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小田切夫婦再度添丁(或女兒?
)!
終於從傷痛走出來了。
(不用擔心他會為了收視不再接劇了吧?!
孩子的生活費比他個人的介意更重要🙊) 湊著五百旗頭熱未散,終於看完了《糖果之家》。
得承認《糖果之家》一股濃濃的文青味道,是個人去年看了兩集之後放生的原因,但一口氣看完之後,又覺得回甘味很重,值得一口氣去看。
這劇的主要角色不多,兩位男角(小田切讓及勝地涼)又不剃鬚「污糟辣蹋」,幾個人不是在後院「Hea」住吃糖果,就是在完全沒有人的澡堂裡「吹水」,無所事事又無所牽掛,雖然當中的日常生活感很迷人,但有時又會覺得會不會太不真實呢?
沒想到經歷了最不真實的「天使」第6集之後,劇情急轉直下,真實得令人心痛。
求職失敗、朋友吵架後意外橫死、失智症、無故惹官非⋯現實有很多無奈的事,而且通常會聚在一起,看似很有戲劇性,但在《字裡人間》導演石井裕也的掌鏡下,顯得很淡淡然,有種「這就是人生」的無奈,看罷後心中的重壓感揮之不去⋯就算看到長大後的春馬如此欠扁,卻始終沒有怪責他的理由,因為自己某程度上,跟他沒兩樣喔。
或者小田切讓在演繹「太郎」接納人生的過程中,也在接納自己的人生,算是一種被治癒的過程?
小田切让真的是深夜剧的良心。
就是那种看上去无所事事,平淡如水的深夜剧。
讲着波澜不惊的日子,以及日子里遇到的平常的人,发生的平常的事情。
看的时候觉得岁月悠闲,时光静好。
回想的时候又会心有戚戚,温暖又让人回味唏嘘。
而小田切让最适合这样的剧集不过。
从之前仿佛要和沙发厮守终生的侦探社职员到现在这个寻常巷陌里小小杂货铺的店主,他身上浑然天成的气质仿佛就是为了在深夜里讲一个无所事事的故事,过程中陪伴你,讲完后温暖你,回想起来的时候治愈你。
《小小食杂铺》里切叔留起了蘑菇头打上了小清新的柔光,但是拖鞋、络腮胡以及标志性的睡眼惺忪仍旧还在,所以故事的内核就不会变。
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长大的太郎继承了爷爷的糖果杂货铺,在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艰难的经营着,为了维持当下与奶奶的日常生活,甚至还要打一份辛苦的夜间零工。
日子过得不好,当然也不坏,尽管辛苦,但是每日里和好朋友聊聊天,逗一逗光顾店里的小孩子,与奶奶一起洗菜做饭,每一日也是平安度过。
然而这样的平静因为当年的同学现在的单亲妈妈礼子的回来而被打破,原本简单的日子忽然变得生动起来,太郎开始面对人生从未有之的选择。
这选择说到底就是改变。
奶奶说,既然店铺经营困难,不如就把房子买了吧,这样你就可以过你的生活了;礼子说,你是好人,这是我的儿子,既然你能正常的说话,不如我们....在突如其来的可能变故面前,太郎平静如水的生活忽然变得波澜起来。
在这样的波澜面前,太郎难免不知所措,难免慌乱。
因为人啊,说到底,是害怕改变的,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剧中太郎面对奶奶劝他关掉店铺的建议时说起了小时候自己害怕座钟走动时候的声音的记忆,因为那些滴答声在提醒着自己,时光飞逝,生命里挚爱的人和物都会离去,新的人和事物也会到来,如同早逝的父母,一去不回,如同长大的日子,无法逃避。
而这些离去和到来的,无不意味着手足无措的变化,我们恰恰害怕变化,害怕变化带来的不安定和未知。
其实不光是太郎,剧中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忐忑度日,即使是离开又回来见过外面世界的礼子,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感情时,也是不断提醒自己:你是单亲母亲,不可以,不可以,不可以......为了逃避变化,剧集中的每个人都努力的维持着当下的生活,维持着已经拥有的平淡和其中的快乐,即使澡堂生意清淡,即使日日无所事事晒着太阳,即使这样,也很好。
好过颠沛流离的变化无常。
但是,生活怎么可能一成不变的,时间带来,时间带走,时间唯独不会停止。
最无常的便是变化着的生活。
于是礼子出现了,于是杂货店是关是开,都成了无法回避的现实生活。
而我们和生活的对决以及妥协,便是接受这些变化。
如同剧集里面的太郎对奶奶说的那样,我已经 不害怕钟表的滴答声了。
因为知道无法回避,所以虽然有万千的困难仍旧要面对。
这就是人生。
终其全部,每个人无非就是学会能够坦然或者假装坦然的面对生命里面的那些变化。
然后祈祷着,或许有一天,能够将滴答声听成一首动听的歌。
———————————————————————————————————————————看完最后一集,真的哭了。
成长的代价永远都是这样吗?
