后果,不用承担责任的汲取温暖,后退一步,冷彻心扉,前进一步,烈焰灼人,人和人之间果然是要保持距离的,热情的音像店的老板总说自己要去泰国了,满大街都是这样恶劣的促销手段,亲切又好笑,老板坚持却坚持像每一个顾客索要一个拥抱来作为自己的离别礼物,不仅吓跑了小暧与渺渺,还让我想到某次公交车车上的遐想,记不住是怎样的前因了,只记得在那个谁也不认识的车厢内,我想我要去和步行街上那些人一样,向过路的每个人索要一个拥抱,具体意义我也不记得了,好像步行街的那些人的理由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我的理由,好像是很需要拥抱吧。
扯远了,还是说暧昧,暧昧让人甘之如饴的。
小贝说,我爱你。
小飞说,你别在说了。
小贝说,你会接受我的爱吗。
小飞说,不会。
小贝说,是现在不会还是以后不会。
小飞说,不知道。
小贝说,那我可以吻你吗。
小飞说,不可以。
小贝说,那你吻我罗。
小飞不出声。
小贝说,我等你,我会一直等你。
小飞还是不说话。
这就是暧昧,赤裸裸的暧昧呀。
暧昧让人痛苦万分却甘之如饴舍不得放弃,结果,小贝被这种暧昧弄崩溃了,小飞说,我跟你天天在一起不好吗,我不知道小贝听到没有,其实听到了也还只是暧昧而已,反正小贝就死在这暧昧里了,反正,小飞说我是他的男朋友兼唱片制作人小贝是不可能听的。
我就在冲着一个GAY掰弯了直男而一个LES没有掰弯直女这句话去的,想起认识的一个可爱的有女朋友的女人在认识一个蛮优质的有男朋友的男人说,如果他直我就直。
很可爱,忍不住就想起来了。
两个大男人在一起说小王子的场景让我潸然泪下,他们讨论飞机师对校王子的爱和小王子对玫瑰的爱是不是同一种爱,他们认为小王子的纪念品,飞机师就不寂寞了,其实演小贝的那个人演得很不好,几场哭戏都感觉感情很不到位了,很造作,但是贝贝是长得我喜欢的人,笑起来眼角有皱纹却依旧阳光的男孩。
可小王子也是能让我安静沉浸其中的寄托,其实最近我对佛祖也有一定程度的寄托。
痴呆症的奶奶满怀幸福的回到初恋的情节,每天絮絮叨叨的向孙女炫耀初恋的美好。
爱,就是这样暧昧让人沉沦的东西。
小暧和渺渺是不是爱呢,我不知道,反正我没有爱过,其实我很怀疑小暧是巨蟹座的,敏感而感性,对爱有强烈的占有欲,却甘心为爱牺牲,每次看到小暧,我都会想到范晓萱,以为是青春小魔女的形象却不知不觉得了抑郁症的女孩子,我觉得他们两很像。
以前看花溪,女子形容想象中牵她手的男生,宽阔,温暖而干燥,和我的手的特征很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爱和别人说,我的手干燥而温暖,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是爱这样说,小的时候,我的脖子上长了一个肿瘤,养成了我的一个怪癖,喜欢把手放在脖子上,其实谁也不知道,我是在贪恋一种温暖,脖子的温度一般情况下都比手的温度要高,而且指尖是最容易感受到这样的温度的,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指尖的温暖吧,这样的贪念,我一直保存到现在。
我怕冷,所以我一直都想尽办法让自己不冷,所以很多时候,特别的冬天的时候,很多人都惊叹我的手很暖,大概我也是小暧所说的太阳手,大概我也能做出好吃的面包吧,大概我的手也可以成为某个人的暖包吧。
贝贝,你不喜欢get together.想,我想。
可是和谁呢,没关系,我的太阳手借你吧。
18岁真的有好多庆祝的事呢,面包大赛没有得奖,每天练到半夜的书,18岁的生日,哈利波特的终结篇,开心不开心的事都拿出来庆祝吧,反正18岁总是要过的。
