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下了这一部电影,《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的片名让我一次次的在浏览文件夹选电影看的时候,带着一丝逃避的精神让鼠标跳过。
这多像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麻痹自己时,百试不爽的借口。
直到昨天家里停电,冬夜凌寒,万籁俱寂,我才下定决心看这部一看片名就很励志的电影。
不出意外,电影的主角静雄是一个辞职在家啃老画漫画的四十二岁猥琐大叔。
看他那个散漫的满口理想主义的样子,我一边不相信他会成为漫画家,一边又隐隐期待着他是怎么样实现这个目标的。
毕竟这是在电影里啊。
可我几乎等到了结尾,这个大叔还没正式出道。
但这并不代表这部电影不好。
也许这就是日本电影的风格,一切都是淡淡的。
没有好莱坞的特效,也没有宝莱坞的歌舞,没有国产片的狗血励志。
就像初夏的小树林,有淡淡的青草味,以及微微的虫鸣声。
主角的生活是平淡的,正常的不再正常的生活,他只不过是比他那个做工薪族的发小多了一点辞职的勇气,多了一点相信自己会实现梦想的呆气,外加一点坚持。
除此之外,他依旧像我们这些人一样,会找很多借口,会迷茫,会不知所措。
电影看完的时候,觉得意犹未尽,总想着为什么没有把大叔出道之后的事拍出来呢?
想了想,也许就是不把故事说完,大叔的未来才有万千可能吧。
总之,是一部值得多回味的电影。
只是我还没有更好的文笔来写这一篇影评。
一个废柴大叔努力实现梦想的温暖搞笑的励志故事。
堤真一还是演逗逼比较合我胃口,把一个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颓废汉演的不怎么惹人讨厌也是本事。
山田孝之真是个自带故事的人,他一出场我就老以为他是隐匿于市井的无名杀手。
果不其然,在哪儿打工最后都要干一架然后辞职。
影片唯一遗憾就是给他的交代太少,一直想对这人的身份一窥究竟最后就这么戛然而止有点不过瘾。
因为很喜欢导演福田雄一的《明乌》,但这部明显不如明乌的故事结构清晰完整,要交代的很多没有交代清楚,万年酱油的室毅和佛祖每次都是这么惊鸿一瞥挠人痒痒,着实看的有点意犹未尽。
废柴静雄帮了金发小子然后带小子去看棒球然后叫“赞助人”来请吃饭,席间真是脑补BL剧情20页:赞助人就是默默爱着废柴几十年嘛,表面温柔的关怀小子就业问题,但心下当然是占有欲之交锋啦。
饭后酒醉的静雄挂在小子身上回家去,躺倒在了地板上小子就坐在他身旁一边抽烟……哎哟哟不行了我已经一边脑补H(当然是年下攻)一边笑到满地打滚了~~~
梗概有,废材大叔决定做漫画家⇒多次被退稿最后好不容易要出道结果被人叫醒白日梦⇒最后依旧努力;打架男辞去便利店工作做酒保⇒看不惯欺负老实人与人打架被打⇒即使被推荐找工作也没啥结果⇒最后应温柔男邀请做了面包店店员;温柔男经常找废材聊天经常找儿子⇒儿子一直都对其不冷不淡⇒儿子妈告诉温柔男自己要结婚让其不要见儿子了⇒温柔男决定辞职开个面包店⇒最后儿子妻子回来了场景有,便利店,编辑部,酒吧,棒球场,小酒店,面包店,家中,街上,公司内桥段有,和坏孩子走到了一起,相互理解。
在大街上找占卜师占卜。
在外光鲜亮丽的人回到家或者是到了没人的时候对其生活真正不快乐的地方进行描写。
柏拉图有个洞穴寓言:有一批人犹如囚徒,世代居住在一个洞穴之中,洞穴有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人们的脖子和脚被锁住不能环顾,只能面向洞壁。
他们身后有一堆火在燃烧,火和囚徒之间有一些人拿着器物走动、火光将器物变动不居的影像投在囚徒前面的洞壁上。
囚徒不能回头,不知道影像的原因,以为这些影子是“实在”,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它们并习惯了这种生活。
当某一囚徒偶然挣脱枷锁回头看火时,发现以前所见是影像而非实物;当他继续努力,走出洞口时,眼睛受阳光刺激致使他什么也看不见,只是一片虚无。
他不得不回到洞内,但也追悔莫及,他恨自己看清了一切,因为这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痛苦。
柏拉图讲的是“哲学王”的境遇,而这一则囚徒困境的故事寓意在于,当我们解开束缚的枷锁,走出了愚昧和无知的峡谷、接触到了新的光芒和新的天地后,一方面我们打破了脑海中的想象,认识到这些影子并不存在,他们不是实体,但是未知的新鲜事物让我们产生恐惧,往前一步可能是地雷阵,可能是各种豺狼虎豹,踏出这一步需要勇气和魄力,而妄想再回到每天对着洞壁、看着影子晃动的日子又不可能了,于是我们陷入到了一种徘徊犹豫的痛苦中。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
