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美传来《宾虚》口碑票房双扑街的消息时,我在想这个有着50年历史的故事应该不至于吧?
可当我看完后,我觉得《宾虚》,你口碑票房双扑街得不冤。
《宾虚》的故事源自卢·华莱士创作的同名长篇小说,原著讲述了犹太人宾虚同罗马指挥官米撒拉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其反抗罗马帝国的故事。
作为被多次翻拍的经典,其1959年版的《宾虚》在第32届奥斯卡上夺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11项大奖,创下奥斯卡历史最高纪录,也是首部获得最佳影片的重拍片,堪称影史经典。
在今年由俄罗斯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执导的《宾虚》则将故事重点放在了宾虚同米撒拉之间的恩怨情仇上。
长达两个小时的片长上,故事内容可以说极其拖沓。
原先情同手足的两人闹矛盾了,米撒拉成为罗马军人回来后,因为一次意外将宾虚一家变成阶下囚。
宾虚成为海舰中的划桨奴隶多年后,意外逃生后成为非洲商人的马车赛员。
接下来与米撒拉的复仇之战获胜,并重新获得自由。
砍去了其意义更深远的反抗罗马帝国部分后,《宾虚》完完全全成了一部兄弟闹剧,结局竟然是宾虚与米撒拉重归于好,一起策马奔腾。
前一刻重伤的米撒拉还举着刀囔囔着要杀宾虚,后一刻竟然拥抱在一起放生大哭,这样的结局简直狗血到了极点。
除了狗血的结局外,全片竟然没有一个点能够达到高潮,连马车赛之战都一样。
号称两个小时的史诗级大片,为了体现出史诗感,硬生生加入米撒拉从军的片段与宾虚成为奴隶困在海舰上两个部分。
说实话,没有这个两个片段,这个故事依旧可以看。
剔除半小时,将故事压缩在90分钟内,也比两个小时昏昏欲睡强。
与其把大量时间浪费在这里,不如去讲讲宾虚是如何懂得马术的。
光凭开头两人赛马是不足以代表宾虚的马术厉害之处,何况在前半部分,宾虚的形象就是一个富裕公子哥,整天除了情情爱爱就是吃喝玩乐。
你说他马术厉害,难道是一夜灵光开自学会的?
这一次演员的表演能力同样差太多。
饰演“宾虚”的大帅哥杰克·休斯顿,即便拥有一双大长腿,也不能挽救他演技差的事实。
做个安安静静的俊公子可以,但是想要表现出“宾虚”那种坚毅、勇敢与反抗的霸气就实在差太多了。
饰演男二号“米撒拉”的托比·凯贝尔演出的那种幼稚气息更是完全与罗马指挥官的形象完全不符,一点血性和成熟感都没有。
作为老戏骨的摩根·弗里曼本应该将人生导师的气质演绎得好的,但他竟然活脱脱演出成了一个老神棍,实在是令人无语。
看看北美首周的票房,《宾虚》只有1135万的票房可谓是惨不忍睹,口碑更是一路下滑,烂番茄网站的新鲜度从最初的33%,下滑到了现在的28%,而metacritic网站的媒体综合评分也从42分降至37分。
国内,昨夜我观影的IMAX场次,偌大影厅只有12人,其中大部分还是送票。
可见票房号召力之差。
口碑方面,时光网目前分数6.7,豆瓣更是只有5.9,简直差到在拖前作后腿。
说实话,以这种故事情节,两个小时里无大场面制作、无深度内涵。
《宾虚》,口碑票房双扑街,你不冤啊!
