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帽子好帅,太极飞纸好帅,太极抢气球好帅,拐杖舞帅,手指对舞帅!
dave好帅,有点像薛之谦…… 七良更帅牙不齐都好可爱啊 求好演员别整牙 不明白为啥要把太极跟街舞拼在一起?
都是肢体运动?
都需要借力打力?
燃爆,但是说实话看不出阿花比其他人特别在哪,单腿能推动四个人扯了点吧?
……有些小地方节奏不太舒服,台词傻了点不过还是燃爆,很喜欢,一天之内刷了两遍 有了阿花的黑历史和被独腿舞王震慑+鼓励,更有厚度了
為了__________,你可以去到幾盡?
(因為實在太想推介大家去看,所以今次影評不含劇透,去看啦。
人格,不,人頭擔保!
) 兩星期前看的電影,一直欠它一段觀影後記,打開只寫了幾百字的文檔,覺得思路斷了沒法再寫,想算了。
在youtube看一遍主題曲的MV,卻再次勾起那種窩心。
夢想的本質,不也正是如此?
所以這次無論如何也得寫完,ROAR!
在百老滙電影中心看的一場。
完場,全場觀眾熱烈鼓掌。
直到推開戲院後梯大門,重新走進陽光裏,整個人仍是呆呆的,深深被其熱誠觸動。
不單是故事中人對夢想的熱誠,還有導演、演員、製作人員對這部電影的熱誠。
例牌的故事大綱,抄自yahoo電影:天才街舞少女阿花(顏卓靈 飾)加入大學舞隊BombA,與萬人迷隊長Dave(LokmaN 飾) 挑戰令人聞風喪膽的舞壇惡霸Rooftoppers,卻被隊友Rebecca(Janice 飾)橫刀奪愛及嘲笑舞技。
憤然離隊的阿花此時碰上騎呢太極男阿良(蔡瀚億 飾),竟受太極啟發創出全新舞招。
阿花決定重返BombA,與宿敵Rooftoppers決一死戰,卻遇上意外導致嚴重腳傷。
正當阿花覺得夢想幻滅之時,Rooftoppers的隊長Stormy(Tommy Guns 飾)竟突然現身她的輪椅前,揭開Rooftoppers稱霸舞壇的最大秘密…… 故事是典型的武俠片格局,天才落難悟出新招迎戰敵人,完。
好看的不是故事,是故事中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對夢想的執著。
開場,阿花邊在店裏舀著豆腐花,說,每個人人生的追求都不同,她是跳舞,大叔是賽馬,鄰家肥仔是參加爆旋陀螺全港賽。
尾聲時,Rooftoppers的隊長問她,「為了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
」 阿花數落柒良懂什麼跳舞的事,被他教訓:「青春不是chok出來的。
」 跳舞的花/ BombA/ Rooftopers固然有型很緊,但全片最喜歡的角色卻是柒良。
柒良的造型頗有點(OK,其實是非常)老套,卻反映他的堅持、直白,不介意他人目光,不隨波逐流。
柒良其實堅係幾柒。
到屋村表演,末了還拉起「曾麗芬議員辦事處」的横額(曾麗芬是電影的出品人,Golden Scene的老闆,笑了);一班騎呢男人耍太極扇還要來一招「美人照鏡」;還有那些限量版太極襟章、太極曲奇跟太極扇、寫上「太極魂」的貨車,都在刻薄地取笑柒良的柒。
笑到肚痛,但愈是柒,愈感受到他們忠於所愛的堅持。
直正的有型,不在於做一些懶有型的事,而是專心地、快樂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柒良後來告訴阿花:「你跳舞時,不只臉在笑,連手手腳腳都在笑,型爆!
」 一個人最charming的時候,是專心地做喜歡的事的模樣。
庖丁宰牛時,相信也很有型吧。
(而且他還是個大叔!
) 電影中,各人都在為各自的夢想奮鬥,不惜一切。
喜歡跳舞的花/ BombA/ Rooftopers不用說,喜歡太極的良無視眾人目光辦太極學會,喜歡在舞台上表現自己的Rebecca 不惜「露底飛奶走光」爭取曝光。
是偏執的狂熱,是年少輕狂。
(這個博客陳若谷說的更好:《狂舞派》的狂(含劇情)) 當一個舞者不易,locking、breaking動作難度高,易受傷。
狂舞派在Youtube的MV有舞者留言:「試過因為打空翻條腰斷左,加上我係一個肥仔,倒立任何所有高難度動作都比正常人練得辛苦」。
跳舞不會為你帶來很多物質上的東西,翻譯成香港的價值觀是「唔會有人俾錢你」,受傷了還得自掏腰包看醫生。
別人會笑,為一件看來徒勞無功的事浪費時間/錢,值得嗎?