" 我们正在遭受这种无法忍受的痛苦。
将这则洞穴寓言用来形容当前自己的状态并不为过。
读研之后,身边都是优秀的人。
长得比你好看的人比你还努力还会玩还会社交,他们顶着“学生会主席”、“985、211本科”的耀眼光环,宣告了你的渺小,我还在尽力平复自己的焦虑,调整自己。
可当身边的人都雄心勃勃早起晚归地学习和进步,将未来的蓝图细心描绘、用心拼凑时,我却陷入到了一种不自知的迷惘当中,觉得自己过得空洞又麻木。
一如既往坚持的行事风格面对形形色色的同学却显得格格不入,大家都早已形成稳定的朋友圈,无暇将时间投入到结交新朋友的事情中去。
大多数时间,感觉自己从一种舍我其谁的优越感中逐渐沉沦,我是如此没有信心,哪怕是做一件小事也会觉得做不好。
有人说,你都读研了这么优秀,怎么还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你的前程美好又光明!
可他并不理解我内心的感受。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顶着研究生的帽子,心里的痛苦如一江春水。
看微信推送,读研的好处之一,是有时间思考未来的从业方向。
可每当要做未来规划时,就不知如何下笔,对自己的定位不清,很是惶恐。
我向来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没有过自己的规划,以前幼稚地说是坚信林德布罗姆的“渐进主义”,一切随时间、地点、条件变化,不要为自己设定某种人生,可是现在想来这种太过随意的放任自流,很容易挫伤自己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徒增焦虑。
有一天,我看到同学的一条微博,她说:一觉醒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读研。
午觉后意识清醒的我毫不犹豫地评论道:读研是再给自己三年时间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不管怎么样,选择什么就坚持什么。
是的,我经常扮演安慰别人的角色,想试图给别人点希望,其实最需要安慰的人是我自己,我和别人有着相同的困惑,但我没有始终木讷,积压在心中,不予理会,因为这样显得自己充满正能量。
我经常想起我刚入大学的率性、恣意、无拘无束,毕业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回了母校三次。
缅怀过去,我感激所遇到之人都是心地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真诚的,同学、朋友、老师教给我为人处事、陪伴我嘻嘻打骂,包容我的脾气、忍受我的错误、理解我的烦恼,善意的人温暖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
可那会的幼稚和青涩也显而易见的,烦闷苦恼就去对面寝室来两把NBA 2K,下雨索性在床上看一整天小说或者天朗气清跑去球场打一天球。
从一个理性的成熟人看来,这种随行、放任的行事逻辑,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
现在,我稀释了自己的好胜心,不会在球场上非得拼出个输赢不可。
悬在头上的还有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清楚打完球后还有随堂作业、一大堆书籍和文献等着我,拼尽力气是不划算的买卖。
刚进大学的我,像解放天性的自由野马,眼睛里满是渴望和新奇;读研时的我,鄙夷浑身散发的的“野气”,更多的是克制、理性,更在乎自己是不是按时按计划读了多少书,在乎自己是不是每天在进步。
往前的路崎岖或平坦,蜿蜒或宽阔,我并不知道。
我有那么些时刻,怕前进的步伐过快,也怕被人遗忘,愧对了自己,辜负了青春,冷落了爱情。
我讨厌自己成为与大众脱节的人,也不满跟不上周围人的脚步。
我是如此的患得患失,幻想自己有平衡一切的力量,一边害怕丢失初心、童真,一边喃喃呓语要做个有出息的人,走进了死胡同,没有一件事做的果断又痛快。
我每走一步似乎都在失去着什么,都在与从前的自己告别,大脑中某种情感性的力量,牵扯着我的神经,头皮内有股翻涌的意识。
正如柏拉图所说的“洞穴寓言”,既然选择了漫漫读研路,回头路是不会有了。
我无法穿越时空,将四年前的我叫过来,好好教训一顿,跟他说,你别玩了!
