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乐队

七人樂隊,八部半,Eight & A Half,Septet: The Story Of Hong Kong

主演:洪天明,洪金宝,吴镇宇,马菀迎,余香凝,吴澋滔,元华,林恺铃,伍咏诗,胡子彤,徐浩昌,任达华,龚慈恩,林宇轩,张达明,张锦程,林雪,刘国昌,徐克,许鞍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语言:粤语年份:2020

《七人乐队》剧照

七人乐队 剧照 NO.1七人乐队 剧照 NO.2七人乐队 剧照 NO.3七人乐队 剧照 NO.4七人乐队 剧照 NO.5七人乐队 剧照 NO.6七人乐队 剧照 NO.13七人乐队 剧照 NO.14七人乐队 剧照 NO.15七人乐队 剧照 NO.16七人乐队 剧照 NO.17七人乐队 剧照 NO.18七人乐队 剧照 NO.19七人乐队 剧照 NO.20

《七人乐队》剧情介绍

七人乐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直至未来,七位殿堂级导演各自抽签负责一个年代,执导一个与香港有关的故事。《七人乐队》片名寓意各有风格才华的导演,尤如出色的乐手,走在一起便能合奏出令人共鸣的美妙乐章。其中包括洪金宝的《练功》、许鞍华的《校长》、谭家明的《别夜》、袁和平的《回归》、杜琪峯的《遍地黄金》、林岭东的《迷路》,及徐克的《深度对话》。其中林岭东的《迷路》更是导演的最后遗作。 《练功》:50年代,一群拜师学艺的孩子在师父严厉的督导下勤练功夫。徒弟与师父间的默契在呼喝声中形成,而躲懒受罚的那天也可成为一生难忘的转机。 《校长》:60年代,社会清贫,但求学者众。一位执笔忘饭的校长与善良淡雅的王老师让一座天台学校成为童年岁月里最温暖的家。 《别夜》:叶嘉琳与余雁飞,在80年代香港依然美丽的夕照中相恋。女方一家移民海外,二人无奈承受离别之苦,只余下相爱的记忆。 《回归》:...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欢迎光临流放者食堂!植入AI百条大道十亿川之光打架吧鬼神佐贺的超级阿嬷悲伤妖精的尾巴第二季都想做好吾即恐惧诡婴吉咪六楼的女人胖女不愁嫁闺蜜2对话尼克松老吴的账单石榴树上结樱桃上海秘密战爱的年龄差狩猎老爸当家2借来的100天浅田家!爱离别拉科尼亚号的沉没人生的约定狐妖传说血浓于罪跨国大追捕:千里追逃

《七人乐队》长篇影评

 1 ) 7个音符在跳动

除了林岭东、谭家明两个名字略生疏点,其他五位导演都耳熟能详。

洪金宝拍了一段他自己的童年回忆;许鞍华是一贯的隐而不发的情感细腻,爱学生在细节里,男女之爱也在细节里,而一切都自然克制;谭家明的少男少女,面对别离率性真实,年轻时候的感情是撞的生疼,中间大段诗的旁白是炽烈是浪漫是青春;袁和平的隔代亲情里,祖孙二人的代沟,是彼此的潜移默化,是为对方妥协让步,是一同经历;杜琪峰这次没有内鬼反转的戏剧性,讲了三个普普通通的港人,立于时代潮头,仿佛深思熟虑又仿佛不经意的每一个决定,走向各种未知,诠释了生活中的戏剧感;林岭东穿插叙事告诉大家幸福其实就是回归简单生活,有得到有失去的人生,悲喜都波澜不惊;徐克已经在玩了,他全然不在乎什么电影不电影,他用卡夫卡套子般的场景,用被窥探被监视的所谓病人,日日重复的戏中戏,嘲笑自我嘲笑社会嘲笑去踏马的XXX!

#一部电影里的四两拨千斤

 2 ) 这是否是一个认真拍摄的电影?

洪金宝《练功》2分我之前看到网上说,有些片段感觉在应付人,这个短片应该是其中之一。

故事很简单,就是大师兄带着师弟师妹偷懒被发现,和其他学生偷懒很像。

这个片段感觉很敷衍。

许鞍华《校长》5分这应该是另外一个敷衍片段。

故事内容单薄,最后强行渲染。

谭家明《别夜》8分从这个片段开始我感觉没有那么敷衍。

一对情侣分别前的一夜,我感觉拍得挺好的。

就是结尾有些简单。

袁和平《回归》8.5分我感觉这个片段拍的最好。

爷孙间分别前其乐融融的样子很让人动容。

《遍地黄金》7.8分一个很搞笑的片段,同时也是很现实的片段,把握不住时机就是这样。

《迷路》7.8分上了年纪并且好久没在这座城市呆着的人,老时归乡就是这种感觉。

《深度谈话》7.8分很荒诞的故事,令我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3 ) 从前,现在,过去已不再来

《练功》像小学生日记,洪金宝最后的露脸总结也很难让人感悟出光阴似箭的主题;《校长》算是差中选优之作,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和若有若无的禅意相得益彰。

“大地上,更多的花草树木,不都是在自生自灭么。

不管人们看不看得见,昙花总要一现。

”《别夜》还是别了,真的耶不起来。

全程快进,既不理想也不现实的虚无爱情,实在浪费胶片。

《回归》八爷和元华确实收割了一波情怀,女主角也是全片最好看的,故事几乎白描,主题模糊。

《遍地黄金》难道杜sir也是大时代的粉丝?

