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比较期待的,一大早起来去看。
整体三颗星吧,不能期许太高。
前面很尬,笑点低的我完全笑不出来行,强行挠痒痒。
中间解谜的过程,有点魂穿风声,觉得有点意思了,前面各种无厘头的杀杀杀也觉得有意思了。
刚开始期待,bug出现,大王降智,后面再强行圆谎,真假大王可还行。
没有灵幻扁平的人物,无法共情的情感
相信很多人已经对张艺谋再熟悉不过,以前还聊着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之一,之后又成为国师执导过两届奥运会开幕和闭幕,但就近几年,我们渐渐不再给张艺谋这些头衔,而是用了更贴切的老当益壮,勤劳楷模来形容他老人家。
现年72岁的张艺谋,这几年平均一年3部电影轮轴转,上映的没上映的正在拍的和已经拍完的,每一部都备受瞩目。
去年张艺谋以《狙击手》首次入局春节档,今年又带来阵容更为强大的《满江红》,对你没看错,张艺谋只是第二次加入春节档的阵营。
而《满江红》159分钟,成为张艺谋拍过这么多电影以来,时长最长的一部。
不过相较于这个2个多小时的片长,如果把影片节奏比作片中频繁出现鼓点的运用,越往下看,节奏越快,不带任何尿点。
先就着预告的内容聊下故事背景(无剧透)。
《满江红》时间背景这次放在了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雷佳音饰演的秦桧某日和金国派来的大使会谈,但金国大使意外在府里被暗杀刺死,他身上带着交给秦桧的“东西”也神秘失踪。
这导致整个府里人心惶惶,每个当时在府里的人皆为嫌疑对象,易烊千玺饰演的副统领孙均和沈腾饰演的小兵张大,在阴差阳错下被组成破解这桩谋杀案的CP,秦桧限定一个时辰也就是2小时内破案,于是这场涉及到张译饰演的总管何力,岳云鹏饰演的副总管,还有舞姬等人卷入的离奇案件阴谋开始上演。
影片能看出不少张艺谋此前作品的诸多风格和调性,比如较为封闭式空间的拍法,有着和《大红灯笼高高挂》深宅大院的布局,一层层的建筑设计如同洋葱一样包裹着一层层的真相,等待观众和角色去揭开。
拍摄手法上又让我想到了《影》和《悬崖之上》,俯拍秦桧府下的视角,以为观众是上帝视角了吗,其实每个角色各怀心事,互相猜疑,然后特写镜头下急促的脚步加快剧情紧张的气氛。
配乐上则是用特色的豫剧+摇滚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你可以在片中听到熟悉的旋律,《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包公探阴山》等等,都是豫剧经典。
而更让影片跳脱出来惊喜的,则是本片的选角,原本这是一件严肃的探案悬疑故事,需要有着正经的人物形象去推动剧情的发展,好让影片在最后的升华上能更有力量。
但张艺谋像“顽童”一样,打破传统固有形象的既定组合,去让沈腾这样的喜剧演员,来承担起整个故事的推演。
再加上还有小岳岳的参与,然后让拍过较多正派角色的张译去演反派,易烊千玺去担当更为狠辣角色等,整部电影经过了不同固有形象演员的调配和反差组合,让影片的创新性和观赏性大大提升。
不过让我觉得更强大的还在于影片的剧本,159分钟的戏份,在秦桧说出要1个时辰破案后,影片就进入了和现实中较为接近的真实流淌时间,让观众更能沉浸在迷离的案件中,情绪也跟着影片一次次的出乎意料去揭露出更深的真相。
影片用配乐分出了每场重大戏份的走向,每场戏就像一个独立的舞台,形式感下拉扯着剑拔弩张的角色关系,让悬疑感的弓弦在一开始就拉到满顶。
接下来要稍微深入剧透下了,不影响观影。
影片金大使的信件就是本片最大的麦高芬,略知这段历史的观众都清楚秦桧是什么人,但毕竟《满江红》里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所以金大使的信件和里面的内容,依然能吊足观众胃口。
