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给5分吧。
题材其实选得挺不错,外卖小哥神通广大做好人好事的报道屡见不鲜,这自然增加了故事的说服力。
加之外卖小哥作为数以亿计打工人的缩影和代表,讲述他们的遭遇、困境挺容易引起观众共情。
我想很多给好评的观众也是因为剧中李安全一家人的境况和他所面临的那种在城市讨生活的努力、挣扎与无奈刻画地贴近现实吧,这确实可以算本剧的一大亮点。
先列几个我觉得比较触动人心的桥段:好几个人选择离开北京; 李安全救完小孩慌忙赶着送外卖,记者试图拦住他,他急不过吼了句再不送我就要失业了;同事把一沓钱(看厚度大概3-5000)递给李安全,同时终于鼓起勇气承认那份外卖是自己偷的,李安全原谅了他,打趣地说“你小子结婚我就不随份子了”;手术前女儿对李安全说“我爱你”,李安全的反应和情绪较为动人;接下来说说我对这个片感到遗憾的地方吧。
1、剧本问题比较大。
谁要是拉这个片,想分个三幕出来都不知道从哪划。
甚至也没个明确点的动机事件。
假使动机事件是为了给女儿治病,后面应该表现出人物为此而付出的努力,而后再谈其他情节变奏。
但是这部剧只交代了李安全兼职了一个代驾,别的就没什么了,故事发展没有明确的紧凑的推动力。
而且正常来说电影的节奏都是抑和扬交替,逐渐推向幕的高潮和最终的高潮。
这部片子除了最后的反转之外,竟然生生放了80分钟主角的凄惨遭遇,说真的这种只抑不扬的剧情让人看得浑身难受。
哪怕是打悲情牌,你好歹也得给主角一点小成功小甜头,就像《当幸福来敲门》里的克里斯,最难的时候你得安排他卖出一台机器,把濒死之人最后的那口气给续上是吧。
2、片名和演员不妥当。
我看片名和主演以为这是个喜剧,没想到看了80分钟的憋屈卖惨。
观众看到某些演员和片名,以为能看到自己期望的内容,如果和期望南辕北辙的话自然会感到失望。
而且让许君聪动不动用小品里的语言风格演这个角色,常常令我出戏。
什么“你这么的……”、“我吧……”等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北方的习惯口头语,但是作为一个南方观众,他这么一开口我就找到了看他那些小品和喜剧的味道了,但是和剧中情节的氛围又完全对不上,总之味道不对劲。
3、李安全这个人物并不讨喜自己家日子没法过了,女儿的命都快没了,还硬要做所谓的好事,外面的啥事都非做不可,你老婆的幸福和女儿的命直接不顾了,这种家人谁摊上谁倒霉啊!
做好事起码也得量力而为,你这就跟D瘾犯了一点分寸都没有了。
退一步说你做就做吧,你也得看是什么样的好事,人小男孩挂楼上命在旦夕你冲上去没毛病,人出了点交通小事故你也冲上去,随便打个交警来不就解决了。
而且你做这些事也得讲究点方法注意点安全吧,你一个天天和各种客户直接打交道的人,同事出了交通小事故,对方装几句你就直接上手了,这和你的人物设定对不上啊。
你看到路边男女打架,啥也不顾直接开车压黄线过马路?
这是把自己也把别的司机的命不当回事啊!
还有你嘴上说钱的事别担心你想办法,你除了多了一份2小时的兼职也没别的办法啊,也没别的改变啊,挣的钱还不够你做好事赔出去的呢。
像你老婆这么好的女人真的是少有了,结果你在她面前讲话倍儿硬气,动不动胳膊一抬手一指,指着别人的脸说话让你这个明明没啥本事却浑身大男子主义的人物很惹人嫌啊。
当你在演喜剧的时候,人物一本正经地“大男子主义”会有笑果,可是你演这种严肃小人物时能不能让他可爱点。
主角一旦不讨喜整个剧的观感自然好不到哪去。
4、价值导向有问题。
“好人有好报”——影片传递的价值导向比较明显。
可是一个让无数人感同身受的底层角色,最后的反转竟然是通过媒体报道然后给他捐款,你这让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打工仔怎么想啊?
