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笔下求生,天马行空

主演:威尔·法瑞尔,艾玛·汤普森,达斯汀·霍夫曼,玛吉·吉伦哈尔,奎恩·拉提法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奇幻人生》剧照

奇幻人生 剧照 NO.1奇幻人生 剧照 NO.2奇幻人生 剧照 NO.3奇幻人生 剧照 NO.4奇幻人生 剧照 NO.5奇幻人生 剧照 NO.6奇幻人生 剧照 NO.13奇幻人生 剧照 NO.14奇幻人生 剧照 NO.15奇幻人生 剧照 NO.16奇幻人生 剧照 NO.17奇幻人生 剧照 NO.18奇幻人生 剧照 NO.19奇幻人生 剧照 NO.20

《奇幻人生》剧情介绍

奇幻人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他——Harold Crick(威尔·法瑞尔 Will Ferrell 饰)是一个国税局的审计员,每天过着极具规律性的单调生活,一把旁白的声音却打破了这一切——他发现耳边常常响起某个人的说话,她能洞悉自己每日的生活规律,甚至能预测他不久将来的死去,他深深惶恐。 她——Karen Eiffel(艾玛·汤普森 Emma Thompson 饰)是一个作家,性格悲观颓唐,从来不让笔下的主角逃过死去命运,正为如何安排主人公死得伟大而烦恼。她不知道,笔下的那个男主角,和现实生活的他完全重合,而男主角死去的剧情,将一一在他身上应验。 然而,当他得知自己的人生被他人设计,但可以死得其所获得生命的价值时,他再也没有惊恐和反抗,而是坦然接受这一切。他的选择让作家开始了新的顿悟,故事也随之峰回路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搭便车的人雪中红神秘仙境飓风营救2温蒂嗜血本性龙虎门叛逆青春校园第一季铁血保镖如影随形秘密会议超细胞新人类第一季婚礼上我们讨厌的人亦正亦邪火线英雄闹鬼实境28天我们之间的敌人雄狮少年诸魔之战让我过过瘾玛丽的激情秦时明月如果还有明天爱恋摩洛哥都市奇侠之奇门遁甲童年来客编剧工坊Argon腊月灰姑娘的诅咒

《奇幻人生》长篇影评

 1 ) 非常奇幻

一位国税审计员,过着一板一眼的生活,有一天要去查一位面包店女老板的帐,对她一见钟情,并慢慢的追求她,终于搞到手了。

其实原本一成不变的生活,很难改变,是因为在他的耳边总有一个女性的声音令他无法忍受,经过多方咨询调查,终于发现这是一位女作家的声音,他在描述主人公的生活,并且丝毫不差,最恐怖的是他知道第二天就要死亡,而且可以说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他义无反顾的去承担了,奇幻的事他没有死,因为作家改了结局,悲剧变成了喜剧,传世经典也无法铸成了。

说到底,你撇去故事新颖的结构不谈,它只是讲述了一个俗套的道理,在死前你会做些什么,我认为是做好平常身边的每一件事,你的本职工作,关心一下你的朋友,对你的爱人互诉衷肠。

其实也是你每天都要做的事。

 2 ) Don't make your life so miserable

Meeting an insurance agent the dayyour policy runs out is coincidence.Getting a letter from the emperorsaying that he's visiting is plot.在电影中,harold的人生因为他自己不小心把手表调慢了三分钟而改变,这是coincidence;然而事实上,这个情节其实是这部电影的plot的一部分。

而我们的人生,不会有那么多coincidence,我们也不知道冥冥之中是否有who在设定我们的plot。

你厌恶了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吗?

你讨厌拥挤不堪的交通吗?

(还记得么?美国人最讨厌的三件事,第一是工作;第二是交通;第三是找不到袜子)在我们已知的范围之内,要想改变,只有靠我们自己。

我是真的打算把学习一样乐器放到我的日程表里面了。

此外,我还打算去买一个烤箱,试着自己烤些cookie……多引一句:The ultimate meaning to which all stories refer has two faces: The continuity of life,the inevitability of deathstory如此,人生更如是……