很喜歡尾聲intercut BombA隊長Dave/柒良/花/Rooftopers/Rebecca那一段,在夢的路上,大家都是同路人。
不為什麼,只為喜歡。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手段,也是目的,本身已有其意義。
Rooftopers 說:「這是我們青春的傷口,你沒有取笑的資格。
」 還有rooftopers的隊長Stormy,storm the mind,set no limits。
(因為劇透無朋友所以不能說太多,自己入場看啦)深深感動。
沒有人可以阻止你逐夢,除了你自己。
電影拍得輕巧、sweet,像吃一杯雪糕。
但大家心裏雪亮,電影以外的現實世界張牙舞爪血肉橫飛,才不是這樣子。
花畢業了還能不能這樣跳舞?
也許她也得穿上兩吋高跟鞋每天朝九晚十在辦公室當個OL加班回家已筋疲力竭連飯都沒力吃便倒在床上,還談什麼跳舞。
如果電影中人的「狂」是「年少輕狂」,那麼電影製作班底對夢想的偏執,才更令人動容。
導演黃立修跟編劇陳心遙沒錢租辦公室,在街頭長椅「度橋」,電影找不到人投資,試鏡後拖了三年才拍成。
電影除了街舞,還有不少indie元素。
看到rooftopers在工廠大廈battle那一場,有人在天台徒步跳出三、四米遠,心想怎麼跟Pakour這麼像。
後來看製作特輯,果然找了HK Pakour club的會員客串。
(那個會員說,Pakour就是不介意別人的目光,開一條自己的路,型爆!
)唱主題曲的也是獨立音樂人。
其他細節亦見用心,手影戲那場專門找人來教,還不說有各場的編舞。
鄧小樺說要用性命支持《狂舞派》,「有時想幫助它,因為覺得它的勝利好像就是自己的勝利。
」 想起喬靖夫的《武道狂之詩》。
「我認識不少真實的武者,他們練武,就是因為喜歡──喜歡把技藝練得圓熟的滿足感,喜歡將自我潛能推到極限的存在感。
」黃立修也很喜歡武俠世界吧,除了電影的武俠片的格局,阿花手上那本《太極扇秘笈》,畫的是黃小虎。
也見過一些indie音樂人,在香港玩音樂半點不易。
在電影製作特輯中(有劇透),其中一個編舞的舞者說:「交通燈也有拍子,等過馬路時,就會想跳舞。
」 目標不同,但對所愛的事的熱情,都一樣。
在逐夢的道上,我們都是同路人。
柒良初識師傅黃貫中,對方問的第一句是:「每個人都有一樣擅長的事,我很叻耍太極,你呢?
」 為了__________,你可以去到幾盡?
P.S.最近發現自己原來還對香港挺有感情的。
《狂》的導演也很喜歡香港吧?
公和豆品店、上環的樓梯、火車軌旁的空地,油麻地的馬路中心安全島,米埔(?
)的紅樹林、舊公共屋村、工廠大廈。
喜歡看港產片,因為能在大銀幕上看見熟悉的景物。
http://myadventurebk.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5792.html
中国跳舞的,尤其是街舞类的电影,总让人不经意的和舞出我人生系列比较,就好像中国歌曲类的电影比之歌舞青春系列一样。
看了开头舞蹈部分,模仿痕迹挺重,以为这一部又是毫无新意,毫无剧情。
可是看下去会发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中国元素的加入,双节棍、皮影戏、太极拳,原来这样的混搭也可以。
跳舞是一种信仰、是偏执的梦想、或者仅仅是一种喜好,其实不那么重要,能让人感动到的还是那无悔的青春。
这个电影并没想象中那么好看,不过出彩的地方很多,特别是舞蹈上面的创意,最后比赛时候的确是令人惊奇的。
缺少代入感,尽管是使用第一人称视角去讲故事,但是观众并没有真正代入到女主角身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去克服,这个效果并没有十分强力。
太过依赖音乐的张力。
“为了梦想,你能够做到几尽!