努力是没用的,做好事只能吃亏,想逆袭只能靠上电视成名,可是咱能有那个盼头和运气吗?
甚至好些没结婚没孩子的人看了会不会畏而却步,咱这种没什么本事的人还敢结婚吗,还敢生孩子让妻儿都跟着没个人样地受苦吗??
把一个半小时只有一次的反转逆袭寄托于偶然事件,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做法。
你哪怕安排被帮助的那些人站出来给他证明他送餐迟到都是因为做了好事,然后得到了顾客的谅解把投诉改为好评(在这种时候给个50块打赏就合理多了,莫名其妙看你带个孩子送外卖而给打赏和同情叫花子有啥子区别啊…………),从而帮助他得到站长这个位置,是不是“好人有好报”就自然多了,让他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班更有价值,也更符合做好事的人的心理期待呢?
从头到尾哪怕是李安全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也没见到当事人感谢他,这难道不让人寒心吗?
而且投诉和给差评的人无形中被推向了反派一点的形象,如果他们知道真相没几个会再投诉他了吧?
你不给这些点外卖的人一个包容他人的机会吗?
说到底这一点还是剧本的问题吧,没能好好的把甩出去的线串起来,使得最后的结局完全不能令人信服。
以上。
还记得羽蒙以前在贷款公司上班时,有个快递员送快递到公司。
我们的团队经理正好认识这个快递员,但是并没有跟他打招呼。
事后团队经理是这样说的:“以前他是一个老板,好像是公司倒闭了,现在干起来了送快递,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凭本事吃饭嘛,但是可能人家还是怕被认出来,毕竟以前是一个老板,现在只不过是个送快递的。
”当时的我,很是佩服我们的团队经理,觉得他很懂得察言观色,也深谙人的本性。
现在的我再回顾这段对话,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其实送快递的、送外卖的都是凭本事吃饭,虽然干的是辛苦活,不要求学历,基本上健全的人都能干这行,但是他们很多人的工资可能比很多坐办公室的白领工资高。
在这里又想到一件事,以前在平安上班时,当时的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因为没什么业绩,就选择兼职送外卖,而他送外卖时正好被我组的主任看到了,他非常关切的问了一下男朋友送外卖的事,眼里都是一副瞧不起的样子。
当时我就看不下去了,因为很多人表面光鲜,可能一个月的收入都不够自己吃饭、付房租了。
如果你这个时候还要瞧不起那些凭自己的劳动吃饭的人,你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话题扯得有点远,我想表达的只是外卖小哥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虽然表面上要求不高,但是你要想在里面出类拔萃,获得高收入,也是需要自己的努力的:如熟悉每条街道,善于合理规划送餐路线,一个微笑,用自己的汗水把单量做上去。
这些都是需要付出的,想做好这些其实并不简单。
基于外卖这个群体,羽蒙今天也特意推荐一部电影给大家——《中国飞侠》:表现外卖小哥的生存现状,深度剖析外卖行业的苦与乐,其实外卖小哥并没有大家看起来的那么不起眼。
《中国飞侠》是由陈静执导,许君聪领衔主演,赵培琳、陈羽汐、黄鑫主演,李琦特别出演,徐春妮友情客串的现实题材电影。
李安全是一位外卖员,他期望用自己的努力让妻子和女儿在北京过上体面生活。
但却接连遭遇打击:女儿重病,需要一笔高额手术费;夫妻不睦,妻子断然离开;偷着去干代驾,又撞了豪车。
一个外乡人,如何在北京站稳脚跟;一个中年人,如何用信念征服现实;一个好人,如何在世俗和偏见中坚守善良本真;李安全用行动向观众呈现了生命的硬度。
电影基于现实题材的创作,并没有过度煽情,因为这些都是现实当中能看到的。
俗话说:“压垮一个家庭,一场大病就够了。
”作为一个没有什么资产的中年人,每天靠体力去赚钱,付出得越多,赚得也越多,但是这些跟那些用头脑赚钱是比不了的,因为人的体力是有限的,正如许君聪饰演的李安全,在女儿需要一笔二十万的手术费的情况下,他选择白天送外卖,晚上干代驾,一个月收入不到两万,不知道的肯定会羡慕,这接近2万的收入可是比很多人的工资都高呢,但是李安全说:“反正就是觉得不够睡。
”对于送外卖和干代驾,疲劳问题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小问题可能是把外卖洒了:被扣分,被投诉,被扣钱。
