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每一天,都仿佛是这地球的最后一天。
爆炸、自杀、 反自杀小队、性无能、战后的社会伤痕、地震的家庭悲剧、《社会风险法案》变相征兵、婚礼酒店和风月场所改为养老院和殡仪馆……2021年的东京,依然是这世界上最繁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但也笼罩着一层浓重的末世感。
连那个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新宿,仿佛也变成了个体搏杀与意见冲撞的战场。
这里是一片荒野,人的心也是一片荒野。
这部电影主要人物大概有十多个,情节和对白几乎没有闲笔,如果一点不注意很可能就会错过对人物关系及心理动机的表达,但显而易见,就是这样复杂而庞大的人物关系,电影却利用”相连“这个概念将荒野之上的末世图景编织了起来。
他们紧紧相连,却又相互错过和放手。
最终没有人得到,所有人都在失去。
虽然没有看过寺山修司的原著小说,但是通过编剧导演的创作,可以看出,电影重点在传递人物及社会状态,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精神指向或结论层面的东西,而将所有的反思和探讨都留给了观众。
内心的耻辱和悲愤究竟会把一个人推向何方?
在新次和建二身上,我们看到了悲剧的两面。
新次10岁时,父亲因战争期间备受虐待而自杀,母亲随后也抛弃了他。
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新次视为自己挺身而出的大哥刘辉如亲人一般,而刘辉却在街头斗殴中被打伤至下半身残废。
新次满腔恨意,想要通过拳击报复打伤刘辉的裕二。
建二的母亲是韩国人,是歌舞伎町的陪酒女,在建二小时候便去世了。
建二的成长过程里备受父亲虐待,口吃,自卑。
满腔恨意的新次想要通过拳击的方式报复打伤刘辉的裕二,而建二则在出逃家里之后把拳击馆当作了一个避风港。
拳击使他们二人相连,拳击亦是他们与世界冲撞的方式。
在日本电影中,拳击这项运动多次出现,并伴随主人公命运的起落。
不论是《坏孩子的天空》中对于友情及自我迷失的围合与催化,还是《百元之恋》中安藤樱破茧的出口,拳击像一种自我内心力量的外化,用一种简单形式去诠释着人和这世界的复杂关系。
《GO大暴走》中是这样说的:“人的圈子只有你用你的拳头画出来的那么大。
在这个圈里,力所能及处你是安全的。
什么是拳击呢?
就是用你的拳头去突破你的范围,去外界取你所需。
” 只要站在拳击场上,新次就会带着恨。
寺山修司《丢掉书本上街去》写到:角逐的世界中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不幸“。
这种”不幸“会转变成”非胜不可“的力量。
新次像一只伤痕累累的野兽,在拳击场上去赢得命运里所有的失去。
一拳一拳的暴击,是恨意的释放也是胜利的欢呼,但终究是对”相连“方式的执迷。
新次和建二两个人心里其实都是有爱和柔软的部分。
但爱好难抓住,不如恨。
新次爱芳子,却守护不住芳子。
建二仰慕着新次,想得到新次的爱,却用错了方法。
电影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新次发现建二画漫画记日记的那天晚上,新次教建二打拳的技巧,一来二去地练习结果竟被建二一拳击出血来,建二又惊讶又抱歉赶紧拿起场边的绑带帮新次擦血,但是新次脸上却洋溢着笑容。
那场戏的灯光非常温暖,照在两个人的身上,让人觉得所有的苦难都可以被抚慰。
新次和建二本是各自孤单飘零在荒野之上,但那一刻灯下眼前的对方好像是自己在绝境时幻想出来的伙伴一样。
似真似幻,至情至性。
他们本来是爱着的,是友谊,是望穿彼此的悲剧之后的相逢。
即使在新次知道就是建二父亲在军中的暴虐导致了自己父亲的自杀,他也极力在跟自己说这一切与”大哥“无关。
与其说建二希望成为新次,不如说建二想要新次的在乎,想要平等地站在一起,哪怕是被新次恨着。
