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杀局

The Ides of March,选战风云(台/港),三月十五日

主演:瑞恩·高斯林,乔治·克鲁尼,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保罗·吉亚玛提,埃文·蕾切尔·伍德,玛丽莎·托梅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总统杀局》剧照

总统杀局 剧照 NO.1总统杀局 剧照 NO.2总统杀局 剧照 NO.3总统杀局 剧照 NO.4总统杀局 剧照 NO.5总统杀局 剧照 NO.6总统杀局 剧照 NO.13总统杀局 剧照 NO.14总统杀局 剧照 NO.15总统杀局 剧照 NO.16总统杀局 剧照 NO.17总统杀局 剧照 NO.18总统杀局 剧照 NO.19总统杀局 剧照 NO.20

《总统杀局》剧情介绍

总统杀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两位候选人在之前的得票数旗鼓相当。距离俄亥俄州的初选还有一周时间,两人都把此州当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阵地,开始明争暗斗。候选人之一莫里斯(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竞选团队的二号人物斯蒂芬(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年轻有为,此时遭到另一位候选人竞选团队的首脑汤姆·达菲(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饰)的挖角,但斯蒂芬对莫里斯忠心耿耿,并不为所动。另一方面,斯蒂芬深深为新来的实习生莫莉(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饰)吸引,两人迅速打得火热。 不料,泰晤士报的记者艾达(玛丽莎·托梅 Marisa Tomei 饰)得知了斯蒂芬与汤姆的会面,以此要挟斯蒂芬透露政选内幕。焦头烂额的斯蒂芬又在与莫莉的交往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水牛男孩狼人拜恩十五岁:学校4我的马塞洛悲情丽人四月是你的谎言浪矢解忧杂货店地下铁丽玛姐的鬼魂黑狐:忍者时代查莉成长日记第三季如果我爱你战火之花续命之徒:绝命毒师电影少数派报告分裂爱君如梦吉隆贡3一诺今生神谷诗子没有参加毕业典礼美丽的他与布鲁克一起度假的四轮车末路迷途猫和老鼠裴家大院白雪公主和三只小猪第40号城市濒死之眼33号公路优秀巫师贾斗心

《总统杀局》长篇影评

 1 ) 笔记

“她什么都不勒索,为什么”“因为她才二十岁”德妹之死在剧作层面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之死,无辜的鲜活生命的离去,预示着冲突即将升级,人性将不断下降,手段会愈发卑劣,而理想早已被抛在一旁,“你是我最好朋友”在冷面的映衬下成了空名和无意义的一个音调。

觉得高司令一开始只是有些贪小便宜,无伤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把女记者当朋友其实只是利益交换,比如在被挖墙角时犹豫了,比如满脸写着想上德妹)。

自己被炒时瞬间爆发暂时失控,德妹却真的就因为他的暂时失控自杀了(害怕自己跟州长的事被曝光)。

德妹的死(突转)让他冷静下来,带给他恍悟,只不过他选择了向现实妥协,成了一个合格的政客。

“英文片名Ides of March的意思是指三月中旬的意思,Ides 来自于拉丁语,根据罗马日厉Ides 意味着一个月中间的那一天。

在现代英文中, Ides of March通常指公元44年罗马皇帝凯撒被自己手下60名议会成员刺杀的日子。

英国文学鼻祖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朱利亚凯撒其中的那句名言:Beware the Ides of March已经成为英国文学的经典……(德妹的遭遇)如同公元44年凯撒议会对他的背叛和刺杀!

 2 ) 虽然是剧情带动人物,但也还算过瘾

乔治·克鲁尼常以钻石王老五形象示人,同时也是好莱坞的政治活跃分子,是出名的自由派。

因此当他有机会执导电影时,便难离政治话题,比如几年前的《晚安,好运》,还有这部《总统杀局》。

本片众星云集,除了乔治·克鲁尼自己来演一表人才的总统候选人,还有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和保罗·吉亚玛提两位啤酒肚资深演技派助阵,主演是出道已久但近来颇有突破的瑞恩·高斯林。

