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琳恩·拉姆塞
主演:萨曼莎·莫顿,凯瑟琳·麦克德莫特,Linda McGuire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加拿大语言:西班牙语,英语年份:2002
简介:默文的作家男友为了死后的名誉,写完新小说后自杀身亡。而默文掩盖了真相,她早已厌倦在超市里卖水果的乏味生活,拿走了男友的钱,把小说冠以自己的名字投稿,随后和唯一的好友一起前往阳光灿烂的西班牙,但旅行并没像想象中那样让她快乐起来……详细 >
you've left first
七八年前曾经非常想看,可到今天才看到。假如以前就看到的话,那时年纪小些,一定会觉得很kool很我们姐们儿的感觉。只是,时至今日,觉得这片子也就so so,竟有一种很过时的感觉,哪怕里面仍有一些劲爆点。原来大师称为大师,因为他们的电影经得住时间考验。这样看来,做电影这行很复杂。
从苏格兰到安达露西,怪不得这么铁,是穿泳衣听mixtape在浴缸切肉的铁
拉姆塞的第二部长片,同《捕鼠者》一样,主角的行为总有种如刺在喉的感觉,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难受。其后的《凯文怎么了》也是。这几乎成了拉姆塞的标签。
重点是她如何夺回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权。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一部爽片,但观众依旧必须问清自己,为什么会爽。首要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我们代入了默文卡拉超市收银员的第一视角,我们共情了一种愤怒,掌握文化资本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傲慢所引发的愤怒,这是对的,我们将很快明白,“篡改署名”是一场报复,是男友兀自毁灭生活、只留下她一个人收拾遍地狼藉的报复,他傲慢地将她牵扯到了这个悲剧中并让她承担一切,几乎是对他们过往生活的全盘否定,他构成了对她的精神上的谋杀,因此“篡改”这一行为是她重新找到身份、自尊并活下去的理由。而她按下生活的暂停键、去西班牙旅行亦是她自我保护的方式,她没有别的铠甲,只好求助于友谊以及走出这片废墟。出版社的支票则是受困于金钱的底层女孩得到自由最好的机会,有共情心的观众是不希望她放弃的。
当你的人物是如此空洞干瘪,主角的情感是如此抽离冷漠,那你视听再怎么去渲染外化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无用功。拉姆塞少有的失手之作。当她这样一个叙事型导演不去叙事的时候,她的视听就变得没有意义。拉姆塞本身就不是在影像上的富有创造力的那一挂的,看得出她努力了,但结果还是平庸的。
因为是double treat所以觉得这个没有《捕鼠者》好,脑海中联想到《德州巴黎》和去年的《How to have sex》【原谅自己“老子像儿子”的比对模式】
非常走视听的情绪流表达,肆意决绝中的悼念却让人昏迷和空虚
挺有趣 moral or ethic
在虚无的现实中感知自身的真实从而获得脚踏实地的瞬间 暂时平静的时刻 / 两天后第二次看 even better
前往平流层的人。
剧情还是很不错的
2022.09.20 //妈的,好喜欢
声音的运用一贯的出色。就是那么大一活人失踪了也没晶哥调查挺离谱的
非常厉害,看完林恩拉姆塞才会对电影界女性导演无法得到足够重视有个更直观的体会。她简直就是最会拍psychoanalysis的导演,处女作能拍成这样只能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了。依旧是非常强大的影像表现力,从个人经历本身出发的现实主义,但其中的隐喻和解构却很随意。拍得明明是时刻保持着冷漠姿态迎接人生的女主角,但绵密的特写视觉聚焦又显得异常intimate, 用亲密镜头拍距离感和空虚感反而挺奇妙的。超市里的向上仰拍,对带上取下耳机的音乐处理,以及反复出现的腐烂虫尸,不断模糊着她的想象和真实填充的世界。哎,杀死那个写小说的人。
拉姆塞不愧是摄影师出身,渣画质亦掩盖不了摄影的出彩,英国和西班牙的色调对比非常棒。女主那种茫然失措的状态很到位。稍稍觉得这部里的音乐有点过火。
悬疑&公路到类德尼式的迷离,情绪被掩盖,难以共情的周遭,音乐影像有自己的风格
3.5/5 意识流拍法 tbh我对女性主义公路片已经无感了 只有前半段在摆脱自杀的男友还有点意思 两段的色调分别表达情感 但我觉得可惜的女主的个人性格塑造得很模糊(or maybe这是厉害之处?
