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一个在福利学校的少年,为了替女同学出头,脑袋上挨了结结实实一铁棒,血流满地,性命垂危。
10年后,少年已长大成人,被旧伤的后遗症时刻折磨的他,执行着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精密计划。
复仇的代价,是他的生命,以及他拥有的一切。
在他的牵引下,一个心理变态的音乐家,一个高冷性感的女医生,一伙打劫银行的悍匪,两个唱黑白脸的痞子警察,统统被卷入罗网中。
野兽般的较量和厮杀,从一开始,就没有人可以抽身逃离。
《少年》是个黑色的犯罪故事,用青山刚昌的话说,是一个纯黑的噩梦。
我看过管虎的《老炮儿》,看过丁晟的《解救吾先生》,看过曹保平的《烈日灼心》和《追凶者也》,但仍然很惊讶,一部当代都市背景的华语电影可以黑到这个程度。
风格上,它非常鲜明地受到了韩国犯罪电影的影响(这一点跟导演聊天时得到了佐证),比如《新世界》,《阿修罗》等,在一个处处布满了灰色的世界展开,这里被利益、欲望和秘密驱动,充斥着横流的物欲、卑鄙的算计和肮脏的交易。
韩国电影《阿修罗》剧照所有角色都有现实的维度,都竭力躲避着套路。
警察暴力执法,爱偷瞄女医生的胸口,可追捕疑犯时又尽忠职守,拿命去拼;歹徒不是穷凶极恶的敛财之徒,只是无聊了抢个银行玩玩的杀猪老板;衣冠楚楚举止儒雅的音乐家,在外面以睡女学生为乐,在家里以打老婆作消遣。
犯罪电影,一旦有了现实维度,必然是黑色的。
它意味着没有鲜明的善恶,没有分界的黑白,好人和坏人的定义被消解了,每个人都有罪,只不过有的竭力逃脱惩罚,有的努力迎来了救赎。
郭晓冬所饰的音乐家人面兽心另外惊讶的是,它竟然同时带有克制的童话气息。
在这个故事里,爱情的篇幅微乎其微,但所占的分量却是重中之重。
爱是一切的起点,也构成了终点。
那些关于爱情的简短承诺,似乎比那些通篇都在说爱的青春电影更加浓烈。
有网友说,结尾那句告白太多余了,谁都能看出少年是用生命去爱,说出来岂不廉价。
但我觉得,这个回响很有必要。
少年的爱,炽烈汹涌,不带算计,不留后路,是市侩庸俗的成年人无法想象的。
而他们所要的回报,不过是狂风暴雨、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后,听到恋人轻声说一句,我爱你。
少年少女之爱杨树鹏说,这是他第一次在电影台词中,写到爱这个字。
可见,他一定也认为这句台词非常重要。
但同时他也暗示我们,有太多的东西,是他一心渴望却无法放进电影中的。
因为我们知道,因为某些众所周知又无法明说的电影制作规则,华语犯罪片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因此《少年》,注定无法顺畅完整地表达自己。
全片充斥暴力场面再加上出于商业考量,片长越短越有优势。
于是从四小时的粗剪版,到两个半小时的定剪,再到111分钟的影院版本。
最终呈现的,距离导演最初的构想,已经相去甚远。
设计台词“被剪了这么多,宝宝心里苦”杨树鹏的电影作品不多,反过来大概也可以说明,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快工出活赚快钱的电影人。
从《我的唐朝兄弟》到《匹夫》,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直在试图,做出跟这个电影市场的大路货不一样的东西,试图去敲破华语电影的现有边界,去完善还远远谈不上成型的类型化。
通过《少年》,他继续摸索着商业大环境与类型化尝试的平衡,跟片中复仇的少年一样,他也不得不付出堪称惨重的代价。
只看院线版,我难以想象它删掉了多少的内容:女医生角色在后半段仍有核心作用,少年原本执行的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完美犯罪,张译演的警察有更多的道德污点,他的搭档胖子有一条完整的支线,甚至那个喜欢扮演日本武士的傻子,也有详实的下落交代……
这个傻子原本有着更多戏份不难想象,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这些都是必须的,都能极大地丰满角色和情节的血肉,但它们都遭到了无情的舍弃。
作为一部走高智商路线的犯罪悬疑片,《少年》有bug吗?