小暧送渺渺走的时候,怎么没有哭出来呢,我送南走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泪水呢。
现在才发现,原来旅行的意义这首歌是这样的激烈呢。
爱与不爱,都只是暧昧的加减法。
我手心的温暖,你要不要摸摸看,我可以借你啊。
太阳在二十多天的阴雨连绵之后,终于重新露面,映衬着闪闪发亮的桃花,很有些春天的气息。
《渺渺》的海报,挤在众多无聊的电影中,简直朴素得要命,却立马抓住我快速浏览的视线。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所以,我的视角并不代表大家。
对我来说,《渺渺》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
它让我不断想起《情书》。
暗恋,大约是最不带任何功利的感情,如果爱情是粉红色,那么暗恋就是透明的。
看着身穿学生制服的女孩们手牵手,或哭或笑,生活里最伤心的不过是你爱我而我不爱你,又或者是我爱你却不敢告诉你。
失恋了就哭,碰到喜欢的人就大胆上去说:留个电话给我吧!
孤单的时候,紧紧拥抱在一起。
为了朋友奋不顾身。
这些感情,离开我已经不知道多久,好像在某个生日之后,突然集体消失,我学会了瞻前顾后,学会了计较付出的多少,更加学会了人情冷暖。
一直以为自己会坚持到底,可是,成年之后,却不由分说的改变了起来,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一个如此轻易放弃的人。
“小瑷,为什么你这么喜欢做蛋糕啊” “你不觉得蛋糕吃起来,会给人一种很甜蜜的感觉吗?
不管是酸酸的苦苦的还是甜甜的,外观上就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
” “可是你不觉得这样的幸福很不真实吗?
” “但是不真实也比没有好吧!
” 每次路过面包房,我都会下意识深深的狠狠的吸一口气,那股始终弥漫在面包房中的甜腻香气,瞬间充满全身,好像带来了幸福的力量。
幸福是不适合过多的,所以我坚定的认为,若是终日流连在面包房的香气中,身体迟早会变得同面包一样发胀。
小瑷说的对极了。
如同欢乐,真实与虚假又有什么区别?
总好过终日愁眉苦脸。
幸福亦与此同。
小瑷暗恋学校新来的日本交换生渺渺,渺渺暗恋沉默寡言的唱片行老板陈飞,陈飞始终沉浸在爱人的死亡中不可自拔。
看,其实说白了,这部电影也是很烂俗的老套情节。
老套不断重复上演,是有其一定意义的。
范植伟非常适合蓝色,但是发胖和老同时出现在帅哥身上,着实令人悲伤。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看一部叫做《渺渺》的电影,还是其实在看自己心里的《情书》。
渺渺四处奔波的给陈飞寻找死去爱人留下的声音,满头大汗,无比投入。
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如此认真的去做一件事,只为了换得另一个人展露笑颜。
不求回报的爱,坚强且勇敢。
哪个成年人有这样的勇气?
对于类似的行为,我们是该称赞,还是感叹?
感动我的,不是这部电影的内容,而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热血青春,灿烂的笑脸,紧紧握住的双手,和不求回报的爱。
其实,若不是《情书》里有全日本最好看的少年,估计我也不会去看。
果然,我没有资格批评那些只在乎外表的人!
提到《情书》,我脑海里,会自动一遍遍的回放,被风吹动的白色窗帘后,有一位最好看的少年。
经常看见有人问,若是藤井树长的不那么好看,有谁会深刻记住他吗?
我们总是这样,对美好的事物念念不忘,并且轻易原谅。
要说公平,哪来的绝对呢?