2016年版的宾虚,没啥亮点,但若不是珠玉在前,也算不过不失。
它比较有意思的一个点,是展示了罗马作为一个大帝国,统治没有文化认同的地区之难。
1959年经典版,宾虚作为犹太贵族,民族主义的激情堪称澎湃;梅萨拉对罗马帝国的文治武功,有发自内心的认同,个人又有往上爬的炽热欲望。
这种情况下,双方矛盾自然尖锐不可调和,旧日情谊,无论在大义还是野心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2016版里,两个人则都是温和派。
宾虚重视的是和平,也清楚犹太和罗马的实力对比,知道追求自由的虚妄口号,只有死路一条。
梅萨拉颇有人道主义精神,对犹太更存着一份温情,也在极力避免矛盾激化。
这时候,两个人看起来颇有合作的基础。
当然,这两个鸽派都要面对本阵营内鹰派的挑战。
犹太人里,有狂热份子,鼓吹用暴力手段追求自由,年轻幼稚,根本不知道战争残酷的年轻人更是如此;罗马人里,有铁腕的将军,主张以雷霆手段屠戮叛匪震慑群小。
好在,宾虚有高贵的身份,看起来说话比狂热分子更有权威;梅萨拉对将军有救命之恩,处世和说服技巧也很不错。
暂时都可以把鹰派的声音给压下去。
但是接下来有更大的困境:犹太人俗多忌讳,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犯他们的信仰和传统;罗马士兵的心态,既有征服者的傲慢,又有完成任务交差的懈怠,对犹太人的机会不可能那么小心翼翼。
首先,是罗马人拆了犹太人圣地的石头修竞技场。
这事的性质,大概跟鸦片战争时,英军在三元里的作为差不多。
本身可能没有太大恶意,但是会坐实罗马暴政的恶名。
然后,犹太狂热份子袭击了罗马驻地。
于是很自然的,罗马军人中的鹰派呼声,重新成为主旋律。
这个时候,宾虚仍然拒绝说出反对罗马的人物的名字,只是强调,没有什么重要人物会反对罗马。
当然,他这么做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供出这些人物,他以后在犹太社会不说难以容身,至少也会遭到广泛的鄙视和提防。
梅萨拉也只好接受了说法。
——和经典版里这段是两个人剑拔弩张的对峙不同,这里只看出人物的纠结与无奈,既预感到如此下去很可能导致危机,又碍于情面,不愿意过分逼迫对方。
在这种情况下,梅萨拉承诺可以保证罗马总督进城是安全无恙,也只能说是心存侥幸了。
但袭击毕竟是发生了,而且恰恰是发生在宾虚家里。
这个时候,宾虚自保的最后一线希望,就是抓住刺客交给罗马人。
但是他却选择把刺客放走。
这会让罗马人怎么想:根本就没有温和的犹太人。
极端的犹太人希望杀光罗马人,而温和的犹太人希望看着极端的犹太人杀光罗马人。
刺客逃走,宾虚全家被抓,这个时候向梅萨拉投以求援的目光,是完全荒诞的事情。
之前的一系列事件,已经向罗马人证明,梅萨拉的温和策略完全错误,这时候他再出来为包庇刺客的犹太贵族说话,只能表明自己的立场出了问题,除了把自己赔进去毫无意义。
所以这个时候梅萨拉也就只好做出理性人毫不稀奇的选择,出手把宾虚拿下了。
这个故事,算是温和派一步步被极端派搞死的很生动的案例。
——你不对本集团内部的极端派极端,你就会被极端派搞死;你对集团内部的极端派极端,对自己人都这么极端,你还好意思叫温和派吗?