《迷路》最怀旧,浓浓的乡愁和不舍的依恋在时代的洪流中不知所往,更添哀伤。

《深度对话》最放飞自我,徐导力所能及地把自己的圈中好友都”黑”了一遍。

总体而言很赶工,非常拉胯,莫名其妙,难以下咽。

要不是去年就开始关注,很难相信这是香港七位大师的联合作品。

七个年代几乎看不出区别,感叹光阴、歌颂平凡、阶级爱情、爷孙亲情、思乡、辩证,主题零散,庞杂不一,导致影片定位相当模糊,搞不清究竟是想表达对往日荣光的追忆,还是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又或者单纯只是七人忘乎所以的自我弹唱?

 4 ) 短评(加长版)

#启明会观影节#4/10。

好糟糕的企划。

虽然是用菲林拍的致敬菲林的电影,但这美术置景也太拖后腿了,一点没体现出菲林的美感,再配上几个明显巅峰不在的导演,这电影多数时候都让人看不下去,唯一比较好的就是片头(片尾)曲了,说句不好听的,这种娓娓道来的歌声比故事本身更能打动人。

几个故事硬分档次的话:强一档:《别夜》《深度对话》时隔多年,谭家明和徐克还能以新浪潮的思路来拍电影还是挺好的,虽然二十多年过去手法已经见怪不怪了吧。

弱一档:《练功》《校长》《回归》《遍地黄金》《迷路》洪金宝和许鞍华拍的是私人回忆,但限于篇幅,略显无味;袁和平、杜sir、林岭东拍的是时代变迁下陆港英三重身份的迷离,但有一说一,尺度不够,观点也有点老套了。

另外,关于退出的吴宇森,即使真能参与,影片质量也不会有提升,而很多人yy的王家卫更是不可能,墨镜要比他们晚一些。

其实余允抗或者方育平如果还在拍电影的话是适合补位的,可惜这俩昔日新浪潮大将脱坑太久了。

 5 ) 时间是条线,你站在一点,回不去也到不了

短片的确是难拍,而且又是命题作文。

练功,可以说就是洪金宝的一个记忆闪回,而这个故事也真的只是记忆闪回级别的。

而且这种偷懒被老师罚的戏份,几乎司空见惯,并不会因为是练武就有了新意,而且七小福的故事大家也很熟悉了,这轻轻地一瞥基本没办法让人记住。

校长,许鞍华是擅长内敛情感的,但这个短片人物几乎内敛的看不出来,校长和王老师连一场戏都没有,怎么就在风烛残年有了遗憾了呢。

三个调皮学生被抓了当场和老师叫板,然后夜市碰到不但彬彬有礼,免单加蛋,还拿桌子挡位,这懂事程度简直天上地下。

王老师没结婚,校长您也打一辈子光棍了么,看你欲语还休,欲拒还迎的样子,似乎也是一生守候啊。

别夜,青春戏还是勾人的。

女主想方设法证明自己在乎,但男主就是一身傲娇。

而且男主这衣帽整齐的样子是刚进社会干中介了吧。

既然她是好学校,你是普通校,你最起码也有个普通校的样子吧。

英文念这么溜,要不一起去英国吧。

最后响救护车就很鸡贼,把难题抛给观众是吧。

不过我说,只要女主有个三长两短,都是让这男的傲娇给逼的。

回归,就一个字温馨。

有多温馨,春晚级别的温馨。

爷爷和孙女都懂事的不行。

全是冲突处,全是矛盾点,但都是笑着含糊过去。

这孙女善解人意的程度可真不像是青春期的小姑娘,看着至少干过两年护工。

遍地黄金,杜sir还是有两把刷子,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命运,看似你们仨坐着筹谋今后的生活,但是荣辱如何全都不由你们自己掌握。

时代不好,半价给你们你们都不敢接着。

时代好了,随便写个号都盆满钵满。

在时代面前每个人都是站在冰室门外无家可归的人。

迷路,你说着这个时代是你们的了,却依然对于和传统冲突之处心生愤懑。

当初埋怨父母阻碍自己,如今发现自己也成了儿女的阻碍。

安排了一场有头无尾的车祸,却还是让任达华在父亲的老宅里默然消失。

似乎在说不管你想还是不想,不管是意外出现还是自然发生,新的一代总会接替旧的一代。

而在这个时代迷路似乎就是到了要消失的时候了。

深度对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就是不知道谁是螳螂,谁是蝉,谁是黄雀,又或者谁都不是谁,我们都在这个迷乱的世界里不断变化着身份,但不管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你们丫都是神经病。

 6 ) 像七个电影学院的学生完成的命题作文

洪金宝《练功》65分/100分情绪用动作而不是对白来展现,节奏很欢快讨喜,作为第一个短片能一下子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一下子回到曾经香港电影动作片时代的辉煌。

(不过这个很像影视学院的毕业设计。。

)许鞍华《校长》 60分/100分只能说中规中矩吧。。。

校长和女老师关爱学生,学生长大后去看望和祭奠老师,虽然情感很真挚,但是看的还是有点尴尬,我后面思考这种尴尬感是从何而来,可能是剧情过于老套,看到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

(P.S感觉校长和女老师之间是有一点暧昧而意难平的情愫??