几位都是我最喜欢的演员,气场十足,相互碰撞不乏精彩瞬间。

预期这是一部关于选举的政治片,可能带点关乎世界的大阴谋。

不过看完发现,似乎阴谋局限于团队内部的勾心斗角和各种私人把柄上,而非事关大局的政策。

这种剧情其实放在很多背景下都能拍成电影,比如企业或事务所内部、乃至古代宫廷等等,不一定要是美国总统选举。

未能满足我深入了解美国竞选的初衷,不过倒也揭露了政界虚伪的面目。

片头片尾都有候选人内容差不多的演说,片头的让人为之一振,而片尾的却让人反胃。

而这勾心斗角虽然编的环环相扣,相当好看的样子,但也因为其过于追求“环环相扣”,从而忽略的人物的塑造。

每个人都虚伪奸诈,但行为却并不合理。

比如作为政界老狐狸,乔治·克鲁尼不应该如此决绝的开掉瑞恩·高斯林,他就不怕什么把柄在对方手上被反将一军?

后来果然如此。

而最后二人的和解与密约看似很阴谋很黑暗,但也不太合常理,乔治居然接受敲诈,那以后的总统之路不成了任人摆弄的木偶?

另外,从乔治·克鲁尼的形象和本片的剧情来看,我们很难不联想到克林顿哟。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3 ) 移民美国的准备问题

对于一个不大看政治题材影片的女生,我个人认为《总统杀局》还是拍得不错的。

虽然开场前半小时颇为沉闷,个个说话都那么快,而且都是些竞选专业用语,连一向自认为英文很好的我也只能猜个大概。

但是逐渐地故事矛盾显现,在不知不觉中层层升级,可以说还是相当扣人心弦。

至于影片所反映的政治黑暗的问题,我想,不是个大问题,所有的黑暗都来自于人性的软弱和黑暗,这种软弱和黑暗贯穿古今,甚至不分男女老少——正如《苍蝇王》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恶。

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制度,正是希望以制度的方式把人性加以约束,将人性之恶对社会的损害降低到最小:而目前已知的最先进的制度,正是影片中反映的这种民主制度。

不错,这种制度里仍然有渣滓,自由媒体也有渣滓,但是起码你可以看到,片中的人物也不乏有各自的理想,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对与错,也很害怕犯错带来的后果。

这种fear, 这种consequence,正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约束,正是民主体制的体现:让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心存恐惧,让他们知道头上悬着的宝剑,在我看来,正是法国大革命以降,人类社会的最大进步(科学除外)。

所以如果有人说他看到了民主政治的黑暗,那我要问他是否看到了对惩罚的恐惧?

最后我想插出去,说说另一个话题。

P在影片看到一半时宣布:这部片子告诉我我现在还不能移民到美国。

我认为很有道理。

平时我们看太多好莱坞和HBO,以为对美国文化已经了解得面面俱到。

殊不知《指环王》和《欲望都市》只不过是些全球化的出口产品,就跟可口可乐一样。

如果你只知道这些,是不足以与美国人对话,甚至幻想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

正如一个500强的高级经理告诉我,自从他去读了杜克大学的MBA,才知道美国人真的很牛逼,跟那些人相比,让他第一次感到humble,并且意识到,美国的主流社会是不会开着大门欢迎我们进去的——那个门槛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很多。

但是如果你们家里有卫星天线,好好看看CNN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哪一天你看懂了,你就可以移民美国了。

我家没有卫星天线,不过我已经从美国版的Vogue杂志,进阶到New Yorker,经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之后,我真正开始喜欢上了这本杂志,它让我知道,美国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许多,也更加有趣。

等到哪天我能把New Yorker完全读懂,我就准备移民去了。

 4 ) 政治总有不见硝烟的战争

黑色气息的政治题材作品,关于一个政客幕僚的残酷成长,以一种卑微姿态展示了游走于伟岸与卑劣之间的利益游戏。

纵然制度民主,依然尔虞我诈,权力滋生的除了梦想和欲望,亦有阴谋和丑闻。

冠冕堂皇的救国良策,不过是个人上位的砝码。

无辜牵连的人和因此黑化的人,都是斗争背后的牺牲品,卷入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谁都无法全身而退。

政治自有其道,想做好人那就远离政治,还有远离女实习生。

影片所要呈现给观众的仅仅是一场政界的游戏,而不是其他,而影片也完美的达到了这一目的,片子的前半段有些沉闷,然而越往后看就越会发现其精妙之处。

配乐和影像、节奏都很赞,是为了政治题材影片而生,安静凝重地讲述政治的无情与人性的黑暗。

 5 ) “You are my best friend.”