当然有,尤其是当你习惯性地将它与《非常嫌疑犯》、《七宗罪》、《白夜行》等同类佳作相比。
相信思维缜密的观众,能比我找出更多。
但这次,我实在不忍心苛责导演。
无论在欧美还是日韩,犯罪片都是一个高度成熟的电影类型。
而在中国,就像前文所说的,最近两年才逐渐出现几部既深入犯罪世界、又能在院线绽放光彩的作品。
距离一种类型的成熟,我们仍然有着太远的路要走。
在规则和利益两座镣铐的钳制下起舞,是一种近乎自毁的修炼。
我们应当明白,能在银幕上看到《少年》这样的电影,是多么殊为不易。
如果说这个结果无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bug的话,那就让它们留在那里吧,它们绝非导演之耻。
今天的电影市场欢迎的,是那些中二的撕逼戏,偶像的三角恋,不说人话的古装片,不中不洋的合拍片。
犯罪电影,仍然是边缘产物。
杨树鹏自述某导演吐槽过他的做法,说你拍这玩意干嘛呀,费力不讨好,能赚到钱吗?
华语犯罪电影,是一块吃力不讨好的烫手山芋,碰它的人,不是特别傻,就是特别可敬。
杨树鹏,曹保平,丁晟,管虎……他们都是后者。
导演杨树鹏在可见的未来,牛逼如他们,也只能继续戴紧镣铐,蹒跚前行。
但在荆棘之路上前进的每一步,都有它无可估量的价值。
我们无法在影院看到《少年》的真正结局,但我们相信,在更多《少年》这样的电影推动下,总有一天,华语电影的导演们,都能毫无保留地将他们的构思,完全地展现在大银幕上。
没有语言了,一个完全不成立的故事,一个大牌到可以随意使用警方资源的高级黑客,居然费那么大的劲安排了一个纯二逼的复仇计划。
郭晓东好演员,可那个角色苦了他,不是凶残而且无脑。
开车经过小县城临时起意强奸了一个毫无姿色的妇女——这是建筑民工酒后干的事情好不好?
然后,坏了强奸犯的孩子生了下来,六岁的孩子生病,妈妈没办法去求强奸犯爸爸给点钱救命。
然后强奸犯爸爸杀了她。
——这不是凶残这是毫无逻辑好不好?
不多说了,谁看谁倒霉。
可惜了一批实力好演员!
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最后发现,是坏人变老了。
人的身上有人性,兽性,神性,要控制欲望,不要暴露兽性,要控制贪念,不要妄想成为神。
有多少人,用人性伪装,用兽性做事情。
电影在揭露人性,亦或人的兽性,不禁会想是因为艺术高于生活,所以才会这么真实,让人难以置信嘛,不是,艺术源于生活,现实中或许比这个更甚。
少年是希望也是绝望,你在他身上埋下什么样的种子,他就会给你开出什么样的花🌸人有时候是需要信念支撑活下去的,我想林巧大概就是支持苏昂一直活下来的信念吧,他拒绝吃药,是因为他心里明白,林巧已经不在了,那后遗症留下来的幻想支撑着他设这个局,为林巧报仇,两个少年,用生命爱护着彼此。
与道貌岸然的艺术家形成讽刺的对比。
开头画风就让我心里一惊,以为自己是来看寂静岭那种类型的片子。
小女孩往下坠落的动画效果特别令人哭笑不得,不知道是不是想不出更好的开场方式,片名一出,直接来个十年以后,网络小说都不太这么写了吧这年头。
看完几个感想。
一果然是扯淡的剧本拍不出好的电影——出现幻觉这种老梗能不能不用了?