) 谭家明《别夜》 65分/100分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对这个故事很能感同身受,演员们的表演没话说,情绪确实表达得很到位。

俩人的极致拉扯很纠结,明明相爱,又偏偏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伤害对方,在伤害的过程又表达出情爱,看的我有点憋屈。。。

两个人在房间里面读诗,中英文夹杂的时候,那个场面让我想起来学校搞的诗朗诵活动。。。

袁和平《回归》65分/100分爷爷和孙女之间的互动很有趣,就是后面我有一个疑问,经常锻炼身体并且长期习武的爷爷为什么仅仅过了三年,身体就坏成这个样子了?

杜琪峰《遍地黄金》80分/100分观影之前听说这是拍的最好的短片,对它有很高的期待,它确实在七个部分中算是不错的了,因为其他很多短片的故事,把它换一个年代,换一个地点,它其实也能发生,并没有太强的时代性。

但是杜捕捉到这个时代最代表性的符号是什么,把它强调和放大,《遍地黄金》的时代感就特别强,以小见大的功力深厚,非常能反映出来千禧年代人们的精神状态。

林岭东《迷路》75分/100分父亲用旧时的回忆和今日香港的场景进行对比,迷失在街头时的几个镜头代入感十足,可以说是第一视角沉浸式体验迷路感。。。

父亲赶路遇到了车,下一个镜头就是帽子飞起来,我当时还以为父亲被车创死了。。。

旧的地方在拆除,新的场景在重建,旧与新之间的变迁给故事带来张力,《迷路》是七个短片中反思性最强的作品。

徐克《深度对话》70分/100分说实话,前面病人和精神病医生的对话我感觉很吵,有点聒噪了,也不是很能get到笑点。。。

后面医生和病人的身份发生对调时我感觉这个故事有点意思了,再后面出现了两个观察者,剧情又发生了反转,这个像套娃一样的结构开始让我感到惊艳,很不错的鬼才作品。

 7 ) 自成孤岛

1短片集/短篇集/集锦片,它体裁本身,就注定了不会受到普遍意义上的好评——无论是打分评星,还是直截的观赏体验。

一部“电影”,没有完整故事线不说,频频被打断,这就很难顶。

更何况,电影以长片的形式存在,自然有它的客观规律(我不是说短片就不能并驾),一群老导演去抽签拍短片,容易手生,不适,流于形式,力所不逮。

由于人头多、参数多,几段好的,也会被相对平的拉落下马。

2这批香港导演,均已过了创作巅峰期。

或许十年前,还不敢如此断言,但在2022年这个时间点,承认这件事,并不会有多余的口舌争论,反能让你以日薄西山的缅怀心态,去看待这些特色鲜明的电影人。

要欣赏短片的冲劲,其实看杜琪峰支持多年的鲜浪潮短片大赛,也许有更多惊喜能量。

3《七人乐队》受大环境影响,命题内容,不得不产生变化。

这不仅有林岭东去世,吴宇森退出(电影原名《八部半》,一个很早以前就开始畅想的项目)。

本意是致敬胶片(菲林,film),但很快,似乎变成了“我和我的香港”,落在回归25周年,又成为纪念意义的影人献张。

伊始简单的我城故事,在三年后看来,就很难回复到彼时抱持的轻喜剧心态,而是不得不,一再开启怀旧哀愁的滥觞。

或许比起被观看,它更适合被讨论。

由于没有进一步的制作限制,许鞍华和林岭东段落,均有时空跳跃,打破了稳定的年代感(更不说吴宇森那段导致缺失)。

这三样东西,每一样都可以展开来说。

譬如第三点,如果以致敬胶片为题,那么,杜琪峰和他的好朋友们,这个合集里面,有些导演的人选选择,并不是那么与胶片兼容。

更何况,至少目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七人乐队》,是否胶片,有无复古,已经是很次要,甚至是看不太出来的程度。

这个计划的一变再变,令它在紧迫逼仄的大环境面前,更加无所从事,少去了许多宣传亮点。

否则,单从每个导演抽中一个年代的10年时间来看,它无疑会更呼应之前的一套青年导演短篇集。

只不过,那部电影指向未来,而传说中的“八部半”,投射到过去。

再回到第二项,与过了创作巅峰相比,我对这批导演,依然有天然的倾向偏好,即无论如何,我都会喜欢杜琪峰谭家明,大于洪金宝袁和平。

你说它是预设或先验也好,但正因《七人乐队》的形式,造成了我不得不拉锯出一张高危影迷的心电图。

导演们各自选择了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洪金宝的童子功,许鞍华的research,杜琪峰的夺命金等等。

徐克画鬼精神病段落,即便我不喜欢,却也暴露了他在大陆合拍片的表现作为(说来也不止是他一个人的电影价值观混乱)。

杜琪峰的《遍地黄金》,无疑是最出色的一支。

尽管这个出色的评价,在他的长片作品面前,只是小弟马仔的意思。

不难发现,《遍地黄金》以最小的场景,最简单的三人组合(虽然稍嫌刻意地呈现了“银河站位”),杜琪峰对港人投机重利的秉性刻画,对升斗小民的嘲讽与同情,对茶餐厅文化与密集语言梗的活用,乃至对2003年SARS事件的冷眼一瞥——考虑到电影应该早于新冠之前,杜琪峰无疑是这批导演里面,依然紧扣现实脉搏的那位。

