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残忍和我们幻想着的美好一旦对轰到了极限,我们就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与愤怒……那时我们年轻,我们幻想着自己未来会扬名立万,幻想着自己会有多么自在,幻想着自己过上多么特别的生活…可我们终究不是别人,我们终究不是顺利的,你的人生不可能会像电视剧和电影里那样美满幸福那样摄人心魄,可我们却总是想象着去成为它,渐渐的,我们被自己的幻想蒙蔽了双眼,失去了对现实的判断与认知……就像珀尔问米兹“为什么你们总是能得到上帝的眷顾,而我却要一辈子待在这个农场?
”米兹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安慰会害死自己,当你成功时候总是安慰着一落千丈的别人一切都会没事,安慰别人一切都会好起来,可你并没有感同身受,你永远也不会懂那种痛苦,有的人需要安慰,可有的人不需要,他们需要的是靠自己去调节,因为别人根本不懂她们的悲伤和恐惧,可怜的米兹终是被自己最好的朋友分了尸。
只有看完珀尔,你才明白《X》当中珀尔对马可辛说的那些话多么意味深长,“你总是觉得自己是多么美丽,总是自命不凡,总觉得自己是个大明星,可你不会的,你太像曾经的我了……你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我本是来看恐怖片的,可里面根本没有任何恐怖,但我看到镜中的自己,看到了恐怖的自己有时候,我们得学会接受现实,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从《阴风阵阵》到《珀尔》,米娅高斯演的都很好,期待她未来的表现!
影片一开始,房间里的装饰全是少女心的装扮,未有什么不妥影片一开始,房间里的装饰全是少女心的装扮,
珀尔在房间内跳舞
被母亲打断
珀尔的表演诠释此时完全是个害怕惹母亲生气的小女孩在与母亲的对话中,母亲展现出完全排斥女儿舞蹈演员梦想,控制欲极强的态度,并让米娅去牲畜棚干农活珀尔在牲畜棚又不自觉沉醉于自己舞蹈演员的梦想这时有一只鹅打断了它与母亲打断的情况不同,她直接插死了鹅鹅不同于母亲,在鹅身上,她才能掌控人生精神病发生的情况有很多,且复杂“拉康认为精神病是由语言导致的,患有精神病的人在象征届失去了话语权,她陷入一种失控,身心分离,陷入一种认知破碎,而艺术治疗,如绘画,戏剧创作,写诗,等包括珀尔的舞蹈可以通过自身书写来撑起破碎的认知符号,书写过程就是生成过程,来形成一个让人格稳定的钮结,自己给自己创造话语权,让自己成为象征届的”父亲“如果母亲支持她的舞蹈,或许珀尔不会杀死那只鹅?
她有希望成为人格稳定的孩子?
这个故事还有另一种可能?
关于珀尔走不出的农场竭斯底里的母亲,父亲的缺失,与世隔绝的农场,未有父亲或者父权社会的阉割威胁的干预性介入,她无法正确适当地切割与母亲的关系,所以她总是在等一个男人帮她,从霍德华到电影放映员,谁都没人帮到他,她已经长大了,已经太老了,无意识的宿命让她走不出农场了。
她这一生并未被爱过,有可能但不多,她在母亲那索求爱的时候是被拒绝的关于母爱的挫折,拉康言:“因而,挫折远非是关系满足某种生物性需要的失败,而是往往涉及恰恰相反的东西;真正的挫折是对爱的拒绝,而生物性需要的满足则是对于真正的挫折进行补偿的一种徒劳的尝试。
”珀尔还会继续杀人,且没用台湾系列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猫的孩子》与珀尔的原生家庭类似,竭斯底里的母亲和缺位的父亲,而母子之间最后的和解情况居然是通过神迹的降临—最后一只没有被杀死的猫诞下新生命—类似马鹏里的耶稣,很难想象,如果那只猫没顺利生产,会不会变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珀尔》
22072022年,恐怖电影《珀尔 Pearl》这个翻译有点直白的说,作为X的前传,名字一下就不怎么样了,只是用来解释一下第一部的老太太,(解释了也白解释)当然对比前传来说,这个味儿更对A24。