”这句话成为成功的营销手段。
不过我在剧里面却留意到另外的东西,那就是7莨所说的,太极就是人与外界的融合,借力打力。
其实三个男主角,他们代表着三种不一样的生活态度。
对手团队的队长,代表着是一种执着。
7良是一种融合。
而最没用的自己团队的队长,代表着一种闷骚。
女主角一开始是喜欢闷骚队长,好像拒绝很多师妹,其实跟队员有一腿。
每个人心中有那么一个闷骚的梦。
后来,闷骚并不是一种处事方式,7良带着女主走进了与世界融合的道路。
他一开始就是一个包容撚!
“有恩无怨,有容乃大”最后关键一点是7良发现自己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包容的。
愤怒因爱而生。
最后回归到执着!
最后一个关键男人出现。
在方式方法上,有时候可以融合,但是融合并不是失去,它同样需要守护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你的爱、梦想。
为了梦想,你可以做到几尽?!
就算断掉脚,那都不是终止的理由。
一切都不是终止你目标的理由。
这是一个关于强者的成长故事。
首先,黃修平不算新人導演,不存在處女作一說,因此他當時拿新晉導演其實挺莫名其妙的。
這部電影前30分鐘是災難級別,導演用了一種最俗套最低級的敘事方式來交代人物和背景,拍得過於學生作品了,以至於我在一開始是完全出戲,甚至想關掉屏幕的。
但在女主角加入太極社開始,故事才變得有趣起來。
太極跟街舞是個很好的概念,太極是慢,街舞是快,太極是東方,街舞是西方,太極代表老派,街舞代表新興,最終將這種南轅北轍的文化結合在一起,是一種大膽的創新。
夜晚男女在樹下搶氣球的舞蹈,以及最後一場太極舞都拍得非常有意思,看得出導演還是很有想法的。
問題就在於對夢想的表達還是有點淺薄,夢想不是用口說的,其實就是斷腿的男生一段舞蹈比什麼都有說服力,電影里這樣的戲太少了,大多數的表達都是靠演員說出來的,這個就很低級。
最後再吐槽一下表演,演員那生硬的表演再搭上那幼稚的對白,實在是太糟糕了。
一场high的电影,节奏感爆棚的吵闹音乐、华丽花哨的浮夸服饰、有型有款的帅气舞姿再搭配一张张青春靓丽的年轻脸庞,那些藏在心里的hippop细胞,蠢蠢欲动,蠢蠢欲动,蠢蠢欲动了。
以前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我都会问我是不是跳舞的——觉得这和我心里某种梦的根有关,觉得冥冥之中hippop有某种神秘的魅力吸引着我,我打从心里喜欢所有的hippop文化,到现在出来工作了,每天要正装上班,要斯斯文文,行为要端庄——再有幸看了这场热血有关hippop街舞电影,喜欢之情满溢得难以表述,我顿时觉得我好像活过来了。
我看看自己的房间的东西,难怪我有那么多棒球帽,难怪我衣服裤子总是松松垮垮,难怪我那么喜欢板鞋,难怪我那么钟情辫子头,难怪我平时听到音乐总是忍不住一蹦一蹦的,原来,我hippop的心,一直都在。
我不怎么喜欢把自己喜爱的电影定义为【青春片】,我觉得在这种青春片愈发粗滥的时候,说一场电影是青春片,像阿花所说,简直就是讲粗口。
这场《狂舞派》与其说是一群人在追寻着自己跳舞的梦想路上几经波折以致留下了一堆岁月伤口的青春歌舞片,倒不如说是在香港这个逐渐被快节奏经济信息时代取代的麻木城市,一群人拼命保护着他们所奉为神一样高尚的街舞精神的励志电影。
街舞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桀骜自信的象征,影响着一代年轻人。
几乎每个大学里的街舞社团都是最受欢迎的,街舞不是在办公室敲敲电脑查资料动动笔写些东西就行的东西,它帅气潇洒的背后是每个舞者用血用汗水不停训练得回来的,很多人一开始都会感兴趣去参加这个社团,可是坚持下来发现了那些不为人知的心酸后,悻悻地留下句“那么辛苦,那么危险,算了吧……”就离开,逐渐人丁单薄,每次表演都是那么几个人,你们的学校也是这样的吧?
