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纯粹因为trailer去看了这部电影,脑子里忘不掉trailer里面的那首Say Something,结果电影里一点这首歌的影子都没有。
可惜了这么好的乐队。
不过气氛是染的很好,所以就去看了。
还算对得起五点场的电影票,最好的地方居然是结尾,那种蜻蜓点水的轻盈,不留痕迹的感觉最可贵。
第二好的地方是故事发生在Portland OR,是目前为止全美国我最喜欢的城市,而且本身有一种dusky的忧郁气质(还有很多hipster...)。
Columbia River的柔美, Hawthorne bridge的灯火,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松,没有纽约的繁华,没有LA的妖娆,没有中西部的荒凉壮阔,但却是心灵所安家的地方。
女主脚选的不咋地。。。
太特么甜美了(挺像杨幂。。。
),所以非常distracting,没有办法让人注意到她的演技。
同样是大提琴手,Jackie & Hilary里面的Jackie就更符合一个classic musician的形象。
他们内心卑微,他们也许并不漂亮但是眼神丰富,或锐利或忧郁。
没有办法把Chloe和这些联系起来,何况她真的不会拉大提琴。
男主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长得略着急,不过符合人物早熟的特质,而且里面的表演也都是他自己真人演的,所以脚着比较真实。
情节还好吧,略简单,看trailer的时候我还以为女主昏迷太久,然后男主和女主闺蜜好上了,被女主的ghost看到。。。。
唉。。。
我想太多了。
关于relationship中的东西海岸异地恋,来美国之前真的没有感觉,可能因为中国的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东部吧,来了美国,在陌生的环境中到处飘荡,才知道那从东到西的三个小时时差是多么大的challenge。
真!
的!
够!
远!
期待OST。
不管发生什么,好好过下去。
我在美国的时候就被这部电影的名字给吸引了但是因为语言问题 我没能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回来终于等到了有下载 和我想象的有点不同但是不至于落差很大 还不错的一部电影用插叙的手法 从出车祸开始 不断插进很多回忆她的家人都去世了 但是电影最后一秒 她存活了下来if i stay, what will happen?noboday knows what will happen nextlife is full of possiblities, happiness or sadness,they are all the reasons make life colorful and meaningful.if i stay, if i could stay, i wish i coud.
这个故事也许看起来一切都还OK,但是深入进去,发现这一切都像崩塌了一样。
如果这一切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我是留下还是结束这一切呢。
我预测不了这个结果,只知道,胆怯如我,一定会选择逃避。
喜欢女孩为了梦想而活,也感激男孩勇敢的表白。
如果留下,要更感激生命。
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每一天都有太阳升起。
我们应该快乐。
故事仿佛发生在每个要面临离别问题的普通人身上。
你即将要离开父母去外地上大学要离开谈了几年的男友去美国念PHD要因为工作外派而离开祖父祖母前方是你充满希望之光的大学殿堂或者是实现理想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可是你不知道父母内心无法向你倾诉的孤独你不知道你男票抑制自己近水解渴的内心独白你无法预计哪天是你对祖父母最后的一次拥抱有时候没有选择是痛苦有选择也会痛苦选择没有对错请对每个选择负责
这部影片用灵魂来讲述“选择”这个话题,很是值得一看。
片中米娅一直都在回忆从前生活的点滴,以决定去留,许许多多的回忆以及亲人、闺密、男友在她病床前的言语,时时刻刻左右着她的想法。
还好,最终爱情战胜了逃避,她男友的话让她下了决定,she stay !不得不说,语言真是一把威力无穷的武器。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闻者足戒!
