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

大雨,The Storm

主演:何梓骞,陈浩,杏林儿,良生,囧森瑟夫,一舟,李南,张运气,绿绮,零柒,幻听,香凝,王雲行,南新,山岸,砖砖,兔七,九玦,巽辰,崔凯,子凌,韩雨泽,盛典,南屿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4

《大雨》剧照

大雨 剧照 NO.1大雨 剧照 NO.2大雨 剧照 NO.3大雨 剧照 NO.4大雨 剧照 NO.5大雨 剧照 NO.6大雨 剧照 NO.13大雨 剧照 NO.14大雨 剧照 NO.15大雨 剧照 NO.16大雨 剧照 NO.17大雨 剧照 NO.18大雨 剧照 NO.19大雨 剧照 NO.20

《大雨》长篇影评

 1 ) 被羸弱的叙事拖累的可惜作品

6.8-7.2好可惜好可惜好可惜。

喜欢不思凡的作品就是因为他处处隐喻且黑暗的世界观,富有想象力的设定还有坚持的差异化美术风格。

当然《大雨》的优点依旧是这些,但也将他不会讲故事的缺点进一步的放大了。

戏鼓船上的隐蛟,官员和夜翎人三大势力相互交织的故事本就已经精彩且复杂。

官员们的贪婪打破平衡成了故事的因;戏鼓船上亡魂们成魔或解脱的分歧;夜翎人召回夜翎鸟企图吞噬全部终结世间;戏子和官女对父权的反抗;夜翎人集结势力进行复仇重塑世界…但除此以外不思凡还加上了馒头大谷子以及连带的几位父子/父女的对照亲情线甚至还有三叔和影之的友情线,使得一个电影被切割成了若干小块,人物个个塑造的单薄且片面,节奏一塌糊涂——该起来的高潮没起来,该煽情的地方也没沉下去,想表达的太多结果都没能表达好。

况且琐碎片段拖累主线进度以外也没做好铺垫情感的作用,绕来绕去还不如几句直说来的明白。

——————但你说讨厌吗...也实在是狠不下心,抛开前面的优点不谈,这次进一步震撼人心的美术、多线叙事的尝试、惊艳的音乐、各个势力的交织和高潮的长镜头等都能看出创作者的用心。

虽说叙事混乱但cv们的演技这会是真真立了大功,给情感的爆发起了很大的作用。

尤其是馒头...哪找来的小孩啊太会配了....——————啊啊啊...总之,好可惜的电影,多好的点子和主题啊。

但凡再多打磨一下呢...?

好可惜好可惜好可惜…

 2 ) 缺钱缺爱的匮乏感,把人变成怪物

今天去看了《大雨》,故事说简单也简单,主线是逃犯大谷子与弃婴馒头的彼此救赎,没有血缘的亲情羁绊很好入戏;不过,要说不简单,光是夜翎人、隐蛟、戏鼓船和黑龙军团这四股势力,彼此之间的恩怨纠葛,活脱脱都能再拍一个系列。

奇怪的是,明明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风动画电影,我在看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想起海德格尔的“异化”理论。

后来回家捋了一遍思路,从电影中发现不少具有深意的地方,不吐不快,随便聊几句。

海德格尔作为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异化”理论,不像以往的人本主义者那样用来批判资本主义(最著名的当属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而是从人的实际生存出发,阐述了人由“本己”状态向“非本己”状态的沦落。

简单来说,就是“人”是如何异化为“非人(怪物)”的。

要说起“非人”,导演不思凡可就不困了。

他的作品一直擅长用隐喻体现“人的异化”,比方说之前《大护法》中的花生人、假神仙和鬼蘑菇等等。

这次在《大雨》中也同样如此,比方说被隐蛟咬过的人,就会变成行尸走肉一样的蛟怪。

除此之外,电影分别从四个方面,巧妙应和了海德格尔的“异化”理论。

第一重:环境异化所谓“环境异化”,就是指我们跟自然的割裂。

《大雨》中有一段前情,说黑龙军为了得到珍贵的夜翎缎,消灭了夜翎人和夜翎鸟。

隐蛟失去了天敌夜翎鸟,泛滥成灾,到处寄生活人,变成蛟怪。

鉴于夜翎人和夜翎鸟在天空自由翱翔的潇洒身姿,再加上夜翎缎是用夜翎鸟的羽毛织成,这样的设定,还容易将他们视为自然环境的隐喻。

黑龙军就相当于部分人为了一己私欲,向大自然过度开采、破坏生态平衡,最后由全人类来承担环境恶化的苦果。

第二重:社交异化所谓“社交异化”,就是指我们与他人的隔绝。

《大雨》的两个主角,大谷子是逃犯,馒头是弃婴,都是社会的边缘人。

大谷子曾经是柳府的杂役,因为涉及仓库纵火案,沦为逃犯。

为了好好养育馒头,他做过苦力、搬运货物,然而工头早就识破他的身份,只想白白榨取他的劳动力,吞掉他的工钱。

因此,大谷子不得不带着馒头住在荒村里,以边缘人的身份住在蛮荒地,算得上双重的“社交异化”。

然而,对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两个被主流社会排挤的边缘人,产生了相依为命的深刻羁绊,体现人终究是向往打破社交隔绝,渴望亲密共处。

第三重:工作异化所谓“工作异化”,就是指我们与自己的工作产生了割裂。

在这一方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得更透彻,人与工作的关系,有个预设的前提,那就是人需要在工作中获得满足。

然而,这种需要被现代化的工作所否定。

正如现在的996、007打工人,在繁重而漫长的劳动中,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同时被剥夺了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工作异化”,“人”也就成了“非人”。

在《大雨》中,有两个典型的例子。

一个是黑龙军团的士兵,他们必须服从军阀柳大欢的命令,先是围攻戏鼓船的蛟怪,后来又因为上船找夜翎缎,死伤惨重。

另一个是残存的夜翎人,他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守护夜翎鸟和夜翎缎。

在遭到黑龙军围剿后,最后残存的夜翎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召唤夜翎神鸟阻止隐蛟王。