 3 ) 幸福的反面不是受苦,而是不去生活

打破或砸烂自己旧世界的类型电影,欢脱版有《白日梦想家》、《触不可及》,躁郁复仇版有《曾经安静的男人》、《城市英雄》。

富有人文气的《口白人生》在两者之间。

在给单位卖命的日子,多少有主人公的影子,作为大系统中的一环,做事必须标准化,不断地根据新规校准自己,自主权极少,轻易活成磨灭自性的工具人。

当钟表出错,工作会随之出错。

国税局的审计员Harold过着钟表般精确刻板的生活(土星),用数字丈量一切。

一个权力机构里容错率极低的零件,面目模糊。

他以为日子就此机械重复如死水一潭,忽然听见女声在同步叙述他的生活。

“Little did he know……”的旁白令他恐慌,猛然发觉原来生活并不由他掌控,悲剧小说家(更高的意志)正在书写他暴毙的命运。

发现不可控、不可知的变数存在无异于天王星对土星的撞击。

为了不推进情节发展,某天他尝试什么都不做,结果家轰然被起重机推倒,起码的安全架构散了。

这契合天王星的铁律:当逃避内在所需的成长,强压住改变的冲动,会引来破坏性事件倒逼改变。

站在他对立面的,是个热腾腾的散发着肉桂味的金牛美人。

随本心从哈佛法学院退学,在活色生香的面包店,逼他品尝刚出炉的香甜。

小饼干纵使不是必需品,也撩拨起感官的愉悦,有时为人的乐趣就靠这些续命的恩宠。

为了改写必死的结局,Harold从why me的愤懑聚焦到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做点什么。

因为危机,他变得自爱,愿意主动示爱,积极地为生命的品质负责。

枯萎的工具人活出了真我的创造性而骤然有了血肉,焕发神采。

但当他读到自己这部小说的结尾,为海王星式的献身所动,决意从容赴死。

放弃跟命运讨价还价,不再挣扎,又一次天王星式的顿悟。

当隐士作家四处寻求赴死的灵感,活生生的主人公如起重机推翻了她的世界。

那些表面上的意外、松动是命运/高我伸出的善意的手。

她遭遇写作瓶颈的小说,从书名《死亡与税》预计,行文如剃刀般冷静、克制,人再有快乐的涟漪,也免不了死亡和交税。

亲眼见到笔下的人物,撼动了神经质小说家的悲情世界。

碰撞之下,最后一刻命运改写,她让他活,放弃天蝎的深刻悲壮,成全金牛“平庸”的喜剧。

一个土星人在天王星的袭击里觉醒,最终被海王星的臣服拯救,打破控制的幻象。

时间的隐喻贯穿全片,钟表时间框定他的作息,最后又因为手表得救。

土星掌管时间,这世间最大的限制。

当试着与土星法则游戏,转变当下的态度,就相当于改写了未来。

年轻时我也想当上帝,跟年长的过来人交往,读老气横秋的书。

自以为看得通透就能抄近道,直接跳到人生虚无的结论。

结果该跳的坑,一个不少,越躲,起重机就越可能来推我的房子,塌房只是早晚的问题。

我们既是创作者,也是主人公。

为了鲜活地活着,我可以列遗愿清单,站在人生传记的角度看自己这个故事还缺哪些拼图,去及时庆祝那些细碎却能救命的小事。

离理想的版本有多远?

是否非得具备一些条件我才会觉得幸福?

 4 ) 很有些意思

有点想起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随意联想真的是很坏的习惯,但就是不能抑制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一个字也不想再多写下去,有关剧情,还是应该自己去看。

除了主线,挺喜欢哈罗德和女面包师的爱情线,喜剧悲剧的判定,曲奇和面粉,总而言之一句话i want you演员方面,威尔法瑞尔,达斯汀霍夫曼和艾玛汤普森。

都挺好。

艾玛汤普森的神经质作家尤其神经质PS.看了一下女面包师的名字觉得有点眼熟,原来是杰克吉伦哈尔的姐姐,那比起弟弟更喜欢这位姐姐,或者说这个角色讨喜

 5 ) 忙碌的生活節奏、讓我們都懶于發掘生活下的可愛小細節了

這是06年喜劇作品裏,讓我比較有印象的一部了。

這不是純粹的一般讓人XD的喜劇,你會聽到耳邊時不時有一個神經質女作家悲劇情節式的描敘。

我看得時候一直想:Kay Eiffel會安排怎樣的死法給主人公Harold Crick,Harold Crick會不會見到Kay Eiffel並阻止她對他"無意的摧殘",結局是不是來個反轉的SHOCK,....等等。

