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我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开始看电影了,但是这部电影我不知道想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百度到的封面很像一部恐怖片,名字吧又有点尴尬,临终囧事 这种名字不都是用在喜剧片上的么。
出于好奇我百度了一下,这部片子是13年的,现在是16年马上11月份,可能有点尴尬。
中间相隔三年的时间,所以没看预告片是什么类型的。
不过大胆猜一下,百度到的封面带了一点恐怖片的味道,是为了让人产生好奇心么,当然这些都是我瞎猜的。
剧情前面没走心,到了后面影响挺深刻的。
豆瓣的评分这么低我想应该是因为看这个电影的都是抱着恐怖片的心态去看吧。
剧透 包贝尔最后能笑了,我想大多数人看到一半就能猜到的结局。
中间夹杂着很多泪点和笑点,这些就不剧透了,不然没看过的小伙伴可能看的时候会觉得无聊。
私以为,电影能给人代入感就是让看电影的人去猜。
但是人这个东西很奇怪,猜到之后就会说 你看吧,结局和我想的一模一样的。
我在想能不能换一个套路,包贝尔最后还是不会笑,但是他依然爱着生活。
毕竟不是所有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都是影片中的包贝尔,他们不会因为某些事情感动后病就突然的好了,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虽然梦想还是要有,但是还是要努力生活是不是
我不懂什么情节设置人物刻画什么蒙太奇手法,我就是个low B门外汉,看电影也是看个热闹看个乐呵,能让我觉得嗯这片子表达的东西有道理我就觉得还不赖。
这部片子,凭我个人感觉,我最多给4星,3星半差不多,别问我为什么,感觉。
但是看了很多人的短评,我一下子点了一个满星,不为别的,就想作对。
大家都热爱电影,都有自己不同的角度,当然褒贬不一,也可能会存在所谓的恨铁不成钢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之流。
但我这个low B门外汉觉得,一部电影,能触动你点什么,能让你看完以后会想一些东西,这就挺好,没必要整天批评批评批评,带脏话的骂片子怎么怎么烂怎么怎么让你不爽,有意思吗?
导演在成长、演员在成长,我们的电影也在成长,你可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但是,请你不要为了凸显点什么发泄点什么就否定了许多东西,跟我一样,一样LOW。
你LOW,我可以比你更LOW。
对于可能会来临的反喷,我接着。
片子三星半,作对三星半,鉴于只能五星,因此五星,以上。
当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尽管再不愿意,也会开始接触“死亡”,亲人的,朋友的,自己的,爱人的。
最后,一切的。
但所有人与死亡的距离还是遥远的,是隔空相望的,从来也不会有人像殡仪馆中的这群人——葬礼司仪、羽化员、入殓师……一样,离死亡如此之近,近到无时无刻都在与死亡对视。
所以我们以为,他们比我们更能理解死亡。
但事实是,当牛小波从山村的棺材铺走进都市里富丽堂皇的殡仪馆时,他和我们一样,对死亡的认识是空白的。
于是,镜头在充满恐怖氛围的殡仪馆中追随着他的背影,用一场场尴尬的玩笑,让观众和人物一起,了解死亡的真正“内幕”。
突然,就被吓了一跳。
无厘头的喜剧氛围在牛小波走进殡仪馆之后,迅速切换到惊悚与恐怖的环境中,在殡仪馆这个死亡的中转站里,仿佛隐藏着无数个等待择人而噬的厉鬼,脉脉温情随着镜头的冷色调让人竖起了汗毛,音乐也渐渐笼罩了惊恐,一闪而过的人影,嘎嘎作响的厕门,手与锤子,突然跳出的黑猫……埋身座椅里的自己,也像牛小波一样,几次都吓晕了过去。
吓尿了算谁的?