整个故事的脉络,很多人夸反转不断,用我的感受来说,观众和角色一起,在整个案件中,就像是“盲人摸象”,又或者叫“开盲盒”,拼图不拼到最后,你都不知道最后给你展示出什么结果。
第一幕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抓拿凶手的悬疑探案,到了第二幕发现几乎每位主角都演着两层含义,观众在看演员在演那角色,而角色在故事里却也演着另一个角色给其他人看,这样的真真假假参合在一起,让影片的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到了第三幕,原本以为这一切应该就结束了,结果还来更强的反转,而且这次能把前面的剧情都推翻重组,让我们看到的视野格局再次提升,才发现这原来都发生了什么。
真相被真正揭开时,压在角色肩上的包袱才得以卸下,这才开始上演真正的对决,对决中故事呈现的情愫和真正历史的共情得以对接和升华,这才是《满江红》之所以叫“满江红”真正的含义所在。
而这是影片最高明也最高级的地方,让影片真正提升不止一个维度的巧妙设计。
这种递进式情绪的共鸣,不知为何让我想到了《探长来访》,那经典的话剧探长破的不仅仅是一桩女工死亡案件,而是最后升华到了对整个剥削阶级的批判。
《满江红》的层层破圈揭露的真相,也并非仅仅让观众爽到各种惊人的反转,在这些反转背后的动机积累下角色的情绪,埋藏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和赤胆忠义之心。
但这些并没有被渲染得很说教,反而被张艺谋处理得极为浪漫和诗意,就如片名《满江红》,片中没有出现岳飞,但看到最后却会发现,岳飞的精神和信仰所代表的国人共有的情绪,被完美戳中在每个观众心里。
前面有说影片有不少喜剧元素,但我更想说的是,越看到后面,前面喜剧的内核更为凸显角色的悲壮和无畏,更能把那种压抑已久的情感得到更大程度的宣泄,真的不得不不说张艺谋真是老谋深算,艺高胆大呀!
张艺谋在开头用讨巧的喜剧来轻松让观众带入进故事中,之后用强悬疑去让观众欲罢不能,最后在情绪抒发上让观众得到最大程度的共情联结,一气呵成,完成度和精彩度形成了强有力的闭环。
聊到角色,虽然张艺谋讨巧用了各类型演员去组成这部电影的角色阵容,以此来吸引不同观众,不过到了影片故事里,演员靠着自己的本事,真正诠释好了片中这些戏中戏的人物。
就拿沈腾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和张艺谋合作,此前在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礼上,沈腾只是作为开场群演而已,没想吧现在的电影都要以多少含腾量来权衡。
而沈腾能和张艺谋合作,更是给自己下狠手,为了演好张大这角色,沈腾爆减25斤,其实片中郭京飞有句台词,是捏着沈腾脸蛋说“兵荒马乱还能吃这么富态”,但因为沈腾太瘦,让这句台词没了说服力就删减掉了。
大家也都清楚,这么多年惯性下的沈腾,我们只要看到他的脸,都能自带笑点,所以影片开始是顺着观众的惯性,让大家笑个够,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当观众认可沈腾饰演张大角色的代入感后,角色背后的动机情感开始发力,这样的反差感下的作用力是很强的。
易烊千玺这次也给了不少惊喜,他一直在尝试拓宽自己的戏路和类型,属于正在打磨自己阶段,可以看出这次在《满江红》中表现出更丰富复杂的角色形象,也同样承载了影片最后重大的转折提升作用。
岳云鹏也在影片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没有任何的出戏和违和感,似乎这个角色就是照着小岳岳戏里戏外的性格去量身定制的,这种契合度就已经足够好了。
还有张译就不用多说了,能和张艺谋四度合作的演员,实力绝对不是演什么像什么这种程度了,而是演什么是什么!
