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看的又一部好电影《决胜时刻》其实是去年国庆档上映的,去年国庆好电影太多了就没来得及看。
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抵达北平、驻进香山双清别墅、国共谈判、中共炮击英舰紫石英号、谈判破裂、渡江战役爆发、中共占领南京、筹备新政协、任弼时同志去世、小超邀请宋先生参加新政协、查封大量特务、新政协召开、开国大典在新中国成立的上半年,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自己的鲜血铸就了新中国,影片中就讲述了一个叫二桥的普通小战士,他常年随中共军队打仗,曾陪着主席的女儿捉麻雀,听主席讲历史,陪主席看梅先生的戏,但由于家中母亲去世、父亲重病、妹妹年幼,主席特地叫他回家探亲。
但就在渡江战役即将胜利的时刻,当他插上一面红旗在长江南岸时,被乱枪射中两次,但他仍然坚持着扶助红旗,屹立不倒。
最终还是得到了马克思的召见。
后来主席知晓后十分地痛心,用他心爱的三根烟作为香,摆上了他渡江前拍的照片也是他人生最后一张照片,当主席说出“他才十六啊”的时候,泪目了,他是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啊!
优秀影片,强烈推荐!!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2019年的国庆大阅兵确实非常震撼。
海陆空三军的军事化演练,最好的装备,最优秀的士兵,最热情洋溢的人民群众悉数到场,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犹记得最感动人心的那一个场景:从军队面前缓缓驶过的1949年的汽车,到逐步跟上的2019年的汽车,1949年的汽车是没有人的。
大家心照不宣,因为之所以中国如今这么强大,具备了一个大国该有的各种担当,少不了当初革命先烈的付出啊!
最近中国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内有经济的亟待复苏,外有外国某些不怀好意的政客的恶意抹黑,但是这些都压不垮我们这个国家。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动荡的岁月也没少见了。
只有这些杀不死我们的,才会使我们更强大。
在这样一个时机,羽蒙想跟大家好好聊一部电影,聊的是电影,看的是历史,愿的是祖国强大。
只有不忘记这些革命先烈的努力付出,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大。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到北京香山“进京赶考”,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抱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在香山运筹帷幄、共商大计,会见民主人士、指挥渡江战役、布局经济工作和筹备政协会议。
在国共和谈破裂的千钧一发之际,全力筹划建立新中国的开国大典的辉煌历程。
这部《决胜时刻》是在2019年9月20日上映的,距离19年的国庆节有10天的时间。
每年的国庆前后一个月的时间,影院就会上映很多这种大制作,明星云集的国庆电影。
以前并不太喜欢看这种电影,因为很多都是回顾历史,感觉回顾来回顾去,中国的历史都快回顾得差不多了,并没有什么新意。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钟意这样的电影了。
越了解历史,就越发现我们能有现在的好生活是真的很不容易的,那些在我们背后负重前行的人应该被历史铭记。
细数一下《决胜时刻》类似的国庆电影,发现每一年的这些电影都有很多共同点:1.明星云集,很多大牌明星在影片中都是友情出演,可能只会有那么一两句台词,但是他们也甘之如饴;2.画面考究,注重最大限度的还原历史;3.台词打磨的用心,影片角色的人物分析到位;4.严肃电影保持严肃基调的同时还会加入一些小确幸的元素,让影片保持严肃的同时又带点小俏皮。
《决胜时刻》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影片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的扮演者均是《建国大业》的原班人马,五位角色的外形、举止、台词都是极大的贴合了历史原型的,再加上两部电影的重合剧情,让同样的演员来出演,非常的用心,让观众能够了解历史的同时,也有种缘分的感慨。
很多演员都是友情出演,他们为在这样一部电影里能有一句台词或者一个镜头而感到骄傲,例如马天宇、朱丹、杜江等等,这些明星单独拎一个出来都可以拍一部非常有主角光环的电影,但是他们都愿意在这种爱国题材的电影里充当绿叶,正因为他们的爱国情怀,也让我们为之动容。
影片由最开始的黑白画面逐渐过渡到彩色,人物服饰的用心,极大的展现了新中国建国前的紧张,从黑白到彩色的转换,也代表了新旧交替的这种预兆。
要把历史转换成影视作品,需要熟读历史,了解各个历史人物的脾性和特色,不能随意拍摄,在这一点上,《决胜时刻》成功了。
电影中,毛主席去见梅兰芳,梅兰芳掏出一包烟给他抽,毛主席摆摆手表示拒绝,梅兰芳说:“听说您平时一天都要抽一两包烟的啊!
”毛主席说:“地方这么大,我等下抽烟熏坏了你的嗓子怎么办?