女主的演技功不可没。
但是只能理解为天生有点深井冰,毕竟剧情里的美式精神折磨并没有表现的多磨夸张。
疯成这个样子,多少有点天生我才的意味。
看完电影更多的是结尾女主的,瘆人的笑容。
还有脑子里在思考,如遇到这样的疯子要如何全身而退,当然了,她老公确实做到了(也是人才)
最后就是道具小蛆虫好评,没有用面包虫来糊弄事,别的也就没啥了,中规中矩吧,可能只是不是我的菜。
---我是病态的分界线---推荐指数:三颗星,A24的正常发挥,很深井。
其实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珀尔不是母亲口中所说的天生的变态,她成为杀人魔是有几个阶段的。
首先就是从小的生活环境。
珀尔受到了母亲的精神虐待,每天忍受语言羞辱和生活束缚,母亲不允许她爱美,甚至看不得她快乐,也不为她的幸福考虑,只是一味强调自己的痛苦和女儿的责任。
其实这个农场只需要养活几个牲口和三个成年人,从电影给出的信息,并不需要太大的工作量,所以母亲对珀尔的态度是,明明可以给她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但却极度吝啬于给予。
即便如此,珀尔内心深处还是渴望母亲的爱,对母亲还只是失守错杀,甚至尘埃落定之后,她也只能去找母亲已经冷掉的怀抱,聊以安慰。
接下来是珀尔碰到的男性,那个电影放映员也许有些真心,也许只想骗炮,但是他突然冷却的态度,只能让珀尔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仿佛验证了母亲对自己的贬低,普通女性可以及时止损,和渣男一刀两断,但是珀尔却受不了别人的否定,她为了否定这种否定,举刀杀人,完成了第一次自主的、自觉的杀戮。
就仿佛,消灭了怀疑的根源,自己的缺陷也会一同消失。
而最后完全释放出珀尔恶意的就是选拔失败。
很多人都有过屡战屡败的经历,但是都可以从头再来,至少不会因为嫉妒就杀死胜利者。
我猜珀尔从开始讲述自己的心事,就没有打算放小姑子走了,最后的追问“你是不是赢了”,也是给自己的杀戮增加一个理由。
这段自白,可以看作长期痛苦的人无法释放的心声,也可以看作精神病人的扭曲想法。
不过最后,所有身在樊笼的人应该都能一定程度上共情主角,但是只会在故事里释放情绪。
珀尔说的对,一切都回不去了。
不是从她的一杀开始,而是,早就、早就,回不去了。
而且珀尔很难说是典型的恶女,她和雪穗不同,她不够美、不够精明、没有光环,她是个平凡的恶女。
因她而死的几个人:她妈,自己意外着火的,女主为了救她,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还舍得把整锅玉米汤倒下来救火,不可谓不孝了(当时她爸看着洒了一地的玉米棒,老心疼了)。
虽然撕破脸了,但最后也没加害于她妈,而是让她在地下室自然死亡。
她爸,一个植物人(差不多),给他梳洗打扮,穿上一身好西装,满怀爱意的告别,用一条,宽敞,柔软的毛巾,给他最舒适的送别。
对这样生不如死的老人,子女的这种做法才是仁慈孝顺又勇敢的的吧。
放映员,说好一起去欧洲拍黄片的,结果看到生蛆的乳猪,满地的玉米,瘫痪的老人,地下室的响动,他就怕了(不知道他在怕什么东西),他就要落跑了,女人的身子他就想白玩儿了。
这杀了他也不是说不过去吧。
她亲戚的那女孩,跟她掏心掏肺,真心告白了,她听完却假模假样假情假意假装轻松一看就知道转头就要告发了,那杀了她也是没办法的吧。
而且杀这后两个人的时候,也都是干脆利落,几叉几斧叉死剁死。
虽然她喜欢杀戮的感觉,但并没有断手断脚挖眼拔舌留一命慢慢折磨他们,这还不够慈悲为怀么。
并且这两个人还没白死,他们和鹅先生一起填饱了好朋友鳄鱼希达的肚子。
Pearl.珍珠。
电影的画面采用了六十年代复古电影的风格,一个美国农村女孩珀尔,怀揣着去大城市的电影梦,自己的丈夫在外打仗未回,家里有着一个严厉守旧的母亲,一个全身瘫痪需要照顾的父亲。
从刚开始的这些内容和电影名字来看,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部恐怖片。
直到珀尔若无其事的杀死农庄的鹅喂给自己的宠物鳄鱼。
这娘们儿不是好人啊!