元老级的舞者啊,也没几个能坚持到毕业之后,他们矛盾纠结啊,继续吧,落得不务正业无所事事的下场,不继续吧,没舞跳了自己的心里难受,毕竟这东西对于已经老化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来说还是太新潮了,慢慢地,也便开始随波逐流了,毕竟不仅学校的老师不欣赏,社会上真正能接受的人也是寥寥无几,他们觉得这些和社会接不了轨,甚至觉得这是【小混混玩的不正经的把戏】,不要说不感兴趣,根本就是排斥,排斥他们的音乐,排斥他们的服装,排斥他们的生存——我不知道这电影能不能真的唤醒大家多少麻木了的街舞的心,我只是觉得不管能不能,我们还是要去试一试。
看,至少还有我。
讲讲这电影吧,内含剧透,不喜绕道。
颜卓灵真是灵气的一个小姑娘,不能说漂亮,但至少是可爱的,像里面阿良学长说的,跳舞的时候很型,像是手手脚脚都很开心,这个真的我也有感受得到。
对了,我还因为她去买了个beats耳机!
阿Dave呢,这个人物比较干瘪,舞其实也跳得一般,除了知道他喜欢跳舞,丰满度还不如他的队员熊猫和奶茶。
阿良学长是个有趣的人,他吸引阿花进太极社的手段真是笑尿了,不过很温柔很有魅力的一个人这是可以肯定的。
关于那个Rebecca,身材不错,可是觉得这人物似乎可有可无啊。
如果说是为了分支出一条动漫宝宝也有追求梦想的心的线索,好像这个理由有点弱啊。
Rooftoppers的人追帽子那一段超级精彩,这队人没什么对白,就靠随时随地都能来一段舞蹈的技能大杀四方(特指那个尼泊尔大裆裤的辫子帅哥),客观来说,BombA的实力跟他们比差太多,如果不是主角光环还有最后的影子舞创意爆棚,真没有可比性。
最后主持人并没有说出谁胜利了,我觉得这个半开放式结局很好,因为跳舞本来就没必要分个高下,大家一起玩一起开心一起交流,那才是真的开心。
这电影融入了太极这个点,个人觉得非常棒,一方面太极作为传统的学问在这里和新潮至上的街舞造成了强烈的反差感,然而非常神奇居然丝毫没有丁点的违和感。
再者,把太极和街舞融合这是个很大胆很创意的想法,尽管导演在融合上做得并不好,但对于舞者来说也未尝不是个新奇的创意。
这电影瑕疵的地方不少,因为优点也很多很多,没有狗血的恋情,没有过分对残疾人煽情,没有对青春的无病呻吟,没有谁是阴暗角色的大魔王,很简单很纯粹的一个喜欢跳舞的故事,所以整场看下来也觉得无伤大雅,对于一个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新晋”导演来说是已经是不错的了。
大家都说香港电影死了,我觉得不然,还是有很多人努力着,像颜卓灵像蔡瀚亿,就像街舞hippop一样,它们永不死。
喜欢这部电影的张扬,片中所有角色都有股不服输的态度,尤其是女主角阿花,港片里的女主角好像还未曾有过这么爽快干练的女生形象。
《狂》是一部血统纯正,可又不那么地道的港片。
主创都是香港年轻人,全片除了客串的黄贯中居然找不到任何一个我们曾熟悉的香港演员,光这一点都堪称奇观。
这是一部标准的街舞类型片,舞团之间的尬舞,主角之间的三角恋,矛盾线索十分清晰。
所谓艺高人胆大,主演都是陌生的年轻面孔,但他们身上的倔强和拼劲丝毫不必资深演员差。
这部电影在香港叫座又叫好,主题积极正面,香港电影又仿佛看到了类似于《打擂台》的希望,郭富城还毛遂自荐要出演第二部。
影片按照标准类型的框架执行,但态度真诚,不胡乱凑合。
年轻人的爱恋本来就很俗套,在影片里只是交待人物关系的叙事手段,重要的是跳舞。
Rooftoppers居民楼里飙舞的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用枪战片的调度来展现年轻人的热情和活力。
此外,舞蹈的编排都极富新意,太极协会的扇子舞恶搞没节操,Rooftoppers舞团狂拽酷炫,嚣张霸气;最后压轴的Bomba舞团祭出手指舞、拐杖舞、太极舞,用创意十足的街舞迎来全片高潮。
影片的视觉画面充满了律动感,配合舞曲、剪辑、灯光,一场场热汗淋漓的热舞仿佛是在显摆青春的资本,跟腐朽老调彻底划清界限。
虽然太极这种港片必备的功夫元素再次出场,但并非为了戏谑,适当地中和了影片过于兴奋的节奏,缓和了观众的情绪。