”这种场景在电影中貌似可有可无,但是也正由于这个小场景表现出了毛主席的礼貌和谦逊,貌似无意中加入了毛主席爱抽烟的这一个说法,却是有意的丰满了人物形象。
此部片子虽然比不上谍战片那么惊心动魄,但是它最大程度的表现出了建国前的峥嵘岁月,让我这个90后也感受到了新中国建国的不容易。
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绞杀反动派,保护同志。
这些历史上的种种全部还原到了一部139分钟的电影当中。
除了严肃主题之外,编剧还别有用心的加上了一些萌动情节:毛主席助攻警卫队长的好姻缘,餐桌上大秀英语,与小女儿的温情瞬间。
这些小场景看着看着就笑了,让观众了解到毛主席的另一面,也加深了影片的观赏性。
《决胜时刻》打破了把历史戏剧化的传统,通过光影艺术,有质感地还原了时代,使历史中的人重新鲜活起来,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树立了新典范。
历史影片的意义就在于让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同时也记得感恩。
中国这位好大哥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
就像这部《决胜时刻》一样,也借助这部电影表达一下我自己的祈愿:扛过了非典,战胜了疫情,也能hold住复杂的国际形势,因为它的名字叫中国。
我就想问一句,导演,当孩子们看着你这个电影,他们能感受到建国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吗?
导演功课完全不足,从时代特点的考究,到剧情上我党创建功业的紧要关头的谋略,完全不行,还是有现代电影跑不掉的俗套爱情影子,我真是呵呵了。
时代特点考究:毛主席不会讲普通话,你说为了观众能听懂, 行,我认了。
那贯穿全剧的全城的排场,这是一个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家吗?
不说断壁残垣也得是百废待兴吧。
服化道完全照着想象来,不考究历史就算了,开国大典的视频总看过吧,那视频里的人生活水平照电影还得差一大截。
剧情bug:真的是无力吐槽,解放前夕胜利在望,紧要关头,毛主席和蒋介石的过招就像过家家,不痛不痒。
毛主席抽烟抓鸟保媒拉纤跟护卫兵联络联络感情🤷♀️,然后就建国了?!
我知道导演想用细节呈现毛主席的立体形象,关键是您忘了没呈现伟人的智慧与谋略,全程不干正事儿,进北京了,谈判见见代表,开开纲领会,然后就建国了?
要是真这么容易,主席你来当好不好啊!
渡江战役的紧迫,与国民政府斗智斗勇分寸拿捏,啥都没有,你也不知道英国舰为啥就轻举妄动了,你也不知道蒋介石在想啥顾虑啥,你也不知道咋的忽然就开始大场面战争了,反正我党要过江统一全中国,都别废话!!!
还有那个保卫科科长陈有富,要是就这点本事,保卫科交给他就是把毛主席送蒋介石啊。
完全没有博弈,没有智商,潜伏成平民,还没了解敌方呢,被敌方间谍摸个底儿透。
毛主席所住别墅保卫兵被杀,你也不知道那俩人咋靠近的,咋杀的,你也不知道这事最后咋破的案,反正有俩人乔装成村民上山然后保卫兵就死了。
至于怎么死的怎么破案,那不重要。
街道潜伏那么久对市井生活一无所知,付个小摊钱您都跟不认识钱似的,还得掌柜的自己拿,而且掌柜的还真大方,上来就不要钱了,咋的,家里有矿出来干买卖就图个广结善缘呗。
还有陈有富的爱情,那个时代人人都方方正正(这是个感觉词),强行加爱情戏可以接受,但是一个恨不能结婚了夫妻双方还以同志互称的年代,你俩谈现代恋爱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毛主席喜欢八卦强行给你保媒拉纤谈也就算了,你还扭扭捏捏各种规矩,守规矩又没原则,假装坚持一下您就服从了。
我emmmmmmm哎还有那个保卫科的小田(好像叫这名),他家地主阶层啊,回家后那环境那生活都挺好啊,你也整不明白咋一家三口突然就全去渡江战役了,你也整不明白战争咋就忽然而至了。
战争场面不到五分钟,敌人就豆腐渣一样烧把火就输了,唯独我们可怜的小田牺牲了,还特么是在大家舍生忘死冲锋时他要插个红旗,哥,你说你冤不冤!!!
两小时生搬硬凑,没有紧张情绪,没有谋略,没有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时代特点,没有节奏和剧情可言,唯一可取的是毛主席还是挺像的~一部套着解放全中国的外衣的现代片,没想到这种题材上导演讲故事能力依然毫无提升。
我知道你想拍出至暗时刻,可是你拍的,不好意思,是观众的无聊2小时!
看完真想说,退钱!!!
有一说一,《决胜时刻》确实真的很好看。
说一下个人感受,真的是心有所感,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了,第一次见到电影把1949年开国大典的4k重制放出来[em]e166[/em]这部电影也将铁骨铮铮的事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演绎了出来。
国家和人民之所以能够安稳,也是我们党彻底消灭所有反动派发展建设国家的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心的去看这一部电影,也是因为我们经济繁荣、文化开放!