1. 那个我喜欢的乐队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被吸引的整个都是那个乐队。
想到了自己喜欢一个乐队的心情。
不是多么有名的乐队,但就是喜欢他们,想要追着他们,看着他们越来越成长的时候却又有些不甘心,就像自己心爱的东西不得不跟别人分享。
觉得「能有一个玩儿音乐的男朋友真好啊」之类的。
一起疯一起叫,那种心情大概不追乐队的人是体会不了的吧。
想象着有一天我也可以跨越海洋去看他们的表演,live完一起庆功宴,新年一起party,也许跟其中的几个人成为好朋友。
只是普通人的自己和只是普通人的乐队的他们,应该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吧。
只有当他们站在舞台上的时候。
乐队站在舞台上的时候总是闪闪发光的。
绚丽的灯光,台下人的尖叫。
当他们站在台上的时候又变得那么触不可及。
但我还是想要一个玩儿音乐的男朋友。
他们会为你写歌,他们会在live的时候只看着你的眼睛,他们会在庆功宴的时候也带你去。
追着乐队的你,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2. Sacrifice. That's what we do for the people that we love.- I've been trying to think of what Denny would want me to say to you. The kid was a helluva of dad, wasn't he? He sure had me beat. I remember the day that he quit the band. He just up and said, "That's it. The time has come." I was surprised. I never really liked the way the band sounded, but I knew how important it was to him. And so I asked him, I said, "Why are you quitting?" And he said, "You make sacrifices for your kids." "For your kids." He said that without even blinking. That's why he quit the band.- For Teddy.- For you. It was when he heard you play so well. I think that's when it clicked for him. Your incredible talent, it... He just couldn't believe it. And all he want to do was to give you more. So, he quit the band, he sold his drum kit and he bought you that cello. Sacrifice. That's what we do for the people that we love. And here's mine, Mia. I want you to live. I want that more than anything in this world. I want you to fight like hell to stay with us. But, with everybody else gone, I know it might not be what you want. It might be too hard for you to keep fighting, so... If you wanna go, I want you to know it's okay. It's okay. I understand.
因为看过西语版本的小说兴致勃勃跑来看了翻拍的电影,可能是因为已经仔细阅读了原著,看电影时居然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像是沿着一条breadcrumb一点点拾掇着原著里的情节。
总体来说,可能画面注定没有文字与生俱来的细腻感,再加上时间限制,电影里的心理活动相比起原著里丝丝入扣的描写明显平淡许多。
然而原著里突出的情节在电影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还原,比如年轻时代朋克风的爸爸妈妈,热爱iggy pop的泰迪小弟,摇滚风的亚当和大提琴家米娅。
正如米娅自己说的,是大提琴造就了自己,虽然让她觉得与家庭成员毫不一致,但是也让她感受到了爸爸无私的爱,为了米娅极高的天赋,他选择放弃了乐队。
正如他说,有时候,牺牲是必要的。
最后米娅还是在挣扎中醒来,或许是爷爷的释然,或许是好友的鼓励,又或许是亚当的挽留和吉他,总之,醒来后的生活确实是大变样,不过,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吗?
最后表白男主,青涩的脸庞简直是少女心扑通,玩音乐果真是大大的魅力加分项。
大提琴与吉他的相遇,那是怦然心动的难以忘怀的美丽的爱情。
沉静的温柔是种让人放下所有戒备和不安的向往,那一刻,他知道他一直在等她,因而真正见到的时候,他一眼便认出,那就是她。
既是欢喜心动的,也是踏实舒畅的。
传统保守的大提琴总是把自己抑制的像一潭不起波澜的湖水,蓝蓝的沉郁,在演奏中也是把琴弦当做命弦一般紧紧把握着,张弛有力,不容分毫的瑕疵。
吉他有他的狂放不羁,当然也会那般柔情;大提琴有她的沉稳执着,当然也会那般激情。
爱从来不是被习惯和爱好所界开的。
爱的是你,无论你的衣装与头发的颜色。
你在我心里始终是被我深深爱着,我们彼此了解到那一点就已足够。
没有一对相处的情侣能够避免争执,也在争执的过程中相互伤害,因为我们是在生活,不存在乌托邦的理想国,柏拉图的爱情也只是假设中所呈现的。
痛苦的爱情就像玫瑰一样鲜艳和强有力。
电影中,借闺蜜,男主角,说出了多少小女生的白日梦。
“真想有一天我在教室里拉琴,有一个男生看到了我,然后爱上乐我拉琴时专注的模样,然后每一次练琴,他都会悄悄注视着我” “真想有一天一个弹吉他的男生在我面前弹一首写给我的歌” “我总是孤芳自赏,没有人理解我。
当所有年轻人都崇尚摇滚的时候,高傲冷艳的我却只爱古典乐,我跟这些俗人聊不到一起去” “希望能有一个帅哥看穿我的空虚寂寞,跟我说,我心疼你,我喜欢你演奏时的样子。
” 这不就是杯绿茶么?!
