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谈下观感吧。
本片可能是演员咖位最大的黑童话题材电影,本身就是改编自经典舞台剧,但是导演明显没有做好电影化的处理,看完全程都是音乐剧的感觉,但电影和舞台剧本身就是完完全全两种东西。
特别电影的前十五分钟非常的杂乱吵闹,台词全是用歌唱,而且非常难听,不是所有台词都适合唱出来的,各种音乐剧式的歌和人物场景切来切去想想就让人消化不良,这也牵扯出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
作为一部黑童话,习惯性都会把很多童话故事糅合在一起,这里面一般是会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如同《故事的故事》直接把电影分成若干部分,每个部分之间基本没什么影响,一个部分讲一个故事;第二如同《格林兄弟》,把各种故事的标志性部分提取出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故事。
这部电影就比较贪心,它即不准备抛弃童话的原故事又想编出新的故事,但是电影是有篇幅限制的,可以杂但是不能乱。
于是这部电影整个前半段都在讲述各个童话故事,而且各部分非常完整。
但不同故事不停切换让人有割裂感,面包师夫妇的确是电影的主线人物负责串联起各个故事,但是存在感不够润滑剂也没有给足。
所以整个电影前半段都是崩的,加上台词必唱歌让人极度不适。
于是导演用了整整一半的篇幅终于把主要人物拉来凑一起了,但是人数确实太多了,所以经常还要搞一个分组行动,于是电影的凝聚力又没有了。
这些演员不仅要负责自己的童话故事,还要时不时去电影的主场故事串场,我都替他们累。
好在拖原舞台剧的福,这部电影后半段教育意义非常大。
电影里面的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恶,结果导致最后的事故。
面包师夫妻为了得到孩子不惜代价成了骗子;小红帽和男孩成了小偷;王子娶了公主又去偷情;长发公主抛下了王子一个人逃跑;灰姑娘自带婊气欲拒还迎。
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人性阴暗面但是也有启示,我挑比较有代表性的扯一下。
王子和灰姑娘。
电影里面的灰姑娘其实是有点婊的,她三次奔赴宫廷的晚宴其实是有嫁入王室的心的,不然也不会一次次去。
但是她明白让人珍惜就要让别人难以得到,于是三次赴宴三次逃跑,最后一次还要给王子留下线索让王子花费精力去寻找她。
只可惜虽然灰姑娘很聪明,但是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是骗子,所有的女人都会受骗,不同的是,幸福的女人找到了一个大骗子,会骗她一辈子;不幸的女人找到了一个小骗子,会骗她一阵子。
王子是个薄情的小骗子,但是不要以为薄情的人很无情,他们只是很快就把感情收回去,他们享受的是追逐的过程。
王子对灰姑娘说:“I thought that if you were mine,I would never wish for more.”其实王子也并没有撒谎,对他这个薄情者来说,追逐别人的时候也许是这么想的,但是追逐到了他又会寻找新的追求。
所以王子最后又说:“I shall always love the maiden who run away.”他爱的始终是那个会从王子身边逃跑的少女而不是相守一生的那个人。
灰姑娘那套让人求而不得的方法本身也用错了人,对于王子来说有什么得不到呢,哪有女人会拒绝,于是灰姑娘才成了珍宝,所以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注定只能到灰姑娘接受为止。
但是灰姑娘其实也并没有那么爱王子,要不要继续相信一个背叛过你的情人,重点从来都不是信任,而是你有多爱他。
婚姻与爱情注定是不一样的,灰姑娘并不那么爱王子,王子对灰姑娘的爱也无以为继,这样子的两个人注定不能白头到老。
我很喜欢这组人物,我们只知道王子和公主注定在一起,但是谁会在意婚后生活呢?
那注定也是一地鸡毛。
女巫与长发公主。
这一组其实很贴最后的主题,主要涉及到了父母与子女的教育问题。
女巫其实是个很高光的角色,她抢走了长发公主但是却真的当女儿对待。
为了保护长发公主不受外界的伤害,女巫将长发公主锁在了高楼上,这个童话故事的改编倒是非常形象,很多父母过分保护孩子,不也是如同将孩子锁进高塔当公主对待吗?
但是任何过度的做法都是不合适,越保护孩子,孩子反而越容易受伤,从无数跌倒中站起来还可以站得更稳。
很多被坎坷绊倒起不来或者被人轻易就骗去的人不也是因为在“高塔”待久了吗?
