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期将至

Pora umierać,Time to Die

主演:达努塔·沙弗拉尔斯卡,克日什托夫·格洛比什,帕特雷齐娅·谢夫奇克,卡米尔·比陶,罗伯特·托马谢夫斯基,阿格涅什卡·波德夏德利克,彼得·亚尔凯维奇,玛

类型:电影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年份:2007

《死期将至》剧照

死期将至 剧照 NO.1死期将至 剧照 NO.2死期将至 剧照 NO.3死期将至 剧照 NO.4死期将至 剧照 NO.5死期将至 剧照 NO.6死期将至 剧照 NO.13死期将至 剧照 NO.14死期将至 剧照 NO.15死期将至 剧照 NO.16死期将至 剧照 NO.17死期将至 剧照 NO.18死期将至 剧照 NO.19死期将至 剧照 NO.20

《死期将至》剧情介绍

死期将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部影片讲述老妇人安吉拉(黛纽塔·辛波斯卡 Danuta Szaflarska饰)在临去世前几天与世隔绝的日常生活。这冷清孤单的世界里,既有她对死亡的恐惧,也有她记忆中曾经的幸福与梦想。与老人相伴的只有她唤作“Phlia”的小狗,安吉拉喃喃自语,自问自答。她一心挂念着自己的儿子,可最终也没能相见。在死亡悄然逼近的时候,安吉拉总是望向窗外的秋千,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快乐日子。在宁静的摇曳着怀旧情怀的黑白光影里,影片默默地记录着老人最后的弥留时光。 影片荣获2007年波兰电影节观众奖、最佳女主角、最佳音响、影评人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奔腾年代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神偷奶爸4剑侠情缘之藏剑山庄闪电侠第三季众王驾到飞天小女警2016第二季明天有多远难以置信面目全飞世界奇妙物语25周年春季特别篇人气漫画家竞演篇聊斋奇女子女子落语OAD臣服我吧!无尽的月行尸走肉第九季铁血:生死隧战换脸·恶梦方醒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七季果皮正·青春黄金缘舞动的心之后5诈骗大师泰坦第四季超强台风山姆·莫瑞尔:你变了妈妈的花样年华少女侦探社

《死期将至》长篇影评

 1 ) 多看一部多罗塔的片子,就会更加爱她

片子节奏很慢,但里面蕴含的东西却能让人在看完后内心澎湃。

波兰电影以镜头语言闻名,早期的波兰短片已经把它运用的炉火纯青。

多罗塔不但继承了前人的功力,又加入了女性独特的触觉视角。

沉静而温柔。

像一片晨曦的森林包裹在雾境中。

走进老人最后几日的生活,用镜头扑捉老人最后的孤单,一个有些伤感的故事。

隔窗窥视跟秋千都体现出一种孤独感。

透过玻璃似梦似幻的那些回忆片段是片子的点睛之笔。

黑这部黑白片带来了心灵上的色彩。

午夜停电,老人站窗前旋转起舞,年轻跟年老大身体不停地切换。

那一刻,我不知不觉的流泪了。

多么优雅的女人,有过年轻的身体跟激情的心。

想偷盗的孩子爬上窗子跟老人的那段对话,表演的是那么自然,风趣。

说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时候我已经笑出了声。

多罗塔,又一部没有黑点的片子。

 2 ) 奈何桥边

死亡是一个人类没有攻破的谜题。

我们怯怯地担忧着死亡,其实又窃窃地希望这个谜题不得解。

岁月流逝,脑子里的褶皱越多越好,但脸上的皱纹越多越糟。

我们厌倦衰老,一遍遍摩挲一层层涂抹,似乎期待这样就能将皱纹抚平。

纵使我们用再多的方法试图抵抗,老去,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游戏结局。

在黑白幻影间,我们偷偷地观察一位老者临终的日常。

那粗陋却又精致的生活,合着微妙的光影,每一帧都美得那么奢侈。

回忆,重复的回忆,往往是老人的全部。

老人望去的窗外,有她少时婀娜的舞姿,和对面俊朗的少年,也有儿子还年幼时,回身清脆的一声“妈妈”。

我们是不是也都有这样的几个至亲,每每跟我们述说的都是重复的故事。

那些琐碎,于我们可能是生活的赘余,于他们,却是生活的全部。

那座破旧的房屋,是老人为自己搭建的心墙。

它们摇摇欲坠,却不能被拆除。

老人守着这些墙,欲图接近一点世界,又畏惧外界过多的侵入。

她透过望远镜观察这个曾经她无比熟悉,现在又陌生得可怕的周遭。

当生命走到奈何桥边,左右顾盼,似乎带得走的就只有一步步构建起来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星星点点的对往昔的记忆。

可是死亡又是那么残酷,一碗孟婆汤,连这些都抹去。

夹在两个世界之间,会不会,向左,向右,都显得格格不入?