《The Ides of March》的结尾里,Ryan Gosling直到最后一刻才面对镜头,黑屏,拷问良心的音乐响起。

后来在陶洋家里无意中看到了IMDB上面最新的一部关于白雪公主的电影的预告片,我又大声呼喊了出来:好莱坞!

我还是爱好莱坞!

因为他们敢于而且能够把故事往狠里面做!

且不说这个新的白雪公主把女王、猎人和白雪公主的造型打造得如此让人热血沸腾,就说《The Ides of March》这故事背景——美国大选,就是把政坛风云往极致了里面做。

从政界角度而言,没有什么比美国总统竞选更极致的较量了不是?

“在我的领导下,美国将会再次引领世界”,这只是片中Govenor一句一带而过的台词,但不正反映了这是最万众瞩目的竞选么。

退一万步说,我们会否感兴趣、甚至能够看到人大代表竞选里面那么扣人心弦的勾心斗角吗?

想想看,Molly之说了三句话就把戏肉都简洁地展现出来了:那天她把我推到了房间里面、我需要900块钱、我们是天主教徒。

而Paul被解雇之前的剪头发,抽根烟,走到后巷,上了车,镜头淡定地慢慢前移,在下车——简洁而有力的调度啊。

而我将不厌其烦地再次说,还是很有可能因为我了解英语,我觉得这片子的台词都充满了寓意:“You are my best friend”。

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戏,全都出来了。

George Clooney,我不知道编剧的时候你和其他两个编剧成员的工作比重,但是,你导演的这部片子,以及你其他的为数不多但部部精品的电影,都让我对你产生了与日俱增的羡慕嫉妒恨。

 6 ) 来陪总统下盘棋

“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無神論者,我不信猶太教,我也不信伊斯蘭教,說起我的宗教信仰,我所信仰的叫做‘美國憲法’”。

電影開始了,充滿了政治意味,雖然這一類題材一向不討巧,但是《總統殺局》卻從政客入手,引導我們走進一個城府頗深的選舉漩渦之中,帶著極具諷刺意味的戲劇化色彩,無時無刻都把喬治·克魯尼的憤世嫉俗給表現出來,只是你別當真,它只是一部電影而已。

影片原名“三月十五日”字面意思為“三月月圓之日”,源自於古羅馬典故,從莎士比亞開始用來代指凱撒被刺的日子,寓意政治鬥陣的密不透風和黑暗殘酷。

所以,片中的每個政客都不可能是善良的,至少在好萊塢的電影人眼中是這樣子的。

故事發生在2004年的美國大選時期。

它充滿了好萊塢式的套路來講述故事,深入到核心的不是一個政客多麼超群的“豐功偉績”,喬治·克魯尼故意把暗箱操作、桃色糾紛這樣十分具有商業化的元素融入到電影中,多了一份懸疑色彩,少了一絲嚴肅和沉悶,也正是如此,電影雖然沒有給我們多少驚喜,卻十分的好看。

政治本身就充滿了隱蔽性,倒過來看這部《總統殺局》卻過於的直白。

人物的秘密被殘缺的人性所暴露,私欲和假面似乎被放大了很多倍,人人需要自保,做事需要謹慎,政治一詞裝入了太多的貶義詞之後,電影卻顯得十分的無奈,雖然故事具有張力,卻不能改善它局限於一種批判的狀態中,加上那些灰暗而陰沉的基調,《總統殺局》還是過於的消極和負面。

說它具有現實意義,倒也不敢斷定,畢竟政治可以很複雜神秘也可以很簡單公開,只是處於這些事件中的人物,他們作為主體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來保持自己的形象,說好聽點叫實現夢想,說難聽點就是城府過深。

好在故事基本上建立在一個比較真實的基礎上,不然那段桃色事件和媒體參與也不會像是在影射“萊溫斯基事件”。

你看出喬治·克魯尼的精明之處。

就算諷刺他也保留了一筆,畢竟在許多人眼中人類就是政治的犧牲品,每個人都被操控,總統也不例外。

“把柄”這種事一旦被抓住就不能鬆手,不折手段,野心勃勃就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一個主題,雖然它直面諷刺,卻在憤世嫉俗的狀態顯現出無能為力,這就是一盤棋,每個人都會贏,但是每個人都不會一直贏。