谭家明的《别夜》,显然会引发最大的分歧。

回到《烈火青春》,1980年代的谭家明,剪辑犀利到王家卫要喊师傅。

然而,《别夜》以第一次的少女少男,小冤家的纠缠不清,搅浑在告别的箱盒样本中,显得老套且暧昧。

但我不得不说,《别夜》却是最有作者表达的一段,尤其是你再体会最后一个镜头。

谭家明反复扣着“一别等于永远”,谁更残忍的拌嘴说法,揉进了大量的诗朗诵,并非真的在讲年轻男女,他其实是在讲……时间。

时间对一个人,也许是还有幻想,永不忘。

对另一个人,却是现实且残忍的,impossible。

时间是《七人乐队》的基本盘,洪金宝有感慨,许鞍华说昙花一现,袁和平说有去也有来,林岭东迷失在中环,倒在了街头。

这种必然夭折的青春恋爱,似乎出现在《天若有情》也出现在《岁月神偷》,只是反复的故事变体。

而如果大家对这类告别题材感兴趣,我会更推荐罗卓瑶的《秋月》和陈耀成的《浮世恋曲》。

如果说,《别夜》把年轻人那点事,戳得小题大做了点。

那许鞍华的《校长》,似乎朦胧不清意难平。

黑板上的单词时态,似乎不如学生给老师支起的桌板有人情味。

校长的内心,又到底潜藏着什么往昔暗涌。

碍于短片体量,它什么都没有讲清楚,只余下无尽的,挥之不去的悲哀,光阴作痛。

它隐约有一些《男人四十》的余味,但又好像不是。

若再回到徐克那一段,当他以许鞍华为玩笑,众人为轮番玩笑,即假设了所有观众都熟悉了解许鞍华——相当于要了解香港电影史。

可是,对影迷来说,《七人乐队》的内容,又有点隔靴搔痒。

前段时间,有人发布了退出计划的吴宇森动态,附照说明,他老人家身体不太好。

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香港电影,已经开启了它在任何意义上的谢幕时代。

只是,你恐怕期待不了太多的安可。

毕竟,这是一个连掌声响起来都很艰难的时刻。

每个人都在经历撕裂,遭遇告别和迷失,自成孤岛。

 8 ) 当我在看七人乐队,我在看些什么

与其说是“我和我的香港”,不如说是“我和我的香港电影”,七段短片,几乎全是各位导演对自己过往职业生涯的特性回溯。

洪金宝:这段既是《七小福》的延续,也是《七小福》的重现,甚至可能是迟迟未拍出来的《七小福2》的节选。

洪金宝作为七小福的一员、大哥大,这段经历对他来说奠定了其一生事业的基础,再从年代背景、七小福在香港武行和影响的地位来说,洪金宝选取这样一段自身的回忆与经历,加上其长子洪天照出演于占元师傅,传承的意味不言自明。

许鞍华:香港这么多导演之中,最喜欢拍校园的就是许鞍华与张婉婷,最书生意气的也是这两位女导演,今次又是六十年代的校园,春风化雨的代际更替与含蓄的情感处理,许多年后许鞍华也回归平和。

用马赛做王老师简直神来之笔,这些年导演们总喜欢让吴镇宇来做收敛的角色,实话说,我个人看着简直替吴累得慌,又不是说不好,但做的痕迹未免太明显。

袁和平:这段将武人、港人、老年人三种身份合在一起塑造出爷爷这个角色,对于港人来说,九十年代无疑97是最大一件事,用爷孙来表现新旧、东西的对撞,底色却是充满希望的,最后扣在亲情与融合上面,袁和平就是那种不论手法还是情感都很传统的导演,如同拍过百八十次的黄飞鸿,要用关德兴那一版,要有武德,要保持传统亦能着眼世界。

谭家明:在技法、美术、构图与文学性上,谭家明依然是最趋于新浪潮大师地位的一位导演,十来分钟的场景变换与室内舞台,谭所表达的情感层次与隐喻是最丰富的。

然而选角简直大失败,不论妆发还是表演完全就是两个00后,一点都不八十年代,更加表现不出导演所要表达的东西,他们吵架、念诗、sex、最后还要跑到天台上跳楼,十几分钟要表现这么多的内容,对演员的表演节奏有很大考验,可惜他们不是李丽珍或夏文汐,不是张国荣或陈百强,这个时代不再有那样的年轻男女演员,甄楚倩的深夜港湾一出来简直同表演不能更加割裂,但却又是用得最好最贴切的bgm,谭家明终究没有办法再复刻一个烈火青春。

杜琪峰:有人说这段比《夺命金》更加温和和阳光,我倒觉得杜琪峰对于普通人的立场从未改变,这一段与《夺命金》也是异曲同工的悲观。

林岭东:这一段可能最接近我个人对于现在香港的感情——商业区的路真的很不好走乱到不行啊!