電影的宣傳 slogan,向 觀眾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狂舞派》中的演員阿花和Rooftoppers隊長,即使跳到腳跛都還是要跳﹔柒良即使被周遭的人恥笑還是四出推廣喜愛的太極,那怕受眾者只是屋村的耆英師奶﹔Rebecca即使不惜背叛舞團放棄男友還是要追逐明星夢。
導演黃修平要問的,其實是: 「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__________?」這問題也許是黃修平對「追尋夢想」這一個題材的延伸。
想起他一套短片《花椒八角咖啡豆》,短片女主角曾問﹕「點解做份工唔可以開開心心舒舒服服﹖」這個問題對很多香港來說可能太單純。
若果你走上街頭向香港人問上這一句話,他們大抵很多都會回說﹕「你估咁易咩﹖」然而,也許在黃修平眼中,做不喜歡的事才是最難的。
說到尾,「How far are you willing to go for the things you like?」這其實也是一個相亙影響的循環,只是那是你很喜歡、很想做的事,你也會和電影中的角色一樣,付上你的所有去做這些事。
老土點說,你也會不惜一切去追夢。
電影確實很熱血,不單是因為銀幕上的舞者在一個個舞台上天台上走廊上併盡全力地舞動著青春的肉身,更是因為銀幕下窺見黃修平對自己喜愛的事的那一份執著。
在電影資金緊拙的香港電影業,找到投資者投資以跳舞為題的電影 (而事實上大眾已經大多記不起對上一套本土跳舞主題電影是何年上映的) ,並起用一班沒有太大明氣的新晉演員 (這不表示他們演技不好,像飾演柒良的蔡瀚億就演得相當有意思)想必也曾遇到了不少阻力。
導演的熱血,其實更較人感動。
而有關電影的本土性,只想說﹕不是只有充斥了粗口電影的才是本土電影。
本土,最關鍵的,是關於「自已的土地」。
導演起用了香港的舞蹈團隊;於香港的工廈、學校、街場、什至是公和豆腐店取景拍攝;描述香港青年的跌跌撞撞,是一個關於香港人事地的故事。
《狂舞派》是部什么电影?
恐怕到现在为止,绝大多数内地观众都一无所知。
导演黄修平、主演颜卓灵,估计也从未听闻。
它的片名会让人想到“派”系列的电影,像《美国派》、《少年派》、《青春派》。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可以知道,这是一部讲述跳舞(街舞)的电影。
然而,《狂舞派》不是正统的歌舞片,与其说它是一部街舞电影,不如直接挑明——它是一套如假包换的青春励志片。
以往的华语电影并非没有歌舞片,陈可辛尝试过《如果·爱》,郭富城还跳过啪啦啪啦樱之花,《跳出去》之类的山寨街舞电影也不少见。
不过,《狂舞派》显然跟它们完全不同,甚至于,它在香港电影的范畴内也会变得无法归类。
以前的香港电影没有这种青春片,多的却是残酷青春,打打杀杀。
台湾电影盛产此类题材,但是经常拍得不痛不痒软绵绵。
《狂舞派》诞生于香港电影工业,却远离了本土偏长的优势类型片,另辟蹊径。
周星驰曾以咏春棍法打台球,用少林功夫踢足球,志在娱乐搞笑。
《狂舞派》也有太极加街舞的设定,初听会觉得胡搞乱来。
直到结尾高潮处,这两条分开的线索才合二为一。
但是,《狂舞派》的最大看点不在传统武术与新潮人类的结合本身,而是那一腔青春热血,积极正面、励志感人。
即便有人质疑说,颜卓灵好像也不是舞技超群——鉴于她有主角光环,撇开不说。
反派Rooftoppers组合的街舞水平却是实打实的,及至最后比赛,电影在形式包装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拐杖、手指舞投影等元素的加入会让观众惊到:原来街舞还可以这样表现,不再是印象中的满地打滚,嘻哈摇摆机械。
影片以阿花(颜卓灵饰演)爱跳舞为引,不想加入街舞社团后被队友嘲笑,受挫后愤然退出。
经过一系列波折,她意识到自己最爱的东西还是跳舞,她的梦想只有跳舞。
除了开场豆腐店,在表现舞蹈场面上,《狂舞派》没有采用传统的表现手法,用以制造主人公的主观想象或者是身手不凡。
电影很好地把舞蹈融入到故事场景当中,无论校园还是天台。
尤其是以浪漫制胜的红气球双人舞,这一段舞蹈会让人想到杜琪峰的《柔道龙虎榜》,在随处可见的街角处上演奇招。