電影的群戲十分出彩。

夾雜著冷靜但又具有爆發力的表演,無論是具有領袖氣質的喬治·克魯尼還是亦正亦邪的瑞恩·高斯林相互牽制著,在緊湊的故事下兩人的表演下充滿了劍拔弩張的對決,加上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保羅·吉亞瑪提、埃文·蕾切爾·伍德和梅麗莎·托梅等一眾演技派襯托,電影保持了高水準的精良製作。

雖然《總統殺局》的路線非常的普通,但是不妨礙它的精彩,或許每個人都是政治家,所以才能從這部電影中看出一些讓人嗤之以鼻又無奈為之的“大道理”。

 7 ) 《選戰風雲》(The Ides of March -2011)

直接讓我想到多年前看的《風起雲湧》。

好萊塢拍這種大量台詞的政治電影技術上都滿厲害的。

故事想想其實滿小的,又是一個懷抱天真理想的選戰操盤手和一個和少女亂搞的州長,主角原本是雙方選戰策略下的牲犧品,後來掌握了州長的把柄在權力鬥爭中逆 轉勝利,同時卻也失去了他對政治的理想。

這種政治中理想和現實的掙扎妥協或許不是什麼新鮮的主題,但做為推動戲劇的元素還是滿有效的。

 8 ) 理想到现实

看完才知道导演是乔治克鲁尼 作为一个知名(老)帅哥演员导演出这样的片子还挺惊艳的故事是个男版美版政治版甄嬛传 一个年轻美好的理想主义者如何在残酷的现实污浊环境下放弃理想 然后不是逃离可怕的体制而是尽可能在体制里活的更好最初steven是年纪轻轻就崭露头角 竞选阵营里的二把手 对付媒体游刃有余 自家老板既正义伟大又胜券在握 不出意外就能去白宫干活 加上金发实习生妹子还主动投怀送抱 真是顺风如意 谁知一夜之间才发现妹子怀孕 上司怀疑 对手妒才陷害 手握老板丑闻 之前的一切美好未来泡泡都啪的破了不如退出政坛去咨询公司拿高薪做无聊的工作一辈子?

但是他也不想这样做 即使他看到了所在的政坛多么污浊他还是想呆在这里 这里太高端 刺激 有压力又有奔头 哪怕低头去求对手阵营 或者拿手里的丑闻逼迫前任老板 这么难看的手段都拿出来了虽然莫里斯不相信steven手里有实打实的证据证明丑闻 但是他还是接受了他开出的条件 为什么不呢 steven的才华让对家都妒才陷害 不逊于现任经历paul 他能帮他拿下选票走进白宫 Steven也明白哪怕清清楚楚看到莫里斯是个道貌岸然的人渣 他依旧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条路 这两人若不绑在一起就都各自陨落 所以只能看穿了对方的不真心不正义仍然这么心怀不轨的一起演戏所以故事的最后steven对着镜头沉默许久 导演没拍他是继续演戏还是说出真相复仇 但我想想steven是继续演戏 复仇?

什么仇呢?

开除之后回归挤走了上司 新的实习生会代替旧的 依然年轻漂亮又充满活力 像是不曾见识或者思量过政治的险恶 而最关键的是steven依然渴望权力名声地位竞选班子和白宫路 这大概就是现实了但他理想主义的心应该是死了 若是没死那这部戏是算白拍了 或者是最极端的理想主义?

PS政治圈的牛人真是太高端太酷了 K街百万年薪的咨询公司轻松无聊又失败TATPPS克鲁尼好帅 镜头光线配乐控制的很棒啊 作为导演一点都不显得手生 各种演讲 对峙 都很有戏 高司令怎么越来越鞋拔子了但是还是很帅!

Paul和那个女记者都很抢戏 对记者说的“你一直是我的好朋友”很直观的揭示steven性格想法最终走向腹黑

 9 ) 步步惊心的政治

长这么大我最搞不懂的就是政治。

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当班长或学习委员,上了大学,第一次在班内竞选就遭惨败。

事隔多日,我才听同班的一个男生说,选班长时,和我一起竞选的男生请全班男生吃饭拉票,我猛然理解到一点儿政治——民主是个好制度,但民主也可以被收买。

那时听我在北大读本科的一个老乡说,北大学生会竞选,有一个候选人到每个宿舍去发光碟,作为求支持拉票的小礼物。

学生会主席的职位是如此有利可图,除了为学生办事,更可以帮自己评上全市优秀毕业生,也可以让自己发现学校哪个女生是高官的女儿,然后使劲儿追求她。

从此我就痛恨一切所谓民主选举的学生干部职务,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离学生会这种机构远远的。