无解的情况,是大多数。
历史上常见的情形,是极端派把所有的对手都搞死,然后发现就剩自己了还这么极端挺神经病的,就开始向温和派转型了。
中国在法家思想的主导下实现统一,然后却独尊儒术;还有基督教这种好战的偏执狂,现在舔着大脸讲宽容,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看了2016版《宾虚》。
一言以蔽之: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又找来了摩根弗里曼,好不容易前半段这个黑老头有点腹黑的感觉,后面又开始了千年不变的灌鸡汤。
男主很帅,当王子时候的那种阳光温和及因为什么都拥有而与生俱来的大度自信都表现得非常好,非常王子[调皮]。
后面一身白衣驾四匹白马战车狂奔,更是帅爆了。
既风流倜傥又野性十足。
赛马和海战都拍得漂亮,值得一看。
片尾曲也特别好听。
就是爱呼唤得不好[疯了],或许是删减的原因罢,反派的变坏和变好都很突兀。
关于信仰的表达还不及国产谍战电视剧,电视剧里都说“唯有祖国和信仰不可辜负”。
电影里愣是没看出来信仰到底有什么作用[难过]。
所以大团圆结尾完全像儿戏……
宾虚,毫无疑问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更是一部伟大的故事,其实让我跟老版的宾虚1959年,与2016版宾虚比较,如果有人问我,这那一部比较精彩,那我觉得,我必须看过才有评价,不巧今天在网上下了枪版,仔细看了一下,我觉得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认为宾虚是一个很好的题材,老版宾虚,不管是马戏还有在战船上拉浆的戏,1959年拍的戏那个年代没有电脑特效,什么都没有都是实打实的拍出来,而且拍出来电影的质量,放到21世纪,这个充满电影特效的年代,我觉得老版的宾虚堪称经典,至少到了21世纪看起来还是不落伍,我觉得21世纪的电影导演拍出来的戏,简直是惨不忍睹,电影到处都是充满特效,没有剧情毫无可看之言,新版的电影只有环绕着一个主人公那就是耶稣,而不是宾虚,老版也是,电影主角虽然是犹大宾虚,但间接引出耶稣基督,我觉得老版和新版还是关于处理耶稣基督方面还是得当,但是新版宾虚里面的故事剧情被改的太多,既没有让人有怀旧的情怀,而且看得比较凌乱,关于基督教题材的电影,我觉得在没特效年代高票房的作品,如宾虚 十诫 等等,到21世纪 如耶稣受难记.........这些电影在豆瓣评分都不低于7.5。
我觉得由于时代发展进步,电脑特效不断提高,而电影质量却在下降,这是不是让人有所反思,我们应该向那些没特效的电影年代却拍出高质量的电影导演学习。
最后向 威廉·惠勒导演致敬。
1.竟然都很耶稣基督扯上边了……结局竟然是大团圆?
这不应该是"波斯王子-时之刃""埃及王子"式的兄弟撕逼+争王位啦争姑娘啦为荣誉而战啦的套路麽?!
搞毛线是大爱无疆?
2.男主这种"刺王杀驾"行为,只是被拉去船上做摇桨的船夫!?
这不科学啊!
被剁成肉酱更刺激些吧……当然全靠这五年积攒的臂力,才在最后的马车比赛中爬回去……3.没有复仇的复仇:男主这种温室中的花骨朵人设,好像"被纸上谈兵"的建文帝一样一样滴
说实话,看新版《宾虚》之前我已做好看烂片的准备,毕竟有59版珠玉在前,但看过之后,我没想到烂片可以这样烂。
1、灵魂。
59版电影与其说是宾虚复仇记,不如说是耶稣诞生受难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相得益彰,通过宾虚的个人经历来讲诉基督教的博爱与宽恕。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意识形态色彩过于厚重的电影,无论是宗教还是别的什么主义,但不得不承认宗教是59版宾虚的灵魂。
06版的电影删除了一切跟宗教有关的内容与情感,表面看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讨厌说教的习惯,实则失去了原著的灵魂,成了赤裸裸的一部兄弟复仇电影。
2、落难。
原著中,梅莎拉是罗马人,宾虚是犹太人,两人即使是好朋友,由于天生立场不同,在民族冲突中产生了裂痕,梅莎拉为了个人前途和罗马的荣耀最终落井下石陷害了宾虚一家人。
而新版电影中梅莎拉成了宾虚家的养子,因为爱上了宾虚的妹妹而受到养母的刁难,最终负气出走通过战功成为了罗马军官,为日后兄弟反目交待了根源。
原作中,宾虚的妹妹因为不慎碰落尾顶的瓦片砸晕了罗马的执政官,导致全家人蒙冤入狱。
新片让直接让宾虚和妹妹成为反抗者的帮凶,因为同情一位受伤的反抗者将其留在家中,结果引狼入室,该反抗者用弓箭刺杀罗马执政官失败后逃跑,宾虚一家人被捕。
表面看戏剧冲突更强了,实际减弱了宾虚受冤的成份,让人觉得他家人被抓是理所应当,观众很难产生同情。
更可笑的是,新片中罗马执政官强调:根据罗马法典,1个罗马人的性命=10个犹太人,死1个罗马人要用20条犹太人的命来抵。
而宾虚一家人犯那么大的罪,竟然没被钉十字架?