果然、結局被我猜到。

不過我不為這一點失望,就像Kay Eiffel最後對Hilbert教授所說的,Harold Crick是個"想讓他活下去的那種人"。

這只是一部有點點神奇的有趣輕喜劇,不用過多用你優秀的邏輯去找出不合理瑕疵。

為它的荒謬和他的認真笑笑就好。

 6 ) 奇幻人生

单从片名看,就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多数时候我会选择励志、苦难、平实的电影,只为达成共识,浮想联翩这种体裁实在不适合我,就算哈里波特从天而降,我也希望小天狼星快点把他带走,因为我不是神秘主义者。

所有的一切,井然有序,在商业规律下,吃喝拉撒都有了约定俗成的定义,我更加倍的按部就班起来。

按部就班的人会对某个笑话或警句很敏感,因为时刻准备若是轮到自己发言,可以自豪又流利的滔滔不绝,而一旦没人的时候,便开始暗自懊恼,刚才那个笑话讲得,,不太合适吧。

我是这样的,Harold更绝,他是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尽管擅长数数、计算,但利用职务之便把MM时,却要靠事先准备好的台词才能说得出话,并且有本事讲得坑坑洼洼。

这种温吞的男人,会有什么奇幻人生?

然而,他却要死了。

有个考虑跳楼,期待在暴风雨中出现交通事故的家伙,希望他死去。

哪种死法最适合Harold,她掰着指头算日子,神情焦灼。

令人纳闷的是,她竟然主导他的生活,他却毫无还击之力,诅咒老天无济于是,她在空中平静的对他说。

Harold在一个黄昏知道命不久矣,他神情尴尬的等死,即找不着原凶,又无人倾诉,不敢接电话,也不想上班。

这个时候死掉或许很恰当,循规蹈矩!

绝大部份人,皆死于此。

我却有点气急败坏,似乎明白他的感受“光明正大的活着,不知不觉的死去”,熟悉又凄凉。

好在,他没有因为即将暴毙而撕心裂肺,他拿起了吉他,在心爱的女孩家中哼起了有点走调的歌,他轻轻唱到just find it。

把这种生活渲染的,更加无可奈何。

死亡隐约的确定,相互联系,那个她说。

她一定能弄得死他,就像掐死只蚂蚁一样,尽管这个过程对她来说是种煎熬。

故事的状态不再奇幻,犹如一把双刃剑,刺得死他,也能令她崩溃而死。

我不再期待结局出乎意料,这是有想像力的,却凌驾在某种恐惧之上的,令人异常倾心的解构方式。

有时候,在恐惧中迷失自我不太划算,还是顽强的活着吧。

 7 ) 天堂在心

看到威尔法瑞尔的名字,我以为《奇幻人生》会是一部喜剧片,可事实证明我们永远不能仅靠习惯下结论,尽管它大多数时候很灵。

威尔法瑞尔饰演的国税局精算师是个十足的强迫症患者,生活精确到连刷牙都会数据化,“一共刷76下,来回38下,上下38下”。

单调、枯燥、没有任何意外和惊喜的生活突然在某个星期三结束了,他听见一个在精确描述他生活的声音,并且这个声音预测了他的死亡。

艾玛汤普森饰演的作家感到灵感枯竭,她苦恼于笔下角色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死亡?

直到灵感找上门来,但此时威尔法瑞尔也找上门来,他终于知道了那个声音是谁。

威尔希望艾玛改变笔下人物的命运,可最后改变他命运的还是他自己。

电影的结局非常俗。

一如我们想的一样,威尔最后没有按预定的那样死掉,而是“从此幸福地生活下去”了。

但是这个“俗”放在这部电影里就非常对,剧情上对,感觉上也对,那么为什么不能俗呢?

真诚地俗比虚伪的雅更接近内心。

看到威尔的角色,我想到了强迫症患者的痛苦。

我们每个人都多少有点强迫行为,比如会就一个问题反复胡思乱想;会一整天在脑子里重复一首歌的一段旋律;明明锁门却怀疑自己忘记锁门;走在路上一定要踩进方砖里面,而不能踩到边线.......通常情况下只要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一点轻微的强迫行为是正常的,可是当这种正常成为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就可能会和片中的威尔一样,生活井井有条,一丝不苟,但枯燥无比,没有爱情,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有时候连意外都没有也是很悲哀的事情。

也许我们应该学会改变,尽管你会觉得“Why?

”但面对更美好、更精彩的生活,“why not?