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的确是人生。
我们一边恐惧着变化,一边又在变化中失去了曾经.....
这是一间被飞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抛弃的粗点心店,剧里没说,我猜它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了最初的样子,时光流逝时,它强行把时间关进这间小店里,就像太郎的爷爷用布蒙住时钟一样。
于是太郎在这间时光停滞的食杂铺里过了一个长长的童年。
樱屋像一个魔法城堡,走进城堡是没有时光痕迹的儿童乐园,有色彩斑斓的糖果零食,有凌乱的后院、锈迹斑斑的长椅、穿墙而过的水渠。
以成人的眼光看,没有丝毫美感,可是谁的童年没有这样一个简陋的自由王国呢?
我们孩子的世界可不是依靠金钱建筑,我们用心建造那个有河童有天使的世界,大人贫乏的想象力哪里能够理解。
在这个锁住了时光的樱屋里,有一个精心呵护这个王国的奶奶,就像《佩小姐的魔法城堡》里的佩小姐,还有四个身体长大了,童年的灵魂不愿离开的大小孩,他们是外面世界里落魄失败的大人,在樱屋里,没有失败这种世俗的东西,他们还是吃着粗点心,东拉西扯假装成熟的小孩。
太郎的心里一直都清楚,这间点心铺迟早会关门,每月四万日元的营业额完全不足以维持太郎和奶奶的生活,所以太郎每天晚上打工白天开店,艰难维持着。
奶奶总是劝太郎关了樱屋,太郎坚持不肯,他说,关了这间小店奶奶会难过吧。
我想同时他也是死拉活拽企图留住童年吧,这叫情怀吧,是吗?
有一天,太郎童年的玩伴礼子突然造访,她像一把剪刀,把樱屋封锁时光的结界剪了一个口子,于是樱屋的时光开始流动,四个赖在童年的大小孩开始意识到樱屋无法一直保护他们,他们开始正视樱屋之外的世界,这个推迟了二十多年的成长过程迅猛且让人痛苦。
他们知道了自己年幼无知曾伤害过别人,见识了儿时伙伴由发达到阶下囚的命运转折,他们开始考虑未来那种东西。
最终,或是关了澡堂找工作,或是当编剧,或是做厨师,都真的变成大人了,最纯真的那一个为了救朋友死了,永远留在了樱屋的时代。
期间有个有趣的情节,一直立志做编剧的三枝,拿了自己的剧本给制作人看,制作人肯定了三枝的才华之后说,写的不真实,不可能见过河童这种东西吧。
三枝受挫后去向太郎求证“我们那时候是看到了河童吧?
”太郎给他了坚定的支持。
他们又在河边被“天使”咬了,第二天,他们发现自己能发出天使的声音,兴奋的太郎拉着三枝去给礼子表演天使音,结果被礼子斥责“你们是傻瓜吗?
”三枝和太郎第一次对自己见到的奇幻事件产生了怀疑,“童年”偷偷从他们身边溜走了。
那一只每集片头都会出现在墙头的流浪猫猫,成为终结樱屋时光的最后一刀,因为猫抓花汽车的纠纷,奶奶不得已卖掉了樱屋,去了养老院,与开始了成年人的正常生活。
失去樱屋的太郎始终找借口拒绝去探望奶奶,剧里没有给出理由,我猜,因为奶奶代表了樱屋的温暖,太郎大约是不愿去体验那种怀念的痛楚,害怕已经老年痴呆的奶奶忘记了自己,被奶奶忘记就像被樱屋抛弃一样让人心碎吧。
礼子结了婚的太郎开始了成年人的正常生活。
失去樱屋的太郎始终找借口拒绝去探望奶奶,剧里没有给出理由,我猜,因为奶奶代表了樱屋的温暖,太郎大约是不愿去体验那种怀念的痛楚,害怕已经老年痴呆的奶奶忘记了自己,被奶奶忘记就像被樱屋抛弃一样让人心碎吧。
为什么这剧会让那么多人万般感慨郁结于心呢?