最后那场比赛,拳击场上的两个人,一个凭借恨活着错失了爱,一个渴望着爱却又想习得恨,终究被束缚在命运的荒野上,迷失爱恨,挥出去的拳头再有力,也终究是来自破碎的灵魂。
”我在这里,就在这里,所以,想你来爱我“。
结局,建二是生或死都不重要了,因为不论是活着还是死亡,他和新次都以一种不自由的方式紧紧相连。
菅田将×扬·扬伊庇留W主演作品《する、荒野》决定在10月7日(土)和10月21日(土)),连续公开前后篇两部作品。
同时公开了图像视觉。
本作是1960年代后期,动荡时代,寺山修司活跃于戏剧、电影、文学和多播的作品,将唯一遗存的长篇小说改编成真人版的青春故事。
菅田将暉×ヤン・イクチュンW主演作『あゝ、荒野』が、10月7日(土)と10月21日(土)に、前後篇2部作連続で公開されることが決定。
あわせてイメージビジュアルが公開された。
本作は、1960年代後半、激動の時代において、演劇、映画、文学とマルチに活躍した寺山修司が、唯一遺した長編小説を実写化した青春ストーリー。
记录一些看完没有逻辑的感受碎片。
建二的死似乎回应了前篇对于死亡的思考,什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什么样的死是美丽的?
……我在想,建二作为推子建二站着扛下了八十九拳,他应该是在救赎自己吧。
他渴望被爱,渴望与别人产生连接,但是在有女人主动和他连接的时候他却自己拒绝了,他是以什么样的心境抗下了这八十九拳的?
当他最终选择做自己的时候,这个悲壮的结局似乎隐隐地成为了注定的结局,也许他直面自己,就是为了迎接这个结局。
新次对于建二又是个什么心态呢?
认为他是叛徒,抱着恨意上的擂台,但是又似乎没有。
在决战开始之前,两个人甚至没有正眼看过对方一眼,这和新次对战裕二是完全相反的,新次恨裕二恨到骨子里,所以一直在瞪着裕二没有离开过。
新次最后喊“大哥”的时候,建二最终燃尽生命之火站起来抗下第八十九拳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所有人都在说抱有最强恨意的人会站到最后,新次和建二都在努力让自己去恨对方,但是恨意似乎从来就没有成功出现过。
建木将新次的眼睛画了下来,但是又将“新宿新次”的名字写了又擦掉——他恨的从来都不是新次,也永远不会是新次,也许他恨的始终是自己……新次似乎想把建二视作叛徒去恨,但是他站在擂台上的恨意似乎在战胜裕二后就烟消云散了,他无法理解刘辉对裕二的原谅,他对裕二恨之入骨,但是在战胜裕二后,他的恨意似乎随着他对裕二说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就结束了吗?
”结束了……支撑两个人站在最后的不是恨,也没有一点恨,反而是兄弟二人的爱吧,一声“大哥”让建二站起来,迎接弟弟的最后一拳,迎接自己的终结。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在前篇建立起来,而后篇又一一断裂开来。
街上游行队伍示威,时不时会有爆炸袭击,人们脸上看不到笑容,一整个末世模样,似乎性是这个国度最后的欢愉之地了,一切超越性之外的爱都是没有空间可以容纳的下的了……这荒野般的世界啊,“这最美丽的、最肮脏的国度啊”。
结巴、善良、胆小但又力量巨大的建二就像最纯真的初生之人一样,无论30年的人生如何困苦,最后都没有恨到底,没法恨到底,只有将心底之言倾尽——“想站在中央被爱”,站在人堆的荒野之中用自己的血与泪告之。
在2022年人类社会的荒野中,新次说:“大哥想和我相连,我不会让他这样做的”。
其实你们早已相连。
你们在亲手击溃你们的相连。
荒野就是新次。
从一开始打拳就是恨,用恨的力量打败了裕二。
往后,那一次又一次的出击仿似机械的呐喊,在美丽又肮脏的世界里的赤裸而打不到骨头里的挣扎。
最后,建二的死亡就像那份纯真的消亡,而新次的眼神,就像在荒野上肆虐的狂风般冰冷而孤独。
经过5小时的残忍的心灵“净化”之后,我决定将2017年最佳日本电影颁给它——《啊,荒野》!