大问题可能是:出车祸。
这些都是过度用体力换钱的弊端,他不是不知道,但是对于没有学历、又没有什么口才的他来说,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凑手术费。
非常现实的一部电影。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是瞧不起送外卖的,觉得他们没文化,干着体力活,甚至认为这些活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个人就能干。
光是我的身边,以上提到了,还是有这么多带着偏见的人,何况是我们看不到的周遭。
而《中国飞侠》这部电影却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外卖世界。
都是送外卖的,为什么你就那么不同?
李安全成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外卖员。
他在送外卖时,遇到同行,发现他的箱子没绑好,会善意的提醒对方。
遇到同事被车撞,会上前路见不平。
在干代驾时,遇到一个男人打女人,会上前解救这个女人。
看到有小孩卡在高空的窗户上,会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救这个小孩。
这些在外人看来,会给他竖起大拇指,给他一个顶呱呱,但是他身边的老婆、领导都看不惯。
他因为路见不平,进了一趟公安局,还赔了一万,因为急于解救被打的女人而撞上了路虎车,赔了3万,因为救小孩,耽误了送餐,顾客集体拒收,可能会面临失业。
这些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奈,如今做件好事,太不容易了。
即使不会伤害到自己的个人利益,很多人都会选择视而不见,而像李安全这样不顾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他人的人越来越少了。
不是这个社会变冷漠了,而是因为做好事的成本越来越高。
因此,电影发挥了主流价值观,给了李安全一个好的结局。
他做的好人好事被社会广泛传播了,因为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大家也愿意帮助他了。
《中国飞侠》反映时代精神,传递出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受到鼓舞和感染。
影片以外卖员为主角,一下子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
这些普通人身上发生的故事让观众感到真实亲切,引发情感共鸣。
《中国飞侠》有感而发,塑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人物形象,讲述生机盎然的“新北京”故事,充满浓浓“北京味“。
外卖员李安全穿梭在充满烟火气的老城胡同,也忙碌于鸟巢、水立方等新型建筑周边,勾勒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画卷,塑造新北京、新行业、新劳动者形象,彰显包容的城市精神,是京派影视剧又一次成功尝试。
这个世界,谁也不比谁高贵。
都是凭本事赚钱,行业不同而已。
如果一个凭本事赚钱的人附带了一个高尚的人格,那他就比其他人高出一头,而并不是工资比别人高,长得比别人好看,开的好车等这些外在因素。
片子其实还可以,很真实地表现了北漂的困境。
生活真的是不容易,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压力太大了。
大多数人没有主角那么不幸,也没有主角那么幸运。
电影固然是戏剧性、夸张化的,但是很多人也能从片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我有点被电影触动到。
另外,主角的设定是热心肠见义勇为,但是莽撞不过脑子,还有大男子主义,可以说是缺陷很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电影故意表现出主角见义勇为的后果,提醒观众见义勇为也是要有分寸的。
其实从设定上,我感觉还是挺真实的,主角就应该是这么个性格,有优点有缺点。
不是这个性格他早发达了,也不会也电影的情节了。