分明剧中人都是现实中的废柴呀。
当这部剧触动你怀旧的神经时,你在怀念什么呢?
童年的纯真、快乐,自由?
可童年时为什么你总是盼着长大呢?
我理解的答案是,我们怀念的是那些无用的日子,不必被生活裹挟,不必考虑将来,不必为谁负责,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不必用它换钱,没有金钱对比后的自惭形秽,一块糖果就可以填满一整天的时光……可是每个人都会被迫长大,一点点抛弃灵魂,这四个抗争了二十多年的大小孩也最终妥协转身离开了,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最终能做的只是怀念罢了。
当初在b站叫《糖果之家》,最喜欢这个译名。
好吧,平凡人生。
一家小小店铺凝聚感情童年从小到大的成长记忆。
好吧,大家都是凡人,邋里邋遢,闲闲散散,无所事事,就这样吧,像这样闲闲散散无所事事聚在一起的时光还有多少。
早都长大了,早都分离了,早都不再见了,早都遗忘了,早都感情淡漠了……统统回不去。
衣着光鲜也好,功成名就也好,好的好的都好,只是还有最初的那份感情吗?
还能否对我笑出最早的那抹微笑?
还有那样傻里傻气的话语吗?
都走了,都散了,都再也回不去了。
造个梦吧,梦里的走向不是现在的模样,梦里还有温馨所在,梦里还有属于我们的天地,属于我们的时间。
梦里还有话,梦里还可敞开心扉,梦里还有最初单纯袒露的心肠……不再有遗憾。
若不再有遗憾,是否还有你我这样的人生?
刚看完10集,和开头真是急转直下啊,但是这才是生活吧,总不能就如第一集般坐坐吃吃聊聊说说,日子还是要过下去,还的去付账单、一日三餐,如同消逝的岁月,正如三枝最后的质问,我们最终曾经珍视的东西都是会忘掉的吧,看着听着眼泪止不住的流,什么时候我们就这样过上了现在的生活,上学时年轻时我们想要的生活那?
看过金庸古龙,那些飞扬的日子那?
义气不已自信满满的朋友那?
最后的三枝、太郎富足的小康不是想要的吗?
不是长大的很好吗?
不是也算成功人士了吗?
为什么不开心?
为什么会哭会醉,为什么会陪他们一起伤心?
我们忘了什么,不忘又如何,还要死守这没人来的店、只有流浪猫天天会来的后院吗?
到底什么是想要的,想要的得到了就会满足?
三枝大喊这说“完了完了”的时候,不也是看到同学的成功吗?
那不也是每个人想要的吗!
这才是我们困惑的吧。
另外小田切真是萌啊,一个大男人,嘟着嘴鼻影重重的说话,温柔温暖,和三枝的撒娇真是萌化了,但是一点也不娘,就这样慢慢的剧把人感动的不得了,日剧还是温馨如初。
看片名期待的是另一部“深夜食堂”,其实是家小卖部的故事,男主三十岁是所谓的工地工人+店主+宅男+“废柴”,女主么三十岁是男主小学或中学同学+单身妈妈+零时工(日本的打工族),说的是一个关于普通人的故事,缠绕着时间、长大、遗忘和回忆。
日本是个社会极其饱和的国家,上海也渐渐走向类似的节奏。
一样的地少人多,都会在小小的螺丝壳里倒腾出一家店来,架子上和墙上也尽可能多地摆些货物,进进出出也就1、2个人的回旋空间。
光顾的通常会是邻居和老主顾,就像礼子,重新回到点心店,还是小时候的样子,仿佛时间未曾流逝。
少年时的我一定对这样的片子不知所谓,因为有太多想去探寻的刺激,而无需去回忆平静的时光。
这部片子应该是给同礼子、太郎一样的30岁的我们看的。
去过好多家夜店了,刷过无数次夜了,甩人和被甩过了,醉过又清醒过了...... 得到过和失去过的已经不知道怎么平衡了以后,愿意安安静静坐下来和父母好好吃顿饭了的时候,来看这部片子,各种小小的情绪瞬间缠绕在一起,决然没有什么大起大伏的感动,却是如鲠在喉又丝丝幸福的回忆的味道,20分钟的剧情勾起的回忆和往昔的画面缓缓从脑海中划过。
30分钟以后,听着略轻快的片尾曲,仿佛可以回到90年初的童年,相似的杂货店,卖着塑料小玩具和彩色弹子糖的街边小铺,一样的乱糟糟的摆设,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样子,却因为和童年维系在一起,画面的饱和度竟然如此之高,还有连成排的梧桐树,还有小孩子的我的眼中未曾老去的外祖父。
好想念那个夏末跟在外公后面,舔着桉叶糖,看着阳光穿过树叶空袭间洒落在人行道的我。
没有一丝嘈杂。
题外:当日剧说起普通人的故事的时候,往往平淡又细腻,没有夸张没有突兀,不知道国产剧要经历多少个十年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狗血的剧情太多是容易让人疯狂和迷失的,可是国内除了狗血剧外还能看什么呢?