雷佳音出场戏份不多,但因为是历史重要角色和影片的关键,所以他也把这么重量级的角色延展出了层次,而且在最后反转时,也能看到更多角色的戏剧张力,二刷时能看到更多细节。
其实整部电影埋下的细节,不仅仅只是雷佳音,当你二刷三刷时,都能看到每个角色微表情的变化下,暗藏着的好几层内心活动。
《满江红》要轻松幽默有,要悬疑反转有,要高光荡气回肠的荣光升华也有,尽量满足每位观众内心想要释怀的情绪。
总之,《满江红》是一部近几年在悬疑探案类型上难得甚至罕见的扎实故事,值得推荐给每一个人去看。
这种电影最重要的还是打磨剧本,不要为了反转而反转。
看完给我弄一脑门子问号。
搞得该上升情感啥的地方也没共鸣。
只有假秦桧知道岳飞遗言,101个字。
那别人怎么知道他留的是一首词?
上来就让全军复诵,万一岳飞留的家书呢?
歌姬是计划外出来的,才唯一接近尝试刺杀秦桧一次,那原来计划是啥,咋能接近?
刺杀金人特使,怎么就敢说那个信囊只有张大认识?
要是何大人也认识,那还有后续了么?
最后在牢房里才拉孙钧反水,他怎么敢确定最后有这个机会?
万一俩人没关在一个牢房里呢?
那孙钧决定好要反了,牢房里二打一侍女嫌弃不稳,然后自己上楼一打二侍女?
凭啥最后孙钧喊真秦桧出来他就出来啊。
他为啥不一直躲着,或者开窗叫人?
审讯张大和歌姬的时候,让士兵强暴歌姬,然后她一直在那喊“张大,张大”,然后张大招了,她出来唾弃,那你喊啥呢,忍着不行吗?
还是歌姬,审讯女的就要强暴,这玩意也太刻板了,人特么本身风尘女子,就算不是,为了家国舍命刺杀的人。
这种事对人家能那么重要?
剧情不通的地方可太多了,遭不住。
再说演技。
先说暴论,除了何大人,剩下人演的都是什么玩意。
还是拿典型审讯张大说,刮背后刺青,那哪有那么刮的啊。
能刮干净么?
不是扯淡呢。
还有让士兵按住手,那么疼就这么按手谁能按住啊。
但是沈腾的手压根就没动呀。
光仰头咬牙做表情了。
剧情上最后圆说是假意刮假意疼,那我只能说何大人死的是真不冤枉,这看不出来。
不及格。
1张大既然都看过信,知道是汉文,见秦桧第一面就可以摊牌,反正他只要求秦桧背出满江红2马夫为什么要带着信去刺杀?就不能刺杀成功再拿信见秦桧?3秦桧多大胆子,敢杀赵构赐予金牌的武副官?4前期一直说见信者必死,孙钧都看到啦,还让他当总管呢?
即便是钓鱼看看后续情况,秦桧也没留个侍女保护自己啊。
他都知道弄替身了,提前吩咐手下一个时辰我没出来就上楼不行吗?
朗诵词的时候悄悄走不行吗?
5前期一直说何总管厉害,他怎么就那么相信瑶琴会刺杀亲夫?还有,瑶琴都吞信了,纸质证据没了,她的话根本没有用,否则韩世忠早可以找个侍女说见过秦桧与金人的通信6观众知道背词的是假秦桧,士兵不知道啊!!!
他们看到的就是秦桧在慷慨激昂的朗诵词,在怀恋岳飞……7最后都绑秦桧了,直接杀不行吗?
还让他受舆论谴责良心不安,这逻辑就像法官对杀人犯说我不杀你,让你日日接受良心谴责,有人会同意吗???
8风波亭秦桧只让替身去看了,他竟然想不到是替身透露岳飞有遗言的消息……这么降智的吗……
易烊千玺弟弟长大了,演出了副统领孙均的那股痞劲儿和不羁,沈腾和岳云鹏的戏份给电影增添了搞笑诙谐的元素。
老谋子对画面和镜头切换把握的很好,电影配乐和音效给悬疑剧情带来了一分松弛感。
回到剧情,舞姬瑶琴和张大联手杀死何立那段看得好刺激,也为张大和瑶琴的感情而感到惋惜。
此后的剧情一路升华刺激不断,甚是好看。
岳飞的遗言是“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欢迎理智讨论。
人物,细节,剧情反转和结局上的败笔我都愿与大家畅谈一番!