黄修平甚至用有难度的长镜头去表现跳舞,而不是依赖老式的特写镜头跟剪辑冲击强调,相当有味。
舞蹈以外,《狂舞派》也足够好笑,太极柒良的存在简直是个活宝。
有众多圈内明星直言,这名冷面笑匠让人想到了出道时候的周星驰,古怪、贱格又好玩。
柒良的戏令人笑足大半场,无论追女仔、带小弟还是亲自上场打太极,他都是整部电影的瑰宝。
不过,倘若只有这些,《狂舞派》恐怕还不足以拥有目前的好口碑。
电影还借一条支线说:不要嘲笑我们的梦。
这个梦是Rooftoppers队长的意外礼物,更是Rebecca带给阿花的最大触动。
当初,她嘲笑着别人的梦想,不留情面。
而在自己被人嘲笑时,她却不爽又不服。
很多时候,脱口而出者不知道言语轻佻,年轻气盛的也不知道自身行为糟糕,恶意满满却不自知。
身边周围,太多人等着别人告诉他们答案,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
这些不擅长找答案的人,甚至会嘲笑那些寻找答案的。
青春有梦,如果知道自己要什么又能够坚持下去,那么,它们必须经得起别人的奚落、讽刺和嘲笑。
怕就怕,你忘掉了自己也曾有梦。
直到《狂舞派》道出这一点,我方才觉得,这是一部够赞的电影,对得起所有的美誉和好评。
如此积极向上的简单道理,却很少有华语电影来告诉我们。
它们要么浮躁,要么拜金,要么自我沉溺,痴迷于制造虚假的中国梦。
拍电影的人有没有真心想讲的东西,明白人不难获知。
这部电影当然有缺点,一眼可见。
只是和它的优点相比,瑕疵可以忽略不提。
毕竟,如果你是带着挑刺的心理看电影,那么,没有一部电影能够避免诋毁。
《狂舞派》只是用有趣的故事和好玩的形式来定义青春,重提梦想,为普通人书写记录,热情狂舞。
光是这些,它就已经值得一推再推。
【南都周刊】
在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全球已经融合了的时代。
还能出现这么独具特色的港片,真的很惊喜。
不过在上映之前,从导演到主演都对这部影片没有什么信心,都担心香港人看不起自己的文化。
这部电影继承了香港电影一贯的快节奏风格,尤其是跳舞的桥段真的很燃,无论是抢帽子,斗舞,还是表演,真的燃爆了。
完全担的起这个“狂”字。
这部电影的上映得感谢香港成熟的电影模式,有电影发展基金的支持,才能让这样一部新人导演的电影走进电影院。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有底蕴的电影,如果说电影是花,这部电影是有根的,是从经历中出来的,沾着香港的土的一捧花,上边有残缺也有虫子眼,但不是塑料花,现在太多的电影都做的很好看,但是是一把塑料花,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内涵,也没有特点。
再这么浮躁的电影行业中,这部小成本电影,前期的准备周期之长,之详细,感觉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提前三年进行了演员的海选,从500位舞者中选出了最后的主演,敢于选用一堆没有演戏经验的新人来担纲,佩服导演的勇气,也证明了他确实赌对了。
本片中颜卓灵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印象里这是她的第一部电影,感觉上这是她的本色出演,这也是导演前期花大力气海选的成果,比大陆很多只注重流量明星的效应,而不注重角色的定位的导演好太多了。
这部影片,颜卓灵跟着这一堆专业舞者,每天都跑去舞蹈室排练,连续排了3个月的舞蹈,才能呈现出这么专业的街舞场面,她硬生生的把她练了很多年的jazz funk变成了hip hop,真的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匠人精神,这是大陆现在需要的,太多太多的急于求成了,看那么多电影里边的演员们的花架子,弹钢琴的就简单的动动手指,弹吉他的,手指连弦都不会拨,更何况和弦了。
想起看《破风》的时候,幕后花絮里每个演员为了练好自行车的一身伤,真的是导演林超贤的精益求精,值得学习。
