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级鸿篇巨制《大宅门被人》气势逼人,白景琦八十六年的传奇人生,大宅门五代人的起起落落……都能在剧情起伏之外给人以思考。
高明的二奶奶、英雄一世的七老爷面对子孙的纨绔,家族的纷争也只能望洋兴叹而无力回天,莫非谁也逃不离“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所谓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败业,这便是富不过三代的三部曲。
白家先祖摇着串铃行医看病到了白门堂这代以及下诺大一份家产。
然而经历了白家大爷那场风波,白家可谓家破人亡,百草厅也被官府查了封转手成了别人的。
从白家二奶奶智斗群雄赎回白家老号这点看来,从剧情出发,白颖轩这一代才是创业的一代。
白门堂有三子,到了白景琦这一代已有兄弟七个可谓是开枝散叶。
他们是守成的一代,有的离了祖业干起了**,有的留了洋,其余的也都在二奶奶得安排下开始接下祖宗的饭碗直接参与到白家老号的维系和壮大中,可也算老实本分没出什么岔子。
按照正常的模式平平淡淡的二代守业,庸庸碌碌的三代败业,一个家族就算又回到了原点,可大宅门里出了个怪人——白景琦。
一出生就不会哭,是福是祸?
自打他一出生,白家门里就祸事连连,爹爹被人砸了车马,大伯受人诬陷下了大狱,白家业自此与詹王府结下了几代人的深仇给白家买下了祸根。
这似乎与白家三爷说的那样,是个祸害。
然而,正是这位带来不祥之兆的老七的不同寻常的一生把白家的事业推到了顶峰。
白景琦的一生跌宕起伏,无疑是《大宅门》情节发展的主轴。
这样的一位决定着家族成败的人物不得不让人们好好研究研究。
白景琦的性格更多地继承了母亲的基因,有着一份执著与坚韧,他与憨厚诚恳的父亲不同,白颖轩有着文人的闲情逸致与文质彬彬又有着杏林高手的细致和谨慎,白景琦则更多地变异为叛逆和任性。
一方面,这使他出了不少妖蛾子,闯了不少祸,另一方面,这也是他摆脱了传统的处世方式。
这如其师季宗布所言“这孩子不会哭,自然带来一种刚性;生下来就笑,那是把世道都看透了。
有了这两样,一定能成就大业”。
虽说他很调皮一下子气走了三位先生,令京城之从师者闻风丧胆,但他绝不是赵树理《王继圣与刘二和》中的王继圣那般的仗势欺人耍公子哥的倔脾气。
只不过是在这位不同凡响的小鬼这些先生太泥古、死板了,用它他的话说就是“教馆的先生就像刚从坟里爬出来似的,瞅着别扭”,他“只听有本事人的话”(和徒二爷、徐先生安国采药一行,最能体现得出来)。
一遇到文武双全、神通广大的季宗布,他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变得言听计从了。
真所谓一物降一物啊,不同凡响的学生也只有相继总部这样“不是凡人”,“说话透着新鲜气儿”的老师才能降住啊!