我更因为在大学辩论会赛场上直斥学生会为了一己私利组织活动而上了校报,从此,我这个校内“著名”的学生主持人再也没在学校主持过任何一次由团委和学生会举办的大型活动。

我,真的不懂政治。

我在法律专业就读。

大一的时候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授课老师说这门课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治学。

确实如此,我那时为了写论文,在国家图书馆读了大量政治学书籍: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我惊讶的发现了一个事实: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像想象的那么好,我们的政治制度也不像想象的那么差,这全看谁来掌握、如何利用,如何包装。

长期以来,我们只是泛泛的知道民主,但我们不知道民主这个大的词类下面,还有精英民主,还有民主的暴政,还有竞争性民主,等等。

总之,政治学是如此复杂,任何政治制度和预设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的人手中被加以不同程度的利用。

政治的实践比政治学本身还要复杂,这就像毛主席的那句精辟总结:与人斗,其乐无穷。

你要是不相信,就来看一看乔治克鲁尼自导自演的这一部《总统杀局》。

用个时髦的词来概括,竞选总统这件事就是“步步惊心”。

不仅仅是竞选者之间,连竞选者的竞选班子与竞争对手的竞选班子之间,竞选者的竞选班子内部,都是时时刻刻充满“杀局”。

乔治克鲁尼的这部片子没给民主党留什么情面。

前半部分,克鲁尼扮演的民主党候选人夸夸其谈自己的竞选纲领,完全就是在讽刺奥巴马,后半部分,则直接用一个实习生在竞选班子内部的遭遇来讽刺克林顿。

不过真正的男主角是克鲁尼竞选班子内的一名优秀的新闻发言人,他先是被竞选对手的竞选经理拉拢挖脚,接下来又因此被己方的竞选经理抛弃,被记者威胁,眼看就要输的一塌糊涂,在看客们感慨“这个可怜的政治菜鸟”时,他突然又咸鱼翻身,靠着抓住克鲁尼的小辫子和帮克鲁尼成功游说党内最有影响力的一个黑人政客而成为了新的竞选经理。

先是政治玩弄他,接着是他玩弄政治。

乔治克鲁尼饰演的民主党总统竞选人,也是一个反复无常的政客,影片先是描述他如何表现自己的坚持原则,不为了竞选而与党内有势力的黑人政客进行利益交换,但接下来,当他与实习生的不正当关系被发现,他就像他自己所述的那样:“每次参选我总是为自己确立了一些原则,但我每次总是发现,这些原则不得不被打破。

”他裁掉了自己原来的竞选经理,任命知道自己“破事儿”的新闻发言人史蒂芬为新的竞选经理,他接受了黑人政客的条件,与这个自己曾经无比讨厌的人一起在演讲台上热情拥抱,接受人们的热情欢呼。

——这就是政治。

没有原则就是政治上成功的原则。

克鲁尼本人曾评价说这部影片不仅仅关乎政治,而是关乎人性。

这让我想到了休谟的“无赖假设”,即基于人性本恶,因此民主制度的设计必须建立在“防止所有的政治家和政治行动者成为无赖”的基础上。

然而此时,我宁可相信人性本善,而从事政治活动,才是造成人性趋恶的原因。

 10 ) 如果执掌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都是这样一些卑鄙的小人,我们怎么能信任他们?

乔治·克鲁尼扮演的俄亥俄州州长莫里斯,是竞选总统的候选人之一。

瑞恩·高斯林扮演的史蒂芬是竞选团队的第二号人物,是保罗的助手对方竞选阵营的一号人物达菲,打电话约史蒂芬见面,在酒吧对他说,想挖他过来。

史蒂芬其实非常忠实于保罗,觉得这件事不告诉他,自己心里不安。

可是这件事不知怎么就被媒体知道了,准备对此大作文章。

史蒂芬怀疑这是达菲想借此整垮自己的团队。

没想到保罗却对他说,是自己捅给媒体的。

因为你去见对方,本身就是对我的不忠。

所以就立即开除了史蒂芬。

史蒂芬的委屈很自然。

可是保罗的行为就不可理喻了。

如果对方想搞垮你的团队,你更应该向外界展示自己团队的团结和强大,同时揭露对方的丑行,这才是正道。

所以保罗这个人格局太小,他的下场也是他应该的。

政治人物最重要的是公众的信任。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光明的一面和阴暗的一面,“一阴一阳谓之道”,就看那一面占上方。

每个人都会有过错,你可以坦诚地面对,积极地去弥补。

但如果你用卑劣的手段来掩盖自己的过错,那就不可原谅了。

史蒂芬抓住了莫里斯的把柄,借此敲诈他,显示了这个小人物内心的卑鄙。

而莫里斯接受了史蒂芬的敲诈,则显示了这个未来的总统更加卑鄙。

如果执掌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都是这样一些卑鄙的小人,我们怎么能信任他们?