3、复仇。
原片中,宾虚被流放到战船后时刻不忘复仇,那种坚韧的毅力打动了舰长,所以战斗开始前舰长命令去卸掉了他的脚镣,他阴差阳错救了舰长,最终被凯撒赦免了罪犯身份,回到耶路撒冷进行复仇。
新版中直接省略了这个过程,且不说宾虚沉入大海后挣脱脚镣的情节是否合理,单说一个阿拉伯黑平民商人(?
),抬着一箱黄金就能请求执政官赦免一个囚犯?
而且这个囚犯的罪名还是刺杀执政官本人?
编导你当罗马法典是死的吗?
4、宽恕。
老版电影中,宾虚复仇后看着美莎拉死去,自己却仍无法拯救母亲和妹妹,心中充满了无处宣泄的仇恨,最终受到基督感化,战胜了自我,精神得到升华。
新版电影中大反派梅莎拉不仅没死,前一秒还拿着刀准备报复宾虚,下一秒就被宾虚的拥抱给感化了,扔下了刀。
基情战胜了仇恨,这TMD画风转变得也太快了。
更扯的是,结尾的大团圆结局,两兄弟又一次策马奔驰。
那一刻我想到了《还珠格格》——啊,啊,啊让我们红尘作伴过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5、人物。
59版电影中,据说有台词的人物就有100多个,许多人出场时间不长,话语不多,却着实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只有几句话的凯撒和宾虚的老管家。
一部文艺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主角像树干一样撑起了整个故事,还在于各类配角像枝叶一样丰满了整部作品。
新电影中删除了太多的人物,活生生把一颗枝繁叶茂的树砍成了电线杆子,实在无趣得很。
想想像,假如红楼梦中焦大、尤二、尤三、四春、刘姥姥等一众配角都不在了,只剩下宝黛钗熙和贾母,那还能称之为红楼梦吗?
6、音乐。
我一直觉得好的电影配乐,应该是在不同的情节有不同风格的音乐,但一定有一个主旋律贯穿其中,其它配乐与它和而不同。
成功的例子是卧虎藏龙,背景音乐有激烈,有轻灵,有深思,但抹不去的是淡淡的忧伤。
老版宾虚的音乐是很经典的,恰到好处的响起,悄无声息的结束,而且有自己的主线。
但遗憾得很,新版音乐杂乱无章,让人没有留下任何深刻记忆。
7、台词。
老版中诙谐的、深情的、哲理的台词在新版中一句没有。
8、演员。
我能吐槽新版电影演员长得很丑吗?
9、节奏。
老版3小时40分,新版2小时。
老板虽然长,剧情推进缓慢,但布景、人物、音乐都极其优美,台词没有一句多余,只要你能静下心来细细口味,一定会有惊喜。
而新版却没有给我这样的感觉,按说它应该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节奏更快,但遗憾得很,要不是后半部分的马战还有点可取之处,我简直都快睡着了。
两部片子风格完全不同,看老版电影的感觉像是和一个美丽的姑娘约会,你们谈天谈地还共进晚餐最终相拥而眠,虽然进展缓慢却让人回味。
看新版电影的感觉,就像你又约了一个火辣的姑娘准备共进烛光晚餐,这妞直接说:老板,直接开房吧,完了我还要去下一家呢。
现在的某些欧美片普遍有种极其奇怪的价值观,主角窝藏罪犯,罪犯又企图射杀执政官,没射到,射死了一个掌旗官,于情于理都该被处死吧?