是时候好好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了!
不能终日浑浑噩噩,饱食终日却没有危机观念了!
否则,你就会像我漫无目的,过得那么痛苦。
影片中的主人公经常做梦梦到十几岁、二十几岁的自己对话,常常因为观念不和,破口大骂以至于大打出手。
幽默滑稽之余,却也体现了不同人生阶段奋斗目标的差异。
时光不等人,岁月催人老,在调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谁也不理解谁。
所以,哪怕是我拥有超能力,借助月光宝盒回到尚读大一呆头呆脑的我说,喂,臭小子!
滚回去好好学习!
争取拿奖学金!
那个小子肯定怒目圆瞪、一脸不爽地说,走开吧!
大叔,你谁呀!
说点和本片有关的吧,那就是,我也很害怕成为像主人公这样的人,家里总有个恨铁不成钢的老爸给自己施压,每天早上起来打游戏吃饭要拌嘴,或者还有个对自己极其失望但孝顺听话懂事的女儿在用行动支持自己,还能有个看似一帆风顺老好人式的挚友吹吹牛牛聊聊理想,除了没事业和没女人,男主角其实真的是很幸福的,但是代价就是没人瞧得起你。
我不知道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但我继承他好的一面,希望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但又不希望自己无所作为,人生才刚刚开始,我要动真格的了!
在《我还没有全力以赴》里,男主角说,想到人生只有80岁的话,总会觉得伤感。
那么,假如人生有300岁的话,难道不会觉得人生马上变成玫瑰色的了吗?
一直觉得不能放松要做有用有意义的事情,从小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一起努力读书高考读大学然后找工作结婚生子,人生去了大半这样的生活,想到人生只有几十年难免偶尔会觉得时光飞逝呢。
所以,感觉心累的挤不出汁液的时候,就想像人生有300年吧,这样的人生,能够让我们好好停下来,而不是劳碌地奔走在路上,实际上却是在上课的时候打瞌睡,在寒暑假百无聊赖,在才只有二十出头的时候却已经被按部就班的生活变得疲惫不堪。
还是很羡慕能自由自在生活的人哪。
所以,现在多努力一点,在面对人生中的重大选择的时候,才有说“不”的权利吧。
点了“想看”应该在一年多前了。
我是被这片名如磁石般地吸引住了,可以想见我的内心如何渴望这一句话。
“不如让我们重新开始吧。
”就像《春光》里的何宝荣,不厌其烦地挂在嘴上的口头禅。
“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
”这句话,每一个一事无成的中年大叔,只怕每天都会在内心深处叫嚷,而不敢宣之于口公之于众。
这仿佛是一根救命稻草,只有紧紧抱在自己怀里,一旦拿出来见了阳光,立即就会化为乌有。
这就像有些参加高考的中学生,往往不希望父母大张其鼓地陪考。
这样自己就会有条退路,“他”惧怕把自己推上需要纵身一跃的悬崖。
“父母陪考都考不出来。
”这种残酷的结局是“他”最惧怕的。
太生动了,四十多岁的堤真一,每日一早起来就赖在游戏机边,连早饭都顾不上吃。
一边被老父喝骂:“早上起来不要打游戏!
”一边还以嘴炮。
离异后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不仅啃老,还不断向未成年的女儿借钱。
如此无赖的废材大叔,真是让身边的人欲哭无泪。
但我居然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他就是我的缩影。
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感同身受。
无论如何,恨不起来。
混在一帮小年轻中社交,名其曰相亲联谊,其实自惭形秽,慨叹时不我予。
被年轻的女子质疑,“没有稳定收入的男子,我是不会考虑的。
”菜越吃越冷,酒越喝越无趣。
一个人回家的路上,只有借打棒球发泄不快。
将漫画监督人、小鲜肉的店长、相亲的剩女一个个假想成痛击的目标……眼看着电视里,与自己同龄的漫画家功成名就,风光地接受采访,还矫情地叫嚷着体力不支,要求隐退,主持人百般挽留。
对比一下自己,连出道处女作都没办法发表,身边的家人们纷纷投来异样的目光,只有无声无息地把自己关住小黑屋,继续创作。
最有趣的一幕出现在梦境中。
具有象征意味的梦境中,“我”时常与“命运之神”互相埋怨,大打出手。
这一次居然又遇见了混吃等死上班族32岁的“我”,被“我”与“神”鄙视。
忽然又遇到玩着摇滚弹着吉它的22岁的我,多可笑,32岁与42岁的我一起鄙视,大打出手。
突然路过小流氓嬉皮士的17岁的我,满嘴跑火车,22岁的,32岁的,42岁的,加上神,一起鄙视之,一拥而上痛殴之。
笑出了眼泪。
满满的中年危机,何去何从,一地鸡毛。
当然,剧情走向时抑时扬,有起有伏。
总的趋势还是光明的。
临近结尾时,堤真一从梦中惊醒,慌乱地检察画稿,确认自己将作品完工后才入睡,松了一口气,一把拉开窗帘,阳光泄满室内,画面很美,留个念。
主角戏份充足,两个副线人物也各有各的天地。
身为白领的生濑胜久,吃喝不愁,但却整日庸庸碌碌,行尸走肉,在被好友们艳羡的同时,孤独地走在路上,看着橱窗里的自己问:“这样真的好吗?