值得注意的是,黑龙士兵和夜翎人,至始至终都带着各自势力的面罩。

当他们出场的时候,千人一面,我们看不到他或者她的容貌,只看得到制服,只看得到他们所效忠的这一方势力,唯独看不到人。

这样的人设和构思,简直是“人被工作异化”的绝佳隐喻。

不过,正因为如此,电影中有两个反差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一处,是两个黑龙士兵见证了馒头和大谷子的父子深情,想起自己从小孤苦伶仃,抱头痛哭;另一处,是男夜翎人召唤夜翎神鸟牺牲时,女夜翎人满满的心痛和不舍。

这两个场景,都可以看做他们由于真情流露,打破工具人身份、回归人性,从“非人”变成“人”。

第四重:自我异化所谓“自我异化”,是指“我”与“真正的我”割裂了。

简而言之,就是在面临人生关键抉择的时候,没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被外界所左右,从而追悔莫及,人生也失去意义。

《大雨》中最典型的就是穆影之,明明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但终究屈服于父亲老船长的控制,至死都活在痛苦中。

当他听到挚友柳大乐的琴声醒来,可以视为心灵觉醒的隐喻。

与穆影之形成鲜明比照的,是馒头和大谷子,他们一直坚定不移地寻找对方,即便大谷子变成怪物,他们两人也不改初心。

这份初心,正是穆影之屈服于现实,不得不失去的那把琴。

正如在结尾的时候,柳大乐对他喊出的那一句:“影之,你的琴丢了!

”着实振聋发聩。

人生在世屈指算,难活三万六千天。

因此,千万不能掩埋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这个声音,才能帮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辨别对错,分清真伪,活得有价值。

有意思的是,同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萨特,提出过一个著名定义,那就是“异化源于匮乏”。

这一点,也暗合了《大雨》的情节线。

大谷子和馒头作为典型的底层人民,一直饥肠辘辘,苦于觅食。

在严重的匮乏感中,大谷子产生了执念,只要为馒头找到价值连城的夜翎缎,就能让他吃饱穿暖,再也不用跟着自己受苦。

即便后来变成怪物,大谷子也对此坚信不疑。

而另一个执着于夜翎缎的人,却是位高权重、锦衣玉食的黑龙军团首领柳大欢。

他为了讨母亲的欢心,带领士兵灭了夜翎人,抢到夜翎缎,却在一场大火中付之一炬,母亲一气之下病故。

此后,当他得知戏鼓船上还有夜翎缎,不惜一切手段也要再次抢到手。

和大谷子不同,柳大欢的匮乏感不是缺钱,而是缺爱。

由此可见,众生皆苦,无论阶级,都在各式各样的匮乏感中,被这个社会一步步异化为非人的怪物。

所幸,还有馒头踩着大谷子的影子不放,还有柳大乐背着亡友的琴、替他走遍万水千山,这就够了。

这部电影,看似讲了光怪陆离的“非人”,其实一帧一画里,都在描摹充满人情味的“人”。

 3 ) 解析《大雨》的深意与细节,世界如美梦般残酷

聊《大雨》,离不开《大护法》的世界观。

不过它们之间并没有情节上的联系,而是指《大雨》与《大护法》之间,存在着一种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的共融,这一部分的展现,我们可以用深度、现实或黑暗去形容,却远难用这些词概括。

只能说,这是国产动画中极少有其他作品做到过的。

从两部动画看,不思凡对“人”与“非人”,或者“人的异化”这类主题很感兴趣,《大护法》中,花生人长出成熟的标志鬼蘑菇被污名化为瘟疫,会被枪决,假神仙所代表的集权主义,扼杀着他们从“非人到人”的可能。

有了这样的前情,再来看《大雨》的故事,隐蛟附身让人成为行尸走肉,追逐权富者最终都面目模糊,麻木的状态可以“传染”,这其实是在说让“人”成为“非人”故事。

上层的作恶与强权,底层的困苦与无奈,是从《大护法》中继承而来的关注点,这种写出了各色阶层众生相的视野,比起以大护法的闯入者视角去揭秘的悬疑感,是种多了几分苍凉感的关怀。

我们可以从“美梦”、“世界”、“残酷”这三个词,去看《大雨》所想展示的这种生存逻辑,下面我会列出这三个关键词涉及到的细节和设定,并逐个分析,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关键词——美梦-底层的梦对于大谷子这样的逃犯来说,找到财宝就等同于给馒头带来好生活,现实根本不会这么简单。

这种天真到幼稚的想法,就是属于他们这种底层人的“美梦”。

片中的戏鼓船,主要以馒头的视角呈现,带着一种诡谲的华丽感。

戏鼓船的华丽和船下的山野景观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不是这个时代、这个穷困语境里会出现的空间。

比起船,它更像是,梦。

一场大谷子和馒头这种阶层的人,只能在梦里才能看到的场景。

戏鼓船的梦幻空间-戏鼓船其实戏鼓船是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演出空间,通常叫“船台”,意为在船上或水上设立的水上戏台,《史记》里“十八年,齐桓公与蔡女戏舟中,夫人荡舟”被认为是最早的舟船被用于娱乐的记载之一。

因为有出土的文物记载过船台演出、祭祀的场景,也有学说认为,我们如今常见的赛龙舟,也叫竞渡,最初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而是一种上古时代先民为了魇水怪、镇水患而举行的水上祭祀活动。

刚好在《大雨》的故事里,也有隐蛟王这样的水怪存在。

戏鼓船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片中戏鼓船的设定,它对于“美梦”的象征就更为强烈了,一方面,祭祀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样貌的期望,那是一种梦;而戏台上的演出,同样也是“大梦一场”的戏剧场景。

广西玉林出土的铜鼓纹,展示了船台祭祀活动-戏班伶人片中,戏鼓船上穆家班的成员们都已经被隐蛟附身,变成了怪物。

有一群“小戏伶”始终在唱着细思极恐的歌谣,处在醒不来的噩梦之中。

想要重振旗鼓的老船王,一直在用重生的“梦”诱惑他们。

但我们也都知道,对于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哪来的什么重生呢?

