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面孔
سه رخ,伊朗三面戏剧人生(港),Se Rokh,Three Faces,3 Faces
导演:贾法·帕纳西
主演:贝纳兹·贾法里,贾法·帕纳西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语言:波斯语,阿塞拜疆语,土耳其语年份:2018
简介:一位著名的伊朗女演员收到了一段令人不安的视频。影像中,一个年轻女孩请求她的帮助,以逃离保守家庭的支配……女演员向好友兼导演Jafar Panah求助,以确定这是否是一次恶作剧。两人一同动身前往西北部与世隔绝的山区,去寻找年轻女孩所在的村庄。在这里,古老的传统依然主宰着当地人的每日生活。详细 >
除了簡單的故事脈絡,其他的內容基本上看不懂。難道僅僅是傳統與開放之爭嗎?波斯的文學和中國的文學可能有非常大的差異。電影中使用長鏡頭的方法很獨特,表現某些情節也很含蓄。
Jafar Panahi 1
巴納希一貫的挑戰權威與傳統價值,滿有《出租車》的影子。但今次略為表面,開首的懸念的確勾起觀眾的注意力,但往後愈見平淡。一眾角色的面目刻板,且到處充斥符號,猶如科普書的演繹手法了無生氣。整體而言只屬中規中矩,除了個別長鏡頭之外,並無特別亮眼之處。
電影一開始就來了個“不安的視頻”,還以為賈法客串《禁斷動畫》。電影應該是在伊朗西北部的東亞塞拜疆省取景。恰好,賈法也是在該省出生。三張面孔,三個女演員,過去、現在和未來。承接Taxi裡頭的元素(數碼遺書、CD等),賈法又以簡單的映像就展現出當下伊朗社會的現狀。駕輕就熟,讓我佩服。
帕纳西的电影有一种松散的刻意,导演看似漫不经心,但实际上表达欲很强,而且非常在意自己的信息有没有被接收到,造成的结果便是和剧情片相比,故事性和人物张力较弱,和纪录片相比,对现实的转述又多少显得有些诚意不足。当然,导演的本意并不是讲故事,而是以事件为载体,去近距离观察甚至测试里面人物的反应,并尝试进一步靠近那个与自己仍然是格格不入的伊朗社会。
大量车内特写的交叉剪辑,主观视角前视着荒芜贫穷的世界,正如身怀莫名「负罪感」的女演员即使得知女孩造假,最后还是身不由己地帮助其离开,导演/女演员的立场充满着来自第三方/优越世界对贫苦地区/人民的优越感,「怜悯」在此是一种不对等的施舍,因此也得不到观众的共鸣。
挺悬疑的,挺理解女演员那种抓心挠肝的感觉。因为陌生,感觉每一步都在历险
比较喜欢开头 在女演员怀疑导演策划整个事件那段喜欢得不行 然后又渐渐疲软下来//是我熟悉了套路还是导演真没拍好?感觉对女性地位的大段讨论还不如出租车里的片段呈现打动我 展现也就是我知道了伊朗土耳其语区农村的状况//明天翻一部阿巴斯看看//我错了我没翻
难以体会捉襟见肘的创作环境究竟对导演的影响有多大。阿巴斯是悲悯,帕纳西是忧虑。他的镜头如虫洞,拽你坠入恬静淳朴的乡野村落,呈现的却是人性之间的伪善与冷漠、轻信与猜疑。世界是平的,人性却是圆的。
不如出租车
2.5#开头还是非常稳定,直到后面陆陆续续崩塌。披着悬疑的外衣,描述的却是世间百态。乡村的恬静自然,美而“哀伤”。哀的是体制,伤的是人民。封闭的族群,人性的虚伪,受到限制下交出的答卷,并不甚好。仿若伊朗社会的投影,批判有余,其韵不深。“包皮”一点令我发笑...
阿巴斯但又不是阿巴斯,最后带着围巾狂奔的她心里在想什么呢
半纪录片性质的公路片,表现伊朗土耳其语区农村底层人的生活现状。很直白的政治挂帅作品。本片最大的意义是让关心导演本人的热心观众看看他是不是还活着,身体怎么样。
Jafar真是个人才 他的诡谲丝毫不让人反感 总是带出最真挚的呐喊 让人深思。磁带播放老演员念的诗 在这鸟不拉屎封建保守的地方 村民唾弃她的脸 却乐于在电视上看大明星的脸 他们又极尽所能藏起想做演员的年轻女孩 急着安排她的婚事她的一切 藏不住的是她已经会做导演的才能 这三张脸 何尝不是Jafar等一众伊朗电影人在挣扎中求生存的缩影
Apropos of license.
纳帕西再次开着车出演了自己,无法处境以出镜的方式完成了影像海外传输。并再次毫无保留的黑了本国体制和妇女地位,一生黑。
有阿巴斯的影子,但又掺杂了纳帕西的诉求,在纯朴之外听牛声。
一段旅程是关于思想的碰撞,愚昧的山村,对女性的束缚,深深的刻在他们的思想里。通过镜头语言讲述故事,简单却让人印象深刻。
北影节第二部 很感人
#Cannes71# 有了女演员做挡箭牌,因此这部电影的自恋程度比「出租车」要少一点,但是还是挺招人烦的。拜托全世界都知道你不能出国,不用为此破坏影片叙事结构专门来讲一下。开了个很好的头,也有做成五星片的潜质,但是实在是缺乏节制。跟阿巴斯差的距离可以以光年计了。