关于大提琴的片子我基本都会看,所以当我知道这位年纪轻轻的好莱坞新秀要出演一个拉大提琴的女生,说实话还蛮期待的。
等我迫不及待看了之后,数万只草泥马在我脑海中呼啸奔腾而过。
首先,这部片子标榜大提琴片,就已经侮辱了大提琴。
在这部电影里,大提琴已经不是乐器了,而是衬托女主角“高雅气质”的道具,为了把女主角和其他众多路人区分开的道具。
大提琴沦为工具人!
其次,这部片子完全是科洛莫瑞兹的个人秀。
在好莱坞应该也有个有钱人拼命捧她,不然为什么凭借她的演技能在这么多电影里成为独一无二的女主角?
剧组拍摄的角度完全不是靠剧情的,而是靠女主角的脸型!
更别说她毫无美感的冲天鼻孔,每次看的时候我就恨不得拿个插销插她鼻子上。
里面的台词矫揉造作堪比琼瑶,每句话都在试图抬高女主角寂寞冷艳,让人反感地要命。
原来美国的青春疼痛片是这样子啊,那跟小四也差不了多远嘛。
那么女主角不应该光喜欢拉大提琴啊,应该手里再捧一本加缪的!
当男主角深情告白的时候,女主角还要欲拒还迎,假惺惺的问,为什么是我?
我嘞了豆你把那副故作疑惑的表情收起来求求了。
那时候我就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冲动想要删电影了,tm费我3个G的硬盘!
女主真的很漂亮长大之后一定会变成斯嘉丽一样美丽的电影里女主的灵魂出窍,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回忆,然后将最后急诊室24小时中穿插着温馨或者吵闹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女主的日常生活的幸福美好同时也衬托出了女主一家人都死了之后女主的绝望但除了父母之外支持自己生活的还有其他亲人和爱人,大家都在候诊室等着,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女主会选择留下来,但是这样真的不是很特色,只能说是部中规中矩的电影吧一定要吐槽一下,电影居然给了我男朋友和闺蜜在一起的感觉,哈哈哈所以这部电影就是讲的是爱情至上吗?
女主的家人说了那么多,但是她还是没决定留下来,直到男朋友给她写了歌····暴汗
最近chloe妹子都接了些不咋滴的剧本
維也納飛台灣的飛機上看的。希望我也能找到這種愛。
看小说没觉得有这么美国小言啊...
主线竟然是爱情。。没办法男主不是我的菜
故事本身并没有多高明, 但所传达的甜蜜,纠结,悲伤都是如此真实的感同身受, 所以给四星..
有点烂,,,
家庭美满颜值爆表天赋满满郎情妾意,人生遇到的最大挫折是因为大学要异地和小男友闹别扭,超级人赢少女在死前还能感受一次人生美满大家都爱她,恕我实在共情不了这样的人有啥好矫情活不活的。经典吃得太饱过得太好的美国人。
立意好但被滥用了,有什么可深刻不如写实一些,商业导演害死人
有泪点 线比较乱但很合口味 可惜重点不对 家人才应该是主心骨 我是说真正的家人 小女神长大了 但是他妈的那么多吻戏我怎么忍 本来四星 因为过多吻戏减一星 故事的本体还是不错的 我主要喜欢的还是这个片子里面镜头的运动 各种舒服 节奏也不错 不过小女神你真的会拉大提琴?你不是花瓶怎么能忍?!
及格。女主长的很像徐若瑄,男主的颜也够,两人还是很配的,有些东西如果做减法来看的话,去掉音乐,去掉幽灵,剩下的爱情与亲情其实都挺让人羡慕的,车祸发生的很突然把整个片子带去了另一个纬度。整个的回溯剪法还算顺但并不算好。有些地方有些刻意,结尾有种导演导不下去的感觉。
如果不是悲剧就好了
非常平庸,只为了看看暴力萝。
Tom Odell的BGM加一颗星
还是不错的,喜欢超杀女,而且音乐也不错,预算:1100万 全球票房:7887万
今天在学校 看了预告回家马上看了电影 但是没有预告那么好
查了一下,作者不出所料是女的。
题材和情节都比较一般,但是能打动人的就是好电影!确实,有时候选择生比选择死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理由。
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你是否有勇气留下来。如果改成开放的结局就更好了
过程很温馨
既没新意也不够自然,包括我爱的Mireille Enos的角色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