然而急转直下的风格转换并没有降低观看的兴趣度,看似荒诞的故事,在喜剧和惊悚中来回切换翻转,忽惊忽喜,偶尔还卖弄一下温情,面对死亡却没有死亡,爱情却在一次次缝补烧毁与悲戚中滋生。
戴着口罩的少女白玉洁成了牛小波的梦中情人,她身上有他母亲的影子,这是很多男人择偶的潜在条件。
失去笑的技能虽然会使人痛苦,但更可怕的还是失去笑的能力,前者是被雷击中神经受损,后者则是陷入绝望再无振奋之情,这是不会发笑的牛小波最无奈的事情,情绪的表达不能完整让他的爱情也步履维艰,白玉洁有自己的爱情线,牵在一个与观众素未谋面的人手中。
白玉洁也是在“那个人”死了之后,才明白自己的爱情吧,谁说离死亡过近就会懂得死亡,谁说见过越多死亡就会淡漠无情,就像滴血的心最怕受伤一样,正是见过太多,离的太近,才越是敬畏越是恐惧。
白玉洁得到爱情,而牛小波再次恢复笑的机能,惊悚又回归喜剧的温情,像人生的无数翻转。
影片的最后,詹瑞文饰演的舅舅,冯淬帆饰演的老王,文咏珊饰演的白玉洁,俱都各自找到人生的归宿,而牛小波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在母亲的墓前,他对着舅舅录下的视频,一点点找到死亡的内幕,那是关于爱的一种表达,是的,即使是生离死别,也有巨大强烈的爱在里面。
《临终囧事》无疑是一部惊悚喜剧电影,但是很明显,导演的野心并不仅限于吓唬观众和取悦观众,在惊悚与嬉笑之余,观众应该有所感动,学会成长。
关于喜剧,我想很多人光从演员阵容即可略见一二。
稍微熟悉香港喜剧电影的人就不会对冯淬帆感到陌生,在当年洪金宝执导的喜剧五福星系列里扮演的经典角色西牛皮,被传诵至今,“幽默祖师”的外号也足见业内对他特有幽默方式的肯定。
文隽称詹瑞文是“香港新一代的喜剧之王”,《买凶拍人》里的双枪雄,《春田花花同学会》里的临时讲师……尽管多数都是配角演员,但是他利用丰富的舞台剧演出优势,总能在光影的世界里奏出别样的幽默曲调。
包贝尔是近几年刚刚走进观众视线的新演员,但是其独有的包式独特幽默方式,都让这个并不靠长相吸引人的新人广结观众缘,在《决战刹马镇》《致青春》等多部电影中担任黄金配角之后,终于迎来了《临终囧事》中的男主角—牛小波,再次尝试擅长的屌丝逆袭,笑声里让人看到成长。
《致青春》里,表演的最真切最打动人的,笔者一直都觉得是包贝尔饰演的老张。
包贝尔有点像当年的黄渤或者王宝强,总是能精准的把握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像对阮莞的暗恋,从生到死;像为死者写人物传记,缅怀生死。
在《临终囧事》中,包贝尔再次饰演每天面对亲人死别的殡葬师,如果说为死者撰稿只是老张在《致青春》中的一剂药汤,只为调节情绪使用,那么《临终囧事》中的小波作为殡葬师则无疑使一道主菜。
因为这就是小波的一生,上天注定或者后天使然,小波都将要每天在跟那死人打交道中度日,而导演也正是通过小波跟死人打交道这件事情,传达了关于亲情、爱情、励志、成长的诸多情愫。
关于惊悚,既然男主角的工种是极少为人所知的殡葬师,而他工作的地方也理所当然为中国审查制度下无鬼的惊悚片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所以,从影片最开始的各种灵异事件到之后殡仪馆里的“神出鬼没”,尽管观众对于这种装神弄鬼的方式心知肚明,可是依旧享在其中。
也许观众明白导演的野心远不止此,或许观众了解片名中的“囧”字,最后悔理所当然的将影片引向happy ending!导演当然不止想逗人一乐再吓人一跳,而是在影片中传达了“爱”的主旨。
牛小波跟舅舅的亲情之爱,老王与亡妻的隽永之爱,女殡仪师与男友的爱情之爱,殡仪馆同事之间的友情之爱……当然,还有男主角从懵懂到成熟的爱自己之爱。
就像牛小波在影片的最后终于露出笑容一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坚信前途光明,要坚持努力直到守得云开见月明,亲情如是,爱情如是,世间万物皆如是。
这电影不错 有点经典的味道 那个老王 嗯 就是老王 大家都知道老王吧 老王呢 他演的很红啊 很红很红啊 红的眼睛都流着血泪 再一次流漏出老王的王霸之气 我不由想起了摩根·弗里曼http://baike.so.com/doc/2334230.html都是伟大的老头 嗯 他们都是好演员