人又多又逼又赶,过一条马路简直要查地图,以前的地标性建筑又要拆,建起各种豪华商场——皇后戏院冇咗啦!

是否要回溯到渔村才是香港本来的样子,是否不拆不变就不会有发展,世界终究是下一代的,但回到家乡,发现上一代的立足之地早已消失。

所以即使在这样的短片里,林岭东也是要拍车祸的!

爱情片里要拍车祸、社会片里要拍车祸,所以短片里面为什么不能拍车祸?!

虽则情感上比《阴阳错》要温厚了许多,但隐于背后的一丝阴森鬼气和暴戾却从未改变,拍什么都不会改变。

徐克:开局迅速幻视新艺城,没想到多年之后还能看到这种恶搞未来科技到有些复古的风格,那种嬉笑怒骂的轻佻浪荡,对同侪的调侃,以及几层嵌套之下不变的对身份的迷茫,最后一群人围观扫码的神经病可笑死我了,徐克的损倒是没有变过。

LU老师说这一段需要许冠文来味道才对,是啊,还要配上岑建勋,加上冯淬帆和吴耀汉……可惜五福星不能集齐,如同新艺城早已风流云散,只能在这样的短片中借尸还魂式的惊鸿一瞥。

 9 ) 七人乐队:我在期待什么

首先,不得不感慨排片的惨淡。

学校电影院曾经排了一场,可能因为无人购票而换成了沈腾的新电影,我跑到外面电影院看,整个场加上我也只有三个人。

不过观后体验而言,确实也不太适合对港片无甚了解的大多数观众,毕竟几个故事的主基调就是怀旧,如果你对那个旧东西都不太了解,肯定会觉得没意思。

对于这种多位导演合作的作品,虽然被同一个主题引领,但是由于各位导演的风格惯性和每part故事的完整性,观众的观影体验要经受极大的考验,在本片,许鞍华的部分因此在我看来是极为灾难的。

杜琪峰召集的合拍片,《铁三角》的各自为战在前,这部我其实不该抱太多期待,再者致敬胶片才是所谓的主题。

从五十年代开始,每人领衔一个十年,直到徐克的未来结束,胶片时代、港片时代、港城本身的兴盛与衰败,尽收眼底。

第一段上来是洪金宝的《练功》,一个中规中矩的段落,把它看成武师自传就好了,不应该对故事的苍白和工整太过苛责,因为这就是洪金宝的私人记忆。

如果对香港武师感兴趣,可以去看一部《龙虎武师》。

“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故事,在群体叙事里才会被揭开,它曾经的荣光下,是不断挑战身体极限的残酷竞争,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年轻意气。

许鞍华的《校长》。

唉,如果说电影其实就是冰山一角,那么导演就是在用剧情、台词、画面展示他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引导观众顺着线索去思考,在脑中尽量还原出导演藏起来的整座冰山,。

许鞍华的冰山总是很细腻很丰富的,但是Ann用大段大段的无深度对白企图把冰山露出来的那一角快点搭起来,再搭配她一贯的平实镜头,对准那碗白饭,那朵花,小孩搬来的那块挡板,校长再念两句诗,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是她的经典法宝。

整部戏在呈现上像是破产版的《男人四十》,只有十几分钟的篇幅,深度和广度不能兼得。

导致我都到了下一part,还得回味她的部分,也没回味出什么。

另外,吴镇宇的校长往讲台上一站那段,是不是在致敬麦兜呢?

把声和姿态都好像黄秋生。

谭家明,香港新浪潮主将,《别夜》这个故事我觉得是拍的最好最用心的,这位新浪潮老炮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

两个人,一间漆成绿色的空客厅,一间突兀的粉色系卧室,创造出一种舞台剧的紧张气氛,从许鞍华的松散里让人一震。

念诗、争吵、拍照、性爱,围绕着两个人的纠葛,一次次把氛围推向高潮,仅有从封闭空间解脱出来的空间竟然是天台,男生最后走上天台,结束处后退的街景镜头传来凄厉急促的救护车笛声。

整个part都是离开者歇斯底里发泄自己的恐惧和不舍,殊不知,留低的人才是最心痛,“今夜最冷已是我心间”,隐忍但却绝望,别夜在即,我早已决定不再苟活。

这个故事实在是太美太棒了,胶片的质感也体现的很好。

简单,决绝,猛烈,其中的隐喻,尽在不言中。

两首插曲用的很棒,一首是甄楚倩的《深夜港湾》,一首是张伟文的《别了,亲人》。

袁和平《回归》,没什么好说的,亲情是未来最后的底牌。

理解是互相的,如果你一直坚持肠粉比汉堡好吃,你的东西对他的东西错,那未来只会更加隔阂。

杜琪峰的《遍地黄金》以小见大,在这次命题作文中别出心裁,杜琪峰说自己拍电影完全靠灵感,从这个小故事就可见一斑,他总能拿出新东西,而不太拘泥于自己的传统。

一开始我以为这一切仅仅只是个开始,没想到杜sir确实只讲这么多,点到为止。

股市风云、SARS冲击,在乐心冰室一间小小的茶餐厅上演,而且这次杜sir基调是有点乐观的,跟《夺命金》完全反着。

变化是必然的,“我们是否太过于恐惧?

”即使次贷又如何?