长发公主最后还是离开了女巫,孩子终将会离去,你不得不放手。
原舞台剧长发公主的结局要惨的多,与世隔绝的她在看见巨人后发了疯,在到处跑的时候被巨人踩死了。
这多么讽刺,女巫以爱为名圈养了多年的女孩才出去一会儿就死于非命,这也是爱的谋杀。
故事的主线其实也是源于女巫,是她希望重还青春而让面包师夫妇去黑森林寻找四件宝贝引发了后面的事故。
女巫希望重回青春其实有一个重大的缘故,她希望女儿不会觉得丢人,这个原因电影已经多次明示了。
其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子女也许未必觉得父母丢人,但是父母经常会有这个想法;而无论子女怎么想父母,父母却很少觉得子女丢人。
这就是水往低处流吧,正常父母的爱肯定是更浓厚的,哪怕表达方式不对。
女巫梅丽尔最后的那首歌是我认为有用且观感不错的三段歌曲之一,这首歌是有必要在电影里面出现的。
女巫对众人的训诫非常合理——每个人都有错,但是每个人都不承认自己有错,都想逃避责任去责怪别人。
但是我们都知道不是一个人的错,再怎么责怪别人也无事于补。
最后同时失去女儿和魔法的女巫生无可恋选择了自爆,我这时才发现也许对于女巫青春美貌并不是太重要的,最重要的子女和自己的职业能力,这也和正常父母一样。
杰克与小红帽 这两个放一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是小孩,而电影的主题说的是父母与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最后才体现出来),而这两个孩子和最后的两个大人才形成了父母给孩子说教育故事的场景。
如果没有这两个孩子,那么教育孩子这一主题是不能树立的。
杰克的本质是善良的,生活让他去偷了巨人的东西引发了后来的变故。
杰克最大的教育意义其实是他的勇敢,女巫在失去了魔力后就失去了信念,毕竟女巫一直靠魔力当强者。
但是杰克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并没有放弃,最后合力打败了巨人。
也许,智慧、勇气、合作远远比个人的强大来得重要。
小红帽的问题是过分依赖家人,她一直按照家人的指示做事,等到失去了家人指示也就失去了方向。
但是没有人会真的孤单,永远不要害怕身后无人。
自己也应该独立判断,父母可以给你建议,但是孩子也需要自己去取舍。
关于道德这个东西,也许真的没有准确标准,那么还是拿起自己的天平⚖️。
最后关于电影的主旨,其实一直到后面二十分钟才体现出来,而且展示的很明显,这就有点像说教了,是电影剧情设置的问题。
但是这二十分钟的质量很不错,全电影三段有用的歌曲里面这里就有两段,在打败巨人之前和打败巨人之后。
这两段歌曲意义还不一样,第一段是侧重于孩子如何看待父母的教育;第二段侧重于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并不能一直依赖父母,也不能以父母的标准来判断。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需要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去对待这个世界。
但是要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孤单,你身后总有人支持。
而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需要慎重,父母应该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以身作则给孩子方向,不能和面包师的爸爸一样去逃避。
父母的教育言行才是最大的魔咒可以影响孩子一生,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一定得谨慎,让孩子明白愿望都有希望可以实现,但是一定要付出代价。
这种双向性谈教育意义其实很深刻,还是推荐看最后二十分钟,那两段很不错。
不过以我的观点来说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父母,每个人总有可为及不可为的事情。
如果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关爱,那么不如先上好为人父母这一门课,如果不能及格,不如想想是不是应该为人父母。
魔咒的设定很有趣,魔咒是有反噬的可能性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失败的问题影响的不光是孩子,也注定会反噬自己,而且如同家族诅咒一样,这种不幸还会继续传递。
所以请确保你自己真的可以过关,有些人注定是经营不来的。
🦋请记得Wishes may not be fake, but at what they take. Careful the tale you tell,that is the spell.
童话是被美化过的现实为啥童年很美好,因为记忆离我们越远,人就天然会把它美化在这个童话大杂烩里:灰姑娘,莴苣公主,长发公主,魔豆,小红帽每个人都不好不坏,只是善良最后看来最善良的反而是女巫但是一切也可以说因她而起,但是本质上也与她无关,因为都有她们自我的操作在里面,这可能就是命要是面包师的妻子没有和王子亲嘴,也就不会被小鸟告发,那么公主也就不会离开王子,最后也就不会和面包师在一起小红帽要是不怂恿杰克去偷竖琴女巨人在杰克第一次偷东西的时候就把他杀死女巫不放任面包师她爸偷菜,也就不会被偷豆面包师妻子换牛的时候不耍心眼多留一颗,也就不会和灰姑娘换,还被扔在地上……当然也可以反说,要是面包师他爸不贪婪偷魔豆,王子足够专一……最后面包师娶了灰姑娘,领养了小红帽和魔豆杰克,还有个孩天呐这部片是来给相信童话的人长一课的吧真的是童年大乱炖不过挺新奇的,这篇写的不是很好之后有机会要再看一遍,再好好写一篇
一开始冲着童话大乱炖来的,看完后发现…炖的好像也不怎么好,后半段似乎糊锅了哈哈哈哈,暂停了好几次才看完。
小红帽这小姑娘眼睛大大的,但是似乎没长到我的审美点上,看上去觉得这孩子挺烦人的…灰姑娘唱歌呼唤来的竟然是一群黑乌鸦(?
)最后还负责啄瞎继姐的眼睛 emmm 挺带感 确实够黑魔法。
乐佩造型漂亮啊!
金发小卷,粉粉嫩嫩的裙子~就是和他的王子打酱油了sad…高塔、长红果子的荆棘、沼泽中央的小巢穴场景也很喜欢!