《情书》同《渺渺》有一个共同点,发生在学校,并且不是大学校园,是非常纯情的十七八岁,情窦初开时。
在我们经历了不分性别的幼儿园时期,画三八线互相仇视的小学时期和懵懂无知的初中时期之后,在我们即将经历人情世故如微型社会般的大学时期之前,只剩下拥有最好年华的高中。
这是我们在成人前最后的一段纯净时期。
至今,我还能回想起那些年月,为了某个暗恋的人脸红心跳,患得患失。
即使明知没有结果,仍然愿意为他做一些日后想起来觉得荒谬的事情。
开心是真的开心,笑起来整张脸上都焕发光彩。
书上说,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爱人和被爱,恐怕只有年少时的爱人,才是真正身心投入的爱。
只可惜,谁也没有发现,那份爱情其实也很认真。
渺渺在回日本的路上说:“那年夏天,我碰到一个爱过我的人和一个没有爱上我的人。
”她带着我们回忆了少年时期,那永不能重来的意气风发。
也许到八十岁,老的忘记了时间流动,我们只能依靠着最好时光中的回忆,来度此余生。
那个年纪里,小瑷遇见了渺渺,渺渺遇见了陈飞,藤井树遇见了藤井树。
无论结局如何,他们都拥有了一段值得回忆的美好岁月。
你遇见了谁?
谁遇见了你?
慌乱的生活,隐约的电话筒,我在用力奔跑,也在用力躲藏; 那个罚站的高中,那个难以忘怀的叛逆;笔直的头发,安静的背影,双手托着下巴,远望那个男生;我喜欢那个怪物,咣当咣当的,在那里扑腾;恬静vs开朗和脸一样的心灵和笑一样的手巧阴郁的色彩让人忘记了过往的缤纷阵阵流淌着荡漾着却搭配着冷漠和专一漠不关心,充耳不闻心中那风帆在肆虐我也害怕看到鸡爪,差别在于她不敢看,我不敢吃想到和你们一起躺在宾馆的床上聊天只是不是两个女生而是4个我们八卦,我们靠的好近,我们窃窃私语,我们高声阔论笑,充斥着整个空气那是种什么感情?
离别的拥抱是因为我还想见到你我喜欢你没有表情的看着像我一个高中同学,好美好熟悉这里的范植伟,有点张孝全的感觉自闭,有时候是偶然的解脱,但不能太久要喜新厌旧喜欢盒装CD,她切割了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锋利,透亮,镜子般,清澈也无奈窗外飘絮的天空,阴霾,仿佛要下雨了在缺雨的北京,值得鼓掌了,却也无从期待蛋糕,是不是常常和同性联系在一起和《antique》一样你是我们的支柱我是你们的开心果校服也遮掩不了的放荡不羁我喜欢换了校服的淑女装,放下梳起的头发,微笑,说话,像吃了蛋糕般愉悦甜而不腻只淡淡的而已热裤vs校园的裙摆最喜欢独立音乐她诠释了歌手或是composer的独立精神她有种让人想保护的冲动咯咯咯咯的高跟鞋谱出了暖暖焕然间的想起控制不住的微笑森海塞尔的一款耳机可以隔绝一切噪音是不是你用的?
颈椎不住的疼痛汽车熄了火落魄但也乐观一种相信,一种力量,一种追寻,一种推动有趣而坚强男人,总是因为女人而伤神也只有自己知道值得不值得而我,却一点也不会只是会守着,偶尔翻出来想念,微笑,觉得是生活中的太阳然后准备好走入下一段人生乐观是我的信条幸福的弄上红色,黄色,白色喜欢台湾最常见的便当有家的感觉即使他不喜欢我,看着暖暖的饭团,也懂得释然只是他不知道罢了你的手,细细的,长长的,柔柔的她,欣喜,因为他拒绝她你的失落,让我想起,企鹅对那个女生的爱,那么真挚和执着只是,企鹅是女的我不会吻女生,可以证明可是我心里也只有一个人,又不知道该怎么证明颈椎依旧在痛,头依旧在晕,心里想着除了那个8年后唯一的“别人”想要个肩膀,抑制呕吐的欲望想要有双眼睛,陪我仰望想要有张嘴,告诉我,星星的故事和小王子想要有银铃般的笑声,这样你就不会寂寞了有可能吗?