過年前突然睇到<<臨終囧事>>有得放映, 離奇.新年就到, “大過年的”, 新精頭, 新年流流, 上一部叫臨終嘅, 貪好意頭咩....好鬼囧.....唔係要怪監制或老細, 但點解內地上映個陣爭唔到係影藝戲院同步上啊, 凈係放幾場都得掛? 幕後有人在囧途的制作人文雋監制, 葉偉民策劃, 資深港導錢江漢, 但在香港卻等到內地早落嗮畫了先有得上, 確是好悲哀…搞到嗰日2014年1月26號咁尷尬, 講殯儀館嘅, 應景得滯, 文生解畫為出DVD而放, 不敢期望多少少人看, 沒人肯出廣告費?? 誠意溫情小品嚟噶, 就住殯儀業講下人情世故啫, 何必慣性自我排斥, 驚死香港地無人看, 不肯俾多少少錢賣賣廣告......搵到詹瑞文先生, 馮淬帆老前輩, 靚女文詠珊小姐, 呢幾位係獅子山下加太平山頂點都有粉絲掛, 係文藝大報明報賣幾日廣告, 我真唔信無人去睇. 票房點都多過廣告費 (悲觀D咁講-樂觀嘅話多好多), 拍影藝老細心口, 請佢地分帳收少d, 放多幾場……宣傳可用驚嚇+搞笑包裝, 抓住呢兩樣嘢, 將馮老爺嘅惡相放大擺海報中間, 少少抄殭尸海報, 講乜盡量等D觀眾向類似殭尸上邊估, 佢地收得個喔, 馮生同錢生陳友生擺明同期紅噶.入到場先發覺係清新感人殯儀電影, 承接邱禮濤導演N年前拍嗰套陰陽路升棺發財, 小情小趣, 唔係”高大上”, 但唔算”矮窮銼”, 觀眾會明嘅, 唔會發爛渣.真有驚嚇同搞笑啊嘛, 一開場林子聰個段齊嗮.落嚟從包貝爾先生 (做過收5億嘅致青春入邊靚女觀音兵好友)做嘅男主身世, 過渡到利用佢初入行乜都唔知, 唔著跡與著跡之間加少少詭異成功地介紹唔少殯儀業通識, 驚艷地帶出絕世佳麗 (殯儀館見到自然有”絕世”呢個感覺).一單一單的葬禮好流暢, 劇情無散到, 將份溫情層層推進, 馮老爺夫妻情重, 詹生嘅病順暢咁帶觀者到情感嘅高潮, 埋定嘅”唔識笑”呢個伏筆迎刃而解, 情感得到升華釋放.中間穿插的驚嚇係生硬少少, 但符合一般對殯儀館嘅印象, 合理. 搞笑係馮老絕技, 收縮水經典傳頌至今, 前年扮”那些年”都笑死人啦, 由他主理幾得噶, 唔覺失敗.本土化類型嘅戲係港大收, 呢種唔夠本土變咗無膽係港上戲院, 但明係一堆港星拍噶嗎, 宣傳側重佢地得唔得.今次無奈, 希望下次咁上下嘅戲都請班大哥大佬爭到香港正式上啦!!!
电影《临终囧事》是一部和殡仪馆、死亡有关系的惊悚喜剧,由包贝尔、詹瑞文、文咏珊、莫小棋、景岗山和杨恭如等主演。
看这部电影时,总是不自然的想起了日本电影《入殓师》。
两部影片都和“死亡”有关系,都是在沉重的主题下讲述生与死、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及复杂情感的影片。
不同的是,《入殓师》让人们认识了解了这个特殊的职业,而《临终囧事》是通过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故事让外人置身于这个“身份”之中。
包贝尔演绎史上最特别殡仪师 作为80后新生代演员,包贝尔2010年就出演了电影《决战刹马镇》,在里面饰演“绿毛裤”,那时他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
其后的2011年,包贝尔很幸运的参演了电影《建党伟业》,并在里面饰演爱国学生“匡互生”。
而真正令人对他有映像的作品是2011年的《画壁》中的书童“后夏”和电视剧《宫锁珠帘》中的“苏培盛”,不俗的演技,为包贝尔之后的星途铺好了道路。
随着近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全国热映,包贝尔饰演的屌丝男张开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感动,虽然在片中饰演的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是包贝尔的精彩演出深入人心,引发共鸣。
这次在《临终囧事》中包贝尔的饰演的牛小波,精彩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他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表演。