啊王子瞎了之后双眼的伤痕,虚弱的伏在马背上在森林里游荡嘿嘿嘿灰姑娘的王子出场就反派样,最后果然来了个出轨戏份(妻子缠着问王子那段也算是个伏笔),嗯,最后两人分手那段对话,勉勉强强嗑个be(就是灰姑娘你不是要新生活吗,怎么又去面包师家里干家务啊喂!
)都在吹女巫的演技…也就那样吧。
已经厌倦了观众老是想挖掘女巫和乐佩之间有没有啥母女情以外的东西…我无所谓 不关心。
就是恢复容颜时说了句我终于解开妈妈的诅咒那句,突然还有点萌哈哈哈哈两个王子激情戏水比惨哈哈哈哈哈哈以及 巨人实惨
哈哈,我来编个不太顺的顺口溜。。。
灰姑娘赴舞会,迷了王子却逃走;沥青粘住金鞋子,王子取鞋寻主人;割脚趾,切脚踝,庸人纷纷来配鞋。
小红帽变成红斗篷,奶奶爱穿大睡衣。
大灰狼是真俏皮,两撇胡子配礼帽。
男孩卖牛得来豆,小豆闷声长大个;能通天,大宫殿,还有金子竖琴和鸡蛋。
白色奶牛不产奶,无用奶牛已死去;女巫妙计来施法,倒下奶牛站起来。
吞下斗篷鞋子连头发,另外还有玉米穗;月色大变,风起云涌,巫术只在瞬息间。
快挤奶,金杯盛,一口热饮下肚去;女巫变美且年轻,赠个孩子做人情。
音乐剧的形式,在本电影主题里,感觉还是合适的。
结合后半段的剧情,个人觉得电影其实是给父母看的。
1.女巫受到了自己母亲的诅咒,而且她没有自己的孩子,于是把长发姑娘当女儿养大。
女巫知道塔外的世界有美好,也有很多的伤害和危险,所以她为了保护长发永远的快乐,做出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女巫的母亲教育应该是有问题的,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就跟诅咒一样,女巫渴望摆脱。
但是在她以为摆脱后,因为已经伤害了长发,而长发的反应使她重新回归母亲的诅咒,而最终陷入泥潭。
女巫因为长发的不理解,表现出来伤心,真的很让人心疼啊。
一个母亲的快乐,痛苦和无奈,个人觉得都表现出来了。
2.杰克和小红帽,一个一直受到母亲的批评,一个从小就是母亲和奶奶的骄傲,可是巨人的到来,直接或者间接的,使他们失去了母亲,他们迷茫而没有人引导,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女巫也有对的时候,巨人也有无辜的。
有时候,对和错,没办法简单的判断。
3.面包先生,撇开妻子莫名其妙和王子接吻那段,(我跳过没看了,没眼看,同样没眼看的,还有那两个王子的……emmm)夫妻关系真的不错,先生一直依靠妻子,而之前他父亲的抛弃,让他深深的受伤。
妻子死了之后,面包先生也要抛弃他的儿子,而他父亲灵魂(应该是灵魂,不像活人的剧情)出现,解开他的心结。
上面3个角色,都是跟家庭教育有关,而最后的那段歌曲,感觉全是点题吧:不要诅咒孩子(原生家庭伤害),要谨慎的给孩子讲故事(谨慎的教育)。
关于灰姑娘,我觉得不是讲教育,而是反应大多数人的状态:现实的生活太糟,渴望的生活太美好却无法适应,所以处在两者之间,最好。
最后,关于开篇的I Wish,个人觉得是有意义的,然而我已经忘记他们的希望是什么了,但是反而感受到那个没说I Wish的人的渴望——女巫,渴望摆脱母亲的诅咒。
嗯,佩服自己有的没的感受了这些。
就这样吧
圣诞节的夜晚高高兴兴的和约了很久的男神去看这部电影,看之前啥不知道,觉得迪士尼的童话嘛,肯定很欢脱。
看完感觉瞬间就醉了,三观也被刷新了。
为了更好说话,先把剧中角色列一下:1.女巫:梅姨扮演的女巫因为没有保护好哥哥的魔法豌豆,让它们被偷,被哥哥变成丑陋的样子。
2.想要孩子的夫妻:他们的爱情以一条围巾为羁绊,我们就叫他们围巾男和围巾女好了。
正是围巾男的爸爸偷了女巫的豌豆,女巫为了报复,施魔法让他的家庭不能有孩子。
但是女巫突然出现和他们说可以解除诅咒,条件是集齐小红帽的帽子,金色的发,豌豆杰克的奶牛和灰姑娘的鞋子来解除她自己的诅咒,围巾男女的诅咒也会被解除。
3.小红帽4.豌豆杰克和他妈5.灰姑娘一家6.长发公主,梅姨扮演的女巫是养大她的人。
我发现的道理:1.人们更容易把最不熟悉的人当成坏人在剧中因为杰克偷了款待他的巨人的竖琴还杀了巨人,巨人的妻子到地上找豌豆杰克报仇。
梅姨想把杰克给巨人,挽救村庄和长发公主,但是众童话角色要保护杰克,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啊。
大家关于巨人毁了村庄是谁的错开始争论,红帽,灰姑娘,杰克,和围巾男互相推卸责任,最后大家一起把责任推到了坏角色女巫身上,梅姨捧着睡着的围巾男女的孩子圣母一样的唱到,主角们are not bad, not good, but nice(不算好,不算坏,但是很“和善”),而我not good, not nice, but right(我不好,不和善,但是我是对的)。
她看清了主角们的伪善,主角们的世界观是杰克为了妈妈过上富裕生活所以偷了东西杀了巨人就是对的,女巨人的丈夫被杰克杀死来找杰克报仇却是错的。
女巫的话让主角们也陷入了到底谁对谁错的迷茫之中,但是因为巨人不是人类,和他们更少有交集,所以杀死她是最轻松最人道的解决方式。
在模棱两可的时候,就把责任推卸给最陌生的人,这样就能背负最少的罪恶感了。
2.有些人对你好,其实不是你有多特别,只是因为他们喜欢对别人好而已。
王子谁也不爱,偏爱逃离他三次的灰姑娘,真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
在村庄被毁后,王子见到围巾女在森林里游荡,被她一个人的勇敢精神打动,展开攻势。