为了习武它可以起三更敦马步,为了识文它可以睡半夜读书练字,这般的苦读勤练在公子哥之中尤为难能可贵。
季宗布对白景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他不仅教给了白景琦读书写字之识和骑马舞剑之魄,也教给了白景琦爱国全节之志与治病救人之功。
如果没有季宗布,白景琦的性格不仅不会使其业有所成,反而回让他成为社会的薛幡之流的流氓渣子,败家子甚至社会的超级毒瘤,所幸,白景琦遇到了季宗布,我们不管季先生用何种方法制服了景琦,但他的出现确实给了白景琦成功的机会。
白景琦的母亲白文氏对他的影响也不小,这个陪伴景琦度过大半生的女性是百年难遇的女中豪杰,管家能力自不在凤姐之下,目光之长远,办事之干练,容忍心之强,更非凤姐所能及。
他不仅遗传给白景琦坚韧、自强的人格,也在不断地与男人的交锋中教会了白景琦为人处世之理与术(其中当然少不了勾心斗角)。
此外,白文氏对白景琦的教育是非常重视而严格的,正是她无情地将白景琦一家三口扫地出门才给了白景琦一个砥砺自我,体验社会的机会。
同时也为他赚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济南的创业是艰难而成功的,可以说这是他跌宕的一生中最大的成功,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转折点。
在此之前,白景琦在不少衙门当过差,但都因其独特的性格(也可以说是怪异)和浅薄的阅历捞出不少麻烦而作罢,其事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而此之后,他开始涉足祖传的医药行当,从走街串巷的郎中到胶庄的活计再到创建“黑七泷胶庄”收了沿河二十八坊。
在这次创业中白景琦骨子里的种种闪光的品质第一次第一展现,自身的实力和才干业第一充分的证明。
尽管家道艰难,但他宁愿当皮袍也不愿投靠门庭显赫的堂姐,是他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人格;埋首于青灯黄卷之间自创“泷胶”秘方,是他好学创新的人格;一泡屎换来二千两现银,收购沿河二十八坊,是他胆识过人、气魄不凡的人格;买通知府,感化石元祥,挤垮孙万田,是知人擅用、果敢有谋的人格……黑七泷胶庄不仅仅是白景琦的赚的第一桶金,是他自创的一份家业,也为他后来建立新宅,从白家大宅门独立出来提供了资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百草厅老字号的一次次危机中,都是由黑七泷胶庄来维持庞大的家族积极的运转的。
从某种意义上,白景琦的黑七泷胶庄延缓了白家的衰败,为白家的发展另辟了一条新路,注入了新的血液。
反观白家“敬”字辈的那些少爷们可以说没有一个争气的。
白敬业、白敬堂、白敬功等也只会在百草厅老号的旗下开什么“千草厅”“中药堂”并互相勾心斗角,毫无创新的意识与能耐。
包括白家老六、老二、老大等一群大老爷们抱着光明正大吃祖宗的饭的思想物质上追求高档,不知不觉却在人格上成了矮子。
这样的父辈怎么能教育出优秀的子女呢?
除了遗传给他们一些势利奢华、勾心斗角还能传些什么?
也许这就是白家为什么到了“占”字辈就轰然倒塌的一些原因吧。
先来比较比较“景”“敬”两代人。
白景琦这一代虽然开始的时候家日子还好过,百草厅这块匾已经积淀了不少信誉和财富,然而自打与詹王府结下梁子,出了白家大爷一案后,白家上下可谓是经历了一场浩劫差一点就家破人亡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群孩子们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小小的苦难,也接受了一次护卫家族的教育。
此外,由于白大爷的命案使得白颖轩开始想让孩子们转向仕途,退出以命相博得“医药行”,再加上白文氏的倡导和重视,白家孩子们的学习一直是很严格和重要的。
到了敬业一代,家道中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物质生活十分优裕,可谓是娇生惯养。
私塾这种教育方式渐渐退出历史,公子哥们进到学校能否坚持得住艰苦的学习生活,的确是一次考验(事实证明没有经得起考验)。
