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说的是,该片很明显是偏向欧美的观众。
很多对于基督或者其他信仰陌生的观众很可能无法很好的去感受这个片子。
对于这些朋友们,我建议各位就当是个随便看看的片子,不要太较劲去通过本片去讨论宗教和信仰的问题。
从剧情来说,个人相当喜欢,紧凑,1小时40多分钟的片子,看完还感觉意犹未尽。
从拍摄的手法上来说,画面相当写实,渲染得也相当不错,几个血浆运用得还是相当适当的。
该片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人物的刻画是相当出色,一群人在水牢中的眼神,osmund在沼泽的哭喊,Ulric的咆哮和最后的微笑,那个巫女(名字忘了)在水牢前的宣讲,无不把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对于信仰的态度刻画得栩栩如生。
通过人物的刻画,把本片很多对于宗教的矛盾都融汇在全片中:Hob那句:she is beautify and real. 让我看的时候不由得深思,在生活中,即便有信仰,在面对困难在面对诱惑时,多少人在真真实实在面前的诱惑保持坚定呢?
另外Ulric和一些信徒坚信这场灾难是上帝来洗脱人类罪恶而降临的时候,作为一个信徒,我又不由得思考:真的如此么?
的确,在圣经中,有不少上帝对于人类的惩罚而降灾难于人,更有对于final judgement的预示。
但是当真正面对着这种灾难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愿意相信呢?
片中,作为一个修道士的Osmund就非常好体现了这点。
同时片中部分牧师(虽然没有描写,但是从Ulric的对话可以看出有这么一拨人)更是认为,黑死病的庇护场所,是一种对上帝的不敬(这点也从Ulric的行动就能看出,具体是什么在这里不剧透了)。
在这里,对于信仰的两种不同的观念的冲突发生了,而最直观的体现:村民们,骑士们。
而Osmund作为本着对上帝的信仰但是涉世未深的孩子,更是借着女友的事件把这种矛盾升华了悲伤和愤怒。
在后段中,他在沼泽的哭喊和对巫女的请求,完美演绎了,当人们失去重要的东西和人时,那种悲伤,那种无助,以及在那一刻对信仰的丧失。
最后的结尾,借由大叔说的:dark story,也表述了即便是骑士来看,Osmund后来的行为也已经超越了底线。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对于Ulric本身的黑死没有很好的铺垫。
最后有点突兀。
最后感叹一句:本片对于这些矛盾的刻画真的太好了。
推荐该片。
1.这不是恐怖片2.这不是悬疑片3.这不是冒险片4.这不是剧情片5.这不是宗教片6.这不是科幻片这是一部纪录片。
记录了几个男人的痛苦和一个村子人的痛苦,生在信仰也死在信仰。
讲的是一个人因爱变态 其实真正的恐怖只在结尾部分 I'd like to think that he found peace and he continued to see beauty in the world...goodness.
无论是以上帝的名义,还是以反上帝的名义。
信仰是什么,人们为什么如此执着。
以信仰的名义行罪恶之事。
世上本没有巫术。
女巫会的只是一点医术和心理学。
她说:“人们需要奇迹。
”她说她的丈夫是被修士那样的人杀死的;可以想象,教会在蒙昧时期是拒绝医学的,因为威胁到了它的影响力——人们对神的信仰是“救苦救难”,如果上帝没能,而术士能,那么术士就是教会的大敌。
教会的特使,那位骑士领袖,像敢死队一样,用自己为饵把黑死病带到传说中的奇迹之村,为了破除人们对反上帝邪术的迷信。
他们是来屠杀的,他们也被屠杀。
那个村子终于被灭了。
这部电影晦暗阴郁。
画面总产充斥着腐烂污秽,反倒女巫出现的时候是美貌干净的,然而她却是最邪恶的。
如果反派是真正的反派,正面是真正的正面,那么这部电影也做得很成功,气氛渲染得很好。
但是,这部电影却做得更有意思一些。
当虔信上帝的人最后变成了以上帝为名行杀戮之事的屠夫,他这样做的时候,心中能找到平静,还相信善与美吗?
爱情本来是美的,女孩也是美的。
那位女巫的手下被问到为什么信她时说,女巫很美很真实。
美为什么为导致人们表现得像魔鬼,世间像炼狱呢?
为什么上帝会不容忍一个没被瘟疫感染的村子呢?