围巾女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哪里招架的了。
无数已婚孩子责任感等借口被王子一一抵挡,便难以自持的和王子拥吻。
王子俘获芳心的成就达成,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围巾女也给自己想了很多借口来安慰负罪感。
灰姑娘的鸟儿们看到并告诉她了这件事,她质问王子的时候王子说:I was raised to be charming, not sincere(我作为王子就是要迷人,而不是真诚)。
帅哥暖男婊男神婊把姑娘们暖得春心萌动,姑娘们觉得自己是童话公主这是梦寐以求的真爱。
其实事实是有些男生就是大火炉,来多少姑娘暖多少个,结果偏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
灰姑娘倒是很让人敬佩的姑娘,因为她看清王子的本质就毅然决然的拒绝了他。
做一个饱受欺辱的女佣,和找一个梦幻飘渺的王子,她找的是两者之间的东西。
王子也没有过多的挽留就离开了她,他这么charming也不怕找不到下一个。
但是多少姑娘又能这么大河向东流说走咱就走呢。
3.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尤其是穷人和女人豌豆杰克上了天,巨人好生款待他,他可倒好,偷了金币偷金蛋,偷了金蛋偷金鹅,偷了金鹅偷竖琴,因为前几次巨人都没理他,最后最宝贝的竖琴都拿走果断不能再忍,来找他要还被他砍树摔死了。
来找杰克复仇的女巨人也被他一袋子石子砸死。
用金币救心爱的奶牛曾经是杰克唯一的目的,后来他为了富裕偷了金蛋,又为了向小红帽证明自己偷了金竖琴。
真是向着马斯洛需求理论一级级的往上爬,也说明他所作一切确实是有理有据的人类本性。
围巾女也是,和王子偷情之后一边负罪感爆棚,一边又在想,“有个孩子不孤单,有个老公不怕饿,还有个王子for.....whatever”. 有了心爱的老公并且秀了一整部电影的恩爱,有了梦寐以求的孩子,再加个王子好像...更不错。
4.妈妈爱你,所以妈妈永远是对的梅姨因为不想让长发公主受外界伤害,囚禁高垒十多年。
后来王子出现,她不惜怒剪养女长发,把她囚禁在满是毒蛇的孤岛阻止早恋。
到最后养女和情人私奔她也不明白自己的爱哪里有错。
开始她以为是因为长发公主嫌她长得太丑太丢人才这样(长发也确实承认了这一点),后来女巫解除诅咒了变美丽了很骄傲的对养女说这下你不嫌弃我丢人了吧,但是长发公主还是任性的和王子私奔了。
爱她却不尊重她,青春期少年最怕这一套。
5.不是每个故事都有happy ending,就算童话也不是中间有一段故事灰姑娘大大咧咧的说反正咱们童话嘛,最后很定是好结局,梅姨说并没有。
故事的结尾灰姑娘觉得自己其实还是很享受打扫卫生的,就去给小红帽杰克和围巾男组成的新家庭做家政。
围巾女偷情后就出意外死去了不知在暗示什么,王子也是一去不复返。
其他人都死去了,村庄被毁掉了,于是大家在黑森林里拼凑了一个新的家庭,略有种末日片最后主角们在灾难肆虐过的土地上播种新希望的感觉。
评价:这片节奏很快,但是从大团圆结局到后续突然又发生意外感觉节奏还是变得有点不自然。
不同童话的混搭感觉很新鲜,但是各种美好、黑暗、看似美好实则黑暗、看似黑暗实则很有道理的价值观混在一起快速变换还是让人有些难以消化。
感觉导演要说很多东西而且每种东西都包含着很深的意境,不过没有时间把它们都展示出来,只能用饱含情感的歌声来让观众去感觉,但是除了梅姨没有人能把这些感觉演绎的淋漓尽致,一一展现。
这片基调轻松黑暗,各种角色的死亡都被轻轻带过,灰姑娘的姐姐们断脚趾断脚后跟又被她的鸟儿啄瞎双眼啊更是描写的十分欢快。
感觉刚看完还感觉整个人都醉了不过笑的挺开心,过了一会儿醒了回味着才感到越来越沉重。
听说Into the Woods电影版在圣诞档期上映之后就一直很想看,毕竟音乐剧版的Into the Woods 绝对是我的all time favorite,在我心中远超歌剧魅影和Jesus Christ Superstar。
尤其是91版, BP的女巫至今无人超越。
终于有了空闲去影院看了之后心中难免有点失落。
虽然电影版有很多了大名鼎鼎的演员和超舞台千百倍的布景,但是电影版相比舞台剧版笑点少了很多。
整场电影下来电影院里唯一的笑声是在俩王子秀胸肌的那段。
不得不说电影版这一段虽然夸张但还是完全抓住了精髓的。
作为一个本身是去看电影版的舞台剧的人我对这电影的评价估计没啥参考性。
此处只是想列一下我能想到的舞台剧和电影版的不同,仅供有考古兴趣的人参考。
==============================1、首先,音乐剧分两场,上半场从开头直到婚礼,开场的旁白说的是“Once upon a time...”就如一切童话故事。
下半场的开头旁白是“Once upon a time .. later...” 一词之差已经暗示了剧情的转折。
个人一直觉得音乐剧上下半场Prologue的这个小小的差别是点睛之笔。
电影里面只是突然的地震,说实话这段让我很失望。
说到旁白,在舞台剧里旁白其实是个很重要的演员。
很多笑点来自于旁白的停顿,表情,以及和观众的眼神互动。
没有了旁白的电影自然也就少了很多笑点。
2、91版的小红帽偷的面包比电影版的要多。
有一段是小红帽从裙子口袋里往外掏之前偷的面包放到篮子里,baker's wife把面包从篮子里捡出来递给baker。
well...这段小小的剧情不到半分钟可有可无,但是舞台剧版小红帽偷面包这段要好笑的多。