老人试过死亡,但终归还有眷恋。

老人试过触碰现实,通过望远镜,通过儿子,通过医生,通过爬上窗子的小男孩,但终归缩回手来。

律师向她确认,怕她后悔,可那一刻,恐怕老人觉得,后悔又怎样呢,我会把后悔一并带走,不着痕迹。

最后说点题外话,不知是自然划分还是刻意总结,但男女导演、作者,总会有一些天然的区别。

Dorota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女导演。

视角平凡而又不平常,那种简单恰到好处,细而不腻,温柔而有力量。

 3 ) 有范儿的老太太和任性的胖姑娘(外一篇)

跟随一位豆友的路径看了。

在个人标注时,我只标了“看过”,而没有给出评分。

首先不得不说我很喜欢它,虽为黑白片,但电影给我的感觉如海报一般,暖暖阳光。

其次,我真的一点没看懂。

我想我知道到(抑或猜出)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但我无法产生共鸣——理解、感受它。

这无疑削弱了这部影片之于我的观赏性(中间几次溜号)。

可能是我还年轻,缺乏理解其中深厚感情的阅历。

影片开始于焦虑,老太太喃喃不断的呓语没让我觉得。

因为立刻就懂了在车流之中 她的不安。

怜然之心油然而生,让我想到了我亲爱的奶奶。

没有具体情节,只如画卷一样慢慢展开,任你欣赏。

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你会发现隐藏于黑白映像间的小情趣——生活的情趣,真实、朴素,慢慢刻入我的脑海 成为我的记忆。

PS:如果我告诉你,你就是那个小姑娘……看到大家都不太喜欢那个任性的姑娘,我想为私心地为她说两句话。

个人认为根本原因是观赏角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观看时的代入感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主角永远是美好的存在。

但若客观分析,或小小的YY一下,可能就会老太太的shortcoming,可能也就不会用“天真”“高贵的灵魂”之类话来形容她了。

每个生灵都是可爱的,以不同的方式努力的活着。

老太太的孤独我以后会懂,小姑娘的……我已经懂了。

 4 ) 玻璃、光影,回忆与梦境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能从头哭到尾的电影了。

如果是概括评论电影的话,我会先说:1. 狗很可爱。

2. 老太太演技很好。

3. 光影很好看。

然后会评论一句,故事很感人。

说实在的,以死亡为题材的故事如果让我拿脑子来看的话,我大概会嫌它矫情。

但电影不是拿脑子看的。

我会哭,我会感动,即便我没有这样的经历。

那是因为我有父母,我经历过成长,我感受过孤独,我终将老去。

而且我也很矫情。

她和世界隔着一层玻璃Aniela 是个老人,这个世界上可能已经没有她的位置了。

她不能理解没有礼貌的医生、永不停息的车流、每次都要问“Honey, is that you?”的女子——那不然还能是谁呢?

但她活着,守着她的老房子、她的回忆,期待着她儿子的来电。

即便她咒骂着这个世界的无聊,她还是在这个世界里面的。

她透过玻璃看着窗外的一切,甚至有时用上了望远镜。

她隔着玻璃,看着翩翩起舞的小孩子们,看着她儿子远去的背影,反光让这一切有些模糊,玻璃折射让她看见了重影。

有那么一些时候,她在斑驳的光影里,看见了过去。

过去是什么样的呢?