家庭的手也难伸进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一方面,西化的知识父辈们不懂,另一方面,父辈们忙于自己的事业(有些也许称不上什么事业,沉醉于做一些无聊的事也不一定)无心管教孩子,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尚未正式退出舞台的时代宠与放任也许更占上风。
此外,在白景琦这一辈也没有出现过像白文氏这样有远见和胆识的女人,来担起家庭中相夫教子的职责。
到了占元、占光、占安这一代,可以说延续了敬业、敬功那一代的性循环模式,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加上**战争和内战的浩劫耽误了他们求学、创业的时间,由于怕战乱伤及这些少爷(白家的香火)父祖们把他们养在家中,长达十几年的安乐的生活无疑抹灭了他们的志气与理想,磨灭了他们的创业动力,却养成了吃喝嫖赌的恶习,开始吃起祖宗饭,盘算继承家产了(白占光的蜕变是一个典型,白占元由于接受了进步思想,逃离大宅门投身**而幸免于难)。
到了“老姑奶奶遗产继承风波”(白玉婷加了照片没有后嗣)白家的悲剧已经开始上演,占安疯了,占光的了癔症(一个是受了没钱的打击,一个是受了太多钱的刺激)。
到了争夺白景琦遗产时,已上演了一出出骨肉相残的悲剧(白敬业、白占光父子死了,白美再度发疯看了母亲、姐姐后心脏病发也死了)。
白景琦不得不发出“无奈子孙不孝,为夺财产,父子相争,夫妻反目,兄弟结仇,姊妹相残,景琦已无回天之力,更不忍见后代子孙专以争夺财产为能事,不思进取”的哀惋与叹息。
白家在白景琦宣布分家之后轰然解体。
从白家的衰败可以看出优裕甚至糜烂的物质生活是要不得的,它是一切利益斗争、勾心斗角的罪魁祸首;是一切磨灭斗志,沾染恶习的毒药;更是子孙不肖,家族败亡的潜在危机。
家族事业干大了更应注意培育子孙的节俭、自立、善良的品格,更应注意子孙的学习教育(相比起来前者更为重要,无才不一定守不了家业,无德即便有才也会使歪了)。
李天赐的成功,可以为此说提供一个不错的论据李虽然是李香秀(也可以说是白景琦)的养子,但由于打小雨马立秋(奶奶)生活,物质条件不算太差也称不上优裕。
同时,马立秋不时地打屁股,每天上学时“好好读书”的一声声熏陶使得李天赐不论品格还是知识都有了较好的发展。
相反,一进大宅门李香秀别的不教却教会了他使唤丫头、抽烟等恶习,是李天赐有了一段时间的沉沦。
“我死以后,如有子孙念及先祖之苦心,烧一陌纸钱,焚一柱清香。
就说你已自立,你已成才,景琦死亦瞑目”这是白景琦最后的愿望,当他爬上棺材唱起他一生中唱了无数次的那句戏时,不仅有回天无力的无奈更有看破凡尘的坦荡。
看那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大宅门2虽然有些拖沓,尤其是后5集拖得厉害,再加上换了部分演员第一部的拥趸们不满意打了低分。
但整体上仍不失为一部好剧,把故事有头有尾的讲完了。
演员们除了导演美化自己选的小鲜肉,都还是演技在线的。
选演员,这是导演夹带私货的开始。
那么还有哪些私货呢?
1 白家子孙后代都是垃圾,吃喝嫖赌抽样样齐全,占光不上大学就从向上青年变成变态垃圾了?
坑自己爹后还父子俩一起下地窖偷宝贝。
李天意(导演本人)被鼓励学着当少爷,打架逃课终于留级。
结果没有惩罚继续鼓励当爷的教育方法,最后居然就门门第一了。
哦,和着白家都是笨蛋烂渣子,你李天意高人一等不教而成?
没见过这么吹自己的。
你富贵中长大靠的白家,温革中安然靠的白家牺牲,这部电视剧你写的剧本和导演确实很好,但根本的底子靠的还是白家。
看看后来郭导的电视剧哪个拿得出手?
所以,白家后人的不堪肯定有,但剧中的程度就是导演刻意而为了。
2 很多评论说第二部是高级黑,我说恰恰相反,本剧正的不能再正了。
丑化白家后人,一方面显得自己名正言顺;另一方面,只有白家后人这么烂,才能证明温水煮青蛙一步步的正确性,而且还是自己主动的。
否则这祖产到了这帮后人手里还不败了?
理由充分。
瑞士手表,日本匠人,罗斯柴尔德们无地自容。
后来电视剧火了上访谈,李天意各种忏悔,还什么让片头自己跪在宅门外云云。
悔也许心里确实有,可是剧中很诚实的把自己往好里吹了又吹。
给你好日子却被你抛弃的养母死不瞑目,几十年也只看过两次。
第一部是传奇,第二部在历史背景之下走纪实路线,可以看到导演颇为艰难。
前部分活灵活现的一世英雄七爷比第一部霸气不减,角色更讨喜,后半部分大宅门对人间冷暖说道有多真实真的不是一般人能体会。
高端黑是没错的,如果你们只是看着难受,感觉XX讨厌,恶心,那不是演员和剧本的错,真的不是你们给低分的理由!