偏不,偏要包庇,还乱认罪说是自己射的,为了一个小罪犯把全家给卖了,请问,这罪犯是你爹吗?
对自己爹妈都没有这么深的感情吧?
就凭这,主角就不配得到同情啊,还往下拍什么?
在友人的怂恿下早早进了影院欣赏了这部宾虚最新版,总体观感是无惊喜无亮点平庸之作,但回头来认真地扪心自问,有59版珠玉在前,宾虚怎样拍才能有亮点有惊喜不平庸呢?
这不是一般难题。
无论怎样拍,观众总要拿来跟惠勒的经典对比,跟赫斯顿和博伊德两张银幕上很难复现的阳刚雕像脸对比,跟黄金时代雄浑庄重的史诗电影巅峰作品对比,这其实既不公平也缺乏现实意义。
艺术与技术不同,没有机械的进步论,每个时代的电影有各自时代独特的气质,根植于时代的土壤受到其局限同时也打上其烙印。
黄金时代已然消逝。
今日重拍宾虚,不谈超越或媲美,哪怕另辟蹊径别开生面,都是巨大难题。
10年小惠勒制片的电视剧版宾虚已经经受了此种对比与考验。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或者说理解,我对这部宾虚最新版是抱着宽容态度进入影院的,没有高的预期,自然也就谈不上失望。
而且我挺期待能在影院里看场IMAX+3D的驷马战车竞赛。
电影里印象最深刻、最精彩的战车竞赛场面莫过于59版宾虚里梅萨拉与犹达的生死决战,以及64年罗马帝国沦亡录里康茂德和李维的决裂,有趣的是,后者里扮演正面主角李维的,正是前者里扮演反面主角梅萨拉的斯蒂芬.博伊德。
以前曾跟朋友吐槽说,Boyd在宾虚里像狠毒受的设定,在沦亡录里却带上了忠犬攻属性,大概是因为Heston气质实在太正,不太可能被压倒(总是圣经中先知、史诗中英雄主人公的当然人选,演过摩西、施洗约翰、宾虚、熙德、戈登将军等一系列大人物),而Plummer的狮子头康茂德又略妖孽抽风、阴阳怪气吧。
说回本片。
即便剧情已经不能更熟稔,也做好了心理预设,全片基本看得波澜不惊,但到尾声处梅萨拉抱住宾虚、短剑坠地的一瞬,我还是震惊到了,从19世纪到21世纪,宾虚这么多年兜兜转转从原著小说到默片到59年电影到电视剧到舞台剧再到这个最新版电影,有朝一日竟然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对生死冤家HE了!
真诚无伪地HE了。
编剧竟然大刀阔斧地让他俩HE了。
梅萨拉还跟着宾虚走了。
这个被同人占据的世界真的是不会好了!
对,同人。
私以为最新版宾虚当作59年电影同人来看就好,毋需太认真,纠结什么原版,本来59版也算不得绝对忠实小说原著,宾虚的故事在历来影像化改编版里都会有细节上的改写,从25年默片到59年电影到10年四集电视剧再到这个16年最新版电影。
最新版宾虚三大重点改编:梅萨拉变成宾虚养兄弟;犹太行省总督彼拉多的军队在耶路撒冷巡行时真实被从宾虚家楼上袭击(洗白梅萨拉);宾虚海战中救罗马将军昆图斯.阿里乌斯后被其收养段落删除。
本人其实对第三处改编意见最大,因为宾虚被阿里乌斯收养后犹太人与罗马人身份融为一体特别有象征意义和隐喻意味。
而阿里乌斯这个罗马人角色的删除也使得影片里的罗马人形象更加单一片面恶化(10年电视剧里则相反,对阿里乌斯进行了细化描写,虽然效果并不好)。
特别要指出的一点:与梅萨拉形象逐渐洗白对应的,是本丢.彼拉多的形象在逐渐抹黑。
反正耶稣是在他任内钉十架受难的,所以所有黑锅都他背也无妨?