这是一部正片时长破天荒的达到5小时的电影,分为上、下两篇,可我一点没有觉得度秒如分,5小时如同经历了一生,看透了红尘俗世,当我们抵达所谓生命的真实、梦想、期望时,抬头远望,原来只有一片荒野。
穿过漆黑的现实下水道,我们以为奋力撬开井口盖可以看见梦中的别样世界,可令人绝望的是,那里依然荒野遍地,只有荒芜。
《啊,荒野》讲述的都是日本底层民众的故事,两位失意的年轻人新次和建二,只能通过拳击赛证明自己的存在,活出自我,证明自我,诠释生命。
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同样是一群有着心灵和肉体创伤的人。
抛弃儿子新次,希望把控自己人生的母亲君塚;失去女儿芳子,苦苦支撑自己人生的母亲尾根;自暴自弃,靠出卖肉体偷拿钱财的年轻女孩芳子;寻求生命的意义,最后却成为孤儿寡母的单亲妈妈恵子;因为比赛失去一只眼睛的教练;生意失败,不能勃起的中年的大叔;影片中的人物围绕两位主角轮番出场,各个丰满、真实到令人过目难忘。
5小时过后,他们都成为了你难以割舍的朋友,你太想陪他们度过其人生的起落,一路走下去看尽浮华世界。
从故事设计,主角对手,主题交融来看,《啊,荒野》处处存在着对立统一的极致矛盾,他们逼迫人物和观众做出选择,在非黑即白的人生道路上用拳头打出一条生路。
《啊,荒野》残忍至极,希望如摇曳的烛光,稍纵即逝,风过即灭。
但正因为希望的渺小和不堪一击,才让其变得珍贵万分。
所有人物和矛盾都在最后的拳击赛上汇合到一处,剧情冲突张力用最为残忍和痛苦的方式得到了宣泄,那个出口居然通向了死亡。
影片的高潮一幕是史诗级的丧与然,对立的化解需要用死亡来消解。
原本懦弱,口吃的男主角建二拼劲了全力,在比赛的最后,他放弃了肉体的抵抗,他的兄弟、朋友,对手新次一拳拳地击打在他的胸口上,脸颊上。
凌迟般的计数开始了,影片的背景身变成了数拳的背景身,一拳、两拳,三圈,整整80多拳,让观者经历了2017年最为虐心的一幕。
那是《黑暗中的舞者》才敢使用的精神折磨,那是即将被处以极刑的犯人,一步步走上行刑台的死亡阶梯时的生命倒数。
一拳,两拳,一刀,两刀,刀刀伤魂,次次诛心。
新次大喊建二站起来,继续打下去,不要停住,他只能这是兄弟最后的期盼,用拳头,用热血,用生命,用最强大的对手去证明这个口吃的羞涩平凡男人曾经活过,来过,存在过,被爱过。
无论是出拳,还是被拳打倒,至少这一刻,太都在人群的中央,享受着平日不会有过地注视。
这一刻,他是焦点,他正在被爱着。
所以,倒下的建二又站了起来,心满意足的迎接着新次送来的最后几拳,生命停止,他的名字永久的留在了死亡证明单上,终于,他得到了永生。
拳击赛场沸腾过,建二在经历拳打磨砺时,母亲君塚失声大喊,痛哭流涕的叫新次:“杀了他”!
这位执着于自我生活的母亲,懂得建二的愿望,也懂得人生的残酷,杀了他,让他正在活一次!