除了江珊的李香秀转了人设,从泼野到干练让我转不过来,其他没有什么不对。
《战狼2》都胜过了《战狼1》,你们的逼要装到什么时候?!
1、李香秀,七太太,女中豪杰,男人气魄,一顿饭能喝两瓶茅台。
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还跟七爷说:我在外面呆的一个多月,是你二十年给不了我的,…你要是再不学习啊,咱俩就只剩大眼瞪小眼的干坐着,没话了,思想也比白七爷先进。
教育儿子李天意的方法,似乎也与众不同。
心胸、度量也够支撑这个大家族。
即便如此,内心也有恐惧,也希望有个儿子可以依靠,可最终也没得靠。
女性的独立,最终应该是内心的独立。
2、杨九红、白佳莉、何祺,三代女人的命运,都因白七爷而起,内心的悲苦无以言说。
何祺走了,杨九红的心也被掏空了 ,女儿最终也没有原谅她,为情所伤的一生。
白佳莉,不知道心里有多少恨,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怎么就这么狠呢?
怎么就不能将心比心呢?
3、白美,娇生惯养的小女子,成天闷在家里,心里只盼望着一份美好的感情,却被霸道的父母破坏,直到被逼疯。
相比吴英玉,美子少了一些勇敢和独立。
一个眼里只有爱情的人,又怎会看见这世间其它的风景。
人啊,唯有自救,才真有救。
女人,真正的救赎是源于内心的自我救赎。
4、白惠,白惠、白美的母亲,为了贪欲,不顾及亲情、骨肉情,当白美举刀要杀她们的时候,内心也是恐惧的。
5、白玉婷,按照白七爷的说法,她带着仙气而来。
在白七爷的庇护下,衣食无忧,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跟万筱菊的照片过了一生。
何其有幸何其不幸!
6、吴英玉。
善良,进步,独立,敢想敢做,能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外面的世界大得很,要走出去看看,过去了就是把过去藏起来。
7、二兰,因为穷因为自己的男人死了,为了生存,沦为卖儿卖女,哪个女人,不心疼自己的儿女呢,内心的挣扎何其苦啊!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8、申小青,贫苦人家的女子,在强权社会中,命运似乎早就定了,无力反抗。
申小青的命运,道尽了一个女子对自己命运不能掌控的无奈。
《大宅门2》是中国著名电影导演郭宝昌执导的电视剧,该剧延续了第一部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医药世家白府经历清朝末年的动荡岁月,以及在各种社会变革中的命运沉浮 。
该剧不仅保留了第一部的原班人马,还加入了江珊、刘蓓、俞飞鸿、王茜、刘斌、佟瑞欣等一批实力派新生力量 。
这些演员的表演都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他们的精湛演技使得角色更加立体鲜活。
剧情设置上,《大宅门2》依然紧扣主题,描绘了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变迁。
例如,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白家七爷白景琦决定与日寇周旋,誓死不交出秘方,还因为这个蹲了大牢,这段剧情紧凑且引人入胜 。
然而,《大宅门2》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有些观众认为,相比第一部,第二部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剧情节奏较慢,人物走向和性格都有所变形 。
一些角色的塑造也被质疑,例如李香秀和白敬业的形象转变较大,有的观众认为是角色设计上的失败。
《大宅门2》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再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情冷暖。
英雄老子狗熊儿子,子孙为了家产死的死,疯的疯,落的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哎,再看看二老太太在世时,白家是何等风光。
同来自于大宅门的兄弟姐妹,却有不同的命运,但大多数都是命运所趋。
有的时候命运真的不知道怎么抗衡,杨九红、美子、她们并没有犯什么错误,可是却不知该怎样和命运抗争。
白玉婷,不论别人怎么评论,与世无争,人啊,少了是非应该就能内心平静。
有个念想就是活下去的支撑。
后来解放的那一段,看着心惊胆战。
稍微不慎就被害了,什么投机倒把、左派右派。
和《动物庄园》里面写得那么像,可是像又怎么办?