生活不可能满满的总裁和玛丽苏吧。
推荐给朋友后,他的一句评价让我感触很深。
他说,光是看他们几个坐在那里吃零食就已经要哭出来了。
终于在第三集结束后的深夜想起了他所说的这一幕,坐在石凳上吃些味精味儿刺鼻的廉价零食可能是此时我能想到最舒服惬意的瞬间,当然最最重要的、最最不能少的还是夕阳。
少了这个一切都不对味儿了,只有这个时间最为舒心。
结束了一天,却还没有天黑,在太阳落山前这段时间就像攒出来的好吃的,可以慢慢品味,做什么都有意义,静止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所谓一分钟顶一小时的黄金休息时间,睡觉也不及它来的治愈。
为了安抚自己尽快入睡,我拼命想回忆出自己也曾有过的如此一般的瞬间。
想起最符合安睡标准的,还是初中周五的放学后。
因为大学地理位置独特,场地颇为 mini,我读过最大学校居然是我的初中。
大到我现在仔仔细细的回想,竟然完全想不起来它南边的尽头长得什么样子,真是细思极恐。
当时我会强迫几个关系好的姑娘在周五放学后陪自己去探险。
为了培养探险伙伴我还逼迫自己结交了很多朋友…夕阳下,穿过小树林,路过我最爱的食堂(真是羞愧),嗅觉判断出今晚寄宿生的伙食。
小心穿过寄宿生和老师的宿舍楼,偷看刷好凉在窗边的鞋是什么颜色,多大码,幻想出一个宿舍里奇妙狗血的人物关系。
不经意出现在窗边的脸总是这个学校最神秘的人,不论男女美丑,那一瞬间都会被我意淫成遇见真命天子的瞬间。
这种瞬间就会被自己鄙视的情感延续到我第一次看《墙头马上》,发现最让我心动的命运起点竟然还是它。
一路吐槽自己的穿过高中部的门洞,这个时候简直是世上最考验个人气场的时刻,独自来到高中部的初中生,必须要拿出大学生的成熟表情才可以“安全”度过这段道路,这一刻关系到初中生的荣耀与尊严,每次都觉得自己发挥欠佳,下次要改进。
穿过高中部就到了图书馆了,我和它的感情是永远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常去的书架不超过三排,但更新很快,就像不断转到面前的回转寿司(对不起我饿了,刚刚还看了孤独的美食家第五季),必须要赶快吃掉新来的心情导致整两年我几乎一天看完一本,当然那段时间作业基本靠早上十分钟赶完,成绩是屎(谢谢初中班主任没有视我为渣滓现在还会找我玩)…选好新书走出图书馆的感觉幸福的要哭,需要强行感慨人生的那种幸福。
饭后甜点是要去音乐教室的走廊偷听新来的音乐老师弹钢琴,或者是合唱团练歌,然后吸吸鼻子离开。
最后在大操场上散步一圈,再装作不在意经过篮球场斜眼看看班里最帅的男生在不在,如果能碰到一句“你怎么还没走啊”,那就是头等大奖了。
这时不管包里装着多恶心的言情小说,都要回答“我去图书馆借本鬼故事”,一酷到底,完美……这时基本太阳已经落山,可以去车站和上班族一起挤车回家了。
相信我,那一刻,上班族的忧伤,我懂得。
再也无法复刻的是那时的校服,深恶痛绝的校服唯一让我敬佩的就是,我可以在学校随意穿梭,因为只要穿着校服,我就是nobody,社交恐惧的人会瞬间明白我的意思。
不得不承认那段时间成绩不好,家庭关系也处理的也并不优秀,放学不想回家是主因。
我信服压抑的环境下更容易释放思想,可是诗意的一瞬间确实需要天时地利。
既然还是影评,就绕回来说一句,挚爱日式生活剧的原因是,在失眠的深夜,回想以前,那些无意义的时刻才是我最为喜欢,最为宝贵的带有情感的记忆,因为那一刻的记得的不是环境、事件,而是那一刻的我。
小学的时候,学校附近有个小卖部,门口放一个擦的锃亮的玻璃橱窗,里头是根本不知道那批发来的三无小食品。