牛小波(包贝尔饰)出生在一个棺材世家,小时候因一场荒诞陆离的事故,令他永远失去“笑容”。
不曾想长大后错阴差阳错的进了殡仪馆工作,每天面对生离死别,见证了人生百态。
包贝尔对于这种小人物的演绎信手拈来,完整的契合了片中人物的生活。
对于感情的演绎,把握的很完美,不浮夸,很真实。
比如和文咏珊饰演的女化妆师若即若离的感情脉络,把握的恰如其分。
殡仪馆上演千奇百态与悲欢离合 电影《临终囧事》是一部惊悚喜剧,但是惊悚的部分恐怖氛围十足,而喜剧的部分则是笑过后,却带有些许的心酸。
《临终囧事》选择了殡仪馆题材,电影通过黑色幽默、惊悚悬疑的包装,讲述一个温情感人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是“牛小波”小时候的奇异经历,因为在葬礼说“撞邪”事件,令天真无邪的少年牛小波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永远的失去了笑容。
这部分故事可以用“灵异”来形容,死不瞑目的老太太、怪异的撞邪失笑,令人无不感概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之后牛小波成年后,依旧不会笑,却阴差阳错的在殡仪馆工作,每天与死人打交道。
而周围的人和事都和这一沉重的主题有关系。
当殡仪师过程中,见证了亲人朋友之间的生离死别,尤其在这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平添几分恐怖气氛。
和《入殓师》不同,《临终囧事》更加“奇妙”,恐怖、无奈、悲情、感人和“笑”都融入其中。
影片和《桃姐》、《非诚勿扰2》、《海洋天堂》又不一样,同是和葬礼有关系,《临终囧事》却是通过旁观者的角度看人世间的生死离别和悲欢离合,真实平淡,却不失真情。
包贝尔、詹瑞文、冯淬帆、文咏珊、莫小棋、景岗山和杨恭如等老戏骨和新秀的奇妙组合,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比如詹瑞文和冯淬帆在影片中同样是殡仪馆工作人员,都有几分疯癫和神秘,完美的演绎,,塑造的人物生动感人。
影片可以说是惊悚片中最奇特的,喜剧片中最感人的。
在演员表中,见到冯淬帆、詹瑞文和包贝尔,感觉《临终囧事》会轻狂,果然这是一部神经大条们集会的故事。
被雷劈的包贝尔,后天的不会笑,在不走寻常路的詹瑞文舅舅的推手下,顺利进入殡葬馆上班,也算是承继了家族产业。
文隽打造的《临终囧事》,从开篇到结尾,都拿“人死如灯灭,然而看灯的人要继续守护”来打点他们的人生,雷劈后的包贝尔是上天开的玩笑,最终再通过电击来治好,也是编导的冷笑话。
通过医院、殡葬馆、棺材铺等轮回场所,来做恐怖喜剧电影,是香港电影人的传统,怪医、入殓师、僵尸与驱魔道长等等,都是理所当然的笑料提供者。
《临终囧事》的重点,放在殡葬馆从业人员的悲欢离合之上,很“自然的”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直面的其实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之后怎么办的人生。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中原华夏文化的核心,在乎礼仪,红白喜事是所有华夏人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
丧葬有着特定的程序,唯有合乎礼仪的葬礼,才能让生者的精神空间与逝者有着跨越时空的共鸣。
从皇家到民间,都需要让观者“悦”,也就是必要的、适当的宣泄。
生者感念的是逝者的精神,而葬仪的主持者,是沟通生死之间的世俗人士,詹瑞文教会包贝尔的是以中庸持正的态度来看待生死,只有自己把持住才能让生者余凄,却又不止于完全陷在哀思之中。
冯淬帆永不愿意生别,于是出现诡谲的思路,可惜我们都知道没有鬼,而他也不能成为不死人。
文隽、叶伟民等连续多部电影,讲述人生的“囧事”,也正是折射了我们这个浮躁时代难以安放的情绪,对于各种无常意外,需要三思而后行。