电影中有这么几个情景,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拜谒孙中山先生衣冠冢,毛主席沉重地道出了党和人民找到了民主新道路,告慰了孙先生的在天之灵。
我想,孙先生在天有灵,看到今日之中华,定会欣慰!
电影中第二点,看到蒋公对国共两党之内只要赞成和平的人都赶尽杀绝,张治中将军和家人团聚都是中共安排的,我忽然感到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笑话[em]e100[/em]你国民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号称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和合法政府,你连你自己的党员、为全中国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张治中将军,甚至孙夫人宋庆龄你都要赶尽杀绝,你党有什么资格执政?
孙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早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抛之脑后[em]e100[/em](电影中国民政府官员府邸都会挂着孙先生头像和手书“天下为公”这就是莫大的讽刺!
)另外,我知道有人会说这就是党和国家为了宣扬主旋律夸大其词。
事实上没有,参看新浪微博一位台湾博主挖出国民党黑料: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围剿中共红军,下令“多言抗日,立斩无赦”;1930年代,蒋介石下令决黄河对抗日军,反而不让军队正面对抗,淹死中华百姓数以万计的人口。
另外,解放战争中,蒋介石下令军队“务尽掠夺”侵占人民资产。
这些黑料是我们党和国家从不曾在教科书上写出来的,可以这样讲,这是为了给当时领导抗日的中国领袖蒋介石留一点面子[em]e100[/em]在电影里,也是国民党反动派连十几岁了孩子都不放过[em]e111[/em]如果是国统区的,小孩子就被抓壮丁;是加入了解放军的就一律枪毙,这是什么流氓党派的下贱行为?
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成为果粉[em]e100[/em](这些事实有当年的资料可以证明)再讲一讲,有朋友问过我,现在和民国、和资本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人民还不是不太富有,认为是资本家掌握了人民。
那么,我告诉你,并不是。
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我国的大资本家根本不足数量,那些大家眼中的有钱人,他们根本不能成为一个大的阶级。
还有,在我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商人不得成为公务员,但是可以参与政协参政议政。
这就是政治和法律保障。
在中国,80%的同胞,我们都一样,都是工人和农民阶级,另外20%的同胞,是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人士。
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口中当官的和普通公务员是没有资格拥有大量资产的;而我们口中所说的大多数官员都是贪官,我不这样认为,广大的公务员们是公务人员的大部分,而只有小部分是那些腐败分子国家蛀虫。
在矛盾观看来,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因此党和国家是毫无疑问的很好的[em]e245[/em][em]e245[/em]说了这么多,从这部电影说到了事实。
最后想说,有一些朋友会觉得党和国家对思想“控制”很多,其实每个国家每个党派都是(参考美利坚),我并不觉得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什么问题,这是经过实践检验得出来的真理,不是我们党自封的。
另外,讲一个敏感话题,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全国人民和当时的各个政党自己选择的(他们自己联名签字接受中共领导)好啦,在这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我最崇拜的人没有之一,只有第一,那就是国父孙中山先生。
当然,感谢革命先辈的抛头颅洒热血,让我们这一代能够享受和平,让我能够在这里水帖。
[em]e400026[/em]这盛世,如您所愿[em]e166[/em] ——发表于美团影评、QQ空间、豆瓣网、知乎。
(史实来源:《中华民国史》、新华社、百度百科、百度贴吧、新浪微博、)
1那个孟凡瑶播音员,为啥开头的领导叫她把凡字拿了??
有啥寓意么?
这样拍摄难道不会传递一种,在领导面前个人连姓名权都不能保障的信息么??
ㄟ( ▔, ▔ )ㄏ2.保卫员说任何有字的信息都不能带出这间办公室。
毛主席说一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破例揣兜里了???
嗯……是想告诉我们现在的孩子,领导就可以站在规定之外??
这两个问题没搞明白,我不敢看下去。
怕是一部披着红色外皮黑我党黑我毛爷爷的片子。
(*`へ´*)
这部影片有几个致命弱点1 叙事过长。
作为献礼片明显想表达很多东西,但是它很明显表达的东西太过冗杂,没分清主次。
人物对手戏矛盾不够突出,感觉不到剧情很大的颠荡起伏。
要么重点抓住渡江战役,要不重点抓开国大典前的特务破坏,不要什么都想表达,什么都想带一遍嘛😄没主次,没重点,怎么称得上是中宣部优秀影片呢?