”年轻的无业人士山田孝之,在高档会所里打工。
眼瞅着陪酒女与有钱人们打成一片,眼瞅着客人走后,她们将鲜花随地丢弃。
眼瞅着总管欺侮着好脾气的打杂,打杂的始终逆来顺受。
山田最终忍无可忍,强行出头……结尾皆大欢喜,政治正确,忽然有些浪漫主义倾向,令现实意义减弱,批判力下降。
个人以为在堤真一跌下台阶时剧情戛然而止更好,突出生活的残酷,命运的荒诞。
当然这是一厢情愿。
毕竟让观众走出影院时保持一个好心情,也是影片的功德吧。
1.我们为什么不能全力以赴去做事?
因为我们害怕失败,如果全力以赴去做却没获得预期结果就会自信心受损,盲目自信带给自己的骄傲和舒适总让人难以抵抗;因为我们缺乏真正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目标,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就会动力不足;因为我们后知后觉,认识不到好机会跟前,及时出手和全力以赴的巨大价值。
2.我们还有机会全力以赴去做事?
只要想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任何时候都不晚。
都是走出舒适区,相比朝九晚五上班族圈内自主地鼓足勇气做,离开原有环境圈子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全力以赴更容易。
3."躺平"意味着什么?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但每一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奔向大家。
有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是泥沙,可能慢慢地我们就会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
一旦我们沉淀下去了,也许我们不用为前进而努力了,但是我们却永远见不到阳光了。
不管我们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当时机没来的时候,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
当我们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我们的厚度给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我们就能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一个42岁的中年大叔,上有老下有小,每天浑浑噩噩生活,每天打游戏,持续性休息,间歇性努力。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一直说要画漫画,当漫画家,却总是以“我还没有全力以赴”作为借口,迟迟不行动,要知道他画画没有一丁点的基础的,完全是零。
但他偶尔会行动,画一部投稿,结局很明显,一次次被退稿,最后一次被退稿后他去按摩店找乐子,结果,“服务”的人居然是自己的女儿。
他惊呆了,指责女儿为什么要干这种行业!
女儿说是为了支持自己画画,一旦有事家中没钱就难了,女儿十分希望看到自己的漫画出版。
这一次,这位42岁的中年大叔没有说我还没有全力以赴,而是对天吼道,静雄,努力的画画好吗?
女儿对天吼道,好啊。
自这一刻起,这个42岁的中年大叔才真正的开始全力以赴。
人生没有300年,好好规划好自己的一生,不要留遗憾。
学会活在当下,未来就来了。
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就像主人公,40多岁又如何呢,努力去做就好了。
很多东西是要做的,不要不断给自己找借口。
梦想的路上,保持一颗童心,不要放弃。
这是我第一次写的影评,的确经常看电影,也的确经常看影评,但这电影是我真真正正的想用键盘打出我心中所想的一切。
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这句话是我们多少人曾经用来安慰自己的话语,我只是没尽力,我只是运气不好,我只是没有目标,然后这电影却像一面镜子一样让我们看清了自己。
片中的男主角是一个真正的mada,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他真的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他懒惰,他无能,他只会玩游戏,他自以为是。
甚至连我们观众都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
但偏偏就是这种自信,却不知不觉的改变了身边的人。
其实这电影在我看来是有三个主角的,一个是人到四十却去寻找梦想的男主,一个是不善交流与社会脱节的熊猫,还有一个是完全和社会接轨,甚至说不出缺点的老好人发小上班男。
这电影从他们三个的角度,看出了一个男人应该经历的人生,或者说是价值观的变化。
或许你们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身影,又或许你们能从三个人中都看到属于自己的点,不论是一开始经历的那份不知道自己路在何方,该往哪里走,又或者是找到了路决定不顾一切的去实现,到头来却发现其实家里人在帮你擦屁股。
甚至是,渴望做得更好,希望能尽善尽美,却事与愿违,这或许都是你们会经历过的。
这电影定义为喜剧,但是我看的心却十分难受,就像说的那样,真正的喜剧,会大笑之后细细品味却感受到一股心酸。
里面有三个点让我印象很深刻,一个是擦厕所的大伯,受尽嘲笑却依然能笑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男人。
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他能低的下头,像个莽夫一样大吼出来然后暴走嘲笑他的人,这是男人么?
