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的声音
Golden Voices,Kolot Reka
导演:叶夫根尼·鲁曼
主演:玛丽亚·贝尔金,弗拉基米尔·弗里德曼,伊夫林·哈格尔,乌里·克劳兹纳,伊丽莎白·孔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语言:俄语,希伯来语年份:2019
简介:数十年来,维克多和莱雅·弗仑克尔都是苏联电影配音的黄金搭档。所有进入苏联银幕的西方电影都是由他们配音的。1990年,随着苏联的解体,就像成千上万的苏联犹太人一样,弗伦克尔一家决定移居以色列。然而以色列不需要会说俄语的配音艺术家。在以色列的头几个月里,维克多和莱雅试图找到可以施展才华的工作,但没想到引发了一些意想不..详细 >
事件和桥段都有点老套,不到痛处,隔靴搔痒,感觉可惜了题材,但喜剧片终究观感流畅。
20200822BIBF第一场,今年开了个好头,轻松愉快,这对在语言不通的新国家初来乍到的固执又不善表达的大爷与渴求丈夫理解与关爱的大妈,真的是太可爱了。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拉雅第一次接电话, 从景别纷杂的紧张慌乱过渡到长镜缓推, 鼓起勇气, 做好准备, 成竹在胸。整部片子给人的感觉还是挺古典的, 虽然我根本不知古典为何物。铺排流畅通达, 情绪很淡然, 音乐也节制, 不会疯狂煽情, 包括步出影院的结尾也是戛然而止地切掉。很多东西没有实现, 譬如始终没要孩子, 庆祝上岗的舞蹈, 因对线而暗生的情愫, 防空警报中烧坏的「费里尼」……以及不是却又有点像麦高芬的开关的意义。
9分,淡黄色暖暖的片子,很适合电影节或影展的小众小国片。
北影节的惊喜,对体制的剖析以小见大,不能因为生在苏联就不配看画质清晰的电影
3.5 特别喜欢莱雅在希伯来语课上想起自己偷吃葡萄、悠闲地坐在长椅上吹风的片段。
可能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逃离现有的伴侣憧憬其他人的想法,但无论是否成功,终究还是会回到伴侣的身边,这是幸福,但同时也是不幸
是我预期太高了
biff03/苛刻的讲,是个有趣的小故事。但是一首配乐从头到尾,摄影毫无构图美感,真的还没有我爱我家好看。尺度很大倒是惊到了,值得欣慰。
3.5 轻松愉快的小品一个太真实的点是 自己去当了嫖客还怪老婆是妓女 看完觉得睡费里尼实在是一大罪过 当即决定回去重新刷一遍《八部半》和《月吟》 #SRIFF20201013 9th
雖然我不知道1990年以色列與俄語猶太人之間的歷史事件,但它不重要。一個設計得很巧妙的愛情故事。我不太喜歡其中一些帶有喜劇色彩的音樂。
口口声声唯爱费里尼,全片却隐隐散发出阿基味2333 移民题材,荒腔走板,又皮又暖,催人泪也惹人笑。(原以为口吃男要贡献史上最纯情的色情电话佳缘,妹想到以撸瑟痴想天鹅肉的旧戏码告终,笔锋清奇,但也意料之内
配音演员的演绎也是译制片的一部分,他们不仅仅是“鹦鹉”。客居异乡放大婚姻危机,遇上因新工作带来的“第二春”,两个人的世界在喜剧的包裹下重建。
“任何人都不应该仅仅因为出生在苏联,就只能看那些垃圾电影。”
BJIFF. 献给全体影迷的一封情书。意识形态高压造就了老夫妻面对生活截然不同的态度,丈夫沉溺于昔日光辉岁月,妻子着眼于当下和未来,本质上没有谁对谁错,爱情的脑波毕竟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对上,但只要能对上,就还是一辈子。虽然个别情节的处理还是过于油滑了,但关于电影的电影总是十分美好,片子里费里尼的,还有影院、碟店的那些私货,都太美好了,致敬,感谢。
惊喜有趣又可爱 内容贯通 致敬费里尼的同时也是给影迷的礼物呀 全场数次爆笑鼓掌
以色列片,海湾战争背景下俄裔犹太夫妇移民以色列后的种种。费里尼是亮点:对八部半、月吟的执着,还有“我是来看费里尼,不是来看你”……啊,还能给个机会求票吗?
丝路电影节观影,现在在写点评我都忘了当初看的啥了,印象最深的还是配音以及打电话的桥段,感觉在电影中看电影这种场景都有各自的韵味
关于电影本体的电影,由配音观念延伸到夫妻两人的意志冲突(丈夫在夫妻生活中过于主导而使两人至今仍无孩子)。两条人物性格的动作线交叉推进,妻子作为情色电话接线员(伪装自己)在与对方见面后的掩饰与戳破,映射了某种爱情状态的虚伪。结尾的以色列空袭这场戏将外部纠葛(妻子拒绝的防毒面罩)跟夫妻的内部纠葛糅合得很般配。总的来说,这是2020目前看过最舒服的电影
最后电影院有点霸道总裁爱上我诶… 其他都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