这部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感受就好像一首好好的古典音乐,播放时不时传出一阵刺耳的噪音,你从一开始眉头微皱,慢慢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的恶心烦躁。
没有什么利用突然吓一跳方式来制造恐怖的手法,最后的珀尔独白解释了一切,就是一个变态的精神病人被释放了内心。
唯一佩服的就是珀尔的妈妈,一个女人照顾整个农庄,瘫痪的丈夫,还要压制这样一个恶魔。
最后结尾的三分钟笑容简直就是经典!
每个人都听过“成功是少数,失败是多数”、“一将功成万骨枯”之类的警世通言,但又被“山上的风景只有自己看了才知道”、“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之类的醒世名言所动摇。
举棋不定、反复煎熬成为大多数人的矛盾状态,顺其自然成为少数人选择解脱的方式,而极少数的另一些人却选择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在这些敢于断绝后路的人里面,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功成名就,实现自我,剩下的则是一败涂地、一蹶不振甚至家破人亡。
本片的女主很显然就是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类人。
父亲残疾失去劳动力导致生活的重担将母亲压在崩溃边缘,直接导致了她偏执、神经质、控制欲极强的性格,女主从她那感受不到任何爱,只有厌恶。
于是她用自己的聪明争取到一个条件优厚的丈夫,本以为得到了爱,丈夫却依然追求自己内心的幸福和开心,留下女主一人独自面对一成不变的枯燥现实。
这也逐渐催生出她杀死一切挡路者的潜意识人格。
而当面对梦想时,父亲的拖累、母亲的反对最终让她将这人格释放,弑父杀母。
她具备成功所需要的勇气、智慧和决心,但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她的长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的失败。
毁灭了所有,抛弃了人性都没能获得自己想要的,那么她也没有必要再捡起这对她毫无作用的人性了,那就将杀伐进行到底吧。
这就是她的故事。
对她而言,这是一个失败的故事,但对电视前的观众——我而言,却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
我们到底是“成功率”里的分母还是分子?
这是一个薛定谔的猫一样的问题,无法回答。
我相信宿命,但也对命运的不可知性非常着迷。
无论我们现在做出的选择是顺其自然或是激流涌进,其结果都是未可知的,选择刺激也许最后会归于平淡,选择平淡也许最后也能迸发惊喜,即便在后人的眼里,我们的命运都是注定好的,但对我们自己而言,命运这个小碧池也是很有趣的,不是吗?
最近令人悲伤的新闻是——大S因病去世。
网友有诸多猜测,根据她们一家人在日本的导游透露,大S在出行前就已经有症状,而家人并没有引起重视。
导游建议她们去东京大医院接受治疗,但是大S担心行程问题拒绝治疗。
2月3日殒命,2月2日小S还和母亲拍短视频跳舞。
于是,大家把矛头都指向了家人的不关心,甚至还有网友演绎了一番如果是汪小菲在大S身边会发生什么。
但是多说无益,死者为大,这件事情也没必要再过多讨论。
不过大S的逝世却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珀尔》。
我们先来看看剧情讲述了什么。
电影《珀尔》解说_哔哩哔哩_bilibili《珀尔》是X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也是电影《X》的前史。
由于《X》中,大家对于影片里的疯批老太太都非常好奇,所以制作方也趁热打铁打造了《珀尔》。
影片于2022年上映,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
影片仅仅花费了100万的制作成本,却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超过1990万美元的票房,可以说是相当成功了。
为何会想到这部电影呢?
是因为电影女主角珀尔,就是在家庭的重压下长大的,父母亲人根本对她毫不关怀,丈夫征兵入伍后就杳无音讯,前几年还会书信往来,后面就不在写信。
珀尔无人倾诉,又在父母的重压下艰难生存,逐渐走进了精神的荒原,成为了一个疯婆子。
01家庭重压与精神崩溃珀尔的故事,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悲剧的序曲。
她出生在一个破旧的农场,母亲严厉专横,父亲瘫痪在床,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种压抑得让人窒息的氛围中。
珀尔喜欢跳舞,梦想成为好莱坞明星。
但是她的母亲却禁止她穿漂亮的衣服,总是PUA她,还经常让她饿肚子,还要在餐桌上看着别人吃完饭。
这样恶毒的女人,比白雪公主的后妈都要残暴。
虽然电影没有明说,但我盲猜这里的父母应该不是珀尔的亲生父母,而是霍华德的父母,也就是珀尔的公公婆婆。
珀尔嫁给霍华德是为了自由,然后没想到却进入了另一个牢笼。
霍华德很快就征兵入伍,珀尔被迫留在农场里,每天有干不完的农活,还要照顾瘫痪的父亲。
哪个亲生父母会对女儿如此?