家长们都会严厉地警告我们不要乱买,吃了不干净会拉肚子,但每次看到五毛一包的无花果,还有各种不知道是山楂还是什么碾的粉末,中间附着一个塑料的小勺,还是忍不住掏钱买来一口吃掉。
午饭完毕的休息时间,也是溜出校门逛小卖部的好时光,昏暗的屋子里货架上摆放着各种花花绿绿的本子,攒够了钱买一个,又舍不得用,悄悄藏起来,谁知道等年纪大了打扫卫生时才发现,当年珍贵又时髦的本子早就过时了,而空白的字里行间全是年少时舍不得写字的小遗憾。
这家店大概早就不在了。
还好,让叔本季出演的点心之家让我想起了曾经的年幼。
一家小卖部从二十多年前就开始经营,一直到家里的孩子从小学生变成了三十几岁的青春早已走远的成人,仍在经营。
只是如同失去的青春年华一样,小卖部的营业也渐渐衰落,只剩勉强支撑。
不知道有多少人年少时的愿望就是长大以后开个小卖部,进各种自己喜欢的货,吃各种自己喜欢的零食。
就像让叔一样,三十几岁,依然能保留小学时同学们偷偷研究出的无敌吃法,棒棒糖沾跳跳糖,再一口含进嘴里。
如果能一直这么慢悠悠的生活下去,那可真是圆了我完美的愿望。
不过这样的话,观众就没有故事可看。
于是让叔就遇到了自己的小学同学,三十来岁的女同学带了个五岁的孩子,经过了和让叔奶奶的秘密交流,就直接带孩子跟叔告白了。
深夜剧进展如此迅速,剧情本来缓慢的好像带领观众集体怀旧,谁知神转折一下就进入正题了。
一直过着和朋友们懒散的喝个刨冰汽水吃糖的小田切让,才没马上答应妹子然后喜当爹呢。
他回到家以后,严肃地问奶奶一个问题:"你还记得小时候我睡觉时害怕钟表滴答的声音,爷爷细心地把钟用布裹好不让它出声么?"有时候,我们的碎片回忆大概不会记得那些大事,反而是一个声响,一个小小的动作,会铭记于心,一辈子。
靠小卖部生活早就支撑不下去了,所以每天夜里,男主还要打夜工贴补家用。
时代变得那么快,小时候曾经觉得当个小卖部老板,在放学时意气风发地把自己进的最棒的零食卖给小学生,是人生一辈子最风光的事。
长大以后才知道,曾经那么神圣的小卖部,终究也在时代的浪潮中没落下去。
人生大概还是不能顺着自己的愿望顺利的一成不变的走下去。
世界终究会变,即便窝在自己创造的小天地,也还是难免逃脱这样的规律。
在这个严重雾霾的冬日,大结局了,虽然后面的剧情有些崩,但他真的是一部有欢乐,有感动,有治愈的零食店。
成长就是不断忘记的过程,我们都忘了童年也是痛苦的。
-第一集 其实痛苦的何止童年,大概我们都忘了吧,忘了好,想起来的都是快乐。
最终陪伴我们的,我们留恋的,都会离我们而去吗,那就好好珍惜拥有的那段时间吧。
-第四集迷之感动 离别是注定的,差别只是离别时怀着怎样的心情。
无论是鼓足勇气活在自己的幼稚世界里,还是鼓足勇气去追求梦想,无论如何都要鼓足勇气走下去。
-第六集 在自己的道路上勇敢走下去,他人的道路看似平坦不适合你。
阿刚不会再来了吧。
-第七集 阿刚再度出现,仍然乐呵呵的吃着零食,说没事,这都是天命,让人泪崩。
最后,奶奶把樱屋卖了,大家的秘密基地、世外桃源没有了,太郎和三枝都成了没有根的人,三枝忘了最初为什么要当编剧,太郎忘了去看奶奶,樱屋是大家的根。
虽然太郎的西班牙餐厅依然叫樱屋,哪怕开在原址,也不是那个loser天堂的樱屋,回不去的还是回不去了。
小田还真是热爱深夜剧的好演员啊,好久不见造型正常且帅的正常的小田切让了。
久违的是,最近回归的日剧,演员阵容总是让人欣喜。
小田切让跟加濑亮是日本最钟爱的演员,嗯,真正的演员,电视剧跟电影只要有他俩的名字,自然是不在乎是什么剧都会想要看一看。