为你录张DEMO,把我的声音送给你有可能吗?
为你舞动奇迹,把我的影像送给你有可能吗?
为你诉说秘密,把我的心事送个你有可能吗?
为你写下文字,把我的思绪送给你有可能吗?
有可能吧只是,乱了,找不到了而已电影的插曲让我想起了陈老师蓝天里独特的云只是不愿意承认,我有多喜欢她,会显得随波逐流,会显得做作与讨好“小朋友”那个专属于大二的冬天一切在21岁生日之后一键恢复只是多了一个躲避镀金的CD机,储存了碎片般的记忆,关于高中的音乐日记,那个音乐和书本陪我的高中,还有,篮球,我的小朋友和企鹅很少泪,很少心痛,因为我是UU的彩虹糖,我会一直开心的笑下去,一直ME-1946我没有一辆车,可以载我们去想去的地方抑郁都是有原因的在梦里纽扣相遇get together陈老师的《旅行的意义》,是21年的岁月里,最喜欢的音乐那短发,很美渺渺 晚安
那年夏天。
我遇到過一個愛過我的人。
和一個沒有愛上我的人。
2009年的雨季來得有點突然。
我還停留在晴空當日的深圳。
窗外陰雨綿綿。
灰蒙蒙的天色。
濕嗒嗒的空氣。
讓我渾身不自在。
趁著好不容易的休假。
加上閑得無聊。
終于把亂得一團糟的房間好好收拾了一下。
對著整潔的屋子。
心情也變得明媚多了。
因爲看了『渺渺』。
所以再次把背景音樂換成了旅行的意義。
如果不是因爲這首歌。
我想我不會對渺渺存有一點留戀。
渺渺。
去年的片了。
關於愛人。
關於被愛。
關於某年的夏天。
也關於回憶。
同樣簡單的故事。
同樣是這種青春片。
導演的拍攝手法卻不是那麽吸引我。
相比于The Love of Siam. 它還是遠遠不能相提並論。
十七嵗的夏天。
那時候的愛總是像天空一樣美。
很高。
很透徹。
它是每個人心中的小秘密。
就是因爲沒有説穿。
才讓人格外迷戀。
儅小貝質問陳飛。
那是哪一種愛? 我也思索著。
那是兩种不一樣的愛吧。
可是。
愛就是愛。
不管是對誰。
不都一樣嗎...我也迷惑了......小貝。
貝家欣。
儅陳飛問他。
我們是不是在哪裏見過。
他歪著腦袋壞壞地回答。
是啊。
在夢裏。
那一刻。
我就愛上了這個男人。
只是那時候。
電影已接近尾聲。
和陳飛一樣。
我們對小貝的愛都發現得太晚了。
而在小貝離去以後的日子裏。
陳飛才明白他在自己心中是多麽的放不開。
小貝對愛的勇敢。
陳飛對過去的執著。
小璦對淼淼最後說的那段話。
淼淼對外婆說的那個小秘密。
所有聲音。
味道。
文字。
風景。
都在那年夏天。
隨風而散了。
那年夏天。
小璦遇見了淼淼。
那年夏天。
淼淼遇見了陳飛。
那年夏天。
陳飛遇見了小貝。
那年夏天。
他們都學會了愛。
卻説不出你愛我的原因卻説不出你欣賞我哪一種表情卻説不出在什麽場合我曾讓你動心
其实《渺渺》的故事很简单,一对女生,一对男生,各自生活,又相互交织。
女孩子的故事仍然是蛮吸引我,这是一种细腻的,发散在不知不觉里的墨绿味道,很天然,又很诗意。
我吃叹于泽东的电影总能给人一种“笼罩”的感觉,不温不火,又恰恰让人的心绪被圈在其中不能自拔,不过有的东西用的滥了,常常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王家卫的陈词滥调亦近乎是过时了,没头没尾的说教讲述的似乎都是曾经的事情。
泽东的设计一直做的很漂亮,最明显的是他们的各色海报,我想它们在内地无数弱智海报的包围里,应该算是鹤立鸡群了吧。
片尾的设计也很漂亮,电影里的道具随着演员表一起出现,虽然是白线的勾勒,却充满了符号化的想象空间。
小瑷握住渺渺那太阳般的双手,枕在对方肩头的一种悸动;陈飞和小贝的爱情更像是面临着雷池,竟然不敢越过。
导演的处理是有轻重的,前者是轻描淡写的情感渗透,后者就恨不得热烈的敲打出声来,总有些失衡的感觉,台词的突兀感亦很明显,那个久久不肯开口的陈飞为什么会说一句“我是他男朋友”呢?