还请中宣部和广播电视总局在电影没上映之前,不要给它带上优秀影片的帽子呀。
好不好看,观众自然能分辨。
加强宣传没错,但请用到正确、合适的途径。
祖国很多地方需要正面宣传和引导,请当一个正确的公仆。
2 编剧和导演没有很多的历史常识,根本没做多少功夫。
真实的历史是:《共同纲领》是请来孙夫人之后,召开第一次政协以后才签署的。
而不是剧中所谓开新政协之前,主席请播音员读了一遍就完事了,然后在新政协上也没强调国旗、国徽和国歌的重要性,完全忽略历史重点,存在严重误导观众的倾向。
此处有史料和证据可查,尽情查找。
3 很严重的剪辑问题,前后不搭。
颖超同志在见孙夫人之后说:“我是来送两封信的。
”但是,视频剪辑就播出了主席的信,未播出总理写的信。
在这里,我就想问一句,你懂那两封信的重要性吗?
没有毛周的信,孙夫人来不来还不一定的。
北平可是她的伤心地:中山先生就是在那病逝的。
你凭什么就不播出和主席同样重要的总理的信呢?
一看编剧就没好好研究那两封信在庆龄先生心中的重要地位。
孙夫人睿智、冷静、知性,考虑问题一定会三思而后行,这么可能一下子就到北平呢?
4 台词根本没有1949年北平的感觉。
没有一点北平官话的味道儿,台词根本没必要统一。
因为当时北平城真实的情况,就是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在北平真正推广起码在改开之后,新世纪之后才全部推开。
怎么可能在建国前就以北平官腔,进行普通话播音呢?
5 关于蒋夫人警告蒋公的话,“我不管什么主义,什么政党,我不允许你伤害姐姐。
否则我就一辈子不理你了。
”我在看这部影片前,就看过不少美龄的自传和真实采访记录。
按照我对蒋氏夫妇的了解和研究,我以为:凭借美龄的学识和政治倾向,她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
理由如下:1美龄和蒋公是一条战线上的,美龄虽和庆龄不和。
但她们之间一直是主义之争,针对谁是真正继承先总理遗愿的主义。
她和蒋公都是坚定的右派三民主义和国民党强硬派,导演,你觉得她可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2 除此之外,庆美一直保持非常紧密的姐妹之情,庆龄先生也一直珍视这样的亲情。
美龄一定会救庆龄先生,但一定是以很高级、很隐晦的方式警告蒋公。
而且说出的话一定会很有份量,用她雷厉风行的作风震慑蒋公。
2 蒋氏夫妇感情很好,尤其是美龄是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知性女性之一。
凡是看过她的采访和出版的书籍都知道,一个民国具有超高水准的女政治家,几次登上过华纳《时代周刊》的20世纪女性,怎么可能说出如此儿话,岂不是笑掉大牙。
如此献礼片,称得上是中宣部官宣的优秀影片,还能给国庆70周年献礼,我看非常的名不副实嘛😄。
6 抓捕秦岚的两个特务智商不高。
影片中秦岚很明显往左边一侧逃走了,此时双特务演员就离她最多40米远,她们就当没看见秦岚一样,跑上前看了看,镜头就切换了。
很明显的,拍的前后不搭。
精彩之处:彩色版的开国大典影片集,前后看过三次了。
这次看依旧比较喜欢。
憋了昨天一整天,还是觉得看完电影《决胜时刻》不写点什么有点愧对影片。
一段历史书上五百字都不到的内容+一张作战示意,拍出了近150分钟的内容,背后丰富的故事性可想而知。
和平谈判的破裂是必然的,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无需赘述。
可怜了一众和谈代表。
憋屈、苦闷、志不得展…… 从小生活在片中所谓“愁云惨雾”的南京,又家里跟南京解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对此类题材的影片会格外关注。
惊喜:片中居然修复了开国大典的原片,高清4K,当看到伟人们的真实片断,突然觉得可以振臂高呼,干得漂亮!
振奋:看多了这类历史新闻纪实片,这部片子从“紫石英号”入手真的让人耳目一新。
英舰是真的很触我的神经。
1840自英舰始,1949击英舰终。
打得好!
提气!
兴奋:往常的南京解放内容都是镜头跟在战士们后面,这次是迎面,而且还有陈毅元帅那一口方言,爽利!