失去女儿的母亲尾根和失散多年的女儿芳子第一次同框,她们没有相认,芳子泣不成声,尾根在比赛结束前默默离开。
只有一只眼睛的教练在建二生命的最后一刻,亲声告慰,“你是冠军”!
场外,建二罪孽深重,失去双目的父亲在建二倒下之前满意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保存了后半辈子的指甲片撒了一地,那是他的墓志铭,他的丰碑,他的一生。
人人都以为能在这场拳击赛后看到生命的意义,殊死搏斗后激烈燃烧的生命瞬间熄火,冷却,遗忘。
5小时的神迹展示之后,导演却给了每一个观众当头棒喝作为结尾。
片尾,没有任何配乐,零台词,只有新次落寞,孤独的坐在更衣间,行尸走肉般的注视着观众。
用男主角打破第四面墙“凝视”作为结尾,不知要魂穿多少人的心灵。
新次面无表情,眼神之中,满是荒原。
《啊,荒野》在5个小时的残酷青春无语里讲述了很多东西,导演仿佛通过影片在布道。
看吧,“死掉”又站起来的建二,仿佛复活的上帝,他用生命迎头而上,用肉体的玉石俱焚完成了自我精神的永存。
影片讨论了多对母题,作为贯穿全片的主题。
首先是爱与恨的交织。
新次学习拳击,参加比赛不过是为了打败昔日的宿敌裕二,成为拳击手前,裕二伤害了新次的大哥,裕二用恨意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
杀伐之欲让新次选入眩晕,特别是在瘫痪的大哥居然早已和裕二和解之后,他更是走入了复仇的窄门,他必须用一场光明磊落的胜利证明作为孤儿的他的存在意义。
可当他与裕二的比赛结束后,他痛苦的问裕二,“难道这就结束了吗”?
随后,新次再次坠入空乏的世界中,他还是迷失了。
原来恨不是活着的证明。
在与建二的比赛中,他差点被击倒,在生命停顿的片刻,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欲望。
半醒半昏迷中,他穿过了森林,来到瀑布前,一个身材诱人的女孩裸体背对着他,画面美好,如同天堂。
不是恨,是欲望带来的爱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冲动,有了获胜的信心。
建二,这个在训练里一直更跑在新次后面的男人,没有目标,力大无穷,却不敢出拳打人,他对所有人满是怜爱,哪怕对他狠毒的父亲也是。
他同样用恨意书写着自己的成功,可在最后的比赛中,他顿悟了,由爱生恨,从恨而爱,不同于时刻都在出拳的新次,这次,他选择了重新收起拳头,任凭命运击打,在全场人们的呼喊声和注视下“由死而生”。
“我就在这里,不要走,来爱我吧”!
我们在《啊,荒野》里处处都可看到恨意的凶猛,新次疯狂的地狱式训练;裕二拿起铁棍击打对方的眼神;芳子把母亲最后的礼物丢向大海;恨意凶猛,而爱意总在点滴之间。
一边是积攒的恨,一边是原宥的爱;一边是困顿中的死,一边是绝望后的生。
那种“两难”的抉择在《啊,荒野》里犹如被拉扯到了极限的橡皮筋,似断非断的紧张感让观者如坐针毡,不寒而栗,所以当涓涓细流的爱意袭来时,顷刻间就能让情绪决堤而出,以至于泪流满面。
在爱与恨的背后是死与生的激烈碰撞。
《啊,荒野》在两位主人公的拳击生涯里加入了多个支线故事,日本311大地震,大学反对自杀组织;游行抗议的队伍;还有将情趣酒店改为老年公寓的养老院。
地震、自杀率、自卫队、老龄化等日本社会极度关心的议题都通过生与死的主题在影片中得以表现。
忙着生,望着死;何为生,死为何。
《啊,荒野》的平凡故事里,藏着一部都市版的大众圣经。
黑格尔曾经提及,如何证明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他的答案是,拿人生去冒险,但是什么都不图!