最后说一下电影的缺点,有些情节拍的不太行,比如大爷和主角咋这么熟了,明明之前还不认识。
刚从南坊厦门回来 回到东北,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中间有一个月的等待期每天就在家呆着看了很多电影,港片,老片,美国大片,有很多电影确实不错,但是都没有让我激动下载豆瓣APP 去发评论中国飞侠 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的电影 尤其是生活在底层,家里条件比较困难,有这样遭遇的人会更深有体会我在南方也送过外卖,虽然没有这么大的生活压力,但也很能理解男主角的状况 电影的节奏真的太好了,前面一直都是轻喜剧,虽然有一些压力,也有苦中作乐的感觉,但后面压力越来越大,男主还在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自己女儿住院了还是坚持做好事,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得到了社会的回报 也理解为什么电影叫中国飞侠 这确实就是侠,我们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侠 大侠,不是说你多有本事都有能耐,都有权利才能去做好事 才能叫做大侠 在你自身生活遭遇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还能坚持去做好事 坚持正义,打抱不平,这才是最牛的侠 所以真的向中国飞侠这部电影致敬同时也要致歉因为刚开始因为觉得是网络电影包括外面题材因为会很狗血或者烂片,好几天都没有点开看 真的对不起许君聪大哥演的真的好 他把一个真实的东北人演的太活灵活现了 他对老婆的说话的时候那种霸道,豪横 对女儿的那种父爱 还有教育陪伴耐心的哄着对身边朋友的包容对身边闲事的热心演绎的太到位了 ,所以电影不在于投资多少,也不在于是不是院线电影,而在于是不是用真心去拍摄演员是不是用真心去演 希望有机会能见面的时候真的给他鞠个躬,也让我对他这个演员更关系更近了,更有一种崇敬之情,希望有机会有一天能见面,能在一个桌上喝顿酒
以前我看完一部电影,然后就是上豆瓣来看评论。
然后看各位大佬的神点评与神见解,感觉之前的影评都很用心的,很有见解。
现在的影评感觉大家都充满了戾气,木有啥意思了!
很多人对他人很苛刻,而对自己有很宽容。
总是希望现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一个问题,这不合理,那不合理。
当你说不合理的时候,只能证明你不会这样去做,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你那么理性。
我想对老是说不合理的人说一句,你们不懂人性!
局气的片名被《中国飞侠》影片标注的“爆笑”标签给忽悠了,起初是奔着许君聪的搞笑来的,可随着影片中亲情元素不断的被引燃、被释放,我就知道喜剧是彻底没戏了,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亲情片。
现实确有原型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图是致敬骑手,致敬外卖员,可惜亲情题材本身无法更深层次的呈现出这份沉甸,无法完美支撑起这份期待,或许独辟蹊径,以喜剧为蓝本,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开心的爷俩儿作为亲情片,本片无疑是优秀的,父女间的相互依靠、理解、支持,各种充满小欢喜的生活点滴,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充满画面感,观众也需要慢慢被带入,慢慢被融化。
面试现场紧张的聪哥
小演员演技在线
上一次看许君聪,还是东北往事里头的大侠。
不知道是不是犯了事儿,跑到北京来送外卖了。
故事里头的许君聪,为了剧情硬尬,实在太多的不合理。
这哥们上来就遇到同事被车撞了,双方正在扯皮呢,许大侠上来就动了手,那个司机欠揍也就算了,还顺带把李老爷子的鸟笼给搂了,这脑回路不是一般人常有的。
不过,剧情设计的,大概就是为了体现太多的农民工,在北京这个城市里头,遭遇过太多的不公平待遇。
这个地方可以划重点,看看多年以后,这样的情况能不能有所改变。
多年以后,北京大概可以以“折叠”方式打开了,问题大概还是依旧。
许大侠的第二件诡异事件,是在反复强调自己当过消防员。
这消防员,可是“铁饭碗”,怎么滴就跑北京来送外卖了?