感动:任弼时把一曲小提琴曲送给最亲密的战友们,那种信念的托付、满心的信任、美好的憧憬,用这样浪漫的手法表现出来,成功催出了一波我的泪水。
壮烈:田二桥的牺牲让我泪奔了,16岁的年纪,为了红旗不倒,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解放事业,为了对主席的承诺……曾经听同学的外公讲述过,但真的有画面呈现出来的时候,绝不是当年的云淡风轻地听。
爆笑:肩负领导人保卫工作的有富真的可爱,初进北平的不适,从开片打仗的英勇到抓捕特务的敏锐,敢于耿直地与主席互怼,面对爱情的害羞……要不是主席的锦囊,老是因为工作放女方鸽子,一定是“追妻火葬场”。
你我皆凡人,有喜怒哀乐,《决胜时刻》从大处着眼,却在小处落笔,伟人有故事,小人物也有故事,有情牵动,让燃情岁月通过大人物摆在观众的眼前,透过小人物烙在观众的心里。
2020年看的又一部好电影《决胜时刻》其实是去年国庆档上映的,去年国庆好电影太多了就没来得及看。
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抵达北平、驻进香山双清别墅、国共谈判、中共炮击英舰紫石英号、谈判破裂、渡江战役爆发、中共占领南京、筹备新政协、任弼时同志去世、小超邀请宋先生参加新政协、查封大量特务、新政协召开、开国大典在新中国成立的上半年,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自己的鲜血铸就了新中国,影片中就讲述了一个叫二桥的普通小战士,他常年随中共军队打仗,曾陪着主席的女儿捉麻雀,听主席讲历史,陪主席看梅先生的戏,但由于家中母亲去世、父亲重病、妹妹年幼,主席特地叫他回家探亲。
但就在渡江战役即将胜利的时刻,当他插上一面红旗在长江南岸时,被乱枪射中两次,但他仍然坚持着扶助红旗,屹立不倒。
最终还是得到了马克思的召见。
后来主席知晓后十分地痛心,用他心爱的三根烟作为香,摆上了他渡江前拍的照片也是他人生最后一张照片,当主席说出“他才十六啊”的时候,泪目了,他是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小战士啊!
优秀影片,强烈推荐!!
无需多言,《决战时刻》是一部精彩的主旋律电影,片中没有过多的战争场面展示,而是集中展示了我国领导人的风采。
与共产党进驻的北京的欢歌笑语不同,南京总统府是一片“愁云惨淡”,不得民心的蒋介石集团苦苦挣扎,他还在认为失败的关键是毛泽东,殊不知,失去了人民,纵使有再精良的装备,也只会失败。
在小学初中时,不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正含义,认为只是胜利者的宣言。
但真正长大后,才明白只有共产党是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政党,在当时无数先烈寻求救亡图存的路的时候,只有共产党的道路能拯救人民。
这句话实在是无比正确。
现实生活的互联网中,总有人为蒋介石辩护,认为蒋介石总有功劳,不应对他太苛责。
我认为,蒋粉根本没有历史常识,“九一八”的“不准抗日”和全面抗战中的皖南事变,无一不表明他是一个残忍至极,毫无家国情怀的人。
要说他好,也就是运输大队长干得好!
最后,不得不说,开国大典真是万能催泪,每次画面和毛主席的声音一出来,我都会热泪盈眶。
感谢苏联送我们的彩色画面。
向先烈致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附《诛仙》影评:如何摆脱地心引力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616429952/附《中国机长》影评:从萨利机长到中国机长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519527党政军回顾,内参。
http://www.rmlt.com.cn/2016/0828/438267.shtml——————————————本文分两部分。
1、观影小插曲。
2、影评分析及剧透。
———--弹指一挥间 灰飞烟灭~抽烟的最高境界————
电影上映前五分钟一号厅状态(前面是昌平阿姨和青年黄毛短发姑娘)
买票前状态 白天人少 大家不妨看看说点观影小插曲。
(1)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电影院就四个观众。
前面一个50多岁阿姨、她旁边一个30岁左右短发黄毛菇凉;后面一排是一个中年重量级男子、他旁边是一个戴着眼镜的帅哥。
(不要问我这个帅哥到底是哪一个,你懂我的)(2)看电影的前6分钟,电影院灯光没关,我实在受不了就小步到最后一排。
“看似没人、哎”,犯嘀咕之后。
往前排走啊走,“不行、我一定要投诉”。
奔着这个想法发现了票根后面的电话:“嗯,没错,写的是这个电影院的电话”。
于是我打了电话。
接电话的是一个青年女生声音,这时候我气消了一点(事实证明女性、尤其声音好听的女性可以更好地处理投诉)。
然后我就巴拉巴拉说明了情况,OVER。
我步伐沉稳地走到自己的座位(电影院中间区)。
过了大概十分钟,我已经入戏。
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我回过神往右边抬头看了下。
原来此人是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我只见他穿着暗色衣服、双手拿着两瓶饮料。
然后他跟我说了一些道歉的话啊,然后就递给我和我左边的男子每人一杯(根据我描述的方位知道戴着眼镜的帅哥是谁了吧 哈哈哈——古话说得好“自恋的男人运气不会太差”)。
我就犯嘀咕,为什么只给我和邻座的这位饮料,前排的两位女性没有。
不是说好“女士优先吗”?