像一场梦,和现实是那么的相似:同样的庭院,同样的秋千,同样的老房子。

可如果把那层玻璃移走,却又那么的不同。

现实里,她骂着儿子烟味大,我不需要你,你这个怪物,却看着儿子的背影露出了笑容:她想起来几十年前,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在离开家门前和自己挥手告别,那么快乐,一步三回头。

只是现在头也不回走出铁门的也是那个人:在她还没死,就开始算计她房子,她的亲儿子。

可能从玻璃里面看到的世界才更好吧。

小孩子们在伴着圆舞曲跳舞,在阳光下,在欢笑打闹。

她想起了爱情。

想起了青春、少女时代,好看的裙子、精致的妆容。

她拿出来那条和恋人跳舞的裙子,在镜前,看到的一定是美丽。

玻璃里也有她自己。

在深夜无法入睡而又无人作伴的时候,在黑暗里,在烛光下,她在玻璃门前起舞。

她仿佛听见了旧时的欢笑,无忧无虑,她在镜中看见了自己,年轻又快乐,舞姿轻盈动人。

这个梦是多么的美妙啊。

把快乐延续下去光影斑驳是美的,音乐是美的,有些人看得到却不屑于体会,有些人热爱却已经记不得了。

我伤感于 Aniela 打开钢琴后的自言自语“我忘记了一切”,而在她坐在秋千上,像个小女孩一样荡起来的时候,我看着摄像机里的天旋地转,我也不知道该开心还是难过。

这是什么感觉呢?

儿子在算计自己的房子,孙女在算计自己的戒指,而邻居的小朋友们觊觎的是她家的秋千。

她的儿子,那个曾经的小可爱,曾经也在这个秋千上,他很快乐。

她曾经应该也很快乐吧。

她终于记起来了。

她曾是那么的孤独。

她说着“我有陪伴”,确实如此,Phila 是热爱黄油面包的好狗子。

可她一边这么说,一边却还在电话铃响起来的时候冲了过去——“儿子?

”,只可惜每次都是失望。

她说大暴雨让自己感觉“我还活着”,然后跑进庭院里让雨落在自己身上,享受这难得的不平常、可贵的生机。

最孤独的一夜应该是她知道儿子在和邻居做交易,要卖掉自己房子的时候。

儿子说她又瞎又聋,说这就该是他的房子,够了就是够了,反倒是儿媳为自己辩护。

这一晚,她连记忆都不再拥有了,上帝也不在她身边——为什么要这样考验我?

儿子小时候小可爱的照片从手里滑落,在她回屋时被踩在脚下。

是该告别了。

所以她把房子捐给了儿童音乐俱乐部,至少这些人还知道怎么快乐。

至于那杯喝不到的茶,别这么矫情,天堂里什么没有呢?

 5 ) 老人与狗,生命最后

之前很少看波兰导演的电影,见识尚浅的我只觉应该都是艺术性很强,很难懂的电影。

机缘巧合看了一个年轻摄影师谭羽希的采访,她强烈推荐多罗塔 肯杰扎夫斯卡(名字非常适合装逼)的电影——“从画面构图到灯光、色彩都很棒,那种画面是饱含情感和内容的,这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

”《死期将至》是一部黑白电影,导演对于光影的把握实力可见一斑,美得让我一直忍不住截屏。

影片还加大了对比度,让光影效果发挥到极致。

频频的特写镜头,也一下拉近了我与主人公的距离。

最出彩的还是镜面反光的运用,就像一段对话,主角与自己的对话;又像一场梦,关于曾经的梦。

如虚如实,如梦如幻。

镜头美

女导演的镜头掺杂着特有的细腻和宁静,就像她的另一部电影《我是》,没有华丽的炫技,没有晦涩难懂的隐喻,有的只是平实不浮夸的镜头、别有用心的细节描写,还有极美的画面色彩和构图,让我一个偏爱故事节奏感强的人也静下心来细细感受一个老妇弥留之际的生活、回忆与感悟。

一位老妇Aniela、一只狗Phila、一幢老宅,是全片的主要对象。

她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面对冷漠的医生会骂一句脏话之后愤然离开、对于想接手她宅子的大叔也是没一句好话甚至还放狗驱赶。

她也是一个稍许古怪的人——暴风雨让她振奋、无聊时喜欢拿着望远镜偷窥四周邻居的生活甚至加以模仿。

她还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旧时与意中人林间起舞的缱绻羡爱、激动时与孙女分享战前屋内的热闹欢腾,宅院里的一景一物都能勾起她的回忆。