两个女生尚且存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陈飞和小贝就太过赤裸裸的直白,《渺渺》里的活泼痴情的小瑷才算是一个最合她本色的身份。
不可置否的是小瑷是影片的主角,柯佳嬿扮演的渺渺却是偏据一旁,这是一个桂纶镁式的女孩子,举手投足都带着一种温吞的气质,搭配倒也非常和谐。
青春,是不可回追的东西,爱情,是无法磨灭的印记。
它们在那个啃书的年代里生长、发芽,在属于自己的音乐里蔓延、扩张,在偶尔喝下的一杯酒之中沉淀,在细心做出的一块蛋糕里凝结,在KTV的大声放歌里飞扬,在隧道里的撞车声中幻灭。
《渺渺》也许是一个破碎的梦,一章散落的故事,一曲幻灭的音乐,不过那份情怀,仍然能戳进你内心的柔软之处,久久蔓延,无法断绝。
傍晚的大雨和午夜的雷声,在《渺渺》的结尾中渐弱。
怎么说就像是导演在拍我的当年,不过该反的反。
我喜欢那个男生,而他喜欢那个女生。
看他们:看小瑷。
她席卷着那个绿色的夏天,迟到玩乐调皮可爱,她有自己的一套为人处世,她有我们羡慕的主动与行动力,她努力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跳动。
小瑷,她有勇敢的牵手与最后崩溃的心,她帮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去约会,她帮自己喜欢的女孩子做着一切能使对方开心的事情。
无论是酒吧的霓虹,还是小路的宁静,她都陪伴着那个闯入她的夏天的女孩子。
虽然最后,“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我最敬佩的是勇敢的小瑷,她没有犹豫,虽然飞机已经脱道,虽然她不再见到心动的人,但是她还是尽力地追着,有目的的有力的追着。
“我喜欢你,我好喜欢你,我真的好喜欢你,可是你都不知道。
”看渺渺。
她意外的进入那个台北,无人热闹随后坠落的台北的夏天。
她会做恋爱的甜点蛋糕,她会买最后的野台票。
她有自己的古灵精怪,其实都是青春里面的爱情,她把唱片的位置换掉,她把自己的答案放在最后的那张CD中,她知道他会找到,虽然最后他并没有回来找她。
她也知道小瑷喜欢着她,她什么都懂,只是不想说出来毁灭这个短暂的夏天,而且她也喜欢温暖热情的小瑷,不过只是朋友间的默默与无声。
她化了妆,她哭泣,她转身进入走道,她也要放那个夏天走了。
两只手叠在一起的蛋糕,是她留给小瑷最后的依托。
看陈飞。
他把自己丢在那个难寻的唱片店,戴着没有任何声音的大耳机。
他把自己隐藏在难过的回忆里面,把自己认作那个车的隧道意外的凶手。
其实他一直在跟自己确认最爱的那个人,他找了很久的demo,找不到。
即使自己是那个制作人,却连自己最爱的人的声音都没有办法留下来。
他们在温泉里面嬉戏,在房间里自白,他是迎合大众眼光的那一方,只是最后他也是拒绝大众眼光的那一方。
他在马路上推着车,教渺渺开车,或暂停或熄火,又或是加快速度驶离了他的掌控范围。