区别不过是,到底要做无意识的行尸走肉,还是要做有意识、助纣为虐的怪物罢了。

所以对于穆家班的戏伶们来说,重振戏班,也是一场繁华的噩梦,他们的唱段,“在自己的梦里做胆小鬼,在别人的梦里做大英雄”,其实就已经揭示了梦的虚妄。

关键词——世界-角色的名字“世界”的现实与美梦完全不同。

从角色们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这部分现实。

大谷子和馒头一路上都在找吃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他们却一个叫“谷子”一个叫“馒头”,都是食物的名字,一方面可以说是反讽,一方面,这也可以说是,大谷子在起名时,就对这个小孩寄予了美好的愿望——仅仅只是吃饱而已。

与此同时,他们遇到的浪人柳大乐、女监军柳子彦和她的父亲,是可以执掌军团的权贵阶层。

他们的姓“柳”其实就已经带有文侠气质,与食物的名字拉开了差距。

比起大谷子和馒头的赤脚短衫,他们身骑白马,肩套皮草,高靴华冠,虽然在同一个地方相遇,但显然社会地位更高。

这种阶级差异,上层权贵可以轻易决定底层命运的悬殊感,也是《大雨》想要展现的世界的现实。

馒头一开始是不懂这些的,在大谷子用谎言编造的美梦里,他会以为追踪的官兵是在保护他们,而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在跟大谷子分开后,他才会慢慢明白。

柳家人与平民的差异关键词——残酷-雨与伞故事的设定里,惊蛰这天大雨落下后,戏鼓船背后的邪恶力量会爆发。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名叫《大雨》的故事里,直到大雨落下后,也不算有真正的“伞”出现,“伞”在片中,是以怪物的形态出现的。

它不遮挡雨,不保护大雨中的人们,反而是种污染性、吞噬性、传染性的存在。

在这里,我们需要从“伞”的意义,去倒推“雨”的意义。

大谷子被“伞”吞噬伞这个字在汉语里出现的比较晚,更早的时候以“盖”出现,《古今注·舆服》里称之为“华盖,黄帝所作也。

”在古代,用伞有规制,更涉及到官仪,普通人不能打,只能用斗笠蓑衣,就像《孔子家语·致思》里就写过“孔子将行,雨,无盖”。

在官家规仪里,伞甚至还有皇权的象征,代表荫庇天下。

隐蛟在故事中可以化身为伞,束缚住人的眼睛、手部和上身,把他们变成行尸走肉,这个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它所代表的怪物,背后是隐蛟王,象征着力量、欲望和权力,它只为向自己臣服的人“打伞”,那是屈服于权贵、相信权贵力量,或试图接近权贵的普通人,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吞噬他们,让他们从“人”变为“非人”。

说到这里,你们也就明白了,大雨在这里,其实成为了一种“平等”的象征。

它更接近于南怀瑾对庄子哲学中“大仁不仁”的解读,“天地没有仁与不仁的观念,包容万象一切……下雨也一样,好地方也下,坏地方也下。

”大雨,是让众生平等的存在,但它同时也洗去了掩饰,让我们看到了不平等、不公道的现象正广存于世间,这种原本会均匀地淋湿人们的物候,因为“伞”的出现,浇出的,是这个世界的倾斜与薄厚。

被附身的伞状人-“人”与“非人”就像前面说到过的,不思凡很擅长借动画来隐喻“人的异化”,类似《大护法》中的花生人、鬼蘑菇、假神仙,《大雨》中同样有带有强烈社会寓言的设定。

首先是可以“人传人”,也可以通过病原体传播的隐蛟,被附身/传染/中毒的人最终会失去自我意识,变成行尸走肉,成为怪物,并最终死去。

染病的人成为“非人”,这部分的暗示意味,是大家都心有余悸的过去。

然后则是那些龙耳军团的官兵,他们始终以蒙面的情况出现,看不见面容,也就意味着他们并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都拥有相同面目的“工具”。

戴面具、没有脸的官兵女监军、她的父亲军头,是官兵中为数不多露出面貌的人,这也意味着只有掌权者才有资格成为具体的人,但再往深想一步,他们真的能被称为人吗?

军头虽然没被隐蛟附身,但眼中只有利益的他,和被隐蛟控制的麻木躯体其实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他同样也是“非人”。

馒头第一次上船的时候,小娄称他们这些上船的人为“肥料”,且“每个人都是戏鼓船的肥料”其实就是在说,在系统性的问题下,无论权位高低,人人都是系统性和社会机器的“肥料”。

这,便是美梦醒来后,世界的残酷面。

从这个维度上来看,馒头和大谷子父子线的温情虽然贯穿了整部影片,但它的底色,其实是与《大护法》一样残酷和黑暗的寓言。

散播隐蛟的行尸走肉不过我想,除了那个隐蛟化成的,遮蔽了人们耳目的、吞噬人们自由与自我的伞之外,在大雨之下,应该还存在另一种“伞”,那就是大谷子和馒头之间的关系。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不仅仅是戏鼓船、戏班演的戏、重生的幻影代表着梦,而是就连整个故事,都是大谷子说给馒头的梦呢?

大谷子不想让馒头看到这个世界的残酷,有这样一个故事,馒头或许就能接受,自己这个逃犯的去世,是一场诗意的冒险;而那声爸爸,也终于可以听得理所应当了。

馒头想要用踩影子的游戏去留住父亲,就像外形设计参照了酒瓶的游侠柳大乐,最终留下了那把属于戏班少主穆影之的琴。

这些被留下,被看重,被相信的琴声和童稚,比起那些官兵的枪炮,是真正的、具体的“人”,也是我们所能拥有的,在长梦醒来之后,与这个残酷世界对抗的最大勇气。

 4 ) 《大雨》给我的亿点点感受

本人普通观影观众一枚,导演的世界观架构固然很牛,但同样也被大谷子和馒头的亲情戳到了。

不知道是不是逐渐在被影视作品洗脑,看到父子俩隐居在偏僻的村落,大谷子有口难言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他绝对不简单!