不太能看下去,也许对于导演来说这种大量的特写是刻画人物精神状态所必要的,而对我来说有种被迫逼近的不适感。
情绪影像化。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you've left first
七八年前曾经非常想看,可到今天才看到。假如以前就看到的话,那时年纪小些,一定会觉得很kool很我们姐们儿的感觉。只是,时至今日,觉得这片子也就so so,竟有一种很过时的感觉,哪怕里面仍有一些劲爆点。原来大师称为大师,因为他们的电影经得住时间考验。这样看来,做电影这行很复杂。
从苏格兰到安达露西,怪不得这么铁,是穿泳衣听mixtape在浴缸切肉的铁
拉姆塞的第二部长片,同《捕鼠者》一样,主角的行为总有种如刺在喉的感觉,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难受。其后的《凯文怎么了》也是。这几乎成了拉姆塞的标签。
重点是她如何夺回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权。对观众来说,无疑是一部爽片,但观众依旧必须问清自己,为什么会爽。首要必须认清的事实是我们代入了默文卡拉超市收银员的第一视角,我们共情了一种愤怒,掌握文化资本的知识分子阶层的傲慢所引发的愤怒,这是对的,我们将很快明白,“篡改署名”是一场报复,是男友兀自毁灭生活、只留下她一个人收拾遍地狼藉的报复,他傲慢地将她牵扯到了这个悲剧中并让她承担一切,几乎是对他们过往生活的全盘否定,他构成了对她的精神上的谋杀,因此“篡改”这一行为是她重新找到身份、自尊并活下去的理由。而她按下生活的暂停键、去西班牙旅行亦是她自我保护的方式,她没有别的铠甲,只好求助于友谊以及走出这片废墟。出版社的支票则是受困于金钱的底层女孩得到自由最好的机会,有共情心的观众是不希望她放弃的。
当你的人物是如此空洞干瘪,主角的情感是如此抽离冷漠,那你视听再怎么去渲染外化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无用功。拉姆塞少有的失手之作。当她这样一个叙事型导演不去叙事的时候,她的视听就变得没有意义。拉姆塞本身就不是在影像上的富有创造力的那一挂的,看得出她努力了,但结果还是平庸的。
因为是double treat所以觉得这个没有《捕鼠者》好,脑海中联想到《德州巴黎》和去年的《How to have sex》【原谅自己“老子像儿子”的比对模式】
非常走视听的情绪流表达,肆意决绝中的悼念却让人昏迷和空虚
挺有趣 moral or ethic
在虚无的现实中感知自身的真实从而获得脚踏实地的瞬间 暂时平静的时刻 / 两天后第二次看 even better
前往平流层的人。
剧情还是很不错的
2022.09.20 //妈的,好喜欢
声音的运用一贯的出色。就是那么大一活人失踪了也没晶哥调查挺离谱的
非常厉害,看完林恩拉姆塞才会对电影界女性导演无法得到足够重视有个更直观的体会。她简直就是最会拍psychoanalysis的导演,处女作能拍成这样只能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了。依旧是非常强大的影像表现力,从个人经历本身出发的现实主义,但其中的隐喻和解构却很随意。拍得明明是时刻保持着冷漠姿态迎接人生的女主角,但绵密的特写视觉聚焦又显得异常intimate, 用亲密镜头拍距离感和空虚感反而挺奇妙的。超市里的向上仰拍,对带上取下耳机的音乐处理,以及反复出现的腐烂虫尸,不断模糊着她的想象和真实填充的世界。哎,杀死那个写小说的人。
拉姆塞不愧是摄影师出身,渣画质亦掩盖不了摄影的出彩,英国和西班牙的色调对比非常棒。女主那种茫然失措的状态很到位。稍稍觉得这部里的音乐有点过火。
悬疑&公路到类德尼式的迷离,情绪被掩盖,难以共情的周遭,音乐影像有自己的风格
3.5/5 意识流拍法 tbh我对女性主义公路片已经无感了 只有前半段在摆脱自杀的男友还有点意思 两段的色调分别表达情感 但我觉得可惜的女主的个人性格塑造得很模糊(or maybe这是厉害之处?
不太能看下去,也许对于导演来说这种大量的特写是刻画人物精神状态所必要的,而对我来说有种被迫逼近的不适感。
情绪影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