首先我先说我认为电影的败笔:1,前半篇电影的主线都是为了找信,和影名满江红没有任何关系。
到了结局又说不需要秦桧死,只需要他读岳飞遗言,让他活在万人唾弃之中。
可是死了那么多人,最后就又不杀秦桧,开始读满江红了?
是不是有点太突然煽情?
秦桧这么坏,就算万人唾弃与他而言有伤害到吗?
他害怕唾弃?
他还是个宰相,百姓唾弃能惩罚到他嘛?
无需任何惩罚,犯人能自己救赎罪孽?
2,金第二天要来找秦桧谈和了,这时候连夜再送个定时炸弹(信)?
3,何总管把刀递给犯人,还不叫几个卫兵,和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的前面一场烟花的戏不太符合了叭4,最后的最后,如果只是为了让秦桧去读个满江红,又为何要开始废那么多劲找那么多人去鼓捣信?
不应该直接找机会把刀架在秦桧的脖子上?
张大和艺伎瑶琴一伙,还是夫妻,为什么上来当倒钩狼的时候先把狼队友买了?
让瑶琴卷进来?
如果一开始张大就死了,后面那些人还会失败吗?
结果后来张大又那么慷慨了那么英勇就义了?
前后矛盾了吧我观影全程都觉大部分反转只要看悬疑片多的人都能想到,想不到完全因为没有铺垫,或者不符合逻辑!
所以我个人认为,影片首先把喜剧的标签摘掉。
结尾需要剪掉,剪到张大和易烊千玺被关住那段就行了!
在这之前,张大真正身份一定要暗线处理,埋得很深很深!
把张大尽量塑造成一个只为了苟活的小兵身份。
并且瑶琴吃信那段其实把信掉在袖子里,用一个障眼法,最后给张大。
张大最后通过插叙回忆,回忆最好是和瑶琴的过去,把事情讲给易烊千玺,解开张大真实身份!
最后两种结局:1,光明结局,张大死前把信交给易烊千玺,最终易烊千玺取得秦桧信任,在朝廷上拆穿了秦桧,并且打开信时发现张大塞进了岳飞留下的满江红,读了出来。
2,开放式结尾,张大死前朗读满江红。
再给一个镜头易烊千玺取得信任,但从口袋中无意发现张大塞给他的信。
镜头渐虚,看不到易烊千玺表情。
开年第一场电影《满江红》,没有让我失望。
先说不好的。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段戏唱得实在难听,无论是瑶琴还是张大,既然是唱了很多遍,两人还抢着唱的戏,不该是这个样子。
千玺戏还要磨,主要是表情和声音,发音方式很单一,都从丹田,每一次讲话似乎没有那个提气的动作声音就出不来。
再来说好的。
从开头的俯视镜头起,这个局就做成了。
逼仄的空间,四面八方都是围墙,门前门后、开门关门都是戏,高处和地处、优势和颓势在瞬间反转再反转,节奏感很强、很好。
每回音乐起,镜头都要切到演员正脸,给到中景或近景,有种唱戏各演各红白蓝黑脸的韵味。
本人劳动者,在每一个大人物做的局中,都狠狠和小人物共鸣了。
这部戏如果没有岳家军、没有精忠报国,简直就是《张大闯职场》。
四个人,四杯茶,领导们都喝完了,张大提出自己还有一杯茶。
何大人觉得,喝不喝无所谓,“就放那”。
武大人看局势,觉得你张大该出来说两句,所以让你喝,让你说,给了你这个机会。
三人随烟花而来,何大人逼迫三人刺刘喜,给了不少压力。
张大刺完同伴,出门发声哀嚎。
我觉得他的哀嚎声中,有真情流露,也有演的成分。
这演,叫做大领导施压了,我必须哭给我的领导看。
“我干不了啦,真干不了啦,这么杀人,是要遭报应的啊!