再过十年,恒生指数又是一条好汉!

杜琪峰想用之前几次困难的安然度过,劝说我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他骨子里对香港是真爱。

这种人,在大家垂头丧气的时候,他总是会给你慰藉和希望,《柔道龙虎榜》在前,《遍地黄金》在后。

香港有他,真好。

林岭东《迷路》:在最后徐克的《深度对话》中,“精神病”说“杜琪峰和林岭东是同一个人”,我个人猜测是不是这part对任达华的使用太杜琪峰了哈哈:徕卡相机往前面一挂,西装外套往身上一穿,这不是《文雀》吗?

故居岸边钓鱼,这个取景也太《黑社会》了,乐哥您自己钓鱼只带鸭舌帽不戴头盔吗?

任达华在找寻往日的建筑,我们坐在电影院里在找寻什么呢?

走出电影院,满街的人啊,车啊,我感到和他一样的迷惘无措。

林岭东我实在不了解,这个岁月静好的取向我也摸不着头脑。

任达华还来了一句“年轻人,世界未来是你们的,由你们话事”,当年吉米仔差点信了,我们该不该信呢?

徐克《深度对话》。

一扫前面六人的怀旧基调,徐克把观众带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时代,精神病院开发出了病人和医生身份互换的新玩法。

病人、医生、病人、医生、导演、观众,高频率的身份反转颠覆,不仅仅是港片中经典的身份认同模糊的调子,这个故事是非常福柯、非常后现代的:时空是无法定位的,是2046?

还是2122?一个坚固的逻各斯中心被解构了,到底是医生在治病人,还是病人在治医生?

是观众在电影院看导演的电影,还是导演躲在那个方框后面窥探众生?

他者形象再也不是福柯式的权力斗争的失败者,再也不是作为话语体系中心的陪衬出现。

在后现代,病人与医生平起平坐,导演与观众讨论文本,疯癫与理性沟通对话。

以现在为界线,过去和未来只是一张被我们折起来的纸。

过去可有定论?

未来更是无限未知。

徐克把我们抛掷入一个没有希望但是又满是希望的时空。

立意是最取巧的,怀旧方式是最fashion的。

“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伴着梅艳芳《似是故人来》敲完最后一段,都忘记自己写了些什么。

不吐不快,一吐为快,醒后归去罢。

 10 ) 真心希望,这场“深度对话”能延续得更久

自七月底上映以来,全港星阵容的电影《七人乐队》仅收获265万票房,着实令人唏嘘。

有影迷说,这部“绝唱”再不看就真的没了。

电影《七人乐队》全体主创对热爱港片的观众而言,这绝对是今年最不容错过的院线电影。

影片网罗了港片黄金时代的七位重要导演,尽管受到体量限制,让他们无法最大程度发挥出个人优势。

但在这批传奇电影人逐渐退场的今天,这样的阵容真的弥足珍贵。

影片《七人乐队》是由杜琪峰和寰亚发起的电影项目,最初拟定片名为《八部半》,由洪金宝、许鞍华、吴宇森、谭家明、袁和平、杜琪峰、林岭东、徐克联合执导。

但吴宇森因身体欠佳提前退出,电影遂改名为《七人乐队》。

影片最初定名为《八部半》影片以洪金宝的《练功》开场。

这是一部甚至不需要出现演职人员,我们就能笃定猜出导演身份的作品,讲述的正是练功出身的洪金宝再熟悉不过的属于武行弟子的集体记忆:童心未泯的徒弟们背着师父在天台偷懒,一次意外导致真相暴露。

于是,徒弟们从师父那里得到深刻的教训,再也不敢偷懒。

其核心冲突便聚焦于师徒之间猫鼠游戏的角力上。

洪金宝《练功》这部短片乍一看似乎过于随意和短促,并没有完整地呈现出当时香港的时代面貌。

但洪金宝导演的聪明之处,恰恰在于他会“藏”:50年代的香港穷人遍地,这种不需要学费、甚至包吃包住的武行学校,便是穷人孩子的一条出路。

表面看来,这是洪金宝的个人回忆,实际上却是对穷人生活以小见大的写照,同时也是对香港电影其中一个生命源头的追溯:50年代的这批武行弟子,后来日渐成为70年代开始盛行的香港动作电影的中坚力量。