但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可爱,她的优雅,她的睿智。

哦,对了还有她那只伶俐的狗,无时无刻不陪在她身边(作为一个猫奴,老泪纵横),她喜爱与她的狗对话,我觉得也许在她眼里,狗不仅是朋友,也是爱人,更是她自己吧。

对于主角Aniela的拍摄也是拿捏恰到好处。

特写中的她满头银发,脸上皱纹满布,但眼眸中总是闪烁着光,骄傲而恬淡,坚定又温柔。

有几个镜头不知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现场环境所致,老人的周身被一道光所包裹,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像一个天使,美好温暖。

她很美电影后段中她因儿子的冷漠与嫌弃而想放弃生命的那个片段,是全片的转折,处理的非常好,完全是我的爱。

午夜四周一片死寂,黑暗中只有蜡烛还在亮着,小狗在旁注视着她。

镜头很平静,就像她平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对蜡烛的特写又很生动,配合着老妇的内心独白,最后坐起来质问自己的那句“你疯了吗?

死?

”非常有力。

是啊,蜡烛即使熄灭也还有白烟在一点点褪去,为何人在容颜渐老、死之将至的时候不能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呢?

啊,流泪。

片中独白——“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有人说,电影里的老人是孤独的,带有些悲凉。

儿子不时常来看她,更多的是想卖掉她的房子。

孙女也并不是很与她亲近,只在意自己胖胖的身材却又一直在吃,让她怀疑是否是自己亲孙女也是让人感到无奈。

倒是媳妇还会在儿子面前替她说好话,还有隔壁儿童音乐团的孩子们也经常来家里捣蛋,但也都只能算是宁静中的一些小插曲。

不过我到不觉悲凉,黄昏之时有房有狗有回忆,简直太棒了好吗?

儿子那么糟心,那就不要再见了。

房子有点安静,那就让孩子们搬进来,热闹热闹。

面对衰老, 面对孤独,她是主动做出改变的。

在自家后院荡荡秋千,穿上美美的裙子。

啊,生活还是美好的。

何况老太太还是那么美!

我老了也要在家后院装秋千!

(重点应该是有自家后院- -)最后的最后,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大杯热茶上来找她。

敲门,不应,再敲,还是不应。

大家都懂了,生命终究会结束的。

她安详地躺在她的藤椅上,姿态和平常看风景时无异,phila一如既往陪在身边。

萦绕全片的音乐最后一次响起,哀而不伤;老人最后的独白也徐徐道来。

最后镜头慢慢的拉远、上升,仿佛在告诉我们老人最后的归宿——“天堂是你最好的归宿”看了多罗塔的《我是》和《死期将至》,一部讲儿童,一部讲老人。

两部的构图、灯光到色彩确实都很让人着迷。

都讲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对现实作出反抗,都讲到了对生命的感悟。

虽然两部结局都比较忧伤,但我都很喜欢。

这部电影过后,我有了认真了解多罗塔的想法,而且她出片率不高,总共13部作品,其中还有多部短片,估计很快可以看完。

记上小本本。

美的片子有很多,但美却富含情感的片子却贫贫。

且看且珍惜。

这也是我的第一篇长篇影评,有很多不足,欢迎交流与指正。

 6 ) 生命总有一天会褪去

有一天,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褪去浮华的外表,只剩下最本质和内核的东西,比如死、衰老、幻灭,生、孤独和爱。

哪管你曾经是一手遮天,倾国倾城,还是平常庸碌,绚烂美丽或寂静安然。

人人都是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死期将至》,我知道这会是一个我喜欢的电影。

它是关于一个人老得不能再老的人,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故事。

如果我没有猜错,它会是寂静的,缓慢的。

没有太复杂的情节用以讨好观众的观感。

应该有一些关于“生”的鲜活、明亮而美好的东西在里面。

会有一些美丽的、摇曳的、怀旧式的光影片段。

 7 ) 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总有一天,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褪去浮华的外表,只剩下最本质和内核的东西,比如死、衰老、幻灭,生、孤独和爱。