我最难以言说的是他怎么下定决心把小贝录好的音频在那个门口打开的瞬间确认删除。
应该有的遗憾都是这么来的,那个瞬间做出的决定让他余下的半年里不断后悔,不断地责备自己。
“张开眼睛是梦,闭上眼睛也是梦”看小贝。
他也是那个试图闯进陌生的台北,他唱着“靛青色”的歌。
在取得名气与奖项之后,第一个亲的是他爱的陈飞。
在泡澡的时候慢慢拨开毛巾,说着那些萌动的言语,坦白地把自己的爱展露无遗。
他是最纯真无邪的小贝,敢爱敢恨。
他希望他爱的陈飞,也能爱他。
他可以等,但不能接受将这份爱消逝在当事人的自我否定当中。
他的歌声与“Get Together”相融合,他想把那份爱留在陈飞的爱的角落。
只可惜留着自己的思考与感性的那个demo,也迷失在茫茫世界里。
我不能想象他自己骑着机车,搅拌混乱的心思,眼泪在冲破自己的海堤,等待结束自己的卡车。
他给自己的一个失望,他也没有原谅自己,带着遗憾与难忘离开这个还在泛黄的台北。
我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
但是我却看到自己的内心原来也有这样的轨迹,不过它们都丢失在年岁,丢失在一天天的沉默里。
好喜欢台湾,喜欢听情歌,电影很卓拙劣
双基神片。小夏还是很乖的静静的在客厅看完。导演是尼玛有多爱旅行的意义。。。
只要其中有一个同性恋就能组成一对拥有完美循环的三角恋。但是本片导演不满足于此,于是本片加量不加价的打包了又一男同性恋,破天荒的将男女同性恋的痴缠怨念在一部电影里一网打尽。遂本片将成为史上在记录人类情爱的种类方面最全的电影,即男女爱,女女爱,男男爱
我发现为什么台湾文艺片那么多的同性恋题材
终于补上了。果然,很台湾,很青春片。
5/10 友情以上,愛情未滿。
旅行的意義出現的莫名其妙,劇情不行配樂也配得很不好
喜欢那个最后说“你不知道我非常喜欢你”。我开始想去机场,看起飞的飞机
18岁。夏天。台湾。文艺气。交换生。制服控。Band。唱片行。吉他手。同性恋。家庭问题。小王子。陈绮贞。渺渺猛看好像桂纶镁啊⊙﹏⊙‖
哪里同志了阿,?晕,,
1,海報應該在渺渺剪頭髮之前拍;2,文藝片的調調,T.K推薦我看的時候我還沒反應過來這是她的母校景美女中;3,國片就是國片,雖然投資方儼然已經影響了選角。依敝愚見,渺渺選得很正,陳飛小貝都很OK,唯獨小璦實在成問題,要找一個哭起來也很美的女生才是,想象田中千惠在《Sumimasen,love》裡精彩絕倫的淚流滿面。
如今想看点纯粹的友情电影有那么难吗?
她喜歡她 她喜歡他 他想著他 喔 我又想到了那個十七歲
渺渺
TRAVEL IS MEANINGFUL...
受不了了,现在的台湾青春片除了同性恋就没别的能拍的了么...
很homosexual的……有点被雷到,高中生捏!!
很闷。
我觉得蛮好看的
22分10秒许的音效非常赞!那个方位感啊。。就这个就值一个星。但是除此之外就是个烂俗装逼乏味且弱的文艺青年小清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