导演就需要敬业的,对演员狠的,也需要敬业的演员来辅助,最近上映的《一出好戏》,黄渤对自己挺狠的,演出了荒岛中的颓废感,但是他对于自己的演员不够狠,其他演员们的妆容就没有那么颓废。
这大概也是新人导演选择一堆新人演员的原因吧,听你的,能吃苦。
让我们看到了香港年轻人的精神。
Tommy "Guns" Ly的励志故事,也时刻在鼓舞着我们,有志者事竟成,能耐天磨真好汉。
青春的伤痕是不能被嘲笑的,在二十岁这个需要为梦想努力的年纪,看到这么一部电影,真的充满了动力。
Fighting for dream.大概因为香港是这么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吧,跟日本有点像,节奏很快,每个人在路上都是健步如飞,地铁门开的一瞬间,所有人都往上抢,可能机会没那么多,都需要抢吧。
独特的香港快节奏的文化,诞生了这么一部快节奏的电影,香港理工大学711前的广场也成为了舞者们慕名而来的舞台,吸引了全世界的街舞爱好者,也给了导演创作的灵感。
再去香港一定要去朝圣,还有电影中阿花家的店,位于九龙城福佬村道的公和豆品店。
有意思的是导演说,太多的系列片追求连锁,毁于快速拍摄的第二部,于是他沉淀了5年,准备今年开拍第二部,取名《狂舞派3》,直接跳过2,也算很有个性了。
等拍好,这次一定要去电影院里第一时间观看。
看了30分钟实在撑不下去却说看过只因实在忍不住要吐个槽顺便为拉低评分尽一份绵力独白部分的感觉让我想起一路向西毫无感情外加做作这样的水平也足以令导演获奖实wtf 不过既然打擂台都能拿最佳电影那香港金像奖还有什么不可以?这样的类型片没错对香港来说是个创新但演员的表演实在惨不忍睹
支持本土制作,虽然制作团队是跟step up不可以比的啦,毕竟这是香港的小成本制作啊。而且特别之处系加入了太极这种中国的元素,所以真的很值得赞赏!
Fucking Awesome!年度最佳动作片!金像奖又一耻辱是居然tm没给过郑兆强!从前是颜卓灵粉,从此是颜卓灵脑残粉。
麻痹都瞎了聋了吗!舞不好看歌不好听,要不是女主萌萌的牙齿支撑下去,这片子完全不能忍啊!
想起第一次站在人群当中看Speed在台上群魔乱舞,想起用刚得来的稿费去报街舞班,想起一跳健美操就手脚扭成麻花的自己,那些不太远的曾经,那些以青春作注脚的岁月,我和你一样,膜拜着从前那个不务正业的少年。金马奖提名让我记得这个不漂亮但活力无限的女孩,她像精灵用舞步勾魂摄魄,一路攻城略地。
跟这部比,好莱坞现在当红的几部劲舞片都弱爆了!必须为创意和一众演员的热血表现送上五星!
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啊,除了舞蹈的绚丽和想象力之外,剧情和表演都很生硬好不好。尤其是女主得了那么多提名,实在是做作至极。但是心平气和的说,这舞蹈编排和青春气息还是值得三星。
整体感觉还不错 但是舞蹈水平还是有差距的
这种电影实在看不动了。
跳得很好,但不是我的菜啊
太极男简直不能出彩更多 去微博瞄了一眼他本人才是型爆 ps.豆腐的梗是在说小津?
其实吧,颜卓灵的颜我是吃的,青春嘛,但电影是不怎么样的。
不怀疑导演和一众演员的诚意,不过真的好到能拿最佳新导演么?2014-05-02
虽然影片有硬伤,1星支持。
年纪大了,有点儿来不动这种片子了,就像我一直不觉得街舞有什么美感,rap有什么好听。蔡瀚亿倒是不错,很久没见过这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面孔了。
除了绚丽的舞蹈和丰富的想象力之外,表演和剧情啥的都很生硬啊
可见金像奖有多护犊子,在一堆不入流的香港电影里都挑不出来。
假如你没有过对梦想的执着,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可以为梦想抛弃一切。
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门槛越来越低了......
小学生的叙事大概中学生们真会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