”一位网友说的好,“天堂在心里,地狱亦如此”。

 8 ) 理性与感性之间——《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观感

《奇幻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一部开头很有创意的影片。

主人公 Harold Crick,一个审计员,每天过着简单单调的生活,一个与数字打交道的人,生活里也充满着数字,刷牙的次数,走路的步伐,每天准时到达公交车站,有一天,表不准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这是一个讲述一个循规蹈矩、超级理性的人,却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旁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叙述着自己的生活,异常的精准,直到有一天,这个声音告诉他,他即将死去。

而这个声音居然真实存在着,是一个作家,她的性格悲观,她笔下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是以死亡结局,没有一个逃脱。

而恰巧,主人公Harold Crick就是他笔下真实的男主角,而她的这部作品,就是那个旁白的声音,她作品里的主人公,居然就这么真实的存在着,这个主人公在他笔下也会死去,只是作家在苦恼,如何让他死去。

当男主人公发现自己即将死去的时候,他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简单理性的生活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他开始和朋友一起吃饭,开始想要做却一直没做的事情——学习吉他,开始追求爱情。

当他后来找到了作家,看到了作家笔下他的结局,他没有惊慌,而是选择坦然的去面对,这个选择,却让作家顿悟。

最后,故事以另外一种结局结束。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看完这部片子,又让我对“最重要的事”有了新的想法。

在《时间管理》课程中,“重要的事”总是会被提到,但是,这个概念却很难说清楚。

我们每天会面对很多我应该做的事情,心中还有那些个我想做的事情。

但是,当我们意识到死亡即将来临的时候,因为没有无限期的明天,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我需要做的事儿,而重要的事情就变成了我想做的事情。

就像电影里的男主人公,理性的工作,查账,计算,精准无比。

但是,当他意识到死亡即将到来的时候,他想做的事情却变成了学吉他和追求心爱的女人,而其他的那些事情变得不太重要。

他的生命也从此发生了转变,不再数数字,不再过那样循规蹈矩的生活,活出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难道,只有当死亡即将降临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吗?

活在当下的勇气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结尾有点俗套。

因为,能被我想到的结局,一定不是精彩的结局。

我在看的时候就在想,这主人公到最后是死了呢还是活着呢?

当主人公和作家见面后,他们发现真实的Harold Crick存在在这个世界上,那作家到底是让他死还是活呢?

看完,发现是个欢喜结局,对我的冲击不是特别的大。

就像剧中的评价,是okay,而不是great。

有时候就是这样,皆大欢喜了,冲击力就弱了。

就好像《步步惊心》,最后的结局虐的要死,看了以后久久不能平静,有些人就说,为什么不能让若曦活着,为什么不能让她嫁给十四爷种种的话,我当时也很困惑,但是在贴吧里看到了一个网友改版的版本:“若曦没有拒绝皇帝的赐婚,嫁给了十四爷”,结局是好了,但是,这部小说立刻变得索然无味,不禁感叹。

什么是好的文学作品,自有评价。

这部影片,结尾虽然是ok,而不是great,但是最后作家的观点,却值得思索。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你可以让他去死。

但是这个人,明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也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但是他还坦然的面对生活,坦然的面对死亡,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让他活下来么(在他的作品里,也是现实)“结果,Harold Crick活了下来,作家的文稿最后一个字”die“,在打最后一个字母的时候听了下来,主人公的小命保住了,虽然命悬一线,但是最终,还是幸运的存活,而救了他一命的,还是他的手表,他过去循规蹈矩日子的象征。

看到这里,我不禁在想,这个理由,真的可以让作家做这样重大的决定,改变她作品的结局?

想想,确实值得。

不是因为他面对死亡时生活态度的转变,而是那种活在当下的勇气。

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所以认真过好每一天,然后坦然的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死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强烈的感知而已,这种感知,只有在即将面对死亡时候,才会越发强烈。

人生匆匆数十载,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感觉死亡还远,所以对当下的每一天,就没有那么珍惜。

而我们这样正常人的生活,在有些人眼里,确是那样的求之不得,弥足珍贵。

复旦大学女教师于娟在她的《此生未完成》里写到,”活着就是王道“,多简单的愿望,只是活着。

如果没有活在当下的状态,哪有坦然面对死亡的勇气?

就冲这一点,作家让Harold Crick活下来,就是值得的。

是,这样的人,确实值得活下来。

有时候,当我们坦然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就峰回路转了。

理性与感性之间当一个声音以旁白的角度在叙述你的生活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异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们跳出自己的生活,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生活的时候,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我真的是这个样子么?

我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

是真实的自己吗?

会不会想冲着那个旁白的叙述大喊甚至大骂:”说谁呢你“这个影片的独特之处也就在于此,这种表现手法,也让我陷入一种思考。

有时候,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自己?