那是人类超越普通物种,绝对精神的体现。
最后的比赛中,建二和新次的冲突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使之相靠近的同类相吸。
作为绝对精神,他们都具有绝对的人性,他们都不会放弃自我,都会一条路走到黑,哪怕付出生命。
他们必须在现实中解决他们的矛盾,在你死我活,在殊死搏斗中证明自己和对方的存在。
故事结束时,不拥吻,亦不握手!
在划破生与死的矛盾时,为何存在的主题开始逐渐明晰。
人类的存在可以超越肉体吗?
在《啊,荒野》中,无论是女性美好的酮体还是男性被击打后扭曲的面容,肉体在影片中总是“无意义”的。
那些情欲戏总是勾不起人的欲望,反而越发残忍,有泄欲,有交换,有索取,就是少了爱。
全片最有爱的一次肉体接触,是建二和爱慕女生片刻的“连接”,刚进入就退出,这就是从心到肉体的连接吧。
其他角色的肉体要么带着残缺,坡脚,臃肿,视盲,不举,瘫痪,我们一位两位男主角可以在肉体的磨练中重塑灵魂,结果恰好相反,只有重塑我们的灵魂,我们才能解放自我的肉身。
芳子不再站街偷盗而是学会去爱,裕二用失败换来赎罪,建二用死亡超脱肉体,无论是爱,生命,存在,到最后都是一种精神超越肉体的证明。
《啊,荒野》是灵与肉,爱与恨,存在与虚无的生命交响曲。
无论是影片中的拳击擂台还是现实中我们生活的社会,恨会让你出拳,爱却让你站起。
在无处不在的人生荒芜里,我们表现向擂台上血肉模糊的建二般保持格外清醒,因为我们就站在那里,在那里,想你来爱我。
这个丑陋又美丽的世界,我来过,存在过,我不在乎结果。
套路看前篇就知道,没想到用这样的方式结尾。
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靠着希望二字存活,有一部分或者极小的一部分,靠着怨恨前行。
不同的是,有的人怨恨别人,有的人怨恨自己,新次是前者,建二是后者。
或许我们都会被新次所吸引,如此纯粹又执着的力量,一直是人类的渴求,就连建二也这么觉得,要是像新次一样就好了。
但是新次是新次,建二是建二。
我们都是建二,我们没有纯粹的力量前行,但我们有其他的优长。
到最后,建二恨不下去了,这不是他的道路,他厌弃自己是因为需要爱。
我喜欢后篇中所有的跑步部分,昭示了二者的关系与状态。
但是建二的情感部分刻画的有些粗糙,但我依然喜欢这个角色,因为在厌弃的一类里,我们都是建二。
醒来再修改吧。
胜利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唾弃那些弱者。
而胜者又可以获得真正的快乐吗。
主角母亲的那句杀了他其实是想杀死她那懦弱的父亲,每个电影里出现的女人都为了生存做出了她们必须做的事情但她们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人,就像男主最后杀死了健二。
我只想说世界只有那些痛苦活下去的强者和死去的弱者我们真正的幸福又从何而来呢。
我们生活在最美丽又肮脏的国度里,但我们无处可逃。