一场场“送别”是生离死别,入殓师文咏珊有着断裂的爱,在漫长的等待中终于等来再续前缘,这也让包贝尔的爱戛然而止。
毕竟,《临终囧事》并非洪金宝、林正英的僵尸闹剧,而是在内地电影审查制度下的“向死而生”的故事,无论过程怎样夸张、变形,也不可能真正出现鬼怪、灵异,所有的恐惧都有真实发生来支持,于是冯淬帆只能是痴恋亡妻的鳏夫、詹瑞文是即将死去的癌症病人、而文咏珊也是货真价实的美女而没有重口味的毁容戏码,其乐融融在特定场合进行着成长游戏。
詹瑞文以其特有的舞台范的夸饰风格,与包贝尔的配合,有一定的默契。
王朔在《非诚勿扰2》中让孙红雷举行了“生者的葬礼”,正是一代人对于历史舞台的眷恋。
《临终囧事》真正的囧事,也就是巨富景岗山主动搞的这一出,正是这出戏,让包贝尔更能理解生死的意义,也让詹瑞文不点名的死有了更多可回思的蕴藉。
生活不会欺骗你,更多时候是抱怨者的推辞。
《临终囧事》开篇在一个俗不可耐的鬼故事上做文章,林子聪客串的司机夜遇女鬼打车,目的地是殡仪馆,当他仓皇逃离,留下女鬼从窨井中缓缓爬出来,并冷不丁甩出一句冷令人喷饭的话,原来她并不是女鬼,不过是个一下车就掉进窨井中的倒霉蛋。
短短的片头为影片奠定调性,这显然是一部惊悚喜剧。
更倒霉的是包贝尔饰演的小波,这个打小遭遇“诅咒”,被雷劈过失去笑的能力的倒霉蛋,守着祖上棺材铺的落魄家业,与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直到临终还认为,儿子失去笑的功能,正是因为祖业丧气太重,并嘱咐儿子勿再吃死人饭。
这样的桥段,注定了男主角宿命式的囧境——对雷劈事件一直抱以愧疚而出走的舅舅突然出现,带来改变包贝尔命运的曙光,然而舅舅前脚将包贝尔从乡间的棺材铺解救出来,后脚就将他一把推进了城里的殡仪馆。
《临终囧事》编剧和监制由文隽担纲,总策划是导演叶伟民,这组《人在囧途》的老搭档出手比徐峥的《泰囧》晚,要不单凭一个“囧”字,完全也可以在《人在囧途》的品牌上做文章。
拿殡仪馆营造惊悚氛围是香港人的拿手戏,只是我们的意识形态既不能出现鬼,也不能出现僵尸,逼得《临终囧事》只能剑走偏锋,在喜剧元素和人情冷暖上做文章。
影片前半程有意将看客们往惊悚的陷坑里带。
开篇葬礼上的灵异事件,殡仪馆初夜的雷电与噩梦,半夜突然接到独自接收死人的任务,怪僻女化妆师欲言又止的敬告,楼道和卫生间的惊悸,眼睛李流血的老王等等,可谓惊悸连连,借菜鸟殡仪师小波的视角,吓得看客们一愣一愣的。
影片后半程开始转入对殡仪馆三位主角的人情冷暖的叙述。
美丽化妆师小白令小波情窦初开,但她有自己守候的爱情;古怪的老王迟迟不愿退休,因为冰柜里躺着他至死不离的老伴;舅舅一手策动了小波在殡仪馆种种的遭遇,原来他早知身患绝症,他要对外甥的前途负责,将自己的殡葬事业传承下去。
《临终囧事》前半段还挺吓人,可惜影片中程早早将惊悚的扣一一解除,使得《临终囧事》的类型走向模糊不清,显得前紧后松。
而且影片后程在一些桥段的运用上也不尽给力,比如老板伪装死人开追悼会试探身边人态度的桥段,与《非诚勿扰2》孙红雷追悼会段落类似,处理得不尽高明。
演员方面,有詹瑞文和冯淬帆两位实力派坐镇护法,《决战刹马镇》中的“股沟男”包贝尔首度挑梁饰演男一号,够屌丝,也够喜感,算是徐峥和黄渤之后大荧屏诞生的又一大倒霉蛋。
说来也巧,在《致青春》中,包贝尔饰演的老张毕业后在墓园里靠给死人写传记谋生,《临终囧事》中,包贝尔再度吃起了死人饭,这事说来也挺囧的。
【约稿请加QQ38379683 并注明“约稿+媒体名”;读者请加“老曾家”QQ群167743626】
这部以殡仪馆为背景,以殡仪师为主角的电影,一开始以为是惊悚片,继而以为是喜剧片,后来看着看着不禁潸然泪下,觉得这是一部亲情伦理片。
惊悚加黑色幽默加催泪,融多种电影元素为一体,让电影的层次变得丰富起来,体现了导演过人的才华,也是这部电影的亮点之一。
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这也未尝不是这部电影的失败之处。
看到这部电影,人们也容易想到另一部日本影片——08年上映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入殓师》。