哪管你曾经是一手遮天,倾国倾城,还是平常庸碌,绚烂美丽或寂静安然。

   人人都是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死期将至》,我知道这会是一个我喜欢的电影。

如果我没有猜错,它是关于一个人老得不能再老的人,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故事。

如果我没有猜错,它应该是寂静的,缓慢的。

如果我没有猜错,它没有太复杂的情节用以讨好观众的浅表观感。

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有一些关于“生”的鲜活、明亮而美好的东西在里面。

如果我没有猜错,它会有一些美丽的、摇曳的、怀旧式的光影片段。

      我坐定的时候,已经开场了几分钟。

黑白画面。

寂静的老房子。

那个老太太一个人坐在窗前饮酒。

小小的一杯,她一口一口地慢饮,一搭一搭跟她面前唯一的生灵——一只狗费拉说着话儿。

果然像我猜得那样。

      你知道她有多老吗?

满头银发,沟壑纵横的脸,端酒的那只手微颤,干枯、消瘦,遍布老年斑。

“满头银发悲白雪”。

我知道,如果我一上来就是怜悯而不是思索。

那我就失了水准了。

况且,谁又该怜悯谁呢,你和我,和他,我们大家,都会有那么老的一天。

      老人,老狗,老酒,空房,独院。

她所有的人生都在这座空房子里了。

包括回忆、伙伴、亲人、财产。

人生就是这样,先前是在加,后来只是一味减。

走着走着,许多许多的东西都散尽了,只剩下了这些。

谁也不会比谁更多一些。

      这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一窗之隔的是完全与她无关的人生。

一个霸道的富人,一个儿童音乐俱乐部。

他们并没有交集。

老太太对于她的两群近邻,通常扮演旁观者的角色。

有时候老太太会拿起她的望远镜,默默地观看这两家唯一的近邻。

咒骂,抑或微笑欢愉。

      单从影片来看,这是个极为聪明睿智的老太太。

有着可贵的知性气质和高贵品格。

未必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言语之间不乏通透和幽默。

比如她把酒熟稔地递给那只狗费拉喝,说:“这就是我们合得来的原因”。

比如她跟小男孩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对话。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

”这句话好极了。

人的孤独从来没有出路。

可是人的快乐还是离不开分享和碰撞。

人在一个能带来价值认定的环境中,孤独感会少一些。

从这个意义上来,老太太十分地孤独和寂寞。

      总得有什么东西作一个出口,让一个人的孤独得到适度的、轻微的拯救。

前半段的老太太的内心盛满孤独与寂寞。

这种孤独强大但并不绝望。

有着对曾经逝去的美好风华的回忆作伴,它甚至有了安宁享受的意味。

但她总还是希望以亲情为出口弥补因等待死亡而带来的强大的虚无。

      这个时候这个老太太的惟一聆听者就是一只狗。

我觉得狗是有隐喻的。

这只狗属于“失语者”,狗如果有自主思想,会思考,说不定又是另外一个无法沟通的东西。

狗身上忠诚、驯服的特性抚慰人的孤独。

而恰恰是狗思想和语言的欠缺成就了狗抚慰孤独的可能。

当然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少是让人绝望的。

      而儿子和孙女为代表的亲情阵营的不可沟通性是对帕斯卡尔那句话更悲凉的证明。

尤其是孙女。

小女孩和老太太的对比十分精彩。

七宗罪里小女孩犯的至少有三条吧,饕餮,贪婪,愤怒。

那个小演员在饕餮的时候,那副痴肥愚蠢的模样,传神极了。

当然这么分析有点歹毒,人家毕竟是个孩子。

但这些并不能消除观众对这个只知道吃和索取的小姑娘人生的担忧,我想有不少观众会像我这么想吧,与其做这样除了少年芳华其他都无可救药的小姑娘,还不如做她拥有高贵而宁静的灵魂的垂死的老奶奶呢。

老太太的心里怕是也早已这么想:指望这个小女孩还不如指望那只狗呢。

      老太太人生最牵挂的是亲情。

也是这个唯一的儿子给老太太造成最沉重的打击。

这家伙背着老太太差点把老太太视为珍宝的房子卖给觊觎已久的富人,这还不算什么,致命的是儿子的言语之间对深爱他的妈妈颇多厌弃。

遭到自己人世间最在乎的人的遗弃,这足以给任何人造成痛不欲生的幻灭感,何况这个人,还是身体发肤受之于她、殷殷牵挂几十年的儿子呢?