比如被无意砸到的那位其实并不是他,造成宾虚家灾难的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前任瓦勒琉斯.格拉图斯,但在10版里这个人已经变成了彼拉多,在本片里彼拉多更是遭遇刺客弓箭射击后暴怒,沦为了宾虚家灾难的主要责任人,之后这个人物形象一路滑坡就没好过,因为梅萨拉在宾虚废弃府邸被揍,就要20比1抽杀犹太人。
下面主要讨论下宾虚故事影像化历史中梅萨拉形象的演变。
59版对原著小说有一个极重要的改编,就是对梅萨拉这个人物往好的方面的改写,华莱士的原著里并没有梅萨拉临死前宾虚去看他并被告知母亲和塔莎还活着的那段戏,因为小说里梅萨拉并没有在赛车后因重伤当即死去,他对宾虚的陷害也没有因此戛然而止,电影里还删除了梅萨拉与格拉图斯对宾虚家产的侵夺,删除了梅萨拉的情妇,取而代之的是强化了梅萨拉对宾虚的感情,或者说特别的爱意,记得导演解说版提到,梅萨拉有homo倾向,所以导演给Boyd说戏时要他对着Heston要眼里含情,但是大家都瞒着Heston,怕Heston知道了会生气着恼(Heston必然是死硬直男一枚)。
59版由此而生的诸多耐人寻味的对白:重返耶路撒冷的梅萨拉对宾虚说,未获回报的爱是多么令人难过啊!
宾虚被捕后,他的管家父女来求情,父亲说,我了解他,他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事情的。
梅萨拉说,我比你更了解他。
战车竞赛中输了的肢体破碎的梅萨拉说,我怎么能在见到他之前被切去双腿?
我知道他一定会来的。
濒死的梅萨拉说,你见到的这面前的人是谁呢,肢体破碎的敌人?
宾虚回答,我面前没有什么敌人。
“未获回报的爱”,梅萨拉自觉信任和期望被辜负,这是59版梅萨拉背叛宾虚的重要心理因素,说直白点,是他自觉先被拒绝、被背弃了。
25年默片则比原著更冰冷,原著里至少梅萨拉与宾虚成年重逢后还有一段看似有爱实则预兆分裂的交谈,默片里则在重逢之前很久梅萨拉就已然对宾虚无爱了,梅萨拉是一个纯粹的野心勃勃残忍无情的形象。
而59年电影里,这相爱相杀的两主角间,相爱是不消多说明眼人一望即知的:初见比试投掷长矛的准头,对喝交杯酒的细节设置都很萌。
话说Boyd为啥总和兄弟变仇敌的对象喝交杯酒,沦亡录里也和康茂德喝了。
自从有了这临终对峙的一幕,以后的版本都喜欢就此做文章,从59版里Boyd的梅萨拉至死不悔不求宽恕的硬气倔强(医生要截他腿救治,而他不愿以残缺之躯在宾虚面前示弱,坚决不同意截肢),到10年电视剧里SCM的梅萨拉咽气前坚持得到宾虚谅解,这个最新版里则是互相谅解(并且梅萨拉还被截了条腿),也算有个发展过程了……或者说梅萨拉的形象从搬上大小银幕以来就在不断演变逐渐洗白中?