”会哭的张大有饼吃。
四人院中劝瑶琴。
何大人不想进,让孙均进,武大人说不行他太凶了,何大人让武大人进,武大人说这也不妥吧,最后让张大进。
抛开瑶琴是张大同伙,这锅还是张大背了。
好在张大是个刺头,有整顿职场的能力和潜力,痛骂领导“你怎么这么没有良心”,直话直说“我就是那个替罪羊呗”,该毛遂自荐的时候毫不客气地表现自己“我这还有杯茶”,是个成熟的职场人了。
文戏都还不错,没有刮掉的精忠报国,藏在腰间的小樱桃,大细节里包了小细节。
最后全军复诵的桥段,我不想哭,但还是哭了,根本忍不住。
岳家军的惨烈和硬气有目共睹。
雷佳音《满江红》背得真不错,他觉得他自己背得挺好的,我也觉得他背得挺好的。
瑶琴有勇有谋,敢爱敢恨,我超爱她。
#电影满江红# http://mapi/6b1aca20gy1hacekcnpx4j23402c0x6p
就那回事,没什么新意,可能是预期太高了,张艺谋+沈腾+悬疑+喜剧真的让我心动了,但是没有达到预期,有些失望逻辑混乱,毫无美感,内核空洞,哈哈一下就过去了,看完了之后什么也没记住,感觉在把我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还是期待其他几部影片,!!!!!!!!!!!!!!!!!!!!!!!!!!!!!!
短评放不下。
(3.5/10)一部鸡贼的贺岁短视频电影。
不太想说空间建构,因为能感受到从始至终不打算进行任何的空间叙事。
缺乏对室内空间的有效刻画,而刻意营造的喜剧or悬疑效果完全消解了封闭空间的必要性,古宅无非是充当了某种借由布景所形成的虚浮禁宫cosplay。
非常讨厌的是创作理念,碎片化的创作。
作为春节档影片最大的目的是娱乐观众,赚取票房,而张导当然深谙这一点:单场戏的高密度插科打诨与反转将注意力紧紧锁住,通过某种小品式的表演引发喜剧效果,场景间通过令人窒息的“阴乐”间离,于是观影过程便被切分为一个个小的碎片,观影时通常只暇顾及前后几块碎片,沉浸在低劣材质引发的娱乐效果中。
但如若把碎片拼接,便可以发现哪哪都不对(剧本?
人物?
性别观念?
主旋律的铺陈?
)。
所以导演在这里究竟做了什么?
无非是短时间内完成同一主题的一串短视频的拍摄,而后将其衔接好并在最后拼接上吐露价值的结尾。
自暴自弃的低劣材质并不代表着真诚,由于缺乏某种自我解构的幽默,片子看上去更像是一种纯粹的摆烂商业行为。
更何况在呈现已经挖掘出的记录、传诵的媒介政治与主旋律的关系时是那么避重就轻。
当然,不得不承认我对这部作品的厌恶可能来源于对小品式的低俗恶心笑点的反感。
但就算能够营造出很好的喜剧效果,这样没有丝毫追求的敷衍的短视频电影(商业垃圾)值得认可和推崇吗?
大可不必吧。
发现一些被《满江红》结尾感动了的人,有一些很可怕的对精神价值的现代式解读——认为杀秦桧不再让他迫害活着的人不重要,但是让满江红被还不知道在哪的后人记住很重要。
这纯粹是后世人作为历史终章的审视者,以一种全知视角和旁观者身份看待问题才会产生的自我感动。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要是听到后人这种话,都得排着队去结扎。
不知道一部名为《满江红》的电影,是怎么在观众身上激发出了这种与南宋赵家不谋而合的有毒气质,认为务虚比务实更重要,苍生的性命是过眼云烟,但文艺作品永流传。
孙均是知道歌者文明要向地球扔二向箔了是吗,就这么急哄哄地放弃当下,存续未来,给文明种下一颗种子?