于是老太太在万般绝望之下,动了轻生之念。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我看见暮色在白日提前降临,帷幔缓缓飘动,躺在床上打算把自己交给死亡的人,如深海般悲伤和宁静。

      可是最后,生的坚韧到底是战胜了生的幻灭。

也许不止是经受致命打击的老太太。

人的一生何尝不是无往而不在幻灭和坚韧之中博弈和挣扎。

每有放弃,人生便行入黑暗。

每有坚持,道路便重获光芒。

还有什么比生本身更强大、更值得坚持和鼓掌的事情呢。

      老太太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她从床上一跃而起。

带着复苏后的力量,带着依然如影随形的孤独。

把最后的那段日子过得漂漂亮亮。

      电影看到中途。

   老太太一个人颤颤巍巍地给自己弄食物,泡杯茶,端着他们上楼。

偶尔打开窗户,拿起望远镜看看对面儿童音乐俱乐部的孩子们唱歌跳舞。

   我面带微笑。

看得很享受。

   他在黑暗里抓我的手,问我,你是不是很想过上这样的生活。

   我笑。

   用眼神问他。

   你呢。

   他说。

   我很喜欢里面那所大房子。

      是的,我很想过这样的生活。

要很多书。

一些酒。

也许需要一只狗,也许不需要。

不需要人群,要一只电脑。

要有网络。

可以老,可以很老,但不要老到成为世界、亲人及自己的负担。

      如此安安静静。

      这个骄傲的老太太快结尾的时候干了件漂亮事。

她打电话拒绝了她儿子。

是拒绝,不是痛骂,心若死了,倒也全然用不上刀子一样的语言了。

然后颤巍巍地跑到那个儿童音乐俱乐部,把自己的房子无偿捐赠给了他们,当然,还留了一堆珠宝首饰用于修缮房屋。

聪明人做好事通常都是做到头的,你看她赠房子不说,连装修款都给留好了。

      影片到这里,因为孤独和被至亲的人遗弃, 老太太的举止反倒突破了血缘伦理,向真正的自主选择迈进,何其通透而潇洒?

      这一切似乎很圆满,也许到了要散场的时候了。

那个调皮的小男生在楼下仔仔细细地沏茶,然后高高兴兴地端上来给老太太喝。

这个由年轻的充满希望和未来的生命擎着的这杯茶,如此滚烫。

这让人想起刚开场的时候,老太太每天很用力地端到楼上用早点的那杯茶,回回都颤巍巍地凉了。

      热茶依然滚烫,如小男生的少年风华。

   不相干的少年人,带着陌生而又亲近的关爱和温情,隔着一扇未开启的门,到底还是亲眼看到老太太的生命流逝。

  小家伙在门外哭。

      我也叹气。

   要结束了。

散场了。

   老太太的生命以及这部电影。

   银幕上仍然有光。

      特吕弗说:    “我们这些观众身处黑暗之中,银幕上发生的一切光华流动。

“       然后。

人群骚动。

银幕暗掉。

影院的灯光亮起。

 8 ) 死期将至

这个骄傲的老太太快结尾的时候干了件漂亮事。

她打电话拒绝了她儿子。

是拒绝,不是痛骂,心若死了,倒也全然用不上刀子一样的语言了。

然后颤巍巍地跑到那个儿童音乐俱乐部,把自己的房子无偿捐赠给了他们,当然,还留了一堆珠宝首饰用于修缮房屋。

聪明人做好事通常都是做到头的,你看她赠房子不说,连装修款都给留好了, 影片到这里,因为孤独和被至亲的人遗弃, 老太太的举止反倒突破了血缘伦理,向真正的自主选择迈进,何其通透而潇洒?