"我用生命在爱你"这种煽情台词观众哭不出来岂不是很尴尬?
主角复仇动机太单薄,复仇行动中二而又缺乏逻辑,人物性格也不存在发展的空间,无法让观众产生同情。
二两个演技派(警察蜀黍)放在一群演技不好的人里显得太突兀了不如所有人都跟欧豪似的不走心;成年林巧倒是出乎意料还不让人出戏,只不过太韩式了。
余男除了捂脸哭还能不能干点别的了?
(也许剧本问题让她没有太多发挥空间但是全名目击里她的表现也很一般)(顺便说一句整部片子里欧豪演得最精彩的就是在船上吐血那段,而医院里和胖子对戏则是最无力吐槽的)三是中国电影真的需要分级!!!
这部电影的黄暴程度15以下不宜。
哦对了,中心思想?
我没看明白,可能是教育警察蜀黍办事要认真负责?
还是批判校园霸凌?
或者是家庭暴力?
人性扭曲?
……其实观众要的不多,不过是一部台词不矫情,剧情符合逻辑不老套,人物丰满,演员走心能碰出火花的犯罪类型电影,当然加上青春二字受众肯定就不一样,但是似乎到晋江起点拉几篇大神的文出来改编成电影都要更抓人啊。
但我还是要承认买票的初衷就是去看欧豪的颜…我必须为自己的肤浅买单…
我喜欢韩剧里的直白和快意恩仇,可他们从来不解决问题,有的只是一个可笑的后来。
文化里的差异总能在白日之下被显现出来,倘若西方没有美洲输血,倘若不是印第安人的牺牲带来了他们的繁荣,又如何会有后来依靠欧美起飞的韩国。
这所有的宏观叙事和眼前的轮回被展露了出来,愚昧的人们总是羡慕韩剧的直白,却瞧不见那是工业化背后的讨好,也未曾瞧见的是一个依靠文艺作品才能反应,才能推动的国度,甚至民众最后的发声舞台都被资本讨好的消费主义占据是如何的恐怖。
当张译走到了欧豪最后的面前,把最后一条线圆上,把一个年少的警官愧对的警服的故事掏了出来。
故事的结构和叙事也许落了工业化的下层,却在人文的层面又让自己意识到的为何大国,何谓大国。
我们总没有去期待现实的骨感,也总没有将人生的决策交于情绪的发泄,更不存在那些依附于其他的思绪,这是在自己眼中本土文化和国外种种文化的一种根本不同。
我们是务实的国人,所以最终的答案还是救赎,以暴制暴的核心是唤醒好人的良知,牵引他们的未来。
而不是愉悦了情绪,让好人也沦落为野兽。
两人挑逗的追闹嬉戏,迷茫的计划着一起离家出走,彼此憧憬着远离家庭、远离学校、远离一切“控制”他们的“环境”,过那种自由、真挚、真正属于自我的充满趣味的快乐生活。
金、木、水、火、土,即五行,他们周围看似平常的这五个元素,再加上一个“亲人”打来的手机未接来电,却让所有看似美好的这一切都发生了转变,男孩打死了女孩,并将其尸体焚烧、掩埋在了芦苇荡中,当男孩再次钻出芦苇荡时,他的脸上充满了认命和自嘲;生命是圆圈!
一切早有定数!
一切皆为轮回!
一切还在继续!
岂是个体所能左右!