而且珀尔的嫂子米琪也会来农场找珀尔,这座农场也是霍华德的,所以更证实了父母应该是霍华德的父母。
但是盘清楚人物关系对于理解剧情也没什么特别的帮助,不管怎样,珀尔的生活氛围是令人窒息的,家是破败的。
所以珀尔才会精神失常,患有躁郁症。
生活很惨,珀尔却是积极阳光的。
她会忙里偷闲去镇上看电影,会在农场的动物们面前表演舞蹈,会和田野间孤独的稻草人对话……
这一切都表现出来了她很孤独,她无人倾诉。
她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和爱,这种缺失让她变得敏感而脆弱。
她渴望得到认可和关注,但母亲的冷漠和否定,让她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这种长期的心理压抑,最终导致了她心理的扭曲。
所以她总是和不会回应自己的人说话,而一旦发现对方要反驳自己,那股愤怒就会被彻底激发出来,造就了一个杀人狂魔。
02社会动荡与梦想破灭除了家庭压抑,珀尔也受到了整个社会环境的压制。
她是美德混血,然而当时正处于一战的背景下,德国被视为战争的发起者之一,其军事行动和战争行为引发了协约国的强烈反感。
所以德国在整个国际上都处于孤立和负面的形象,这与珀尔内心的孤独相映成趣。
珀尔的梦想也受到了自己身份的压制。
因为她的嫂子米琪来找她,说有一个舞蹈团在招募演员,珀尔的舞姿和表现力并不差,然而,她却被拒绝了。
理由是——他们想要一个纯粹的美国人。
拒绝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专业上的,而是因为身份上的,这让珀尔无法忍受。
所以当她看到拥有金色头发、纯正美国血统的米琪入选时,那种嫉妒让她用斧头砍死了米琪。
战争也“夺”走了她的丈夫,因为她的丈夫是一战的士兵,后来没再有书信往来也让珀尔担心丈夫已经战死了。
丈夫是她最后的软肋,最后让珀尔对父母起杀心的也是她的母亲刻薄地提起了她的丈夫霍华德,还践踏了她的梦想。
当时的大环境很恶劣还因为疫病肆虐,所以她的母亲完全处于一种“一级防御”状态。
亲家好心送来了烤乳猪,而珀尔的母亲却拒收,放置在门外直到生蛆腐烂。
当珀尔从镇子上看电影回来后,母亲也让她把捡来的帽子放在门外,然后去洗头消毒。
这种小心翼翼进一步加剧了珀尔家庭环境的压抑,使她处于一个闭塞、封闭的环境无法喘息,才更让她生起想要离开农场的决心。
03镜头隐喻与心理象征电影《珀尔》之所以能成为一部令人难忘的心理惊悚片,离不开导演缇·威斯特精湛的电影语言和叙事技巧。
镜头仿佛是一只可以探入的手,窥探着珀尔的内心世界。
影片运用了许多特写镜头,对准珀尔的面部表情,捕捉她眼中的恐惧、愤怒和绝望。
这些特写镜头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到珀尔的心理变化。
尤其是最后当霍华德回来的时候,珀尔的笑意味深长,甚至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镜头始终没有从她的脸上离开,通过她的表情变化,似乎可以解读到她复杂的情感。
在电影中,珀尔在农场中跳舞时被鹅打断,这一场景象征着她对自由的追求被现实所打断。
鹅的出现打破了她的舞蹈,也象征着现实对她的束缚。
珀尔杀死鹅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她对这种束缚的反抗。
她通过杀死鹅,试图摆脱现实对她的限制,追求自己内心的自由。
被蛆虫侵蚀的猪是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元素之一。
这只猪最初被珀尔的母亲拒绝,象征着珀尔的梦想被家庭和社会压抑。
随着时间的推移,猪逐渐被蛆虫侵蚀,这不仅暗示了珀尔内心杀戮欲望的觉醒,也象征着她梦想的破灭和心理的扭曲。
最终,猪被珀尔带进屋内,成为她杀戮行为的具象化,珀尔与已经死亡的父母共同享用这头生满了蛆的烤乳猪,这一情节也标志着珀尔心理的彻底崩溃。
影片都发生在这座农场里,而农场本身也是一个隐喻。
农场的破败和荒凉象征着珀尔的家庭环境和她无法逃离的过去。
这个农场不仅是珀尔童年的囚笼,也是她心理扭曲的根源。
电影没有盲目展现珀尔的残暴,虽然她一连劈了四个人,而是展现了她变得如此暴虐的原因。
想必许多观众都会有代入感,试想,如果你生在这个信息闭塞、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看个电影都要骑车几公里的农场里,父母不尊重你的梦想还每日都PUA你,睁开眼等待你的是干不完的农活,还经常不允许你吃饱饭。
是个人,都会疯吧?