 9 ) -

“她很喜爱窗后流动的影影绰绰,喜爱从玻璃背后望出去的梦幻,眼前的事物冷漠而不真实,相反,回忆却是如此美妙温暖;有点联想起《野草莓》,弥留之际的脑海蒙太奇;热茶,一条狗,花园里的秋千,一群热闹的孩子,漂亮的衣裙在衣橱内荡漾着芬芳,老得安详宁静,走得如秋叶静美。

人出生后就如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人临死前就如一瓶消耗殆尽的黑墨。

一位孤寡老人深知自己《死期将至》,有儿孙却感受不到家人的爱,只能对一只狗敞开心扉。

窥视邻居的日常生活,回忆往昔的美好瞬间,成为她的人生乐趣。

老人坐上秋千荡漾在黑白光影中,领略了人生的真谛,诠释了生命的美丽。

 10 ) 死期将至的安的日记。

(一)被抛弃的老人今年的盛夏一道来,我人生中的七十七个年头就要结束了。

心中会有强烈的预感,时间对于我可能所剩无几,甚至我可能不能送走春天。

最近总感到身体不适。

呼吸不畅甚至导致眼前漆黑一片,晕倒。

足够幸运的是,每次我都还是醒来了。

发现自己挣躺在屋中冰冷的地板上,不免绝望。

另外,喜多的悄然离开,也使我悲伤。

哦,我忘了介绍,喜多是我养的猫——一只罕见古铜绿色的猫。

七年前,我从河边把它捡回家。

从此,我们每周四便一起享用美味的西红柿面条。

前不久,第一次晕倒醒来时,我呼唤它,却没有回应。

几天后,我只能端着慢慢两大盘西红柿面孤零零地坐在床边。

“人们更多喜爱养狗而不是猫,原因就在于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抛弃狗使之成为流浪狗;而猫天生就是流浪汉,它们只会主动离开,抛弃人类。

”那个下午,我开始意识到,喜多消失了,不会再回来。

(二)必输的斗争脑中有虫,记忆再慢慢消失。

很多时候,我会突然忘记自己在做什么,或是发呆很久,直到喜多弄出噪音。

看电视的时候,嘴角会流口水,很多很多。

没有害羞或是恐惧,正如同很多暮榆之年的朋友,我在与痴呆症这种老年疾病斗争,并且——这是一场必输得斗争。

总有那么一天,我会忘记自己,忘记喜多,忘记七十多年的所有。

昨天早上起床时发现窗外得树木已经吐芽,偶然发现得春天使我精神甚佳。

我拿起笔,模仿儿时历史书后的大事年份表写起自己。

我不是什么有名的人,无需将它呈给任何人看。

我只是希望不知还有几日的未来我可以知道自己是谁,曾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使我微笑或流泪。

我将写好的年份表贴在了床头,翻来覆去的看直到睡着。

很久没有这样的开心,我感觉我不再是一个人。

爱 历久弥新(三)一纸遗书人终究不能逃避死亡。

年轻时曾认为,能活到五十岁便足够。

老了,自己也或觉得日子无聊。

可现在我已七十七岁,即将到来的夏天仍然对我充满诱惑。

如果能在几个月之后,穿上我那条古铜绿色的裙子,撑起花伞——和喜多去公园欢快的唱歌,一首接着一首。

这无疑是最大的幸福。

然而回到现实——我不仅时而呼吸困难,而且股骨头坏死使我寸步难移。

既然死亡近在咫尺那我必须留下一纸遗书,以便我可以用剩下的日子放心来继续想象夏天。

如下:我死后,请将我的骨灰交给我的妹妹。

她是我一生中最信赖的人。

或许她会把我的骨灰撒进大海。

我想起我们小时候,是那么喜欢大海。

妹妹甚至能够一口气说出海洋中从古到今所有鲸鱼的种类以及它们到底有多长,某些鲸鱼哪一年灭绝。

大海如此浩瀚,相信决不会拒绝孤身一人的老人。

我四十岁那年为儿童写了一本书,献给孩子们,同时也像我喜爱的作家黑柳彻子致敬。

书的版权将赠儿童基金会。

希望全世界得孩子们远离那些不该存在得苦难。

经过六十年的收藏,我有五百一十二条裙子。

它们每一条都精致可爱。

我的侄女一直羡慕着,时常大老远跑来向我借,之后再恋恋不舍地还。

我死后,这些都将属于你,我的孩子。

希望你能够善待它们。

另外祝你幸福一生。

好好对你的妈妈。

我没有子女,从六十岁孤身一人旅行到将近七十岁。

这十年,我将我绝大部分积蓄花光。

人生的最后时期,我卖了房子,长期住在一家旅馆,因为这里有人替我收拾房间,有人给我送来饭菜。

办完丧事,我银行得存款应该所剩无几。

但如果还有一些的话,请将这些存款交给旅店的主人——一位善良的姑娘。

感谢你多年照顾。

好人一生平安。

另外,请帮我留意,喜多是否会归来。

如果它真的回来了,请每周四做一碗西红柿面条给它好吗。

我十分想念她。

感激不尽。

《死期将至》短评

小时候都可爱,长大了为什么招人烦?儿子还不如忠犬。这样拍显得老人很可怜。亲人的冷漠,老人的孤独,默默回忆曾经的欢乐时光。与其苟且偷生不如尊严赴死!老屋新颜,生命的传递!