这部片子是诚意之作。
这样的作品往往会费力不讨好。
《黑死病》又一部2010年最佳电影的,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驾驭恐怖题材绰绰有余,1348年的中世纪英格兰鼠疫肆虐,让当时欧洲三分之一人口死亡,这是故事背景。
主要人物是一个年轻的僧侣,骑士乌尔里希和他的雇佣兵,还有一个美丽的巫婆兰吉瓦。
故事主线是他们前往遥远的沼泽地中的村庄,去追捕一个异教的女巫。
所要表达的主题很多,给我的感觉几个关键词:信仰,救赎,恐惧,死亡等。
导演试图将现代观众代入到中世纪原教旨主义民众的心理状态下,去正视常人品格中野蛮的一面。
构思很巧妙,风格化的恐怖动作,足够的悬疑和血浆满等满足观影的感官需求,同时影片还希望探索一种令人不安的道德困境,在那个众人恐惧的时代,他们是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还是被上帝所抛弃?是该坚持信仰?还是该反过来将神抛弃?结尾处更是升华到宗教能塑造人同时也能毁灭人。
营造恐怖氛围,除了需要导演和编剧讲好故事外,无疑演员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个性鲜明的肖恩·宾在《指环王》(2001)中他就曾经披甲骑马,英气十足。
本片中他表现一个在瘟疫肆虐的大灾难时代中,挣扎于信仰苦痛的骑士的内心。
相较而言,卡里斯·范·侯登扮演的冷艳巫婆造型上恐怕更加引人入目,也将成为片中转折点式的关键角色。
导演自说:“我在构思这个”黑死病“题材的时候,一直在想,‘什么故事可以比那个时代本身更令人感兴趣’”,谈及执导初衷,克里斯托弗提到,“所以我从一开始就非常热衷于尽可能保持”黑死病“作为本片现实和事实的基础,同时还要提供一个令人兴奋的黑暗电影。
我想营造这样一个电影世界,即人们会认为这一切就该是这样的。
在这个世界中,人们认为,鼠疫是由上帝释放来惩罚他们的,或者说他们正任由魔鬼折磨。
由于无法治愈这种疾病,恐惧鞭笞着人们,直到他们疯狂。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派出一队骑士和一个堕落的僧侣,让他们在追捕中去审视为什么一个村庄能够幸免于瘟疫的肆虐。
肖恩·宾的角色,即乌尔里希,认为鼠疫是上帝派来的,因此如果村里没有瘟疫,那么它必然也没有上帝。
” “超自然因素对于这部电影至关重要!”克里斯托弗斩钉截铁的说道,“因为正是它将我们带入到角色的思维中。
我们信仰他们所信仰的,接着,我们更深的被卷入到他们的追捕过程中。
虽然这部电影的题材需要人们认真对待,但是它也需要娱乐。
超自然的元素相当于给了我们一个钩子,可以将剧情和恐怖的点滴衔接起来。
”
阴霾的天空,荒芜的田野,漆黑的教堂门外堆满了浑身黑紫的尸体。
教士们已经来不及给这些虔诚的天主教徒做最后的祷告了,道路两边随处可见焚烧尸体的篝火,自愿前来协助教堂处理尸体的人也越来越少,因为接触尸体三五天后他们也很快死亡了。
没有人知道这场夺去整个中世纪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瘟疫是如何到来的,当时处于绝对统治地位的天主教会仍然坚持认为这是“上帝之鞭”在惩罚人类的罪恶,而这一切的罪恶源头就是隐藏在普通民众当中不信奉上帝存在的巫术之士,其中尤以魔鬼的情人---女巫最为邪恶。
只有将这些女巫铲除,包括用最极端的方式处死才可以平息上帝的愤怒。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猎巫运动迅速在欧洲大陆上蔓延开来,哪怕是最小的村庄也未能幸免。
后据历史学家考证这场运动前后持续了将近500年时间。
作家刘慈欣在他的小说《三体》中是这样说的:“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借助于人类之外的力量。
”这一次的力量叫做黑死病。
影片《黑死病》就是以鼠疫肆虐的中世纪欧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教士参加了一次由主教授权的猎巫行动后,最终成为坚定的猎巫者的故事。
《恐怖游轮》的成功,使导演克里斯托弗•史密斯成为拍摄惊悚片的新星。
在本片中,除恐怖惊悚元素外,导演还试图加入那个时代关于信仰的思考,关于理性与狂热的思辨。
由此可见本片并不是一部类似《女巫季节》式的宗教题材电影,超自然因素只是存在于剧中角色头脑中用以支撑他们信仰的工具而已。
影片最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导观众自己思索找出答案:在对抗灾难中,人类究竟应该信仰什么?