原著中梅萨拉其实出身罗马贵族(看梅萨拉这个姓氏),他的父亲在耶路撒冷当财政和赋税官员,孩提时代的梅萨拉能和宾虚一家往来亲密,完全是由于犹达的王族背景,他们的父辈曾经在希律王遗留在锡安山的同一座宫殿里共事,由于当时希腊语在朱迪亚的上流社会和学园中十分流行,梅萨拉与宾虚交谈中是用希腊语而非罗马人的母语拉丁语,梅萨拉所走的道路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罗马贵族青年的道路,接受正统的贵族教育,学习古典学术,进入军队,建功立业,在“荣耀之阶”(cursus honorum )上稳步攀升。
59年电影里没有对梅萨拉的家族背景做过多介绍,而在10年电视剧里梅萨拉已经降格成急需获得家族承认的私生子,这个最新的电影版里干脆把他变成了背叛恺撒被处死的罗马人的遗孤,宾虚家养子,这处改写和原著是截然相反的,原著中记得是这样交待梅萨拉的背景:在第一代恺撒和他的大敌之间爆发的战争中,他的祖父曾追随布鲁图斯,复在菲利比战役后与胜利者和解,此后坚定不移地站在屋大维一边,给予支持,后来的奥古斯都没有忘记他的情谊,授予了这个家族诸般荣耀,当朱迪亚被压缩成一个省份后,奥古斯都派遣他老友的儿子来到耶路撒冷,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税赋和财政收入。
这个儿子就是年轻的梅萨拉的父亲。
所以梅萨拉连身世发展都是有演变的,历来大家对改编梅萨拉的兴趣超过对宾虚,是否因为反面角色总是比正面角色耐人寻味呢……不断洗白的同时,梅萨拉的形象其实是一路弱化的。
不断赋予他情有可原、容易为世人理解的动机(10版里私生子身份带来的正名压力,16版里寄人篱下隔着血缘与种族双重障碍难获认同感与融入感的养子身份,使得这两版梅萨拉都具有强烈的走出去建功立业获得身份认同赢得个人荣耀的动机,梅萨拉的行为更多是被动被迫的,而非积极主动),也就同时弱化了他所代表的世界帝国罗马天性里的扩张与侵略性。
提比略时代的罗马是帝国初期的罗马,尚且是一轮旭日,还远远谈不上康茂德时代的黑铁之世。
梅萨拉作为一个贵族门第出身的罗马儿子,他所抱持的罗马主义、罗马中心的世界观,他返回罗马后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罗马化,都必然使成年后重返耶路撒冷的他与宾虚分道扬镳,呈现出强权者与侵略者的面目,这是他所属的民族与阶级的固有属性。
梅萨拉与宾虚的矛盾不可调和,正在于他们的矛盾并非单纯的个人仇恨,而是扩张中的罗马与被侵略压制的犹太民族之间的根本对立。
梅萨拉至死不悔不觉自己有错也绝不祈求宽恕谅解,这种强硬正符合罗马儿子的气质,明朗坦率的罪恶,阳光下的罪恶,巴克斯式的激情与残忍。
59版里宾虚最终谅解了梅萨拉,在他死后,也是因为明了了梅萨拉的局限性吧,人是社会的人,是民族的人,是阶级的人,根植于他的生活土壤不可能悬空而立,超越这一切。
与梅萨拉无法超越种族与身份属性形成对照的,是59版里宾虚以小阿里乌斯的名义将犹太人与罗马人身份融合。
但这种融合带来的不一定是和解,也可能是迷茫。
看电影心得有人形容男主BenHur像基督山恩仇记。
故事明线跟復仇有关,但是这过部电影的隐藏版男主是耶稣。
故事架构在凯撒大帝统治的帝国,男主是虚构的人物,耶路撒冷的贵族。
中间省略大段曲折,总之男主冤案被降为奴隶打免钱工,最终在復仇路上真正领略到善的真意。
那份善意来自耶稣自由意志的奉献。
男主是虚构的,但是故事想表达的和圣经类似,不同的是导演叙事角度有区别。
导演本身是无神论者,为了电影特别到耶路撒冷搜集资料,起初是抱着找到反驳的证明,却在搜集的过程相信耶稣真实存在过。
所以叙事上耶稣是隐线,用凯撒统治和受苦人民反衬耶稣善意的精神。
在历史背景的烘托,耶稣是真实的人物,他不是神话也没有法术,他有的是在苦难寻找善美的强劲心志,当他说只有爱才能不在做奴隶,因为凯撒在民众心裡散播仇和暴力,那些竞技场代表暴力教育。