说不定就是什么神秘人甚至最后会以身奉献做出一番大事业。

但剧情的进展一次次反转,一次次打脸,大谷子和馒头让我见到了乱世中相依为命的小人物之间比血缘更牢靠的陪伴,以及为了彼此拯救奋不顾身的决心。

一句“我踩到你的影子就不能走了”让我泪流满面。

有谷子才有馒头,大谷子和馒头的际遇更像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平凡普通的一生或许没有那么多的波澜壮阔,但我们终其一生都活在中国式传统父母那“不善言辞”的爱里。

故事好哭中带着满满的治愈,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

 5 ) 最后发现一个秘密

难以相信这个是大护法一个导演编剧的作品,太烂了。

首先连故事都讲不明白,就好像这是某个电影的下篇,花了大量篇幅演绎一个小孩,但是他对故事的推动没有半毛钱关系,故事有关系的人物却是什么没讲,小孩在没事就哭唧唧,你根本没有共情的基础只会觉得好闹心想快进还一直哭。

最后发现除了两个夜翎人以外全部人物去掉对故事结果没有影响,两个夜翎人干掉老船长完,那这个故事中的大家都是为了赚演出费吗

 6 ) 大雨还在下,不思凡却负了大护法

对于导演不思凡的前作《大护法》虽然存在诸多争议、褒贬不一,但是观众的共识是它绝对是国漫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十分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先锋作品。

当时《大护法》公开分级PG—13,时年未满13岁的我浑水摸鱼进影院,实属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由于公开明确分级的院线电影极少,当时影院的工作人员也十分好奇此片作为一部动画片究竟有什么出格之处,散场时我发现四五名工作人员都悄悄聚集在散场通道当隐形的观众,看到我这个漏网之鱼从厅内孤零零地出来都纷纷问我“害怕吗?

”。

近些年我和人分享这次经历,都会有感叹“当年还未满13,那你还挺年轻的。

”23年我又和人分享起这件事,同样有人感叹年轻,但是紧接着就有人道“也不小了,都零零后了。

”苦等《大护法2》的这些年里我已经不知不觉被时间踢出了“年轻”之列,而让人更加失落和遗憾的是,不思凡的7年磨一剑《大雨》却像是退了形、返了祖一样,相较于前作完完全全地倒退和失败了。

本片最大的失败之处毫无疑问是其灾难级别的叙事策略和不知所云的故事内核,本片最终的呈现效果在这两方面几乎是半成品,很难让人相信这种完成度的作品可以堂而皇之地立项并公映。

不过想要究其原因似乎也很简单,《大护法》其实就存在谜语人叙事,将设定和剧作的空白用“隐喻”、“深刻”等概念搪塞了过去,只不过《大护法》有其相对明确的主线表故事,以及在国漫赛道极具开创性的暴力美学辅助了其的可看性。

然而观众关于《大护法》因为各种因素隐去的那一部分故事与设定的讨论经年不休,再加上近些年来的同行衬托,它讳莫如深的叙事风格似乎反而成了人们热衷于它的原因,因此不思凡也将《大护法》的成功归因为了“不好好说话”,也成了造就《大雨》剧作风格的核心因素。

《大雨》和《大护法》在剧作的核心架构上就是极其相似的,都是三方神秘势力的斗争中卷入了两位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一无所知的普通人,最终三方的角力在顷刻间爆发,主角的命运也随之被改写。

而且两部作品中着重刻画的矛盾都是官与商之间跨越世代的新仇旧恨,都夹杂了一派失语的、神秘的原始土著部族在两者的矛盾之中,主线故事展开也都以寻人为麦格芬,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成因也都是关于某件可以对当下局势产生巨大影响的宝物的归属权。

在美学外观上不思凡同样是手握《大护法》的成功果实后一比一照搬进了《大雨》,两部电影中的无人荒村设计简直如出一辙,严重怀疑直接大量挪用了旧素材;花生人换色重涂成了戏鼓船上的戏班成员;3K党造型的杀手被批量生产成了被隐蛟附体的傀儡;花生人蒙面侠客的角色被拆分成了女监军和二叔两个角色;故事发端的通缉令和寻人启事也是相当显学的“致敬”。

这种照搬前作一切要素的创作方式我很难将其真正定义为“创作”吗,“创”的部分显然是不存在,对观众来说倒是真实的被“创”到了,整部作品也变得更“作”了。

《大护法》中大护法要完成朝廷使命将太子带回虽然是主线故事,但是其实只是一个带领观众进入奇幻世界的楔子,就像《瑞克和莫蒂》最初爷孙两人在剧作中起到的向导作用一样,叙事和奇观的重心仍然放在刻画这片神秘的荒村。

《大雨》将馒头寻找大谷子并为其治病的线索提到了最首要的叙事优先级,但是这条线索其实和三方角力的伏线完全不搭嘎,两角色从人物关系的角度就与其它角色零关联,行动目标更是南辕北辙,主创还妄图将两者混搭交织,主线服务基本盘观众投喂煽情催泪戏码,副线服务喜欢《大护法》的设定与美学的观众,但既要又要总是要崩坏的。

更别提其实两条线索在不思凡错误地归因《大护法》的成功之源后都被写成了四不像和乏味的谜语。

主线故事由于缺乏对馒头和大谷子更具象的人物前史的描述,以及对两人人设的丰富,使得观众对两主角的认知仅仅停留在他们是一对爱着彼此的半路父子,仅仅靠这一信息想要成为推动全片情节发展的情绪驱动力显然是不足的,结局撕心裂肺的煽情戏码也完全顶不上去。

《大护法》中令人焕然一新的冷峻与肃穆气质更是荡然无存,不思凡狠狠地扒下了自己孔乙己的长衫,坦然地向观众展示自己这次是真的在裸泳。

副线故事在基本框架毫无创新的基础上,细节与设定相比于《大护法》更加语焉不详,所有角色几乎都缺少对其俗世身份的详细交代,对其行动动机与目标的解释,以及对其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的刻画。

还没等观众大致摸清上一位角色和上一个情节点的目的与作用时,下一个坑已经开挖了。

最终呈现出了和观看诺兰电影出现的“信息休克”问题相反的观感,本片似乎成了一部情节看似错综复杂,但实际上毫无信息量和内容的空洞马戏,恰如片中的戏鼓船一般,看起来庄严肃穆、深不可测,其实去内里探得一番究竟后,被其的空洞无物着实震慑到了。

最可怕的是在《大护法》中虽然对于几方势力的更多信息也没有进一步展开交代,但是仅从谜面上来看,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不思凡在表面呈现的内容背后有更庞大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想要传递给观众,这种想要传递创作野心的摩拳擦掌之势是溢出屏幕的。