我一边吸吮冰雪碧饮料“冰爽”,一边目送这位工作人员。
“天呐,是不是他们通过电话锁定我了 厉害了”(可能片子里有特务情节 我有点入戏 哈哈哈 我这是反侦察)。
我脑海突然蹦出一个念想“对哦 他只有两只手 不可能拿四杯饮料”(这时候发现托盘的重要性了)。
所以,3分钟之后,那人又给了前排两位女性饮料喝。
全程我在喝、旁边的男子却纹丝不动。
不知道他有没有过于投入看戏。
电影院真是安静啊。
得知国民党脱离和谈局面,毛主席拍桌子(有可能是别的情节 因为根据我喝饮料快喝完的进度 应该是后面的某个情节点)——我还特意吸吮吸管来打破安静的局面(借用毛主席对警卫队长聊诗经的戏中的一句话“诗歌就是夸张的嘛”,我吸吮吸管这个形容也有夸张的成分)。
--- 观影之前嘀咕了下,以为这是一个人物很扁平的片子。
观影之后,发现结果高于预期。
我先说说此片好在哪里: 首先,毛主席的形象更有亲和力。
他陪女儿抓鸟、和儿子一起吃同一根黄瓜、和小警卫员的通信、和警卫队长聊爱情、主动握手梅兰芳并在戏台下看京剧《霸王别姬》、看完戏后路边摊吃夜宵时和百姓聊民生,这些无形当中拉近了主席与观众的距离。
其次,通过警卫队长和小警卫员串起整个百科读物式的历史知识点。
(1)电影第1幕。
大背景:电影开篇交代,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并受百姓欢迎。
随后毛主席出入驻香山,期间和国民党展开南北谈判——此时国共隔江对峙。
小故事:通过细节塑造主席的亲民形象,通过警卫队长布放香山治安建立紧张氛围。
(2)电影第2幕。
一艘英国舰船在长江试探解放军底线并被击败。
国民党认为英国和美国将接入战事,于是主动放弃和谈。
解放军过江击败国民党。
(3)电影第3幕。
策划共同新中国纲领内容、并在1949年国庆节宣布新中国成立。
小故事:警卫队长抓捕北平的国民党间谍、毛人凤试图用飞机轰炸建国日的天安门。
再来说说不好的地方。
(1)【人物】由于片中“坏人”不够坏、动机不坚定,导致国共双方戏剧冲突不够。
比如间谍香山暗杀主席,画面只是一男一女探查香山、随后透过警卫队队长看到山里这两人的尸体——既没有表现暗杀过程也没有表现反暗杀过程。
本来毛人凤请示蒋介石炸第一个国庆日的天安门,蒋介石再三思虑后取消这个计划。
“香山暗杀”,弱化了恐怖氛围。
“飞机轰炸天安门”,坏人做事不够绝,危机自动解除,也就失去了张力。
“渡江作战”,基本就是人海战术。
观影过程那叫一个“惨”——解放军各种被炸。
看的时候难受。
解放军上岸的时候,有点小激动。
最后旗帜插高土墩上(小警卫员转员为解放军小战士后拿着这个旗帜插上面 然后被子弹打死)。
整个过程很短,就是惨、勇往直前、插旗帜、拔高了小战士的形象。
(2)【节奏】开篇30分钟过早地进入抒情、过多地交代历史背景、过多地无休止塑造主席的亲民形象,导致情感略微刻意、节奏拖沓。
音乐从始至终,都是有一个深沉的调子在带着。
如果可以弱化音乐,然后在非常非常之重要的地方再抒情,效果会更好。
不然强行用音乐来渲染、讴歌,就显得刻意——会让观众认为是洗脑行为。
和谈破裂之后,节奏才有所提升。
(3)【故事结构和情节】故事有两条线,说了很多但没有深入、没有展开。
明线:以毛周为首的共产党在政治、军事上打败国民党;暗线:公安局罗瑞卿把关、小男主警卫队长为执行的力量,清理北平间谍、保护毛主席等人的安全。
明线是百度百科可以查到的,暗线是内部人士才可能知晓的——所以创作者虚化处理了暗杀这条线。
关于细节,可以说几点感觉不那么舒服的。
(1)资料片4K还原度很棒,如果唐国强先生可以减肥,可能更吻合毛主席形象。
那个年代很贫瘠,而且资料片里的毛主席是憔悴容的。
(不过,讴歌嘛,也就容光焕发了。
)(2)戏中主席、总理等一行人给孙先生三鞠躬,主席还说“要继承孙先生遗志”。
不知道历史上是不是真有此事。
这个情节点有点怪怪的。
(不过为了统一,也就沾沾边了。
)(3)主席抽烟镜头比较多,认为作为艺术,还是可以不要再表现主席抽烟。
也许可以想点别的道具来替代。
中间一场戏:毛主席主动找梅兰芳先生,梅先生请主席抽烟,主席说为了不影响他上台唱戏也就不抽烟熏他了。
后来回去还抽。
艺术终究是艺术。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们的电影电视剧开始不断表现毛主席的抽烟细节、又是什么时候全民抽烟的。