继日本导演滝田洋二郎之后,中国导演再次将目光投注到殡仪师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因忌讳而避之不及的职业,其勇气实在可嘉。
导演钱江汉为香港著名惊悚片导演,因而这部电影不乏恐怖镜头(让人一度以为这是一部惊悚片),但这并并不是影片的中心,惊悚和黑色幽默只是电影的叙述手段,影片的主题其实是亲情。
过多地想要赚取观众欢笑和眼泪的欲望,阻碍了电影导演对殡仪题材的进一步挖掘。
比如对生死的思考,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中国导演的注意力分散,导致了同类题材中中国电影与日本电影之间的差距。
《临终囧事》的主人公是包贝尔饰演的乡村小伙子牛小波,小波进入殡葬行业是由于小时候发生的一场荒诞事故——一次被雷劈使他成了一个不能笑的人,没想到这也让他同时成为了从事殡葬工作的最佳人选。
主人公身上的“荒诞“元素使得影片具有了一种黑色幽默的底色,导演就是要在这种底色之上再涂以恐怖的暗色,以及温情的亮色。
影片的色彩变得驳杂丰富,而内涵并不因此丰厚。
影片以来自乡村小伙子牛小波的视角观照殡葬职业,他对生死的感悟最多也只是那句”人死了就是离开了,剩下的只是回忆和怀念”。
而《入殓师》的主人公小林大悟则是一个弦乐演奏师,他进入殡葬行业的原因也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他被招聘“旅行助理”的广告给误导了。
然而小林大悟内敛深沉的音乐家气质,没让他的入殓师经历有多少荒诞色彩,他是“误入歧途”而非像牛小波那样一路有舅舅暗暗引导,因而他的经历也没有发展成亲情故事。
似乎导演就是要以这样一双音乐家最轻柔细腻的手,去触摸死亡的温度,借助一颗最深沉敏感的心,去破解生与死的迷思。
影片最令人动容的是影片的最后,小林大悟给死者整理仪容、装殓入棺,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平静而虔诚,就像他演奏音乐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当他能够平静地面对死者之时,也就是他能够从容直面死亡的时候。
走向死亡的过程不再可怕,死亡,只是生命的一个序曲。
《入殓师》那种对死亡诗意的表达方式,使影片具有了人性终极关怀的高度。
也无怪乎香港和台湾会赋予这部影片如此诗意的片名——《礼仪师之奏鸣曲》《送行者——礼仪师的乐章》。
有那么点点感人,谈不上恐怖片,和海报也不搭边
刻意的营造我不喜欢
很好看
创作者为了打一个恐怖片的擦边球而失去了踏踏实实讲述一个好故事的机会。
开头引子跟正片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电影有温情,舅舅很好。
包贝尔有点意思啊
搞笑不成恐怖得略恶心的烂片
CCTV6播的。主角不好看,故事主线不清晰,想表达的太多搞得很乱。
还不错
国产片里算不错的啦。
影片最大的缺点就是创作者为了打一个恐怖片的擦边球而失去了踏踏实实讲述一个好故事的机会。主角在一家殡仪馆中看透生死,体验着世间的悲欢离合,冷冰冰的尸体,暖暖的人情味,看完之后有一种带着忧伤的温暖,要是日本导演来拍就好了。
殡仪馆上半年我去了三次,去的多了就知道这电影在讲什么故事了
虽然制造了些尴尬的笑点,但故事总体还是不错的,有点国产版“入验师”的感觉,第一次觉得包贝尔演的不那么讨厌。(为拉高点评分多加一星)
看不下去……
撇开伪恐怖片的外衣,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34;舅舅,乔布斯是谁啊?&#34; &#34;卖手机的!&#34;
有几个故事挺温情的,就是太多风格了,有点杂乱。
尚可。但是总觉得片子有点四不像。最后的那个场景有点打动人。
当温情喜剧来看还不错,为啥一定要搞点跟剧情毫无关系的恐怖噱头?没有鬼就拍不了殡仪馆的戏了吗?
开始很像恐怖片,后来渐入主题,非常温情,但是这样一个题材肯定没有什么市场啊。外甥都像舅舅的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