衣冠楚楚的音乐指挥家李志民和拉大提琴的少女林巧一同在昏暗的乐厅内开怀大笑,凭直觉就可以感觉到,这种笑容,绝对不是简单的真情流露。
一个笑的那么诡异,一个笑得那么心机。
这两记毫不吝啬的“矫揉造作”,似乎带着强烈的攻击性,细思极恐,欺瞒纵生。
人类对欲望的迷恋是永恒的,《少年》电影中,因为贪恋财色和权力,大人们做了十恶不赦且不可饶恕的事;
怎么说呢 我是在看片之前就看到豆瓣的评分了 没有带着很高的期待去看的 开场也有弹幕在叫嚣烂片 但整体观感下来 从专业角度出发 无论是拍摄 还是色调 还是节奏把控和质感 我觉得都没输 不否认故事的表达和构造都存在不合理有艺术加工处理的地方 但还是不错的 有那股劲儿说句题外话 我好像在片子里看到了当年他离婚后写给张歆艺的一封情书的感觉哈哈哈哈哈总而言之 个人很喜欢杨导的风格 作品不是那么多 甚至评价也不是清一色 其实没所谓的 电影本来就不能理解为讨好大众的大众媒介方式 懂的人懂了就好了 给了8.0 这部剧欧豪的表现也有出彩 我本来对他的演技没有很深刻的印象的 张译抽烟太涩了真的 不错子
2020年10月9日晚 观影记录《少年》1.故事起因:从福利院的霸凌事件开始,为了一个叫林巧的女孩,少年苏昂(影片中知道两个小孩子相依为命产生情愫)被打得头破血流(画面的血腥为观众做了个提醒,该片血腥暴力,暗黑系),林巧为了报仇,将打人的大鬼一起拉下水塔,印证了结尾男主隔空对话心爱女子林巧我用生面爱着你,结局升华。
十年后,苏昂和林巧设计复仇,不是单纯为了报复大鬼,而是报复将林巧的母亲残忍杀害并埋尸的亲生父亲——著名指挥家李志民。
(此人外表文雅实则内心残忍 对陌生女子施暴满足自己兽欲,林巧母亲因为小孩子生病才去找他要钱反而被杀,在现场目击的林巧险些被杀,听到孩子哭喊着说爸爸不要杀我 影片塑造雨中杀人恶魔震撼人心)苏昂很聪明,利用李志民的好色(成名以后的李志民喜欢控制年轻女性 我认为这人心理严重扭曲),逐渐引他上钩;他知道个人之力不足以复仇,也想将申哥(长大的大鬼)一网打尽,以利益引申哥入套。
(残暴 黑社会 当然脑子不是很好使)最终苏昂上演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大戏。
如果剧情如此平铺直叙,当然不足以吸引观众。
真正的反转出现在结尾,当张警官(派出所民警因为当年没有认真对待小孩子报警被成年后的男主选择成为揭开谜底人 命运安排)告诉苏昂,林巧十年前已经死了的时候,整个故事才可以理清。
苏昂设计林巧进入乐团勾引李志民,根本就是苏昂自己在网络上以游戏的名义向李志民发出的诱惑;所有和林巧相关的一切都是苏昂脑伤的后遗症产生的幻觉。
(大胆猜测 主治医师韩云不简单是否在这其中引导苏复仇)结尾:都被自己欲望陷入到苏昂的圈套之中,有人因为色欲、有人因为贪念,没有一人是无辜者。
最后苏昂用自己生命作为赌注将这些恶魔一同带走。
临走前不忘高速警察让她快走并留给他线索,很可能指向韩云(深受李志民之害 长达18年的婚姻囚牢 却不能自救)。
2.人物点评男主:暗黑 复仇 坚韧 智慧 敢爱敢恨张警官:刑警队长破案缜密 为人内向 李志民:人面兽心 衣冠禽兽 丧心病狂 极度自私 不思悔改韩云:隐忍 大鬼:暴力倾向 手段残忍其他人物:警官助手诙谐 手段果敢,渔民懦弱极端,傻子观众心理,3.影片点评作为犯罪题材电影,非常不错,人性丑陋展示无遗,铺垫到位,几段音乐插曲不错助推故事发展。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中各个角色选择的恰到好处,欧豪从左耳到现在,可以看出真心的成长不少,张译、郭晓冬这种演技派更不用说,其实片子是冲着余男来的,永远的性感,不论戏份多少,永远都那么专注,作为小体量的片子,还是需要支持一下的