3、舞台版cinderella给姐姐边梳头发边唱good cinderella, nice cinderella, 的时候扭得不只是头发而是整个头,这也是很经典的一个笑点。
相比电影版的cinderella而言舞台版的其实有点小小的腹黑来着.....另外舞台版cinderella的爸爸其实没死。
虽然只是露了一小脸。
4、Bernadette Peters在舞台剧版里演绎的witch's rap其实相!
当!
好!
笑!
完全就是一个神经兮兮的的形象。
梅姨版的...well,not so much.另外旁白在女巫提到baker有一个sister的时候说了一句'but the witch refuse to tell the baker anymore about his sister, not even that her name was Rapunzel'. 虽然我觉得大部分人看电影都能猜到Rapunzel和baker的关系但是我还是遇到了几个没意识到他俩关系的人....5、舞台版里的旁白除了旁白之外还有一个角色是Mysterious Man. 这个角色和Jack, baker, witch, Cinderella's Prince都有互动。
这个角色其实就是面包师的爸爸6、我能想到的音乐剧的casting里,Cinderella's Prince和Wolf都是同一个人演的。
电影版是两个演员。
当然舞台剧主要考虑的是可以少顾一个演员电影没这个限制用了俩演员也没什么,不过估计喜欢德普的还是会希望能多看点他的戏份吧...(虽然他的唱功一般,不过对wolf的演绎还是精彩)P.S. 有朋友跟我说选择Wolf和Cinderella's Prince由同一个演员来表演是因为这两个角色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有sexual offender的成分。
虽然小红帽那段恋童成分的确是有,但是后面Baker's wife那段我觉得不能完全说是offender...不过这两个角色的确是有相似之处。
P.P.S. 重看了舞台版之后不由得吐糟舞台版狼的化妆比德普剧里的扮相更接近狼好么......7、舞台版在Jack卖掉milky white之后有两段"I Guess This Is Goodbye"和"Maybe They're Magic"都被电影删掉了。
后面一首里面baker's wife的很多词都很现实也对baker's wife的形象刻画很重要。
8、舞台版的baker是意外的救了小红帽和奶奶,他的主要目的其实是斗篷。
他在杀狼前说的是:“That Grandmother has a mighty snore.(goes up to the window and looks in)Odd. Where is the little one? Eating no doubt.(turns to walk away WOLF belches. BAKER suddenly stops)Or eaten!(enters the house and timidly goes over to the bed, his knife stretched before him. he lets out a yelp when he sees the WOLF)Grandmother, ha!(BAKER draws the knife back, then stops)What is that red cloth in the corner of your mouth? Looks to me to be a piece of...ah ha! I'll get that cape from within your stomach.”9、舞台版每一个夜晚过去的时候都有一段唱词,分别是First Midnight和Second Midnight。
每个角色都有1,2句台词基本起到“总结段落主旨”的作用,电影版删去了这段。
10、舞台版的Agony这段俩王子要正常的多,电影虽然演绎的有点过于夸张,但是自恋和攀比的形象和舞台剧还是比较一致的。
11、Rapunzel被女巫送到荒野之后生了个双胞胎, 她的prince找到了她,她的眼泪也治好了Prince的盲眼。
但是因为Rapunzel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女巫之外的任何人,她后来变得非常的歇斯底里。
后来被巨人踩死了。
Rapunzel被踩死之后Prince只是摇着头下了舞台,Witch有一段Witch's Lament电影里好像没有删这首曲子,但是舞台版的悲剧性更强,而电影版的感觉失落感更强。
12、Rapunzel的Prince后来又爱上了白雪公主,Cinderella的Prince爱上了睡美人。
两个人有一段Agony (Reprise),也是非常搞笑的一段。
在巨人死后他俩分别和白雪公主以及睡美人有一次亮相,说了一句“The harder to wake, the better to have.”和上半场的The harder to get, the better to have.呼应。
13、Jack的妈妈在舞台剧里是被侍从刻意打到头而死的而不是意外。
14、舞台版Prince和baker's wife出轨的一段要比电影露骨很多。
15、面包师逃避的那段在音乐剧中和Mysterious Man有一段No More, 电影里没有了唱但是背景音乐是No More的Instrument。
16、另外还有很多曲子没在电影中唱出来但是作为配乐出现在背景中。