而珀尔最开始,只是一个渴望自由,拥有梦想的小女孩。
她纯粹、质朴,出轨电影放映员之前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经结婚了,是母亲一次次窒息的重压和无数遍提醒她有一个不回家的丈夫之后,她才陷入了这场不伦的恋情。
然而一切,都是因为她太渴望自由了。
很多人都看出了这部影片讲的是人性,但实际上人性就是本性,就是内心的欲望。
我们每个人都有想要守护的东西,但由于越长大,越被周围的环境同化、污染,所以渐渐失去了自己最初想追求的东西。
很多人的梦想实际上是“别人的梦想”,是“互联网的梦想”。
而导演缇·威斯特是希望观众通过这部电影找回自己本身的欲望,正视它,突破它。
就像哪吒说的那样:“我命由我不由天”。
珀尔是一位极端的女性主义者,但这个世界上一定存在不极端的解决方法。
有一天你会明白,你想要什么并不重要,充分利用你所有的才重要,人生很少能按你的期待发展,你得做好面对这些的准备,如果你想过得幸福的话。
霍华德,我真恨你把我丢在这里,有时我希望你死了。
抱歉,承认这一点让我感觉很糟糕,但这是事实。
我对其他男人感到好奇,我敢说你不想听说有陌生人来满足你的妻子,我发誓只有那一次,那是个错误,他并不是我想要的,我现在明白了,我希望一切能够回到以前的样子,但我想不出要怎么回去,我所做的事无法挽回。
噢,霍华德,我才发现这些听起来是什么样,说真的,有段时间我受宠若惊能有你这样英俊的人青睐我,你真是个好人,我知道的,我一直注意留心你的心思,我绝不希望你感到嫉妒,这是种可怕的感觉,像溃烂,会在你的内心扭曲翻腾,我太了解那种痛楚了,我能感觉到,每次看到别人顺风顺水都是,因为事实上我不是个好人。
我从不打量其他男人的原因从来不是不想伤害你,而是我明白我有多幸运能够得到你的关注,我也许是个可怜的农场姑娘,但我并不笨。
你来到我家农场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你像其他农工一样努力,但你不一样,你是有背景的,来自美好、安逸的地方,你随时想回都可以回去,我真渴望能那样,我的一辈子都想离开这个农场,而你就是我离开的机会。
所以,我决定永远不能让你看到我真实的一面。
这一招非常好用,后来你终于把我带回去,回了老家见了你的家人,就像我希望的一样,仿佛是画里走出来的生活,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而你却不想要。
你只想留在这里,在我们的农场,而这真的让我好愤怒。
你怎么可以这样?
我确信你知道我讨厌这,你一定是的。
你怎么可以如此自私而残忍,而我如此努力让你感到幸福?
我甚至怀上你的孩子。
我从来都不想做一名母亲,我憎恶有东西在我体内生长的感觉,那感觉像病症,拉扯着、吮吸着我,像谷仓里粘人的牲口,我怎么能为另一个生命负责?
生命让我害怕,严酷、惨淡又让人耗尽精力。
当胎儿死去时我大松一口气,把我困在这里的负担又少了一点,但战争开始了,你也离开了我。
你为什么离开我,霍华德?
我讨厌这样的感觉,如此可悲,你们那样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吗?
我猜你不会有,你看起来时刻都很完美,上帝一定对你非常慷慨,他从未回应过我的祈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
我到底有什么毛病?