看待自己的生活呢?

主人公是个特别理性的人,他的生活里充满了机械、精准、数字。

虽然看上去循规蹈矩,但是精确,精准,高效。

我是一个GTD践行者,我的生活中其实就充满了各种理性,我的信条之一就是”做事靠系统,不是凭感觉“,典型的蓝色性格,金牛座。

但这种靠系统的理性,其实也缺乏浪漫色彩和想象力,有时候,系统的存在会让我对外界事物缺乏敏感,甚至有些迟钝和麻木。

这世界上绝对没有一种观点是对或者错,理性点还是感性点,还是随性点,其实都没有明确的界限。

但是,如果理性的人多一些感性,也许就多了一份对外界的感知。

没错,我就是一普通青年,但是,如果生活中多一些文艺,多一些213,也是不错的。

那样的人才显得丰满,既不死板,也不那么矫情。

今天早晨在街旁上发了这么一条消息:”玩了街旁后,认识了几位感官很敏锐的朋友,他们拥有独特的视角和嗅觉,连带着自己也变得敏锐起来。

”这些朋友和我不一样,有点小文艺,有点小个性。

每天除了好吃好玩外,还有小个性,大吐槽。

一张普通的用手机拍的图片,视角也很独特,看上去很带感。

一杯普通的芝士绿茶,却有着自己独到的喝法。

刚开始没觉得什么,但是有一天,和朋友在图书馆安静的环境下,喝着芝士绿茶的时候,才有切身体会,忽然发现以前很迟钝,很麻木。

当人对外界的感知麻木的时候,思维往往会陷入僵化,即使再怎么刺激,也一如既往。

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不要提了。

其实作为培训师,需要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如果自己是麻木的,也是危险的。

当然,我永远信奉中庸之道,凡事过犹不及,感性和理性之间,总是要有个平衡。

别忘了,在这个故事的结尾,救了主人公一命的,是那块象征着理性的手表的碎片。

 9 ) 从笔下拯救人生

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有时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Harold Crick是个国税局的审计员,与无限数字打交道的人,其生活也如数字般精确。

连续12年的每个工作日,每天清晨Harold都会把他的牙齿刷76次,前后来回38次,上下38次;他会以将近57步一街区的速度跑过6个区,正好能赶上8点17分的那班巴士...这些数字构成了Harold Crick精确但却极其单调的生活,他的生活麻木平静,没有丝毫激情,更没有任何爱情突然有一天早上,Harold听到一个声音,如电影旁白般不停地念叨着他的一举一动,这个声音洞晓着他正在经历或是即将经历的种种生活细节。

这个声音对他正在经历的生活的精确讲述使其惊诧不已,而这个声音对他即将经历的生活的精确预测更使他惊恐万分,特别是当这个声音预测他即将离世的时候Karen Eiffel是个著名的悲剧小说家,自我封闭、整日嗜烟如命。

她最新创作的小说遇到了构思瓶颈,这使她本身的自我封闭在生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也可以说是自我的封闭甚至自毁的倾向使得她遭遇了构思瓶颈——如何让小说主人公合理且伟大的死去就像那款游戏《模拟人生》,游戏者设计着游戏中人物的各种生活细节,Karen Eiffel用小说设计着Harold Crick的整个人生,包括他即将死去的命运。

但不同的是,奇幻的是,Harold Crick知晓自己的人生被那个“声音”设计着,他试图改变命运小说情节发展与小说创作过程、虚幻与现实,讲述这两者交叉进行的电影还有部法国导演Francois Ozon的《游泳池》。

只是《游泳池》更具惊悚感和文艺气质,而《奇幻人生》更具娱乐性与现实抨击力。

与其说Harold Crick要从Karen Eiffel笔下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如说他们俩从笔下、从小说的结尾中拯救自己的人生。

这个饱含生活哲学与道德寓言的奇幻故事,警醒着如Harold和Karen般麻木或者挣扎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不要让生活奴役了我们,不要让道德败给了生活欢迎加入豆瓣小组Trembling Blue Stars(独立音乐 原创影评 本站下载预告) http://www.douban.com/group/ilm/

 10 ) 未來已經安排,只是尚未發生

Harold Crick,一名稅務局公務員,每天用數字精確著自己的生活,按部就班,一成不變。

他的這種生活状态,令創造他的“上帝”,──悲情小說家Karen Eiffel,也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妥善地安排他死於非命。

直到有一天,Harold Crick知道他的創造主Karen Eiffel正在給他安排死亡,意識到這樣行尸走肉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人生不應該這樣匆匆結束。

他不願坐以待斃,走進了吉它店……這一部风格奇怪的電影,看上去怪誕不堪卻非常寫實,我們自刻板的Harold Crick和像患強迫症的Karen Eiffel身上,都會瞥見自己的影子,發出會心微笑。

影片涉及我以前曾經討論過的內容:“未來已經安排,只是尚未發生。

”到底有沒有命運?