或许是 但是结果他承担不了。
另一个点是上班男的妻子在咖啡厅说出要重婚的时候,上班男实在忍不住的那声怒吼,从脸上却看出了满是无奈,他希望做到最好,却也是最好让他失去了一切。
最后最后的一个就是泪点慢慢的男主和女儿河堤散步说出的那句话,我也久违的提一个作为父亲的要求吧,辞掉那份工作。
他作为一个父亲,并没有责骂,也并没有逃避问题,而是真切的说出了那个希望,希望自己的女儿不要在去那里上班,而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也一定在告诉自己是时候尽一个父亲的责任了。
电影的结尾,熊猫找到了工作,上班男找回了家庭,唯独男主角,最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结局。
而我却觉得这样是极好的,在最后男主角没有输给现实,也没有输给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依然在坚持着梦想,试问,连四十岁的中年mada 都依然在努力,我们又有什么借口和自己说我只是没有全力以赴呢?
冷萌的,太冷萌的……
久违的日影的感觉,,,
梦想还没有实现?我只是还没有全力以赴。
选材是很好的,不刻意渲染是很好的,另类励志是很好的...可,这不代表本片就不无聊了。日片一贯的慢热我能接受,但直接慢了9/10就恕不奉陪了,拖沓成这样靠一些并不好笑的低俗笑点就能支撑了?电影的节奏如果都是这样的话,那失眠者的福音不就不请自来了?明明主角是一个有梦想有毅力能感染人带动人的madao,为什么偏偏要演员这样去演绎呢?觉得很可惜,因为这实在是一个我很感兴趣的题材,但却未产生任何共鸣。
生动有趣
这样的废柴人生啊 说是笑笑就好 也太理想了。还有 开闭是被捧得多高 宅姐一分钟左右的戏 也能在配角那写得这么靠前。
少拍点这种无聊的片求求嘞
挺有意思,没必要讲什么大道理,随便的余生,随便看看,随便挺好。
就好像是自己偶尔用来安慰自己的话,中岛敦用美玉打磨来打比方。我也向往自由,也许有一天会像静雄那样,希望真的可以在某个时刻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怕天赋并不在此,哪怕做了十年也还是不行。“全力以赴”本不是生活常态,但我好喜欢女儿说的那句——因为不知道那会是什么样的,就想去做做看……好想要看到自己没成为的样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太不负责任了,这个设定太讨嫌了。最后不惜让自己的女儿去干保健行业养自己,自己去画画,父亲的责任感全无……我不理解,但我倍受震撼,自由谁都向往,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也是对的,可是牺牲家人不好吧。
人生啊...我只是不想认命而已....
桥本爱已残
悲观的部分代表了很多人的状态,乐观的部分却又过于乐观了呢。
满分满分真的满分
感情分+一颗星
不知道为什么,日本电影中的画面总是那么唯美、精致,色彩布景搭配的好,男主人公四十几岁高龄辞职当漫画家,在他狂热的自由主义影响下,他的好朋友宫田也辞职了开了间面包店,要给人幸福。尽管主人公静雄经历磨难,最后还是HE结局,令人欣慰。本片中把上班带来的影响归结为让人失去快乐,扭曲人性。
好碎。。
40岁的人生虽然重来不了,但40岁的梦想是还是可以重新来过的~
get 不到各种点
废柴大叔还是蛮有人格污染力的,虽然努力做得不要像日剧不过还不算太成功。比较喜欢担当编辑因为看了漫画而辞职的那个段子。另外父亲教训他的时候真是让我想到了李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