说这是现代式解读,是因为影片最后全军朗诵《满江红》,不过就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红生活的写照,指向一个词:作秀。
作秀比现实生活更重要,所以朗诵《满江红》比杀秦桧重要,所以大家看小红书上网红的虚假生活内卷看得牙痒痒,却又同时无比虔诚地相信那些都是真实,甚至比真实更重要。
以这个时代的思路,岳飞后背上的字比他做的事重要,他应该在岳母刺字后成为一个大冰一样的作家,把自己的刺字事迹写成书,四处签售,激发百姓的爱国心。
等去世时,他还要拓印下后背的文字给名家收藏。
这些文字流传到当今送上拍卖台,某富商买下后大声复诵,群众纷纷痛哭流涕感天动地。
还伐什么金啊?
苦哈哈的带兵伐金,有这精神价值高吗?
前面大半部分很不错,包括表演音乐服化道,从孙钧开始加入刺杀行动开始就不对劲了,这个人物的反转太勉强了,前面根本没有突显他人性饱满程度,突然反转让人难以信服,最后所有人齐齐背诵的大场面更是国师的拿手好戏,可是煽情太过了,不好意思,我没有被感动到,而是被尬到。
只能说浪费了这么好的演员阵容 如果没有岳飞的满江红 这片三星都没有 想搞笑 搞笑的很尴尬 想推理 推理的很随意 总而言之就是无聊 ps:睡了好几觉 醒了也不耽误接着看🤫
就是一乐 但是不尊重历史 不配拍岳飞的相关事件 不配叫满江红
戏剧化的东西,过于戏剧化了。给人一种某个角色的死就是被编剧写死的感觉。
怎么看都像是在闹着玩儿。
一般不燃,前面容易睡着!结尾可以
儿戏一样,恰好是替身看过满江红,恰好最后被张均胁迫的也是替身,一切都那么刚刚好……白期待了这么久。这电影成本应该挺低的吧,就一个场景
及格线上下吧,喜剧悬疑两张皮,喜剧是小品水平,悬疑是网文水平
刚开始以为红的是血,看到一半发现红的原来是樱桃,但到结束才醒悟真正红的是心。
岳飞本来就和国师一样,拥有着最踌躇满志的初心,故事背景一旦放在了800个心眼子才能存活的小社会,那些词作中闪烁出的人性光辉,才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宝藏。请大家一定要相信,电影可以造梦
不喜欢,全程冷漠脸,无笑点,尬到睡着。
这呱噪的过场音乐真吓人
除了易烊千玺之外的其他演员都还不错…然后摄影加一星吧…到底为什么有这样的精神胜利法啊,放着仇敌在面前不杀,背完诗要留他被万世唾骂??
玷污女性那段属实让人一点生理不适了,好像女性的大义就体现在被人玷污而不屈服这一点上
影片选用了多个喜剧演员,有多处插科打诨的笑点,大为破坏了影片扑朔迷离的悬疑氛围,这本该是一部不断转折再转折的精彩悬疑电影,但是由于喜剧元素的加入而将影片搞的不伦不类。这本该是一部严肃的爱国主义电影,不该让喜剧元素将电影搞得戏谑。
无语了,大过年的冲着沈腾去的,以为是轻松喜剧。
明明就是一部小品,配不上“满江红”三个大字
最后有点垮,应该是为了,整体还行
冲着阵容来,没想到第一次看个电影看得想跑...看到前半个小时,剧情无聊,抓不起好奇心。配色压抑,却时不时制造一些尴尬的笑点,像春晚小品,还有诡异喜庆无法理解的音乐。
着实有点失望,剧情反转过度,喜剧正剧融合不了,配乐突兀,老谋子拍中国故事的长处一点都没发挥出来。有的人表情就没变过,从头到尾气泡音听得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