但《大雨》毫无逻辑的人物动线,混乱不堪的碎片化叙事,毫无意义的繁杂剪辑方式,以及重复无趣又爱说谜语的众角色,让人觉得或许连不思凡本人对于真正的谜底都是毫无思考的,如果把他拉到台面上让他用人话复述一遍这个故事,他极有可能是不能的。

其它动画主创吸大了之后做美术设计,不思凡吸大了之后写剧本,实属令人啧啧称奇。

当然必须肯定的本片唯一的优点是关于声优的选择是十分清新脱俗的,尤其是馒头的声优应该是选择了一名适龄的儿童为其配音,相较于大部分行货国漫用那些美其名曰专业声优,实则除了播音腔和尬装嫩以外根本毫无技巧的声音表演,本片无论是选择思路,还是最终的呈现效果绝对是超越时代当下的普遍思维认知的。

小男孩的声音表演十分具有现实感和临场感,生活化表现力极佳,情绪的传递相当准确,为相当俗套和无趣的主线故事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本片的失败最令我感到失落的是,国漫的进程可能又要被打回到“哪吒、悟空”两法宝的境地中去。

《妙先生》和《大雨》的双扑带给《大护法》艰难开辟的这条先锋赛道的破坏力不亚于《上海堡垒》和艺画《三体》之于中国科幻。

李安对吴慷仁随口说的“不要boring”成为了2023年的年末金句,《大护法》毫无疑问是猛吹国漫崛起的这些年里国漫作品最不boring的一部,而7年后他却死于原作者boring的创作思维和心态。

 7 ) 总有倾盆大雨,也有雨过天晴

从《大护法》开始一直关注不思凡的作品,前一阵儿在院线看另一部电影时,出现了《大雨》的夹片广告,很期待,是不思凡以导演身份时隔六年多的新作,可以明显看出风格上的延续。

终于,《大雨》在2024年的开年上映了,这部作品还是熟悉的国产水墨风,特别是在人物的设置上也是继续保持了过往的怪诞风格,戴着奇怪帽子的馒头、不露脸的黑龙军、样貌和声音都与戏角融为一体的戏伶们等等。

整部电影在视效呈现上尽显《大护法》的影子,保持了一贯的暗黑色彩,可是故事的内核却与前作有着很大的差异。

正如不思凡自己所言,《大护法》更偏向于宏观的上帝视角,而《大雨》回归到了最纯粹的直观视角——馒头的不夹杂任何杂质的视角。

馒头,一个被人遗弃的小男孩,跟随一个不允许他叫爸爸的养父大谷子,回到了大谷子的家乡,传说中的大龙湾,这里曾经也是夜翎鸟的家乡,它们以隐蛟为食,一种通过吸食人类欲念并吞噬人类的蛟怪。

因为夜翎鸟的存在,才得以维系自然的平衡,却不想被来寻找夜翎缎的黑龙军差点赶尽杀绝,结果无限蔓延的隐蛟最终吞噬了戏鼓船,并准备在大雨之夜,通过重生的老班主唤醒隐蛟王。

这段设定其实与早前不思凡以编剧身份参与制作的《妙先生》有异曲同工之秒,在《妙先生》里有这样一段循环:“显贵之人热爱冰纨玉,底层之人为之打捞,以此谋生,皆染寒症之苦,不得不用火蝉蜕驱寒,以彼岸花孢子为食的火蝉日渐稀少,使得彼岸花逐渐蔓延,蔓延的彼岸花寄生在残存的好人身上,产生恶的欲念,并吞噬人类”。

整个故事不断上演着一种宿命的轮回。

轮回的命题,或许是不思凡作品里的根本基调,而《大雨》更是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交互与命运纠缠,再一次把故事推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终极隐喻之中,就像《大雨》的故事好像一个暗黑童话,但其实处处都影射着现实,所有人物在被架空的世界,被赋予不同的身份,你都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现实的影子。

比如背负着逃犯之名的大谷子一心想要去戏鼓船上为馒头找到夜翎缎;以孝道之名寻找夜翎锻的黑龙军首领柳大欢滥用权力草菅人命;自以为有正义之心的柳大欢女儿柳子彦不顾真相硬生生拆散大谷子父子俩;以生命献祭召唤神鸟的夜翎人想消灭的不只是隐蛟,还有充满贪欲的人类;被穆戏班少主身份紧紧桎梏的穆影之却在戏鼓船被隐蛟吞噬后依然保有自我意识……

所有的人物都因为欲望与身份的原因,陷入到了矛盾之中,被牵扯进巨大的漩涡里,惟有馒头始终纯粹且简单地只想找回大谷子,显然,馒头是不思凡为他所营造的暗黑世界投射下的一缕阳光。

虽然在《大雨》中人物众多,故事纷纷扰扰,但是最终还是回到了馒头与大谷子这对父子情上。

大谷子一心想要为馒头找到夜翎缎,而馒头只想大谷子能够一直陪伴着他,即使过风餐露宿一样的生活,也满是充实与快乐。

馒头代表了一种我们希冀回归的纯粹和美好,就像想要重生的老班主在即将毁灭前的表达,我们曾经何尝不是一个与馒头一样的简单孩童,却曾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被裹挟进复杂的成人世界,并开始生出欲望的花朵,进而把这个世界搅得更为混沌。

而馒头就像一种希望,照亮了大谷子,也将苍穹撕开了一道裂缝,让一场瓢泼大雨来洗涤这个世界,它具有毁灭性,所以充满阵痛,就像结局时想要留住大谷子的馒头,被黑雾灼伤却依然不肯放手,抵抗黑暗的是一种全盘托付的纯粹情感,而我们可能再也回不到那种纯粹,但是依然会热泪盈眶,期待一个美好的结局,美好的结局往往是对现实中不美好的真相的一种逃避,《大雨》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直面毁灭性,但又抱有希望,所以在开放性的定格里,让观影者可以自己画上结局,这显然是一种既不违背不思凡世界观,又能在其中找到平衡的处理手法。

如果说《大护法》是一种对世界认知的表达,那么《大雨》或许是认知之后,在时间长河洗涤之下的态度,我们总是要经历从纯粹到复杂,再找寻到柔软的过程。

就像《大雨》终归还是借由了复杂的群像来填充厚度,却在最后,回归到最原始的表达,这世界无法规避黑暗,但总也有阳光,就像黑夜与白昼的交替,在这瞬息万变的世间,总有倾盆大雨,也有雨过天晴。