太多的事情只是能看出来提出来却没有解决办法。
《大宅门》第二部的口碑明显不如第一部,很多人看了都大骂垃圾、狗尾续貂云云,其实个人认为第二部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拍得的确没有第一部好,但是仍然是一部很不错的电视剧,甚至也可以算得上经典作品,它不仅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差,甚至还比当下一些很火的国产电视剧更有深度,制作更精良。
《大宅门》第二部有穿帮镜头这一点倒是不假,例如李香秀给她养子李天意买的欧米茄表、日本人全部说中文、日军头盔是美制的,还有一些镜头也确实是败笔,最典型的就是黄立惨死在日本人枪下那段。
问题是评价一部电视剧应该看它的主要部分啊,老抓住这些细节上的失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话那这世界上还有过得去的电视剧吗?
连最经典的英剧、美剧都有一些穿帮镜头,没必要拿这些小瑕疵来做文章吧。
个人认为《大宅门》第二部真正精彩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那一部分,有很多发人深省的情节。
七爷白景琦为了给金二找媳妇竟然采取骗婚的手段糟蹋了申小青,郑老屁为了讨好白七爷硬撑着吃饭最后噎死了,这两点说明白景琦虽然有民族大义甚至堪称民族英雄,但是骨子里仍然有豪门老爷的劣根性;白家子女(尤其是白慧)在50年代公私合营后为了争夺股息大打出手,亲情伦理全无,充分体现了白家作为旧式大家族腐朽没落的一面,表现出了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腐朽性和在现代社会必然衰落灭亡的历史命运;白占元身为党的干部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惜违心地抛弃深爱他同时也是他所深爱的女友吴英玉,李天意在同学洪风撺掇下为了入党不惜狠心抛弃对他恩重如山的养母李香秀还口口声声说剥削可耻、自己要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体现了耄时期政治生活的残酷和官场的黑暗及其对人性的摧残;百草厅(原型是同仁堂)是白家(原型是乐家)白手起家辛辛苦苦一手创办的,到头来却被说成是“剥削”要收归国有,让人对那个荒谬年代荒谬的一切深思;郑老屁的孙子郑三旦解放前不过就是白景琦手下的一条哈巴狗,解放后竟然靠政治投机变成了白占元口中的“积极分子”,反过来公报私仇各种打击报复自己的老东家,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坏人难道穷(出身无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就不是混账王八蛋了吗;最令人深思的是最后一集白景琦竟然躺在棺材里,在旧社会面对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日本侵略者他都没有屈服更没有迷惘过,但在新中国时期面对“人民”、“无产阶级”他却完全迷惘了。
这些剧情难道不比现在很多受宅男腐女欢迎的偶像剧更深刻吗?
有人认为《大宅门》第二部塑造的人物丢掉了第一部的魂,总体上刻划得不如第一部。
这种观点我部分赞同,第二部的李香秀思想、性格、气质就和第一部的李香秀差别很大。
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香秀的原型是导演郭宝昌养母郭榕,他肯定要美化自己的养母。
不过第二部同样有很多十分出彩的角色,我最喜欢的是毕云良。
他既坚持原则、坚持党性、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尽管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理想和信仰有些荒谬的地方)又很有人情味,不像白占元那么死板、教条主义,更不是郑三旦那种忘恩负义、不知廉耻的混蛋。
毕云良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才是那个年代一部分共产党人(如周、彭等)高贵品质的集中体现。
快进看的。
后半段整个一社会主义宣传片,搞社会主义的不争遗产,资本主义毒骝死了九个(估摸),主控思想(最后一幕高潮中的动作和审美情感所表达的故事的最终意思)便是说:资本主义不好,资本家下场不是疯便是死。
剪辑零乱,经常出现一会儿白天一会儿晚上,后半部大部分都中景近景,看得眼睛都疼。
时间线也菜,上一部挺不错的,感觉在和斯琴高娃一起慢慢变老,这一部,没过了多久就六十又到七十大寿了,后几集,一连死了疯了七八个,电影《活着》可以这么来,但电视剧用同样的一百二十分钟却不成,本来老爷子的死是故事的终结加故事的高潮,却弄得自己麻木地在想老爷子终于要死了。
日。
导演怎么说戏的?