刨去在北京的开销,和许大侠在东北的纯收入也差不离啊,消防员的工资,编剧就没有好好查一查再编?
硬尬也可以解释,为了女儿治病,这病只有在北京能治。
或者,就是在为后头救小孩在铺垫来着?
第三件诡异事件,是许大侠在“代驾”期间,相当不专业的管闲事儿,结果把车给撞了。
管闲事儿的事儿暂且不说,你说一个代驾,正在工作,把人车给撞了,这专业精神到底是咋体现的呢?
故事在拼命表达许大侠是个为了女儿多么靠谱的一人,但同时也在拼命折腾证明许大侠是个多么不靠谱的父亲。
这么多破事儿,有一件降临在普通家庭身上,已经是灾难,许大侠就不一样了,难道是“主角光环”加持?
故事大概是想表现大城市里头的小老百姓如何挣扎求生,可是单纯靠卖惨,太多硬尬的小品味儿。
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通过救一个小孩,然后获得捐助,然后还顺带得到了好的工作。
原来成功就是靠这些?
故事最后还来了句“唯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难不成要求在大城市苦苦求生的大众,到处去找被困的小孩儿?
也很久没见着李老爷子了,前半段把个老北京演得活灵活现,可是这个“打死他也不说”的老爷子,到最后45°仰望天空,来了句“中国飞侠”,彻底崩了。
现在20出头的人,有的只做过高铁和飞机,没有做过绿皮火车,看的多是偶像剧,家庭伦理也是小资那种。
我以前也曾经感慨过,很多男人对妻子的态度不好,后来发现这是世间的常态,妻子对老公的态度同意也是很差的。
贫贱夫妻百事哀,就算有钱家庭,争吵的时候一样什么狠话都能说出来。
还有人用《当幸福来敲门》来比拟这个剧,生在中国,没有中国的社会生活经历就算了,还用国外的那一套来比拟,豆瓣的评分多位知识分子,很可惜的是现在的知识分子,缺乏的就是对底层现实的理解,思想全都跑理论上了。
晚上闲着无聊,刚充了会员,看到这部片子,便点了进来。
本就是无意识点入,不曾想带来了挺多感想。
李安全和妻子刘萍带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来北京看病。
夫妻两为了凑给女儿治病二十万的手术费,住在又破又小的房子里,后来被绝情赶出。
刘萍去洗脚城给人摁脚赚钱,李安全白天送外卖,夜里做代驾。
但即使生活再苦,他还是很热心帮助任何人,最终也因为帮助他人筹集到了女儿治病的钱。
从我自己看来,影片想传达的是不论何时永不放弃,不论何地乐于助人的精神。
李安全对想离开北京的妻子说,记住了,你女儿不仅要在北京看病,还要在北京上学!
他住过小破屋,住过报刊亭,甚至差点没地住。
但这些似乎都打不到他,他依然坚强地活着。
他帮受欺负的同行出气,他救助差点坠楼的孩子,他拉起实行家暴的丈夫……即使可能丢了工作他也不在乎!