 8 ) 愿你此生有朋友 帮你避雷大雨

我真的很难提起大雨和大护法是同一个导演,这并非因为两者水平差距天壤之别,而是大雨已经无聊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作为电影的质量几乎已经不需要提及了。

夜翎鸟和隐蛟的捕食生态关系远不如妙先生里的“冰纨玉、火蝉、彼岸花”,黑龙军索求夜翎缎也变成了单纯的贪财背景板,妙先生里随口提到“穷人采玉导致水域苦寒赚来的钱又要花去买火蝉蝉蜕治采玉得来的病”在表现阶级矛盾上轻松地秒了大雨。

四线并进四线没活儿。

黑龙军看似象征权贵,实则无头苍蝇炮灰,既不激化矛盾推动剧情,又毫无表现力,如同小区保安队。

夜翎人戏份夹缝生存,看似签暗线引决战,实则少智无谋,全场逛街,只好庆幸所有人都一样不带脑子。

戏鼓船则是揭开底裤狠狠裸泳,文艺阶层象征不明白,剧情上缩龟壳硬等,如此重要反复强调的复活,毫无条件,毫不回收“自己的梦自己的戏”之泪伏笔,复活之后还是个不好看的大螃蟹。

都已经如此鸡零狗碎了,还要塞一个父子关系,塞一个个人理想,塞一个挚友情谊。

关系不延伸不发展,单纯的放在那里根本没有意义。

以及最最摆烂的主角线我真的很想让导演亮出剧本的word文档的查看界面,搜一下大谷子这三个字究竟重复了多少遍。

小孩子是有童真,是很执着,但是不是一个没有脑子的复读机,对怪物没反应,对官兵没反应,对夜翎系没反应,永远都有一个“大谷子”置顶在他声带的任务管理器首行。

这对主角的人物关系就像一条已经拧干了的毛巾还要硬拧一样,只剩下满手的勒痕和松开后的变形。

整个剧本,没有行动,没有动机,只有一个导演强加的信念:等到晚上打大决战。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戏就是水词排列组合,毫无火花。

设定好像一箩筐,最后端出来啥也不是。

在讲完所有这些无聊以后,终于可以提到电影想表达的东西了:中年落魄男被小孩治愈救赎接受自己。

尽管已经看过无数次这个组合了,但我还是会假装没看过一样的骂:他甚至连险都不冒他在被救赎什么东西,纯小孩扶贫来的是吧。

很不负责任的猜测一下,这类男主角很大程度上都是导演内心自我的投射,期待本就是破产版方仲永的自己在泯然众人之后依然能获得父权社会下的被认同——“爹”。

真是糟蹋动画师和配音演员。

 9 )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谢谢《大雨》贡献给我近五年来最差的观影体验。

这场灾难级观影从欣赏完美轮美奂的开篇美术没多久,我便开始如坐针毡。

开场30分钟,已经有6个角色贡献了哭戏,哭这么极端的情绪几乎用平铺的方式全片滥用,高潮时刻男主馒头甚至两分钟内连哭三场?!

情绪线没有起伏,全片的情绪基本都被拉到了A级强度,再高能的桥段也被拉平了,纯粹沦为情绪宣泄而不是在叙事。

同样的还有台词,平铺,没有留白,甚至单人角色的场景也要靠自言自语填满声场,而且文本内容我简直无法称为剧本,诗意的美术呈现却搭配了毫无文学性的甚至缺乏表意能力的台词,不是干巴巴念设定就是口语化情绪输出,毫无营养,连戏班的戏词都不愿意打磨,难以相信在这样的作品中直接放弃掉文学部分。

而这种文本使人物塑造也出了问题,角色大都成为了一种情绪集合,是符号而不是立体的人,基本上只有单一而情绪化的目的,没有体验、思考、转变等更深层的刻画,大量拙劣的重复性文本让他们呈现出聒噪轻浮的状态,甚至在作为符号的工具性上也不足为用,你会发现删掉几个人也不影响故事的呈现状态。

叙事节奏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导演根本不愿刻画细节,连吃饭都只能出现在台词中而不给一点闲笔,导致文戏与铺垫桥段非常枯燥羸弱,但情节安排上却极力缩减冲突点和武戏时长,揭开反派身份以及最终的“大战”都是戛然而止,让你在文戏中煎熬,武戏中懵逼。

此外突兀的闪回,叙事线的分裂也让观众的体验完全割裂,无法入戏。

最终,动机、人物弧、爆发点一一坍塌,整个剧作成为灾难。

除了剧作之外,音乐也出现了向久石让借鉴的嫌疑,我听到至少三处乐段出现了两部宫崎骏电影原声的听感。

全片除了美术部分,其他任何我都夸不出口。

与《大雨》相似,《深海》也是在剧作上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只是《大雨》继承了这些缺点后还放大了十倍。

看到这些我期待已久的本该成为杰作的电影一个个暴毙,我只有心痛。

只希望中国动画导演能懂得借力和用人,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大包大揽,最终只能产出超级庸品。

别让自负毁掉艺术。

 10 ) 《大雨》:心中有爱,就抵得住大雨么?

“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电影《大雨》终场之时,这句话伴着很“硬”的煽情场面一同出现,进一步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

相同的手法让我想到了2023年春节时上映的《深海》,但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感觉却远没有《深海》强烈,因为这部《大雨》让我产生最多的情感,是“迷惑”。

01小孩主角、寻亲、恐怖的生物、神秘的大船、身份成谜却神通广大的配角、悲情分离的结局....《大雨》在诸多关键要素上与《深海》有着相似之处,然而在叙事方面却比《深海》差出了许多。

电影开场十几分钟之内,就急匆匆的出现了平民、权贵、官军、夜翎人、戏鼓船五方势力,每一方之间都互有爱恨纠葛,期间还穿插着出现了许多神秘生物和神秘符号。

整个剧情一直在急匆匆地向下推进,许多东西到最后也没有给出答案,甚至连个提示都没有,一切都只能靠我们观众自己猜。

我认为这部电影在叙事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影片前面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大谷子与馒头“父子情深”而展开,却处处都在烘托即将到来的“大雨”的恐怖,仿佛将会是一场毁灭世界的对决;而到了影片接近尾声,大雨终于落下,决战发生之时,却又生拉硬拽的把观众的情感聚焦于大谷子与馒头的父子情感,所谓的千年决战就以神鸟叫唤几声把老船长从船上薅出来而敷衍了事。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讲故事方式,着实是白瞎了这部电影精美的画面和配乐。