点心之家里,太郎从小失去父母后就跟爷爷奶奶同住,爷爷奶奶经营着小卖部,就是那种啊,在我们家的巷子里,我们看了十几年都没变过的那种小卖部,嗯。
老旧的装潢,各种零食新奇小玩意塞满的小空间,小时候最喜欢的小卖部。
长大以后,接手了家里的小卖部,可是现在7-11、全家这种24小时的便利店那么多,小卖部在渐渐入不敷出,太郎白天守着小卖部,晚上定八点的闹钟去建筑工地打工到早晨七八点的空档拖着满身污泥回家,奶奶很心疼,总是在八点太郎要出发去打工的时候给他做饭团,太郎分明说奶奶,不要这么麻烦了,奶奶说,我能为你做的只有这个了,不好意思呢。
爷爷过世后,太郎接手下这个店想的是,爷爷奶奶照顾了我这么多年,我理应是要好好照顾他们的,理应把小卖部继承下来的。
所以在奶奶说,太郎啊,要不我们把这个地方卖了吧,这个地段的话你还能拿到独立生活钱,奶奶也可以有一点,这样就足够了。
太郎却说,奶奶你别多想,我可以的。
可是啊,太郎在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大家却还是那样的废柴,说着,啊,如果那个女生喜欢我的话就困扰了啊,我养不起她的啊这种话,对着十几年没见过面的礼子,依然开着小时候的那种玩笑,过了十几年初次相见的礼子吓得立马逃走了,第二次在小卖部遇见的时候,太郎却还是依然还是打着招呼,像这十几年没相遇的时光不曾存在一样,礼子说,啊,还好啊,你还能正常说话。
嗯,想到这里,开始脑子里只能闪现出画面了,礼子买了小卖部的零食跟太郎在后院吃着,跟着太郎把脚搭在另外一张椅子上,不拘束,礼子笑着说,真好,跟小时候一样;太郎打完工,拖着满身泥泞去帮礼子的儿子春马买了一个没有滴答响的闹钟,因着自己小时候其实最怕的就是房间里时钟的滴答声,感觉像是一分一秒在流失很快就会失去身边的人,非常恐惧。
他的温柔,像一个温暖而柔软的怀抱瞬间拥抱了自己。
所以说,演技派真的很厉害啊,日剧里的深夜剧里的演员真的很厉害啊,这些日常里的生活演绎得简直好得不像话。
继续期待咯
不治愈,很致郁
没看之前以为是治愈系的我也太天真了(
说是治愈,结局比什么都残忍
10。中间真是脑洞大开,笑出眼泪又get到感动。贴近生活又不鸡汤,极其治愈的能力来自温柔的力量。
画风清奇的让叔其实是个好演员
无聊至极最开心
20170620 720P
太无聊
观看片子的时候,书桌上铺满零食和糖果,书籍被粗暴地堆放聚在电脑两旁,腰至脚踝缠上厚厚的格子薄毯,双手紧紧握住热腾腾的水杯。明明是一个冷飕飕的雨夜,却有暖暖的阳光。难得舒坦。
前面都很好看很日本,但可能是同类题材同时在看吧,略觉无聊了些。养老院就是一个人的终点站,和大多数弹幕发送者一样,最后一集泪目了。
感觉应该是一部日系节奏慢慢的剧,但是各种跳跃。
每集都很有看点。平淡中的梦想,梦想中的生活,生活中的平庸,平庸中的坚持。成了大老板的饼哥也好,做了小姐的成海姑娘也罢,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不尽相同的问题。
2集待补
如果就只是每天围绕食杂铺的缓慢日常,或许我会更喜欢
该成为大人了吧……结尾那首歌现在还记得
弃。简直有病。为赋新辞强说愁。
深夜食堂的感觉,而且没深夜食堂好看,看第六集的时候我都惊了,两星给小田切让🙄
5.0 剧情好平…实在是太温吞了 结尾好套路 功成名就后的反省好虚伪 感情戏也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就结婚了可还行
好温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