洪金宝许鞍华执导的《校长》是一部柔情似水的作品。

影片讲述60年代的一所小学里,校长和学生们以及一位年轻女教师之间的旧日往事。

这部短片里,我们看不到完整的故事,只看到这些角色粗糙的生命走向。

校长为学校废寝忘食的一生,调皮捣蛋的学生们成年后的各异人生,女教师因服用中成药不幸去世……

许鞍华《校长》作为华语影坛最重要的女性导演之一,许鞍华在创作生涯初期可谓非常先锋,颠覆了大众对女性身份的刻板印象。

但她后来的作品,渐渐转向讲述小市民生活的现实题材。

这次会选择这样一个叹惋时光流逝、斯人不复的平民故事,显然是我们可以预见的。

谭家明导演的《别夜》是整部电影中最大胆的作品,也是谭导继2006年《父子》之后的久违回归。

故事发生在80年代,聚焦一对产生情感危机的年轻情侣。

女主角即将随家人移居英国,出国之际,试图与恋人创造今后可以缅怀的记忆,而男主角却闹起别扭……

谭家明《别夜》因电影风格较为激进,相比《七人乐队》中其他更具商业属性的导演,谭家明或许是内地观众最为陌生的存在。

这位曾与徐克、许鞍华等人共同开启香港新浪潮的重要导演,非常值得港片爱好者补课,他的电影审美趣味甚至影响过王家卫。

谭家明这部《别夜》再度证明了谭家明对新浪潮的拥护态度。

短片中的镜头风格、剪辑逻辑,乃至角色们的行为动机都被完全地情绪化。

导演似乎试图带我们回到那个《怒火青春》的浪潮时代,以此窥探80年代年轻人的情感世界。

袁和平执导的《回归》则是最为通俗易懂的一部,讲述90年代的移民热潮背景下,即将随父母移民的孙女暂住爷爷家的故事。

导演从饮食、穿着、功夫等话题介入,将爷孙两代的代际互动、东方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碰撞搬上银幕。

袁和平《回归》这部短片的叙事模式在华语电影中并不少见,李安的“父亲三部曲”、曲江涛的《孙子从美国来》等影片中都有过深度的探讨。

也正因此,在《七人乐队》中反倒显得有些俗气。

杜琪峰执导的《遍地黄金》很可能是《七人乐队》中最好的作品。

短片讲述三个年轻人在香港经济跌宕起伏的三个时间节点上的三次会面。

杜Sir借由三人炒股投机行为的戏剧性时刻,调侃了普通人的暴富心理,同时也感叹了世事无常。

在大时代面前,小人物注定只有被捉弄的份儿。

整部短片延续了杜琪峰导演惯用的悬疑色彩,颇有炒股版《夺命金》的意味。

杜琪峰《遍地黄金》在已故导演林岭东的《迷路》当中,任达华饰演了一位有着恋旧情结的商人。

眼下,他需要前往中环与妻儿汇合。

但面对香港高楼林立的巨大变化,他恍惚有些不知所措。

他去到曾经熟悉的地方,拿出照片比对着寻找熟悉的建筑……

林岭东《迷路》遗憾的是,林岭东导演于2018年因病离世。

不知是否因为寰亚对后续剪辑的干预,这部短片的观感并不是非常流畅。

但总体而言,这是一部能够让人共情的作品。

短片中那群迷失在时代洪流中的人,正反映出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智能设备越来越发达和普及,导致一部分不会使用的年长者被困,成为新世代的“残障人士”。

徐克导演的《深度对话》则是最轻快、最具玩票性质的作品。

这是一部悬疑短片,通过精神病医生与精神病患者的诊疗对话,以及房间外两名医生目睹该过程的实时交谈,不断地将观众所认定的医生和病患的身份推翻重建。

徐克《深度对话》这部短片被安排在《七人乐队》最后,或许正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

似乎在告诉观众,如今毫无生气的香港影坛,终将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琪峰曾在采访中透露过策划《七人乐队》的初衷,一方面是想聚集这些曾经经历过胶片时代的导演,共同拍摄这部电影来致敬胶片,致敬香港电影最好的年代;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部作品,向新一代青年导演表明香港导演们的团结。

由此可见,电影《七人乐队》绝不仅仅只是一次纯粹的回望和致敬。

在港片黄金时代的老一辈导演开始退场的今天,新旧电影人的换血势在必行。

这七个乐手的表态支持,无疑是尚不被市场肯定的香港新一代电影人走下去的底气。

作者| 多尼达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七人乐队》短评

尴尬得要死

7分钟前
  • 车轮饼
  • 很差

看完的第一反应是,想立马去别家影院的港片展回味一下过往。实在看不下去,几个名导好似功力尽失,仿佛全然不懂在短片体量内完成应有的起承转合,自顾自沉溺在怀旧情绪之中。不过好歹不至于拍成《我和我的香港》,起码守住了不献媚的底线——袁和平的《回归》跟三年前薛晓路的短片同题,定在97年却丝毫不讲时代大事,故事落在孙女返港,讲的是香港精神的回返,不过立意依然乏善可陈。剩下几个导演里,洪金宝摆谱,许鞍华笨拙,谭家明出格,杜琪峰直白,林岭东恍惚,于是徐老怪最后蹦出来,扫射了连自己在内的所有老帮菜:香港电影的血脉里是有“疯”的基因的,而所谓“深度对话”其实是鸡同鸭讲。把今年释出的这些囤积港片放在一起比,韦家辉真可称得上当代大师了。

8分钟前
  • 晚不安
  • 较差

谭家明1星,杜琪峰1星

9分钟前
  • 冰山李
  • 较差

“我和我的香港”,咱不想拍就不要拍了,还不如大陆的“我和我的”系列好,每个故事都像小学生作文,甚至杜琪峰和徐克这俩人拍的也看不出什么高明之处,只能说,他俩名气大,之前好作品多,反正吹他俩就对了。

13分钟前
  • 童童夫君
  • 较差

港人苦,港人善。港人痴,港人顽。港人都想把钱赚,浮金沉银若许年。衣锦还乡乡何在?枉与看客作笑谈。许老太最动情,杜Sir最精妙,袁八爷最讨巧,最鬼马还数徐老怪。/2021赫影节