《总统杀局》短评

作为一位第三世界人民看完只能说 高司令极度帅 以及克鲁尼什么时候去当真州长?

8分钟前
  • |
  • 还行

肿么霍夫曼您最近一直打酱油一样

10分钟前
  • 福 禄 夀
  • 还行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的演的很好,其他没什么亮点

15分钟前
  • 袁牧
  • 较差

没高潮

17分钟前
  • 淘金汉
  • 还行

“你可以发动战争,你可以让国家破产,但就是不能搞女实习生。”前半段铺垫的有点多,后半段渐入佳境剧情紧凑无尿点。貌似很多好莱坞大佬都很热衷于政治题材的电影,比如本片,还有凯文史派西的《选票风波》。在他们的各种政治阴谋电影轰炸下,我非常相信全世界的命运是掌握在一群混蛋手里的。

21分钟前
  • Don't Panic!
  • 推荐

相当混乱,电影后半部分整个逻辑都崩溃了,完全变成意淫。浪费那么多老戏骨,人物刻画又浮于表面,动机混乱,节奏也有问题。

25分钟前
  • 浮生若夢
  • 还行

很俗氣的故事。沒營養的劇情。

26分钟前
  • 齊楊森
  • 较差

目前为止,Ryan Gosling 片子都不太好看。

27分钟前
  • 北极光
  • 还行

Clooney导演作品,算是中规中矩吧。政治真不是一般人干的事情,这种描述美国政治的电影说实话很难让国人找到共鸣感,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听过什么演讲,也基本没资格参加投票。很喜欢男主,他在Blue Valentine里面的表现让我很难忘。

28分钟前
  • 戕茕
  • 还行

弱剧情,冗长的铺垫,30岁的人不适合玩政治。

29分钟前
  • swanix
  • 很差

节奏冗长,主角演的力道过大啊

34分钟前
  • 清牧
  • 较差

前面看着挺闷的,整部片下来还是觉得挺好看的,毕竟演员的演技都很精湛。看政客们在政台上斗心智玩城府还是挺过瘾的

35分钟前
  • Invoker
  • 推荐

除Ryan Gosling以外,其他人物的面目都很模糊,剧情推进的一团糟,只有原声稍有凸显,以及个别镜头出彩。

36分钟前
  • 凌奥幸
  • 较差

世界上两种人不能信,其中一种就是政客.

40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这cast也太强大了吧?!又见黑幕

45分钟前
  • 伊蒂克
  • 推荐

天哪怎么会有这么幼稚愚蠢的剧情,简直难以置信,但凡看过一点里面编剧or配角的剧都要被这小白程度吓死。讲真前Trump时代的政治剧也没有都naive到这种程度吧囧,而且11年的democrat是这样??看这群演员说这种台词都要尴尬死了(然后完全靠男凝想象来处理女性角色和女性困境,“can't fuck the intern”简直不要笑死个人,起码现在不用再看这种bullshit🙄

47分钟前
  • NidomeAoki
  • 较差

我怎么那么烦那小子 就会瞪个无神大眼睛装作很智慧很文艺的样子

50分钟前
  • 钟情初剑
  • 较差

这个片子讲述的就是人性的黑暗。为了目标,什么都是可以去做的。乔治克鲁尼扮演的州长,前半段大义凌然,不同意肮脏的交易,但一回身立马和实习生去开了房间。瑞安高斯林前半段忠心耿耿,后半段腹黑得让人毛骨悚然。貌似纯洁的小姑娘在丑闻的巨大压力下只能黯然自杀。瑞安小哥演得太棒了!

53分钟前
  • Riobluemoon
  • 推荐

政治题材的片子我总是很喜欢……

56分钟前
  • Blazing_CD
  • 推荐

事实证明掩盖丑闻绝对是项技术活。

5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