大多数观众都移情到了老爷子身上,就跟你《跛豪》明明知道他罪大恶极,杀人无数,但就是希望他活下来。
电视剧更是如此,本来想看老爷子教训那帮不肖子孙,却他吗看到的是古稀老人的嘻皮笑脸,看到招牌我都怒了,老爷子却表现的让人失望。
后半段基本没什么大事,就一群婆娘叽叽喳喳,然后死了。
你说你大段篇幅讲述李天意寻娘干嘛?
表达亲情可敬的思想感情?
还是为了让李九红失去他?
都他妈发展成主线了,小三都比媳妇年龄大了。
这完全没必要描述,你顺着“她要把天意培养成大宅门里的爷儿”走不就得了吗?
这比吗比的哥两个火车站痛苦强多了。
还有可能拍大宅门三。
也不能怪编剧,谁让老爷子原型是郭宝昌他爷爷,要是曾爷爷还好办,省得故事扯上新中国。
以后看电视剧,背景放在1950-1980期间的,趁早别看,小心刺瞎你等屁民们的狗眼。
难得我用手机写这么多。
《大宅门2》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但相较于第一部可能存在一些不足。
第二部主要讲述了白家各个房头之间为了利益而手足相残的故事,剧情较为负能量,缺少第一部中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并且,第二部中横跨了从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以及特殊政治背景时期等诸多大事件,但这些大事件并没有影响白家人对于金钱的渴望,这样的处理可能有些突兀。
此外,由于白景琦的在世,家族中几个兄弟对于财产的争夺在白景琦的压制下没有完全凸显出来,矛盾也并不深刻,缺少第一部中那种神仙打架的刺激。
不过,《大宅门2》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这部剧继续启用了演员阵容强大的原班人马,又增加了一批实力派新生力量,演员的表演备受观众认可。
并且,该剧忠实地反映和见证了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历史过程,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你是否喜欢《大宅门2》,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观感。
如有兴趣,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观看该剧,并根据自己的感受作出评价。
杨九红最终也没能听到女儿叫一声妈!
真的太苦了!
七爷最后老糊涂了,英雄迟暮,不胜唏嘘!
最后还是什么都交出来了,还是共产党厉害👍🏻啊!
心服口服,不得不服!
只能刻画到这里了,后面的没法交代了,没有最惨,只有更惨后代个个不成器。
突然觉得,继业也没那么坏了,毕竟没本事的人,做坏事破坏性也没那么大去台湾的母女俩让人松了一口气,婆家那种时候都没丢下那娘俩,也算有情有义,不会让她们孤独无助的世界是个轮回,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管怎样,七爷算是福寿双全的很喜欢吴英玉,演员也长相大气,占元媳妇也挺好有故事的作品不多了,珍惜
典型的狗尾续貂
白景琦的某儿子很欠抽。
沒看完其實 當時已經處於開始不喜歡看電視的階段了
中国大族的兴衰历史,,,白景琦同志。。。。。。。。
大部分演员换血以后,已经没有了原来的韵味,像是走了另一条故事发展路线。故事还是一个好故事,但是演员的因素,看每个情节之前总是容易让人出戏,而且新演员的演技和上一部相比,气场还是有点儿弱,这一点是第二部无可言语的硬伤。
直接可以看最后一集 换演员受不了
制作远不如第一部精良,完全不必要加的旁白显出来导演自己也有点急躁了。但底子托着架子还在,还是挺好看,何况光凭陈宝国的表演都值得一看。PS 导演对新中国的感情极为复杂,评论一水儿的喷太糟践东西了【当然这网站的评分,书也好影也好没糟践过的东西本来也不大多~
里面儿的观点比第一部封建思想好些有限