😂昧良心给三颗星吧,完全为了张译…咱就说你这个剧本……………前边只能说还可以,结局是什么玩意
十多年后,欧豪成了一个黑客,但是他复仇的方法就是把仇人叫到屋子里告诉他一切?后面实在有些胡乱反转
李志民这个人,演活了。冯远征之后又一摆脱不了阴柔狠辣渣男典范。
昨天看了摆渡人。。今天觉得这个片子怎么这么好看啊。。虽然去电影院的过程略坎坷。。
继《捉迷藏》后又一师韩长技的犯罪类型片,但是好歹智商上线了,暴力也更hardcore,就是少了点哈哈。但是只能说是刚好合格,节奏差,大部分时间都看不到剧情进展,超出反转需要地故弄玄虚,还时不时有些非常出戏的所谓幽默,尤其是那个壁咚。还有很长路要走,但值得鼓励。
表演在线,质感不错,故事也算完整。为啥会觉得不好看呢?全输在叙事上。太把最后的反转当宝贝了,中间一丁点都不舍得丢出来些给观众,中国的导演就是如此自信。加一星给题材的开辟吧。
故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最后审判”力量强大,会心一击。让人倍感珍惜善良,痛恨恶魔,人生总要为遗憾为记忆为失职买单,童年的仇恨和恩情都会在成年人心中反刍,避不开的,那是情感的回溯。暗流涌动的荷尔蒙,暴力诗意的人物设定,艺术和罪恶的集合,一场事先张扬的复仇。
大段大段的剧情莫名其妙,角色行为莫名其妙,整个故事漏洞百出,中途几次看不下去想走人!想玩儿犯罪悬疑题材,请先把剧本打磨成熟再拍好么!虽然是送的票,但还是要骂一句:烂片,浪费时间!
前半部分是经验的,悬疑气氛足,毫无保留的暴力渲染有几分韩国犯罪片的真传。但是一到苏昂带着申哥到码头考察洗钱的轮船,一下子就变得仓促而且俗套了,好像准备了许久的惊悚迫不及待要拿出来的感觉,一切揭秘都在加速进行。小鲜肉演技够烂,但导演很讨巧,作为男主演,一共就没给几个正面镜头。
《少年》故事挺好的,值得一看,郭晓冬是演的真烂,周一围好棒有金士杰的感觉
逻辑算是通的,但完全没有现实可能性,三星半最多,但因为有几个挺欣赏的演员,所以加星吧。基本都能猜到,前因、动机…孤单英雄的少年气,飘然远逝的白月光,对现实的失望、对恶人的以暴制暴,可终究每个少年都需成长为大人,而通常都是面目可憎的。
开篇很多铺垫,貌似有宏大的布局,但结尾的复仇设计就显得简单单薄了。有些细节也经不起推敲。但总的来说,可以看到大陆警匪悬疑片的进步。郭晓冬和余男那段貌似剪了不少。欧豪演的还不错,形象和气质很符合。
凡是打不死的不只让你更坚强,还会让你有更多的故事。
导演很有诚意,也感觉是废了很大劲才写出这么个故事,但是这么精心做的东西,怎么就没什么吸引力呢,主要还是故事不好看,这种悬念令人好不想知道结果。
不是。。感觉张译也救不了这个电影。刘天佐的搞笑戏份说真的没必要吧?郭晓东和欧豪俩人没有配音,给过路的曹可凡弄了个配音。。给这片里的余男加一颗星。整个电影中二的不行。。。看的我中间睡了两觉也不影响整体剧情理解
剧情说得通,但人物情绪有点离谱
好得不像纯国产片。细节表现力异常精致,整体情节无硬伤。容易被诟病的可能是如东野圭吾将刑侦悬疑与文艺强行结合。一直觉得欧豪长得呆,忽然发觉演技还蛮细腻的。果然是众喜骨们搭得好么?
结局反转太强行,破绽明显。其实是个很好看的犯罪题材,悬念拉到了最后,但不知是不是失误,整得有点二……
喜欢这种叙事的方式,拍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