7分钟前
  • 瑶瑶
  • 推荐

一个老人在一条狗的陪伴下平静而又优雅地独面死亡的故事。安谧祥和而又略带伤感的悠扬曲调,每帧画面都是一张黑白老照片。回首望去,也有回忆的怀旧与伤感以及年轻时的美好。亲爱的philadelphia,如果你知道曾经的美好。喜欢电影的配乐。贝多芬。

9分钟前
  • chengpenghe.
  • 力荐

对比度很高,即使是黑白的,也能看到阳光和蓝天

13分钟前
  • vidania
  • 力荐

死如秋叶之静美。黑白镜头将老人岁月的痕迹刻画地更深刻。虚实交替的近景,或真或幻,或隐或现。老人在离开人世前看尽了人间的善恶美丑,即使母子之情也显得格外凄凉。心如寒石的她唯与狗共度余生,也只有狗才会不离不弃,多么的讽刺。喜淋一场大雨,在秋千上淋漓大笑,唯有回忆与童真陪伴她至死不渝。

17分钟前
  • 观流
  • 力荐

个人觉得有些过誉,只是孤独和死亡为主题还有黑白摄影比较讨喜,表现的角度也不是我喜欢的。当然配乐和摄影无疑是优秀的。也是引人思考的,只是老人片和黑白片实在不是我喜欢的范围。

21分钟前
  • 🍑Polaris.J
  • 还行

为什么这么好的老太太 却有这么差劲的儿子和孙女

22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还行

你裹住孤寂,房子裹住你。你透过玻璃看见记忆,谁都看不见你。风把你吹起,掠过树梢,天堂就在那里......

23分钟前
  • 走光的鹰
  • 推荐

前面有点冗长 但是还是非常感人的电影仿佛看到自己老了以后的样子

25分钟前
  • Zoe
  • 还行

.............确实有很多镜头我倒现在还记得,导演的目的达到了,这也是我们若干年后看待自己的态度

28分钟前
  • .
  • 推荐

温开水。黑白的光线处理得不舒服。狗狗表情好。

30分钟前
  • Juneau
  • 还行

quiet movie for inner peace

32分钟前
  • CYou
  • 还行

死亡是唯一不可逾越的。I don't want to miss a thing。

35分钟前
  • 云云
  • 力荐

若非看完怎能想一个独居深院的老人,老伴逝去媳儿不肖只和狗相依为命,本凄凉的生活竟也能拍得这样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一定得活得比爱的人更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她在生命最后日子里的孤单!让一个终老之人在最后的日子里开始怀疑生命的价值或许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请永远别伤了一颗老人的心!

40分钟前
  • kingsoon
  • 力荐

灵魂在灰烬中又跳起天鹅最后的舞

42分钟前
  • 大马哈鱼
  • 还行

我还没能静下心来欣赏

45分钟前
  • Dusk
  • 还行

故事老套,摄影一招鲜——透过玻璃或镜子

48分钟前
  • Samurai
  • 还行

最近开始思考关于生老病死的问题,子欲养而亲不待,今天又听到一个悲伤的消息,我的姥姥去世了,虽然没有印象,但是还是觉得生死无常,看着片子中的老妇人自言自语,想起奶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的样子,唉,坦然面对生之美好。

51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力荐

2022,标记第1部

52分钟前
  • 师子毛
  • 还行

故事以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老太太的视角进行陈述,倔强而又可爱的人物性格稍微稀释了悲情浓度,但后作用更大。导演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温和的诉求,让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刚看完安哲的永恒和一日,紧接着看这个,想想万一自己孤独终老,有点担心

56分钟前
  • 闪烁之间
  • 还行

beautiful, a bit sad and funny.

1小时前
  • Z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