==============================最后,很多人觉得Into the Woods 不过是学习“童话镇”炒黑童话的冷饭。
其实音乐剧最早是在1986年在San Diego首演,1987年在百老汇首演。
该版里 Bernadette Peters 表演的女巫和 Joanna Gleason 表演的baker's wife可谓经典。
Joanna Gleason 更是因此角色得到了88年的托尼奖。
而该年托尼奖最佳音乐剧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女主演,大名鼎鼎的莎拉布莱曼却根本没有得到提名。
1991版的音乐剧录像除了白雪公主之外完全是88音乐剧的阵容。
虽然Into the Woods音乐剧本身没能击败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拿到最佳音乐剧, 但是Into the woods 还是得到了 Best Book, Best Score和Best Actress in a Musical。
要想到歌剧魅影有名著做剧本而Into the Woods原创性更高,能拿到这三个奖可见Lapine和Sondheim的功力。
==============================很多人觉得虽然电影里的Rapunzel没有死,但是女巫还是一样的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依旧很悲情。
但是电影里的Rapunzel并没有疯掉,个人认为这个改变弱化了原剧里对子女教育讨论的成分。
毕竟,电影中女巫将Rapunzel和社会隔离所造成的结果只是造成了Rapunzel的离开。
而原剧中Rapunzel的疯掉更多强调了过分保护孩子会使他们失去面对社会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废物。
虽然电影版有电影版的优点,但是和舞台版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但是在结尾部分James Corden说“..with his wife”的时候的语气和Chip Zien在舞台版中一样感人。
1.小红帽: ①小红帽在去她外婆家的路上被大灰狼引诱了,本来她一直走直路,但是她这次却走了别的路,被别的路上的风景所迷。
正如她最后所唱的那般:那些新奇的东西总会给人带来刺激和a little 恐惧的感觉,但是我们在探索前必须要做好准备,来应对路上可能出现的危险(与她妈妈告诉她的那条路相对应,她妈妈的告诉她的那条路是经历过无数次探索的路,所以是安全的)②那条红斗篷被小红帽当做可以保证她安全的东西(她有唱到),可以被认为是她妈妈来哄小红帽的善意的谎言?最后小红帽认识到红斗篷不可以保证她安全,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残酷,算是一种成长吧。
2.灰姑娘:①灰姑娘在去参加舞会前,一直依赖她的魔法(和鸟儿对话,并让鸟儿帮她忙)和她妈妈的魔法,但在她第三夜从王子身边逃走时,她的鞋被柏油粘住了,她做出了她人生中第一个重大决定,她开始独立思考什么是她真正所期望的(她妈妈用魔法给她变出礼服时也曾说过:如果这是你真正的愿望,那就许下愿望吧),于是她留下了一个高跟鞋,最后和王子结婚了。
②在第二个巨人下来时,她还是慌忙逃到了她妈妈的墓地,可能虽然做出了重大决定,但本质上还是有点依恋母亲?但最后发现妈妈墓地后的树死了(感觉就像是她妈妈附身在这棵树上,给她女儿施的魔法,树死了,她也就消失了)。
是面包师施以援手,带她到了众人所在的地方。
正如她最后唱的:没有一个人是孤独的。
就算妈妈走了,但总有人了和你一起。
③她又通过鸟儿得知王子出轨了,她果决地和王子分开,在影片中大概是这样说的:王子:我会永远爱着那个从我身边跑走的女孩。
灰姑娘:我也会永远爱着梦中的王子。
感觉有点透露出导演的爱情观,emmmm自己品味一下,没谈过恋爱的人不配拥有话语权(曾经还被人骂过不懂爱情555,不多说了)。
3.睡美人:①睡美人是巫婆从面包师爸爸那里夺来的,和面包师是亲兄妹。
虽然是从别人那里抢来的,但我真觉得巫婆对睡美人确实很好(确实有种母女之情在)。
但是长大的睡美人想去外面看看。
巫婆发现后十分生气,她希望睡美人待在高塔里可以保持纯洁的心灵,永远陪伴着她,可是睡美人却执意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有木有觉得像现代家庭,父母希望孩子不要走太远,可以在家里陪他们,但孩子却总是想要去外面探索)②在灾难发生后,睡美人也是第一时间回到了高塔,可见睡美人其实也认为高塔才是她的家。
女巫想带她回森林,但睡美人最后还是和王子走了(其实我觉得睡美人有一丢丢绝情,就算巫婆做错了,但她好歹也是把她抚养长大的人啊,应该带女巫也一起走啊)也许是处于这样一个家庭里,女巫的精心呵护(溺爱)下造就了一个自私的人。
4.杰克:①影片一开始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善良淳朴的男孩。
对于欺骗别人而难过,对于要卖掉自己的好朋友(那头牛)而伤心。
进入森林后,自从得到了魔豆,就感觉他膨胀了,变得贪得无厌,学会偷巨人的母鸡和琴,而且残忍杀死了巨人。