当耶稣说他选择受苦是自由意志,他的殉道像是展演与以暴制暴相反的方式会是怎样的不同,这两种都是BenHer经历的。
这部电影没有强调神性也没有浓墨的圣父感,不讲经一样的样板传达耶稣精神是本片最大亮点。
而且扮演耶稣的演员也表现自然。
之前看到很多对此剧的批评,本来打算弃了,还是劝说自己去看了。
当年看“未来水世界”也是一样,满世界的嘲讽,各种批判,看过觉得还不错,甚至多少年之后重看仍觉得不错,可能是我品味不行吧。
说起这个影片,多数部分应该都是及格以上的,演技,剧情,特效,配乐都是水准之作,影评人过于刻薄了。
宗教的部分表现的太弱了,没有那种摄人心灵的博大胸怀,引不起共鸣,不如拿掉,多着力冲突的部分。
结尾曲很好听,女主的眼睛真漂亮。
又是两个基友的故事
2022.06.03爸妈没看过老版,所以看得津津有味,说明本片的可看性还是可以的。
曾经看过1959年的经典版《宾虚》。确实珠玉在前,无可辩驳。而本片是2016年的新版。整体上看,新版缺少亮点。尤其是演员方面,两位年轻的男主角除了最后基情一抱之外,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摩根·弗里曼老而弥坚,自从他老人家“出事儿”以后还是头一回见他露面。另外,宗教情节有强行插入既视感……
太过理想主义的翻拍,用不是那么成功的。
简直崩到莫名其妙,犹大你这一通不是完全自找的嘛?你兄弟把厉害关系都跟你讲了,都跟你说,他自己身不由己了,你这还特么充啥大个,陷自己兄弟于不义 ,你还满肚子委屈然后还要报复回来?你兄弟都救你你老娘了,你还义愤填膺?这是什么三观?最后结尾大团圆又是个什么玩意儿?我x,太抹蜜。很奇妙了!
垃圾
大量运动镜头的独特视角运用的不错,其他就算了。
前半段还好,16岁左右的智力。到比赛结束,来了个happy ending. 这彻底变弱智了。
虽然对宗教电影没啥兴趣,但还是对总菊无语。
2017观影记录
从丢掉了副标题"A Tale of Christ"就知道这一版到底缺少了什么。让Jesus露脸反而割裂了Ben-Hur与Jesus的双线故事与神性,Beltrami的配乐也远没有Rozsa的宏大。战车赛倒是拍的不错,勉强三星吧。
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它甚至带有业余和山寨的气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翻拍,在原作面前显得一文不值。新版《宾虚》把原作中浓厚的宗教意味和表现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气质全部抹去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复仇故事变成了“兄弟情弥合”的小格局,任何看过原版的观众都无法接受这种严重萎缩式的变化。
剧情方面没有老版的流畅自然合理,也许是剪辑的缘故,也许本身改编得不到位,反正看到后来,觉得宾虚和他兄弟之间的仇恨完全站不住脚,在当时的情形之下,宾虚被流放完全是咎由自取,谋杀罗马执政官可是满门抄斩的死罪啊!不过电影除了剧情的不足,在其他方面完全符合大片的定位,特别是流放海中的一段和最后的“四驱”赛车大战,角度新颖,动感十足,特效细腻,绝对的视觉享受。
其实中规中矩
没看过书,哪都挺好,就是最后感觉好突兀
不知道是什么鬼,看的稀里糊涂
一直没看过老版本。没想到耶稣客串了
64/100
非常精彩,可能是我没看过旧版的原因吧,立马补上。
没看过老版《宾虚》,听过BBC广播剧版。跟广播剧相比,新版中梅萨拉被洗白了,不再是一个恶毒的角色,一切行为皆出有因,让人完全恨不起来,所谓的“黑化”也是宾虚和母亲一手造成。相反,宾虚懦弱、无能还喜欢自作聪明,结果害人又害己,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