在命運面前,是接受命運?

還是通過自身努力改寫命運?

或和那個“上帝”共同譜寫自己的命運?

像Harold Crick那樣?

《奇幻人生》短评

這是一部文學興味極高,劇情不俗又感人的電影。 這故事原本是關於一個人不知道自己就要死了, 然後死掉的故事。但是如果這個人明知道自己就要死了,然後真的死了, 而且是自願受死,儘管他知道可以避免....你說, 這難道不就是我們希望他不要死掉的那種人嗎?

3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在结构上大概是一个套中套,大套路包着小套路和一点反套路,中间还开了后门。内容上,一部分真人版模拟人生,马桶标志可以说非常真实了;再加上一部分“文学创作的伦理困境”,最后happy ending。无聊得不能再无聊了!影片中的这部小说,我觉得不管主人公死或生,都没有任何文学价值,这恐怕是英国文学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唯一值得称道的是片中的后现代建筑,表现空间的某些镜头让人想到《玩乐时间》。

7分钟前
  • 林夕已被占用
  • 较差

这部片,挺爆米花的。好像是想通过一个比较别致的方式说一下活着就应该如何才有活着的样子吧。创意新颖,但是主题深化不足,所以看完的时候,就想吃了一桶爆米花。

8分钟前
  • 十五喵豆豆
  • 较差

挺无聊的 对威尔法瑞尔的喜剧已经免疫了

13分钟前
  • Mr.Z
  • 较差

Live one's life, whic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16分钟前
  • itrek
  • 推荐

有时 我们在恐惧 在日常琐事 在一成不变 在无望 在悲剧面前迷失自我 幸运的是我们仍能从我们熟悉的手上或一种爱的手势上或细心鼓励上或一个爱的拥抱上或温暖的安慰上安下心来 ------------------------ 3Q 肉同学

18分钟前
  • 蓓蕾
  • 力荐

……你他妈在逗我?

22分钟前
  • Dr.Innocuous
  • 很差

剧中作家写的这个故事可真一般。

25分钟前
  • 沉 默穿行
  • 较差

是个好故事,但是节奏太慢哦。#20140314

26分钟前
  • huyouyou
  • 还行

2006.8.13 天堂在心里,地狱亦如此 -- 生活之美在于意外

29分钟前
  • Utopia
  • 力荐

除了结局 其他设计都非常查理考夫曼 但考夫曼估计不会让主角活下来 毕竟生活根植于荒谬 死得其所已经是难得的结局

30分钟前
  • 副极地季风带
  • 还行

没看出是部多伟大的巨著,非让人家死不可。狗血来形容

32分钟前
  • 逃跑将军
  • 较差

成功的編劇,失敗的導演~

34分钟前
  • 犭星犭星
  • 较差

根基糟糕疯,毁灭了前面的几十分钟。拍这部电影简直是自暴自弃。编剧是哪位?待在黑名单别出来了。

39分钟前
  • norve
  • 很差

正是這個摒棄 “詩意與意義重大” 的戲中戲結局,賦予了故事以人性和溫情。如果發現了真相的Harold轉而憤怒并反抗,那麼也許只剩下宿命論支配中的懸疑,作家放棄了“偉大” 的悲劇而成全了平凡人的喜劇,才讓影片像一顆曲奇,有著幸福的味道。

40分钟前
  • 阿Q
  • 还行

1.活着,让世界更美好。2.吉他是把妹神器。

41分钟前
  • 此在
  • 力荐

死法弱爆了,不然加一星。

43分钟前
  • 庚金少女
  • 还行

电影有很独特的叙述方式。live your life, do what you like. Don't wait until you're gonna die. you CAN change yr life

46分钟前
  • 春天一霸
  • 推荐

小人物有大智慧,小情操有大感动。能坦然面对死亡的人,就是该好好活着的那种人。

47分钟前
  • 东坡肉
  • 力荐

严重怀疑导演是作者粉丝,想像不出除了粉丝还有谁会觉得这么无聊的书值得拍出来

48分钟前
  • 甜甜私房猫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