另外,全片中平均每分钟都会出现一声“大谷子”,堪比最近大热的《繁花》前三集里“宝总”的出现密度,听的人脑瓜子嗡嗡的。

02不过,虽然这部《大雨》问题很多,但片中有些地方还是有点意思的,比如片中出现的三对“父子”关系。

第一对”父子“,是大谷子与馒头。

细心的朋友应该能注意到,这部电影中凡是有点分量的角色都是有名有姓的,唯独这对主角父子没个正经名字,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底层,他们不配有姓名。

在官家眼里,他们是“那小孩”、“那小偷”,在戏鼓船势力眼里,他们是肥料。

大谷子和馒头作为最底层的人,他们的存在在任何掌握力量一方的眼里都毫无意义,如同千百年来史书中记载的“岁大饥,民相食“里的”民“一样,他们只有一个代号,没有名字,没有表情,也没必要被记住。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对父子,甚至是明知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

大谷子倾尽一切想给馒头更好的生活,即使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馒头为了救治大谷子也是不顾一切,即使是恶魔遍地的戏鼓船他也要硬着头皮闯上去。

可以说,这对最没有”人样“的父子,却是诸多人物中,最有”人味儿“的。

03第二对”父子“,确切点说是父女。

就是象征着权贵阶层的柳大欢与柳子彦。

柳大欢是那种典型的权贵阶层面孔,视底层为草芥,做事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在利益诱惑面前什么都无所谓,底线只不过是用来出卖的价码。

而以女侠形象出现的柳子彦则像是有点圣母心的”官二代“、”富二代“们,她渴望与利欲熏心的父亲不同,却根本就无法也不想摆脱父亲带来的荫庇,到头来,一切也只能听父命而行,仅有的反抗,也不过是救下一个乱入的小孩,在她看来,这已经是一个”善莫大焉“的行为了。

但其实,柳子彦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圣母心泛滥和逆反性的任性,她的行为只是想对她那面目丑陋的父亲做出一点点反抗,你不让我管闲事我偏要管,你不让我救穷人我偏要救,可从她对待大谷子的态度上便能看出,她对底层人其实也是非常不屑的,如果她遇见的馒头不是一个小孩,而是跟大谷子一个年龄的流浪者,我想她多半不会去管他的死活。

柳大欢与柳子彦比起大谷子和馒头来说,父女关系就要冷冰冰的多,双方主打一个”互不干涉“,在物质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在进行任何情感交流,不过虽然如此,但如果家族利益受到威胁,柳子彦依旧会不问正确与否去维护自己父亲的。

他们与其说是父女,更像是利益伙伴。

04最后一对父子,就是老船长和穆影之了。

对于这对父子,我们是无法用阶层去给他们找到定位的,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一种象征。

穆影之的梦想,是带着戏班游历世界,让所有人都能听到自己戏班的戏有多好听,同时也希望能看遍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无论他们看到的是大海还是荒漠,都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

而老船长呢,他对这个世界的样子根本不感兴趣,他只想缩在这艘戏鼓船里,有达官贵人的赏赐便以足够。

当隐蛟让他重生,让他拥有了更大的权力之后,他想的便是让更多的生灵来到这艘破船之上,融入他营造的美梦之中,让所有人都成为他忠实的子民、他维持生命的肥料,仿佛只要这梦一直做下去,他就依然是戏班之主,这艘破船就永远不会沉。

(想起一位古人)穆影之对自己的父亲反抗了吗?

反抗了。

但反抗有用吗?

没用。

如同历史上所有的”忠臣良将“一样,穆影之为了这个戏班呕心沥血,想把大家从这艘破船里拽出来,但当父亲说一句大胆,要求他为了戏班为了父亲的梦献出一切之时,他也只能乖乖献出一切,心甘情愿受死。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他名字的含意,穆影之对应了”没影子“,再参考本片中最具人性的大谷子馒头父子玩的”踩影子游戏“,此中深意,各位细品。

(又想起一位古人)05最后再来说说这所谓的”大雨“。

大雨象征着一场彻底的冲刷,仿佛大雨过后,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然而,可能吗?

影片最后的彩蛋里,夜翎人还在,召唤巨型夜翎鸟的东西重新回到了容器里,这也就意味着,与其相克相生的隐蛟依旧存在,也就是说,大雨依旧会在几百几千年之后再次降临到这个世界上。

再看看象征权贵的柳家,虽然这场大雨猛烈,但柳家的人还在,兵还在,权势也依旧还在。

所以到最后,没了的就只有大谷子和船上那些死后依旧受奴役的小戏伶们。

想到这些,再去看那句“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突然感觉平添许多悲凉。

心中有爱,就能抵得住这世间的大雨吗?

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大雨》短评

谜面太重,结尾煽太过,看起来非常割裂,这样的风格应该以宫崎骏为标杆,学《千与千寻》《天空之城》,但是结果却学成了最不该学的《苍鹭少年》,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5分钟前
  • 弃子🔥
  • 还行

画面挺美,就是故事讲得乱七八糟、五味杂陈。

10分钟前
  • 月夜流樱
  • 推荐

世界复杂,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阶层,但能做的,就是选择善良。靠一份单纯真挚的爱,在生活的大雨里找到勇气。

12分钟前
  • 书中有星野
  • 推荐

艺术设定与世界观很有特色。可惜情节太单薄。

17分钟前
  • 蝉影
  • 推荐

在这个荒诞离奇、魑魅魍魉横行的世间,至真至善至美者,不过一颗赤子之心。“愿你此生有爱,可抵世间大雨。”

18分钟前
  • 2j的花果山
  • 推荐

请先老老实实把戏鼓船的故事讲好,贪多嚼不烂。隐喻太多,线条也太多,一开始就全部抬给观众,难怪有友邻说像在考场答题。单说戏鼓船这一条线还是挺有讲头的,老船长的沉睡与复苏,唱别人的戏还是唱自己的戏,做下九流还是做英雄,少主继承家业还是弑父,镜像设置已经够多,如果能讲好,未必不是一部好看的动画片。