这剧的后劲太大了 看的时候一直在试图理解各种为什么 没理解 所以我打了三星看完后的现在 我独自坐在灰暗的停水停电的寝室里 听着隔壁寝室传来的欢声笑语 凝视着窗外被风刮着的树 这一刻 我明白了新次 明白了推子 明白了人世间的孤独 都说推子可怜 可我觉得新次更让人唏嘘小的时候爸爸在他面前上吊自杀 后来又被妈妈遗弃 在教堂里没人是他的朋友 他奋力抵抗却无力改变现状 终于出现了一个人 在他拿着尖刀充满戾气的时候拥抱了他 这是他第一次与人有了连接在跌跌撞撞中长大 年少的他和刘辉一起过上了骗老人保险金的日子 对于他来说 这些事没有对错 这只是他与人产生连接的方式 可也就是在这时 由于裕二的背叛 他的连接被打破了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拼命打拳 想要为刘辉报仇 他想抓住他第一次的连接 与其说他无法明白刘辉为什么原谅裕二 不如说他不想明白 不能明白 我怕我一明白 我与你的连接就彻底没有了我为了你入少管所 为了你学拳击 为了你想要报仇 我想和你继续连接 而你却与我背离 走近了我以为的 我们共同的 仇人当我走在街头看见你抱起裕二的孩子的时候 我知道我又成了孤家寡人 我恨裕二 我想要报仇 我不能不报仇 我怕当我连这一丁点的恨都没有时 我就真的成了独自一人 我怕当我都对他没有恨时 过去我与你的那些回忆我与你的连接就真的没有了 我想留住你 哪怕是以恨的方式新次从少管所出来后 碰上推子碰上掘口 在他决定打拳击的那一刻他第二次与人有了连接他欣喜能有一个地方让他有事可做 他欣喜他又可以与人连接 他欣喜他有第二次连接之时不忘拼命抓住第一次的连接 从小稀缺的人 更是寸步都不能让新次后来碰上芳子 想要和芳子“爱之类”的时候 他第三次与人有了连接彩云易散琉璃脆 美好的事情永远也不会长久芳子走了 大哥也走了 拳击馆倒了 我与人的连接又一次又一次被打破了我想新次内心是不解的 就像一直不解母亲为什么要抛弃他一样 他又一次 被抛弃了《步履不停》中的母亲 每年都会让自己儿子救的那个人来参加儿子的祭日 若是连他都不恨了 才真是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了 我想新次就是缺少这样一个人 从小到大他无处归因 他不明白母亲为什么离开他 他不明白他与人的连接一次次被打破 他不明白他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所以他才要一直恨 他真的怕如果连这点恨都没有了 他的人生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 所以电影的最后一幕 新次的眼睛心如死灰 那一刻他没有狠了 他与世界的连接也没了他真的 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所以可怜的宝贝新次 我拼尽全力想与这世界产生连接 却终究没能如愿-相比之下 我觉得推子是幸福的“别走 快来看我 我就站在这”“我就站在这 等你来爱我”不论最后死的是不是推子 但他的最后一刻 是带着连接倒下的 别走 快来看我 看我终究与这世界有了连接
一年下来,能让我奉上五颗星的东西实在不多,所以要抓住这个机会写感受纪念一下。
看之前瞟了一眼寺山修司同名原著的梗概,题材正是我的茶。
《啊,荒野》前后篇看起来像极了我多年前看昆汀的《杀死比尔》,看完上部有点懵:各方面都很对味,但怎么能就这么完事儿了呢?
立刻点开下部,看完大喊:我要给导演编剧磕头,您们太牛逼了!