少数人的理性在遇到多数人的狂热时应该怎么办?
现代医学对这场旷日持久的瘟疫大爆发已经给出了科学解释,原因太专业也没必要在这里讨论。
但结论很有意思:1当时天主教会迫害有科学思想的专业人士,致使欧洲缺医少药。
2欧洲人当时生活不讲卫生人畜混居。
3当时许多人认为猫是女巫的助手而必须杀掉,使猫在欧洲几乎绝迹,作为疫病载体的老鼠由于食物链上缺少了天敌而成几何级数增长。
当年轻的教士走进没有被疫病污染的村庄时,看到那里的人们衣着干净精神饱满,他们用草药治疗创伤并要求进入村庄的人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澡,村庄周围的湿地实际上阻碍了老鼠的入侵,所以这里没有人染病。
但这支由骑士和牧师组成的猎巫队伍中没有人这样认为,他们认为鼠疫是上帝派来惩罚人类的,这里没有疫病就没有上帝,而没有上帝的地方就一定有魔鬼。
干净和繁荣只是假象,魔鬼一定就藏在这群人中间。
于是仅有的少数人的理性与狂热宗教信仰之间的冲突就这样爆发了。
翻开人类历史,由于信仰冲突导致的战争比比皆是,理性与狂热的纷争几乎写满了人类文明史。
本片中年轻的教士由于心上人染病而求助上帝无果本已对上帝的存在产生了怀疑,但在一群狂热教徒的感染下,最终相信了曾经拯救自己和爱人生命的美丽而真实的女士就是邪恶之源女巫。
他自己没有能力辨清真相,仅存的理性很快被狂热的信仰取代,而没有理性的信仰注定会陷入疯狂。
影片在教士癫狂而迷茫的眼神中结束了,但诬陷和杀害“女巫”的事件并没有结束。
类似的事件在全世界各地以不同的面貌一次次的重演着,想一想二战时期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中国文革时期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以及现如今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教派和地区冲突。
当理性被狂热信仰吞噬后结果必然是走向疯狂,而这种疯狂对人类文明摧毁性的伤害无疑都是巨大的。
那么如何阻止这种疯狂的产生就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课题:是坚持理性的科学精神还是坚持狂热的宗教信仰,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一场瘟疫,无数的杀戮。
恶魔让信教徒蒙蔽了善良的双眼,从一个虔诚的信教徒变成了看不到这世界美丽与善良的杀戮。
天堂不会给杀戮留一个位置。
强迫别人丧失自己的信仰会得到惩罚,所以这个世界上有一个词,也是全世界人们都在不断追求的,那就是自由。
一部中世纪严肃的正剧,讨论信仰和人性。
现实是残酷滴,年轻的修士经历过一切残忍之后也变得冰冷了,开始从制止抓女巫到自己去抓女巫。
人性不应在信仰的纷争中泯灭。
这很值得深思。
因为是正剧,没有娱乐的情节,还原中世纪的严肃沉稳,很有真实感,像个纪录片,但是情节不是很吸引人,像在慢慢地讲故事。
但是结尾的转变给人很大震撼。
以为是打打杀杀的电影,用来消遣一下,没想到有如此深意 得到几点启发 1.重大历史问题容易被人利用,明朝起义还是欧洲瘟疫莫衷一是 2. 宗教是真理和欺骗的综合体,目的是要你相信,改造你的身心, 3. 真正好的宗教无论形式,修行还要靠自己
这是第一次有看到影片涉及到中世纪的黑死病,虽然并非纪实,但从旁人的角度来思考那场大灾究竟是天意还是人为。
黑死病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病毒所到达之处,就像是一次屠杀,少人幸存。
在这样超大规模的传染病面前,要想活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人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无处不在的传染源,还有精神上的折磨。
侥幸没被传染上,并不是万事大吉,之后的心理关更艰难,想象亲人、朋友接连的倒下,终日生活在危险的边缘,真的是需要精神寄托的。