总的来说,没有第一部那么好,不过也可以算是国产剧里的精良之作了。故事虽然不如第一部宏大,不过还是算很有意思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第一部还有意思——特别是最后,堪称精彩。
1讲创业传奇,2讲守业失败散业传记,索然无味,拖沓,稀碎。郭宝昌沿用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圆满执念,但这一部没必要拍,砸IP,得罪人,黑历史。剧作不专业,抗日-内战-解放-三反五反-公私合营-献秘方-捐股息,所讲太多,走马观花,历史亲历见证而已,大事塞满但内核空虚,乱世下的迷茫完全被忽略,所有人跟陀螺一样无知无觉缺心眼;剧作不严谨,历史剧硬要求下时间年龄混乱,根本对不上。抓马伦理情节只讲了因果报应和讽刺,人说气死就气死,说贪疯就贪疯,说不行就马上死,太假太想当然。骨气代表白占元李天意生在资本家庭,却宛如两个激进白眼狼,心里只有前途和政治正确,丝毫不顾亲情孝道。英雄一世的白景琦在金二和郑老屁一事上体现出无法避免的落后局限性,缺反省。四五代集体现眼,使捐赠合理化。1立遗嘱为自我回望个人辉煌,2立遗嘱纯为歌颂D功。
看完第一部,第二部只能给一星,扣掉的四星送给江珊女士
没有第一部精彩 但也不错
第二部,抗日-内战-解放-三反五反-公私合营-献秘方-捐股息。树立了白占元和李天意两个从资本主义腐朽家庭走出去的共产党员激进份子典型,在一群少爷小姐中高风亮节,小时候没看懂,现在一看,嘿~高级黑!
连白三爷这种狗东西都能洗白,白家的废物儿子一路包容,那个什么贝勒爷死了还让仇家心疼坏了。从头到尾无论男人多么下流无耻阴险脑残最后都会得到原谅,而唯独容不下一个杨九红,仿佛她曾经杀过谁的全家。且看不起她的还是女人。旧社会吃女人不吐骨头,哪怕是二奶奶这样英明的女人一样没有自我价值,男权社会的附属品。真是一个恶心至极的剧!
尽管删减了,一个时代结束。这些大户也不是真的大户,对子代教育太不讲究了
第二部丝毫不逊于第一部。只不过那一段历史的特殊原因,晦涩难明,也不敢非常直白地反映时代的背景。整体淡化政治描写,而侧重于大宅门家族的衰败。任何一个豪强家族,都很难一直强盛下去,其关键在于富贵的生活让人奢靡享乐,忘却艰苦奋斗。白景琦孙儿辈,除了占元略好之外,其他都不成气候。没有一个真的明事理,讲情义,有大局观,又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偌大一个家族,就在子孙的私利争斗中逐步衰败。越往后,越充满了悲凉之气。解放之后,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背景下,思维观念和现实有很多冲突,这些东西是绕不过去的。白家从白景琦这一代开始,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虽然他一生多姿多彩,但对整个家族和子孙的规划确实不够强。封建社会下成长起来的人,没有太先进的时代观念,也没有办法在时代潮流中永保家族的兴盛。娶妻香秀,算是他一生很正确的选择。
没法跟第一部比。白景琦父子的骄横,田木一家的卑微,不可理喻。更不可理喻的是里面的女主角都那么老那么丑,不忍直视。
李天意:也不能老陪他这么折腾,送精神病院得了。李香秀:住嘴,你算什么东西。他英雄一世,怎么陪他折腾都是应该的。这是爱情最后的样子吧
六年前经常去的烟酒店,每次过去老板大哥都是在那看国产历史剧,还总是给我说这剧那剧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有味。那会就想这有啥好翻来覆去一直看的。步入社会上了几年班上了年龄才明白“历久弥新”。小时候和爸妈一个被窝看完了第一部,多少次在片尾的锣鼓经和弦乐混合中入眠。二十多年过去了,总算把第二部补完。和红楼梦后四十回一样的观感,狗尾续貂但又聊胜于无。可能是建国后密集的运动不敢过多触及,也可能是郭宝昌本人投射的欲言又止,很多经不起推敲的故事和人物在一片混沌和衰败中一并进入了棺材。彼时彼刻的大哥恰如此时此刻的我,反复品味的可能不是历史,而是循环。
退步之大堪比小李飞刀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