关于柔美的地方。
(1)警卫队长对象(王丽坤饰播音员),穿着长裙子(青色系至于什么花纹我记不清了)、顶着屋内强光、推开大门的时候,我竟然感受了《芳华》的感觉。
观影的时候,我想到“我去 好看 不过应该是裙子好看 还有王丽坤的身段具有线条感 尤其是长腿”。
不过啊,头发箍着,如果披着头发、吹点风让头发飘起来(很像广告 哈哈哈),其实更好看。
这个细节跟本片主线没有太大关系(俩个人的爱情更多地是娱乐元素 纯属是附加的)。
无非告诉观众“看 我们播音员也是时尚的 看 她对我们警卫队长是有心的”。
(2)任弼时重疾前给各位一把手拉小提琴。
他前面戏份可不多,为什么强调拉琴。
一是精神升华;二是告诉观众,我们也是有艺术细胞的。
(3)主席和孩子们一起吃饭,家人会外语。
主席说自己在学英语,然后以相对流利的口语说了几句。
这也是告诉观众“看 我们也是和世界接轨的”。
总结:看电影,这些东西都是细节。
但是都是编剧潜移默化传递给观众的东西。
这三个细节比较好。
如果不考虑故事、对主旋律思想不排斥,是可以看看的。
起码,主席变“可爱”了、生活化了。
———————上映第二天——— 关于电影延伸思考:观众爱看什么。
电影的类型分的很多,也很乱。
比如爱情片类型。
我想,几乎所有电影都有爱情戏。
爱情只是元素。
比如悬疑片,几乎所有电影都有悬念,悬疑只是氛围。
我更愿意用有可操作性的语句描述。
比如以少胜多、斗智斗勇的故事。
比如《智取威虎山》(徐克版)、《狼牙山五壮士》(小时候看的版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
弱者处于危机中更能让观众为他担心;其次,观众更喜欢智慧的策略(人海战术只能表现团结 而智取更难得),为其倾倒;最后是勇气,越是弱者越能爆发勇气,他获得胜利对观众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巨大的。
另外还有,战略家如果和远距离的战场融为一体,不至于文戏是文戏、武戏是武戏。
我认为平行剪辑,另将战略家置身与战场(用上帝的俯视角度),可以更有看头。
还可以,用幻境将敌对双方的战略家置于同一“虚拟”的场景——借用电影《孔子》老子和孔子进入论道场景的表现手法。
让两个不碰面的宿敌在一起交锋。
《长安十二时辰》里,由于周一围和雷佳音饰演的正反角色没有很早的面对面交锋而导致节奏拖沓——如果让虚拟的处理让他们有智慧的交锋会更有看头。
以上只是从人物强弱设定、文戏主角在武戏中的处理,进行阐述。
至于其他方面,还有待细究。
电影是深奥的,也是有规律的。
这是我们探寻它的目的。
较多表现国民党人,性格各异,亮点突出。和谈桌上的权谋暗涌耐人寻味,台词没有特别满,写得也很有意思,不愧是何冀平编剧。黄景瑜没太好好演,警卫员这个角色有很多有趣的情节,形象和表演感觉和真实人物差别会很大,小警卫员田二桥的演员非常自然,表演有亮点。王丽坤一出现和黄景瑜就是恋爱柔光,晕……最莫名的是马天宇,一个战地记者,状态那么随便,可怕。曹炳琨全场最佳。濮存昕关键词“老阔痛”。国民党这边选角都挺好,很认真,也挺接近。梅兰芳弟子让人眼前一亮。《长征》电视剧资料感人,开国大典修复资料挺震撼的,一看真人,演员立马无光,伟人就是伟人啊。
剪辑了一些建国大业的镜头,主要叙述了建国前期北平中央领导的安保工作,通过刻画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但是故事讲的并不好,没有新鲜的视角。
呵呵
影片从毛主席的生活小细节入手,体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毛主席。主席和黄景瑜扮演的陈有富之间的互动是一抹亮色,田二桥的牺牲让人潸然泪下。总之,这是一部不一样的主旋律电影,很好看。
吃了吗您内
看到片尾的彩色修复开国大典,觉得真人的感觉实在太不一样了。演绎演绎,总是难逃形似神不似。难得是出现了谈判桌上针锋相对的斗争场面,一南一北的政治形貌对比算是用心,只是拍得太流水帐了点吧!!!而且还用了很多建国大业的镜头…是演员相同就随便剪辑了吗???感情线毫无必要且尴尬咋回事儿啊这是?