《啊,荒野》说的又是无产阶级,一不留神往赤贫阶级去的那种年轻人的故事,两位男主新次和建二比起惨来,不分伯仲。
新次是小混混,性格火爆,一点就炸。
建二是被父亲家暴的大龄结巴男,懦弱胆小。
这样两个性格差异极其之大的人在拳击上都很有天赋,他们的伯乐把他们领到一起学拳击,二人住上下铺,朝夕相处。
新次叫建二aniki。
(aniki,aniki,好喜欢日语这个词)前篇主要给二人感情打基础,还是有不少笑点的,新次说自己“看不了书”那一段真心笑哭。
后篇不是一般得虐,超级虐。
简单说下让我感慨万千的点:1 在新次和建二与他们的伯乐和教练都相处融洽的时候,建二突然跑去了新次死对头那边打拳击。
得知建二离开的消息时,新次刚在拳场上打赢了死对头。
女友问他你在想什么,新次说:“在想一个从未品尝过这般美妙滋味(鱼水之欢)的男人,又是处男,又结巴,又胆小,一遇事就脸红,但是力量却奇大。
”没错新次是赢了,但好像比没赢之前还要不开心。
(电影这里节奏留得够够的,有泪尽情流T_T)2 建二去了新次之前的对头那里练拳击后,指名要挑战新次。
当剧情发生到他俩对打,看客太为难了,根本不知道支持谁。
更重要的是,建二在跟新次的这场决斗中死了。
建二死了。
老实讲,我自认为共情能力很强,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建二要跟新次对打。
新次是为了“恨”打拳击的,他要为瘫痪的好友报仇,要在拳击场上堂堂正正地打败某人。
建二的笔记本上也写着“在拳击的世界里,拥有最多恨意的人将被授予冠军的荣誉,所以恨吧,恨吧,恨吧。
” 所以,赢拳击要靠恨,这个建二也是认同的。
但是建二对新次肯定不是恨啊,建二的笔记本上还画过新次的素描画,有新次睡觉的样子,有新次笑的样子,有新次洗澡的样子……这个本子新次也背着建二翻开过。
但新次一直都把建二当aniki,建二也从来没跟新次表白过。
所以看到快结尾两人在拳场上打得血肉模糊,我简直都快哭瞎了,因为确实能感觉得要死一个了。
为什么建二愿意跟新次对打,一直打到自己体力不支死去呢,现在让我分析,那我想可能是因为爱吧。
建二懦弱胆小,就是个内收的人,有什么东西都自己受着,哪怕一身的力量也不动用,那换个角度说就是个克制的人。
建二选择在拳场上用新次最喜欢、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拳击来表达爱意,在我看来是堪称伟大的。
一个极其克制的人的爱,给一个出口,那就像火山喷发一样,甚至不惜烧死自己。
霓虹金对死一直都很珍视,想来建二对新次的爱也是美到极致了。
而新次也用这种输赢方式取走建二的性命。
某种程度上,就是接受了建二的爱了。
不是所有爱的接受都要通过肉体来交合的,真的不是。
我在写短评的时候用了bromance,新次对建二是bro之意,但是建二对新次却有romance之情,用bromance再准确不过了,当然也再遗憾不过了。
不恰当地比一下,建二比《断背山》惨多了,那俩也就一个出柜一个没出柜,荒野这俩是一个直一个弯,这才是最遥远的距离啊。
当然了,两个片子都是阴阳相隔,都克制。
啊,荒野。
后篇的感情浓度简直要烧死我,集合了我今年看的《火花》里那种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还有《断背山》的同性虐恋,再有岛国特色主义的大克制大隐忍,诓走我无数的眼泪。
服,真心服。
服寺山修司,服岸善幸,服菅田将晖,服梁益准。
妈的,我又想要去日本了!
生存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与人相连的瞬间,也与许多人在动荡之间切断了联系。
情愫纷争和各式各样的爱意,某个时刻的感悟就可能从原本麻痹的状态脱离。
悄无声息的离开,原来才是人世间的常态。
抛弃孩子的女人,上吊的男人,殴打孩子的父亲,被性侵怀孕的女人,丢失母亲的女儿,那双粉色童鞋的行踪似乎寓意着她的心境。
她曾经渴望爱的来临,她一度留着那双象征爱的粉色童鞋,希望有人抓住它。
但真的有人抓住时,她跑了,她要生存,生存的不堪阻拦了她找寻爱的脚步,所以把有爱之记忆的粉色童鞋留在了曾经有爱的出租屋门前。