影片里有很多打动人的场景。
外卖店的老板总是刀子嘴豆腐心,他骂李安全,却又默默地替他看孩子,他帮李安全推荐站长资格。
北京老大爷最终没收下一千块钱,怕着急心切的李安全责怪乱跑的女儿,提前稳住他的情绪,还帮他申请贫困证明。
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听说了李安全的困境,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筹集了三十多万,让他的女儿成功做了手术。
居住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生活成本的确很高,每天似乎都有被开除,卷铺盖走人的危险。
其实我觉得,如果女儿不得这个病,李安全未必选择一定要在北京如此狼狈地生活着,待在故乡未必不可。
但他为了给女儿治病,忍受得了顾客的恶言恶语,忍受得了报刊亭外醉汉的呕吐声,忍受得了同行为两千块做的不合道德的事。
他可能也曾失望透顶过,也曾想过放弃,但是为了女儿的病,他选择继续留在北京打拼。
女儿为父亲擦汗的那一幕,令我鼻头一酸,爱,是有回应的。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每个人,不管为了什么,都在用力地活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难与痛,但好像又都在尽力地克服着,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吧……
首先表明,我对见义勇为的英雄一向尊敬,我也不否认他们的伟大。
我只是针对电影中这个“特定”的背景——当他有一个患有重病的女儿,和一个深爱女儿的妻子时,这种做法,我真的无法赞颂。
这部电影也许感动了你,感动了无数人,但我想说,你会感动,可能只是因为有一个“英雄爸爸“且患有心脏病的小女孩,不是你。
在这部电影里,我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美丽的童话。
我想说,如果我是他的女儿,如果我懂事了,我一定非常难过。
《中国飞侠》有一个欢喜大结局,这其中有一个类似“梦幻”的前提,就是他的“善良勇敢”刚好被媒体曝光了,获得了捐款。
但现实是,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没有被曝光,反而是那么多的家人默默承受着各自的苦。
获得赞美的只有“飞侠”一人,而随时承受着丧命之苦的,是他吗?
不,是他的女儿。
那个害怕随时失去女儿的拼命捏脚赚钱的妈妈,有人赞美她吗?
没有,人们眼里只有“飞侠”一人。
这时候,ta们的“英雄”爸爸去哪了?
《百度百科》说: 牺牲与自己“不相干”的人的利益来拯救别人的人,慷他人之慨,来实现自己的道德优越感或目的的角色,称之为“圣母”。
所谓飞侠,在他的女儿和妻子眼里,不过如此。
而他的女儿和妻子,不过是一个英雄童话里的阴影,永远不会被人看见。
剧情有点老套0.0
团团投资的吧
剧本太弱了
价值观有问题
Ⅹ 前十几分钟还可以啊,后面就泄下来了....滥用煽情.....剧情好无聊,好像电视剧.....而且被海报骗了,以为是超级英雄片
6分,普通的电影
职业法师演了一回暖心外卖小哥中国版的当幸福来敲门,主旋律励志片
电影男主在救小孩之前演的完全是个无赖嘛……还有,电视台记者都到了你消防车还没到?你侮辱谁呢……
小成本网络电影拍成这样还可以了 但说是小人物的故事还是理想化了现实 意义有限吧
小人物的苦和难写的真实
当成美团宣传片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
外卖员这个职业不容易
虽然剧情一般,但是关注了外卖员真好,点赞
还口以哦,柱子哥
只会妖魔化底层的没本事小资创作团队
符合当代社会语境和大众底层打工人的心境,许君聪比较写实的一次演出。除此之外,电影语言和技法上的东西无从讨论。
北京再好它也不属于我们每天七点起床七点四十之前要把女儿送到学校下午四点之前要来接她为了把接送女儿的时间抢回来我必须要比所有人都快每天至少送完六十单每单不能超过十分钟熟悉辖区内的每一个客户每一栋楼我知道在哪里上厕所不用排队我知道哪个商户需要等餐连每个红绿灯是多少秒我都能记下来所有的时间必须精确到秒才能不拖后腿晚上八点以后还有两个小时的代驾时间这是我一天中最悠闲的时候坐进驾驶室不用奔跑可以看看这个城市的夜景致敬每一个在平凡岗位上用双手创造幸福的人致敬每一位奋斗在平凡岗位的“中国飞侠”
绝了,我重新做编剧学习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部电影,我想仔细想明白为什么一部片能拍的这么烂然后精神污染我的世界这么久
有点像外国版的当幸福来敲门,但是也非常经典,触动人心,许君聪演的入骨三分,好人好事究竟有没有必要去做,是值得深思的,这部电影让人感动。
中规中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