感觉不好看
超幸运又被抽中参加提前观影活动,这部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部非主流的主旋律电影,相比以往的爱国主义题材更多了几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相对于以往只有伟人的一面,这次第一次看到了会卖萌的,会撒娇的,会八卦的,生活化的毛主席,建国前五大书记聚会听任弼时书记拉小提琴时从建党到建国的画面集锦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场景超泪目又让人感到无比振奋,让人感觉伟人不再是神龛中的不是人间烟火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革命的胜利除了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全国军民浴血奋战万众一心的胜利果实。反派国民党方面角色的刻画也很鲜活,如果当年他们没有走错路在新中国也都该能大有作为。第一次能在主旋律电影里看到能让全场笑的满地找头的场景,唐国强老师扮演的各种坑黄景瑜饰演的陈有富的几处真的特别好看!影片调色特别棒,构图精美,特别好看
《建国大业》补充篇,延续了“大业”系列布局宏大、蜻蜓点水的特点,大量的线索铺陈最终皆是浅尝辄止,最终致使节奏拖沓、人物扁平、故事缺乏重点。片中有一段老毛看《霸王别姬》的情节,可能是为了与蒋光头颓败相互文,但本片终究没把重点放在国共争斗之中,光头还是个在幕后挨打的工具人,他的戏份也让人如坐针毡,最终致使这段情节成了垃圾时间;而渡江战役则是我见过最敷衍的战争戏码,一堆大炮轰轰轰、拿着机枪突突突,甚至还效颦了一把《父辈的旗帜》,看得我着实尴尬;香山和谈没有火药味,京沪谍影全是小打小闹,重要历史时刻读文件,老毛也是整天不务正业的样子。除了展现几位伟人平易近人的一面,本片真是少有亮点啊。分数献给几位老戏骨和舒服的摄影,拍的真是不行,失望。(另:还是《建国大业》好看)
本来是奔着彩色开国典礼去的,看完之后觉得电影本身也还可以,有种想捡起历史书的冲动,以前中国近代史总是看不下去,现在看来那段时间虽然难,也还是蛮精彩的。再次表白周总理!!不过个人觉得电影的故事性不太强,情节有点碎。渡江战役还有打英国船那块特别带感了。“新中国”这三个字,真的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挺好的题材,剧本稀碎
几段是真哭成狗。很少看见毛泽东以非伟人的形象出现,有血有肉。就冲这一点就值得五星了
本片用以小见大 妙“笔”生花的表现手法 虽然从历史事件这样的大处着手 却落笔于小处 让我们看到伟人充满烟火气的一面 又能看到平凡人物的壮烈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 可以说是通过大人物 大事件留住观众视线 利用小事件 小人物将这一历史事件烙在了观众心里 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记住历史 不忘初心
不能说这样的电影没有技术性或艺术价值,但它们完全是存在于普通商业电影及艺术电影之外
又一部献礼片。延续了黄式?主流?的美学无意识,虽然看似是照本宣科的历史主旋律故事,但是美学风格(黑色影调,魅力演员)却反讽地突显出国民党作为悲剧英雄,历史偶然的失败者,逝去的贵族阶级等等的真正引人注目的形象。影片本身乏善可陈,比前几部建x还烂,最后是彩色修复开国大典
觀影人數不多的午夜场 鄰座的鬼佬看著津津有味
溪口的蒋公用直钩垂钓,香山的主席用麻筐捉鸟。固守长江临渊只能羡鱼,借力好风诱捕方可擒贼。若是做那西楚的霸王,卦象都是凶兆。若是成为得胜的将军,东风都会送船。和谈没有帅印,划江忤逆乾坤,那边还在百厥而待九死一生机,这边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别故园三十载,今日北平没有特务,只有和平。
这部片的编剧水平比较差,情节可以说是支离破碎,啥都想说又啥都说不全。之所以觉得还能看,我的看法,一是演员表演到位,唐国强,濮存昕这些演员参演,基本上质量是能保证的。不仅是因为他们的演技,更是因为他们的专业这每一个镜头,有的时候演员都可以自己提出建议,补充导演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小毛从远地回来,老毛随手就把自己啃了一半的黄瓜递给了儿子,小毛自然而然就吃了起来。这种细节上的表现,其实是演了一辈子的电影,沉淀下来的演绎能耐,这种不经意之间的细节表现,是让电影能有一种很到位的味道。 二是那段历史确实精彩,随便抽几个片段就很有意思。 看得出导演拼了老命想要避免拍成第二个《开国大典》,但角度又找不好,于是就碎片化了。
最后的开国大典彩色修复真的很感动,中国走到今天真的太不容易了
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他说: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他又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万岁!是他~将陷入黑暗深渊上百年的中华民族重新拉了回来,是他~将炎黄子孙们在中国近代史中彻底被击碎了的膝盖重新补了起来,又是他~将在极尽屈辱的近现代史中彻底失去精气神的中国人民的意志力重新凝聚了起来!打完一切军阀和国民党买办阶层再打帝国主义,为中国的道路打出来个朗朗乾坤!他的思想,意志与马哲和中国文化结合成为了我国和我党的立国强国之本,是全国人民永远需要坚守和铭记的方法论和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群众路线,走独立自主的复兴之路!最后给豆瓣八千科普点基本知识:内战根本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自主派与买办阶级的决战~感谢祖宗护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