他家通过母鸡下的金蛋而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其实就如影片最后所唱的那般:所有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那些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所以巨人的妻子下来报仇了,让很多人都遭受了磨难。
②最后其实有一段是人们相互指责,指责那些带来灾难的人。
但其实最后发现所有人都曾推波助澜,合力造成了这个结果。
最后还是那个疯疯癫癫的巫婆最清醒,最后化成了一潭东东(不知道是啥,反正最后巨人死在了那潭东西里)。
其实也是想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前,最重要的不是相互指责,而是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
5.面包师:觉得他是个正直的人(抢了小红帽斗篷,最后又还回去了),或许还有点点大男子主义?(不让妻子进入森林)进入森林后也确实成长了,最后答应妻子一起去找四样东西。
③包括他妈妈也改变了,从一个一言不合就打孩子的人,最后却拼命维护孩子6.面包师的妻子:①影片一开始觉得她是一个很有责任心(想和丈夫一起进入森林),却也是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在一开始不知道魔豆的作用时,哄骗杰克把他的牛给他们),一度觉得她就是反派角色。
但进入森林后也成长了,变得善良了(看到面包师拿了个啥,便质疑面包师是不是欺骗他人得到的)②其实我觉得影片中的森林其实就是险恶的社会。
小红帽、灰姑娘、杰克、面包师前往森林就是进入社会,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
面包师妻子在森林中被王子引诱,王子就是在黑暗的社会中迷失在欲望中的人,最后愈加无底线,而妻子是被社会的黑暗——欲望,引诱的人,最后幡然醒悟,面对黑暗的社会退缩了(想离开森林),却最后死在了森林里。
这里还想提一下睡美人,睡美人是被女巫保护在象牙塔里的人,没有面对过险恶的社会,女巫极力想保护这一点纯洁,可见在凶恶的人也有自己的温柔,恰如那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而小红帽、灰姑娘、杰克、面包师面对黑暗的社会,虽然也有迷失或者踌躇的时候,但就如其中所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却也使影片中的人物更加饱满,况且他们最后鼓起勇气,直面困难,坚守本心,最后把巨人搞死了。
7.有人觉得巨人很无辜,站在巨人的角度讲,我也觉得他太无辜了。
可站在当时人们的角度,他也是何其凶恶的人,把镇子都毁了,小红帽的外婆不知所踪。
包括小红帽自己也说:“妈妈希望我做一个有用的人,但我现在却在这里杀人”这就是角度的问题,每个人都没错,又都有错。
巫婆想要保护睡美人的心是没错的,可是保护的方式却错了。
如果她能站在睡美人角度想想,或许最后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吧。
就像影片中所唱:“总有人站在你的另一边,但你不是孤单的,因为有人也站在你这边(好像大概是这个意思吧)”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魔法黑森林 (2014)6.02014 /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 喜剧 歌舞 奇幻 冒险 / 罗伯·马歇尔 / 安娜·肯德里克 克里斯·派恩
摸鱼时间,把《魔法黑森林》看完了,如你所见,我浪费了宝贵的两个小时。
迪士尼经典风格童话改编和真人演绎的碰撞,好像也没有生出特别的火花,表现寡淡。
电影改编自百老汇音乐剧Into The Woods,如其中文名“魔法‘黑’森林”,我看下来发现它以《格林童话》中的《幸运儿汉斯》为故事基调,把《小红帽》、《莴苣姑娘》(长发公主)、《灰姑娘》、《杰克与豌豆》等经典故事串联起来改编成了“暗黑”童话。
前半个小时和最后半小时充满音乐剧元素的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音乐和剧情结合得很有趣味。
只是中间部分太空了,很忙,但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而且,它的受众标签是儿童,让我觉得有点不伦不类。
因为整部电影看下来,它更像是为大人们准备的寓言故事:“人生黑白交织,童话不一定美好,你要慎重走好每一步,且不要轻易向孩子们许下太完美的诺言。
” 这样的改编和长达两个小时持续的故事输出让儿童理解起来很困难,甚至说让没有看过《格林童话》的人理解起来都很困难,几乎没有给人留下思考的空间,就算思考了也思考不出什么东西,因为它确实就没交代出什么东西。
另外,布景总有种简陋且浮夸的质感,纯靠演员夸张的表现形式托底。
如果喜欢音乐剧,原版百老汇音乐剧Into the Woods内容就很丰富;如果喜欢童话故事,大可以去看迪士尼的其他动画作品,或者直接阅读原著。
我的评价是,这部电影就是个大杂烩,辜负了童话故事,也辜负了原版音乐剧。
图源: 百度