而在当时,就是宗教,就是上帝,是人们的精神支柱。
那时候的宗教普遍人为,这是上帝对人类的一次惩罚,竖立自己的权威,给了罪孽深重的人类一次警告。
但是传染病长久的流传,大批大批的人倒下,即便宗教信徒、良民也没有幸免,自然引得人们的疑问,以及对信仰的动摇。
于是,影片中的世外桃源就诞生了,在这里人们不再相信上帝,而由女巫从精神上来统治他们。
这里插进一个历史知识,这场毁灭性的黑死病,其实就是从消灭女巫开始的,而猫作为女巫的帮手遭到屠杀,直接导致了老鼠数量的剧增,进而使得他们携带的病毒无法得到控制。
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影片中所谓的世外桃源,没有被病毒污染,是有原因的。
这个地方四面环水,使得老鼠过不来,在不接触外来人的情况下,自然也就不会被感染了。
突然闯入的这波人被迫害,也是必然的,因为他们是外来人,又是来寻找女巫的。
在一个权力高度集中、又被女巫统治头脑的村庄里,这些人等于是来找死的,而为这波人领路的传教士,本身也是想逃离宗教的枷锁,却来到这样一个地方,显得很讽刺。
当然之后的获救,以及心爱之人的离世,反而使得他重拾信仰,继续去完成先前那波人的遗愿。
本片更多的是一种客观的表达,展现当时的一种状况,如何去看待去理解,每个人都会有不同观点。
毕竟在大灾面前,精神上的受难比肉体上的更痛苦,也更加深死亡的阴影。
烧女巫什么的,最讨厌了...
比起横扫欧洲的黑死病,倒是觉得黑暗无比的宗教法庭更让人觉得恐怖一些。
任何信仰一旦走向极端都是殊途同归……
跟 恐怖油轮 差远了
黑死病是个布景。“向死而在”的口号不是虚的。但恐惧引发的各生态那就光怪陆离了。你很难判断谁正谁邪:为了自私的信念,反对者死。无神论者反思宗教究竟深刻吗?或者无神论本身就是一种宗教。死亡面前有常态的放弃,也有变态的执着。女巫象征了人类理性,这压抑的灰黑世界里唯一的一抹红。
这个宗教片拍的真黑暗,没有看的必要。大家别看了。
瘟疫背景下的猎巫运动。气氛渲染的一般,所表达的东西也非常模糊。似乎除了营造氛围,导演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方面都很薄弱
这跟黑死病有毛关系?不就一男孩被女巫欺骗报复女巫吗,还不如叫女巫
没那么差吧 肖恩斌不错
一群无知野蛮的猴子互相残杀。我想他们根本都没听过空性这件事。
权力的游戏之选角真easy
波罗莫是比较毒的。。。
女巫姑娘还是那么美。
=。= 纯粹是冲着那身衣服评的2星
和《女巫季节》背景相同的片子,故事大致的行进过程也和《女巫季节》很像。也是一队人出发,寻找并解决为祸的巫师,但是这片子要比《女巫季节》沉重压抑许多,它要表达的东西也更深刻复杂。相比之下,《女巫季节》的主题就有些流于表面和娱乐化了。其实,像这样同类型的片子对比起来看,真是相当有意思。《黑死病》的画面感很萧瑟,色彩偏向苍白暗淡,主角小教士整张脸都是苍白的,连嘴唇都毫无血色。《女巫季节》的镜头制作完全是大片风范,《黑死病》的镜头则经常摇晃不定,有时还会有奇怪的角度。《女巫季节》最后彻底神棍了,而《黑死病》全片一直笼罩着诡异的氛围,但却完全不奇幻。唔,应该说它只是说了故事,并不负责真相。比之《女巫季节》,《黑死病》更具魔性,那是整个影片散发出来的气质,最后的结局寓意深长得令人发冷。
乱七八糟,除了开场的幽暗竟然像挪威的森林。
一开始以为是爱情片,中间变成惊悚,最后变成人性。始终有人以GOD的名义做各种事情。
所谓的巫女?只是懂得医术来糊弄人的普通女人。。人无知真可怕···
古時,西方宗教都是建基於暴力之上。阿們
整个片子没什么特效,一切都是那个年代的粗糙,但是并不算难看,奥斯曼在这段旅程中的转变颇让人唏嘘,想不透到底什么是信仰、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信仰,反而是跟随女巫的人说的“她美丽、真实”更能让人信服。最后一瞬间我才明白,其实每一个奥斯曼抓到的女人都不是最初的那个女巫,心里又沉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