18分钟前
  • 易晟
  • 推荐

谭家明那段最好

23分钟前
  • JoeyLu陆柏宇
  • 推荐

原本是每个导演抽签各自拍一个年代,徐克不干直接飞出个未来,从短片序列来看,徐克应该抽到的70年代。

25分钟前
  • 达斯佛™
  • 还行

杜sir的最好,一水温情怀旧中唯一戳了大都市痛点的部分。作为一个时序递进的编排,老怪的结尾算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消极抵抗。香港电影,活在过去,但起码活过。

28分钟前
  • Methy
  • 推荐

最喜欢《回归》,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还很担心会拍出一堆空洞的口号,没想到居然能如此包容。中国跟西方不是割裂的,双方互学互鉴,才称得上是真正的进步。 《别夜》非常特别,有安东尼奥尼,早期园子温,甚至还有点北野武的风范,在最平静的表面之下涌动着最热烈的爱,中文诗和英文诗的互相告别也想起了《美丽新香港》中的那句“这世界只有一种乡愁,就是没有你的时候”。《遍地黄金》就像林子祥的《数字人生》唱的那般,数字操控着现代人的生死,股市的潮起潮落,是他们血管里的脉动。《迷路》把主题讲得太直白了,今非昔比,简简单单才是真。《深度对话》像个大彩蛋,把香港的导演都给诙谐幽默地过一遍,但精神病与医生的身份问题的确像是未来的难题。《练功》气氛营造得挺不错,就是没什么剧情。《校长》很乱,焦点不知道在谁身上,没咋看懂。

29分钟前
  • 高詩遠
  • 推荐

个人喜爱度排行:杜琪峰≈谭家明>徐克>>>>其他人。《天台练功》《校长》《回归》《迷路》就是过时的故事,死气沉沉的镜头,平庸勿扰的演技,无趣拉跨。《深度对话》要是认真你就输了,根本没深度,就是玩。《别夜》和《遍地黄金》比较有趣,也挺有导演特色,是我的菜。

3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3.0 百老匯粵語原聲。很「香港」。其中幾個短片不約而同圍繞著香港的是同一個關鍵詞——移民,雖說有的拿腔拿調不自然以至於讓人出戲(《別夜》),而有的則是過於情懷裹挾(《回歸》《迷路》)但依然能感受到有關香港的這份地域情感經歷賦予了這部短片集合最基礎的生命力。水平遠超眾位其他導演是杜琪峰的《遍地黃金》,體裁雖小卻每一處都吸引人,從演員的演出,腳本,置景,攝影,剪輯,配樂到主題都極其細微地深入香港社會以及一般人的生活。《練功》開場剛一分鐘就看得眼眶泛淚(完全沒想到),許鞍華的《校長》節奏有些問題,最人文作文感。徐克的《深度對話》依然不按牌理出牌,但並非毫無想法。有些感慨的是從前在香港的時候看到密集的人群與樓總是感到焦慮的,如今看來有些懷念。希望杜sir拍到老。

35分钟前
  • 大佑
  • 还行

整体质量相当差。香港主旋律命题作文,穿插一捏捏反主旋律。启德机场再飞两万次。。。

36分钟前
  • ┢落┦
  • 较差

最喜欢杜琪峰的部分。“隧道什么时候是尽头?”疫情什么时候是尽头

41分钟前
  • 賴床不起。
  • 还行

气人乐队

42分钟前
  • 无情羊咩头
  • 较差

洪金宝、袁和平:1星;许鞍华、谭家明、林岭东:2星;杜琪峰、徐克:3星。满分5星。

44分钟前
  • 豆友1102543
  • 较差

时代特点若有似无,为了过审也没太多个人表达,喜欢杜琪峰cue疫情的焦虑和乐观,袁和平的故事也不错,但没太重视97,徐克拍的好笑是好笑,但是个小品,谭家明格调有点高,演员表达不出来,剧情也生硬,林岭东的前半段很好,但两段太割裂,许鞍华和洪金宝就是随便拍了两段吧,吴镇宇还是可以的

48分钟前
  • 理易封
  • 还行

只有杜琪峰的短片有意思,讽刺犀利又心酸,和他的长片还是没法比。其他人的,就跟玩票似的

51分钟前
  • zhang 2nd
  • 还行

谭家明4 杜琪峰3.5 许鞍华2 徐克1.5 洪金宝1袁和平0.5林岭东0.5

5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较差

#HKIFF45 远低于预期 不由地想问:你们想拍的level就这?很明显的长片导演思维没转过来(尤其前3部),结果就是明显的缺过程直接奔向故事的结果。U1S1故事性完整度甚至不如「我和我的祖国」。Bug一堆,广告式美术布置和奇怪的违背灯光逻辑的入门级灯光错误,数码调色处理的降噪错误设置产生严重伪影,不知道是电影业后继无人了,还是根本没用心做。想说:请尊重胶片,请尊重那么长的片尾字幕。

60分钟前
  • 郭大师的徒弟
  • 较差

七个故事讲的都是时间。很喜欢《校长》梅兰竹菊都是人赋予的品质,其实它们还不都是自生自灭。《别夜》也很不错,虽然很尬,但说不好哪里就打动了你。

1小时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