求求你告诉我,没准我能有所好转。
我不想沦落成我妈妈,我想要在大银幕上跳舞,像电影里的漂亮姑娘,我真的好想像她们一样,完美无瑕、被许许多多的人爱着,能够补偿我受折磨的那些时间,有时我在半夜醒过来,那种恐惧席卷着我,如果命该如此呢?
如果我只属于这里怎么办?
我是个失败者,我不漂亮,本性也不快乐或随和,我不聪明,也不风趣,也不自信。
我正是妈妈口中的样子,懦弱。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做了什么?
为什么我的家庭不能像你一样?
我真讨厌不能做你,只能做自己的感觉。
我真害怕当你回家之后,你会看透我然后害怕我,就像其他人一样。
我知道我做过什么,那些坏事,糟糕的、令人发指的事情。
我现在很后悔,但我喜欢那种感觉,我不希望这样,但我确实喜欢。
起初只是比我更小的动物,没什么灵性的动物,没法反抗伤到我的动物。
感觉很好,杀戮比你想象得要简单。
直到最近对妈妈还有电影院的那个男孩,他们感觉不一样,他们有着更大的意义。
我伤害他们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受折磨是什么感觉,但可怜的爹地命不该这样。
我真后悔自己做的事,妈妈本意是好的,她一生过得很苦,她只想要个有安全感的家,我能明白,我以为我恨她,但我也是在寻求安全感罢了。
天啊……我真是搞了一团糟,我不知道我还能承受多少,我得打理好这一切,所有事情。
我得在你下次见到我前处理好。
也许我能让这个农场,成为你想要的我们的家,一切终于能发生改变。
我能原谅,我可以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只要你能留在我身边。
你愿意吗?
求求你。
我不能再独自一人了,这太难了。
我们可以爱着对方,我愿意为你这样,如果你是认真发誓“直至死亡将我们分离”,那就够了,这个农场只有你和我。
我只希望有人爱我,最近我真的过得很难。
故事背景是1918年,一战期间,大量年轻男性离家参战。
珀尔的家庭情况更糟,父亲感染瘟疫瘫痪,在家庭中存在感几乎为零。
外面是战争、瘟疫的威胁,家中又缺失男性,珀尔母亲被迫承担起支撑整个家庭的重任。
她情感压抑,缺乏关爱和安全感,负面情绪在家中无法被涵容和接纳,导致她不得不像男人那样行事。
这种情况下,她无法给予女儿温柔的关爱,而且直截了当的精神控制,强烈的投射自己,严格要求女儿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家庭中亲子关系模式出现严重问题。
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作为女儿珀尔是想拼命逃离的,因为她在母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她不想终生困在这个毫无生气的农场。
从个人心理来看,珀尔的主要特质是自卑、偏执,缺少人类的情感,以及害怕被遗弃而产生的强烈报复心。
她把所有希望押注在舞蹈选拔上。
Mitzy也参加了,但此次选拔对两人意义完全不同。
对Mitzy来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事件,输赢无所谓,即使落选也不会对自我存在造成威胁。
但对珀尔来说,落选事件是对她严重的心理打击,是对她自我存在的整体否定,如同跌落到地狱,这导致了她精神失常。
我们理一下悲剧产生的过程:战争、瘟疫、男性角色缺失导致家庭功能丧失、亲子关系模式异常,接着导致家庭中女性安全感的缺乏和心理扭曲。
珀尔和母亲都是受害者,都想挣脱当下的境况,只是选择活下去的方式不同,母亲是隐忍,压抑,苟且,男性化,女儿主体意识和反抗意识更强,想要到远方欧洲,但因极端心理、现实打击,导致精神失常。