「No matter what you say, children won't listen. No matter what you know, children refuse to learn. Guide them along the way, still they won't listen. Children can only grow from something you love to something you lose...」「You're so nice. You're not good, You're not bad, You're just nice. I'm not good, I'm not nice, I'm just right. I'm the Witch. You're the world. I'm the hitch. I'm what no one believes, I'm the Witch. You're all liars and theives, like his father, like his son will be too! Oh, why bother? You'll just do what you do.」「Careful the things you say, children will listen. Careful the things you do, children will see and learn. Guide them along the way, children will glisten. Children will look to you for which way to turn, to learn what to be. Careful before you say, "Listen to me." children will listen. Careful the wish you make, wishes are children. Careful the path they take, wishes come true, not free. Careful the spell you cast, not just on children. Sometimes the spell may last past what you can see, and turn against you. Careful the tale you tell,that is the spell. Children will listen.」
为了德普还是任性地打了四星!
阵容没话说,大家唱得也都在想象以上。和原版音乐剧比还是少了好多料,但是绝对是非常成功的改变作品。
居然是部音乐片……还是觉得各种宣叙调对话很烦人,歌曲也不好听(虽然主演唱功不错),杂糅了几个童话的故事也没啥意思,总之就是很无聊。
6分。杰克与巨人,长发公主,灰姑娘,小红帽~~~四个故事被串到了一起。但120分钟的片子,放到超过80分钟才进入黑暗篇??更让人不能忍的是,为什么作为音乐剧却找不出一首好听的歌啊!!!Meryl Streep真的是唯一的亮点了,绞长发公主头发和看长发公主和王子逃掉这两场戏还是不错的。
歌真的比单听原声好听多了,情节扯淡不能成为给“改编类”电影恶评的理由,然后说歌不好听这事,这里的歌真算是比较适合改拍电影的了,要是换成Sondheim大神的另一部剧Passion,那就更没法听了。总之比想像的好
但是人家骗钱也骗得挺有诚意的
😭😭😭完全没想到,这个体验也太神奇了,各种层面来说都,这个cast这个对戏这个故事线转折这个结尾更不要说音乐本身,就也太精彩了吧✨🎉🎁 (当然一边也在脑补木头演会是怎样🥲错过多少下一部musical什么时候😭😭😭(洗脑循环~听Christine Baranski唱festival简直哈哈哈太棒太棒了👏👏🌟🌟
两星半。几个故事的杂糅在一起,牵强且不和谐,许多人物没有交待清楚就草草收场了。最后打巨人那段简直鸡肋,打完以后原以为会有个大反转之类的结果就放片尾字幕了...卡司还是很棒,演得也很是带劲,故事就不那么出彩了,王子激情对唱接而出轨什么的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 \)
将四个故事杂糅在一起,还要音乐剧的表现形式,长达2个多小时又长又硬的烂片
歌还不错啦,虽然故事有点大无语。
歌曲不是很好听,剧情也有些散。梅姨依靠这种角色都能获得提名,太BUG了。
歌真的都不咋的。。。。。。。。。
最好看的位置也就是灰姑娘的王子跟刚生孩子不久的有夫之妇搞上了
《灰姑娘》《杰克与豆茎》《小红帽》《长发公主》四个童话故事杂糅串烧的迪斯尼音乐剧,剧情太混乱,歌曲冗长无聊,约翰尼德普打酱油。这样的剧情舞台剧还可以电影就糟糕了
比悲惨世界差多了,从头下来就俩调。梅姨太拼,不容易,加一星。
这歌词真的……令人毛骨悚然
我感觉挺好看的啊!融合了格林童话中“灰姑娘”、“小红帽”、“莴苣姑娘”、“杰克与豆茎”四个经典故事、设计巧妙。类似音乐剧一样的电影、歌曲很好听,歌词也不错。原来不是传统happy ending的童话,更加人性更加真实,this is real life,don‘t be a child in fairy tales。
除了歌难听,梅丽尔斯特里普越来越惹人烦以外,其余部分都算不错,安娜的灰姑娘太可爱了。
黑暗童话系,改编得还不够彻底,四个童话的拼接糅合,想法很好,但串联在一起之后很多情节的转折都不柔和很突兀。唱词也是奇怪曲调也难听,都是好演员,但真正发挥的却只有毒瘤一人。
好棒啊 但据说91的要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