每个人都渴望爱意,在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动荡年代,似乎这些人的相连产生了更多快乐与伤感。
选择离去的人喜欢上了玩逃离游戏的乐趣,被抛弃的再一次被抛弃,所以为什么要活着,一直是这部以暴制暴的片子撕扯着讨论的主题。
性爱的片段埋藏在人们日常的连接之中,总是在交谈的下一秒来临,来得如此突然,就好像人们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
有人以为是为了生存,有人以为是情之所至。
我以为是治愈系的片子,却治愈得我异样悲伤。
这么多年以来女人好像总是想找一个依靠,想着同男人结合才能使女性的使命完整,这才让一些人做起了娇妻美梦,更让另一些人的清醒来得更早。
到处都是失意的人。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
以张牙舞爪示人惯了的新次,心怀愧疚的裕二,也在面具之下痛哭流涕。
这部电影的最大惊喜是年过四十的梁益准,将自卑与自己紧锁的老处男,被原生家庭阴影笼罩着的萎缩和唯唯诺诺。
他冲破自我的过程无比艰难,稍微挪动一小步都会让他泪流满面,这样一个懦弱的男人从30岁起的成长史,似是要将以往的三十年压缩起来产生暴虐的能量。
原来拳击不仅要有恨,还要有丰盈的爱。
最后一场拳击赛,让众生相集中在擂台,缠绕起层叠的网,原来我们活在最美丽最肮脏的国度里,我们早已相连。
荒野并不意味着开阔,荒野之后又是另一个死胡同。
荒芜人生里,爱让我站起。
此刻我血肉模糊,但格外清醒,就站在这里,想你来爱我。
多少拳才能化解刺骨延绵不绝的恨。
“向前跑吧,就像没有尽头一样;努力去活,就像有结果一样。
”我讨厌这样又丧又暴力的电影。
我要爱也要恨:我想和你相连。
两个干瘪的日本拳手和它干瘪的思想剧情
两部电影,四个多小时的煎熬
感觉后篇略显狗血……三星半吧
NMSL
电影结局很震撼 而小说结尾明显轻多了 再提一嘴:一直以来 其实健二你在默默爱着新次对吧……
不喜欢,真的不喜欢,健二跟新次的格斗,健二将内心压抑转化暴力宣泄给亲近的人毫无道理,救赎?哪里来的救赎?新次的暴怒更是过于莫名
到底在恨什么啊?活在压抑的社会里没有恨意也要刻意地制造仇恨不是有病吗?性和暴力能让人解脱吗?打赢了打死了又能怎么样呢?上篇是日本社会震后创伤的群像,下篇是动物世界。我还是相信坚定而温和可以消解一切仇恨,也不需要和解理解其实。
反社会奉献法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还有小少爷是不是喜欢建二啊?然后建二喜欢新次?
转变莫名其妙,两场拳击太闷,完全不如前篇
最后,他们越打越激烈,而我的内心不知为何越发平静,甚至生发出一丝哀愁。
太假了 裁判可以终止比赛 刻意为了刻意而刻意
天,防自殺小組的妹子也太慘了吧,被那種人渣搞大肚子還流產了......那麼,死在求而不得的愛人拳下也算是一種極致的浪漫了吧......跟"連接"比起來,我更喜歡"羈絆"
比前篇差不少 我感觉导演和编剧应该都不是懂搏击的人 或者至少说 在这部电影中 侮辱了拳击
在回忆里沉溺
实在忍不住快进了
相对来说更喜欢前篇 后篇基本都在拳击方面用力 对于外界的游行 除开拳击手之外的角色塑造都有些点到即止 仿佛荒野就只存在于两位主角的心中 不过也因此两场拳击比赛都非常精彩 比前篇更精彩 在这样美丽而又肮脏的国度里除了逃跑便只有不断战斗 可想要一直战斗下去只能不断怀抱着恨 恨如果消失了 那就在荒野上撒上爱的血与痛吧
因为人设的定型和结尾减了点儿分,不够野了
命运海潮将你我冲散聚拢又无情拍打上岸,孑孑散落在荒野。你用恨武装怜弱,我用爱逃避戕害,天性对立又如何相连?201017 我就在这里,请你用恨来爱我。丨不擅用直拳解决问题,内心都隐秘着善意。丨和《坏孩子的天空》遥相呼应
起初觉得吊儿郎当挺好,结果尽是啷当屌
?这不对劲。不过菅田将辉可以干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