绕了一大圈告诉观众Howard对Pearl是真爱,但那到底是爱还是迫于恐怖的臣服呢?不是X镜像前史,而是以Pearl之名给Mia再度定制大放异彩的银幕形象,尤其是片尾一反血浆砍杀片高潮节奏令人屏息的长段独白更是字面意义双关的slay。然而相比前作,一切都一眼到头,没有新的刺激。承接色情影史命题和胶片时代的技术美学致敬镶嵌在血腥即景的田园风情画上,童话般绚烂色彩铺陈的天真口吻和回应当下的战争和疫病肆虐绝望年代剖开与世无争的核心家庭隔离生活底下压抑和奴役的潜流——如同光鲜浓艳的丰腴乳猪爬满虫豸,无论母女间的隐秘战争还是管控下集体焦灼的病态蔓延,高压何曾中止?放映随着一派祥和的礼赞乐章收束仿佛宗教图式圣母垂泪的扭曲笑容,那传统叙事里夸赞的乡下姑娘守贞等待丈夫还乡标准道德画卷,其实是地狱之门的洞开。
生活是一盘蛆虫蠕动的乳猪,可他们总要强迫我赞美着吃下。
很能共情主角,但无奈这片子实在是难看透顶,全程煎熬…
5.5分左右。高斯的演技肉眼可见的变化大呀,比起《X》里面,真的可以担得起新一代的疯批角色了。影片相对来说真的太次了,各种不合时宜的节奏断裂感,无病呻吟感,又不恐怖,又不血腥,也没什么太多内容。
psycho
恐怕Mia Goth自己也不自觉地陷入一种“享受扮演creepy角色”的状态。耽溺于奇观式表演的舒适而无法自拔,甚至亲自参与文本创作给自己划定界限,她(同完全沦为她的工具人的导演)最终呈现给观看者的只能是一个个creepy moments的拙劣拼贴,而没有一处完整自洽的sequence存在,更遑论讨论什么女性解放议题,因其仅仅看似“解放”实则内里陈腐不堪,不过又是一个男性视角的烂俗至极的变态疯女人故事。Pearl是一个能够使观看者“相信”的角色吗?且看本片末尾肢解片段的一连串蒙太奇:连影像自己都无法完成对于Pearl行为的直面,必须藉由表现形式的变幻转移观看者的注意。而同样是分尸,冯提尔在《此房是我造》中又是怎么做的?他理解并相信Matt Dillon的Jack,而把一切judge留给我们。
精致,诡异,独特,意犹未尽;这个女演员真特别,幻想舞台、一段超长独白加结尾古怪怼脸长镜让人印象深刻
演员是个艺术家,精湛!不剧透,等着自己看啦
疯批女人。至少致命女人杀的很爽,你又是在干什么
文艺'惊悚'片
哇这真是太疯了。主角居然还挺容易让人共情的,其实很多人曾像她一样,空有雄心壮志而资质平平,没条件进修,没有机遇逐梦,原生家庭又像个泥沼令她无法脱身,只是她不像现实中的很多人一样因认命而漠视这种痛苦,她那异于常人的敏锐让她在这种痛苦和渴望的煎熬中彻底疯狂。有朋友看完该片后说起,如果男的是这个情况一般家里都会支持他追梦的…我一想可不就是《公开赛魅影》吗!有多少这种设定的男主角电影,成功了就是励志片,失败了就是忧郁带点治愈的文艺片,而女人的人生遇到这种配置只能发疯——其实发疯也很好,至少它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好纯粹的疯批电影😅 影院发了女主的人头大扇,看完后想了想还是没带走😅 (以及看完了很想吃玉米是怎么回事
米娅·高斯在这部里确实演的最好,早晚要拿演技奖吧。舞台片元素的运用比其他直给的元素吊诡,其余部分还是比较常规的杀手人格+血浆奉送,倒是三部加在一起确实是元素反复自我征用了。
还是人性恐怖ᔪ꒰ ꒪ω꒪ |||꒱
整体平庸,对珀尔心境的转变全部都是常规写法,只是包装成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歌舞片风格,主要体现在调色,服装,布景和字幕上。暴力场面是强行带出的,而非由叙事生发。大段独白备受好评,但我看来比较一般,主要归结于镜头的表现力不强。若无米娅高斯撑着,这片一无是处。
略逊于X,但仍旧是质量奇高的复古恐怖类型片。只是X里面的宗教压迫被家庭压迫给稀释了,不过主要是米娅的表演,喧宾夺主啊(褒义)
比X更好看,可能因为只有pearl一个主角 解释了为什么X里的老太太变态的来龙去脉,一个严苛母亲压抑了一生的女人悲剧的villain起源故事,血浆也很充足
那段神级的长独白和最后的长假笑可以载入史册了,Mia太强大了。
说这是垃圾电影有点过了,但是真的不好看啊,好无聊好无聊!
复古影像画风拍得挺细致,很好看,恐怖情节不算突出,但总体不知道为啥就很平衡,就该杀杀,该疯疯。关键还是这个姑娘牛逼了,演变态演得那么得心应手,真心实意,我没头脑得被她PUA了,又怜又怕又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