19分钟前
  • 惠子
  • 较差

很难相信是捣腾了六年的作品,国漫啊,能不能先把基本的人物和叙事逻辑整明白,再拽你那些假大空的二手隐喻?大护法虽同有雷声大雨点小的缺憾,好歹胚子是好的。这部呢,还停留在各种草图拼贴的阶段,不会掰扯就主打生理性煽情,高潮抽疯式的3D一镜到底让人愣住了,以为自己在看毕赣。

21分钟前
  • 仲夏之门
  • 很差

比《大护法》退步太多,叙事能力的提高赶不上表达欲的旺盛,造成这一步非常混乱,父子情的加入显得很尴尬。

26分钟前
  • 谷风一幕
  • 较差

虎头蛇尾。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塞了一大堆人物,结果个个都很单薄(医生和戏班少爷船舱那段剧情简直尴尬爆表,您二位这是给谁加戏来了,突然在这煽情谈理想大喊大叫尴尬不?),主角对剧情推动……根本没有推动好吧?!删了他们一切照样不变!太多通过陈述推动的世界观,太多喊口号一样的故弄玄虚的台词,就像个自以为是的小孩啰嗦了一大堆,貌似想表达点深刻的、隐喻的东西,结果……就这?就这?唯一的一星是给小演员的cv的,可以说比大人的声真情实感多了。(即便如此,不停的大谷子大谷子让他看起来像个胡搅蛮缠的熊孩子,导演编剧你们真是浪费这么好的声音了。)

27分钟前
  • 草木秋山
  • 较差

画面清透灵动,是我喜欢的二维动画。三条剧情线都没讲明确,不论是恩怨情仇还是正邪明暗,都一笔带过,轻飘飘的没有重量,这样显得所有情绪都很单薄,期待未来的动画能把形式和内容都做到完美平衡,3.5⭐用VLED看动画简直不要太享受,绝美!

28分钟前
  • 小猫贼
  • 推荐

不思凡有自己的美学,虽然故事本身凌乱,但喜欢这画风和里面的一些纯真。

30分钟前
  • kinder23
  • 还行

较之大护法更加贪大求全,剧作上却是不进反退,开头便无节制自顾自地铺世界观砸视觉奇观,以至于没有一个人物是扎实的没有一段感情关系是有效的,中期则果然陷入叙事和剪辑的双重混乱,再加上矫情的对白和逻辑,提前耗尽了观众的耐心,所以高潮和结尾的煽情就是再用力那也是徒劳的,而点题般地叫爸爸呼唤爱则更显苍白和尴尬,不过这次倒是没像大护法那样以十八禁作为宣发点,但想来如此崩塌失败的剧作我也确实想不出它究竟适合什么年龄段的观众

35分钟前
  • 小旗
  • 较差

我干啊 我就说怎么不思凡的动画怎么零宣发。已经八百年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烂的东西了。动画电影真的不想打低分 真的知道动画师有多辛苦了。但这剧本真的不值得任何人的付出啊。完全不知道想干嘛 没有一个人物是塑造起来的 每个人物都塑造得那么讨厌也蛮厉害的。导演想干嘛完全靠那个大螃蟹几句话 和两首歌的歌词 老天爷!!! 什么玩意 真晦气

36分钟前
  • Terrence.H
  • 很差

雨伞的海报很牛逼,一张海报就讲完所有故事。推翻大船的居然是神,这与天命神授的封建儒家文化契合了,所以价值观上还是在开倒车。概念大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中国动漫很难讲一个长故事,要表达的要控诉的,隐喻都很多也很明显,但喧宾夺主了,主线不能吸引观众,可以学学疯狂动物城式的多义性,和千与千寻的世界观。支持国产二维动漫,看好导演。

41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失败的多线叙事,每一方人物游离在故事之外对故事毫无推动,这些都不是剧本最大的问题,最大问题是对话,所有角色都在自说自话,每个人像是在说不同的语言,沟通完全失效,最后那个自以为是的长镜头就暴露了所有缺点。国产动画依旧停留在“最成功的作品是设定集周边”阶段。

42分钟前
  • 五加皮
  • 很差

或许是《大护法》受众颇多的政治隐喻使不思凡“动了凡心”,这一次的《大雨》倒是间接呈现了导演自以为是的那套价值体系:“下九流”借助蛟怪的力量向官兵反击被说成“怪物”,大谷子身为穷人便被赋予“贪心”的形象,“老船长”“舵手”“齐天大圣”直接把脏水泼在革命身上,将康米曲解成大众的“英雄梦”;“变心”有目共睹,不过请问不思凡你对此作何解?这各界之争,到最后就是一个“最后生还者”外加你编不下去的“开放式结局”?剧情上的多线叙事变成了赶脚的失控,主题上的立意含糊导致了表达的崩坏,细节上的不管不顾致使了内容的轻浮。这样一部影片,我再客观也只能把三星献给美术。

44分钟前
  • 芒果布丁可乐
  • 还行

不思凡喜欢设置许多不彻底交代的神秘因子并使故事线条复杂多元化,除了咕叽对应《大护法》外其他内容又重构成一个单独的奇幻世界,诸物种各有其叙事逻辑但唯有爱永恒不灭,戏鼓船真是演绎了戏曲没落的那种不甘与心碎呀,电影落幕后走出影院临行时发现一名后排女生双手掩面抽泣。

49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底色是善良的,故事是悲凉的。谷子磨成面,才能变成馒头......这层关系注定要牺牲自我才能成就馒头。电影里处处是导演对底层人民的温柔:穷苦的大谷子会养育弃婴、士兵因为想念妈妈哭泣,他们内心都有向善的一面,这是导演对这个世界的希望。整部电影看似复杂,但细想又是那么的简单,后劲儿很大。

52分钟前
  • Kaito
  • 推荐

这就是我小学时做的那个课后阅读题,在沙俄统治下,伊凡能否找到爷爷并过上幸福的生活?当时我选了能,被罚站了,现在我还是觉得能。

57分钟前
  • 沙加之伦
  • 推荐

国产动画电影用心做动画,用脚写剧本再次实锤。

59分钟前
  • 豆釉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